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通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第一篇】
跨越时间,跨越山河,随着寻找2021“最美基层民警”系列“云”直播活动镜头的转换摇移,全国各地的优秀基层民警逐渐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
他们是基层民警——坚守在基层一线,奋战在祖国边疆,服务在群众身边。
在江苏,基层民警一次次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展现了人民警察无私无畏的英雄本色;。
在新疆,天山南北,茫茫戈壁,基层民警们始终坚守忠诚信仰,矢志不渝地奋战在一线。
他们是优秀民警代表——满怀荣光梦想,肩负责任使命,坚守岗位奋勇前行。
这些基层民警是平凡的,但他们却是群众眼中的“万事通”;这些基层民警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是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无论大江南北,无论雪域高原,无论荒漠河流,只要有基层民警坚守的地方,寻找2021“最美基层民警”系列“云”直播活动的镜头,都会聚焦到那里。
一场直播,两场直播,三场直播……直至20余场直播,这次面向全国公安基层民警的选树活动,层层选拔,只为寻找人们心中的2021“最美基层民警”。
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第二篇】
基层民警的岗位是平凡的,他们的业绩却并不平凡。寻找2021“最美基层民警”系列“云”直播活动给了广大基层民警展现良好形象的舞台。
政治忠诚、实绩突出、群众认可、清正廉洁。
一场场直播,一次次定格,让广大人民群众记住了一个个基层民警的平凡面孔,也感受到了他们数十年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第三篇】
斯日古楞,男,蒙古族,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公路巡逻一中队中队长,从警,先后被评为全区第七届道德模范、“感动北疆·最美警察”、“感动内蒙古”网络人物,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嘉奖二次,被评为优秀人民警察7次。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是目前国内对外开放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地处半干旱草原之中、自然环境差,沙尘天气较多,昼夜温差达20多度,全年的风力几乎都在6-10级,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晴天一身灰,风天满嘴煤。”这是斯日古楞和同事们每天执勤的真实写照。
“我们这里有280多家企业,中蒙车辆15000台,每天出入境流量达到辆次。县级公路公里,其中城镇道路公里,输港公路10公里,牧区嘎查公里,省道公里”。说到口岸的基本交通状况,斯日古楞如数家珍。
斯日古楞从事公安交管工作20年,在甘其毛都工作。
“甘其毛都翻译过来是一棵树的意思,我也是一棵树,已经在这里扎根,所以我是甘其毛都人。”斯日古楞经常这么说。
“让中蒙两国司乘人员都平安回家,是我最大的心愿。”斯日古楞的话语总是朴实中浸透着力量。
据统计,每天通过甘其毛都口岸的货运车辆近两千辆,主要运输煤炭铜精粉等产品,驾驶货运车辆的驾驶员90%以上是蒙古国司机,由于语言和风俗习惯、法律法规上的差异,如不进行有序管理极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或打架斗殴现象,甚至引发民族矛盾、国际纠纷。
如何管理、服务好中蒙两国的司机?斯日古楞说他的诀窍是交流沟通。凭借语言优势,“赛白奴(蒙古语你好)”成了他的口头禅,逢车必招手,见人必打招呼成了他的常规动作。
“大嗓门”是口岸上中蒙两国司乘人员对斯日古楞的最深印象。斯日古楞要对乱停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喊话劝导,每天喊话的次数多达上千次。从口岸到货场10公里,斯日古楞一天下来得走三个来回近60公里。
“在这地方工作太费鞋,平均一个半月就得换一双鞋、一个星期就得一双袜子。”
由于长年累月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煤灰、粉尘严重侵蚀着斯日古楞的呼吸系统,年,他做了鼻、喉、肺联合手术,从此斯日古楞丧失了嗅觉。
在口岸工作10年,斯日古楞和很多外籍司机成了朋友。蒙古国司机巴亚尔赛恒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斯日古楞,巴亚尔赛恒竖起大拇指连说“赛因察戈答(蒙古语:好警察)!”。他们的相识相交缘于一次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巴亚尔赛恒由于开车插队,造成车辆拥堵,其他民警到现场执法,因语言不通,造成误会。巴亚尔赛恒情绪激动,其他蒙古国司乘人员也跟着起哄,场面几近失控。斯日古楞到达现场后,首先用蒙语安抚巴亚尔赛恒情绪,并要求其他司乘人员回到各自车辆,然后对巴亚尔赛恒讲明口岸通行原则及中方法规,最终巴亚尔赛恒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后来接触多了,慢慢地两个人成了朋友。现在巴亚尔赛恒已经成了蒙古国兼职特邀交通安全劝导员,协助口岸交警管理交通秩序。
很多中国司机也把斯日古楞当作知心人,遇见与蒙方司机沟通不畅时,就主动找斯日古楞当翻译,他也是热心帮忙,在中蒙司乘人员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斯日古楞说,目前他正在协调筹建中蒙驾驶人联谊协调机制,调动各方力量自管自治积极性,构建共享共治的口岸交通安全管理的新格局。
“干工作一定要带着感情,你把他们当亲人,他们就把你当亲人”。对待工作,斯日古楞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除了做好口岸交管工作外,斯日古楞还有一项工作是交通安全宣传。
在甘其毛都国际学校,孩子们特别喜欢斯日古楞,亲切地叫他“黑脸叔叔”。
每次到学校来,斯日古楞都要和孩子们用蒙汉双语进行互动,用纸箱板画上信号灯,用白灰在地上画上斑马线让孩子识别体验。“咱这儿条件差,不像城里设施齐全,可是交通安全教育这一课咱不能落下。”
甘其毛都镇辖区4317平方公里,共有5个嘎查、农牧户837户,农牧人口1486人,牧民们居住分散,近的几十里,远的上百里。为了让牧民了解交通安全法规和出行安全常识,斯日古楞几乎跑遍了每一个牧民家庭,同他们用蒙语唠家常、话安全,并留下宣传资料和手机联系号码,反复叮嘱牧民有事就打电话。
结合当地扶贫工作,斯日古楞主动参与5户贫困户帮扶工作,组织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同时安排务工、协助开设牧家游等,目前该地区已全部实现脱贫。
图古日格嘎查书记额尔登贺希格说,斯日古楞干工作认真、踏实,处处为我们农牧民着想。
从甘其毛都到海流图的136多公里路段,是s212省道运煤专线的主动脉,遇到雨雪天气,路面结冰,常有车辆侧滑翻车,造成事故。斯日古楞主动与各车队联系,建立“警企联络微信群”。每逢天气不好,他就早早起床,驾车沿途排查,及时把路况信息发布到微信群里。口岸一大型煤运企业的负责人刘建军说:“以前遇到这样的天气,我们就到处打听消息,出不出车、装不装煤都拿不定主意。现在有了警企联络群,让我们能及时调整运输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每个人心里要有杆秤,执法办案不公道,还当啥警察呀!”从警20年,经斯日古楞调解的纠纷、处理的事故至今零投诉零复议。
2月26日,蒙古国驾驶人阿荣宝力达驾驶车辆与中国公民王兴阁发生交通事故,在事故处理中,王兴阁多次提到自己是中国人,希望得到“照顾”,但参与事故处理的斯日古楞公开表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有责任必须依法承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斯日古楞多次调解下,最终案件得到圆满解决,双方当事人对处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204月6日凌晨一点,斯日古楞接到牧民额尔德尼报案,称自己的两头牛被撞死,肇事司机逃逸。斯日古楞立即带领中队民警赶赴现场,通过查阅收费站视频监控,逐一筛查,经过一夜的奋战最终破获逃逸案。拿到赔偿款,牧民额尔德尼激动地说,如果没有斯日古楞,我这一年就白忙活了,真是谢谢了。斯日古楞却说,咱们是一家人,我当警察就是为咱老百姓办事。
甘其毛都是典型的戈壁气候,这里不仅风沙大,而且严重缺水。中队里年轻人多,每到业余时间,大家都感到很寂寞,除了看电视、就是用手机和亲朋好友说说话、聊聊天。
“缺水不能缺了精神。”斯日古楞常说。他认识到,要想让牧民、司机知法、守法,首先自己得懂法。针对年轻人专业水平不高,执法意识淡薄的情况,斯日古楞经常结合工作实际,以案说法,教他们学习法律知识,教他们与外籍司机沟通技巧,甚至有时教他们生活窍门。
在口岸上执勤,一身衣服只能穿一天,早上穿上晚上洗,由于煤尘中含有大量的焦油,用普通洗衣液怎么也洗不净,特别是交警的白色警帽,两天不洗就成了黑帽子。斯日古楞通过实验发现洗涤灵加白醋最为管用,就把这一绝招教给年轻同事。
“作为警察,什么时候都要穿戴整齐、干净利落,因为在这里我们代表中国”。斯日古楞坚定地说。
为了更好地提高年轻民警、辅警的业务能力,在斯日古楞带领下,中队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组织民警、辅警学习交管业务,特别是涉外交管业务,将中蒙两国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法律法规作为学习重点。中队还把《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公安执法蒙语300句》列为学习教材,要求民警做到应知应会。通过长期抓学习,目前蒙古族民警辅警实现蒙汉兼通,汉族民警辅警用蒙古语交流无障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斯日古楞正月初三就返回口岸,一干就是45天,“内防扩散,内防输入”,这句官方防疫专用语言,对斯日古楞而言,比任何人理解都要深刻。与大队领导研究闭环管理方案、与蒙方进行警务沟通、深入防控一线巡逻管理,每个细节、每件事斯日古楞都想在前面、冲在前面。“疫情防控责任重大,我是老党员老民警,更要冲在前面”。
在口岸每一条道路上、每一个蒙古包里,都留下了斯日古楞坚毅的身影,他是一棵树,深深扎根在甘其毛都,他用心用情守护着祖国的北疆;他热心服务司机和农牧民,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北疆绽放。
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第四篇】
他曾一脚踢掉歹徒手中已上膛的猎枪,也曾在轿车爆燃的刹那从车内托出体重180斤的壮汉,还曾在非洲维和兵不血刃解救人质……如今,驻守街头的他不时看望独居老人、帮助困难群众,留下赞誉一片。他就是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中南警务综合服务站站长刘俊。1月18日晚,2020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评选揭晓,刘俊作为湖北警营唯一候选人获评。
今年52岁的刘俊是武汉首批特警,1995年曾在追捕一名持枪歹徒时破门冲入房间,一脚踢飞嫌疑人手中已经上膛的枪支,将对方制服;在处置一起车辆爆燃警情时,顶着灼热的气浪将驾驶员拖下车。近三年来,他亲手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60余人,查破各类现行违法犯罪240余起,追抓逃犯52人,处理暴力极端警情60余起,现场参与解救23人,无一失误。
中南警务综合服务站与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隔路相望,一有警情,刘俊总是一马当先。,疫情防控期间,刘俊先后带队快速处置200余起涉疫警情,化解纠纷72起,确保了辖区内两个定点医院秩序井然。
公安部选拔维和警察刘俊凭着过硬的素质考取了资格8月份飞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曾有一名村民持枪挟持某公司总经理他带领两名维和警察与村民谈判用英语对话说服村民释放了人质妥善处置这起重大事件刘俊被公安部记个人一等功。
疫情防控初期,刘俊运用在非洲维和期间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经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防护消杀机制,要求出警队员必须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回站必须从鞋底、衣物做全面消杀,制作微视频全站推广,督促队员自觉遵循。疫情防控期间,中南警务站全员“零感染”。
疫情防控期间,因为一起求助警情,刘俊认识了一位独居婆婆。她和女儿唯一的联系工具手机坏了,刘俊找人帮她把手机修好,还经常抽空到她家里看望,老人渐渐把刘俊当成亲人。这件事经中央电视台报道后,更多的人知道了他。
近年来,刘俊所在的警务综合服务站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刘俊先后收到群众锦旗30余面,感谢信5封。
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第五篇】
公安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优秀风格的队伍,也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党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公安改革,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安队记住使命,忠实履行职务,出现了很多英雄模范。他们中有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第一线,有人在重大安全任务中不怕疲劳,不断奋斗,有人长期沉默,成为无名英雄,有人在平凡的工作场所甘心做老黄牛,成为好螺丝。他们用勤奋的汗水和宝贵的血液和生命,交换了许多人民群众的宁静和幸福,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坚固的铜墙铁壁,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提炼了可歌可泣的公安英模精神。
天地有正气,杂然流形。社会充满活力,民族不断出生,国家繁荣。公安英模精神忠诚筑底,他们忠于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坚持公正执法维护人民利益和法律尊严。公安英模精神负责支持,在和平时代,他们牺牲最多,献身最大,几乎没有假日、假日,经常流血、牺牲,奋斗和无私献身履行职责使命。公安英模精神勇敢地着色,他们面对危险辞汤火,表现出无畏、坚定的正义气氛。许多公安英雄模范体现的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们党团结起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而奋勇前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旅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公安英模不仅是全国公安系统的学习模式,也是全社会崇尚的英雄模式公安英模式精神不仅是全国公安队的宝贵财富,也是鼓励全国人民奋进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提高理想信念的旗帜,树立履行职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激动惩罚恶扬善、崇德善良的社会正气,不断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信仰就有力量,有担当就有作为,有正气就有希望。以公安英模精神鼓舞人,鼓舞人,感动人,坚持弘扬主旋律,唱正气歌,传播正能量,我们一定会聚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魄力。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坚定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格,进一步做好公安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公安工作,关心公安警察,切实安排和照顾因公牺牲的同志家属,让很多公安警察感受到党和人民的关怀和全社会的温暖。
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第六篇】
今年9月份,武昌区交通大队将“警校家”护安保畅工作拓展到辖区70所学校,涵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有效缓解了学校门前的交通拥堵问题,刘五桥儿子就读的武珞路中学也在其中。
这周轮到刘五桥儿子所在班级的家长当班护安保畅队。早在半个月之前,儿子就问他,“爸爸,您能不能到我学校门口执勤一次?”刘五桥一口答应。
谈起自己的儿子,刘五桥直感叹有亏欠。儿子今年上初二,由于工作关系,这是他8年来第一次参加儿子学校组织的活动,没想到还是与自身工作有关。
早上6点50分,刘五桥与儿子一同到达学校门前指定“岗位”。这次,刘五桥没有穿上警服,而是作为父亲穿上“警校家”统一马甲在门口执勤,儿子在校内值周,相互配合,迎接同学安全进校。从6点50分到7点30分,学生全部进校,接送学生的车辆在护安保畅队的指挥下即停即走,保障了学校门前道路畅通。
当谈到作为家长身份参加护安保畅队时,刘五桥说:“作为家长参与警校家活动,感觉非常有意义,感谢警校家架起我们父子之间的沟通桥梁”。
作为武昌火车站警务区警长,刘五桥对“警校家”护安保畅工作深有体会,辖区内的一家幼儿园位于巷子里面,周边接送孩子的工具主要为电动车,每到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等待接送学生的电动车几乎占据了整个路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五桥开创了电动车等候区,利用校园内的一块空地作为电动车等候区,避免了堵塞校外路面。
据悉,2017年12月15日武昌区在全市率先启动“警校家”护安保畅工作,目前,全区亲身体验护安保畅的家长、老师和文明志愿者已超过4万余人次,送学车辆“即停即走”意识已初步养成。
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第七篇】
宣传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
随着寻找2021“最美基层民警”系列“云”直播活动的不断开展,一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牢记初心使命、无私拼搏奉献的优秀基层民警脱颖而出。
34年来,心系百姓,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是群众心中的“贴心人”,他是被群众誉为“活地图”的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延江派出所社区民警程新安。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是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指导员张恒菖。
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板凳会议”下来,整个辖区的各种矛盾化于无形,他是创新提出“一条板凳工作法”的甘肃省天祝县公安局打柴沟派出所所长狄世俊。
2024年最美基层民警感悟与思考【第八篇】
王剑峰:默默守护视力残疾“大哥”
王剑峰,197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平房分局平新街派出所所长,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市政府嘉奖1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王剑峰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定为警一方、平安一方的信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坚持14年照顾视力残疾“大哥”,本不相识如今却胜亲兄弟。
从警近,他担任过社区民警、副所长、所长,称谓变了、工作地点变了,不变的是他一颗时刻为民的心,换来的是群众的一致赞誉。王明财天生高度近视,30多年前视网膜脱落完全看不见了,连光感都没有,还患有心脏病,妻子陈大姐也是视力残疾,仅有光感,两人无儿无女,靠低保生活。
王剑峰当时是建安派出所民警一次入户走访他认识了王明财夫妻。从此王剑峰就多了一个哥哥和嫂子。买药、送菜、囤煤、给嫂子治病……王明财夫妻两人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难题他都揽下来。
转眼14年,王剑峰调转了多个工作单位、变换了多个职务,唯一不变的身份是王明财的“弟弟”。陈大姐去世后,孤独是王明财越不过去的坎。从那时起,每逢年节周末休息,王剑峰夫妻总会出现在王明财家里。“我这辈子没有能力报答他,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回报这份恩情。”王明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