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9篇
探讨电子政务在提升行政效率与公众参与中的作用与挑战,分析其对政府透明度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希望您喜欢。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1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部门运用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服务与管理,并通过网络技术使政府机构的工作流程再造以及组织机构的重组患上以实现,超出时间、空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人为限制,使服务以及管理都更规范、更优质、更全方位。档案管理的终究目的是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益取得提高,因而需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信息管理技术,以便档案信息资源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拥有踊跃意义,而电子政务下的档案管理可以使档案信息取得长时间贮存,有益于查询以及应用,可有效提高级案管理工作的效力。
2、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不够完全。原始性以及真实性是电子文件档案的固有属性。纸质档案在实际工作中无比容易就可对于其原始性以及真实性进行确认,而电子文件档案在其构成以及处理进程中,信息的可变性是无比大的,如果在处理进程中删除了或者者修改了原始文件,是不容易被识破的。同时,在电子档案的处理进程中还拥有与信息载体互相分离的属性,因而,电子档案很容易在构成的进程中被人修改,对于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都造成为了影响。
(2)档案难以久长贮存。硬件、软件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在电子档案的生成、传输、利用等阶段发生影响。在贮存进程中,电子档案对于载体的机能和环境的请求无比严格,加之其使用寿命其实不长,贮存载体没法对于自然灾难或者者病毒的腐蚀进行有效抵抗,操作失误或者者电压不稳都会严重破坏或者者丢失信息内容。因而,档案信息难以进行长期的贮存。
(3)档案的安全性、不乱性不高。跟着信息全世界化的发展,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能享遭到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便捷,因为因特网的开放性较强,笼盖于世界的各个地区,因而每一个人均可自由进入因特网实现资源同享。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首要文件的传输大部份是通过因特网来施行的,在传输进程中,电子文件极易遭受袭击,致使文件内容被捏造或者者泄漏出来。电子档案在保留、管理以及接管进程中极易遭到病毒的影响,目前熟识计算机技术的较多,就算电脑中安装了防火墙,简易防火墙系统也易被其攻破。所以,电子档案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安全性以及不乱性均不高。
3、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1)树立健全的档案资源数据库。健全的档案资源数据可为政府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信息,有益于其查询与应用。确保档案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完全性是树立健全档案资源数据库的条件与基础,由于这样才能使档案资源数据系统与电子政务的需求符合。健全的档案资源数据库不但能深度发掘信息数据,还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政府决策。
(2)施行“前端节制”。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特色是总体性、连续性以及现实性,要想使其作用患上到优良施展,就不能长期地停留于“后端节制”的服务阶段,必需将这类传统后进的策略进行转换,施行“前端节制”策略。档案管理部门主动地提早接入对于信息资源的收拾、搜集以及应用工作中的法子就是“前端节制”,这类法子可实现本身管理工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的同步发展。“前端节制”不但是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系统管理原理、档案即时归档以及长时间应用的请求,也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性的需要。
(3)加强信息安全与标准规范。档案信息的多样性以及繁杂性使其管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发生了良多问题,档案信息的安全以及标准规范问题可保障档案管理顺利进行。因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尚未完美,致使档案信息要面临的问题较多,为了加强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需对于电子政务中内部网络的建设进行加强,这也是管理部门对于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首要手腕。网络安全的保证对于电子政务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拥有无比首要的作用。此外,从根本上说,政府部门对于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也体现出国家对于档案信息的建设。所以,政府中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严格依照国家所制订的信息安全规范和框架施行对于档案信息的安全建设工作,从更深层次上解决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4)树立信誉档案模式。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对于信誉档案模式的树立可将某对于象的信誉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反应和证明。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信誉档案建设可为政府机构的联合监管提供更好的服务,无论是对于政府档案信息所施行的公然决策,仍是对于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以使其服务能力扩大于社会中,都是以信誉档案为基础的。档案信息管理中的信誉档案建设使科学、公道地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患上以实现。因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信誉档案的树立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拥有增进作用。
(5)政务档案信息施行公然服务。对于国家机关的相干信息进行公然就是政务档案信息公然服务,公然国家所运行的行政权力,由于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是政务信息的主要组成部份,对于其进行公然是无比有必要的。此外,政务机关应依据本身特色并结合社会大众的利益来公然、公示政务档案信息是施行政务公然的条件,这样可有效改善政务档案信息的质量。
4、结语
跟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的数量也会愈来愈多,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也会遇到愈来愈多的问题,无益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施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会触及到各个社会发展领域,档案管理部门应充沛应用电子政务的优势,为了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水平,尽量地使档案管理的效力以及应用服务效果患上到提高。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2
随着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根据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运行、管理和效果等几个方面对电子政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政府电子政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然而,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忽视社会效益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缺乏定量评价、评价方法不够灵活等误区[1],极大地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评价角度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评价角度
基于公众满意度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是基于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此,确定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程度是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基础。学者们依据技术接受模型方法得出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等方面[2-5];史达[6]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确定了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7]等根据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从政府的公众关系角度出发,提出在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陈强、赵钰[8]对推荐净值理念(netpromoterscore,nps)进行分析,认为nps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补充指标;刘燕、陈英武[9]同样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确定了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是,二位学者运用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进一步证明了公众满意度同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低的预测误差。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
选择方法评价指标补充指标
技术接受模型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推荐净值
顾客满意度理论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
客户(公众)关系管理理论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
基于服务能力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是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政府服务能力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发展以及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不同的方法,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有不同的选取方式,[10]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选择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为评价指标,尹怀琼等[11]同样基于这个理论将评价指标选为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12]从公共价值理论出发选取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为评价指标;胡广伟[13]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政府服务分为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动态能力三个维度;闫培宁[14]根据技术接受模型,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的构成与公共服务需求角度出发,将评价指标选为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以及网站应用情况。具体指标选择如表2所示:
表2政府服务能力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评价指标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
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
专家意见服务内容维、服务方法维、动态能力维
技术接受模型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网站应用情况
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基于成本效益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是指通过对政府应用电子政务所投入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来检验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对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政府自身和社会公众的需要[15]。
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指标的选择,则要注重政府在电子政务上的投入以及由这些投入所得到的收益。陈岚[16]从平衡计分卡理论出发,从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选择了能够体现电子政务收益的指标。另有学者根据专家意见选取评价指标,张新香[17]从绩效评价的本质出发,选择系统成本、效益以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三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江超等[18]从电子政务绩效的关键域及核心评价指标出发,选择了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和应用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具体指标选择如表3所示:
表3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评价指标
平衡计分卡理论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专家意见系统成本、效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
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应用效果指标选取方法的评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如技术接受模型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公共价值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理论等;另一类是根据领域专家的意见进行选择。下面将从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19]4个方面对两类评价方法进行评述。
全面性
由于经典的理论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基于经典理论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全面性,能够较为完整的覆盖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而专家意见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零散性,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在全面性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科学性
由于经典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验证的、成熟、客观的理论,因此,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具科学性。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所涵盖的专家主观因素较多,其科学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客观性
就客观性原则来说,基于经典理论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包含领域专家的意见,基本上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客观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基于专家意见所选取的指标。
实用性
指标选取方法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复杂度,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经典理论科学地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相结合,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众多专家的意见有效地整合,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进行的过程中,如评价客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而评价主体拥有较为专业的评价专家,可以采用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择方法;对于客观性要求较高的评价客体或评价角度,采用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为合适。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在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中所采用的构建方法,是整个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评价方法中是否加入评价者的主观因素,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进行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加入了专家的主观因素,通过专家的先验知识对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重。层次分析法是根据指标的层次结构,按照下一层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张向宏[20]、张亚明[21]、庄成桂[22]、杨兴凯[23]等学者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费军、余丽华[19]、张新香[17]等指出了层次分析法的不足,进而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梁丽芝、白文静[24]用专家自信度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修正。除层次分析法外,王芳等[25]应用德尔菲法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赋权重;朱红灿、陈能华[26]、唐美丽等[27]应用粗糙集方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何海波等[28]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模型。
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主要依赖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应用中不受评价者主观意向的影响,是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客观评价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如李虹来[29]应用只有输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政府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价;陈岚[16]结合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luna[30]、王立华等[31]同样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包络分析在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焦微玲[32]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33]分别将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同广义最大熵(generalizedmaximumentropy,gme)和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s,nn)相结合,构建了基于gme-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和基于nn-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陈英武[9]应用(neuralnetworkspartialleastsquare,nnpls)方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模型;江超、冯向前[34]应用熵权(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solution,topsis)法为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何彦彬、白庆华[34]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评述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众多,而各评价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可靠性
基于主观评价法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由于加入了专家的意见,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客观评价法排除了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绩效评价中涉及较多客观数据的评价,如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较为适用。
复杂度
主观评价法主要基于专家的建议,因此无论在指标权重赋予还是数据处理方面,理解难度、操作复杂度和计算量都比较小;而对于客观评价法,由于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不利于评价主体的理解和操作,而且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加以辅助,实现难度较大。
数据收集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主观评价法所要做的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在于专家调研,即通过采访专家的意见来构建评价模型,操作相对较为容易;应用客观评价法进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因此需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托,在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量较大。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较为依赖专家先验知识的评价角度,如公众满意度角度、政府服务能力角度,应用主观评价法更为合适,而对于客观程度要求较高和对专家依赖程度较低的评价角度,如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则应选择客观评价法。
4.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学者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从某些评价角度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仍有些许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拓展评价角度
就绩效评价的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满意度、政府服务能力以及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外部绩效的评价要明显多于对电子政务内部绩效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广泛性,进而影响了评价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展评价角度,在兼顾电子政务外部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同时,将评价角度扩展到电子政务内部的绩效评估,完善整个评估体系。
统一评价体系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研究各有偏重,使得应用不同评价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各有侧重,造成了评价结果无法进行对比的问题,给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逐步提高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认识,从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统一的覆盖面广、适应性强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奠定完整的理论基础。
完善验证方法
对于绩效评价模型合理性的验证,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dd通过对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价,验证所构建绩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评价者的主观性,不利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建立科学的计量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度分析和效果回归分析,进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使模型更为科学、合理。
增强评价指导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绩效评价,发现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政府电子政务,强化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效果。目前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着重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了评价,而对于得出评价结果以后所要进行的合理改进并没有提出理论性的指导,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结果以及表现不足的指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增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实施的意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作用。
此外,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评价模型的构建上,而评价模型只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电子政务评价机制,即评价主体、评价规模、评价客体以及评价方式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完善,是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结语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项目的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更加有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在评价角度的拓展、评价体系的统一、验证方法的完善、评价指导的加强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3
(1)可以达到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的要求。除了许多系统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这些部件之间的操作接口同样也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接口标准和规范无法达成统一,则很可能对整合系统的顺利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充分保证来自不同厂商的系统能够在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下很好地协同工作。
(2)能够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对于电子政务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而言,标准和规范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框架下,可以促使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基本的产业规模,使整个产业链快速闭合。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可以使得产品的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技术产业化目标的实现。
(3)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标准和规范是保护关键技术所有者权利的关键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在it产业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而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尤为强调产品在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靠国外,因而采用这些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2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技术路线方向
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技术路线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建立起标准规范框架,并确保其完整性。首先应该经常关注国外相关领域内的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起完整的通用框架体系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标准体系,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严格遵循紧密结合应用和急用先行的基本原则。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密切结合重大专项工程和国家级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以便及时将应用成果转化为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然后再通过实践检验使其上升为正式标准,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能够将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使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缩短,从而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内容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规范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在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指南和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的重点是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关键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的数据格式标准系列和安全技术标准系列等等。对外服务业务规范体系。从该体系的重点来看,主要是规范对外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且应该在政务服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使业务的通用流程规范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为外部政务服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以现行的政府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标准化为纽带,发挥自己的最大努力构建出我国的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同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所有的电子政务业务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都应该为建设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标准支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产品研发工作和所必需的而各种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互操作。同时,由于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因而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通过实施技术标准不断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发展。
3电子政务中的标准化技术
总体标准
以下几点是总体标准所包含的的具体内容主要:术语标准。设置术语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所获得术语集更加标准化,使术语集当中所包含的所有术语和相关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应,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歧义,使人们产生误解。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当中,术语标准主要是将该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和所使用的通用术语汇集起来,比如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汉语信息处理等等,并且对其进行定义,不仅需要定义术语的本质特征,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中文信息处理标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为了便于应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制定都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内码体系,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编码标准。要想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对中文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汉语信息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部分。
信息安全标准
以下两个方面是信息安全标准的具体内容表现:密码算法标准。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交互双方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交换信息阶段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密码技术属于一种交叉性学科,该技术将众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有通信、科学以及计算机等等,除了具有确保信息机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以外,还具有系统安全、秘密分存、身份验证以及数字签名等功能。密钥管理标准。密码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基本要素,密钥管理是其中一大要素,另外一大要素则是加密算法。由于密码系统通常会被反复多次的使用,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密码算法根本无法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密钥是对解密算法和加密算法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信息,密钥系统能够为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网络建设规范。网络建设规范的基础是建立“三网一库”,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机关的内部建立起办公业务网,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办公业务网之间实现相互连通,最终建立起一个地区级的政务专网,从而使政府内部的涉密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因此,网络建设规范除了需要包括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以外,同时,还必须包括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网建设规范。网络维护管理规范。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电子政务运行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必然也离不开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家电联、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部分民间团体均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管理标准化的进程。当然,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而应该在充分借鉴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出对电子政务外网、内网以及专网等的管理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交换标准。信息交换指的是软件与软件之间的通信。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不断朝着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方向发展,归根结底,所有关于电子政务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和政府与政府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一种交换。建立起信息交换总格服务平台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各种复杂的电子政务变得更加的简单,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体现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服务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存的各种网络有着不同的信号机制和通信协议。因此,作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应该通过更加简便的信息交换机制来完成复杂的电子政务。标记语言标准。顾名思义,标记语言指的是一种用来给文本添加标记的语言,从发展历程上来看,这些标记语言依次经历了“标准通用化标记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和“可扩展标记语言”三个发展阶段。
文档为doc格式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4
摘要: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缺乏足够认识,项目人员随意,组织架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旦风险发生,将会给项目进度、成本、效果等带来很大影响,甚至导致失败。因此,如何依据识别的潜在风险选择合适的外包模式,已成为政府部门开展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电子政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本文对电子政务常见风险进行识别,提出标准化的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三方治理结构模型,通过多层次分解,规范每一层级中相应角色所需承担的职责,以期通过明确规范化的项目组织架构来控制相关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的影响程度。
一、电子政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软件开发项目,更是一项影响甚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同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保障都息息相关。开展风险管理,使成功率得到提升,能够进一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本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依然需要科学的改进。由于收入原因,政府部门较难拥有一支自己的专业开发团队来进行系统开发和运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信息技术的投入成本并专注于核心业务,所以目前绝大部分政府部门采取了外包的形式将系统建设外包。另外,深入研究风险及后果,通过理顺组织架构的方式避免部分风险发生,对于指导本市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政务项目风险识别
与一般it外包项目类似,电子政务系统的外包项目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外包项目、客户方及供应商三个方面。另外,项目中也存在一些自身独特的风险,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相比较企业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以下为电子政务项目可能的风险因素,风险后果及作用机制。
1、政府自身it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政府部门薪水的限制,难以聘请到高水准专业的it人员,自身也并不具备系统架构、开发、运维管理的能力,只能外包,但又因为能力,无法有效监督建设过程,也难以准确评估绩效。正因为如此,借助外脑,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组织架构,充分调动发挥供应商的能级至关重要。
2、资产专用性
政府部门对it外包部门相对依赖。电子政务系统大部分是针对政府对社会、经济、金融、房屋等管理用途,这些管理都是长期性的,政策一直在更新的,所以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跨度较长,需要反复修改,应用范围狭窄。如此造成供应商的深度介入,难以替代。
3、沟通不畅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过程中,受限于我国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政府工作人员it技能和政府领导自身问题等,可能导致各方沟通不畅。轻则导致项目范围反复修改,成本增加、进度拖延,重则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4、政策与管理变革
相较于欧美国家数百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无论是社会、法律还是政府自身都处于相对不稳定的高速迭代阶段,国家鼓励创新,绝大部分领域的政策也年年有所修改,带来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建设有所影响。
5、外包方能力
我的电子政务外包市场兴起不久,大部分供应商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相关经验少,专门针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的外包也并没有详细、明确的资质要求标准。电子政务系统领域的广泛也造成系统比较客制化,如此在选择时也难以有效评价供应商的能力。
6、绩效考核
电子政务的绩效考核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正如同政府自身绩效考核系统落后企业一样,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以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为考核目标,但电子政务却不同,需要考虑更多的社会效应,但这部分产出却往往难以精确测评。
7、信息安全
在外包的过程中,政府必定需要将自己部分或全部的系统数据提供给供应商进行开发、运行和管理,许多公共管理数据涉及机密或个人隐私,供应商的人员可以轻易接触到数据,使项目面临着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khalfan认为,公共部门对安全的关注已超过其他风险(比如失控、隐性成本),电子政务it外包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
8、既得利益
电子政务上线后会使原有管理流程发生改变,甚至业务流程重组,如此必然会牵涉到组织机构的调整、权利再分配和人员变动,触及部分业务部门或人员的既得利益,造成项目建设和推广可能面临巨大阻力。
三、电子政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模型
设计良好组织架构能够有效避免诸多风险并降低影响程度,如沟通不畅、绩效考核、项目需求理解不一致、政府it能力不足、it战略与业务规划冲突等风险因素,因此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
1、角色和职能的重新定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选择将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外包,目前政府方面的外包项目管理架构一般为三层或两层架构,三层架构包括用户部门、信息部门、承包方,两层架构则是系统用户和发包机构整合在一起:
(1)用户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等;
(2)信息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下属的信息中心、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等;
(1)业务规划和系统规划的设计制定;
(2)业务规划和电子政务规划的相互协调;
(3)业务需求的管理;
(4)电子政务外包合同的管理。而相应的,部分职能则转移到了承包方。
如:
(1)it需求管理;
(2)it基础设施管理;
(3)it架构设计;
(4)it解决方案设计;
(5)具体项目管理。
2、联合组织机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许多工作需要协同完成,所以应当在准备阶段,共同设立联合的工作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专人,以建立有效沟通和协作的平台,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中必须确定管理架构,用合同约束力将架构下各方权利义务固定。管理架构中应当有联合工作小组,签订合同之前讨论确定成立事宜,并在合同内对其赋予相应的职能,以更好地进行跨部门协调。签订合同时是组建这类机构的最佳时机。整个架构如同企业管理,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其中高层负责战略制定,作为战略层;中层负责具体管理,作为管理层;基层负责执行任务,作为执行层。联合工作小组中,战略组一般由各方的高层领导组成,如政府分管信息化的领导、分管业务部门的领导、供应商的cio。战略组在达成合作意向初期,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战略目标,明确共同的责任、设立项目治理原则等。另外,战略组由于都是高层领导,在项目遇到重大风险难题时,管理组应将问题提交由战略组进行讨论。战略组的成员组成和意志是否一致对于项目至关重要。管理组一般由各方的中层领导组成,如信息部门的项目经理、用户部门的处长或科长和供应商的项目经理、技术经理、项目总架构师等。管理组负责保持对项目的风险监控,按照既定里程碑定期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估,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各项资源制定规划并进行合理的协调分配;总体规划设计项目的it架构。执行组一般由各方小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组成。执行组负责实时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定期向管理组汇报;管理电子政务项目具体建设层面的日常沟通协调管理。以上的成员组成、职能、沟通机制(如沟通形式和时间)应当在电子政务项目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以确保能够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5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它有效地为数字化档案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系统下档案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目前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将在政府的数字信息化建设中,对数字信息进行优化与高效管理。本文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内涵,提出了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阐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在今后的改进方向,以此来促进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更好的服务功能。
:电子政务;数字化;档案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效应用,打破了传统相关行政部门在时间管理与内部部门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并推进了政府部门相关工作的信息化与公开化,从而使电子政务系统为社会提供了高效、广泛的个性化服务。现阶段,科技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逐渐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数字化档案管理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环境模式。我们应从现代科技出发,有效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的资源效益,为社会提供资源一体化共享的良好服务,以此来推动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数字化档案的有效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面向政府机关的信息服务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系统信息化的依法行政水平。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职能就是将社会经济管理、市场管理与公共服务进行电子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进行改革创新。它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包括工作效率高,工作时更加公开、简洁透明,可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有效地使企业和居民更好地参与到政府的管理工作中等。电子政务系统包括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它是以信息为对象的处理系统。电子政务可以使人机相互合作,且工作时具有统一性、开放性,可以自动进行工作流程,是智能型的信息系统。
(一)人员专业技术不高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建设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身心素质都具有较高要求。在现阶段,我国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教育与高等专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培训内容都显得陈旧,更新缓慢,并没有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档案管理人才专业知识教学不注重当代高科技的培训,对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不给予重视,结果就出现人员在岗位工作时,缺乏计算机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知识,不能有效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进步。
(二)安全因素没能保障
档案馆与图书馆中的信息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图书馆中的信息是可以面向公众的,而档案管理的信息则是有严格要求的,某些档案是要严格控制传播范围,保证机密的。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计算机的防火墙设施不完善,外界病毒系统可以非法入侵,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体系造成了一定伤害;管理人员毫无戒备之心,随手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导致档案信息存在外泄的风险。目前看来,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严格保证档案信息不会外泄。档案信息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信息化不能有效地更新,会使档案信息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提升人员专业技术
在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数字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已被列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我们严格地制定了相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规则,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中将其设置为重要考核目标。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工作综合了多学科的高科技技术。但是,数字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很难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有效发展。因此,现阶段,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有效地使数字化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中良好开展。
(二)积极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在电子政务系统背景下,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建设开展中必须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做到有效保障。数字化档案管理要积极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优化,加强计算机防火墙设备与外来入侵病毒检测系统的完善。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还应注重思想上以防守为主,积极建设一套完善的防盗体系,不要随意点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同时,关闭数字化管理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网站,经常给数字化管理系统增加安全补丁,有效隔离一切可能感染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因素,从而做到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在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下,档案管理信息的资源整合运用关键在于数字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但数字信息化技术只有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安全保障,才能有效地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与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并基于电子政务系统,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稳定、可靠,努力发挥其最大管理效益,更好地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管理。
作者:葛继红单位:如皋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6
(1)可以达到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的要求。除了许多系统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这些部件之间的操作接口同样也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接口标准和规范无法达成统一,则很可能对整合系统的顺利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充分保证来自不同厂商的系统能够在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下很好地协同工作。
(2)能够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对于电子政务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而言,标准和规范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框架下,可以促使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基本的产业规模,使整个产业链快速闭合。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可以使得产品的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技术产业化目标的实现。
(3)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标准和规范是保护关键技术所有者权利的关键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在it产业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而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尤为强调产品在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靠国外,因而采用这些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2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框架
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技术路线方向
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技术路线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建立起标准规范框架,并确保其完整性。首先应该经常关注国外相关领域内的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起完整的通用框架体系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标准体系,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严格遵循紧密结合应用和急用先行的基本原则。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密切结合重大专项工程和国家级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以便及时将应用成果转化为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然后再通过实践检验使其上升为正式标准,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能够将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使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缩短,从而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内容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规范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在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指南和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的重点是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关键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的数据格式标准系列和安全技术标准系列等等。对外服务业务规范体系。从该体系的重点来看,主要是规范对外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且应该在政务服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使业务的通用流程规范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为外部政务服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以现行的政府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标准化为纽带,发挥自己的最大努力构建出我国的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同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所有的电子政务业务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都应该为建设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标准支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产品研发工作和所必需的而各种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互操作。同时,由于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因而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通过实施技术标准不断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发展。
3电子政务中的标准化技术
总体标准
以下几点是总体标准所包含的的具体内容主要:术语标准。设置术语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所获得术语集更加标准化,使术语集当中所包含的所有术语和相关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应,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歧义,使人们产生误解。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当中,术语标准主要是将该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和所使用的通用术语汇集起来,比如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汉语信息处理等等,并且对其进行定义,不仅需要定义术语的本质特征,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中文信息处理标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为了便于应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制定都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内码体系,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编码标准。要想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对中文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汉语信息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部分。
信息安全标准
以下两个方面是信息安全标准的具体内容表现:密码算法标准。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交互双方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交换信息阶段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密码技术属于一种交叉性学科,该技术将众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有通信、科学以及计算机等等,除了具有确保信息机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以外,还具有系统安全、秘密分存、身份验证以及数字签名等功能。密钥管理标准。密码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基本要素,密钥管理是其中一大要素,另外一大要素则是加密算法。由于密码系统通常会被反复多次的使用,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密码算法根本无法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密钥是对解密算法和加密算法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信息,密钥系统能够为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网络建设规范。网络建设规范的基础是建立“三网一库”,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机关的内部建立起办公业务网,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办公业务网之间实现相互连通,最终建立起一个地区级的政务专网,从而使政府内部的涉密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因此,网络建设规范除了需要包括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以外,同时,还必须包括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网建设规范。网络维护管理规范。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电子政务运行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必然也离不开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家电联、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部分民间团体均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管理标准化的进程。当然,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而应该在充分借鉴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出对电子政务外网、内网以及专网等的管理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交换标准。信息交换指的是软件与软件之间的通信。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不断朝着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方向发展,归根结底,所有关于电子政务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和政府与政府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一种交换。建立起信息交换总格服务平台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各种复杂的电子政务变得更加的简单,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体现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服务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存的各种网络有着不同的信号机制和通信协议。因此,作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应该通过更加简便的信息交换机制来完成复杂的电子政务。标记语言标准。顾名思义,标记语言指的是一种用来给文本添加标记的语言,从发展历程上来看,这些标记语言依次经历了“标准通用化标记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和“可扩展标记语言”三个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7
采纳javascript必备的这类脚本,在用户端衔接着的端口之处,能够直接控制。由此可以知道,本篇电子政务论文技术进展之中,电子政务特有的多样网站建构都适合采纳这一脚本语言,便利各时段的网站编程。
1简要概括网站的特性
设定区域以内的政务网站,应当辨识网站的特性。通常情形下,电子政务的这类网站,含有如下的特性:
网站凸显了地区范畴内的政务形象,带有社会性
电子政务特有的平日工作,是全面宣传多重的政务信息,包含专门项目、常规特性的平日服务、其他关联资讯。民众应能随时接纳新政策,接纳这一时段的新法规。网站原有的内涵,应被随时更新。
明确各类服务,针对多层级的民众群体,拟定多重业务,以便分类管理
采纳便民准则,让区域之中的群众体悟出电子网站独有的便利。各层级架构内的政府部门,应能协同监管,及时协调沟通。
建构最佳平台
建构最佳平台,不断接纳反馈得来的民众建议,随时解惑答疑。增添在线沟通,布设专用特性的留言板。
2java架构下的新式网站
电子政务建设,应能筛选专用情形下的脚本语言。除此以外,还应考量多层级的侧重点。设定网站架构、设定细化模块,是应被考量的。具体而言,设定总体架构之时的考量要点,涵盖总体范畴的体系分层、物理架构及关联的开发框架、给定拓扑结构。网站必备性能涵盖双重模块:本源的功能模块、带有交互特性的新式模块。
根本功能模块,显示着本地范畴的实时新闻、多层级业务、科教类别信息。在这之中,基础框架内的根本性能,整合了平日内的发布新闻、经济进展指引、法规及政务、社会热点衔接、本站之内搜索、投资必备热线等。着手设计时,应考量真实情形下的政府功能。
带有交互特性的新模块,侧重沟通互动。采纳在线路径来接纳留言,搜集更广范畴的建议,同时予以作答。多重性能整合了在线情形下的事务办理、举报及投诉、下载必备文件、在线解答困惑、调研得来的建议反馈。
3分析应用细节
拟定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也称ui,它被涵盖在宏观架构内的网站之中。电子政务特有的常见网站,后台常常采纳asp,或者惯用的j2ee等。但展露给区域以内的用户的,只有用户界面。设定最优的ui,可以吸引网民,让群众乐于去接纳随时变更着的政务信息。常常见到的这类ui有着扁平化的表征,例如折叠菜单、带有滑动特性的下拉菜单、某一焦点图。脚本语言关联的某一属性,可以凸显某一元素,也可以隐去它。
信息提交反馈
电子政务特有的若干网站,常会采纳表单。这类页面用在常规情形下的用户登录、填写提交建议、反馈各类留言。网站经由衔接着的客户端,应能获取信息。这种状态之下,随时判别数值的合法特性,就显得很必要。这是因为,非法范畴的若干信息,会添加额外耗费;电子政务特性的网站也很易被攻击。为了辨识信息特有的合法属性,常会采纳设定好的服务器端、配套客户端。
例如:拟定好的某一代码,含有用户名、初始设定密码。对于数值原有的长度,应当予以查验。具体而言,脚本之中的某一文件辨识途径,获取了对应情形下的元素数值。在这之后,脚本可以判别初始的长度。唯有合法数据,才可予以提交。
新式交互途径
伴随不断摸索,政务网站关联的多重体验也渐渐拓展。用户在拟定出来的网页之中,实现某一功能。例如:搜集所需信息,把它存留在网页架构内的某一部分;增添关注信息,弹出带有提示特性的某对话框。从原理上看,java特有的脚本语言,考量了惯用的上网步骤,例如双击及拖拽,凸显了技术进展。
添加新式交互,包含数据交互。网站框架以内的政务信息,可被随时评价,分页予以显示。带有政务特性的多重服务介绍、某规格特有的异步参数,都能够被运用。这些成套技术,变更了传统情形下的同步交互,增添异步互动。这种路径下的数据加载,提快了原有的速率,缩减服务器范畴的偏重负担。
精确书写代码
代码书写依托的途径,密切关联着筛选出来的脚本语言。建构在技术根基之上的这种类库,便于常规书写,兼容了多重浏览器。这就提升原有的成效性,只要拟定某一方法,即可传递数值,同时获取信息,凸显了便捷性。网站增删设定好的某一信息,无需刷新界面。这种新颖网站带有人性化的凸显优势,侧重特色服务。设定必备后台。随时查验网站特有的健康状态,维持平日之中的网站稳健运转。
4结语
javascript特有的运用水准被提升,在这种技术根基之上的政务网站带有扁平化的优势,正被用户接纳。伴随技术进展,电子政务范畴内的网站平日之中的访问也递增。应被注重的是,这类技术潜藏着某些弊病,例如它把某一代码拟定在客户端,这就添加了宏观架构内的体系负担。某些恶意代码,辨识了客户端架构之中的信息,侵犯用户隐私。未来进展中,还应接着去完善,提升网站原有的技术水准。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8
摘要:本文首先对电子政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以往研究经验,设计了针对北京市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并根据该评价体系对北京市所辖的各区县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到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之处以及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北京电子政务论文
1.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根据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运行、管理和效果等几个方面对电子政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政府电子政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然而,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忽视社会效益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缺乏定量评价、评价方法不够灵活等误区[1],极大地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评价角度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评价角度
基于公众满意度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是基于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此,确定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程度是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基础。学者们依据技术接受模型方法得出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等方面[2-5];史达[6]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确定了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7]等根据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从政府的公众关系角度出发,提出在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陈强、赵钰[8]对推荐净值理念(netpromoterscore,nps)进行分析,认为nps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补充指标;刘燕、陈英武[9]同样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确定了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是,二位学者运用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进一步证明了公众满意度同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低的预测误差。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
选择方法评价指标补充指标
技术接受模型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推荐净值
顾客满意度理论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
客户(公众)关系管理理论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
基于服务能力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是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政府服务能力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发展以及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不同的方法,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有不同的选取方式,[10]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选择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为评价指标,尹怀琼等[11]同样基于这个理论将评价指标选为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12]从公共价值理论出发选取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为评价指标;胡广伟[13]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政府服务分为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动态能力三个维度;闫培宁[14]根据技术接受模型,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的构成与公共服务需求角度出发,将评价指标选为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以及网站应用情况。具体指标选择如表2所示:
表2政府服务能力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评价指标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
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
专家意见服务内容维、服务方法维、动态能力维
技术接受模型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网站应用情况
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基于成本效益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是指通过对政府应用电子政务所投入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来检验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对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政府自身和社会公众的需要[15]。
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指标的选择,则要注重政府在电子政务上的投入以及由这些投入所得到的收益。陈岚[16]从平衡计分卡理论出发,从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选择了能够体现电子政务收益的指标。另有学者根据专家意见选取评价指标,张新香[17]从绩效评价的本质出发,选择系统成本、效益以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三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江超等[18]从电子政务绩效的关键域及核心评价指标出发,选择了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和应用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具体指标选择如表3所示:
表3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评价指标
平衡计分卡理论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专家意见系统成本、效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
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应用效果指标选取方法的评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如技术接受模型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公共价值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理论等;另一类是根据领域专家的意见进行选择。下面将从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19]4个方面对两类评价方法进行评述。
全面性
由于经典的理论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基于经典理论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全面性,能够较为完整的覆盖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而专家意见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零散性,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在全面性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科学性
由于经典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验证的、成熟、客观的理论,因此,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具科学性。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所涵盖的专家主观因素较多,其科学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客观性
就客观性原则来说,基于经典理论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包含领域专家的意见,基本上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客观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基于专家意见所选取的指标。
实用性
指标选取方法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复杂度,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经典理论科学地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相结合,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众多专家的意见有效地整合,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进行的过程中,如评价客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而评价主体拥有较为专业的评价专家,可以采用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择方法;对于客观性要求较高的评价客体或评价角度,采用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为合适。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在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中所采用的构建方法,是整个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评价方法中是否加入评价者的主观因素,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进行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加入了专家的主观因素,通过专家的先验知识对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重。层次分析法是根据指标的层次结构,按照下一层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张向宏[20]、张亚明[21]、庄成桂[22]、杨兴凯[23]等学者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费军、余丽华[19]、张新香[17]等指出了层次分析法的不足,进而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梁丽芝、白文静[24]用专家自信度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修正。除层次分析法外,王芳等[25]应用德尔菲法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赋权重;朱红灿、陈能华[26]、唐美丽等[27]应用粗糙集方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何海波等[28]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模型。
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主要依赖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应用中不受评价者主观意向的影响,是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客观评价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如李虹来[29]应用只有输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政府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价;陈岚[16]结合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luna[30]、王立华等[31]同样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包络分析在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焦微玲[32]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33]分别将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同广义最大熵(generalizedmaximumentropy,gme)和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s,nn)相结合,构建了基于gme-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和基于nn-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陈英武[9]应用(neuralnetworkspartialleastsquare,nnpls)方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模型;江超、冯向前[34]应用熵权(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solution,topsis)法为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何彦彬、白庆华[34]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评述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众多,而各评价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可靠性
基于主观评价法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由于加入了专家的意见,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客观评价法排除了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绩效评价中涉及较多客观数据的评价,如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较为适用。
复杂度
主观评价法主要基于专家的建议,因此无论在指标权重赋予还是数据处理方面,理解难度、操作复杂度和计算量都比较小;而对于客观评价法,由于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不利于评价主体的理解和操作,而且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加以辅助,实现难度较大。
数据收集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主观评价法所要做的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在于专家调研,即通过采访专家的意见来构建评价模型,操作相对较为容易;应用客观评价法进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因此需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托,在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量较大。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较为依赖专家先验知识的评价角度,如公众满意度角度、政府服务能力角度,应用主观评价法更为合适,而对于客观程度要求较高和对专家依赖程度较低的评价角度,如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则应选择客观评价法。
4.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学者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从某些评价角度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仍有些许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拓展评价角度
就绩效评价的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满意度、政府服务能力以及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外部绩效的评价要明显多于对电子政务内部绩效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广泛性,进而影响了评价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展评价角度,在兼顾电子政务外部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同时,将评价角度扩展到电子政务内部的绩效评估,完善整个评估体系。
统一评价体系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研究各有偏重,使得应用不同评价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各有侧重,造成了评价结果无法进行对比的问题,给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逐步提高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认识,从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统一的覆盖面广、适应性强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奠定完整的理论基础。
完善验证方法
对于绩效评价模型合理性的验证,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价,验证所构建绩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评价者的主观性,不利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建立科学的计量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度分析和效果回归分析,进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使模型更为科学、合理。
增强评价指导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绩效评价,发现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政府电子政务,强化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效果。目前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着重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了评价,而对于得出评价结果以后所要进行的合理改进并没有提出理论性的指导,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结果以及表现不足的指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增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实施的意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作用。
此外,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评价模型的构建上,而评价模型只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电子政务评价机制,即评价主体、评价规模、评价客体以及评价方式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完善,是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结语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项目的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更加有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在评价角度的拓展、评价体系的统一、验证方法的完善、评价指导的加强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电子政务的论文题目 篇9
当今世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与人类社会的商务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给全球带来巨大的财富。并同时猛烈地冲击着世界各国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促进企业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迅速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和经济水平。
摘要: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新的生活模式。尽管电子商务来给商务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个人身份网上认证的手续复杂,每个网站都各自为政,只认可自己网站认证,不认可其他网站认证。第三方支付平台问题众多,监管法规不完善,备付金容易被挪用,导致风险高,影响客户资金结算的安全。电子商务app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监管值得关注。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认证;第三方支付平台;app
1、个人身份网上认证:麻烦
其实,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简称:ca认证中心),它是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并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受信任的第三方,承担公钥体系中公钥的合法性检验的责任。ca认证中心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数字证书,这个证书是用来验证、识别用户身份,它提供的数字签名不能伪造和篡改,而且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每一个证书都是唯一的。,确保了证书的安全,而且能为每一个人,商户发放证书,也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认证授权的机构。从各方面来看,统一部分发放的数字证书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在每一个网站去认证呢?这个统一的认证中心应该作为我们电子商务第三方重要的认证平台。只要各实体机构认可它的数字证书,我们只要拥有它,就等于拥有网上身份证,再也不需要每个网站注册后还要认证,节省时间,节省资源,也减少现代人的忙碌的负担。当然,ca认证中心也必须负担起其相应的责任,定时升级证书,以确保不受网上不法分子的攻击,其发放的数字签名可以模仿我们身份证,收取工本费,使用期限到一定年限,或每两年年检一次等。希望政府方面也能为大众的方便提供公共资源的支持,例如,能把ca认证中心安排在每个地区的公安办证大厅等,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2、第三方支付平台:乱
什么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当我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时候,是货到付款还是先付款然后商家发货?两种方式我们都不信任,货到了,客户不付款怎么办,商家亏了;先把款付了,货不到怎么,客户亏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互相信任的中间人出现,客户把款打给中间人,中间人通知商家,货款已经到他那里了,让商家发货;客户收到货之后,检查没有问题,通知中间人,这时候中间人就把当初客户打给他的货款给商家。而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大家都觉得需要这个中间人的出现,这就是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它具有保障性的作用,而到目前为止,央行一共发放过六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牌的第三方支付单位已达到269家。现在,比较有名的支付平台有:银联商务,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等,你真的信任持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吗?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它就是一个担保作用,资金从商家发货到客户确认收货为止,一直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里,据艾瑞的报告显示,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亿元,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把暂时存放的款项(下称“备付金”,是指等客户确认后给商家打款的金额),放在银行里一天的利息是万元,正常的情况下备付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存放不止一天的时间,通过这时间差平台就沉淀大量的资金,这么一大笔的资金沉淀很容易被挪用,进行线下投资理财、放高利贷以获取额外收益,更有甚者挪用还债等,这就存在风险,影响客户资金结算的安全,进而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存在卷款潜逃的风险,最终也会引发社会不安定。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9月1日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服务管理办法》,月1日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6月7日施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依据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备付金只能存放在托管银行并且由托管银行进行监管。管理看起来严厉,但是面对巨额备付金的诱惑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微薄的手续费收入的现实,步履维艰的小公司很难不对备付金动手脚。而且监管执行难度大,有获得虚假信息的风险,挪用备付金的情况难以遏制。从2012月开始,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畅购”属于央行持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倒闭”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消息称,上海畅购的老板因为私自使用备付金进行对外投资,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提现遭到挤兑后,最终跑路扔下公司。上海畅购很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家倒闭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因为相关法规没有罚则,所以客户备付金的监管基本形同虚设。在这里,希望我国能尽快出台更为详细的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内容包括备付金的存放账户(由央行监管),保证金的缴纳,每月定期税务部门的查核,完善的退出机制等。
3、电子商务app:缺乏监管
一开始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家庭固定电脑里进行,后来科技发展到手提电脑,平板,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这些都是进行电子商务的载体。智能手机只要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网上交易,电子商务app就是指智能手机等客户端能实现在线交易功能。比方说像团购(网上的订单,网下去享受服务或者商品),滴滴打车(移动网络预订的士订单,线下享受服务),轻轻家教(网上预订家教老师,网下到家补习功课)等。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应用客户端,这标志着,应用客户端的商业使用,已经开始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app的发展迅速,其应用将取代企业wap网站成为手机主流移动应用,比以前任何一个电子软件运作得更快,普及更广,使用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