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小学教研室的工作计划汇聚(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41916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小学教研室的工作计划汇聚(优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研室的工作计划【第一篇】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形成课前研讨记录,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在培养学生形象和抽象、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新、求异、聚合、发散等创新学习活动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利用学校“春天课程”等主题课程契机,以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以学本学习为理念,组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每天与同年级的_老师共同研讨,分工合作,亲自出练习小卷,练习作业有层次有坡度,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先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题抄对了没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否简算?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进行自觉检验。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做错了题,及时要求学生纠正,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必须写得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在经历了一两次失败和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形成自己脑子笨这种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一遇到问题,先想自己不行,对自己没信心,结果自己什么都学不成,什么都不想学,作业不会做,造成成绩低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差生比较多,他们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很吃力,多次测验都没有及格过。他们主要是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千万不能只比学生快一课时。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学生有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盆水、一桶水。所以自身的学习很重要。这一学期,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观看、思考、做记录,然后回来思考,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领导和教研中心_老师的批评与指导,然后慢慢的成长。还清晰记得王校长叮嘱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老师,教学语言要干脆利索。”校长在评课中对自己评价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教学,从学生认知开始设计教学,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_老师在听课时对坐在旁边的我点拨到“学生为中心,是在每个教学细节中体现的,学习的关键点要交还给学生。”对于大家的期望,我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今后还要继续进一步的学习、提高。

通过半学期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今后,我决心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继续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为学校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教研室的工作计划【第二篇】

以党的“^v^”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搞好服务为保障,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常规中抓细节,规范中创特色,开拓中铸品牌”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推进学校各项重点工作的具体落实。

强化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做好四方面工作。即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丹阳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和“镇江市信息化先进学校”的创建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四方面的工作:注重德育实效,细化过程管理;科研服务教研,突出课题真、实;完善校园设施,提升校园文化;提高后勤效能,严格收费制度。

2017年上半年工作目标具体为以下十个方面:

1、加强学校两支队伍建设。结合“三大”和“三关心”教育活动,建设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领导班子队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水平精良的教师队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本学期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人文化和谐校园,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细节,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创共享,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扎实推进新课改。加强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规范要求,积极参加“丹阳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的评选活动,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努力打造一支过硬师资队伍。

4、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重视备课、上课、作业设计、辅导、质量监控等教学流程管理,积极参与“丹阳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的评比。强化全体师生员工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足上齐课程,均衡各科教学,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5、推进体艺卫工作。加强体育卫生安全工作,组织落实好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突出抓好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和管理,积极参加丹阳市小学生文娱汇演,创新节目内容与形式,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

6、注重德育实效性的研究。结合学校“七星”班队和“十星”学生的评选活动,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开展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7、课题研究引领教育教学。深入持续地开展语文课题的研究和申报,完成数学课题的结题工作,努力做到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课题化。

小学教研室的工作计划【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在区教科工作重点及学校学期工作安排的基础上,自觉转变科研方式,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发挥好教科研先导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课题为引领,与教研打通,积极开展“微研究”,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履行教科室“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责,提炼科研成果,增强科研自信,提升科研品质,引领教师成长,塑造学校品牌,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追求,成为学校发展的支点,成为教育强校建设的“助推器”。

二、工作目标:

1、增强科研自信和自觉,通过思想引领和学习培训,进一步更新科研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2、进一步抓实科研常规工作,以“务实、有效、提升”为基点,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创新研究方式,组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活动,提升科研品质。

3、开展问题式研究、草根化课题研究,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实效化研究过程管理,尤其要做好主课题的成果总结提炼工作,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自信与能力。

4、优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以“分层考评”为方式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借助平时的科研活动,倾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5、以推广教科研成果为重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时传达相关信息,鼓励教师自觉将教育教学经验适时转化成显性成果,扶植教师逐步实现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角色的转变。

6、积极有效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进一步实施好已开发的《玩转数学》、《邮语》、《和美剪纸》校本课程,力争在区第四届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佳绩。继续推进各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精品社团活动建设,开发积累相关资源。

7、继续完善学校教科研网页建设,切实为教师搭建交流经验、沟通思想、互通信息的平台,做好课题网站内容更新管理,体现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确保课题研究规范化、品质化。

8、有序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做到课程落实到位、研讨有实效,发展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常规活动,扎实推进

常规教科活动,作为教科室常态性的工作,需要有集中的主题进行统领,规避零散、随意的活动方式,使各项活动统筹有序地服务于学期科研的工作中,以提升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

1.主题阅读,储备精神能量

阅读,应成为教师提升素养的方式重要。阅读能开拓视野,提升思考力。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有精湛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支撑。继续开展好每月一次的青年读书社团活动,并将读书活动主题化,提升阅读者之间的双边交流。本学期将在学校“和合”文化教育背景下,组织青年教师读名家专著,汲取名家教育的思想精华,并进行内化吸收。读书社团活动采用现场读书与网络读书相结合的方式,变化多种交流形式,以好书推荐共阅、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传阅、话题争鸣等形式,将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相结合起来,为阅读行为与教学行为架起互通的桥梁,从而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

2.专题沙龙,丰富教学智慧

教科沙龙,参与面广,针对性强,沙龙作为每月青年教师的常规活动,在教科室的有序组织下,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的重点,确定沙龙主题,通过现场沙龙及网络沙龙相结合的方式,灵活有效地进行运作。根据主题研究节及主课题研讨的需要,开展各类专题性的沙龙研讨,做到全员参与,思维碰撞。通过灵活多样的沙龙方式,实现老师对课堂教学本真的追求及课堂教学观的提炼与反思。

3.专业社团,提升教育素养

我校教师专业社团已开展有几个年头,在成长教师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专业社团项目丰富,聚焦专业,是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又一重要平台。在以往几年的教师专业社团活动中,许多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本学期,本着服务发展与发挥潜能的目的,一改以往的社团运作机制,变社团专人负责制为社团月报制、承办制,使更多的老师成为社团建设的组织者与推动者,以此推进专业社团长期有效发展,使社团成为教师幸福教学的发展地。

4.分层考核,助推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是学样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专业成长考核,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稳步推进。平时加强各项活动过程性的量化考核,为期末汇总做好准备。本学期起,对青年教师进行分年段分层考核,分列为1—3年、4---6年、7年以上---35周岁以下老师三个阶梯。考核力求内容全面,从师德、常规、“三课”等方面落实,注重公正、公平,体现激励的效应。认真组织好一学期两次的论文评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建设教育博客,开展读书活动评比等,注重平时的科研素养积累,让每一位老师明确自己的成长与参与教育科研之间的关系,并从量化考核中获取科研的成功感与幸福感,明确努力的目标,并将此化为积极的行动。

二、课题研究,务实求效

开展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最重要的内容。学校、个人多个层级的课题,齐抓共管,发挥教科室的引领服务作用,关注研究策略与方法,注重实效,做好课题网络化管理,确保课题研究在每个阶段都是扎扎实实。

1.务实推进主课题研究,继续规范网络化管理

“兴趣活动准社团、一级社团课程化”探索,进行社团课例的征评、社团指导的观摩等。每月扎实开展好主课题的专项研究活动,严格按照主课题网络化管理要求,按时上传相关研究过程性资料。继续做好主课题研究中校长“四个一”的工作。做好学生社团的过程管理工作,学生社团仍按一级社团、一般社团两个层面分头管理,一级社团进行课程化实施,平时积累好相关的过程性资料,做好记载册的阶段检查和评比。

2.多形式加强主课题成果提炼与发布统筹管理

结合区教科室工作安排,积极迎接主课题第三轮调研,关注主(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情况,借助各种平台,积极发布研究成果。学期内定期召开子课题成员会议,积极听取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成果提炼中遇到的问题,一起研讨,统筹安排。适当的时候,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的成果进行指导,努力体现成果的价值性和推广意义。在成果形成中,要注意将过程性成果(如《社趣》汇编、社团案例等)纳入其中,更好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真实性、过程性。

3.指导各类课题的过程研究与管理

承担或参与区级、校级课题研究,也是我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渠道。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主动承担或参与了相应级别的课题研究,由校教科室牵头,关注各类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并对相关课题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教师注重研究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认真记载好课题研究手册,以确保课题研究实而有效。

三、整合教研,开展“微研究”

“微研究”是区教育局提出的一个新的科研术语,应当把微研究看成是教育微观研究的简称。“微研究”强调从教育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微研究”要重过程、要有前延后拓、要有深度、要全员参与。要结合区教科室下发的《吴江教育》增刊“教育微研究”资料,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微研究的形式。

1.尝试一种微研究形式

“微研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名词。在本学期中,教科室将联合教务处开展“微研究”方面的研讨活动。以同课异构、同题异构、一课再构等形式,让微研究扎根课堂,积极探讨微研究的方式方法,寻求及实施路径和价值所在。此外,一如继往地开展相关的课堂观察活动。鼓励教师用课堂观察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愿意、乐于去做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持续跟踪观察某个存在的问题教学行为,研究对策,直指这一教学行为得到改进,并形成课堂观察系列报告。努力将课堂观察服务于张力课堂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课堂观察的内容,紧扣教师行为表象,是盯准教师课堂教学结构。倡导灵活多样的课堂观察方式,引导教师以自我观察课堂为重点,兼顾规范化的团队观察,真正使课堂观察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2.有效推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最直接最常态的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方法,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学期,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评比活动,突出教学反思的针对性、主题性,撰写的规范性,质量的优化性,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课程建设,深入推进

在和合教育背景下,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建构了以社团为载体,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体系,着力构架学生(学科、拓展、浸润、探究四大课程)、教师、家长三个维度的课程。教科室将配合校长室、教导处,开展课程建设方面的工作。

1.有序实施校本课程

《邮语》、《玩转数学》都已开发完成,《和美剪纸》本学期也将投入使用,这些已开发完成的校本课程要在不同的年级中统筹落实,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发挥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注重专课专用,并展开个性化实施,丰富内容,积累课程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优化社团课程建设

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本学期继续加强社团课程的建设,积极开发受学生喜欢的社团,挖掘教师自身的特长资源,激发教师课程研究的自觉性,探求教师课程的开发路径。通过教师自主申报、教导处协调统配相结合的形式的,继续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需求的教师课程,丰富活动形式,提高社团活动的趣味性和生长性,使教师课程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社团分成一级社团和二级社团,继续对社团继续实行分层管理与考评。加强对社团加强过程管理,平时加强督查工作。

3.深化和智课堂研究

和智课堂研究工作全面启动,语文“和悦”课堂模式,即“和情激趣、和境互动、和力探究、和容评价、和美效能”的基本模块,依托名师驻校的平台,结合和合研究室活动,有效研讨,积极探求。本学期,协同教导处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微研究等形式,继续深入各学科不同形态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骨干引领、课堂展示、专题研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五、综合实践,稳抓力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在我校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在各校区扎实实施好,开展校区的校本研讨活动,注重成果积累,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上一台阶。

1.加强校区联合教研,浓郁教研氛围

根据我校一校六区的办学格局,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特点,继续落实校区联合教研。积极拟定校区联合教研计划,在学期中至少开展两至三次研讨活动,进一步优化、活化研讨方式,采用一课再构的课例研究、微课展示、主题讲座等形式,丰富研讨内容,在面上推开研讨成效。本学期组织开展好校区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资料的评比活动,学期结束将各班搜集的主题过程性资料收交上来,邀请学校相关人员作评委,评比出优秀的主题过程性资料进行表彰。

2.备赛现场展评活动,突显活动实效

本学期,将迎来区第九届研究性学习现场成果展评和成果集评比活动。在上学期评比出的优秀成果中,推荐优秀代表参加区的评比活动。教科室加强引领,了解相关老师的备赛情况,对于主题活动中需要进一步充实及完善的地方,要定期进行下水指导。年度研究性学习成果集已出刊,及时送交教研室参评。在众多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争取在两项赛事中获得好成绩。

3.关注活动过程管理,张扬学科特质

六、科研成果,推广荐优

每学期,都需要组织教师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总结与广泛发布。除传统的发布渠道之外,积极创设网络传播、现场发布、媒体刊载等形式,让优秀的科研成果在不同层面上得到宣传。有效提升科研论文等成果的质量层次,为扮亮我校教科工作而进行探索。

1.激发科研自觉,做好科研成果的提炼

除了教科室定期组织青年撰写科研论文外,还需借助一定的激励手段与考核措施,进一步激发教师对科研成果提炼的自觉性。通过论文奖励、科研社团引领、推荐优秀论文发表等方式,使老师获得主动撰文的动力,提升科研能力。本学期尤其要做好学校主子课题的研究成果的提炼,加强成果之间的交流。

2.利用校内资源,加大科研成果的指导

教科室积极做好论文改、送、荐工作,为提升教师科研论文的质量做好服务工作。充分依托李特驻校这一平台,教科室做好中介桥梁作用,定期推荐好相关的论文请李特进行当面指导修改,提升论文撰写质量。继续做好各校区论文发表目标跟踪和论文捆绑管理,每月进行跟踪汇报,力争在学年末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教育局规定的论文发表率。

3.拓宽发布平台,推进成果的优质交流

科研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教育教学中提炼的研究成果,教科室结合上级各类征文组织校级评选外,还要做好修改荐送工作。积极创设各种平台,将老师们的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出去发表。编印好校刊《目澜教育》,从刊物的栏目设置、内文质量、排版形式等方面,都力争精益求精。除此之外,借助科研成果交流会、推荐会等形式,让更多的科研优秀分子走到台前,与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也需转变思路,实现科研转型,才能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水平。教科室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以引领、服务为理念,拓展科研思路,扎实行动研究,为我校的长足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教科工作每月安排表

月份工作安排

1.开好教科室工作计划会,做好科室分工合作安排。

2.制定本学期教科工作计划。

3.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方案。

4.做好暑期青年教师论文的评比,送交教育学会论文。

5.开好校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会。

九月份

6.做好区第九届研究性学习现场成果展评的报送工作。

7.开展好学期第一次教科沙龙活动。

8.完成第一期“和合”月报的采集排版和传送工作。

9.做好主课题网络化管理工作,开展学校主(子)课题部署会。

10.布置青年教师第一次科研论文工作。

十月份

2.开展好第二次“教科沙龙”活动。

3.电子邮件发送科研活动信息及文章获奖、发表统计情况。

4.“十二五”主(子)课题研讨活动。

5.择优推荐教师文章投稿。

6.青年读书社团活动、科研探航工作室活动。

7.开展学期和合研究室活动。

8.完成第二期“和合”月报的采集排版和传送工作。

1.开展第三次“教科沙龙”活动,

2.电子邮件发送科研活动信息及文章获奖、发表统计情况。

3.主课题研讨课活动。

十一月份

4.布置学期第二次科研论文撰写工作。

5.青年读书社团、科研探航工作室活动。

6.《目澜教育》开始组稿。

7.开展“微研究”活动

8.完成第三期“和合”月报的采集排版和传送工作。

1.开展学期第四次“教科沙龙”活动。

2.青年读书社团、科研探航工作室活动。

3.电子邮件发送科研活动信息及文章获奖、发表统计情况。

十二月份

4.学校主子课题研究成果阶段交流活动。

5.上级论文评比选送,教师优秀论文推荐投稿。

6.校区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资料评比活动。

7.完成第四期“和合”月报的采集排版和传送工作。

8.完成《目澜教育》排版、编印工作。

1.青年读书社团、科研探航工作室活动情况展示交流。

2.电子邮件发送科研活动信息及文章获奖、发表统计情况。

一、二月

3.收交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手册,多功能笔记本,教师校本份研修手册,认真做好青年教师分层考核工作。

4.整理各类工作资料归档。

5.评选优秀教育博客、教科研先进教师。

6.做好教科工作书面总结。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精彩内容

小学教研室的工作计划【第四篇】

为了更好的抓好本学期的教育科研工作,实现科研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工作安排,特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高举团结的大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各级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实践新课程,创造新业绩,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加强三项研究,实现四个提高,搞好五项服务。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两个重点:一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新课程实验的改革。加强三项研究,一是加强先进教育理论应用的研究,二是《课程标准》的研究,三是学生行为规范的研究。实现四个提高,一是实现教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和指导能力的提高,二是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四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的提高。做好五个服务:一是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为学校办学服务,三是为教师教学服务,四是为教师争先创优服务,五是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1、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学校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专题式理论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学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轮流开设辅导讲座。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捕捉教育瞬间,放大教育细节,评点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经验。

2、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奋发向上、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观念,联系我校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营造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工作的大落实,促进全校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3、积极开展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组织多层次的教育论坛,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写出学习心得,并向全体教师传达学习内容或上汇报课。

(二)抓教研,抓课堂,推进课程改革。

1、改革备课形式。传统的备课模式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完成一份全册教材的备课,“各自为政”,耗时费力,使老师疲于备课,致使每周的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率不高。为此,对传统的备课形式进行改革。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也要备教法、学法,还要备创新点、知识延伸点。实行单元备课负责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教研组长的分工,主备人提前一周写出本单元的教案初稿,教研会上,大家就这一单元中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研讨,然后由主备人执笔修改完成通过教案,然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处理方法,突出教师的个性与特色。

2、改革教学设计。

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设计的形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除包含教学目的等常规要求外,还要明确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措施,做到既体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又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努力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新型理念。

3、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4、作业布置与批改力求灵活。

布置作业要认真分析学情,精编能举一反三的练习题。通过作业批改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作业批改可采取自批、面批、互批等多种形式。

5、课后辅导要体现方法分层。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分三步走;第一步调动兴趣,第二步教给方法,第三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间隔一周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检查一次,教研室将不定期的调阅和抽查。

6、开展好教育教学随笔评比活动。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实质性提高最有效的途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写出一定篇数的教育随笔,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点及时记录下来,找原因,写感悟,对教学进行总结,研究改进措施,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由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由之路。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服务型的教师队伍。

1、加强先进教育理论应用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开展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各学科教研员要成为本学科网络教研的引路人,并自觉参与渗透到学校和教师的网络教研活动中去,促进学科的发展。

2、抓课标研究,促教学创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着眼学生的发展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最需要做的工作不是去教,而是去帮。因此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卓有实效的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反对假、大、空课题,杜绝教育科研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实施过程的空壳化和研究成果的泡沫化现象。

3、抓好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的研究。

首先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学习常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巩固,规范书写、大量阅读等,要重视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开放学生思维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用科学的理论和典型的事例教会学生学习。

其次,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其一,每节课都要强调尊重他人、善于倾听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良好习惯。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关如何学会倾听、如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及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其三,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其四,将学生的课堂行为列入学生日常学习评价之中,贯彻持之以恒,以一惯之的精神,纠正虎头蛇尾的不良作风。

(四)围绕工作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二月份:

1、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要求各教研组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课程标准》。

3、心理咨询讲座。

三月份:

1、推门课、常态课活动。

2、开展我校骨干教师评选活动。

3、完成各级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以及市教研室的“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

4、信息技术专题讲座。

5、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四月份:

1、集体教研,观看课例分组研讨。

2、教务处专题讲座。

3、迎接市教育局期中统考。

4、外出听课学习。

5、毕业班工作安排。

五月份:

1、公开教学活动。

2、大队部专题讲座。

3、集体教研,观看课例分组研讨。

4、外出听课学习。

六月份:

1、集体教研,观看课例分组研讨。

2、政教处专题讲座。

3、各年级、各学科制定复习计划。

七月份:

1、我校期末质检试题命制及打印。

2、迎接市教育局期末统一质检考试。

3、各学科进行教研活动总结工作。

4、做好各学科试卷分析工作。

小学教研室的工作计划【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在区教科工作重点及学校学期工作安排的基础上,自觉转变科研方式,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根本,发挥好教科研先导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课题为引领,与教研打通,积极开展“微研究”,有效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履行教科室“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责,提炼科研成果,增强科研自信,提升科研品质,引领教师成长,塑造学校品牌,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追求,成为学校发展的支点,成为教育强校建设的“助推器”。

二、工作目标:

1、增强科研自信和自觉,通过思想引领和学习培训,进一步更新科研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2、进一步抓实科研常规工作,以“务实、有效、提升”为基点,积极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创新研究方式,组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活动,提升科研品质。

3、开展问题式研究、草根化课题研究,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实效化研究过程管理,尤其要做好主课题的成果总结提炼工作,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自信与能力。

4、优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以“分层考评”为方式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借助平时的科研活动,倾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5、以推广教科研成果为重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时传达相关信息,鼓励教师自觉将教育教学经验适时转化成显性成果,扶植教师逐步实现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角色的转变。

6、积极有效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进一步实施好已开发的《玩转数学》、《邮语》、《和美 剪纸》校本课程,力争在区第四届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佳绩。继续推进各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精品社团活动建设,开发积累相关资源。

7、继续完善学校教科研网页建设,切实为教师搭建交流经验、沟通思想、互通信息的平台,做好课题网站内容更新管理,体现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确保课题研究规范化、品质化。

8、有序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做到课程落实到位、研讨有实效,发展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常规活动,扎实推进

常规教科活动,作为教科室常态性的工作,需要有集中的主题进行统领,规避零散、随意的活动方式,使各项活动统筹有序地服务于学期科研的工作中,以提升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

1.主题阅读,储备精神能量

阅读,应成为教师提升素养的方式重要。阅读能开拓视野,提升思考力。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有精湛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支撑。继续开展好每月一次的青年读书社团活动,并将读书活动主题化,提升阅读者之间的双边交流。本学期将在学校 “和合”文化教育背景下,组织青年教师读名家专著,汲取名家教育的思想精华,并进行内化吸收。读书社团活动采用现场读书与网络读书相结合的方式,变化多种交流形式,以好书推荐共阅、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传阅、话题争鸣等形式,将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相结合起来,为阅读行为与教学行为架起互通的桥梁,从而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

2.专题沙龙,丰富教学智慧

教科沙龙,参与面广,针对性强,沙龙作为每月青年教师的常规活动,在教科室的有序组织下,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的重点,确定沙龙主题,通过现场沙龙及网络沙龙相结合的方式,灵活有效地进行运作。根据主题研究节及主课题研讨的需要,开展各类专题性的沙龙研讨,做到全员参与,思维碰撞。通过灵活多样的沙龙方式,实现老师对课堂教学本真的追求及课堂教学观的提炼与反思。

3.专业社团,提升教育素养

我校教师专业社团已开展有几个年头,在成长教师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专业社团项目丰富,聚焦专业,是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又一重要平台。在以往几年的教师专业社团活动中,许多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本学期,本着服务发展与发挥潜能的目的,一改以往的社团运作机制,变社团专人负责制为社团月报制、承办制,使更多的老师成为社团建设的组织者与推动者,以此推进专业社团长期有效发展,使社团成为教师幸福教学的发展地。

4.分层考核,助推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是学样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专业成长考核,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稳步推进。平时加强各项活动过程性的量化考核,为期末汇总做好准备。本学期起,对青年教师进行分年段分层考核,分列为1—3年、4---6年、7年以上---35周岁以下老师三个阶梯。考核力求内容全面,从师德、常规、“三课”等方面落实,注重公正、公平,体现激励的效应。认真组织好一学期两次的论文评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建设教育博客,开展读书活动评比等,注重平时的科研素养积累,让每一位老师明确自己的成长与参与教育科研之间的关系,并从量化考核中获取科研的成功感与幸福感,明确努力的目标,并将此化为积极的行动。

二、课题研究,务实求效

开展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最重要的内容。学校、个人多个层级的课题,齐抓共管,发挥教科室的引领服务作用,关注研究策略与方法,注重实效,做好课题网络化管理,确保课题研究在每个阶段都是扎扎实实。

1.务实推进主课题研究,继续规范网络化管理

“兴趣活动准社团、一级社团课程化”探索,进行社团课例的征评、社团指导的观摩等。每月扎实开展好主课题的专项研究活动,严格按照主课题网络化管理要求,按时上传相关研究过程性资料。继续做好主课题研究中校长“四个一”的工作。做好学生社团的过程管理工作,学生社团仍按一级社团、一般社团两个层面分头管理,一级社团进行课程化实施,平时积累好相关的过程性资料,做好记载册的阶段检查和评比。

2.多形式加强主课题成果提炼与发布统筹管理

结合区教科室工作安排,积极迎接主课题第三轮调研,关注主(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情况,借助各种平台,积极发布研究成果。学期内定期召开子课题成员会议,积极听取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成果提炼中遇到的问题,一起研讨,统筹安排。适当的时候,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的成果进行指导,努力体现成果的价值性和推广意义。在成果形成中,要注意将过程性成果(如《社趣》汇编、社团案例等)纳入其中,更好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真实性、过程性。

3.指导各类课题的过程研究与管理

承担或参与区级、校级课题研究,也是我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渠道。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主动承担或参与了相应级别的课题研究,由校教科室牵头,关注各类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并对相关课题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教师注重研究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认真记载好课题研究手册,以确保课题研究实而有效。

三、 整合教研,开展“微研究”

“微研究”是区教育局提出的一个新的科研术语,应当把微研究看成是教育微观研究的简称。“微研究”强调从教育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微研究”要重过程、要有前延后拓、要有深度、要全员参与。要结合区教科室下发的《吴江教育》增刊“教育微研究”资料,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微研究的形式。

1.尝试一种微研究形式

“微研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名词。在本学期中,教科室将联合教务处开展“微研究”方面的研讨活动。以同课异构、同题异构、一课再构等形式,让微研究扎根课堂,积极探讨微研究的方式方法,寻求及实施路径和价值所在。此外,一如继往地开展相关的课堂观察活动。鼓励教师用课堂观察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愿意、乐于去做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持续跟踪观察某个存在的问题教学行为,研究对策,直指这一教学行为得到改进,并形成课堂观察系列报告。努力将课堂观察服务于张力课堂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课堂观察的内容,紧扣教师行为表象,是盯准教师课堂教学结构。倡导灵活多样的课堂观察方式,引导教师以自我观察课堂为重点,兼顾规范化的团队观察,真正使课堂观察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2.有效推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最直接最常态的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方法,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学期,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评比活动,突出教学反思的针对性、主题性,撰写的规范性,质量的优化性,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课程建设,深入推进

在和合教育背景下,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建构了以社团为载体,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体系,着力构架学生(学科、拓展、浸润、探究四大课程)、教师、家长三个维度的课程。教科室将配合校长室、教导处,开展课程建设方面的工作。

1.有序实施校本课程

《邮语》、《玩转数学》都已开发完成,《和美 剪纸》本学期也将投入使用,这些已开发完成的校本课程要在不同的年级中统筹落实,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发挥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注重专课专用,并展开个性化实施,丰富内容,积累课程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优化社团课程建设

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本学期继续加强社团课程的建设,积极开发受学生喜欢的社团,挖掘教师自身的特长资源,激发教师课程研究的自觉性,探求教师课程的开发路径。通过教师自主申报、教导处协调统配相结合的形式的,继续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需求的教师课程,丰富活动形式,提高社团活动的趣味性和生长性,使教师课程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社团分成一级社团和二级社团,继续对社团继续实行分层管理与考评。加强对社团加强过程管理,平时加强督查工作。

3.深化和智课堂研究

和智课堂研究工作全面启动,语文“和悦”课堂模式,即“和情激趣、和境互动、和力探究、和容评价、和美效能”的基本模块,依托名师驻校的平台,结合和合研究室活动,有效研讨,积极探求。本学期,协同教导处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微研究等形式,继续深入各学科不同形态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骨干引领、课堂展示、专题研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五、综合实践,稳抓力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在我校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在各校区扎实实施好,开展校区的校本研讨活动,注重成果积累,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上一台阶。

1.加强校区联合教研,浓郁教研氛围

根据我校一校六区的办学格局,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特点,继续落实校区联合教研。积极拟定校区联合教研计划,在学期中至少开展两至三次研讨活动,进一步优化、活化研讨方式,采用一课再构的课例研究、微课展示、主题讲座等形式,丰富研讨内容,在面上推开研讨成效。本学期组织开展好校区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资料的评比活动,学期结束将各班搜集的主题过程性资料收交上来,邀请学校相关人员作评委,评比出优秀的主题过程性资料进行表彰。

2.备赛现场展评活动,突显活动实效

本学期,将迎来区第九届研究性学习现场成果展评和成果集评比活动。在上学期评比出的优秀成果中,推荐优秀代表参加区的评比活动。教科室加强引领,了解相关老师的备赛情况,对于主题活动中需要进一步充实及完善的地方,要定期进行下水指导。年度研究性学习成果集已出刊,及时送交教研室参评。在众多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争取在两项赛事中获得好成绩。

3.关注活动过程管理,张扬学科特质

六、科研成果,推广荐优

每学期,都需要组织教师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炼总结与广泛发布。除传统的发布渠道之外,积极创设网络传播、现场发布、媒体刊载等形式,让优秀的科研成果在不同层面上得到宣传。有效提升科研论文等成果的质量层次,为扮亮我校教科工作而进行探索。

1.激发科研自觉,做好科研成果的提炼

除了教科室定期组织青年撰写科研论文外,还需借助一定的激励手段与考核措施,进一步激发教师对科研成果提炼的自觉性。通过论文奖励、科研社团引领、推荐优秀论文发表等方式,使老师获得主动撰文的动力,提升科研能力。本学期尤其要做好学校主子课题的研究成果的提炼,加强成果之间的交流。

2.利用校内资源,加大科研成果的指导

教科室积极做好论文改、送、荐工作,为提升教师科研论文的质量做好服务工作。充分依托李特驻校这一平台,教科室做好中介桥梁作用,定期推荐好相关的论文请李特进行当面指导修改,提升论文撰写质量。继续做好各校区论文发表目标跟踪和论文捆绑管理,每月进行跟踪汇报,力争在学年末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教育局规定的论文发表率。

3.拓宽发布平台,推进成果的优质交流

科研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教育教学中提炼的研究成果,教科室结合上级各类征文组织校级评选外,还要做好修改荐送工作。积极创设各种平台,将老师们的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出去发表。编印好校刊《目澜教育》,从刊物的栏目设置、内文质量、排版形式等方面,都力争精益求精。除此之外,借助科研成果交流会、推荐会等形式,让更多的科研优秀分子走到台前,与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也需转变思路,实现科研转型,才能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水平。教科室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以引领、服务为理念,拓展科研思路,扎实行动研究,为我校的长足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教科工作每月安排表

月份 工作安排

1.开好教科室工作计划会,做好科室分工合作安排。

2.制定本学期教科工作计划。

3.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方案。

4.做好暑期青年教师论文的评比,送交教育学会论文。

5.开好校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会。

九月份

6.做好区第九届研究性学习现场成果展评的报送工作。

7.开展好学期第一次教科沙龙活动。

8.完成第一期“和合”月报的采集排版和传送工作。

9.做好主课题网络化管理工作,开展学校主(子)课题部署会。

10.布置青年教师第一次科研论文工作。

十月份

2.开展好第二次“教科沙龙”活动。

3.电子邮件发送科研活动信息及文章获奖、发表统计情况。

4.“”主(子)课题研讨活动。

5.择优推荐教师文章投稿。

6.青年读书社团活动、科研探航工作室活动。

7.开展学期和合研究室活动。

8.完成第二期“和合”月报的采集排版和传送工作。

1.开展第三次“教科沙龙”活动,

2.电子邮件发送科研活动信息及文章获奖、发表统计情况。

3.主课题研讨课活动。

十一月份

4.布置学期第二次科研论文撰写工作。

5.青年读书社团、科研探航工作室活动。

6.《目澜教育》开始组稿。

7.开展“微研究”活动

8.完成第三期“和合”月报的采集排版和传送工作。

1.开展学期第四次“教科沙龙”活动。

2.青年读书社团、科研探航工作室活动。

3.电子邮件发送科研活动信息及文章获奖、发表统计情况。

十二月份

4.学校主子课题研究成果阶段交流活动。

5.上级论文评比选送,教师优秀论文推荐投稿。

6.校区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资料评比活动。

7.完成第四期“和合”月报的采集排版和传送工作。

8.完成《目澜教育》排版、编印工作。

1.青年读书社团、科研探航工作室活动情况展示交流。

2.电子邮件发送科研活动信息及文章获奖、发表统计情况。

一、二月

3.收交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手册,多功能笔记本,教师校本份研修手册,认真做好青年教师分层考核工作。

4.整理各类工作资料归档。

5.评选优秀教育博客、教科研先进教师。

6.做好教科工作书面总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4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