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红色家书读后感【推荐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10988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红色家书读后感【推荐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一篇】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那1篇篇红色家书,每1篇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都是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让我思绪万千,泪水盈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真挚的至爱亲情,炙热的家国情怀,坚定的革命信念。作为组工干部,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信仰之路。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理想的坚贞,做坚守信念、绝对忠诚的传承者。坚守革命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镌刻于心的政治本色。“铡刀下,节不变......”革命先烈刘绍南就义前高唱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慷慨就义,这份用热血和生命坚守的革命理想与忠诚,无畏无惧,触动灵魂!__指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党性本色,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做绝对忠诚于党的表率。读红色家书,就是要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和终生必修课,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__的坚定信仰者;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把“四个意识”根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外化于行,始终做忠诚领袖、维护核心、履职担当的坚定践行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__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领袖的带领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做执着奋进、担当实干的先行者。每1篇红色家书都饱含着革命先烈执着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个选择为中国争自由、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烈士裘古怀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中,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对理想舍生忘死的奉献和执着,无悔无怨,触动灵魂!“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二篇】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做执着奋进、担当实干的先行者。每1篇红色家书都饱含着革命先烈执着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个选择为中国争自由、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烈士裘古怀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中,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对理想舍生忘死的奉献和执着,无悔无怨,触动灵魂!“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这是__的谆谆教导。今天,面对党的__新部署,对标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要求,组织部门重任在肩,我们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把组织工作镜头聚焦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组工特质,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体现组工作为、彰显组工力量;要以爬坡过坎的压力感,把从严治党要求压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到每一名干部,从递一杯热水、解一个难题、坐一条板凳的真情中筑牢堡垒、淬炼党性,让党群鱼水情更浓;要以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以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干出一流业绩。

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做质朴纯粹、一身正气的模范者。红军的高级干部,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新时代的组工楷模杨汉军,一生住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墙漏水门开裂的家……这种一生质朴纯粹、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无私无欲,触动灵魂!花以芳香而美,干部以清廉而贵。组织工作具有特殊性,组工干部也成为一些人“围追堵截”的对象。我们要把“纯粹”“阳光”“规矩”放在案头、记在心间,树立过硬廉洁作风,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纯净。在生活中,要常常清清朋友圈,多交一些基层之友、人才之友、交心之友;在工作上,要常常把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让组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抹去“神秘之色”;在平常时,要常常以“畏己知”之心审视自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优良形象伴随始终。

“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然赴汤蹈火而不辞!”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我们要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的奋斗情怀,朝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向前。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三篇】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1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1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红色家书读后感【推荐5篇】”,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一书,这是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的"初心情怀",更展现了一种"使命"的担当。

捧读《红色家》,我感慨万千,体会颇深,都说"家书抵万金",从一封封语言质朴、热情洋溢的家书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即使他们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这些红色书信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展现了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让人震撼,洗礼精神。

感悟《红色家书》,无数共产党人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峥嵘岁月,抛头颅、洒热血,以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时代担当、无私奉献,更从中汲取到信仰的力量。

回望《红色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无私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站在新时代,我更要从《红色家书》中读懂革命先烈的愿望与期盼,务实担当,带领分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走好新时期长征路。

篇2《红色家书》读后感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通读《红色家书》,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革命家从书本走进生活,让历史有血有肉,这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是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

一、《红色家书》之明志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

"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

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碧血垂青史,浩气贯长虹,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二、《红色家书》之亲情

"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夏明翰给母亲的信。

在亲情与国家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战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头,溢于家书。可以说,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

三、《红色家书》之正己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方志敏。

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殉道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直至牺牲前夕仍然用手中笔顽强地坚持斗争,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狱中绝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好的"可爱的中国".

四、《红色家书》之教子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奋斗"---赵一曼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

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其中包含着作为一名母亲的遗憾,为国牺牲的坚毅不屈,还有对幼小儿子的期望。赵一曼的家书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仅应该爱惜千千万万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的生活,更应该学习这些烈士不屈不挠、爱国为国的至上情怀。

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大义凛然?这都源自对真理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务必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切实将革命先烈矢志奋斗的理想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

篇3《红色家书》读后感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是生命征途中的承诺与信念,是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是韶华流逝时的恪守与坚持。一封封满载岁月风尘的红色家书、一个个饱含精神养分的先进事迹,都是初心的最好诠释,其精神内涵穿透时空,历久弥坚,引人奋进。以崇敬之情学习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位位革命先烈为国家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个先锋模范为岗位职责燃尽生命,他们身上那种坚定的信念、浩然的正气、昂扬的锐气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去崇尚、去尊敬。我们应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去学习他们身上丰富的精神内涵,去领悟他们为国为民做出的无私贡献,充分感受到他们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以赤诚之意汲取养分。对党忠诚源于信仰,一片赤诚是为坚定。充分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我们的忠心赤诚。我们应以一颗忠实、诚恳的心,一颗“久旱盼甘霖”的心,把革命先烈和先进典型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传承到自己身上,锤实自己的理想信念,点燃自己的干事激情,激发自己的潜在能量,塑造自己的品德品行,进而记牢自己的入党初心,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工始于至诚,行方能致远”。初心和使命,都需用我们实际行动去解答、去践行。我们应始终怀有一种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积极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把“安专迷”的优秀组工理念,做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小任务中去,踏踏实实地履职尽责。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在未来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应以烈士为榜样,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奋力书写1篇“纵死侠骨香、不惭(can)世上英”的人生华章。

篇4《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共分为反哺义、雎鸠缘、手足亲、舐犊情四部分,收录了五十余封红色家书、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铭记,还有奋进的力量。家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其中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大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懂得,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其中一个革命者的家书让我影响深刻。刘伯坚,四川平昌人。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刘伯坚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与敌作战中负伤,不幸被俘,他在写给兄嫂的家书中说:“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3月21日刘伯坚英勇就义,时年40岁。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舍小家顾大家,他所传达出来的对党和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让我为之动容。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党性本色,因而我们必须做绝对忠诚于党的表率。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脑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篇5《红色家书》读后感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通读《红色家书》,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革命家从书本走进生活,让历史有血有肉,这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是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

"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

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碧血垂青史,浩气贯长虹,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夏明翰给母亲的信。

在亲情与国家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战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头,溢于家书。可以说,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方志敏。

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殉道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直至牺牲前夕仍然用手中笔顽强地坚持斗争,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狱中绝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好的"可爱的中国"。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奋斗"---赵一曼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

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其中包含着作为一名母亲的遗憾,为国牺牲的坚毅不屈,还有对幼小儿子的期望。赵一曼的家书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仅应该爱惜千千万万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的生活,更应该学习这些烈士不屈不挠、爱国为国的至上情怀。

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大义凛然?这都源自对真理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务必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切实将革命先烈矢志奋斗的理想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

篇6《红色家书》读后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一份真挚情感,一段家国情怀。《红色家书》收录了近百位革命烈士的一百余封家书,有平常家信,有狱中信函,有绝笔遗书。每一封信,都拴牵着万般不舍,寄托着殷殷期望,承载着沉甸甸的爱。而赵一曼烈士写给其儿子宁儿的“家书”更让我感慨。最早知道赵一曼这个名字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忙于学业,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围在学习、备战高考上面。某个炎热的午后,趴在桌子上睡不着,拿起同桌放在一边的《读者》,随手一翻,恰好就讲述了赵一曼烈士。从文章中知晓了这位抗联女英雄的壮举。她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不惧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坚决不向敌人说出秘密,视死如归,以身殉国。当时就被这种英雄气概深深震撼到了。而近来,在《红色家书》中读到这位英雄就义前写给儿子的遗书时,立马被感动地热泪盈眶。在这封留给儿子的“家书”中,一个身骑白马、肩披红衣,驰骋于林间,成天与日寇周旋的女汉子不见了,转而成为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家书”中。一位年轻的革命母亲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和大爱小我之朴素情怀跃然纸上。她是一名革命英雄,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的这封“家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句句滴血含情,处处诠释着母爱如山的亘古哲理。愧疚于为人母者对宁儿的“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自责于“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叮嘱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而在最后,她告诫自己的孩子:“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无疑是伟大的,她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更是无数孩子的母亲。虽然她没有对自己的儿子尽到教育的责任,但是她用自己的牺牲告诉儿子怎样做一个中国人,我想这就是最伟大的教育和母爱。我们绝不能忘记,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有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牺牲,她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和缅怀。

-->

-->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四篇】

天气晴朗时候,我喜欢搬凳子坐阳台边晒太阳边看书,乐得自在。只是这一回,手中捧着的是偶然得到的《红色家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一字一句像针扎着我的心。

《红色家书》虽然只是收录了当时战争期间五十多份普通人的家书,牵连三十多户家庭,但是每个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们。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用于此书的背景再贴切不过。《红色家书》书中描绘的是众多革命战士背后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爱情,亲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亲情。

1924年12月,著名抗日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写下这封给妻子的家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在这封家书里,吉鸿昌作为一名战士,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唯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滚落,我突然间想到了我的母亲。

那一年我就读隔壁镇上的高中,因为肚子疼的厉害就请假回家,母亲起初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并没有十分在意,结果我疼了一天一夜,几近虚脱,母亲在我一夜的辗转反侧中着急的到处打电话叫医生。村里睡的早,医生也少,恰好医生不在家,母亲急得团团转,就在那样的大雨天的晚上,母亲毫不犹豫骑上电动车载我准备到镇上的医院。屋漏偏逢连夜雨真的一点也不假,电动车在大雨中倒霉的坏了,母亲一步一步推着车从我们小村到了镇里。母亲的衣服湿透了,只有我,温暖的躲在雨衣和母亲的怀抱下。我并不记得那段路究竟走了多久,但我一直都知道,只要我的母亲在身边,我就拥有全世界的温暖。

那天之后没几天便是母亲节,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从来没送过花的我准备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回家途中我准备了一肚子的肺腑感言,却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只是羞涩的说了一句:“今天是母亲节,我就买花了。”

母亲只是责怪我乱花钱,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小心翼翼的将花插 进祭台前的花瓶里。当我还沉浸在对母亲的第一次“表白”时,我听到楼下的母亲自豪的为经过的邻居介绍里这花,“我女儿今天买的,母亲节的花,这孩子,真浪费钱”。我没有看到母亲的表情,但我仿佛看到了她脸上的微笑。

这两年,母亲的年龄渐大,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前段时间做了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给家里的钱她也不愿意收,总说我才刚毕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以前我总在想什么是爱,也许现在我才开始慢慢懂,就像我现在作为一名老师,对班级里的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总爱操心她们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我就像我的母亲,期盼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却又勿需任何回报,也许一句谢谢就是最直接的感动。

那些家书的作者都已经不在了,可是家书是带着感情的史料。亲情作为血缘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则针对家书的情感发表了感言:“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这些普通人的红色家书所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豪言壮语。母亲不识字,在外读书这些年,我并没有在信中写过只言片语,也较少在话筒中说过关怀的话。

那些家书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生存,那些随战争逝去的青春和生命都不再重演,那些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情谊如今化作纸上的文字,静悄悄的,像是没有发生过似的。可是当我们读着这些家书时,心里头由衷的哽咽,它像灵魂一般入侵我的身体。我在享受着那些作者最奢侈的亲情,那是在他们看来最遥不可及的爱,而他们大多战死了,留下许多对家庭的牵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子欲养而亲不在,愿我们都能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也愿我能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母亲对我的爱的方式继承给我的学生们。

红色家书读后感【第五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红色家书读后感【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这个平凡的暑假,我读了这本不平凡的书——《红色家书》。里面记录的`是一位位为国牺牲的烈士们所为家里人写的家书。让我最深刻的,还得是冷少农烈士所写的家书——《我真是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吗》。

这封家书是冷少农写给母亲的。在信中提到,母亲曾指责过他不仅不忠不孝,忘恩负义,而且不是个东西。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因此冷少农在信中解释了这一“迷题”。他说:“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是啊,他并非不关心家里人,他只是将自己对家里人的关心分出来来关心一些更可怜的人。冷少农也在信中多次提到那些可怜之人是多么痛苦,看着他们自己又是多么难过,多想他们都过上好日子呀!

人们常说,“家里的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何况漂泊在外的儿女啊!我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冷少农的孙子在说起爷爷的故事时,提到了太奶奶一直以为冷少农之所以不回家,是因为在外面享受荣华富贵,穿金戴银,不肯让家里人一起享福。自从太奶奶看了冷少农寄回来的男女青年合照照片,她更肯定了这一猜想,并且认为冷少农在外面重新安了家。其实,冷少农并非在外面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革命而奋斗,为国家做贡献,寄回来的那张照片,只是为了让家里人安心,不再牵挂他。直到冷少农牺牲12年后,家里人才知道冷少农是在为国家而奋斗,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好。太奶奶知道这件事后,心里一直有愧于冷少农。他过得那么苦,那么关心家里人,自己十几年来还一直怀疑他。真的太对不起他了!

冷少农的这种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多少爱国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我在此向所有为国家付出的英雄,敬礼!

-->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1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