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大全【汇编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大全【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册【第一篇】
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运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三、教学流程设计
揭示课题,直入主题
提出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计算能力。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指出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运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人口分布
教学过程:
自学指导看图思考(同桌之间互相协作)
完成课本p31活动题(大致5分钟)
活动第一、二题由学生直接计算。第三题引导学生先看图例明确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再来看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首先找出人口密集区,人口稀疏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出人口分布特点后,叫几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老师强调:中部、南部平原区,主要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2、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影响一个地区人口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资源分布等。
分析完这个题之后呢,让学生齐读31页课文,指导学生划出重点知识点。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东北地区以前被人们叫做“北大荒”,人烟稀少,那么昔日的荒凉之地如何成为今日的人口稠密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造成东北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我选的是一部热播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头部分,它刚好讲述的是闯关东的时代背景,这样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大家都知道东北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请同学们在课本32页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上找出东北主要的少数民族所分布的位置。师生互动:老师说哪个民族让学生找哪个民族,通过看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分布最广的民族。完成师生活动之后,让学生看多媒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各个民族的分布。让学生对各民族的分布,有更深刻的印象。给出一张满族特色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找一名学生朗读《旗袍与旗装》,增加学生课外知识。
课堂活动:
课本33页活动题以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为主,由学生小组间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学生们回答完后,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前面学生所回答的情况,带领学生看多媒体课件,看两个民族的习惯和传统文化以增长课外知识。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我们现在会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来分析一定的地理方面的问题,另外我们了解了不同少数民族它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城市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东北有哪些城市吗?你们知道这些城市是怎样分布的吗?
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好,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说的都不错,但是比较杂乱,那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从地理角度来系统分析学习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学完之后你将有所收获。
课堂活动
合作探究:老师给出一幅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结合课文35页活动题让学生找出相关城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思考课件给出的前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给出一张铁路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东北地区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哈大线、滨州线、滨绥线,强调每条铁路干线的起止城市名称。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东北城市的分布特点: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分布,特别是哈大线、滨州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及小字部分文字,归纳出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出示课件加深记忆。
老师提示:结合前面学习人口分布特点的方法从地理位置、气候、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出示课件,加深理解。
小结:给出本节课的一个学习框架,让学生填空,目的是对本节进行梳理,加强记忆。
课堂检测:
一、猜猜我是谁
1.在东北的三大平原中我的人口密度最小。我是__三江平原_______。
2.我是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的省区。我是____辽宁省___。
3.我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是____满族_。
4.我连接了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我是__哈尔滨_____。
二、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中南部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教师总结:中南部以平原为主;农耕发达;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开发历史悠久等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及重难点(理解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册【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2、以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3、全面介绍地理的内容、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地理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教学流程:
一、自我介绍
二、视频播放
三、图片展示获取信息
四、趣味激发:猜猜看,这你会吗?
1、中国的面积有多大?
2、泰坦尼克沉没在哪里?
3、五岳中的南岳指哪座?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5、《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
6、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
7、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9、北京和东京相差几小时?
10、大气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00m,温度如何变化?
11、如何在野外判断自己的方位?
方法1:使用罗盘,即指北针;
方法2:房屋坐北朝南;
方法3:植物观察法:
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为南方,长苔藓的方向为北方;
方向4:动物观察法:蚂蚁洞口:朝南开
蝎子洞口:朝北开
挑战诸葛亮,你行吗?
1、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2、火烧葫芦峪与对流雨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对流雨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地理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至于具体原因,我们学习了气候之后,自然就不得而知了。
生活中的地理: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
(一)地理与日常生活
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地理与生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
(三)地理与风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图片,从服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随俗”。
五、“怎样学习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2、课堂上:
(1)会听,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听讲,听重点、难点。
(2)会看,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途径,养成“一手书一手图”的习惯
(3)会记:对重点知识做好标记,同时也要做好笔记。
3、课下: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册【第三篇】
板书设计
三、海洋和岛屿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海洋和岛屿
〔活动〕读课本图1-4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与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其中:东亚――蒙古、朝鲜
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
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布丹、锡金、尼泊尔
西亚――阿富汗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北亚――俄罗斯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教学后记该节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容量大,要求多组织学生多参与活动。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册【第四篇】
[学生讨论]略
[小结]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1/5
人口1/3
稻谷70%
棉花1/3
淡水鱼60%
轻工业产品1/2
工农业生产总值2/3
[解释]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的“鱼米之乡”。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补充]长江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讨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长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长江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长江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的“长江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异常。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