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煤矿防灭火设计 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04916

【导言】此例“煤矿防灭火设计 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优秀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第一篇】

关键词 防灭火;注氮;预防性灌浆

1、前言

矿井火灾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主要灾害之一,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危及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常诱发瓦斯、煤尘爆炸。矿井防灭火综合设计是矿井安全设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2、工程概况

汝箕沟煤矿位于贺兰山北段,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a。32213(1)综采工作面设计开采井田二12层煤,工作面开采区域二12层煤厚度变化较大(~),平均煤厚。工作面走向长度633m,倾向长258m,工作面采出率93%,工作面采用“一进两回”通风方式,设计配风量1730m3/min。

3、32213(1)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实施与管理

、32213(1)综采工作面内、外因发火分析

32213(1)综采工作面所采煤层经检测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上部为二1煤采空区,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不会发生煤炭自燃现象。发生火灾的主要内部因素是内蒙小窑火的隐患通过采空区窜入工作面,且无外因火灾的隐患。为确保安全,防止发生火灾,工作面拟通过风巷自上隅角向采空区灌注泥浆,一是形成再生顶板,减小工作面下分层开采时漏风量;二是防止小窑火的隐患窜入工作面,进行预防性灌浆,其次是通过工作面机巷下出口提前向采空区敷设注氮管路,形成注氮系统,预防工作面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实施注氮。

、32213(1)综采工作面注氮防灭火设计及管理措施

在32213(1)综采面回采期间必须紧随工作面的推进,利用阴坡固定制氮机在工作面运顺(下隅角)实施埋管注氮,埋管20米后开始注氮。机电队负责在运顺下墙帮距巷道底板500mm敷设¢75㎜塑料管至工作面下出口,每隔50米留设一个三通,并在三通上安设长度400mm~500mm的立管,管口用堵板封堵,立管安设必须垂直巷道底板。工作面每推进50米,及时将堵板拆除,将注氮管埋入采空区。确保随时可实施向采空区注氮。

(1)注氮工艺

①制氮装置:PSA1000型膜分离制氮装置;②制氮管路:主管采用¢108㎜玻璃钢管,干管采用¢75㎜塑料管;③氮气压力,氮气纯度:大于等于97%;④煤自燃发火临界氧浓度:按标准取7%。;⑤发火预测预报指标:以CO和C2H4为主要指标;⑥监测系统:A4085束管监测系统,束管铺设位置:工作面回风流、上隅角、支架后尾梁向采空区20m;⑦注氮方式:下隅角埋管间歇注氮;⑧注氮时机:当监测系统发现CO和C2H4时开始注氮和采取其他防灭火措施。

(2)注氮量计算

根据采空区漏风量和用氮气充满采空区氧化带选择注氮量,计算出最大注氮量和最小注氮量。按工作面漏风选择:根据煤炭行业标准(MT/T701-1997)规定:向采空区注氮量要视其能将采空区氧浓度降低到煤自燃临界浓度而定,取97%。备用系数取。

1)QN=60×k×Q0(C1-C2)/(CN+C2-1)

式中:Q0—采空区注氮氧化带内漏风量,m3/min,通常在工作面进风顺槽侧采空区氧化带范围为15-60米,漏风一般在/min,该工作面选取值3m3/min;

C1—采空区氧化带内氧气浓度,根据规范,一般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将采空区氧浓度在10-18%视为氧化带,该工作面值取12%;

C2—采空区惰化防灭火指标,为自燃发火临界氧浓度取7%;

CN——注入氮气浓度;K——备用系数,。

经计算该工作面注氮量为不少于270m3/h,即/min。

(3)注氮管路设计

阴坡制氮机房中央风井+1930西翼联巷+1930西翼运输大巷322132#运输石门32213(1)运顺32213(1)采空区

(4)注氮安全措施

①按工作面通风负压的作用方向,将注氮管沿运顺槽埋入采空区;每50m安装一个立管,立管高400-500mm,立管管口封堵,在立管四周打上孔洞释放氮气。

②在322132#运输石门巷口注氮管上安装流量表、压力表及阀门,注氮数量的多少,应根据采空区中的气体成分进行确定,以采空区氧化带中的氧浓度不大于10%作为确定的标准。

③利用束管监测系统,随时掌握采空区、工作面和回风顺槽中O2、N2和CO等气体的浓度;同时,由瓦斯检查员随时对工作面及其回风顺槽中的O2、CO和CH4浓度进行检查,要保证工作面风流中的氧气浓度。

、32213(1)综采工作面注浆防灭火设计及管理措施

(1)工作面井下注浆所需黄土量和水量计算:

①Q=

式中:Q-注浆所需黄土量,m3;K-注浆系数;m-开采厚度,m;

L-工作面倾斜长度,m;H-工作面每天推进长度m;C-工作面回采率,93%。

②Qw=K×Q×δ

式中:K-冲洗管路的水量备用系数,一般选;δ-水土比,选取7。

经计算,32213(1)综采工作面每天的注浆量为不少于:水、黄土、水土比为7:1。

(2)32213(1)综采工作面利用阴坡注浆站及井下敷设的注浆管路,采用随采随灌的防灭火注浆措施,黄土来源于山下,浆液制取方法利用水力冲刷,搅拌机搅拌,泥浆泵加压输送到工作面采空区。

(3)工作面上隅角注浆及工作面切眼灌浆:32213(1)工作面开采期间,沿风巷上墙帮底板敷设¢75㎜塑料软管至工作面上出口,沿工作面走向每隔20米设一个¢40㎜三通,同时在工作面上隅角沿综采支架后尾梁吊挂一趟¢50㎜注浆管至工作面20#支架处,后尾梁吊挂的注浆管自上隅角处开始每20架安设1个三通和阀门,管头用堵头封堵严实,注浆时先打开上隅角处阀门,其它阀门关闭。待泥浆向下流至下一阀门时,打开下一阀门,关闭上部阀门,依次循环,直至工作面采空区泥浆流至工作面下部机头处。

4、结束语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第二篇】

关键词:矿井 火灾 危害 预防措施

矿井火灾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不仅会烧毁井下大量的机电设备器材和煤炭资源,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损失,而且还可能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弥漫井下,使大批矿工中毒死亡。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严重地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很有必要探讨煤矿火灾的危害和预防煤矿火灾的有效措施,这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矿井火灾的概念和分类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巷道内、硐室内和采区内,也包括发生在地面井口附近和烟气能随风蔓延到矿井中,威胁煤矿生产及人身安全的火灾,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矿井火灾根据发生的原因分为煤炭自燃引起的内因火灾和明火引起的外因火灾两大类。

矿井外因火灾大多数是由明火引起的。如井下明火爆破、放炮违反规定,井下焊接或切割金属设备,携带易燃物品下井,以及井下吸烟、用电炉或灯泡取暖灯产生明火,引起火灾;电缆、电线、电动机、电煤钻灯电器设备损坏、漏电、短路或超负荷,保险丝选择不当,带油的开关、配电箱中油料着火灯引起火灾;矿井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引发矿井明火火灾;地面井口附近火灾,火焰顺风流进入井下而引起的火灾。

矿井内因火灾时指煤炭自身吸氧、氧化、发热,热量逐渐积聚达到着火温度而形成的火灾。矿井内因火灾常常发生在采空区,特别是遗留有许多破碎煤炭而尚未封闭或封闭不严的采空区。

2、矿井火灾的危害

矿井火灾对煤矿生产和人身安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井下一旦发生火灾,首先会造成矿井局部或全部停产,直接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2)烧毁设备设施,消耗灭火器材;烧毁和冻结大量煤炭资源。(3)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和高温烟雾,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4)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5)矿井火灾可引起井巷中风流紊乱,给矿井安全工作带来严重危害。(6)扑灭矿井火灾,又可能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损失。

3、预防措施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是减少发火隐患,预防煤炭自燃。

(1)在开采技术方面,要正确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合理布置采区,不得任意采掘规定的段间、区间煤柱,以提高开采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层的矿井先天防火能力。

(2)在通风技术方面,要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采取均压防火措施,加强通风防火管理等,以减少漏风,这对防止煤炭自然发火有重要作用。预防性灌浆,注阻化剂、惰性气体等。二是掌握自然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把自然发火消灭在“萌芽”阶段。三是对采掘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如加强“三道,维修,加强对废旧巷处理,及时充填煤巷碹,及时处理高温火点等。

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矿井外因火灾在矿井火灾总数中所占的比率不大,只有20%左右,但由于外因火灾的突发性和意外性,一旦发生,往往容易造成人们的惊慌失措而酿成重大事故。另外,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外因火灾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矿井必须十分重视外因火灾的预防工作。

矿井外因火灾防治的一般措施

(1)建议防火制度。《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生产和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措施的规定。

(2)防止火烟入井。为了防止井口附近可能发生的火灾烟雾进入井下,《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矸石山不得小于50m。不得将矸石山或炉灰场设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风侧,也不得设在表土以内有煤层的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区范围内。

(3)设置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消防水池的容量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

(4)采用不燃性建筑材料《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房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和建筑。对现有生产矿井用可燃性材料建筑的井架和井口房,必须制定防火制度。

(5)设置防火门。为了防止地面火灾波及井下,《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严密并容易关闭,打开时不妨碍提升、运输和人员通行,并应定期维修;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6)设置消防材料库。《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遵守以下规定:井口消防材料库应设在井口附近,并有轨道直达井口,但不得设在井口房内。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设在每一个生产水平的井底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并应装备消防列车。消防材料库存贮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预防外因火灾的技术措施

预防外因火灾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明火引火的措施、预防放炮引火的措施、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和防止摩擦火花等几个方面。这几项措施的具体做法与防止引燃瓦斯火源的方法基本相同。除此之外,还应认真保管和使用易燃物,井下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或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油和棉纱、布头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也要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4、结语

总之,矿井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要重点研究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真正将科学的防治措施落实到实处,将火灾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阶段,这样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学秋。中国煤矿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第三篇】

关键词:一通三防;实施要点;问题;措施

DOI://

1 “一通三防”的内涵

“一通三防”指的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技术管理工作的简称。一通:矿井有完善的通风系统;三防:防煤尘、防火、防瓦斯爆炸。

(1)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矿井通风网络、通风方法和通风方式。矿井通风的目的是将干净的空气送入到井下工作面或其他用风处,给矿工足够安全的空气,稀释井下的有毒烟尘,保证井下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保证井下的生产和生命安全。

(2)防治煤尘。为了避免井下的粉尘污染空气,影响井下的作业视线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护,建立系统的防尘体系,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3)防灭火。在井下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容易引起火灾,需要先分析火灾的性质,看是内因造成的还是外因造成的,然后再根据特点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火灾并撤离全部工作人员。

(4)防治瓦斯。在矿井瓦斯防治方面,首先应对矿井瓦斯进行分析鉴定,依据瓦斯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并对采取措施后的效果进行验证。当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超过1%时应停止工作面的一切工作,切断受瓦斯影响的电源,将说瓦斯影响的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处理,确保生产安全。

2 “一通三防”管理要点分析

(1)矿井通风管理要点。对于矿井的通风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矿井配风和通风计划。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矿井通风管理十分重视,依照相关的规范和制度来对矿井需风量和矿井扇风机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科学的制定矿井通风和配风计划。二是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煤矿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常收到矿井通风不利条件的影响,在矿井工作时,采掘区同时工作的数量应在2个以内,掘进面同时工作的数量应在5个以内,对于停风停工的工作面需要在1天内进行封闭,严格的执行矿井通风的相关要求,避免由于矿井通风部不利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2)矿井防治瓦斯管理要点。对于矿井防治瓦斯管理中,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瓦斯浓度的监控,应用瓦斯监控系统,对矿井中的瓦斯进行监控,为下一步瓦斯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二是严格管理井下的放跑。放炮制度中明确的规定了井下放炮正确的操作程序,通过管理放炮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治瓦斯。

(3)矿井防灭火管理要点。矿井防火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应加强防火、灭火系统的投入和维护,对矿井采空区中的气体进行监控,为矿井防火提供依据和支持。二是对于旧的防火、灭火设备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多应用新型的防火、灭火设备,为矿井防火提供良好的设备。此外,还需优化和完善通风系统,有效调节井下的供氧情况,也会达到一定的防火作用。

(4)矿井防尘管理要点。矿井防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矿井防尘工作应从源头控制,减少源头粉尘的产生。二是应妥善的落实巷道冲刷制度,定期的对巷道冲刷,可以有效的避免矿井中粉尘的产生。

3 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全意识和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不足,大多煤矿仍沿用旧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给井下的工作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威胁。井下的工作人员常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发生事故。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小型煤矿中尤为突出。小型煤矿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产量,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安全管理制度较为不重视,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2)缺乏对“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出现,在矿井下长期工作的人员,职业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煤矿的相关负责人没有对“一通三防”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且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存在部门煤矿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要求给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使工人在工作时,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对于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此外,煤矿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一通三防”工作只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最终导致一个个悲剧事故的发生。

4 强化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措施

(1)加大相关资金的投入。“一通三防”工作需要资金的支持,煤矿管理者应认识到“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将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人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在煤矿管理过程中,应加大“一通三防”资金的投入。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小型煤矿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可以定期对煤矿管理者和相关人员进行宣传讲解,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作业过程的各种注意事项。

(2)加强现场管理和责任落实。想要“一通三防”工作顺利进行,需要煤矿企业和政府的多方努力,建立“一通三防”工作监督机制,强化煤矿管理人员的监督,规范井下作业人员。还需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和工作,加强现场管理切实将“一通三防”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瓦斯治理。目前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中有很多是由于瓦斯爆炸引起的,这严重的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加大“一通三防”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同时,加强瓦斯的现场管理,认真的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连续监测瓦斯浓度。

5 结语

煤矿事故频发不仅给煤炭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企业工人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为了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做好“一通三防”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和先进的煤矿“一通三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栋梁。如何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3).

煤矿防灭火安全措施【第四篇】

关键词:保障体系 预测预报 防火材料 自燃机理

中图分类号:T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随着矿井高产高效集约化的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对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每一场火灾的发生,轻则影响生产,重者可以烧毁煤炭资源和矿井设备,更为严重者则可能引燃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烟毒化矿井。在煤矿里,通常根据引火的热源不同将矿井火灾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由外部热源如明火、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电设备运转不灵、摩擦、电流短路等原因引燃可燃物而发生的火灾称为外因火灾,外部火灾可以发生在矿井的任何地点,且属于偶然事件。

煤矿内因火灾主要是指煤炭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如煤柱破裂、浮煤集中堆积又有一定风流供给)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聚集热量导致着火引起的火灾。

可燃物由蓄积热量发展发展成为火灾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潜伏期和自热期的时间较长,如果在潜伏期和自热期,破坏了外部的供氧条件或热量蓄积条件,自燃过程终止,便不能发展成为火灾。所以,内因火灾往往是由于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造成的。

就内因火灾的特点而言,它的发生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且有预兆,易于早期发现。但火源隐蔽,往往发生在人们难以或不能进入的采空区或煤柱内,要想找到真正的火源却非易事,因此不能及时扑灭,以致有的内因火灾可以持续数月、数年、数十年而不灭,烧毁大量煤炭资源,冻结大量开拓煤量。分析当前众多防灭火技术,发现每一项技术都有其特殊性和适用条件,利用每一项技术还不能完全预防和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预防为主”的宗旨指导下,加强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发展防灭火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每一个防灭火科技人员的责任和重担。

1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保障体系

对于开采具有煤层自然发火的矿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保障体系,完善防灭火技术体系库,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矿井防灭火技术体系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矿井、采区、工作面巷道设计布置必须有利于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矿井、采区巷道尽可能布置在岩巷中,工作面巷道应避开应力集中区、老巷等位置,当无法避免时就必须在设计时就采区防灭火技术措施。

(2)通风系统务求简单、稳定、可靠。矿井通风系统对煤层自然发火影响最大,要求通风系统合理,风流稳定、可靠、通风负压小;利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软件,定期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当通风系统不合理时,必须及时进行改造;建立矿井火灾救灾专家系统。目前许多科研院所研究了许多这方面的软件,但缺乏现场的广泛应用。因此,每一个矿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通风系统数据库,使通风系统趋向自动化,实施通风系统在线分析优化、自动调整,提高矿井抗灾、救灾能力。

(3)巷道断面尽可能大,支护能力尽量强。巷道支护应推广应用以锚网、锚喷为主的巷道支护技术,减少巷道变形、煤体破碎。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越来越大,巷道支护难度也越来越大,有必要研究巷道支护新技术。根据现场统计情况,只要保持煤体完整,一般不易出现自然发火现象,所以提高巷道支护能力,减少煤体破碎程度,延缓巷道变形,成为研究巷道支护的首要任务。

(4)建立矿井防灭火技术数据库,应用到矿井各个生产环节;完善矿井防灭火设备;使矿井防灭火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熟练掌握每一项技术,提高防灭火作业人员素质;防灭火技术和设备必须系统化;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及不同隐患点,创建矿井防灭火技术和设备优化分析系统,提高防灭火可靠性及有效性,减少无效防灭火工程。

(5)建立矿井防灾、抗灾指挥系统,提高矿井防灾、救灾快速应变能力,推行矿井防灾、救灾指挥军事化管理,在矿井上下建立矿井防灾、救灾指挥基地。

2 提高矿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能力

煤层自然发火都有早期预兆,能够及时发现自燃发火早期现象,对避免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因此,矿井必须建立的煤层自然发话哦早期预测预报网络和防控体系,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完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目前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仅布置了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这些传感器布置的数量、位置不够完善、合理,不具有自然发火分析判断能力,为更好的服务与自然发火的早期预测功能,应从以下几点继续改进、完善。

研制乙烯、乙炔等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传感器;布置完善的各类 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传感器;根据每一个矿井的具体情况,建立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分析系统和识别系统,及时判断自然发火隐患的

位置。

(2)改进隐蔽着火源的探测手段

煤层自然发火一般出现在破碎的深部,若不能及时判断着火源的准确具置,很难做到防灭火的及时性,因此许多矿区出现很多“顽固性”高温点,久治不下,原因就在于此。目前研制使用的红外测温仪,受现场客观条件制约,只能测定煤体表面温度,对深部火源探测效果不好。有的矿区采用放射元素―氡探测大型火区,该技术对探测煤层埋藏较浅的大型火区效果较好,如太原理工大学组织实施的对大同矿区、新疆矿区进行的大型火区探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现场操作较复杂,探测时间较长,受现场条件限制等问题。所以研究快速可靠的隐蔽火源探测技术成为矿井治理自然发火的迫切

要求。

(3)扩大矿井安全检测系统与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兼容性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乙烯、乙炔等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技术,一般仅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预测预报,且在对采空区进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时布点困难。各矿使用两种系统一分为二,应合二为一,在巷道内布置采样点,弥补当前没有乙烯、乙炔传感器的缺陷,以便综合分析矿井自然发火隐患。

3 研究新型防灭火材料与装备

为了防治煤炭自燃,国内外广泛采用注浆、撒阻化剂、注惰气、注凝胶、胶体泥浆、三相泡沫、阻化气雾等技术[1]。这些技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不足:采用注浆技术,浆体注入到采空区后,一般有高向低的线流动,扩散范围小,浆液容易流失,有时还会发生溃浆事故;注惰性气体,气体容易随漏风逸散,不易停留在注入的区域内,且灭火降温能力差;注凝胶、泡沫树脂等,流动性差流量小,成本高;注惰气泡沫,泡沫容易破碎,一旦水分挥发,防灭火的性能就会消失;三相泡沫利用粉煤灰、黄泥等的覆盖性、氮气的窒息性、水的降温能力,综合气、固、液三相的功能,在火区治理中具有较好的现场实用性,然而对于工作面的防灭火而言,现场实践显示三相泡沫的产生伴随也产生一些有味的杂质气体污染井下空气,适才井下人员大多不愿使用。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制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配制方面、绿色的新型防灭火新材料。

4 探索煤层自燃发火机理与规律

自十七世纪黄铁矿导引学说提出后,煤炭自燃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随后形成了细菌导因学说、酚基导引学说、及煤氧复合学说四大主要理论[2]。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深入,在传统学说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对煤炭自燃机理新的认识:从煤岩相学研究煤自燃的机理发现,在煤温度升高过程中,因煤组分的不同,各阶段的氧化速率和放热强度以及蓄热能力均不同,所以煤自燃过程阶段的划分也各异[3-4];从煤体表面的反应热研究发现,温度对反应速率有直接影响,煤的氧化反应是从表面逐渐进行的,且随着煤体温度的不同产生出不同的气体;从煤的活化能入手研究,解释了煤自燃进程,提出了煤自燃逐步自活化反应理论[5]。

只有摸清煤层自然发火机理,掌握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治理煤层自然发火,确保矿井长治久安。随着人类对微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继续探索煤层自然发火机理与规律,研究其对应的治理手段,做到有的放矢。治理煤层自然发火是煤矿工作者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灭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防治手段也将不断完善。只有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防治技术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矿井防灭火工作的需要,才能为我国煤炭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语

分析当前众多防灭火技术,发现每一项技术都有其特殊性和适用条件,利用每一项技术还不能完全预防和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根据多年现场工作的经验,认识到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必须在建立整套完整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保障体系、提高矿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能力、研究新型防灭火材料与装备、继续探索煤层自燃发火机理与规律等方面做出努力。

文中一些观点是站在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角度上进行的考虑,从一个侧面能反映出现场的需求,对以后的矿井防灭火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德明。矿井火灾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秦玉书,赵玉田,张永吉。煤矿井下内因火灾防治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3.

[3] 张玉贵,唐修义,何萍。煤分子结构与煤的自燃倾向性[J].煤矿安全,1989(7):1-5.

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第五篇】

关键词:防灭火 矿井 措施 强化

Abstract: mine fire safety production in coal mine is one of the major disasters. Not only can cause face closed, a large number of coal resources and expensive production equipment frozen, cause panel romantic disorders that aff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 of mine, and may even cause casualties. In this paper, the mine fire prevention work reasons and existing problem wa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method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ine

中图分类号:+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由于47%的矿井属于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且在开采煤层中,大约有50%的矿井存在自然发火危险,矿井防灭火工作不容忽视。矿井防灭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对矿井的开采方法、矿井、采区和工作面透风系统有所要求,更需要可靠的专项防治措施和治理制度,准确把握相应的防灭火技术,完善防灭火系统及装备。随着采掘深度的加大,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矿井防灭火工作也应随之增强其系统性、针对性与科学性。

一、矿井火灾的产生原因

矿井火灾,是指矿井内所发生的火灾。矿井火灾是采矿生产中的一大灾难,不仅会大大破坏采矿工作的正常进程,恶化井下作业条件,污染环境,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可分外因和内因两种。

1. 外因

外因火灾,大部分是由于木支架接触明火,电气线路、照明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不善,爆破作业操纵不当,在井下违章进行明火作业、吸烟等外部原因所引起的。随着矿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进步,机电设备不断增加,电路负荷不断增大,往往容易因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等原因引起矿井火灾。

2. 内因

内因火灾,是由矿岩本身的物化学反应热所引起的火灾。矿岩本身有氧化自热特点,当热量得到积聚时,会产生升温现象,这又导致矿岩的加速氧化,当温度达到该种物质的发火点时,则导致自燃火灾的发生。

二、矿井防灭火工作存在问题

1. 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一些矿井对防灭火安全工作认识不足,不同程度上都存在防灭火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专业设备的配备不足等问题。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采取的防灭火措施不能落实,造成贻误战机。

2.隐患排查开展不力。没有认真开展防灭火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仍在使用不合国家标准的设备、材料,构成较大安全隐患;对可能发火地点分析不全,未能及时发现自燃隐患;

3. 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不规范。部分煤矿未按规定对新采区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部分资质单位在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过程中不规范,存在未按规定进行气体化验分析、气体分析化验取样地点不全、两家资质单位对同一煤层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

4. 由于缺少必要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对各种防灭火措施的使用条件、各种防灭火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出现火灾后,不能及时、准确的按照程序有序、合理开展灭火工作。

三、强化矿井防灭火工作措施

矿井防灭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生产系统这个大环境中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预防为先,强化措施,才能不断推动矿井防灭火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笔者认为,当前矿井防灭火工作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将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做实做细,并进行动态管理,近期进行分析、整改,形成闭环。

定期开展防灭火工作自查,细化检查内容,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中上的传感器种类、数量、设置位置以及需计量检定和定期调校的仪表进行逐一排查;对已排查出的火灾隐患整改情况,特别是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更新改造情况进行定期复查。

对查出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认真落实了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对仍在使用的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落实更新改造时限。

2.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应急演练工作

建立相关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把防灭火应急救援纳入采区设计和作业规程编制中,并形成动态机制对应急预案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重点针对灭火器材的种类及其性能、适应火种、操作要领和人员在突发火灾等应急状态下的自救互救能力等角度开展应急演练,使员工熟练掌握使用灭火器的要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有效避免和消除火险隐患,提高紧急遇险时应急处置能力。

配备先进的救援装备,同时制定井下防灭火应急救援急救管理规定,从井下急救地点设置、急救药品、器械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全部配备齐全各类应急物资,夯实设备基础。

强化应急队伍培训。开展全员应急救援培训,对全员采取岗前培训、模拟演练、示范引领、实战训练的方法,增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指挥和处置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奠定人员基础。

3. 重视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培训,

充分发挥各级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定期对新入矿人员、特殊岗位工种和其他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培训内容的知识性、情境性、规模性与防范性,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安全教育及井下作业规程碟片,使培训内容直观地展现在职工眼前,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加大对新版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学习贯彻落实力度,不断锻炼和提高职工对标准的熟练程度,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步入正规化、日常化管理。

4. 研发完善矿井火灾监控系统。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研发多节点、兼容性强、有扩展和升级裕量的的安全监控网络,以满足矿井监控场所流动性大的特点。同时,研发专家诊断、专家决策系统软件,以期在事故发生时,指示最佳救灾和避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提供决策,为实现矿井生产自动化奠定技术基础。

四、结论

矿井防灭火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影响因素很多。我们应切实提高对矿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排查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定期开展防灭火系统安全隐患排查,落实责任,深化措施,细化工作,积极建立矿井防灭火管理的有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消除隐患,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世兴,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安防科技,2004(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50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