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例精编

网友发表时间 3216140

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关键举措。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道路、供水、能源、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还很不健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还明显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土坯房存量大,很大一部分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群众改造意愿不强,村庄面貌较为陈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农户种植结构多样,群众对高效节水技术掌握不够,高效节水设施普及率和运行率偏低。农村公路基本上是在原有老路上改建,既受地形环境限制,又受经济条件制约,县、乡道均存在技术设计标准低、道路承载能力差、服役时间较长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养老设施供需不够平衡、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缓慢、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城乡日间照料中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争取难度较大、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尚未有效满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堵点”和“痛点”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环境整治还有不足。耕地零碎化程度严重,大型捡拾废旧农膜机械推广应用困难,小型废旧农膜捡拾机械效果不明显,捡拾率低。农民对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定量使用认识不到位,对土壤中所缺的养分不明确,凭老经验、老传统用药施肥的多,经土壤监测,科学用肥、定量用肥的少,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问题未有效解决。农药、化肥等包装废弃物回收缺乏奖励机制和正确引导,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污染。

三是公共设施管护不够到位。部分公共设施日常管护运营存在问题,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村级组织和农民管护意识不到位,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却缺乏管护意识,并未承担应有的管护和监督责任。如一些村庄没有及时对垃圾堆放点、公共厕所等采取清理等措施。一些群众简单地认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是政府的事,既不愿出资,也不愿出力。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一起抓,聚焦道路畅通、供水保障、清洁能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数字乡村、农村电商、村卫生室建设等,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全面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持续巩固农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交通脱贫“两通”成果,构建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和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加强抗旱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旱防汛工程体系。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确保农村供水稳定、水质达标、维护正常。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推进农房抗震改造,全面整治农村房屋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推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驿站等“嵌入式”小型养老模式,办好以“一老一幼”为重点的民生事业。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治理。通过开展现场培训、演示和发放宣传资料、发送宣传视频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对农膜生产企业、农资门店、农膜使用者进行政策解读,提高依法生产、销售、回收农膜意识,消除宣传盲点,营造全社会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广粪便堆积发酵、粪污全量还田、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研究推广以微生物发酵为主的干化清粪工艺,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有效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探索畜牧业与种植业、林果业有机结合的农牧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广易分解、无污染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从源头上减少残留地膜。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三是加强公共设施管护。建立管护机制,将农村通村公路、小型水利工程、农村公厕、幸福院、卫生室、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电力设施的路灯、环卫设施、卫生厕所等涉及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纳入管理范围,对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农村公益性扶贫项目资产,也全部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范围,建立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台账,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力量,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村级公益性设施发挥长期效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一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典型样板村,建成一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示范站,发掘一批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好经验、好做法,抓点示范引领,带动面上工作开展,促进农村公共设施管护水平整体提升,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地发展情况及投入资金力度不一,有的已经达到“高级版”,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当地历史文化风貌融为一体,有的还是“初级版”,只是简单的整清楚、摆清楚。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抽查发现个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存在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工程项目结算不及时、项目验收程序履行不到位、工程项目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未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抽查某县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8座,包括小型污水处理站、微动力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等处理工艺,除2座在建外,36座已投入运行。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主体大部分为村集体,长期稳定运营缺少持续的财力支持,投入运行的36座污水处理设施,有专人维护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仅3座。

(四)农村公厕未按标准建设及日常管护不到位。通过现场抽查发现,部分农村公厕男女厕位比例未按标准建设、第三卫生间建设不规范、未安装地漏等问题。部分公厕内设施设备损坏未及时修理、公厕周边环境脏乱、管理制度牌标识缺失、公厕未正常开放使用、公厕日常保洁不到位等问题。

(五)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庄未按规划建设村卫生所,部分卫生所医生配备、产权、租赁方式、建筑面积等未达标,部分村卫生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补助资金使用率低,医保定点覆盖不足,部分村卫生所未开通医保定点和未产生医保结算等问题。

(六)农村供水站日常管理薄弱。当前农村饮水供水方式主要是通过乡镇水厂集中供水和村级水厂供水,乡镇水厂设备比较先进,管理维修维护比较正常,而村级水厂一般是由村委派人负责,消毒设备落后,靠人工操作,日常消毒净化管理薄弱,饮水安全检测工作不到位。

(七)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有的群众认为这是政府的事, 有的认为这是面子上的事,为此不关心、不过问、不参与,缺乏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群众主体意识亟待加强。

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虽然通过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坚持不懈地抓好此项工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在整治过程中保护好村落格局,保留好农村原有特色风貌,让人记得住乡愁。并要关注落后及偏远农村的整治情况,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尽量缩小各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差距。

(二)加强涉农项目监管力度。应建立完善涉农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标准、质量、验收审核等关键环节,确保每个涉农项目都能够按照规定执行程序。

(三)加强已建成项目设施后期运营管护力度。应建立健全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厕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后续运营管理措施和责任制,杜绝“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已建成的项目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实效。

(四)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应积极推进完善乡村卫生所、医疗设备等医疗设施配置,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等医疗优惠政策宣传,配齐乡村医生,加强对村医的基本技能培训指导,全力推动医保定点全覆盖,提升农村医疗管理保障服务水平。

(五)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村级饮水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监督指导和经费保障,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日常检测工作,扩大抽查检测覆盖面。建立健全长效运营机制,提高村级水厂的日常管理水平。加快集中供水发展步伐,逐步将分散的个体供水改至集中式供水,增强供水管理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六)发挥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农民是受益的主体,也是参与的主体。应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己动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局面。并发挥乡贤能人的作用,充分调动乡贤、大学生、企业家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支持参与家乡的建设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21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