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专业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48540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专业优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篇】

根据声景学的应用情况来看,其要素主要有人为声、自然声、历史文化声3种,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全面分析各种因素,才能使园林景观更具有生命力、更加和谐。本文就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需注重声景学的合理应用,才能提高园林景观的感染力。因此,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各种要求,充分发挥声景学的作用,提高园林景观设计合理性、科学性,对于更好地提高园林艺术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噪音方面。

对园林景观设计分析发现,噪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2个:一是交通引起的噪音。通常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受人口密度大、交通量大等影响,导致园林景观的交通噪音较大。二是人为方面的噪音。一般城市人口较多,尤其是周末、节假日时,公园、休闲场所的人口流动性非常大,因而会出现较大人为引起的噪音,给园林、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干扰。

人工声乐设计方面。

根据当前园林景观的整体情况来看,其设置有很多智能音响系统,可以为人们沟通、交流等提供更好环境,并且其是在某个时间段固定播放的。但部分民众不喜欢接受这种音乐或广播,特别是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在长时间影响下,被一些人看作是噪音。

设计与场地的结合方面。

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发现,不同的环境有不一样的声音需求,如比较狭小的空间中,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选择声量较小的轻音乐,或者在动物较多的地方播放,才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也不会给植物健康生长带来影响。所以,园林景观设计中,声音的类型不需要太多,并应选择合适场地相适应的风格,才能确保声音、环境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人为声景方面。

在各种园林景观中,人们游玩、散步是为了放松心情,但很多时候人们喜欢通过静态的方式来聆听,使得人们只能跟随设计师的想法来思考,并没有对人为声音给予高度重视。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们嬉笑的打闹声、划船的水浪声等是声景学的范畴,可以作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以使园林景观更具有生命力。

对当前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除了上述声音方面的因素,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因此,在实际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声景学的合理应用应采取以下策略:

减少负面噪音带来的影响。

在比较出名的园林景观中,人员容纳标准是有规定的,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才能更好地提高声景学的应用效果,并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性,从而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效果。与此同时,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特殊区域的声音有一定限制,以达到人性化、规范化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整个环境的质量。例如:休息区、垂钓区等,声音限制有一定标准,需要游客、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室外的交通噪音,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避免车辆进出声音过大,或者是严禁大声喧哗,才能有效减少负面噪音带来的影响,从而促进交通更加规范化。

自然声的科学设计。

在合理应用声景学时,想要增强自然声音带来的效果,需要注重自然声的科学设计,特别是雨声、风声、虫鸣、鸟叫等,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使水声、动物声音更加和谐,从而促进园林景观设计效果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合理设计园林景观时,科学设计假山的比例,并在湖里饲养一些青蛙、鱼类等,可以使自然声更加优美,对于提升园林景观的欣赏价值有着极大作用。

当地文化的合理应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内容比较丰富,文化类型非常多,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声景学的合理应用需要注重当地文化的合理应用,才能使其具有独特韵味,并充分体现当地的景观特色。通常情况下,园林景观的各种事物都是静态的,可以将动态的文化内容添加进去,如戏曲、民族舞等,不但能让观赏者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涵,还能增强园林景观的文化气息,从而在休闲娱乐过程中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水平。

之前,需要做好全面的调查、勘察、采访等工作,尽可能详细地了解人们对声音的看法、感受等,并掌握声音的组成类型、形式等,才能设计出人们比较喜欢、赞赏的某一种或几种方式,以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与此同时,加强游人之间的互动,合理设置声音采集设备,尽可能多地创作新的景观,对于加深游人的印象和提高赞赏度有着极大作用。由此可见,将声音隐藏在某个位置,可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并且声音和景观的完美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和谐的环境,不但能增强游人的观赏主动性,还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总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声景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同时,现代建设中,园林景观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有着紧密联系,需要注重声景观的多样性、多元化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园林景观价值,最终促进人、自然、社会更加和谐。

作者:石亮亮单位: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第二篇】

摘要:

按照生态学理论,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实现完美的城市生态绿化园林的设计和规划,可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境地,完成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就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进步飞速,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将目标定位在提高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上,所以急需发展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建设。而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础核心,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规划。

1生态学理念。

生态学理念的主旨是在一定的系统内根据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调节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维持系统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可以通过在人为的因素下创建和维护系统内生态的平衡,实现系统内高效、充分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是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可通过植被的建造和维护工作来提高生活质量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在此背景下,用生态学理论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园林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可针对自然环境的现状进行改造和维护,调节当前城市的气候,保持城市生态的平衡。另外,通过人工模拟的方式,建立层次鲜明,结构清晰的植被环境体系,最大化的节约资源,创造高效利益,实现提高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达到城市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往往缺少正规的建设,相关部门的重视度不够高,对生态理念的认知不足,忽略了自然生态,忽视生态学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平衡性掌握不到位,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以生态学理念为中心,规划建设多功能的城市园林绿化带,既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又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平衡性带来的经济和自然的效益,打造生态平衡的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效发展,完成生态平衡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和建设就是以生态学理念为基础,维护系统内的各个群体、结构的人与自然平衡。通过人工铺垫植被,在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完美的布局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带,实现城市的原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创造有效的经济和自然利益。

多样性理论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还是系统内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主要分为群落多样性、布局结构多样性、景观样式多样。

群落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能使生物相互制约,保持系统内群落的平衡。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是就要科学合理地引入多种植被,投入相适应的生物,打造丰富多彩的群落,充实城市园林系统,保持生物之间能够相互和谐平衡发展,多种多样的群落还能够相互促进生存生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系统环境。

结构多样性在布局结构上的多样性是指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时根据生态学理念,建设科学合理、美观、简单的布局结构,将各种植被群落进行合理的铺垫布局,将区域合理分化,充分合理利用系统内的空间资源,使其层次鲜明,给人们视觉上带来冲击,产生视觉差,打造观赏性强,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

景观样式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根据建设和引入相应的设施和群落,进行合理的配置,丰富多彩的搭配,建设多种多样的景点,开发出相应的观赏性强的区域,打造鲜明的特色,满足人们对于美感的需求,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结合当前城市的特征,形成艺术性强、符合当前系统特征的现代化城市生态园林。

整体上布局按照生态学理念,通过将植被引入当前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利用有效的、合适的种群植被打造成一个现代化整体的布局结构,将城市的功能分区调配,实现一体化,形成人工创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的城市园林结构,为生物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打造符合当前系统需求、符合城市园林风格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园林。

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理念,科学合理的选取最佳的植被将其引入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区,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将系统内有效的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更好地适应当前系统内的环境,促进系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和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高效的利益。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第三篇】

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净化、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故又称观赏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防风和庇荫等作用。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空气净化器”(1)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放出o2,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2)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和评价监测环境质量的作用。许多园林植物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co、hf、cl2等有害气体,同时还可以应用部分园林植物对部分有害气体的敏感特性来评价监测环境质量。(3)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此外,城市园林植物还是天然的“消声器”,能有效减弱交通工具、人等产生的噪声。

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子: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降低空气温度;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湿度;具有净化水体,保护水土的作用等。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结合园林植物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设计,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一致。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方案。种植设计方案应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当地园林植物。

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使城市景观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从一定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就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如果城市景观中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失衡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多种乔、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形成区域性植物群落,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感。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经济性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在城市景观设计时须遵循经济性原则,从种植成本和后期管理费用双重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建筑、山水、道路、雕塑及喷泉等园林景观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园林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组合景观建筑属于城市景观中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而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大自然的美,是城市景观构景中的主体。园林植物不仅能使建筑产生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根据景观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等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能使植物对景观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植物配置能软化景观建筑单调、平直、生硬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丰富景观建筑物构图,使景观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

不同风格的景观建筑应选用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比如,寺院、陵园建筑配置的园林植物要能体现其庄严肃穆的场景,多用松、柏等植物,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或孤置于院内;亭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和其造型和功能取得协调和统一。从亭的结构、造型、主题上考虑,植物选择应和其取得一致;茶室周围园林植物配置应选择色彩较浓艳的桂花等花灌木;水榭前植物配置多选择耐水湿的水杉、池杉、垂柳等。

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的组合山石水体虽然是自然式园林景观的骨架,但也要有园林植物的装点陪衬。在城市景观中,植物材料对假山石的重要性,不能忽视。裸露的假山石没有生机和季相变化,如点缀一些苔藓、小草、松等园林植物,可增添假山石的生气;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常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王莲、梭鱼草等。

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园路旁通常要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小路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曲折的道路旁种植园林树木可作为必要的视线遮挡,进行空间划分。

(1) 慎用有毒园林植物。住宅区景观中不宜用有毒园林植物;在幼儿园及儿童游戏场地中,忌用有毒、带刺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不能选用有毒的乔灌木和花草。常见的有毒园林植物有夹竹桃、毒箭树等。(2)注重城市景观规划区原有植物的保留和利用。(3)注意多种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的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等多种方式。应用时可根据地形、面积、建筑物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4)工厂区景观植物应注意部分园林植物对排放气体的抗性和敏感性。(5)从外地引进园林植物时不但要考虑引进成本和植物本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必须通过严格的检疫检验,以防带入新的病虫害。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栽培种植上,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景观。园林植物的应用要从景观艺术效果、生态、文化、场地功能、经济性、环保等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水平,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第四篇】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远发展,但许多绿地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维护投入大,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虽然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森林进城、生态优先,生态园林得到普遍倡导,认识到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绿化的覆盖面积(覆盖率)和占地面积(绿地率),而且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但生态优先、生态原则往往成为一种虚化的概念性招牌,无法体现在绿地的工程实体中。在规划方案的制订和设计的评审中凭经验和感觉,或是遵从首长意志,或是依靠某个知识理论已严重老化的老专家。环城、交通干道的绿带建设存在盲目攀比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规划不符合国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成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样去取舍?天和人怎样才能合一,或者接近合一?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1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极群落是生态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环境的演变产生了生物,生物又改变了地球环境,生物物体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了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生态系统,每一种生物有其特有的环境资源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生物间的生物关系,即生态位。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的种群,与其他生物一样,生存离不开与生物一起协同演化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人类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而生存,但自从人类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产之后,人类开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且人类的活动水平及影响力不断加大,已对自然演进的过程及自然结构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具有与地质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结构与改变自然演进过程的能力。人类一方面依赖于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凭借自己的能力构建了与自然系统相隔离的庞大人工系统,越来越使自己变成生态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类的意志和愿望,对自然系统进行强烈改造和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城市是一种建筑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实体,人口高度密集的社会实体,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换的经济、科技、文化实体。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统本底基础上的,无论是整体意义上的城市,还是生物意义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离开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

2园林绿地系统是连接人工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桥梁。

吴良镛教授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环境地,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典型类型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生物物质、能量,离不开经过长期演化获得的大气环境、光热环境、水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机制。但是现代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向自然环境异化方向发展,人类的居室、办公楼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来越大,城市的空间,甚至局部大气越来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护所(shelter)越来越特化,人们在四季有空调的建筑物内感到“舒适”,越来越依赖局部大气、温度、制造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这种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个中介来进行调和,无论是环境还是心理都需要这种调和,能承担这种功能上和空间上的调和作用只有依靠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只有当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成为人居环境的主体部分和连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桥梁,才能实现吴良镛先生所说的“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生态学研究尺度与园林绿地之间的关系。

师法自然一直是我国园林的造园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开敞空间方法加入生态学理论,给城市规划注入新的血液,开始了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和实践。城市生态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

现今已对城市生态绿化(地)的研究主要有:

1)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

包括园林植物计算绿量回归模型的建立,园林植物以及人工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释氧固碳、蒸热吸热、滞尘降尘、减菌、减污、抗污、抗寒等)。

2)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群的研究。包括绿色量、园林绿地的功能量化、城市绿化环境评价与需求调查。

3)城市森林绿地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

4)城市生态绿地的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国外的绿化,早期发展一直以崇尚富装饰性植物的设计为特色,较东方传统造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强的征服自然的色彩。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发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国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生态的设计思想先后出现了四种倾向:

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美国奥姆斯特德(fredericlawolmsted)极为推崇此模式。

2)乡土化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特色,代表人为西门德斯(simonds)和詹逊(jenson)。

3)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纳绍尔(joannassauer)、惠尔克(willianweilk)和夏戈(billygress)在设计中运用了该思想。

4)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代表人物有k.希尔(kristinahill)和a.丹尼斯(agnes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态展示性设计的概念,即通过设计向当地民众展示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和生态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生态学研究尺度与绿地系统建设的层次有大致的对应关系。

3.1区域绿地体系。

区域的含义指城市群或城市与城郊复合体。在区域这个层次,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这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格局,特别区域水循环;第二,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格局,主要在于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河口湿地是区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所在,特别是一些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或迁徙过境地。

3.2城市绿地体系。

这里的城市指城区部分。城市空间上是多种生态系统的聚合,由于其建筑往往所占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于自然系统的下垫层性质与人为活动所排放的物质能量改变了城市局部环境,使得城市在生态上成为孤岛,朝着不适于人居的方向发展。所以城市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缓冲孤岛化倾向,尽量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统的状态。

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在城市整体个层次上,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理想的状况是,城市下垫层的生态性质由绿地生态系统主导,使城市不再成为生态上的孤岛,与周边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合适人居的户外环境。但绿地生态系统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问题,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规划声称以碳氧平衡作为确定绿量(绿化率、覆盖率)的依据,实际上夸大了绿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决碳氧平衡,碳氧循环即使不是全球机制所决定,也至少是一个大区域的机制所决定。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赖于景观层次上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统保留斑块在生态学上往往具有特别意义,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构建人工绿地,不必过于强调物种多样性,只需满足生态调节功能结构物种的关联要求和审美要求即可。那种拼命追求物种数量的导向实际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物种数量叠加,并且大量引来外来物种的潜在威胁人们已得到共识。

廊道(林带)需要一定的宽度,但宽度标准很难作出定量结论。目前环城林带、交通干线林带存在着相互盲目攀比的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却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统的廊道主要起着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强调生态通道?在林带改善小气候效应方面,农田防扩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鉴。有一些观点非常强调林带与主风向的关系,实际上线状林带对风的改变只限于林带高度3~5倍的范围,除非林带形成网络。林带的建设须考虑城市生态特点。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虽然巨大,却有明显的失误,如在干旱地带,缺水是主导障碍因子,营造乔木林带以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却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笔者推想我国的林带理念可能部分来自于中国人的围墙观念,如同历史上的围长城一脉相传,但万里长城并不能挡住外族进入中原。

景观的美学价值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动态变化的难以确定的问题。都市人的审美时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但久居深山的农民却见高楼大厦最兴奋。保持景观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给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为一种准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第五篇】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第六篇】

园林景观设计(gardenlandscapedesign)是一门交叉、综合的学科,它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学、美学等多种学科。其实现代城市景观艺术的终极追求,并不是某一学科的简单展示,而是综合反映着当代人的生活诉求和审美取向。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公共环境艺术,它也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它的设计和施工除了具有某些功能性之外,还应该极具视觉的美感和冲击力。园林景观设计的语言也是视觉传达的语言,在建立它的功能之外也是在建立一种完全视场(visualfield)的整体视觉的组织形式,它通过不同的视觉语言的元素将信息传达给大众。然而,在国内的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园林景观设计师都是建筑和园林专业出身,在园林景观设计时比较注重功能性的设计,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及其构成组合较为忽略,对视觉传达因素认识不够,从而使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看上去平淡无奇、没有特色、缺乏现代的视觉审美。更有的园林景观设计公司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在景观设计时忽视视觉元素的重要作用,使得园林景观缺乏视觉的冲击力和与大众的沟通。因此,当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重视视觉元素的构成和运用,是无论从园林景观的环境功能设计还是整体视觉传达设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元素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构成法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完整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规范或符号系统。本文选取进行分析论述的基本视觉元素主要是指:点、线、面、形态、色彩、质感、空间,它们是构成视觉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就像音乐中的音符,文学作品中的字和单词。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它们的作用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视觉中的线,是由众多的点沿着相同的方向,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所形成的,即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线的特点主要是具有长度和方向,其外形有长短、粗细、轻重、强弱、直接、转折、顿挫等不同的变化。同时,线能给人以力量、速度、连续、流畅、移动、纤巧、弹力等视觉体验。“线条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并且是视觉艺术中各因素之间最为重要的沟通方式。”线条能引起一种视觉对话或视觉上的关注。尽管有其独立性,但线条也能分割它所在的块面,既能产生和谐,又能产生紧张。不同的线条引起审美感受肯定不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相对长度和方向的道路、长廊、围墙、栏杆、路灯、溪流、驳岸、曲桥等均可视为线的元素。直线,其坚强、刚毅、有气魄,通常被用于主题相对严肃,具有鲜明主题的规则式园林景观中,如纪念性公园、各类人民公园、城市中心公园等。凡尔赛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延伸长达2km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道,交错的直线路网系统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威严感,它所显示的恢宏的气魄,是法国绝对君权的象征。曲线则轻柔、温和,给人以飘逸、自然的感觉,它一般会用于较为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度假村、城市休闲绿地、小区花园等。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就是多由曲线构成。线的网状交叉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应用在较大的平面上,它也给人面的感觉。线的造型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是屡见不鲜的,其主要包括线的粗细搭配、线的交错、线的实虚处理、线的直曲对比、线群和线面、线的方向及动势等。图3中就是运用了粗细和虚实线的组合。

任何面积较大的形在视觉上都会给人以面的感觉,点、线的积聚会形成面。线条首尾相接形成的视觉空间也有面的感觉。面有虚实之分,内部充实的面可以看成是实面,而内部空虚的面则是虚面。这在园林景观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广场地面或者草坪是实面,而水池和溪流则是虚面了。水面和草坪的设计就是虚实面的处理变化。视觉上的面可以是在平面上,也可以在三维空间中,面可以水平摆放也可以垂直或者倾斜处理,不同面之间可以利用相离、相遇、相融、相切的方法进行位置的处理,这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在设计中去寻找面的巧妙的变化。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几何形面和自然形面,相同形状或近似形状面的重复、组合,面的色彩及明暗变化,这些在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都可以实施。大面积的面一般要和点、线组合使用效果才会更理想。如图6,运用了不同的材料来作矩形面的设计,其中心的地灯起到了点的作用,从而使面有了对比,视觉上也有了变化。

形体是形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当不同的面于不同的方向,并在边沿的位置连在一起就形成形体。形体是形状在空间中的延伸,是形变化的延续,它能引导人们的视线从水平线以下向高处发展,使得空间也随之发生改变,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与此同时,形体在光线的影响下产生的明暗变化也将大大提高和丰富形体的视觉层次。形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为假山、雕塑、建筑、装置等,它可以打破园林景观设计时面的单调,同时它也可以和平面上的图形相呼应、协调,使得景观产生较舒适的视觉感受,甚至会形成视觉的焦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形体还应包括半立体,如浮雕等。由于完美的外形和简约的形态,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大量的几何形体被广泛的运用,在设计中创造一种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构成感。巴塞罗那中央公园中的线形现代雕塑不仅使公园景观在三维空间上有了层次和变化,同时简洁的线的几何形态还向人们传达着现代主义的信息,体现城市的现代感。另外,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的结合在景观设计中也会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仙人掌的自然形体和后面的几何形体在一起既对比又统一,使得观众的`视线可以向上面的空间延续。

色彩是视觉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在视觉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彩是眼睛受到光线刺激所引起的感觉作用。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及心理,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都借助色彩来表现感情。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应该是善于利用色彩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来进行景观的设计。现在国内很多景观在设计时配色过于简单化,太注重统一和协调,在视觉上总是给人单调和匮乏的色彩感受,起不到色彩所应该具有的愉悦视觉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善于打破这种局面,从景观色彩的搭配上来打动观众的视神经,使景观既是处在一个较统一的色彩背景下,同时还有色彩的夸张和对比。在园林景观设计时除了我们通常运用材料本身的颜色之外,我们还可以适当运用在色相和彩度上给人视觉冲击较强的颜色,如大红、橘色、柠檬黄、果绿、湖蓝等。图8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就大胆运用了大红色作为主要用色,仿佛一条彩带在飞舞,这也使得其本身就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图9中的用色也是以纯度较高的湖蓝为主,和其前面的绿色植物形成类似色的对比,和谐中也有变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配色方法包括对比色、类似色、同类色,涉及的色彩知识有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色彩的冷暖以及色彩心理等。

质感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师来说是另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质感也叫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特质,是可以用视觉或者触觉感受到的。质感有粗椅、有光滑,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表现出来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应用不同景观元素材质肌理的对比来进行搭配组合,从而制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质感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如材质的粗糙和光滑、柔软和生硬等。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不同质感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玻璃、岩石、木材、混凝土、陶瓷、塑料等,这些不同的材料质感大大地丰富了景观设计中的视觉效果。岩石粗糖的表面和其切割的立面形成对比,同时又和周围的玻璃窗及岩石空隙中的蓝色玻璃球存在着质感上的反差,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景观中的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

视觉元素的空间除了我们一般指的三维空间之外还有二维空间、图式空间和矛盾空间。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空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不同形状的空间组合和转换来营造出特殊的空间氛围。不同大小空间的对比、面的高低变化(地台变化)以及不同次序的排列,这些对于园林景观中视觉空间设计和规划都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如古代诗句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及桃花源记中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等也都是形容景观中的空间的对比和变化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要善于抓住不同的空间变化给人的视觉和心理的感受来设计出具有空间变换的景观设计作品。设计师就利用了立面的瀑布、水面、岩石以及大理石地面创造出高低错落、虚实相生的空间效果,使得在高层中工作的人们有了休闲放松的视觉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视觉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它们所起到的视觉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它们的有效组合和运用会起到较好的视觉信息传达的功能和效果,如果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忽视这些视觉元素,那这个景观设计将会是缺憾的。在目前这样一个西方景观与中国园林景观还未真正结合的重要转折时期,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除了要继承和吸收古人的“师法自然”造景思想之外,还要奉行“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原则,认真的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景观设计经验和成果,结合现代视觉元素和设计理论,大胆创新和实践,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又具有先进的国际景观设计理念的景观发展之路。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第七篇】

一般情况下,花境植物的选择多以宿根植物为主,一二年生、球根植物、时令花卉、小灌木、乔木混合种植,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丰富了季节变化,达到了四季有景的效果[1]。

丰富了立面景观多样化。

花境中配置的多种花卉株高、株型、花色、花期、叶形各不相同,通过把这些不同观赏特性的花卉配置在一起丰富了立面景观的层次结构,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色彩缤纷、季相分明的植物群落。

花境的管理成本低,花卉观赏期长。

多种花卉植物种于一处,开花时间交错,在观赏时间序列上可以互相弥补。花境中植物以自然状态栽植而且多年生植物一年种植多年观赏,减少了人工管理、降低了造景成本[2]。

生态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第八篇】

摘要:目前,园林景观设计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进步,视觉元素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也越发重要。适当地运用视觉元素,可以使人们身心愉悦、心情放松。本文介绍了视觉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同时也阐述了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旨在为日后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视觉元素;景观设计;运用。

当前,在园林建设和城市美化中,园林景观设计领域愈发重要,人们对城市建设和园林设计的欣赏眼光愈来愈高,视觉带给人们的价值也发生变化。园林景观是自然界与人们之间相互依存欣赏而形成的一种能被感知的视觉形态物,是一门既涉及视觉艺术又涉及空间艺术的综合性科学。以眼睛作为视觉器官,通过视觉认识环境,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对于设计者而言,空间元素在视觉的行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往往能更好地表达和赏析所能见到的园林景观。这就意味着园林景观的设计在诸如时间、空间、点、线、面等方位及角度上均有直接表达的形象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视觉元素应该如何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设计发展的趋势是追求个性化,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也是如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不仅给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更能使园林景观蕴藏文化底蕴,风格更显别致。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日益彰显,其中,缺乏特色、抄袭严重等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问题与目前社会的需求并不符合。大多园林景观设计者选择出国留学,为的就是紧跟世界潮流,但这么做往往适得其反,这些设计者深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盲目地将欧陆风和草坪风加入我国的园林设计中,毫无创新地照抄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并未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作品毫无特色可言,使国内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受到阻碍[1]。另外,少部分园林景观设计者虽然已经注意到加入中国文化要素的重要性,但却没有采取适宜的方法,盲目照抄,不假思索地将传统文化元素强行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毫无灵魂和个性可言。所以,设计者应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并将其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在传承国内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国内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发扬光大,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视觉是人们获取环境信息的方式,是人体的重要感觉之一。人们通常由视觉获取所处外界环境信息,继而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指导,并且产生多种行为相关的心情。视觉重要的接收器官便是眼睛。人体对外界环境的认知过程大体是:由触觉有了知觉,由知觉产生感觉,这也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全过程。视网膜作为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感受到环境中的色、光、质的刺激,继而把物体的表象投射入人体的大脑中,所以视觉也是人们认知环境的重要工具。视觉是人体对环境事物的第一印象,人体眼睛客观的对环境事物进行扫描,然后将扫描印象投射入大脑中留下印象[2]。园林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组完整无缺园林景观设计应该由岩体、植物、房屋、湖泊组成,独具匠心地对这些视觉符号进行应用,会给人们传递不同的视觉信息。

点的应用。

点作为视觉元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了其他重要要素。假设身处的环境中只存在一个点,那么目光就会聚集到这个点。设计人员若想设计出独特的园林景观,首先必须充分认知点的特性,并且能够将点置于特定位置,发挥出理想的视觉效果。设计人员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适当地将点内容比如水池、山石、灯光、植物等放大。另外,点一般分为2个类型:功能点与装饰点,功能点顾名思义,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而装饰点则负责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设计人员设计绿色植物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植物类型的差异具体进行设计。因为点元素的形态较小,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将其与面、体、线等其他视觉元素进行适当的结合。

空间的应用。

三维立体的二维空间、视觉空间、模式空间构成了园林景观设计空间元素。不同视觉空间的搭配,可以使整个视觉空间更为和谐,创造不同的环境。所以,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设计师为了设计出更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必须知晓不同的空间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形体的应用。

形体一般由面构成,空间中,面是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继而形成形体形态。雕塑、建筑、楼阁、假山等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形体元素,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有效利用形体元素达到提高园林景观观赏价值的目的[3]。另外,设计园林景观时,充分考究项目周围的环境,建筑,总体格局后才能应用形体元素。以项目周围环境为基础,适当引入形体元素,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质感的应用。

质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物体质感的强和弱由人体视觉与触觉进行感知。物体不同,人们对其质感的感知也有所不同,一小部分物体的质感会比较光滑,而大部分会比较坚硬。所以,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充分考究景观特征,认识景观质感,适宜搭配不同质感的物体,以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另外,设计人员还可以分析金属、陶瓷、岩石等质感,将其放置于不同的地方,以提高视觉价值。

面的应用。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面有着比线和点都大的视觉效果,大面积的设计肯定会带给人们视觉冲击。面通常由多条线构成,它可将空间分割,继而提升空间的丰满度。面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创新景观格局,更能增强景观的三维立体感。园林景观的面包括:地面、台面、水面,而这些面又分为实面和虚面。设计人员可以交错或重叠这些面,以增强景观视觉效果。

线的应用。

众所周知,线是点的集合,线由点组成。点沿着一致的方向排列便形成了线。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边界、通道等通常会应用线元素。园林景观会因为线元素的应用而千变万化。因为如果空间背景不一样,线条造型也会存在差异。线分曲线、直线2种,曲线会表现出景观的飘逸柔和,直线表现为刚强魄力,2种类型的合理搭配会凸显线的张力[4]。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路灯、曲桥、栏杆等一般为线元素。线元素的应用主要包括直线与曲线对比、线的动势、粗细线混搭、虚实处理等内容。

色彩的应用。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注意对所有元素加以利用,其中,形状和色彩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视觉要素。所以,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合理搭配及应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色彩元素与整体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色彩还要根据时间的推移和四季更替进行变化。在设计园林景观时,须以各种景观植物为基础,合理搭配色彩,旨在使各种色彩更为协调。色彩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充分吸睛的作用。人们的生活因为世界的多彩而更加丰富。所以,色彩元素的搭配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色彩还具有一定的心里暗示作用,比如:红色、黄色与橙色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些颜色比较适合庆典场景,它们的搭配可以营造温暖的庆典氛围。而蓝色、青色给人以寒冷的感觉,这2种颜色更适合陵墓园林景观设计,它们的搭配会营造出肃穆庄严的氛围。比如,某学校以暗红色为基础色调,如果在操场上设计一块绿色草坪,就能凸显校园生机勃勃的气氛。综上所述,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对比色的合理应用,会塑造出更加丰满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审美要求。植物因为丰富的形态和色彩,成为了园林景观的主体要素,是整体景观的核心设计内容,是设计规划的重要部分。以合适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对当地的景观进行合理的微观调整,不仅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能形成一定的地域特色。

4结语。

视觉作为人们获取外界环境的重要方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的园林设计与视觉元素相结合,能够传递出更具观赏价值的景观信息,从而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是,为了使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应用更为合理,设计人员应充分考究园林设计中的诸多因素,融入现代化设计元素与理念,旨在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为人们提供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促使我国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04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