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优秀5篇】
强调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生育政策优化,强化家庭支持,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计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希望您喜欢。
计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第一篇】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今年社会 口召开 的第一个年度工作会议。卫生计生工作特别是医 改工作近年来受到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前不久召开的省 “ 两会 ” 上,卫生计生工作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讨论的重点。春节刚过,我们第一个会就讲卫生计生工作,也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卫生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的会议,书面传达了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桑淑娥同志全面总结了 20xx年及 “ ” 卫生计生工作,安排部署了 “ 十三五 ” 及 20xx年重点任务,内容全面实在,任务具体明确,我都同意。会上,我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 20xx年度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
责任书
,希望会后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抓好卫生计生工作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卫生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县、各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紧紧围绕省市重点任务,扎实工作,克难奋进,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 医 改工作取得新突破。 根据省政府综合 医改部署 和要求,按照 “ 3936 ” 工作目标,紧紧围绕 “ 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 医 保支付方式改革和提升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 四个重点,强化落实政策、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出台了 16 项具体办法措施,分级诊疗制度、全程管理模式、 “ 三家 ” 服务、 基层综改等 工作创出了西宁 医 改新特色,医 改红利惠及了更多城乡人民群众。 二是医疗水平得到新提升。 着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 一 医院门诊综合楼、市二医院儿童诊疗中心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县级综合医院、中藏医院、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实施了一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发展。医院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扎实有效,医院服务能力和综合收入同步提高。 三是健康保障得到新提高。 以基本 医 保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 医 保体系全面建立,城乡居民 医 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 550 元,参保率达到 %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 78% ,大病保险及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 90% 以上,困难群众就医和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进入下降 “ 快车道 ” ,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四是公共卫生取得新成效。 继续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等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疾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高。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 ,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 50% ,农村孕 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 96% 以上。 五是计生工作取得新发展。 继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整治,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解决计生重点难点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积极开展全国 “ 创建幸福家庭示范市 ” 活动,持续推进 “ 康福家千村万户工程 ” ,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力度,继续提高 失独家庭 扶助标准,更加关爱 失独老人 生活。计划生育工作连续 25 年名列全省第一。这些成绩,凝聚了全市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的担当和心血,体现了各区县、各部门对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卫生计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来看,群众不断扩展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和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具体来看,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 卫生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我想,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不是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是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基层医疗资源小、散、弱的现状没有改变,中心城市资源集中、功能重叠,城市南部、北部和西部新城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各类卫生机构名目繁多、数量庞大,难以监管,服务安全隐患风险高;市级公立医院缺乏长远规划,空间狭小,发展受限;全市还没有独立的妇产、儿童、职业病防治等专科医院,城区缺少二级医疗机构。 二是 医疗卫生整体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就医条件仍然相对落后、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特色学科优势不明显、带动力不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高,特别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条件落后,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健康服务需求。 三是 医疗卫生与相关产业联系不紧密。去年 11 月,我们首次成功举办了医疗卫生健康与社会力量参与研讨会暨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理事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从中我们也看出,我市医疗卫生工作与外界沟通不够,自我宣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加快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提质增效、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来看,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保健、疗养、康复、休闲、养生、旅游等相关产业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健康服务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四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全面二孩政策带来新挑战。截止 20xx年底,全市共有 60 岁以上老年人 万人,占总人口的 % ,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卫生计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挑战,基础差、保障能力弱,服务水平远远不能应对今后可以预期的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 五是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虽然,各级政府都有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机构,但在预防与治疗上,协作不足、协同性不强,缺乏联通共享,难以应对日益高发的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婴儿和 孕产妇 死亡率两项指标管 控压力 依然很大,远没有我们了解的这么乐观。六是人才队伍建设仍然薄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就医药卫生领域人才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我市缺乏高层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知名专家、人才储备、设备配置、科研水平等方面与省级医院及发达地区差距明显的现状仍很突出。同时,包括市卫计委机关干部在内的广大干部职工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政策学习把握都需要加强,工作作风、老爷作风、衙门作风、服务意识,以及吃卡现象 不 程度存在。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 “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 “ 全面推进健康青海建设” ,指明了 “ 十三五 ” 时期加快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和任务。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建设 “ 幸福西宁 ” ,这是市委、市政府对西宁城市定位和发展理念进行反复梳理、深入研究后形成的重要认识成果。我想,没有健康,难有幸福, “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建设 “ 幸福西宁 ” 无疑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健康西宁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疾病模式向慢性病转变,健康相关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公众健康诉求的不断扩展,都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鼓足干劲,提升效能,力争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强化措施,凝心聚力,努力开创卫生计生工作新局面
20xx年是 “ 十三五 ” 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牢牢把握 “ 12315 ” 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一)深入推进综合 医 改试点。 当前, 医 改正由试点探索、单项突破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发展,面临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推动 医 改,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这里,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 继续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 医 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有力有序推进。要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从制约医院发展和影响医院正常运转的突出问题入手,围绕坚持公益性和保障高效率,加快完善医院管理、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内部运行、医疗监管等体制机制,努力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卫计委要抓好制定出台全市公立医院考核考评办法,建立涵盖公共服务、基本医疗、医院管理、社会满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是 着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从近两年探索实践来看,推行分级诊疗的关键是患者和医务人员。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 医 保支付、签约服务、便民惠民等措施,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基层首诊带来的好处,引导患者转变就医观念,支持分级诊疗。另一方面,加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事薪酬制度,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好的服务将患者留在基层。要加快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我想,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核心和关键是加快信息技术的互联互通,这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 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服务基层、共同发展 ” 的目标。前期研究制定的《组建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实施意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 三是 推进 医 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 医 保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推进以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病组)、床日、人头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建立完善 医 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 医 保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保障 医 保基金平稳运行。 四是 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国家和省、市始终将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作为深化 医 改的关键环节来抓,去年相继出台了具体办法措施,对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今年 4 月 1 日起,省上执行新的招标结果,市卫计委及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 “ 用什么、招什么、采什么 ” 的原则,尽快对药品目录进行筛选,抓好挂网采购药品的议价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力争平均降幅在 10%左右。同时,要抓好药品医用耗材配送管理工作,对配送不及时,影响临床用药的企业,按规定及时取消配送资格,从而保障基层偏远地区群众用药需求。
(二)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关于这项工作,要围绕 “ 十三五 ” 规划实施,一方面,要尽早出台全市医疗资源布局规划,并与规划部门衔接;另一方面,在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研究出台具体办法措施,既要解决基层守门人托底问题,又要解决监管工作到位问题。 一是 围绕城市功能谋划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特别是加快南川、北川和多巴地区医疗机构建设,促进全市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同时,要扩大市第一、第二医院发展空间,增强市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发展后劲。 二是加强专科医院建设。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积极谋划实施妇幼、口腔、骨科、中医等一批专科医院,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 三是 加快建设城区二级医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这是全市医疗卫生工作的短板,也是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硬任务,市卫计委要抓紧研究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取得实质性成效。 四是 科学规划新建三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围绕地方病、心血管疾病及肺水肿、肺心病等困扰城乡居民的高原性疾病做好诊疗、科研、教学等保障工作,力争在研究、治疗高原疾病学科上取得新突破。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 依托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综合性核心医院建立影像中心、诊疗中心、病理中心,打通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关节,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对接、技术同质、结果互认、节约成本,提高疑难病例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满足医院和患者对病理学诊断技术需求。 二是 探索建立市属医疗机构肾病透析中心。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 700 余名血透病人,做透析必须在医院挂靠床位治疗,既占用医疗资源,也给病人带来不便。市卫计委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医疗惠民的重要措施来抓,尽快研究提出全市医疗机构肾病透析中心建设意见和方案,通过制定合理的 医 保门诊费用核定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公平的医疗服务。 三是 全面实施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市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 科特色 专科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 国医馆 ” 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 “ 简、便、验、廉 ” 优势,提升中医品牌,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设置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要深入研究养老配套医疗纳入 医保范围等方面的政策规定,着力从政策层面推进 医 养结合。 四是 推进 “ 互联网 + 医疗 ” ,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国内外各类优质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远程诊断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影像、检验、心电和病理诊断等,提升信息化服务应用水平,强化诊疗水平。 五是 打造医疗服务品牌。围绕 “ 幸福西宁 ” ,深入开展医疗便民惠民服务,进一步丰富完善市属 5 家公立医院 “一院 一 品牌 ” 创建活动,继续推行 “ 五免十减 ” 救助措施和 26 项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打造特色医疗服务品牌,提高群众获得感。
(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切实做好鼠疫、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传染病和包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和预防控制工作,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处置,加快建立现代化医疗急救体系。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方案》,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都很明确,市爱卫生要切实抓好督促落实。同时,今年我们要认真做好 “ 建卫 ” 国家级复审工作,市爱卫办要尽早制定
工作方案
,提前准备迎检资料,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注意工作不能单打独斗,要将 “ 建卫 ” 复审工作与 “ 创城 ” 、 “ 清洁西宁 ” 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五)努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可以预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短时期可能会出现妇幼保健资源不足、服务保障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因此,从这一点来讲,计生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不但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切实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的好事办好。要进一步加强 失独家庭 的关心和帮助,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加强 失独家庭 帮扶的综合政策措施。要加快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 孕 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母婴安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今年妇幼保健站和计生服务站整合工作不单是形式上的,必须是实质上的领导管理统一、资源统筹共享、人员统一调配。要广泛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做好生育咨询、指导和再生育技术服务,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这里,强调一件事,市卫计委要加快规划建设市妇女儿童医院,进一步完善基层妇幼保健站服务功能,积极应对生育政策调整 后人口 快速增长的局面。
(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 积极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西宁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政府会议已研究通过,尽快下发执行。要鼓励公立医院高级职称医生到基层 医 卫生 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为医师松绑。今年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医疗机构服务基层的考核办法,建立市县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基层医疗事业发展,解决 “ 公立医院医生下不来、基层服务能力提不高 ” 的问题。 二是 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全科医生等重点人才培养,加大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努力增强 “ 造血 ” 功能。 三是 开展西宁市名医评选工作,建立 “ 名医专家工作室 ” ,培养师承学术继承人、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打造名医专家团队。 四是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要与中日友好医院、天津泰达、北京 阜 外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元化合作,注重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业务骨干和紧缺人才,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专科,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五是 进一步加强学习。要多深入基层调研,向基层学习;要走出去,到外地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市卫计委要统筹考虑,在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争取同城同策;研究建立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人员双向挂职交流机制,在保持待遇、身份不变的情况下,让各级医疗机构干部职工通过挂职交流,全面了解卫生计生政策、工作流程等,拓宽思路,开阔眼界。
三、加强领导,改进作风,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
医疗卫生计生事业事关民生大计,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做好卫生计生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切实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吃透文件精神。 卫生计生工作政策性很强,特别是 医改都是 以政策为依据,在政策范围内运行,吃透精神很重要。从目前来看,各区县、各相关部门在把握政策上还是有差距、有不足。比如,去年我们研究制定的有些改革方案,迟迟不能下发实施,我想,根本原因还是业务工作不熟、政策掌握不清, 前期我 到三个县调研 医 改工作,也发现基层卫生院、卫生室对 医 改政策的认识比较粗浅,有的县对 医 改工作研究不到位,造成了工作被动和滞后。因此,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和省上全面深化 医 改的重大部署、具体要求和方法步骤,真正学深学透学明白,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政策水平,做好研究工作的有心人,政策把握的明白人,执行决策的责任人。
(二)强化部门协作。 卫生计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总体来讲,近年来,各区县、各部门,特别是发改、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围绕 医 改工作积极配合、通力协作。但是,有时部门之间还是存在协调不及时、沟通不到位的问题,影响工作进展。卫生计生部门要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切实履行好统筹规划、督促指导和行业监管职责,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行业指导。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更多倾斜。编制、 人社等 部门要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和健康成长。各级政府要保障对卫生计生领域经费投入,确保卫生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督导考核。 市卫计委、市 医 改办要把 医 改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督查指导,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确保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工作,精简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法,引导基层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经常性工作和创新发展上来。
(四)注重舆论引导。 医 改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性、社会性都很强,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围绕群众的关注和期望,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地树立医疗卫生行业新形象。要以深化 医 改为主题,多形式、多角度展示 医 改的进展和成效,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 医 改。
(五)切实改进作风。 中央和省委对改进作风、反腐倡廉的决心不减、力度不减。王晓书记在市委全委会上对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要坚决纠正卫生计生行业不正之风,着力查找和改进服务态度不好、服务理念不清、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要 持续抓好 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 “ 一岗双责 ” 和 “ 第一责任人 ” 职责,守纪律、讲规矩,主动接受纪检机关监督指导,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同志们,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关乎民生,顺应民意,推进健康西宁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真抓实干,为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推进 “ 幸福西宁 ” 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共
3
页,当前第3
页1
2
3
计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第二篇】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调整充实后的第一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刚才,开义同志传达了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韩承祥同志传达了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汇报了全市老龄工作情况并就今后的工作重点作了发言,大家对要议定的事项分别发表了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努力做好新时期的老龄工作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2%,还以每年%的速度增加,据测算,到20xx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85万人,给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将带来十分严峻的形势。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全会和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老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求真务实,按照市委“风正心齐,团结奋进”的要求,坚持老龄工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的宗旨,勤奋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老龄工作。一是要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宜宾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尚未制定《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县,要尽快制定完善,已制定的要按《纲要》抓好落实。二是要加大工作力度,使老龄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近期将召开全市老龄工作会议。三是要认真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趋势,引导广大老年人与时俱进,理想永存,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健全老龄工作机制,确保老龄工作“五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顺老龄工作关系,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活动场地“五落实”。一要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明确具体工作人员,使老龄工作形成网络。二要规范各类老年群众组织的管理。按照工作职责凡是涉及老年性群众组织(协会),要统一归口到各级老龄办管理。市老龄办要加强对老年群众组织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其行为,促其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在老龄工作机构管理下的自管自治、自我服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三要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的投入。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市上将按部门预算程序加大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区县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工作实际,视财力和工作状况,加大对老龄工作的投入。四是各级都要切实落实老龄工作的办公和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乡(镇、街道)至少要设立1个老年活动室(站)或综合性的为老服务中心,努力办好敬老院。
三、继续维权,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人维权工作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要深入宣传贯彻《老年法》,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教育。要进一步推进司法机关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继续加强人民法院设立“老年人法庭”,加大对涉老案件的执法力度。二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优待老年人规定》,搞好我市的敬老优待服务工作。要把老年人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三是认真做好老年人来信来访工作。
四、扎实推进“六个老有”,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一是落实“三个到位”,确保老龄事业持续良好发展。首先是认识和工作落实到位。老龄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仅事关全市64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市老龄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主动配合、相互协作,以务实的态度,讲求实效的作风,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宜宾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落到实处,推动老龄工作的稳步发展。其次是机构落实到位。各单位要明确分管老龄工作的领导,明确老龄工作的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及职责,做到总体工作有人抓,具体事情有人办,老年人的事情有人管。要把老龄工作与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相结合,建立县、乡、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级要采取多方筹集资金,多种合作形式加大对安老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怡养院、老年公寓、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室(站)或综合性的为老服务中心等形式,努力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二是强化“三个”服务,不断提高老龄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首先是强化政策法规的服务。市老龄办要综合协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研究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工作有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解决,在政策法规上为指导全市老龄工作提供服务。其次是强化舆论宣传服务。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尊老、爱老、养老、助老的先进典型;同时,要披露鞭鞑虐待老人的反面典型。市老龄办要继续办好《宜宾老龄》刊物,充分发挥其优势,介绍老龄事业的情况,宣传老龄工作的经验,促进全市老龄事业的发展。再次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要整合老龄工作的资源,依托“星光计划”的实施,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改造一批安老养老设施,尤其要加强多(镇)、村(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为老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改善我市的养老环境,使广大老年人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同志们,老龄事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老龄工作是艰巨而崇高的工作,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在座各位共同努力,全市老龄工作一定能为宜宾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第三篇】
同志们:
今天,县委、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区、市人口计生工作会精神。刚才,韦秋燕同志在会上总结了我县20x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署了20x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上,县委、政府与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和部门签订了责任状。请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认真对照责任状,切实抓好落实。
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使20xx年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更有成效。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20xx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同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协作,计生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锐意进取,出色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获得了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桂林市党政线一等奖等荣誉。特别是民族中学的粟娅敏同学是全区唯一一个获得“全国十佳自强女孩”殊荣的女孩,不仅为龙胜赢得了荣誉,也为全市、全区争了光。人口计生工作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去年我县人口计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自觉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为人口计生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强化工作部署、督促和检查,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使我县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二是以人为本,落实政策。去年,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更加体现了理性化、人性化。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共投入计生各种经费586万元,其中县级投入计生各种经费360万元,乡(镇)级投入226万元,兑现了计生工作各种奖励政策,计生奖扶兑现率为100%,全县共有万人得到计生奖励扶助。同时还在农村特困家庭危房改造、新农合、低保、改水改厕、扶贫开发等方面,对农村计生家庭给予了倾斜和优惠政策,使计生家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三是突出重点,锐意创新。20xx年我县制定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建立和完善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第一、由县财政拿经费,为区间内出生的婴儿免费送一套衣服;第二、在新生儿出生30天内发生疾病的,按产妇住院费用予以报销;第三、对《龙胜县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管理规定》进行了修改,将《规定》中给予学生减免学杂费的条件由原来的“被龙胜中学正式录取就读”修改为“在龙胜中学就读”。这一奖励制度,在国家计生奖励扶助政策规定实施的奖项中,属全国首创,全县累计有521户独生子女户获得每人每年1320元的助学金奖励,奖励总经费达万元。第四、注重关爱女孩,“关爱女孩行动”效果明显。多年来,县委、政府多渠道给予了女孩家庭更多的关注,使全县“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婚育观念蔚然成风。自1980年以来,全县每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在107以内,保持正常,这在桂林市、全区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
二、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再创佳绩
20xx 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是可喜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还有差距。就我们龙胜而言,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还很模糊,前一段时间曾有放开生育二孩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我们的少数干部甚至个别单位和部门领导也信以为真。在这里,我向大家说明一点,那就是当前我区生育二孩的政策没有什么改变。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都不能松懈。二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到位难。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面对流动人口居无定所,职业更换频繁,流向不明的情况,再加上我们现在有的乡(镇)对流动人口的底数还不清,流动人口的计生档案还不规范,外地流入我县的流动人口有违法生育的现象等等,这给我们加大了工作难度。三是再婚夫妇存在违法生育现象。四是农村个别初婚夫妻有生育第三胎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使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还相当艰巨,所以我们要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趁势而上,巩固成果,发展成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不能动摇,更不能懈怠。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抓人口计生工作就是抓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高度上来,统筹解决好龙胜的人口发展问题,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和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找准自己的工作切入点,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领导,牢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一)要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实践,全面提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一是要建立完善人口计生综合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协调运作、严格监督、绩效考评的工作机制。人口计生部门要进一步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公安、卫生、人保、建设、工商、民政、统计、教育、组织、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履行职责,尤其要配合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二是要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要以独生子女父母和双女户父母奖励制度、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为主体,建立与经济社会政策相衔接,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计生家庭福利政策体系。三是要建立完善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人财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的人口计生投入保障机制,确保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今年,各级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的经费必须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要在各项改革中确保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人员稳定。
(二)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凝聚合力,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各项指标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经济与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同步推进,把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以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要层层落实好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要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实责,领导班子协同抓、负全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周密安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着重在人口计生机构设臵、人员编制、经费投入、政策宣传等方面多办实事,解决突出问题。要经常深入村屯、深入群众家庭,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以做好优质服务和依法管理为手段,以基层建设为重点,把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推上新台阶。
(三)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措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第一要抓住重点。一是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人口计生工作重中之重的“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重点;二是狠抓基层基础,真正实现“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组落实”这一总体目标,才能做到人口计生工作下移。因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乡、村、组的阵地建设与乡村两级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县站、乡(镇)服务所的建设力度,按质按量完成乡所、示范村室的建设任务。要突出开展好“两无一提高”活动。今年,我县全面推开“两无一提高”活动,全县所有的乡(镇)要力所能及的实现政策外多孩率为0的目标。三是要重点抓好“关爱女孩行动”。男女都一样、招婿上门是龙胜独有的特色。我们要大力倡导,各部门在出台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和落实国家的政策时,要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倾斜。人口计生部门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大力培育这方面的亮点,新闻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多报道这些亮点,并积极向上一级新闻媒体推送。四是要大力推进诚信计生。诚信计生是今年全市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这一工作,我们一是要多注意学习外地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开拓创新。
第二要突破难点。一是要抓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要创新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县内“一盘棋”,创新做好与市、省、全国“一盘棋”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二是加强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征收率,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
第三要强化措施。主要是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机制。要推进县、乡服务机构管理机制的改革。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积极建立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六个机制”,增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管理能力。二是强化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影响人口计生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完善综合治理协调机制,切实发挥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分工协作的日常工作机制和重要事项定期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履行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职责。三是积极关注民生,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建设。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完善与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相联系、与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扶贫开发等制度相衔接的利益导向机制。四是加强基础建设,保障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要把“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建设与建设人口计生村示范室相结合,积极完善农村计生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要加强乡、村级队伍建设,切实做到人员、任务、报酬“三落实”。要加强宣传教育,把国家生育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消除群众的思想模糊认识。五是完善考核评估,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责任机制,继续实施“党政线”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认真执行“一票否决”制度。要完善落实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把工作责任、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名基层干部。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要巩固我们取得的成果,发扬我们取得的成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我们必须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认清形势,统一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开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计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第四篇】
同志们:
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我县每年都要高规格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张伟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总结,科学部署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会议兑现了 20xx年度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表彰奖励了20xx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命名表彰了83个计划生育“合格村(居),撤销了石空镇童庄村等9个计划生育“合格村(居)”; 大战场镇、鸣沙镇和长山头农场3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抓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希望践行诺言,抓好落实,做好表率。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狠抓节育措施落实,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深化利益导向机制,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完成了区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人口出生率‰,比区市下达的‰低个千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组织的齐抓共管,得益于广大计生干部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战线的全体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向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大战场、喊叫水、徐套、长山头农场、渠口农场、生态移民区贫困人口基数大,群众的生育观念依旧落后,“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超生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滞后;生态移民、产业移民、自然移民和特殊人群超生偷生的现象仍然存在;卫生部与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合并,舆论炒作计划生育政策放宽等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去年区、市年终考核人口计生工作座谈会上,姚爱兴副主席、霍健明副市长对我县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批评,县委、政府的压力非常大。在今年全区计生工作会上,我代表中宁县拍了胸脯,力争计生工作取得新突破。因此, 要牢固树立抓计生就是抓发展惠民生的理念,深化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工作上不懈怠、措施上不松劲、考核上不弱化,坚持“一票否决”制度,竭尽全力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
二、突出重点、开拓奋进,推动全县人口计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要坚持抓稳定生育不放松。 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要控制山区人口过快增长,一方面要稳定川区低生育水平,确保20xx年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无论人口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决抓超生、抓偷生、抓间隔、抓少生,不断巩固和推进我县人口发展的良好态势。近期,国内部分舆论大肆渲染二胎政策放宽,致使老百姓议论纷纷,人心不稳。党的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在国家没有出台新的政策前,现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不会变,既不会放宽,也不会取消“一二三孩”政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因此,各乡镇、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必须向老百姓旗帜鲜明的讲清楚这一点,确保人心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及全体计生干部职工要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安下心、不观望、不等待、不懈怠,扎实做好工作,稳定人口数量。
二要坚持抓重点监管不放松。 要重点加强对基础较差、人口压力较大的 大战场、喊叫水、徐套、长山头农场和渠口农场的监管 ,狠抓违法生育治理, 采用硬措施、硬政策,分类指导、分片分乡、包户包村,盯着、管着、跟着,坚决遏制“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计生部门要做到明察暗访,掌握真实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一定要把这些地区的人口高出生率降下来 ,坚决防止反弹。在抓好流出人口特别是育龄人口的跟踪服务管理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目标考核责任制,抓好对流入人口以及下岗、失业、无业人员的计生服务。重点围绕办证、租房、用工等环节,运用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和“计生信息一卡通”管理,与流动人口户籍地互通信息,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生育信息,消除城乡生育监管盲区,有效遏制超生、偷生现象发生。在生态移民地区,要做到迁入迁出无缝对接,对移民群众流入流出以及生育情况,做到台账明、底数清,确保措施跟得上、宣传不掉队、出生不反弹。对一些“名人”、“富人”等特殊人群,自以为财大气粗,超生现象比较突出,带坏社会风气的,一定要加大惩罚力度,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出重拳坚决查处,该罚款的绝不松口手软,该开除党籍的坚决开除党籍,该曝光的公开曝光,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人口计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三要坚持抓服务职能拓展不放松。 在已建立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公安、卫生、社保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人口计生部门研究制定信息共享的办法,加快实现人口数据横向对接和信息共享,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各乡镇、人口计生部门要和卫生部门、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大力倡导优生优育,普及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实施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优生促进”工程,严格落实“六免一救助”政策,深入实施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补充营养素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大幅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性疾病的发生。人口计生部门、医疗机构等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严厉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妊娠)行为,要对一些计生工作重点乡镇、村队进行重点监控,实施专项治理,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四要坚持抓创新工作机制不放松。 县人民政府决定从20xx年1月1日起, 兑现“少生快富”配套奖励政策,对少生快富户按1 ︰ 1比例兑现配套奖励资金,即对采取永久性绝育措施的三胎生育政策的少数民族两女户,在享受自治区15000元奖励的基础上,一次性配套奖励15000元,其他少生快富户,在享受自治区10000元奖励的基础上,一次性配套奖励10000元。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要在创业贷款、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技能培训、特色养殖、枸杞种植、沼气项目、合作 医疗、定期康检、农村 低保、特困救助等民生普惠性工程安排上,进一步向少生快富户倾斜,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 生活上有保障,用优惠政策引导带动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推动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
五要坚持抓宣传工作不放松。 各乡镇、部门、单位要动员和组织干部进社区、下村队、入农户,广泛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放松和“少生快富”工程、奖励扶助制度等惠民政策和群众生育保健知识,全力构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新格局。要创新宣传形式,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宣传专栏,丰富宣传内容,发挥学校、协会、社区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宣传活动,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国策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科学文明的现代生育观念。要把有关政策通俗化,反复宣传、滚动宣传、经常宣传,形成宣传的规模效应、立体效应,积极构建“大宣传、大联合、大氛围”的人口计生工作宣传新格局,力促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使计划生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要坚定不移地加强领导。 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人口与计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经常听取汇报,分析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各乡镇、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国策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不断强化定期磋商、密切合作、综合评估的协调运行机制,形成党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坚定不移地落实责任。 要进一步创新党政、部门、计生“三线”考核办法,把奖优、治庸、罚劣相结合,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任务定责、行政督责、失职追责的问责体系。要严格落实“分色预警”、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落实人口计生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奖惩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把人口计生工作动态业绩与干部的“面子”、“票子”、“位子”相挂钩,敢于“动真格”,够到“黄牌警告”的坚决给予“黄牌警告”,该“诫勉谈话”的要进行“诫勉谈话”,逾越“一票否决”红线的坚决给予“一票否决”,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确保人口计生各项政策有效执行,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三要坚定不移地完善保障机制。 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要确保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到位,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要优化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快计生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各项经费安全有效使用。
四要坚定不移地加强队伍建设。 各乡镇要配齐配强配优村计生干部队伍,认真落实村计生专干的工资报酬,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充分调动村计生专干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加强计生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计生干部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使计生干部真正成为国策的宣传员、群众的知心人和政策的执行者。要建立科学管理、严格考评、绩效联酬、奖罚分明的用人机制,把计生干部的工作绩效同岗位津贴相挂钩,逐月考核,切实提高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提振精神,扎实工作,攻坚克难,把人口计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新成效,为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宁、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计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第五篇】
卫生计生工作是一项惠及各族群众重大的民生工程,下面是本站网友给大家分享的“计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优秀5篇】”,仅供参考。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及国家、省、苏州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和“”成效,科学研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形势,部署落实20xx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卫生计生干部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开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新局面,着力打造“健康昆山”,全力为居民健康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信心和决心。
20xx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 以机构重组为新的起点,以“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为抓手,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全力推进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安全保障、体制改革和治理能力的提档升级,较好完成了年初和“”确定的 各项目标任务, 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 和 “ ” 江苏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评估,先后荣获 20xx~20xx 年度苏州市文明单位、全市“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专项教育活动先进集体、20xx年度昆山市绩效管理 “优胜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全省年度工作督查和“”工作评估中受到省考评组的高度肯定。
1. 重点改革高效推进。 机构改革平稳过渡。 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部署,及时研究制定了市卫计委“三定”方案,并于去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了原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机关科室和人员的整合,新机构运行半年多来,较好实现了 有机融合,形成 1+1 2 的工作格局 。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启动。针对区镇层面卫生计生机构数量众多、职能交错、管理体制不一等现状,在全省率先提出整合优化全市基层卫生计生资源配置,理顺管理体制,做到卫生计生工作统一归口管理、统一提供服务、统一监督执法的改革方案,得到了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市编办的充分认可,《关于深化基层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通过市编委办审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审议印发了《昆山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实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建立适应各类办医主体共同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引入国际医院管理理念、实行全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创新任务。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第二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一步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2. 资源配置更趋优化。 统筹做好顶层设计。 与复旦大学合作,加快研究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1+10+x的规划体系(即1个事业发展规划、10个条线专项规划和x个基层单位发展规划),用于引领“十三五”期间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各领域工作开展。目前昆山市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完成修改论证,各专业条线规划和基层机构发展规划也在有序推进。 机构建设快速推进。 市一院医辅楼、市老年医院投入使用,东、西部医疗中心顺利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市中医院南星渎院区、市三院病房大楼、市康复医院二期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2 家。创等升级持续深化。组织开展二级医院“回头看”活动,市老年医院、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列入二级医院建设单位。市三院、花桥人民医院、千灯人民医院相继通过二级医院复评。 巴城人民医院、淀山湖人民医院中医科通过省示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验收。千灯炎武等3个社区站成为省示范机构。
3. 公卫服务更加均等。 疾病防控有力有序。 进一步强化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全市传染病疫情保持平稳态势。建成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 128 个,规范应急处置精神疾病患者 150 人 次。高质量完成 4 项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基公项目提质增效。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311 工程 ” , 2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了妇儿保门诊,建成全科医生工作室 264 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拓展到12 类 45 项,在苏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继续名列前茅。同时,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健康氛围更加浓厚。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 城市卫生环境面貌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联合市文明办举办城市环境 “ 随手拍 ”活动,委托第三方对市区 54 家重点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进行环境卫生及控烟工作暗访测评,新增无烟单位 26 家。 以 “ 健康 e 站 ” 为载体,着力打造健康教育升级版,居民健康素养指数提高到 % 。
4.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招才引智促发展。 引进各类卫生人才 316 名,其中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 60 名,遴选 105 名技术骨干赴国内外进修,完成各类专题培训 21 期, 728 人接受了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167 人通过省高级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的保有量继续领跑全省同类城市,联合浙江大学和市委组织部,开设全市医药卫生事业干部管理培训班。科研创新攀新高。新增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2 个,苏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2 个;新增国家级横向合作课题研究优异奖 1 项;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 1 个;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 3 个;昆山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6 项,昆山市 “ 双杯奖 ”20 项,发表高质量 sci论文突破 50,再创历史新高。对外合作增活力。市中医院与苏大附一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市二院与上海十院合作更趋紧密,市三院 与上海市一院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并与苏州大学联合举办硕士学位班。 市四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千灯医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合作管理常态化。市六院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社区实践基地。全市先后承办(举办)各类学术活动 51 次,其中国家级 2项,省级 2 项,苏州市级 21 项,昆山市级 26 项。
5. 惠民工程成效凸显。 智慧卫生工程快速推进。 依托昆山市卫计委门户网站, 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服务平台, 目前已有近 2 万人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平台注册,门诊预约人数超 30 万人次。加快推进“银医一卡通”项目建设,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均实现自助挂号缴费和“先诊疗、后付费”。区域影像心电和医学专家远程会诊中心建成投运。中医药普及工程进展良好。 100% 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镇医院已建成标准化中医综合服务区, 100% 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并涌现出市四院上海名中医馆等一批中医特色专区。 事故医疗康复工程有序推进。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研究 制定 事故伤员后续医疗康复专门
工作方案
,指定市一院和市康复医院为定点医院,抽调全市精干力量,完善 伤员后续医疗例会制度,全力做好 事故伤员的后续治疗康复工作。 目前已有 77 名伤员转回我市治疗(其中市一院 4 名,市康复医院 73名),病情基本稳定。6. 计生发展提质增效。 计生管理更加高效。 梳理新时期市、镇、村三级计生工作职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夯实计划生育管理基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提升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的发展能力、生活希望和幸福指数。 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完成再生育审批 3220 件 。依法落实 各类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累计发放各类奖励金 万元, 被评为江苏省幸福家庭建设项目县。 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保持查处 “ 两非 ” 案件的高压态势。计划生育行政指导工作被苏州市列为 20xx-20xx年度依法行政示范项目。在 20xx年全市法治建设满意度测评中,计划生育执法满意度蝉联第一。 健康服务更趋规范。 组织开展妇幼健康专题培训16期, 在苏州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 全市11家助产医院全部通过爱婴医院复审 。 完成34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评审和8家托幼机构萌芽保健室量化分级评审。 深入实施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 婚检率达%, 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 在全省率先提出“以需求为向导的药具发放服务模式”,被国家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授予“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先进集体”。 流动人口 服务有序开展。 深入开展“四季风”活动,积极做好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促进流动人口家庭融合。先后为流动人口免费发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 万份,为 万名外来育龄妇女开展了免费 rti 检查,为 万名流动育龄妇女进行了孕环情检测,向 5276 名自觉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流动育龄群众发放了奖励金,为 万名政策内生育的流动人口孕妇购买了优生优育疾病保险。
7. 管理转型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依法管理。 调整完善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织,并指定专门科室和专人负责,研究建立了行政权力清单、法定责任清单、专项资金(产)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等四个清单,每月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基本做到了人员明确、职责明确、权利明确、责任明确、路径明确,努力实现“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创新人事绩效管理。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立医院人员备案制管理,顺利完成 首批备案制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同时,为切实发挥好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 联合上海交大,修订完善了各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细化考核内容,强化动态监测,注重结果应用,着力构建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约束机制。内涵管理持续深化。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共有117个专业335个病种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累计成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4个,先后开展现场调研、质量督查等质控活动20余次,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医疗安全水平。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社会对行业满意度首次超过了90%。
回首“”,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环境最优、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五年,也是发展成效最为突出的五年,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 初步建成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格局相适应的现代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病有良医”。 五年来, 卫生计生资源配置水平显著提升。 新建和规划建设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总量达65万平方米,投资总量约58亿元。 至20xx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同20xx年相比,下同)增长了%;开放床位增长了%;卫技人员增长了%,乙类大型设备增长了%。 基本构建了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专科医院为特色,社会办医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和门类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 五年来,卫生计生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成功创成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2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先后引进各类卫技人员2491名,其中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337名,新增苏州市级以上重点专科21个, 苏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专科 5个,市一院成为江苏大学首个临床医学院,并建成全系统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站。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与至少1家以上国内外三级甲等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每年引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50项左右。至20xx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数量、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科研创新成果连续多年领跑苏州各区(市)。 五年来,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提升。 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有力有序,全市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增长势头有效遏制,成功创建江苏省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市。 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率控制在低位水平 。母婴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重大妇幼卫生项目任务高质量完成。 圆满完成中国进口商品交易会等重大活动保障300余次。全力以赴做好 “”事故伤员转运、救治和康复工作,创造了国内国际烧伤治疗史上的奇迹,得到了国家、省卫计委的高度肯定。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实现国家卫生镇和苏州市健康镇的全覆盖, 建立首个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县级 基地,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医药卫生 综合改革力度显著提升。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和日常使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持续增长,内容不断拓展,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被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授予“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单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价格改革有序推进,医疗服务费用稳中有降, 探索建立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技术水平和满意度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倒逼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增效。全面升级预约挂号平台和自助挂号缴费系统,“银医一卡通”项目获全市效能建设创新奖。 完成区域影像心电平台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已陆续接入平台,实现了远程诊疗。在苏州市率先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深入开展市级专家坐诊社区、健康班车等便民惠民活动,深得居民好评。 五年来,计划生育 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计生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建立,市镇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以及市镇两级计生协会组织更加健全, 计生事业经费逐年增加。全面实施 “ 单独两孩 ” 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做到简易程序快速办、一般程序提速办。依法落实各项奖扶政策, 兑现率100%。率先建成信息系统与基层基础工作紧密结合的操作平台。全面做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深入实施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开通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网上预约服务和免费避孕药具网上预约配送服务。流动人口均等服务扎实推进,形成了 “ 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协同参与 ” 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管理体制。 “ 爱之长廊 ” 人口文化园获评苏州 “ 十佳 ” 人口文化园和首批省人口文化示范基地。 计生协会充满活力, 积极探索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以及购买社会服务的养老帮扶工作新路。 被省人口计生委授予人口计生窗口服务示范单位和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 五年来,卫生计生 依法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行政服务流程持续优化 ,行政服务项目100%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开展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率达95%以上。 依托医学会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医疗质控组织, 全面排查医疗安全生产隐患 。加快推进民营医疗机构诚信体系建设,保持打击非法行医的高压态势,医疗服务市场得到不断净化。率先建立独立编制的市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大队,实现了市镇行政执法队伍联动执法,率先建立公安、计生两支队伍合二为一的管理机制、市镇联动执法机制和公共服务 “预约到家 ” 机制。探索 推行财务人员轮岗,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察审计,着力规范财务管理和财经制度执行。 开展“网友看卫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看卫生活动,深入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开通“昆山卫生”官方微博,在人民网上的粉丝数位列全国医疗卫生单位第10位。 深入开展 第三方行风暗访和评价,居民对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持续攀升至 % 。
二、认真研判,深刻把握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们顺利实现了“”的圆满收官,也为“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昆山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总体来看,仍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来看,大健康理念日益形成共识。一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把保障国民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总体长远发展战略,强化政策联动,通过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构建较为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政府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结合居民个性化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健康领域,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作用,构筑多层次的居民健康保障网络,用多元供给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同时,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急救体系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健康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依托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居民健康动态管理和分级诊疗。另一方面,健康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部分国家将发展健康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予以鼓励和扶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大多数发达国家健康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均达到10%以上,美国接近20%,我国占5%左右)。
从国内来看,健康被摆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江苏调研时,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明确了卫生计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总体定位。xx届五中全会聚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鼓励社会办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和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力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和两孩政策实施等重点改革任务,力度之大,频次之高,覆盖面之广,可以说前所未有。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促进中医药发展,这些有力举措无不彰显党和国家对维护和改善居民健康的责任和决心,力求最大限度的释放改革红利,切实满足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江苏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到20xx年实现人人享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建成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医疗卫生发展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顶层设计都为我们谋划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从我市来看,“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确保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争当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先行军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总体要求,确立了 建设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定位,积极推进产业、城市、动力、开放、社会、发展和政府转型,把卫生计生在内的社会民生事业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加快补齐短板,努力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格局。同时,随着我市多年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国际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医疗等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完善,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对卫生计生服务提出了更高层次、更趋多元的要求,这些都为卫生计生事业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行业来看,卫生计生科技迅猛发展,为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新设备、新药品。这就需要我们紧盯世界卫生科技发展前沿,增强卫生科技创新能力,把先进、成熟的卫生科技成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时应用到健康服务中去,造福于广大城乡居民。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医疗行业已跨入“互联网+”的频道,对健康服务及其管理的内涵外延、方式方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有力推进。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一是全市卫生资源总量还相对不足,存量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机制还不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尚未有效建立;三是管理理念和方式还相对滞后,谋划新常态下改革发展、依法化解问题矛盾的能力水平亟待提升;四是人口的流动性和多样性使卫生计生实际需求难以准确掌握,计生政策调整、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等对妇女儿童、老年、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服务和接续性医疗机构的发展提出新的命题;五是推进人口均衡发展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亟待强化;六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动效应还不强,改革的红利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下大力气逐步予以化解。
三、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20xx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家、省、苏州市关于20xx年以及“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着眼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更加注重理念引领、更加注重体系优化,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居民感受,聚焦重点, 精准发力,持续提升现代卫生计生体系建设水平, 全力打造“健康昆山”,为我市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争当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先行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主要目标为: 千人医生数达人,千人床位数达张,医护比和床护比更趋合理,床位使用率达85%左右,药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成门急诊人次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岁左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稳定在5/10万和4‰以下,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10/10万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指数达%。总和生育率提升到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0以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在优结构、增活力、防风险、补短板、促转型、惠民生、抓统筹上下功夫、求突破、谋实效。
1. 聚焦结构优化,在完善卫计服务体系(协调发展)上发力。
规划引领优结构。 要按照开门搞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加快修改完善昆山市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力争2月底前形成规划送审稿提交市政府审议。同时,要加快10个业务条线规划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的修改论证,力争6月底前全部完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医疗机构设置专项规划与妇幼健康服务专项规划已被市发改委立项,而且这两个规划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在编制这两个专项规划时,一定要按照行政决策要求,深入开展需求调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并做好与发改、规划等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设定的目标合理,切实可行。
增加资源优结构。 一方面,加快推进“三大中心”、市中医院南星渎院区、市康复医院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动张浦、花桥、淀山湖等医院异地新建工程。结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进一步优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深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升工程,年内中心城区要新增2个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一方面,成立社会办医促进中心, 进一步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医保定点、等级评审、科研创新等方面同等政策。加快引入眼科、口腔、中医药等专科医疗机构,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办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转型发展优结构。 深入推进创等升级,市一院要通过三级医院复审,市三院力争成为二级甲等医院建设单位,锦溪人民医院(市老年医院)要通过二级医院评审,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力争通过二级医院评审。市四院、市六院、千灯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综合医院复审,整合市三院康乐分院与巴城人民医院资源,完成昆山市精神卫生中心组建工作。 结合居民需求, 切实加强康复、老年、长期 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市康复医院为龙头,综合性医院临床康复为枢纽,社区康复为基础的康复服务网络体系。着力构建以市老年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老年科为纽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老年病诊疗体系。将淀山湖人民医院和周庄人民医院转型以老年护理为特色的接续性医疗机构,全面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 聚焦深化改革,在增强事业发展活力(持续发展)上发力。
加快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市卫计委成立基层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领导小组,下设政策法规、资产核算、组织人事、督导评估、综合保障五个工作组,负责具体推进实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尽快将区镇现有从事卫生计生工作的机构按照管理、服务两大类重新进行优化整合,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重新调整设置基层卫生计生管理服务机构,进一步明确基层单位职能,彻底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在管理层面,组建区镇卫生计生管理办公室,作为区镇政府内设机构,实行以区镇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在服务层面,每个区镇设置1家公立医院和1家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以条线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区镇卫生计生管理办公室6月份要完成组建,8月份完成评估,10月份正式对外运行,改革期间要确保工作延续,无缝衔接。
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按照决策、管理和监督三权分离的要求,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公立医院联合理事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负责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决策、财务资产监管、绩效考核管理和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管理等事项。以院长为首的管理团队则将主要精力回归到医疗业务的发展上来,推进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在决策和监督过程中,全程引入专家论证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立“以事定费、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的新机制,并加快向财政全面“托底”保运行的目标推进。强化绩效管理,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辅导,进一步细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方案和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病种管理和动态监测评估,不断提高公立医院运行质量效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修订院长(书记)目标任务书,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分配,突出社会和职工满意度,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推行病种绩效分析,倒逼医院提升技术水平。
着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综合考虑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功能片区分布和居民实际需求,研究制定适应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综合利用医保、价格、信息化等手段, 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机构就诊。深入 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健康管理团队服务,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 建立社区医生与城乡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依从度,提高社区首诊率。 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二、三级医院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同时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帮扶和指导 社区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确保医疗服务质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 的就医秩序。
3. 聚焦工作转型,在强化计生服务管理(均衡发展)上发力。
依法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生育两个以内(含两个)孩子的,不再进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改进再婚等情形再生育管理。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测,加强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
强化计生基层基础管理。 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幸福家庭及第五阶段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新家庭计划”项目。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生力军作用,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和能力建设,更好地承担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引导群众广泛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提升计生技术服务水平。 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高龄孕产妇、再生育和不孕不育人群的服务和指导,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符合条件准备再生育人群免费提供取环、复通等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科学规划、统筹做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落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提高避孕药具服务可及性,减少非意愿妊娠。组织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和服务,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服务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范围。巩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全国“一盘棋”工作机制。推进网上信息核查和共享,做好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生育登记服务。广泛开展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增强流动人口等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关怀关爱流动人口,促进社会融合。
构建家庭发展支撑体系。 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关怀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妥善解决他们在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完善并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特别扶助制度以及其他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性别平等、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
共
3
页,当前第1
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