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研讨交流材料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研讨交流材料
我县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40个、脱贫人口29718户、80382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克服总量大、基础差、底子薄的困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工作目标,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下足“绣花”功夫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虽然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因为与国家脱贫开发重点县相比属于“政策不如山区,条件不如平原”的尴尬“夹心层”,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防止返贫的压力也较大,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的硬仗,是一场速决战,那么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就是一场持久战。脱贫攻坚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售后服务”,具体来讲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措施,围绕全县“3+2”产业布局整体推进,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贫困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制定产业脱贫措施,大力开展特色种养业脱贫,依托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和适应性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扶持。全面推行“五大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加快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服务组织流转贫困户土地,有效解决缺劳力贫困户实际困难,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充分发挥脱贫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经营,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代种代养的方式参与经营,增加稳定的经营性收入。
二是大力推进就业脱贫。进一步完善就业脱贫政策体系,建立就业脱贫台账,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劳动者通过培训至少掌握1项脱贫技能,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积极搭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对接会,依托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驻外劳务办事处、劳务公司、人力资源机构、劳务经纪人,构建县、乡(镇)、村、驻外劳务办四级劳务输出对接协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通、高效快捷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拓宽就业途径,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公益性岗位、居家就业岗位和辅助性岗位,吸纳更多贫困劳动者就业,帮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者实现居家就业和就近就业。扶持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脱贫基地,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三是推进资产收益脱贫。全域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通过资产收益脱贫,让贫困户获得稳定分红收益。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种代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四是继续开展精准帮扶。贫困村摘帽后,在攻坚期内联系帮扶单位与贫困村不脱钩,帮扶力度不减。贫困人口脱贫后,贫困户联系帮扶责任人继续履行帮扶责任,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及时关注被帮扶对象家庭情况,按照“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总体安排,要求乡镇机关干部平均每周至少入户走访3次、县级部门机关干部每周至少1次,全面建立动态档案,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及时补齐问题短板,帮助脱贫户落实帮扶政策,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五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脱贫先扶志,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农民讲习所”等载体,大力开展“智志双扶”和感恩奋进教育,补齐贫困户精神短板,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让自力更生精神深入人心,鼓励贫困群众光荣脱贫、勤劳致富,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实现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情况挂钩,发挥各类新型主体带动作用,扩大贫困群众在脱贫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创新脱贫工作方式方法,深入推进“以购助扶”,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发展生产,切实尊重和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思想引导、能力引领、典型引路、路径引入,着力帮助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
六是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预警触发点,建立三级风险预警台账,设立致贫返贫风险基金,做好致贫返贫预警处置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覆盖购买“脱贫保”,并针对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返贫户采取临时救助、基金扶持、政策兜底、重点帮扶等措施防止返贫。通过基层干部、帮扶干部定期跟踪回访、返贫户个人申报、系统信息自动比对等途径,及时掌握脱贫户返贫情况。脱贫部门依托脱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返贫信息管理,通过现场调查、信息比对、群众评议、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级认定,对返贫户及时予以确认,对信息有误的及时进行更正。
七是强化脱贫对象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脱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强化脱贫对象信息动态变更的日常规范,对照“一超、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综合考虑收入、教育、健康、住房等因素,坚决杜绝该进来的没有进来、该出去的没有出去,不该进来的进来了、不该出去的出去了的“两该两不该”现象。对返贫户及时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