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公众号心得体会范文汇聚【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33964

公众号心得体会【第一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信息的迅速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学习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返校园”的大好时机。

网络学习,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尤其对于在职人员来说,网络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参加网络学习,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兴趣,更不能为了时髦、装门面。而是想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通过此次学习,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现就有关网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网络学习,低成本,高质量。

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学习就可以回家通过网上课件自由抽时间进行学习。

3、按需学习。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4、网络学习有助于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思想模式。

的成长。

网上资源中,不只是知识的储存和播放,更为我们提供了旨在提高实践能力的诸多方法。而且,这里有着良好的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比如在线答疑、教师论坛、等栏目,让我们的协同学习和自主学习相得益彰。

对知识的贫乏,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无知。一位名人说:“认识到我们知识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懒汉最容易做出的辩解,是没有时间学习。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托辞罢了。有一个著名的“三八理论”说,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都一样,非常公平。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业余时间怎么度过。

5、网络学习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6、网络学习是教师自身提升的需要。

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更是我们这一代所必需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从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勇于学习,不断钻研中受益的呢?有人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人觉得学习是为了考试、工作等其他实在可见的目的。

通过接触网络学习后我这样认为,学习是源自内心的需要。我们需要过得充实,心灵需要不断的给养来保持新鲜。当你坐下来,认真地读一本好书,让思维随着作者驰骋,当然,学习不只限于书本,网络学习就是一种学习的好方式,并且是一种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网络学习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我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活到老,学到老”!

公众号心得体会【第二篇】

今年九月,贵州省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在教育局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为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对“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育者,借助“贵州数字图书馆”这个平台,我不但提高了个人的科学素质,而且也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本人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1.当代中国,工作中学习的趋势更加明显,通过参加“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利用贵州省数字图书馆无限开放馆藏文献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给个人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和有效途径,进一步促进了个人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日常需要,个人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

2.使用网络学习系统,我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为自己的工作服务,增强了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专业业务知识查询的现代化,使自己更加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软件,使办公室管理工作变得轻松、简单、有效率,也使自己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学习效果。

烈的时代变化。我省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恰恰为省内每个人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为贵州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

4.学习是每个人满足个性实际的一种自我导向的需要,“贵州数字图书馆”的开放无时间限制,学习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规划学习进程、制定学习方案、运用学习资源。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学习需要,为教育事业的提高提供优良的学习平台。

通过参加“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本人加强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也显著提高。

公众号心得体会【第三篇】

科学已经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地受科学技术影响。而公众科学素质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在这个时代,更多的人们关注着科学,热衷于学习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公众科学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公众科学的心得体会逐渐丰富,不断拓宽和深化。

第二段:深化理解。

公众科学就是使大众能够科学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方法,从而形成科学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公众科学的核心是科学素质。我们要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接收和理解信息。同时,我们要掌握科学方法,学会进行科学实验,并不断应用和加强自己的科学知识。我们必须保持对科学咨询和科学新闻的关注,不断学习、深入理解和拓展我们的国家和世界的科学知识。

第三段:科学素质的重要性。

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在于,它不能被视为一种次要的技能或附加技能,而必须被视为与其他文化素质同等重要的素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公众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科学保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更多的人们通过公众科学技术的应用,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科学、便捷、舒适和健康。公众科学还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合理展开,使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充满未知和变化的科学研究,从而推动科技的进步。

第五段:总结。

公众科学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已经成为提高人们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一步。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努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与科技进步、文明进步同行。

公众号心得体会【第四篇】

公众科学的概念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它是指将科学研究成果与普通大众进行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帮助人们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对于科学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不深入了解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公众科学心得体会有了一些感悟。

公众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它能够提高公众对于科学的关注和理解,增强科学素养,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而且,公众科学也有助于科学家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传播,科学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启示,帮助他们改进研究方向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科学,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参加科普讲座、阅读科普读物等。对于我个人而言,参加科普讲座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它能够让我听到专家学者的讲解,并且能够与其他听众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公众科学的传播过程并不容易,它需要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互动,需要科学家将复杂的科学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公众,并且公众也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公众科学需要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合作,互相促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公众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和知识的传递,它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比如,在环保、医疗、教育等领域,需要公众科学的帮助和支持,来更好地保护环境、治疗疾病和提高教育效果。因此,公众科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六、结尾。

公众科学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作为一个公众,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科学素养,增加科学知识的层次和深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公众科学的传播过程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公众号心得体会【第五篇】

无论是大型的科学研究项目,还是线上的小型调查,公众实验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研究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参与这些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还可以获取有关现实世界的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将介绍我参与公众实验的体验和心得。

第二段:体验1。

我最初参与的公众实验是一项心理学研究,研究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招募大量志愿者,让我们利用自己的时间为他们进行实验。每次实验的时间都不长,但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多个实验。虽然这种实验相对繁琐,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独特的研究,这给我带来了不少乐趣。

第三段:体验2。

另一次我参与的实验,是一个环保组织所进行的一项线下实验,研究人员需要了解人们在购物时的态度。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并回答一些关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个实验让我认识到了对环保问题的重要性,也激励了我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第四段:体验3。

我还参与过一些实验,是有关社会科学的,这些实验让我深度思考并探究社会问题。在做一个关于群体行为的实验时,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其他人的引导,这让我颇受启发。在另一个实验中,我被要求去了解关于贫富差距和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这些实验都让我对人类与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五段:总结。

总体来说,参与公众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些新颖的信息和体验,同时也是一个锻炼自己认知和思考能力的机会。在共同探究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放宽心态去尝试新事物。我们的身影也成为了研究者解决问题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这样的实验体验虽然没有直接的获利,但是我们的参与可以为公众利益和社会进步做出一份贡献。

公众号心得体会【第六篇】

201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继续深入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是强化学习提升素质,增长才干推动创新,完善自我服务跨越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迫切需要。为此,我校在教职员工中组织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于2017年9月初召开“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动员会,校长王建军在会上作了具体的部署,号召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此项学习活动。

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我校认真实施现代信息化教育工程,为方便教师上网学习、查询、浏览、下载、原文传递和知识导航、以及网络借阅图书、电子图书全文浏览下载等。目前,我校11位教职员工配备4台电脑,对推动“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由贵州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省科协牵头实施。公众通过登陆“贵州数字图书馆”网站,可以浏览学术期刊、文献、电子图书和众多学术视频、有声读物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充分利用“贵州数字图书馆”的丰富资源进行网络学习。认真学习中央、省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发2号文件以及现代经济、科技、工业化、社会管理、法律等知识。9月2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了网上测试,经过测试,我校共10名教职工取得满分100分的好成绩,另有1名教师的测试成绩为分。我校本年度“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学习活动圆满结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倡导教职员工通过数字图书馆阅读书籍、查阅资料、学习科学技术、共享现代数字资源,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总之,我校2017年“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教师支持配合下,围绕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宣传发动,及时组织技术培训,抓好站点建设管理,突出活动,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营造了要学习、爱学习、善学习的良好氛围,逐步树立起了健康用网、理性用网的观念。特别是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中营造了文明上网,共建和-谐,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自尊、自律、自强,上文明网,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让网络真正成为了广大青少年朋友的良师益友。

公众号心得体会【第七篇】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3月4日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参加两会的军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胡主席讲话中提出的“八荣八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组织全军官兵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对于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指导意义。

代表、委员们在发言中一致认为,胡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作为社会的先进群体,军队在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讲话,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上,应该走在前列。陈章元代表认为,青年官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引导,使青年官兵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头脑中深深扎根并成为行为道德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高尚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方庆灵代表说,胡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要以此经常对照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田绍奇代表说,胡主席提出并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当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张世刚代表认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是非十分明确,对青年官兵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王守志代表说,当前,我们的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胡主席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非常及时。我们必须在关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曲方桓委员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有规范,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都要旗帜鲜明。要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王玉发代表认为,“八荣八耻”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容易在思想活跃的青年官兵中产生共鸣,成为广大部队官兵成长路上的路标。各级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胡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上肩负着双重责任。代表、委员们认为,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只有自己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才有说服力、公信力和感召力。要在自觉学习、提高认识上带好头,要在坚持标准、严以律己上带好头,要在点滴做起、躬身实践上带好头,要在坚持经常、一以贯之上带好头,这样才能带动部队、引领官兵,真正把胡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用“八荣八耻”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明确指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军区副政委陈章元,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原院长张卓认为,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对于引导人民,尤其是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范,具有重大意义。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所有官兵的头脑中扎下根,对于推动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效履行新时期我军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军队院校要把荣辱观教育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祁载康教授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党委书记王恒勤表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领域要认真贯彻落实的这一论述,把握其实质,使荣辱观教育占领课堂教育的阵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委员说:“‘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这句话我感触尤其深刻。”他说,近几年,我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抓得比较紧,但是不讲科学的现象仍然存在。了解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我们就要反对封建迷信,反对愚昧无知,反对蛮干瞎干。

“现在有的孩子比吃、比穿,比谁的父母官大,却对父母、对周围的小朋友漠不关心,这样怎么谈得上爱祖国?”安徽金寨县副司敏代表表示,我们要引导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总监马博敏委员说,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我们的艺术家也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奉献更多寓教于乐的作品给青少年。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俞祖彭委员说,道德建设不要遗忘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正值思想启蒙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孩子将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和学校有责任关心他们,使其健康成长。

公众号心得体会【第八篇】

《公共舆论》作为传播学奠基之作,由传播学大师李普曼于1922年创作而成。《公众舆论》在传播学领域具有难以比拟的权威地位,它第一次对“公众舆论”这一概念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并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回答了诸如舆论从何而来、如何形成、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何为公众舆论等一系列的问题,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本书主要分为八个部分,二十八个章节,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有关公众舆论的相关知识,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它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拟态环境。

所谓拟态环境,就是外部世界在我们头脑中的想象。它并不是真实环境,而是人的头脑的产物,是人们对真实环境做出反应时对真实环境形成的影像。它含有真实的成分,并不是完全虚假的环境,也不是对真实环境“镜子”式的完全再现。人们在行动的时候,往往将它当作真实的世界。

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存在的意义在于,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了太短暂了,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如此奥妙、如此多样、有着如此频繁变化与组合的环境。虽然我们不得不在这个环境中活动,但又不得不在能够驾驭它之前使用比较简单的办法去对它进行重构。因此,对舆论进行分析的起点,也应该是这里,应当是认识活动舞台、舞台形象和人那个舞台上自行产生的形象所做的反应之间的三角关系。因为正是由于人所处的世界环境的庞大复杂导致认识的困难,人们才会逐渐在脑海中为自己制作一幅视线所不及的那个世界的可靠图像。而这些关于自身、关于他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

刻板印象(成见)。

在本书中,“成见”对应的原版词汇是“stereotype”,应该翻译成“刻板印象”比较准确,指的是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即,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务进行想象。刻板印象可以为人们认知事务节省力气,简化努力,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同时也是我们传统的壁垒,在这个堡垒作用下我们各得其所,心安理得地坚持我们的立场,保护我们的社会地位。但必须认识到的是,成见的存在会阻碍着我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工作在这个世界的一隅,对与具有广泛影响的公众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一个方面或某一片段,我们的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以及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我们留心的不是某个众所周知的类型所具有的特征,而是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去填补剩下的画面。人们总是倾向于喜欢寻找或发现能够支持或否定其偏见的样板,然后把它当作某个阶级整体的样板,凡是属于这个类别样板的人都会表现出合乎成见的方式,人们总是对成见抱有轻信的态度。用这样的样板去认识外界,难免会造成信息接受上的阻碍。

公众舆论。

李普曼的舆论观是对卢梭舆论观的反思和批判。据考证,卢梭曾在《社会契约论》中第一次使用“公众舆论”的字眼,他卢梭强调公众舆论来自理性的表达,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共同的利益。公众通过持续地参与公共事务公共意志得到彰显最终实现主导政府决策的目标。卢梭的公众舆论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卢梭的公众舆论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舆论传播的学理意义,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论武器。卢梭的心目中的公众舆论源自理性与公正,有着神圣不可冒犯的话语权,理性的公众最终可以主导政府决策。

但是作为一个深谙新闻界运作之道的一流的政治专栏作家、记者、多届总统顾问,李普曼对这种理想主义的舆论观进行了深刻而有洞见的反思。在李普曼看来,“公众无法形成理性的舆论,更不能主导政府决策”,因为舆论的主体——公众,根本就不是“有理性的个人”,他们看世界之前已经抱有了各种成见,“我们在看到这个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而真正的现实是如此复杂,系统的教育必须将庞大的关于世界的知识压缩成一套套可供传授的课程,于是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各种成见。而公众由于受到局部交往、注意力局限、维护自我利益的需要、社会中永远存在的保密和审查等原因,无法形成对真实世界的理性看法。

很多人都会谈论,对于网络时代舆论的形成,李普曼的论述还是否适用。由于互联网使得传播由过去的一对多的模式变成了网状模式,公众了解真实世界的途径除了报纸等传统媒体,还有各种分享与交流方式。公众之间的交往局限被打破了很多,因此互联网使得公众加接近真相,这毫无疑问是个进步。但是在“理性的个人”这个概念上,进步的程度就有限了。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触角可以轻易伸到更多的角落,对自己生活范围之外的世界要了解和联系都很容易,但是交往局限依然存在,虚拟的圈子和现实生活中的圈子有很大的重合性,不同阶层的人交往起来依然困难。日新月异的技术又产生着“数码沟”的问题。而且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让人更加看不清真实。

李普曼关于舆论、关于政治、民主、理性、新闻界的思考无一不发人深省,认识到现实难以触及,理性难以发力,但他对待理性还是乐观的,他说“只有在长期稳定的情况下,人们才有希望遵循理性的方法。这不是因为人类无能,或是呼唤理性不过是空想,而是因为政治领域的理性的进化才刚刚开始”“我们可以在某种直觉中树立对理性的信念。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理性开辟一席之地。靠着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画面,我们可以努力展望事件的全景,无论是否可以避开眼前的现实,我们都可以根据更长期的打算去控制决策。”“我们完全没有理由绝望,因为,正如詹姆斯所说,我们命运所系的全部条件仍然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希望。我们已经见识了残酷,而且正因为它不可思议,所以它不是最终结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3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