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小博士论文汇聚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地理小博士论文汇聚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地理小博士论文【第一篇】
泛在学习(u一elarning)是一种狭义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环境的实现需要解决硬技术问题、软技术问题和教学法问题等,其中教学法问题(与教学模式、方法、策略等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是难点。尤其是如何将泛在学习很好地整合到传统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的效果,成为现今的一大难题。
一、泛在学习环境概述。
从学习过程上讲,泛在学习环境包括泛在的学习资源、泛在的学习服务和泛在的支撑技术三个部分;从学习机制上讲,泛在学习环境则是指在泛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支撑,并能体现泛在学习特征的新型学习环境。
1.泛在学习的理论内涵。
狭义上,泛在学习指以泛在计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进行学习活动的3a(anywhere,anytime,anydeviee)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泛在学习是涵盖了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具体的应用策略等多层面的理想化的学习观念,表现出了个体性、交互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去中心化等思想脉络。
2.泛在计算技术对泛在学习的强大支撑。
泛在计算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超微型计算机集成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网络技术和云技术等,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和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所有物品和设备,只要对它们有管理的需要都可将其连到网上,构成一个无处不在的泛在网,基于这个网络系统和数字化资源,学习者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
二、泛在学习环境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
泛在学习的理念要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构建媒体硬件环境、学习资源环境和学习互动环境等三种环境。
1.构建谋体硬件环境。
为了有效地支撑泛在学习,需要构建一个能使学习者随时随地使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媒体硬件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技术支持。这些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泛在学习网络和泛在学习终端设备。泛在学习网络包括卫星网、数字电视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在内的各种网络的融合,用户在终端通过这些网络进行学习,涉及的技术主要有wap技术、3g技术和gis技术等。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可能会用到的学习终端包括移动设备和嵌人式设备、台式机等阱。
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终端装置不是以机器为中心的,而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要注意克服技术及设备本身的局限对学习目标和任务带来的干扰。
2.构建学习资源环境。
泛在学习资源不仅是指狭义的学校教育资源,还包括整个互联网络拥有的信息资源,或者把整个社会和自然界都视为学习资源,将“物理环境与信息环境的学习资源”和有益于人们获取知识的元素都纳人了学习场域。在泛在学习时代,学习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文本、图像、录像、音频和视频外,还包括三维录像、移动3d资源和e一boko等。另外,教师、同行专家、同伴和智能学习伙伴(如智能学习代理agellt和智能专家系统its)也应被视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应具有动态生成和不断的进化发展的特征,应变静态封闭的资源结构为动态开放的资源结构,使用户可以协同编辑资源内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信息也可以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持续性链接,即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智能资源空间中提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保证学习过程链的延续。为了满足地理教学的特定需求,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gls、虚拟gls、wbegis和3dgis等,又要借助网络技术和泛在计算技术,加强对中学地理网络教学资源库、中学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平台和地理教学网站等学习资源环境的建设。
3.构建学习互动环境。
泛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泛在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教育者、学科专家和学习伙伴等共同组成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提高泛在学习的质量。应该说,共同的学习愿景、知识的透明度、交互合作的程度、学习循环的次数和学习过程中联系的紧密程度等,都影响着共同体中的人际关系。地理是一门以地图为载体、以地理实践活动为手段的理科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体验式学习。尤其是,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地理教育理念,无论是在文字叙述、图像设计,还是活动的安排上,都强调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为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
三、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选择。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探讨中学地理教学的模式,对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以下四种主要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基于探究式问题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探究问题需要基于多种资源,泛在学习环境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一系列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其内容包括探究性提问、模拟实验、探究性讨论、科学考察和课题研究等。它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性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了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如“世界上哪一个大洲跨越的经度最大?”就属于探究性提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学生需要在理解经度的概念、了解南极洲的位置和地域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广泛利用泛在教学资源,通过探究来自我解答。而“城市空间结构”则属于探究性讨论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利用泛在计算及网络技术平台中的数据库、专题网站、网络问答系统和专家咨询台等多种泛在学习服务资源,实时查阅信息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得出具有创造性和可行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2.基于课外实践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地理课外实践,是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情景化教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种基于生活化资源的地理教学模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校内活动主要包括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地震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教具制作、地理课外阅读、地理墙报、地理竞赛、地理专题讲座、地理报告会和地理游戏等;校外活动主要包括野外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参观与测量及地形图绘制采集标本(包括岩矿、动植物、土壤等)等。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掌上电脑(pda)为终端的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数据采集技术进行了整合,可形象直观地获取与展现地理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地理课外实践教学中,实时显示与反映学生所处的泛在环境的特征,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与推理的能力。有研究者基于地理认知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地理教学对地理位置与地图识图的需求,借助gis定位服务和googlemapsapi地图服务功能,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gprs、3g、wfii或宽带网络,访问位于校园教育云的学习资源,构建了泛在学习模式下地理学习的新方案。
3.面向知识建构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其涵盖了历史、人文、数学、物理和经济等领域,因而地理教学活动从某个角度讲,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为一体的过程。在网络等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各种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学习资源,从而对知识建构产生了溢出效应。例如,“大气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就融人了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借助网络能轻松实现跨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4.面向多元智能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包括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和节奏智能等。对于地理学科来说,解决地理问题本身就需要多元智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借助于泛在技术更便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应将地理教学环境与泛在学习环境相融合,实现数字环境下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另外,在中学地理教材编写、课堂内外课程的全程设计和模块教学设计中,都应当充分酝酿并思考各种模式的可用性与实施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现民,余胜泉.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研究,2013(3):98一105.
[2]赵海兰.支持泛在学习(u一leorning)环境的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7)99一103.
[3]王锦.泛在学习内涵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4一106.
[4]庞春红,丽厂晓宁.泛在学习的多维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5):107一111.
[5]刘富过,刘美伶.关于泛在学习研究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2下):5一7.
地理小博士论文【第二篇】
摘要:
21世纪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世纪,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激烈的展开,因此,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情况尤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与周围国家海洋问题多有冲突,并且国人“重陆地,轻海洋”的思想一直比较突出,正因为国民意识淡薄导致了我们国家对于海洋问题关注和处理上的不合理性。国民意识淡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是教育上的缺失,而影响最大的阶层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世界观的学生。本文通过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海洋地理的知识,分析出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为日后的海洋地理教学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海洋地理;国民意识;中学生。
1前言。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对待海洋的关注度越高,其就会越强大。在各国相应出台的海洋遏制政策中,中国的周围海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明确海洋观念与理论是国民应该具备的素养,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海洋地理教育可以使我们的中坚力量发挥最大功效。而明确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国民提高海洋素质的一个必要条件。
2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的教学应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归纳与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海洋地理教育在教学中主要在选修当中,这种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只知道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不知道海岸线的长度与海岛面积,例如钓鱼的岛屿事件,大多数都是看了新闻和上网查取资料才知道钓鱼的岛屿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情况。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对丰富学生自身知识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除了我国的国土面积,海洋当中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各国海洋情况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奠定基础。
对国家发展而言我们国家海岸线较长,海洋面积较为辽阔,并且周围国家较多,因此与周围在国家海洋问题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的黄岩岛,钓鱼的岛屿事件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不重视海洋安宁,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重陆地,轻海洋”这一思想跟不上世界发展的主流,注重中学生的地理课程中的海洋地理,不仅对学生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现代化的角度上“保家卫国”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
3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海洋问题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为了资源,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正因为如此,海洋事业和海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各国家的战略选择。而海洋地理教学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
陆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污染,海洋的利用就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拥有大量资源的海洋因此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海洋的权益是与海洋资源相连在一起的。因此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国家最大可以管辖以下六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临海,毗邻区,专属经济特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岸线,其中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大,并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渔场,生物物种,海底矿物资源数量非常可观,因此,海洋开发成为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的开发。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培养兴趣,开发海洋事业,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日后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丰富知识理论,立足于当下国际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来说,地理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包括陆地,海洋,天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海洋地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生进行海洋地理的教育是地理教学中完整性的体现,可以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强化头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密不可分,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们国家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落后于世界各国。纵观全球来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发展,海洋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并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此,现代社会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海洋的兴趣越来越浓,树立并牢固海洋方面的知识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危机意识应该越来越强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海洋意识,树立全球海洋观念,为海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样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国际趋势,才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发展之中。正是由于这样的需要,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培养。
关注祖国领土完整,主权不容侵犯的需要。
海洋上的“争夺”既是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和主权领土的竞争。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曾经的海洋强国,都在历史上留下过经济强国的痕迹,我国曾经的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导致我国经济上的停滞,以至于后期出现了被迫打开国家大门的屈辱历史。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见海洋之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方面的开发,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正是因为海洋上的不重视导致了经济上的倒退与领土上的不完整,主权完整得到破坏。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真正成熟,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也就是进一步培养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建立海洋部分是我国领土不可侵犯的部分。激励学生爱国情感和海洋意识可以有效的面对未来发生的一切类似于钓鱼的岛屿主权问题的情况。
环境问题的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现代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出现了有大陆向沿海城市聚集,例如:旅游、工作、生活等。海洋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集聚,给海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生物数量的减少以及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存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并且处于发展中阶段,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较低,工业的发展,给海洋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造成海洋的过度开发,并且对其保护并未提供很好的措施,情况不容乐观。促进海洋方面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需要较高的国民素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正是出于形成阶段,加强海洋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可以为未来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人才。尽管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广大,但我国需求量较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有序的开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学的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奠定基础作用。
4结语。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地理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形式则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部分,海洋地理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公民,本文通过当前国际问题中突出问题,结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呈现出了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可以在未来开展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少云.中学海洋地理理念渗透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地理小博士论文【第三篇】
内容摘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的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本文结合思维品质的特点及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充分利用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设置障碍、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以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
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地理是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该门学科不仅涉及地理学的诸多知识,而且还涉及到同旅游有关的学科,如社会学、民俗学、地质学、建筑学、宗教等众多学科。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不但可以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并且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生在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受到启迪,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旅游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特点,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旅游地理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活动同学生今后要从事的旅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通常要安排一次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教师在旅游景区讲解时要做到讲解全面,从地理知识、景区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方面声情并茂地进行现场导游讲解,使学生增加对旅游地理课程的兴趣和热爱。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配合景点讲解,教师还可以将录制好的、图文并茂的景点视频发到班级qq群里。在景区,结合手机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边游览、边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旅游地理的认知,为培养出合格的、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旅游从业人员作准备。
二、充分利用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中国旅游地理的内容是与中国一定地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各地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各地旅游特色的形成影响至深。旅游地理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因而学生不仅要会识别地图,更为关键的是要树立较强空间地域意识。换句话说,每个学生的心中都要有多张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旅游交通图、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等。而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在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对子、一对一的指图识图,还可以再让学生回答所指地点有什么美景、美食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上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室地面空白处画出一幅中国行政区域图。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对于这样特殊的“作业”,学生感觉很是惊奇,带着迷惑、好奇的心情完成作业。
在画图过程中,各组学生潜意识中会比较图的质量,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队竞争意识。布置让学生独自画出中国行政区图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生对中国行政区划熟悉的过程、树立空间地域意识。通过画图,实现三个教学目标。第一,熟悉、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其所在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很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第二,随着学习旅游景点数目不断增多,面对众多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的记忆也出现了困难。教师可充分利用画在地上的行政区划图,像玩跳房子的游戏一样,把每一个省份、自治区当做一个“小房子”,教师每提问一个景点,要求学生能够迅速从一个“小房子”跳到另一个“小房子”,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识记地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景点地理位置后,进行旅游路线的设计,而旅游路线的设计始终离不开地图。通过利用地图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三、巧设障碍,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内容、途径、方法的重要一环。教学活动中要设计一些思维障碍,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战胜困难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授“黄山”这个景点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黄山呢?请撰写1篇黄山导游词并进行现场导游模拟讲解。学生需要结合教材、网络或其他文本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黄山导游词。1篇优秀的导游词,不仅需要旅游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需要导游实务等其他相关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才能完成。通过布置作业,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学生在越过“障碍”的过程中,不仅要查阅大量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筛选、语言上的组织和再创作,形成独特讲解风格导游词。在上课检查学生现场模拟讲解导游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模拟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表情、肢体语言的使用,语言要幽默、语速快慢得当、抑扬顿挫和亲和力等导游讲解技巧。教师和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对讲解的景点进行提问。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表不同看法,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类似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仅温习了旅游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还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应用到课堂上,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教学只凭教师的语言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另一个抽象概念,很难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尤其是对于旅游地理这种应用性的学科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来分析、判断问题,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讲授宗教古迹类景区时,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假设你是一名导游,带团到五台山旅游,见到僧人时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是什么”?学生在经过教师点拨、思考后回答:“合十礼”;接着教师继续设置情境,“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名僧人,你能够示范施礼的动作吗”?有了前面的`启发,学生做出了规范的“合十礼”动作。教师继续播放有关“藏族民众对藏传佛教无限尊崇、在寺庙前深度行礼”的视频,并且设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五体投地这个成语,实际上五体投地是佛教中的最高礼仪,“五体”指的是人体的哪五个部位”?请学生思考后回答并示范动作。
学生面对情境的设置参与意识强烈,兴奋点不断强化,大脑潜能被充分释放,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将职业教育思想融汇在学习过程中。再比如,讲授到江南风姿、山水园林———华东旅游区安徽省旅游资源时,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准备了包括交通工具、酒店、景点、游客类别等相关内容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查阅。上课时教师先对安徽省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由学生做主角,请他们以导游员的身份,通过对课本的探讨、研究分析,设计四条针对不同特色旅游团队的游览路线,要求每条路线配上简单路线图,具体要求如下:a.如果游客是从未到过安徽的国内游客,应如何根据他们的需要组织安排线路?b.如果是一个欧美团队,且其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到中国旅游,你在安排线路进行讲解时要突出哪些方面?c.如果是一个老年旅游团,你该如何安排?d.如果是一群以学生为主的夏令营活动,你在安排旅游线路时要注意什么?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再加上学生对安徽主要景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他们很快进入到情境之中。面对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如何让来到安徽的游客在离开安徽时留下“美好安徽”的印象呢?各组的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通过上述情境教学,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活泼、紧张、高效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和思维的主动性。
五、对比分析,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涉及景区众多,具有空间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对比、组合,使学生狭隘的思维扩展延伸为广阔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列表比较分析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如华北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等八大旅游区可以在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优势、气候类型、最佳旅游季节等方面进行比较,岩溶地貌和熔岩地貌进行比较,花岗岩地貌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进行比较等等。把分散在各章的同类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对比分析“同类知识点的不同点、异类知识点的相同点”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探究,加强思维的交错和发散,锻炼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
六、设组竞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必答、抢答、互问互答的方式,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学生小组之间不仅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旅游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景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基本上都是独立存在,少有共性。教师在课前准备竞赛题目时,可以把要竞赛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有哪些?我国哪些地方的建筑拥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哪些名山属于丹霞地貌?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抢答题或必答题来进行设置。另外一种竞赛题型是分组设计旅游线路。要求各小组之间根据线路进行互相提问。比如,旅游路线经过哪些省份?省份的简称是什么?省会是哪?沿途会经过哪些铁路线和水路线?途径哪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等。学生在考问别人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实际上也是处在被考问状态中,时时准备解答其他小组可能提出的质疑。在这种模式状态下思维得到了积极的开发,学习情绪异常兴奋,达到了理想的学习目的。
再比如,在讲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时,也可以设置竞赛题目分小组抢答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如“旅游地理学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叫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师预设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教材阅读,找出答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教师提问,由小组代表进行抢答,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当各小组对他组答案有分歧时,教师可以指导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再对问题进行点评、补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得到了加强,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作为,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锡畴.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8。
[3]王凤华.观念更新: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9.
。
地理小博士论文【第四篇】
身后是一个已逝的世纪,向前是一个新展开的世纪。我们的脚下,通往明天的路在朝着远方高速地延伸。
我们注定必须奔跑。因为热血在年轻的脉管里奔腾,寻常的行走不能让生命飞扬。终点虽然在远方之外,领先的渴望仍然在我们的心上生长出翅膀。时光在我们的身上刚刻下“跨世纪”的印记,党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责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一代人有一代人不能推卸的使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有一种别样的豪情和荣光。我们的祖辈,他们的使命是使中国站起来;我们的父兄,他们的使命是使中国富起来;而我们的使命,是要使中国强起来。
使中国强起来,人生的理想寄托于此,人生就约不会灰暗沮丧;使中国强起来,青春的创造能融铸造于此,青春就塑成了永恒的雕像。我们创造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当如火的团旗拂过我们的额际,映红我们的双眸,我们是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上的突击队,我们是播撒精神文明种子的志愿者,我们是诚信服务人民的文明号,我们是抗击“非典”的年轻医生和护士,我们是从宽带上下载财富的知识精英……我们是很多很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化中国的主战场,到处都是我们理所当然的位置。我们怀揣着远大理想艰苦奋斗,我们挥洒着汗水和智慧无止境地追求。奋斗使我们成功成才的渴望梦想成真,无止境的追求让我们的个人价值和一代人的价值都得到了超出预期的丰收。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员,我觉得必须符合以下的标准:
一、理想信念坚定,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永远跟党走,使共青团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共青团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党的领导下前进:作为党的助手,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党的后备军,源源不断的为党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当的政治纲领决定了团的奋斗目标,铸就了团员的理想信念;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团的行动指南,构筑了团员青年的强大精神支柱。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的光荣使命,激励着团员青年为之奋斗不息。永远跟党走,使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必然要求决定的。当代青年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为当代青年成就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党的领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也是当代青年的根本利益所在。当代青年只有坚信不移跟党走,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健康成长,建功成才。
二、紧密围绕本单位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团员生力军作用,带头降成本、增效益,工作尽职尽责,密切协作,带领广大青年职工完成本单位的各项任务指标;在团内青年成才计划、青年创新创效及各项“青”字号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承担的各项急、难、新、重任务中,模范带头作用强,在团员青年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要求入党。具有强烈的组织意识,成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奋工作的模范,刻苦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并带动周围青年共同成长。
四、认真履行团章规定的团员义务,严格遵守团的纪律,按时按比例交纳团费,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团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组织观念强。
五、作风过硬。具有求真务实、勤学好习、开拓进取、志在潮头的时代精神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作风。
在这个创新为主题的时代,作为党的助手和联系青年纽带,我们跟着党与时俱进。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先进的文化里,有我们如潮奔涌的青春激情。当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成为历史,属于我们的那一章会因为这种奔涌的激情而格外生动和壮美。
我们的精彩注定成就时代的精彩。
地理小博士论文【第五篇】
为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大力推进从严治团,切实增强团员的先进性和光荣感,让团员更像团员,以良好风貌和积极作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2月22日团中央召开了全团“学习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出席会议并讲话,团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机关处级以上干部、直属单位和各系统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主持。
秦宜智同志指出,在全体共青团员中集中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党中央着眼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而批准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要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看齐的重要行动,是贯彻中央群团改革决策部署,深化共青团改革攻坚的重要实践,是推进从严治团、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的重要抓手,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这项工作。
秦宜智同志指出,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要把握好迎接党的胜利召开这一主线,教育团员提振精气神、展现新作为,多做凝聚人心、激发动力、青春建功的工作。要把握好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根本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要把握好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这一着力点,把发展团员和团员教育管理严格起来,让团员的作用发挥出来。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的成果来评判教育实践的成效。
秦宜智同志要求,以严、实作风抓好“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各项任务落实。在学习教育方面,围绕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组织自学,上好主题团课,开展征文活动。在组织生活方面,以团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两制一课”等团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据,集中开展好组织生活会、入团仪式和评选表彰工作,加强和整顿规范基层组织。在实践活动方面,组织开展好团员志愿服务、“不忘初心跟党走”网络主题团日、团员先锋岗(队)创建等活动,发挥和彰显团员的先进性。
最后,他强调,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强化基层抓落实、强化分类指导、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加强工作统筹、加强宣传报道,推动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地理小博士论文【第六篇】
摘要: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建立做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念。本文就对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精神;教学方式。
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文精神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要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地理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更大的紧急性和迫切性。纵观当前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情感和人文素养缺失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把让人文精神回归、重建当作重要前提。
一、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新課标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建立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于实际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的特性,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人文精神,让地理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结合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是必然趋势了。在新课改之后,地理教材中添加了很多和人文关系紧密结合的内容与活动。目前我国地理教材正由偏重自然地理,转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自然地理的内容也由集中讲述转向分散在区域地理中讲述的方向转变,这有效提升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运用,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了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追求、关切,同时对人类遗留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高度的珍视,因此培养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
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决定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而教师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素养就关系到了教学工作的.成果,因此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科人文精神的渗透者,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者,自身要做到榜样作用,做到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为一个思维敏锐、心思细腻、对地理教学事业无限热爱的教师。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注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不断传递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意蕴。
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渗透人文精神,就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紧紧把握住地理教材中的育人点。比如在教学《人文环境》中,教师就就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人文环境,了解到亚洲人口占据到世界总人口的61%,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0个,亚洲就占据了6个,了解到更多的服饰、运动和名胜古迹。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地理知识,从而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始终坚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人文精神,真正实现地理教学和人文精神的有效统一。
总而言之,地理学科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其倡导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地理小博士论文【第七篇】
摘要:地理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了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功能复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组织将自己拥有的地理空间数据和软件功能开放为地理信息服务供人们享用。然而,随着网络上地理信息服务的数量不断增多,人们获取满足需求的地理信息服务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迫切需要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方法来帮助人们查找和选择所需服务。
一、文字材料信息的获取。
文字材料是常见的地理信息呈现形式。文字通常是对某一典型事物与现象的描述。在阅读文字材料时,要注意文字材料中是否有关于下列内容的描述。
1.时间、地点的描述。
文字材料中关于时间的描述,如日期、季节等,通常是我们判断某个地区或某种气候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把时间与天气、气候特征的描述相结合。如下列一段文字材料。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在零下40℃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这段材料中有关于时间的具体描述。如“早晨”、天气特征是“天昏暗”“气温在零下40℃以下”。把时间和天气特征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早晨,天昏暗,可能是极夜现象,气在40℃以下。该地区为南极地区。材料关于地点的描述,如“江南丘陵”、“收割早稻”。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王教授家乡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2.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描述。
文字材料有时会呈现一些关于人类活动或人文事物的`描述,如农业活动及农作物、工业生产及产品、交通运输、民俗节日等。如下列材料。
田晓在《我的家乡》中写:“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
材料关于自然要素的描述,如“广阔低平的田野”、“密如蛛网的河流”,我们可以获取的地形信息是平原地区。材料中关于人类活动和人文地理事物的描述,如“船”、“稻田”、“采桑”、“鱼塘”、“蔗苗”、“果树”等。可以判断该地区种植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地势低平。有甘蔗、果树和鱼塘,应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综上所述,文字信息材料,要注意文字中可能出现的地点、时间、从而可能推断出当地的气候,再由气候推断出该地的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再结合有关地点的描述判断当地的主要区域特征。
二、表格数据材料信息的获取。
1.要认真观察表格的名称、结构。
表格的名称通常告诉我们表格数据要反映的地理事物。表格的结构一般反映地理事物的类型、数量等。
2.分行、分列阅读图中的数据。
同一行内或同一列内的数据一般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时间发展方向、数量变化、内部结构等。不同列或不同行的数据一般表示不同类的地理事物。一般反映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及存在的差异。
3.在分行或分列阅读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比较,找到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
它一般反映数据的突出特征。例如下列表格。
该表左边一列表示不同国家,上边横行表示不同能源。表中的数据从煤炭一列来看,c国家的数据最大,说明c国的煤炭发电量比其他国家的煤炭发电量大。d国的核电比重是各个国家中最大的,同时在d行中的数据也是最大,说明d国的各类能源发电量中核电比重是最大。
三、统计图信息的提取。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一般统计图都要读取下列信息。
1.读图名和图例。
在读图时,首先要通过图名了解统计图要表达的地理事物,然后注意图例的含义,进一步了解统计图的构成和表达方式。
2.读坐标和数据。
要注意观察坐标轴的数量、坐标的数据特征、变化方向和范围。一定要注意数值的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变化趋势等。
3.分析表达。
对统计图的各个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用文字概括其内在联系或分布变化规律。
四、其他地图信息的提取。
1.仅有海陆、山河轮廓的区域综合性地图。
如图中呈现某地区的经纬网、海陆轮廓、山脉和河流走向、城市与港口分布等。首先要注意图中的经纬网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地区进行地理定位。还要注意图中的海陆轮廓、山脉和河流走向、城市与港口分布等,可以更加明确地辅助经纬网进行定位。
2.某种关联图、景观图。
景观图的读取要抓住景观中能反映区域地理特征的重要信息,例如,工农业生产、城市建筑、宗教习俗等人文信息,或植被、河流、地貌、土壤、等自然景观信息。在读取信息时要注意,每个图像通常是相对独立的,所以会有相对独立的信息,一般不可以混用。某种地理事物和其他地理事物的关联性一般表现为某种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或基础关系等。如“毁林开荒”和“水土流失”是因果关系;“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是基础关系等。
在我们解题时,通常见到的大多不是单独的某一种信息题,所以要各种方法综合使用,例如文字信息和地图信息的综合使用,数字信息和地图信息的综合使用等,方法要灵活。
地理小博士论文【第八篇】
摘要:课堂导入是最为有效的切入课堂的方式之一,也是高中地理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课堂导入因为方法众多,且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状态进行转换,所以被多数高中地理教师所青睐。只要在地理课堂中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应用,就能取得较为显著的导入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巧设悬疑;媒体渲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课堂开始的首要环节,教师要依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设计,使课堂导入在具备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共性,从而全面的将课堂教学进行激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三五分钟之内就集中起来,迅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促使课堂学习氛围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正是由于课堂导入的灵活度极高,因此课堂导入的方式众多,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出最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运用。
故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导入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导入形式之一。故事有人物有情节,一般都较为完整的叙述了一件事或一个过程,最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其带入到和故事相关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高中生的思想已趋近于成熟,显得比较活跃,但是其好奇心仍然较为强烈,因此对故事的接受较快,反应也较为明显。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开始前,使用故事作为引导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激发,并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特别是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过的陌生地理故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就将注意力放到故事上面来了,使学生不光是从故事从获取了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地理信息,还激起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投入的进行地理学习,对地理中的一些现象、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章的学习时,就可以《狼图腾》来作为开场,里面写了知青陈阵在内蒙的一些事儿,也写了人类不恰当的放牧、狩猎、农耕,导致草原荒漠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人翁陈阵多次随着牧民一起迁徙,就是为了找到新的草场,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离开的草场并不是等来年恢复后再去,而是因为已经没有草,只剩下沙子而被荒废了。此时就可趁机告诉学生内蒙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从2009年开始,正在人们的治理下逐年减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这样学生被故事吸引住了注意力,然后再听见教师讲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有所缓解,这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地理知识有了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想要搞清楚荒漠化的原因和荒漠化面积减小是因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能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到教材的讲解之中,让学生对“荒漠化”一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通过教师讲诉的故事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内蒙古大草原绿色不是其唯一的颜色,还有我们大家都不喜欢看见的荒漠的黄色也同样存在于大草原之中,让学生开始对如何保卫大草原的绿色进行关注,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成功的激发,从而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起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朱熹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字,却倒出了学习的真谛,说明了质疑是学习的必要态度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听,也要敢于进行质疑,这样才能真正主动的学到知识,而不是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理地进行质疑,同时也要巧妙的设置一些带有悬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质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完成学习,在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丰富自己对于地理学习的认知。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的学习,要抢在学生的前面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将教材搞懂搞透,从而对教材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其中,设置一些有悬疑的问题,诱使学生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对地理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将这些知识真正的掌握。当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悬疑问题设置时,要注意将问题落到实处,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问题设置,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设置情况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多媒体教学导入也是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的课堂导入提供更多的可能,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导入材料的运用,在声光电的“三维”刺激下,迅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因为,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丰富多彩的教学图片、奇妙有趣的教学文档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所以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课堂导入的相关信息,并且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很顺滑的切换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天体的可全面观测性较弱,学生无法较为直观的对天体进行观测,就更不用说对天体运行轨道的观测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导入的手段,用一段3d模拟的视频,将各大天体的情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可以以动态图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天体的运行轨道,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对天体进行观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的知识。
一次优质的课堂教学导入,往往伴随着的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正是课堂导入这一优美的乐章,才奏响了课堂教学的序曲,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气氛得到全面活跃的同时,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