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参考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20758

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革命精神与信念,描绘了人民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向前,追求理想与真理。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感悟【参考5篇】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第一篇】

《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近代一场壮烈的抗争史。万千血肉筑长城,同仇敌忾中国魂。本书中最令人震撼的章节莫过于长征——一段传奇佳话。

长征之路,艰难险阻,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跨越了十四个省份。在漫漫长路中,自然条件犹如随时出招的暗器,对红军这支庞大的队伍肆意侵袭。红军面临的不只爬雪山、过草地这些看起来简单的行径,终年积雪的山脊寒风刺骨,峡谷大江汹涌险峻。可是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红军战士仍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概。是红军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共同担起了伟大的革命理想。更重要的是,在如履荆棘般的长途跋涉中,在敌人连续不断的围追堵截的紧张情况中,在军队实力悬殊极大的情况下,红军以极富智慧的战术和英勇无畏的勇气节节制胜。虽然在长征中有千千万万的战士倒下,但长征精神深入人心,又有数以百计的人民加入了这段奇迹。中国工农红军以持久不衰的力量拯救了整个中国。

我敬佩红军因为他们把任何物质置于精神之外,他们坚信“一个国家没有独立,民族将前景暗淡”。他们用最实际的行动唤醒千万中国人民,使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黑暗社会底层的农民能够拿起武器,与红军战士一样听从红旗的指挥,为了中华民族的兴亡而奋不顾身地血战到底,这也正映证了中国的人民即便杀戮也不愿低头。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他们在中国的版图留下一抹鲜艳的红色。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的精神撼动人心。

每一位红军战士仅凭一双草鞋一杆土枪,甚至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但有着共同的梦想,于是踏上了长征的征程,我深深为他们而感动。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每当我沉迷于做无用的事时,想一想伟大的先烈,他们用血肉成就了今天的生活,我们应当无比珍惜,从当下开始好好学习,不愧对于每一位革命先烈。

长征精神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红星,正照耀着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第二篇】

预里堡是位于宁夏东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回民城地,斯诺在这里找到了司令员彭德怀。

在我的印象中,彭德怀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红军领袖。事实上,他的确如此。他曾举行平江起义,并与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他亦曾带领一支约有八千个兄弟的“铁军”赶跑了何键的六万,攻占下湖南省会长沙。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身体极为健康。政府军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他,他的司令部门孙却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然而,透过《红星照耀中国》的白纸黑字,我竟窥见了一个可爱得有些孩子气的彭德怀。

在作者笔下,彭德怀是个愉快的爱笑的人。作者坦言:“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看来,彭德怀的人格魅力连外国人都被深深折服。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的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年做的背心。读着读着,彭德怀孩子气的笑容浮现眼前,仿佛小孩子在过年时得了件新衣,纯真的笑靥便立即绽放,快乐如此简单!纯粹!简朴的生活使他面对一件降落伞制成的背心都能如此“得意”,比起国民党领袖的锦衣玉食,彭德怀反倒更令人可亲、可爱、可敬!

“冲到顶上去!”当作者同彭德怀要一起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时,彭德怀突然各他气喘吁吁的冲下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精力过人的他曾多次提出挑战。这是否令你想起童年时与小伙伴大战三百回合的场景?彭德怀作为一位在将士中极有威信的首将,竟也如此淘气活泼。内心的童真可爱一览无余。做为红军的领导人之一。他理应背着双手,迈着鸭子步踱来踱去,紧锁着眉,一副威严冷峻的样子,可是他没有。他甚至与“红小鬼”一起笑称作者“大鼻子”也许正是这份轻松的心态才使他能够依然理智和微笑着去面对各种伤害,复杂的困难局势,或许正是这份童真童趣才使他那样喜欢孩子。

原来,你是这样的可爱。而且,或许这就是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真性情!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第三篇】

我推荐朋友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家里现存的那本是17年前我从老家调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时买的,扉页写有“生命旅途,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感言。

书本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冲破了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主席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第四篇】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感悟700字

红星照耀中国感悟【第五篇】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以下简称“红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但其实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

初读时还是中学时代,那时读书求快,一本书两三天读完最后留下就是模糊的印象。“红星”给我的初读印象就是这本书没有啥逻辑絮絮叨叨却很总有一种很密实的感受。

再读“红星”是工作三年后正面临着新的职业选择,一项考试要求写本自己喜欢的书。当时第一个跳出来的就“红星”,正好手边也有一本。匆匆一读上场阵亡,而后真的细读了一遍。这次读完之后,那种密实感的源头终于找到了。作为一个记者的采访,“红星”所展开的是一个神秘领域,简单直接写实的风格迥异于我们熟悉的新闻体,没有先入为主的情感铺垫,没有自以为是的讲理说教,更没有花样百出的故事新编,一切都建立在眼所见、耳所闻。最重要的是不设立场,不立旗,不求文章的前后呼应圆满。

最近的阅读是一次类考试,公司要求大家报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写读后感,“红星”又猛地跳了出来。我想了想,得搞清楚那新鲜的味道藏在哪儿。

不同年龄读书的体验不同,这一点在清朝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曾有很形象地论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去阅读其所得也自然不同。

中年“望月”,总会看得全面深入些吧!

没想到半个月只读了三页。我遇到的各种情况:各种开会,孩子需要陪伴、朋友们小聚!当然这都是借口,最主要的还是和手机这个最大的“敌人”搏斗。好在有一个小目标,终究还是慢慢地读了进去。

万万没想到,读到66页(董乐山译版),我的谜题就了。关于阅读的疑问其实都隐藏在文字之间,成功的作品其实是把答案写在最前面。往往当你读完全篇豁然开朗之际,才会明白开头那些看似无聊的文字是多么意义深远。

66页最后几段文字是这样的: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唿:“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周恩来,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对!“青年”这个词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词。这一刻,我忽然有一种战栗感,很多文字浮现在脑海中。往回翻页,一段段文字闪耀着骄傲的光芒。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地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

我又进一步知道他姓姚,二十二岁,当红军已经六年了。六年!他该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讲啊!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可是,这第一次遭遇不过是少年先锋队以后要使我感到意外的一系列事情的开端而已,因为我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得生气勃勃精神。

如此新鲜,如此富有活力,青年中国,青春的味道,向着埃德加·斯诺扑面而来,八十多年后的我感同身受!

解惑之后,以后的阅读就有了别样的滋味!透过一名从国统区进入尚在雏形边区的美国记者之眼,我们看到是一个“红星照耀下”的青春中国。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oh~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靠近你。”

对于埃德加斯诺和千千万万为中国未来思考忧虑的人们来说,这“夜空中最亮的星”就是那颗闪闪的红星!

那群刚刚从艰苦卓绝的长征走来,进入到贫瘠荒凉的黄土地的青年们,所追寻的,所坚守的,最终成为了今日中国源起。此时回首,在“红星”照耀之下,历史的脉络如此清晰可见,关于今日中国的答案尽在其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52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