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29534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第一篇】

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新课程的实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感触最深的是“对话式”的教学。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往往是为了考试而教,为了分数而学。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但这种教法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但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讨“,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1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是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比如我在教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布衣总统“孙中山》一课时,让同学们对孙中山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孙中山的以天下为公、甘于淡泊的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想到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孙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时宜的。“当时大家都一楞,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的甘于淡泊,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让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学习提高,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喜欢事先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学生即兴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老师平等”对话“,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

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牵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导致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出了兴趣不高、参与面小的窘况。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实现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情感体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应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优点、长处并及时予以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信心的提升,才是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每取得一点成绩,教师如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体验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教师还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来,更好地与老师进行”对话“

总之,”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有合作精神的学生。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第二篇】

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参与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的学习,是我在教学中有很深刻的体会。

当我接到一年级数学课本时(人教版),立刻让我惊呆了,这简直就像一本连环画,哪像我们二十年前学的数学书,单调、枯燥的加减法。现在的数学书上的内容,每一个课都用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真是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便在教学时更好的发挥。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教材先是呈现一幅美丽的校园“图”。我想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还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提出:学生是否能吸收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于是我找来几个苹果和几瓶娃哈哈饮料走进课堂,让学生数数这些学生在家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吃过的东西,数起这些小数目的事物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趁势引导数一数“美丽校园”画中的事物如:单杠数、花朵、垃圾桶数等就容易了。以至于再扩展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个同学等大数字学生也能接受了,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第二课《比一比》中,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去教,而且先教练习题中最后一题的“猜一猜”。把两支一长一短的铅笔一端藏在手心里,另一端露出来让大家猜哪支长。同学们猜的可有就劲啦!但始终不能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蕴涵着一个道理:必须要看到这两支铅笔的全部才能比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处理这一节知识时,我想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无疑是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然后使教学变的高度有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带有一中精神需要去学习,并能主动的发现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这样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慢慢转变成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又不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摆五个五角星学具时,大家都是一并排摆五个,没有多大的兴趣。而我亲自动手和学生比一比,模仿黑板上悬挂的国旗上面五颗星的位置去摆,看谁白的最像,不仅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而且在点评时还可以简单说几句有关这五星的故事,给学生渗透品德教育,这样有就教师的参与合作学生的发展和塑造有很大的进展。

在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我在教学“8+3”进位加法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一般情况下教师预料之中有三种想法:有的学生会说用凑十法,有的是从8开始又数3个得。但却有一位同学说:“我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数,没算就知道是11。”我感到很疑惑便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他说:“老师你看黑板上你写的7+3=10,那3没变,只有7多1个变成8,那10就该多1个变成11个了。“当时我停顿了一下这不也是一中算法吗?和其他同学比起来,这不算是一种创新吗!当时就给了这个同学表扬鼓励。

我国中科院的张梅玲教授在报上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发展。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总之,通过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我们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要改变一往的教学模式,要摆脱教师的架子,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动过程中去,或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同时也要多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玩和活动中,体验教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多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探索,提高分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逐渐成为新型的会学习的学生。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第三篇】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架起这道通往文学圣殿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理解、运用,就要靠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可以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总是以理性俯视学生,以漠然试图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我觉得“倡导背诵,实现‘量’的积累,增进朦胧理解”的做法确实不错。可以说是“粗”中有“细”。在此,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见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理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悟诗中情感,还要把握诗的内容。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在朗读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现自我观点。这就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平台,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当然,读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读得“忘情”。在把握重音、情感、节奏的基础上,尽情、尽兴地朗读,从而获得整体感悟。其次,要读出“花样”。如果一味用某种形式读,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比如:个体读与集体读相互映衬、男生读与女生读相映成趣、学生读与老师读相互比较……还比如配乐读等等,都能激活思维,调动兴趣。 实践证明,这样读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成功地将他们带入了诗的情感世界。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还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可达到激活情感的目的。

在诗歌教学中,教者设计问题多、杂。这样会让学生无法获得一个整体感受,而且课堂重点也模糊,老师自己也讲得很累、很辛若,课堂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所以,设计问题一定要少而精,可以围绕三方面来设计问题,即内容(事物、事件)、画面、情感。 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语言描绘画面”,学生的语言组合能力及词汇量毕竟有限,老师的语言示范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由于古诗短小精悍,有好些诗在孩提时代学生已会背诵,教师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如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日一诗”活动;偶有学生用上一、两句诗词,大加褒扬;采用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出游诵诗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开展诵诗擂台赛,评选背诗小能手。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训练学生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的佳句、绝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心魄相系的古诗文的独特美质。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总而言之,在古诗词的欣赏中,要抓住“读”与“想”,在“读”中感悟情感,在“想”中体会意境。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第四篇】

以前总爱听专家课,因为可以现学现用。照搬这位老师精巧的设计,模仿那位教师灵活的语言。甚至想方设法拷贝课件略加修改就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之后却发现效果大打折扣,过后仍然做原来的我。

5月11日至12日,我又去兰州参加了甘肃省教科所、甘肃省继续教育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新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火车上我就在思索,这次观摩,我该学习些什么?带着疑惑走进了会场。

这次观摩会主办方安排了江苏省吴江盛泽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戴建荣、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80后特级教师张玉栋、以及兰州实验小学张艳平、赵莉等几位专家的优质课及讲座。

第一堂戴建荣老师课就让我有了深深的震撼。戴建荣老师为我们上了三年级的《揠苗助长》,然后做了《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我是第一次见识戴建荣老师上课,戴老师的教学竟是如此精彩;使我震惊的是原来语文课也能上得这么美;磁性的声音,深沉的语调,巧妙的留白,深情的吟唱,令学生与听者都沉醉其中。这就是戴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个人魅力,更是语文魅力的展现。

戴老师拥有如此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语言,能够在课堂上放开地展示自己,与学生交流,着实令我佩服!同时,戴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也令我赞叹不已、望尘莫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对语文老师来说都可以完成,但“吟”诗,决不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能做到的,若非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极强的语文功底,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高度!还有“舞”诗,这更是一个极好的创意,他甚至想得到用手语来表达诗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令人赞叹!

随后在戴老师《古诗文教学——读之、歌之、吟之、舞之》的报告里,他提出古诗教学中“读之、歌之、吟之、舞之”这四步教学法。确实,古诗在戴老师的演绎之下,已成了一幅画、一支曲、一段舞,留在了每个人心中。在讲座中,带老师谈到了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其内容让我震耳发聩,其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现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古诗文远远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这必须要我们的教师加以补充,试问我们能补充够《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几人。其二,戴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浦师附小五年计划总纲》,这是他们学校学生阅读计划,细读其内容,我才知道我们的学生与发达地区的有多大的区别。为此,我将《浦师附小五年计划总纲》附后。

随后又听了张艳平老师的《第78期作文周报讲评》。这节课更让我意外。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而张老师认为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她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以课本为主的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作文教学。她每周将学生的习作编辑为作文周报,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所编辑的作文周报的讲评。在讲评中首先展示本期教学周报的前五名,然后让学生谈在这些文章中的收获、这些作文失败的地方,然后结合这些文章教会学生一种具体的写作方法,最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张艳平老师主张“读经典的书,写真情的文”,“每个孩子都是自由的作家——基于大量阅读的小学习作研究”,这些教学理论及方法,无疑为我们打开了语文教学新的思路。

薛法根老师通过讲课给我展示了“关联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师实验”,又做了《好课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报告。薛老师的组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组块教学把文本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一个板块,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体现文本的核心价值。一般每一课分为三四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就是一个文本的核心价值。听着薛老师针对那些课文所进行的独特的课堂设计,我忍不住“拍案叫绝”。如此鲜有的教学切入点,这般罕见的教学思考,这样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人受益匪浅。

如果说薛老师讲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那么他的报告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薛老师在讲座中没有具体的讲解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因为这些东西,在武林高手眼中只是一些具体的招式,真正的高手是以修炼内功为主的,真正的高手是无招胜有招的。

修炼自己的涵养,让自己像个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进取心、保持一颗善良心。

坚守教育信念。有信念的教育才有力量,有信念的教师才有智慧。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关注差生,因为所有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秘密都集中在差生身上,教育好了差生,就掌握了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密码。提炼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教学风格,我们身边不乏好老师,但是我们缺少名师,或许薛老师的讲座能让我们拉近与名师的距离吧。

大会的最后由兰大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张玉栋做了《关于小学习作教学若干问题的梳理》的讲座。张老师初登讲坛,教师里一阵惊呼:“哇,专家也能这样年轻”,出生于1982年,兰大职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小学特级教师,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一个个光环令人眩晕。实话说他的讲座内容我记住的并不多,我记住最多的却是他在讲坛上的风采:从容的举止、优雅的谈吐、丰富的文化底蕴,从他身上,我又想起了薛法根老师的话:“让自己像个老师”,张玉栋太像一个语文老师了。会后思索了良久,后来在张玉栋老师的1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从读书开始,修炼》,他的内涵,他的魅力可能就是他看过的一本本书中的积淀吧。读书使我们更单纯更深刻,更丰富更完整,是我们成为一个懂得并且能够爱憎、希冀、呻吟、生活的人。是的,使我们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是一个好老师的真身。

这次学习,我仍然没有学会该如何上一节优质课,但这次的观摩让我多了一些思索。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仰望着这些大师的风采,我不会走的太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2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