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语文三年级教案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教案含反思汇聚【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07616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语文三年级教案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教案含反思汇聚【汇集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三年级教案反思【第一篇】

蜗牛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但幼儿只是知道蜗牛有一个螺旋形的外壳,对蜗牛的其他外形特征及其生活习性了解甚少。

为了让幼儿真切知道蜗牛喜欢生活的环境,我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先带幼儿进行了一次捉蜗牛的活动。因为是分组活动的,每一组有一个小组长进行负责,所以一到室外,有的小朋友就连忙四散走开了,有的小朋友却是很有秩序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进行了讨论,只听有的小朋友说: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呢?菜叶上,潮湿的地方吧,草丛里,墙角边……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争论着。“走,去那里看看。”小组长小静指着种植园地说。于是一组的小朋友全都跟了上去,“这儿,这儿肯定有的。”他一组的小朋友连忙蹲下来用手轻轻的`扒开菜叶,很小心的样子,但是没有找到,有几个小朋友就产生了疑问了:“这里怎么一只蜗牛都没有啊?”小静发话了:“到那边去找找看。”大家都一窝蜂的跟着他来到了食堂后面,不多一会儿听见了一个很兴奋的声音“我找到了一只蜗牛了!”只见娜娜小朋友大声的说着。其他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东西,不找了,围着娜娜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有的说:“让我看看呢。”有的嚷:“我都看不见了。”还有的说:“我也去找找”这一句话一说口,小朋友都分散开来了,又一次去寻找了。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没有去打扰他们,来到了另一组,因为从他们的脸上没有找到“高兴”两个字。走近一看,才了解到了原来他们一组一只蜗牛都没有捉到,失望在他们的脸上是显而易见的。我请他们请教其他的小朋友是怎样捉到的方法时,“希望”两个字立刻出现在他们的脸上。仔细的观察小朋友捉蜗牛的情景,发现每一个小朋友都是那么的认真,没有一个小朋友在偷偷的玩,包括我们班的调皮王也是那么认真的在探索,在发现。

然后,我们把蜗牛放在自然角里饲养,小朋友们带来了菜叶,观看菜叶的变化,观察蜗牛爬行时的样子。我还为幼儿提供了辅助工具——放大镜。借助放大镜,幼儿细致地观察到了蜗牛的两对触角。

通过亲身体验,幼儿获得的有关蜗牛的知识不再是空洞乏味的。

语文三年级教案反思【第二篇】

当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多美的境呀,多美的情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

美文美教!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抄录中深蕴,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泪。

围绕着女孩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展开朗读,读中找到根据,读中悟出情感。

当学生在我不舍得摘下整朵花......省略处填空,但我太爱妈妈了,我想看到她的微笑但我想让爸爸不担心,让妈妈开心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我希望妈妈的病快点好呀!一声声孩子们的心声,在我的心中震颤。

当孩子们表演着我和母亲的对话时,浓浓的真情尽情流淌。

当今天孩子们的爱母小报摆在我的桌上,一张张和母亲的合影,一张张展开的笑颜......

语文三年级教案反思【第三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时,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三、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语句。导读第一自然段。

(3)知道朗读。引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稍慢的语速读出夜幕中和睦宁静的氛围和小露珠的小巧玲珑。

3、导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进行诵读,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之情!

(3)分角色朗读,品味语句的节奏美,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导读第6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

(1)启发思考: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仅仅表现在外表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这一段的第二句话进行重组,从而理解句意!

(3)读最后一句话,想想最后一句话,想想为什么会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的说法!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进行朗读,把万物在阳光下充满了活力、生趣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7自然段过渡:小露珠在阳光下反射霞光,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可是她自己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启发思考:小露珠“笑着”说明了什么?

(3)用由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体会大家对小露珠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2、朗读全文

3、教师总结:同学都喜欢小露珠,这是因为她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她那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指导背诵。

(1)结合板书,熟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

小学三年级语文《雷锋日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语文三年级教案反思【第四篇】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1篇课文,这一单元安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其中,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重点的突破,让学生掌握思维的一般过程,学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个道理的理解体会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发明家由比赛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由此发明坦克的过程。这是文本的主体,学生只有经过对文本的充分接触、感悟,才能明白文章解释的道理,才能延伸到生活,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学习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本文的教学设计,在上课之前,我准备在一课时内完成,既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又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并且通过小练笔,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长处,发挥了新的作用。既做到读写结合,运用语言,更加深对结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体会。

因为容量太大,所以在教学前我还预设了每一环节的大致时间,便于及时调控,争取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很多时候,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在字词教学上所花的时间比较多,因为三年级学生概括的能力相对比较弱,还有课堂内随时有新的生成,结果预设的最后一环节理解结尾和练笔则无法完成。顺着铃声点到为止。

现在想来,也许是歪打正着。我们在上公开课时,往往追求的是设计的完美,教学过程的完美,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忽视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果按照原先的设计,容量很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学会归纳文章内容,要从故事的讲述中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体会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是有一定难度的。何况还要学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义,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则更大。全部放在一课时,只能是草草走过场。而现在这样的处理,我觉得更科学,即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又能真正解决教学的难点。而安排的练笔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语文是自我感悟的过程,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需要我们的指点,需要扎扎实实地落实的。

这时这节课给我的第一个启示是提醒我,我们的教学应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围着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看教师的表演的。

过去一直来教高段语文,总以为词语教学是低段的事。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很多识字记字的方法,在高年级没必要浪费时间了。近两年来,在与万里学校罗树庚老师、陆青春老师的接触中,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改变了这种错误的意识。其实,学习词语很重要,学习词语不仅仅是要认读此语,更要理解运用词语,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纵观近几年的特级教师的展示课,我们都能发现特级教师的匠心独运的设计。比如罗树庚老师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选择的是表情词。在课前谈话时,他选择了一些表情词,让学生通过做表情来理解词语,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而这些表情词来源于文本,又恰当好处地为文本的学习作好铺垫。在词语学习环节里,认读的是13个表情词,因为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因为神态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而通过这些神态词的认读,很自然地带出笑嘻嘻。然后,罗老师让学生找出有笑嘻嘻一词的语句,通过四句话分别讲的是谁与谁的故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而借助笑嘻嘻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还记得在十月份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宁波江北区的一名老师说,现在的阅读教学高段与低段没有明显的差别,低段的教学重点到底在那里?这句话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也是一直在考虑的。

因此,在设计本文时,我觉得应该在字词上花功夫。但是,如果字词是毫无规律地出现去认读,那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论。因此,考虑按一定的规律出示词语。可是,睁大眼睛,也只发现有特色的词语是左抵右挡,它是由一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组成的。如果当堂课积累,怎么引出这个词?要在短时间内马上例举这类的词也是有难度的。

我望着这些词语,怎么也感受不到它的灵动。可是对于我这样的年龄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总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一个一个词语读下来,想一想,再读再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些规律:坦克、炮口、履带、庞然大物是描写坦克外形的,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是写矛的威力的,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是来表现坦克的威力的,战场、首次、长处、乌龟是名词,自卫、进攻、集合、戳不到是动词,紧张、固然、善于是形容词。当然,这些特点并不要求学生都知道,能发现一处,就能说明他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的学生的情感目标。我想,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落实在每一个环节中,正像陆青春老师告诫我们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要让每一个环节发挥它最极致的效度。

当然,在教学的方法上还有不少可以思索的。比如,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划喜欢的词语和难读难写的词语,并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识记。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词语,去发现词语,同时,通过大家的读词去发现哪些词是大家都喜欢的,意图是引出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为课文下一环节的学习自然过渡。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的是否合适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我是抓住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在设计教案的整个过程中,也阅读过网上的不少教案,大多数从传统的课文开头入手,顺次学习。并不是这种方法不好,但能不能有点特色,加强学生的记忆呢?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怎样让学生明白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这个设计是我挺满意的,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读写结合,在学中学习如何表达。我将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安排练笔。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揭示的道理以后,延伸到现实生活。先让学生做几道做趣味数学题,如矛+盾=坦克,鞋子+轮子=溜冰鞋,电视+电话+摄像头=可视电话,再组织我的奇思异想思维训练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发明创造?后来,又想到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也可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个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培养参与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础上,安排练笔:用以上算式模仿第四、五自然段写一段话,写它新的作用怎样。这样做的目的,既通过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加深对结尾含义的理解感悟,同时在范本中学会表达。因为三年级的写作从段过渡到篇,写作的方法就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逐步掌握。

学会归纳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虽然课程标准对三上年级还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我以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不能被课程标准所约束的,适当地拔高点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渗透一些高段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在这堂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也是对故事内容的提炼。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我设计了填空题,帮助学生如何找到思维的着眼点。只是,这个填空题设计的还不够精致,如果能用一定的句式套用,方法的体现就更为明显。

作为一名老师,要随时发现新的生成,并化被动于主动。在今天的词语教学中,有几处生成。我觉得自己在这一环节中的处理是比较妥当也比较人文的。比如男女生分开读,男生读得很起劲,有点声嘶力竭,于是抓住他们朗读的最后一个词语乱作一团,引导他们读词语不要喊。学生把戳字念成平舌音,及时纠正,并告诉学生可以从部首去理解词义,同时渗透行为教育不能拿东西去戳。从我对本班学生半个学期的接触来看,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比较弱,表现在作业本上是题目给了意思,在课文中找相应的词语,错误率却不低。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理解词语。比如今天的现场造句。学生读到长处,引出引出前面学过的词语长进,老师希望每个学生在这堂课里都有长进,既复习了多音字,也给了学生充分的鼓励。学生把大显神威误读成大显身手,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堂课里大显身手,我们三(1)班大显神威,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本次教研组活动中,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师比较满意的。我从课件展示的两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为这两个是生字,要会书写,所以在板书的时候,结合进行字音的教学和字形的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并分别在矛和盾的下面板书进攻和自卫。在学习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一句时,引出并板书合而为一和大显神威。在理清坦克的发明过程后,认识坦克的各个部件,以及与矛和盾的相同点,引出枪炮口和铁屋子(有点不好意思,这两个词语后来不上的,不过漏洞不是很明显),结合板书小结:盾能自卫,改变成铁房子,防卫的本领更大;矛能进攻,改成枪炮,攻击的能力更强;再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会动了,坦克的作战就更灵活了。坦克的发明就是把矛和盾的优点?板书:集合。

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板书是: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枪炮铁屋子坦克

这个板书很好地立清了文章的脉络,也体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给自己说了这么多地赞美词,也该找找不足点:

听青年教师上课,最大的感触是他们的评价语很丰富,很切合,无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听课的老师来讲,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而这恰恰是我所缺少的。想一想,也许是自己平常太吝啬,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想表扬表扬,却囊中羞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语言琐碎啰嗦

因为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平常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在缺乏监控的机制下,慢慢地养成了说话的随意性,很多时候,要么说话不够严谨,要么重复的语句很多。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自己拿了个mp3录了音,然后听一听,发现短短的一截录音居然有12个那么。

三、朗读的训练不够扎实

朗读一直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字词教学中所花的时间超出了自己的预设时间,导致心里有些紧张,于是忽略了对重点句的朗读训练,尤其是递进式的分层训练,这是很不应该的。

语文三年级教案反思【第五篇】

说明: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山行》和《枫桥夜泊》虽然都是描写秋天,但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却大相径庭。学生能体验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绪变换吗?能在自己的习作里试着感受景物的情绪么?为了便于比较,把练习一的《夜书所见》提上来,故成古诗三首。

1、检查,能不能把诗读得像唱得那么好听(读出平仄:一二声尽量拖长,三四声力争短促)。

2、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室里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这三首同样描写秋天的诗也大不一样。请你拿起笔来,用心地圈圈点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很惊讶,一个学习不踏实被我连罚了三天作业的孩子,脱口而出:《山行》的作者非常高兴,《枫桥夜泊》的作者非常难过,不,伤心,不对,忧愁;《夜书所见》的作者也很高兴。

我追问:他对谁高兴?

一个学生加以补充:他看到儿童在玩,感到很开心。根据他的补充,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高兴、忧愁、情趣三个词。

接下来,学生找出了地点的不同:山上、船上、篱笆旁;时间的不同:傍晚、半夜、晚上;

作者的不同:杜牧、张继、叶绍翁以及朝代的不同。最后一点,班级里有笑声传出,潜台词很明显:这么小儿科的东西也讲。我把孩子的情绪转了一下:这的确是幼儿园小朋友都能找到的区别,但是却非常重要,你们知道吗?于是,作者以及朝代也被我板书在黑板上。

我非常惊喜地发现:通过昨天一节课的唱和练习,仅仅是平声(阴阳)拖音仄声(上去)短促屏息存气语义不断的小技巧,诗的情绪不需要多讲就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从哪些字、哪个词读出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呢?我让学生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按照唱(读)、看、听、摸的方法,用心体验诗的情愫。

读诗是有技巧的。你看,我们像唱歌一样读诗(读出平仄的代名字,在班里地球人都知道),一下子就体验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如果你再按照看听摸的顺序,你就能抓住诗的灵魂了。请你任选一首诗,试试看!

我进一步对他们作了解释:诗是可以看的,首先找一找,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诗是可以听的,再用耳朵听一听有哪些声音;诗还是可以摸的,还要用你的皮肤摸一摸诗的温度,这样,你就能通过文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

当我们把感官投入诗行,我们才会真正发现诗的凝炼与传神。当我们从寻常的事物品味出不寻常的诗意来,我们才会领略到诗人借奇妙的联想与比喻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

且让我们从心灵的窗口开始吧:

接下来,帮助学生发现白云的浓厚与深远可煞费了不少功夫。

师:你看到了哪里的白云,什么样子?

生:山顶上、天空中、半山腰、包围着别人的房子,飘飘悠悠、很浓,到处都是

师:伸出手臂

生:手臂就被白云裹起来了。

师:抬起脚

生:脚就一下子失踪了。

生:脚就被白云淹没了。

师: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字:仙。透过偏旁,你发现仙人就是生活在哪里的人?

生:生活在山上。

师:他们有什么本事?

生:能长生不老,会腾云驾雾

师:是啊,象孙悟空一样。杜牧这时候身在哪里?

生:在半山腰,被白云包围起来了。

师:是啊,他也成仙了,做仙人了!

一个学生提出异议:老师,云彩都是慢慢升起来的,怎么不用升旗的升,而是生命的生呢?

这是一个难点,我不禁为他的问题喝彩:是呀,是不是杜牧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区别呢?

聪明的孩子一下子恍然大悟起来:白云生处,就是走着走着,一不留心周围就被白云包围起来了!

我紧追不舍:谁被包围起来了?

生:生活在云雾中的仙人;还有杜牧自己。

生:那些人房子冒出的炊烟也成了白云了。

师:让我们想象一下,在那白云突然长出来的地方,该是一种什么景象?

生:幸福、悠闲、自由自在、神清气爽

师:这就是一个生字帮我们看到的世界!用升能看到吗?用深能看到吗?这就是古诗语言精练的魅力!

相较而言,那燃烧的枫叶,那敢于二月花媲美的生命力,竟然被学生们看得一清二楚。其中一个孩子尤为精彩:我看到了像某某那么俊俏的枫叶!大家注目望去,呵,某某今天赫然穿着一件红得化不开的体恤!

雷动的掌声掩饰不了师生的困惑:坐,怎么就成了因为了呢?停车坐爱杜牧可真会享受,连上山也要人抬着!他不就是坐着嘛!没有来得及查阅工具书,我还真回答不出来这因为的义向究竟怎么发展来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听。他们听到了嘹亮的山歌,过了一把神仙瘾;他们摸到了皮肤的凉爽:尽管寒山,尽管霜叶,尽管傍晚,诗人却只有舒适,只有尽兴,只有依依不舍,只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却大不一样。

看到的是甚么呢?渔火,只有渔火,点点滴滴,也许没有画上的那么多,那渔火,只是张继一个人船上的。但是渔火的寻找很艰难,月亮、乌鸦、白霜、枫树、寒山寺,什么都是他们可看的东西,班里一下子出了那么多的特异功能。一番理性剖析之后,月也黑了,霜也不见了,江枫也消失了渔火之外伸手不见五指,夜黑得怕人。

那么,一片漆黑之中,又听到什么了?是钟声,一声声传来,让人无法入睡。更可怕的,还听到了乌鸦的叫声。这时候,我补充了民间喜鹊与乌鸦不同的象征色彩。乌鸦啼叫,往往就是灾难的代名词啊!空气中有点不安的感觉,涩涩的静,孩子们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再摸摸吧,用自己的皮肤摸一摸,什么感觉!冷!牙齿打颤的冷!孩子们夜里被冻醒的感觉联想出来了,诗人的衣服也很冷!从里到外,连诗人的心都是冷的!原汁原味的冷让他们朗读的声调很低沉,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他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一江春水向东流式的哀愁!

生:他从家里来,想去做官,他思念自己的亲人了。

师:比如,妻子、父母

生:孩子。他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生:他从家里来,想去寻找一个很长时间都没见面的朋友,可是却找不到他的朋友了,他很担心。

生:他想写一首好诗,可是怎么都写不好,他半夜出来找灵感,可是就是找不到。

生:他在外面呆的时间太长了,他想回家了。

学生再也想象不出来了。我继续提醒:请注意他生活的时代:所谓晚唐,就是唐朝马上就被别的国家给消灭了,到处都是兵荒马乱,人们都吃不饱,就像现在的伊拉克一样,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生:他在担心人们的安全,担心人们没有东西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没命了。

生: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安全的。

没有忧国忧民,学生却在张继浓的化不开的愁绪里读出了生命的脆弱与孤单。这,就是生命的某一种律动啊!

学生再一次沉默了,过了老半天,一个小女孩儿怯怯地说:诗人的心情不一样,所以他们看到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

好一个心情不一样,东西就不一样,这就是写好作文的窍门,这就是上帝的密码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自然的感情就是你的感情啊!让我们永远睁大自己婴儿一样好奇的眼睛,用一颗诗人的心去拥抱周围的世界吧,你就会像他们一样,在平平常常的事物中找到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感觉!

学生能理解这番话吗?我不得而知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90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