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歌说课稿【优质10篇】
通过数字歌,生动展示数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结合音乐与节奏,增强记忆效果,促进学习与思维能力的提升。适合各年龄段的学习者。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数字歌说课稿【优质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数字歌说课稿【第一篇】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纸条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并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1、数字找朋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找数字——幼儿在食物上找数字,并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生活中的数字——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4、幸运号码——通过游戏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从而更真切的体会数字的神奇,随便的调换数字的位置就可以排成不同的数字组合。
5、设计电话号码——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没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利用。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数字歌说课稿【第二篇】
《数字世界》的活动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9——71页。此内容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统计知识的拓展延伸。现我谈谈我听了这节活动课的收获和感想:
一、目标明确,落实到位。
本节课普老师确定了两个活动目标。
1、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重、难点突出,定位适中。
普老师把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作为活动重点;把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活动难点。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结构和能力出发,遵循学生实际,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条理化。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课始,老师用提问、估人数创情景,导入新课。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地利用提问本班学生数——全校学生数——全县人口数这一资源,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老师用课件展示活动材料“印度发生大海啸之后,造成多大500万人缺乏基本生活所需”
1、复习500万如何改写成用“一”做单位的数及读法;
2、出示问题并讨论。老师用“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千克大米,这些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的大米。2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作为问题,提出“如果你要向别人说明这个数据,你准备怎样做?”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让学生讨论得出“可将250万千克大米与我们熟悉的东西相比较,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描述250万千克大米是多少;”
3、小组活动。让学生计算装满25千克大米的袋子的体积——再计算长8米,宽5米,高3米的仓库的容积——再追算一个这样的仓库大约可以放多少袋25千克的大米,相当于多少千克大米?——最后计算250万千克大米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仓库——再让学生计算这些粮食用载重10吨的卡车来拉药用多少辆。以上五个问题的提出和计算都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大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算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得出,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巩固估算策略。这个策略学生已经在前面用过多次,因此老师追问到“这种方法你曾经用过吗?”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并用教材提供的估计报纸一页数字、估计一个大礼堂的座位数、估计一盒糖豆数三副图片来唤起学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也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回归课堂,升华知识。
老师用提问启发式进行课堂回归升华,引导学生小结本节活动课的知识要点:
1、了解大数时:可以将它与我们熟悉的东西相比较,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2、估算较大数的方法是“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数量估算整体数量。”
四、感受启发。
本节活动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注重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促进学生的现象比较思维的展开,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
3、注重体验,收获成功。
整堂活动,教师将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有机地与多媒体的辅助结合起来,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估计,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他们动脑思考、动手计算,从而达到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活动课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怎样理解较大数和估算较大数的方法,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策略”的引导、感受上。对于有关的部分计算教师可与直接给出。如:计算装满25千克大米的袋子的体积时。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较大数的估算资料。如“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千克大米,250万千克大米够1000人吃5000天大约合半;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课本69页计算250万千克大米,用载重10吨的大卡车运往灾区需多少辆车时。教师可以由此拓展提问这些车在公路上排起来有多长?由此(学生就会想到车身的长、车与车之间的距离等)而引起学生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是:查资料、询问他人、做调查等进一步体会估算较大数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策略。使整堂课更体现结构的完整性,知识的衔接性和教学的紧凑性。
数字歌说课稿【第三篇】
《学做家务》是1篇看图学词学句的课文,本课有7个生字,4个随图出现的词语、一段文字和几幅画有餐具、灶具及妈妈教孩子做家务的插图。教材中心是从小就要学做家务,从弱智孩子的实际出发,使他们掌握这些常用的词语,认识这些常用的餐具和炊具并学习使用。课文共有三句话,贯穿了“从小学做家务”的思想,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实用性很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三年级智障学生的要求,以及班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7个生字以及新词,进行“把”字句的练习。认真看图,懂得和掌握常见餐具、炊具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从小就要学做家务的道理,并能付诸实践。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四个随图出现的词语,懂得和掌握常见餐具、炊具的名称。
2、学习“把”字句。
四、说教法。
因为弱智孩子思维受限制,想象力不够丰富,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首先采用看图法,说话法,直观教学法,图文对照,从图着手,学习生字以及词语。
五、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大纲要求,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来学习句子。
六、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请同学们一一列举一些最为常见的餐具和炊具,请学生讨论发言。你会使用这些餐具和炊具么?下面我们来认识这些餐具和炊具,教师把实物碗、盘子、筷子、勺子、汤锅、炒锅拿出来,请学生说出名字和用途。根据现在的生活水平,灶具一般都是灶,所以煤炉就不再详细讲解了,认识即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顾及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对表达有误、发音不清楚的学生,要加以指导。多读这几个词语。为下面学句做好准备。
(二)图文结合,深入探究。
在认识了几个餐具的基础上,学习句子。
老师可以在此问一个问题:“每天家里吃完饭,谁洗碗,收拾呀?”对能够帮助父母的学生提出表扬,要其它的学生,多向他们学习。
学习句子:句子的学习,可以逐句进行,注意循序渐进。
“妈妈择完了蔡,我拿起笤帚扫地。”这一句讲了我扫地,时间是在妈妈择完了菜以后。
“吃完了饭,妈妈收拾桌子,我把锅勺碗筷洗干净。”这句话时说,在吃完饭以后,小主人跟着妈妈学做家务,把碗筷锅勺洗干净了。这是可以从图中细细观察,观察小主人在洗碗时的动作、表情、以及洗碗时衣袖的装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注意纠正不正确发音,矫正缺陷,弥补不足。这个句子里出现了这节课的重点句式:“把”字句。练习用把字句说话?我把书包放教室里了。我把家庭作业交到给老师了。放学了,我把教室的灯关了。这种句式要想学生讲清楚,多举一些生活实际的例子,加以巩固即可。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提问:这些家务活你会干么?你能干哪些家务活呢?
“我记住了老师的话,从小就要学做家务。”这是第三句话,强调“从小”“学做”就是从现在开始,不会得学呀!不信,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班上好多同学在家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时间长了,就成了爸爸、妈妈的小能手了,什么都会。结合班上会做家务,经常做家务的学生,加以表扬,鼓励继续努力,希望别的学生多向他学习。通读全文,理解全文.
(三)发展思维拓展练习。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讨论法,让学生说说你自己家里,还有哪些餐具和炊具?。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两个烹调室参观,认识常见的餐具和炊具。教育学生从小要学做家务,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数字歌说课稿【第四篇】
“数学广角”旨在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思想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呈现出来。《数字编码》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数字编码方法,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叶娜老师的这节课采取课前收集调查——课内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实践应用几个环节来展开教学。下面我就以下几点来谈谈对本课的一些想法。
1、导入环节自然、合理。叶老师先出示0—9这简单的10个数字,说明这简单的10个数字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能够传递各种信息,自然地导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数字编码。然后让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数字编码,使学生感受到数字编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授环节,叶老师在这一环节主要讲授了三个内容:电话号码、车牌号码以及身份证号码。在讲解身份证这一主要内容时,叶老师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来寻找老师的秘密,提高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根据自己手中分享的“数字歌说课稿【优质10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身份证号码中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以及发现身份证编排的特点。同时叶老师也指出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将来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3、注重实践与应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测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以及设计学号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数字编码应用的广泛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以及身份证号码这三个环节联贯不太自然。如果以故事的形式再一个个点出来,是否更合理?在教学身份证这一环节里,由于教师课前已经让学生收集了几个身份证号码,那么在教学完这部分内容以后是否可以让学生拿着同桌分享的“数字歌说课稿【优质10篇】”,猜猜这个身份证表示的意义呢?这样可以把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练习,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做到查漏补缺。
数字歌说课稿【第五篇】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她的教学特点如下:。
数字歌说课稿【第六篇】
1前,德国有一匹马,叫汉斯。它就很厉害,它的数学水平让全欧洲的人震惊。它会的数学题可多了,比如说12减3等于几?你们会吗?它还会分数的加法减法,会的同学举手。它还会因数分解呢?哪些同学会?因数分解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科学家们先试验动物会不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人比,代表动物王国出场的是猴子,看电脑画面上的两堆物体哪堆多。结果科学家发现,学生和猴子的水平差不多,两个数差得比较多的时候,反应比较快,差得少的时候,就慢多了。比如说,10和5反应快,10和9就慢多了。
不光是猴子这样的`高等动物,连小娃娃鱼这样的爬行动物都可以成功地区分开差别较大的两个数。比如说,装有8只和16只果蝇的管子,娃娃鱼不能区分开装有3只和4只、4只和6只、8只和12只的管子。科学家发现,要想让小娃娃鱼辨别两个较大的数,较大的那个应该至少是较小那个的两倍,比如说5和6分不清,但5和10就能分得清楚了。
不过,当数字小于等于3的时候,上面的结论就不适用了。小娃娃鱼可以区分开装有2个和3个果蝇的管子,以及装有1个和2个果蝇的管子。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辨别两个较小数字的大小方面,人类和动物的水平是类似的,即辨别两个较小数字的大小的能力都比较强,而数字比较大的时候,就要相差得多一些。
但是,我们在场的所有同学的数学能力,毫无疑问要比动物强得多,这是怎么来的呢?就要归功于学习了,是学习和思考带给了同学们强大的数学能力。所以,请热爱学习吧。
最后,卢老师留下一个问题作为结束,动物为什么要认识数呢?
参考答案:
动物们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需要识数技能,是因为识数能力可以帮助绝大多数的动物更有效地获得食物。觅食的时候,动物们必须持续地判断哪棵树上的果实最丰硕,哪朵花里的蜜汁最充盈。
动物会识数还有其他的隐性的好处。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是这样的,加州大学的布鲁斯·里昂发现,孵蛋之前,雌性美洲黑鸭看上去会对窝里的蛋进行察数,以区别哪些是自己产的蛋,哪些是其它鸟类偷偷在此产的蛋,从而确定是否应该扩大自己的孵蛋范围。
数字歌说课稿【第七篇】
西红柿特点的基础上练习说话。
2说学情。
中级一班共有8名智障儿童,轻度3名,中度5名。他们记忆能力比正常儿童差,感知觉缓慢,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语言表达方面,轻度同学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但缺乏简单的具体描述能力。中度同学中有一名能说简单的词语,但表达不清楚。其他同学能清楚地说出词语,但说完整句子能力差。根据以上情况我把他们分成a、b、c三组,分层教学。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编写意图和中级一班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a组同学:能够说出西红柿的颜色、形状,根据这些特点简单描述西红柿的样子。
b组同学:能够说出西红柿的颜色、形状,用“西红柿是――――(颜色或形状)。”的句式说完整话。
c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说出西红柿的颜色、形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实物、图片、朗读等方法,让学生通过看、摸、尝、涂、说的过程完成本课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愿望。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说完整句子。难点是熟练地说完整句子。
5说教学方法。
实物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看、摸、尝、说,调动多个感官参与体验,加深印象。
涂色感知法。智障儿童感知觉缓慢,通过涂颜色的过程可以慢慢去感知西红柿形状和红色这个色彩,强化记忆。
分层教学方法。智障儿童程度不同,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多种形式朗读、说话法。智障儿童有语言缺陷,因此说话训练是生活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话练习,使学生在兴趣学习中语言缺陷得到补偿。
6说教学准备。
洗干净的大西红柿、画着西红柿图案的卡片、红蜡笔、两个词语卡片(红红的、圆圆的)。
7说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为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接受,设计了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导语:“同学们,你们都吃过什幺菜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种蔬菜,看看这是什幺?”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轻松自然、亲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
第一个环节:认识实物西红柿。(8分钟)。
因为智障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直观形象思维尚可,因此采用实物教学。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亲自去感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说出西红柿的颜色、形状。并且把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随机贴在黑板上,采用各种形式读,强化记忆。
第二个环节:给卡片上的西红柿涂红色。(4分钟)。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一是转换一下学习方式,避免单调、疲劳、失去学习兴趣。二是在学生涂颜色的过程中慢慢感知西红柿的形状和红色这个色彩。涂好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卡片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个环节:练习说完整句子。(分钟)。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趣味性、多样性的说话练习。
教师示范。参照板书对西红柿的样子进行整体描述,给学生整体的感知。
师生接龙。教师说西红柿是,学生说红红的。教师说西红柿是,学生说圆圆的.。师生再调换过来说。这种形式可以增加趣味性,学生在快乐中语言得到锻炼。
自由练习。在师生接龙的基础上,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练习说话。教师随机走动,发现问题及时帮助。
分组合作互补练习。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成员程度不同。轮流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个人展示。让每个学生都展示一下,程度好的同学可以自由发挥,说得更具体些;程度差的同学可以说词语。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结(分钟)。
我设计了鼓励性的总结语:这堂课同学们不但知道了西红柿的样子,还学会了用西红柿说话,你们真聪明!下课后你们还可以继续练习说。这样的总结语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又可以把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8说板书设计。
板书融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增加了直观形象性和趣味性。课题西红柿写在中间,周围是学生完成的涂颜色的作品。右边是教学中随机粘贴的词语卡片。这样的板书既直观形象,有简洁明了。既是教学内容的概括,有突出了重难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浓缩。
数字歌说课稿【第八篇】
今天,在昆仑中学听了张艳勤老师的《定义与命题》一节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第2节课《定义与命题》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掌握了定义、命题,以及命题的条件,真假命题等概念。总所周知本来对于概念教学课也是一个难点:学生探索或者活动的内容相对较少;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没有新鲜感。但是听了张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张老师能很好的处理概念课的教学,并能吸引同学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当然这与张老师的基本功是密不可分的。
现将本节课的感悟整理如下:
1、课堂教学设计合理,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基本情况。
2、教学环节紧凑,设计合理:从复习,回顾与思考(解释名词,练一练,议一议,想一想)练习巩固,今天的收获等方面进行教学,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3、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讨论。
4、应将以前所学的更多的定义,命题进行整理,让学生分定义还是命题以及真假命题,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
5、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列举一下生活实际中的定义和命题的相关例子,并让学生分清条件以及结论,这样同学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更浓厚一点。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感悟,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字歌说课稿【第九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侯梦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和趣味。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本次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开发新的生长点,将幼儿的学习和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密切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孩子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及成长需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为:活动重点: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活动难点: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游戏性、实践性,寓抽象的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1.每位幼儿自带一件上面有数字的物品,课前可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的数字卡片10张。
3.电话号码卡片若干,数字饼干。
四、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1.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构建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幼儿主动操作数字卡片,不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动力和途径。孩子是好动的,与其让他们低效率的听,还不如让他们高效率的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本次活动中,通过设计游戏能让幼儿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3.交流讨论法:通过引导幼儿适时的交流讨论,聆听幼儿对数学的了解程度和积累程度,拓展幼儿的数字经验和视野。
(二)说学法幼儿园教学以幼儿为主体,我们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本次活动中,采用的学法有:谈话导入法、多种感官参与法、对应法。
1.谈话导入法:以谈话方式导入数字,激发兴趣。例如:(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数字?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呆板的教学过程,要想调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本次活动我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动一动,谈一谈,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合作的重要,体验合作的快乐,学习合作的方法。
3.对应法:通过出示的电话号码卡片,让幼儿对数字进行排序,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谈话导入,发现数学)-(参与游戏,学习数学)-(交流讨论,拓展数学)几个环节步步深入展开教学,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数字宝宝今天来了吗?好,那么请今天来的数字宝宝们,给大家打个招呼吧!(让幼儿逐个展示自己带来的数字物品,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师:小朋友们,除了今天来的数字宝宝,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宝宝今天没来?(幼儿回答,如:车牌号、门牌号、钢琴简谱等)。2.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师:(小朋友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张号码卡片,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卡片上的号码,对应着给数字卡片排排队,看哪一组排的又快又好)。此环节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师:现在有0-9十个数字,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设计电话号码,不能有重复的,看谁设计得最多。(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每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此环节可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后,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4.逐个出示数字饼干,依次让幼儿回答这个数字,答对者奖励数字饼干,最后大家一起分享数字饼干。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通过数学学习,幼儿能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在情感体验方面,幼儿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在思维能力方面,幼儿能运用数字描述现实世界,通过尝试活动,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发展探究问题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观看,谢谢!
数字歌说课稿【第十篇】
活动目的:
1、提高数概念。
2、1——5数量对应学习。
活动重点:了解1——5数量对应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1——5数量的对应。
活动准备:背景音乐、各种小动物、数字卡、大树、搭建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感官游戏:手指谣:《猴子荡秋千》。
5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4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3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2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1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gogogo。
二、数学心智:
播放轻音乐,以故事的形式开启幼儿的数学心智。
1、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好多好多大树,其中有一棵结满了果子,小朋友看一看这是棵什么树?(苹果树),那谁能说一说有几颗苹果树?(一棵)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
2、这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有红的成熟的了,就从果树上落了下来,谁知道有几个苹果成熟了、落下来了?(2个)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2)。
3、秋天就是个丰收的季节,不但苹果成熟了,大树下还长出了好多又大又红的萝卜,谁能说一说长了几个红萝卜?(3个)用数字几表示?(数字3)。
4、熟透的苹果和红萝卜可香了,引来了好多小蜻蜓,谁知道飞来了几只小蜻蜓?(4只)用数字几表示?(数字4)。
5、有好多小动物闻着苹果和红萝卜的'香味也跑来了,谁能说说有几个小动物来了?(5个)都有谁?用数字几表示?(数字5)。
6、老师总结数量对应关系:
a、1棵树用数字1表示。问:1棵树用几表示?
b、两个苹果用数字2表示。问:两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
c、3个萝卜用3表示。问:3个萝卜用几表示?
d、4只蜻蜓用4表示。问:4只蜻蜓用几表示?
e、5只小动物用5表示。问:5只小动物用几表示?
三、游戏:建房子。
小动物们太喜欢这片森林了,有果树、还有红萝卜,于是它们决定在这里搭建一座小房子,一同在这里快乐生活,小熊(1)开来了车,里面装了好多建筑材料,小羊(2)扛来了木头,小马(3)背来了板子,小兔(4)带来了砖头,小猫(5)叼来了管子,大家一起齐心合力,不一会儿房子就搭好了,它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你们看它们现在又围坐在一起玩起了“抽数字学小动物的叫声”以及“手指操”的游戏。
附:手指操。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手指点点点。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手指剪剪剪。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手指弯弯弯。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手指插插插。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手指开了花。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大拇指是兄弟,见面点点头。
小拇指是姐妹,见面拉拉勾。
食指、中指、无名指,
样样事情离不了,
我们都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