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级论文 中级评职称论文【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05082

【导言】此例“中级论文 中级评职称论文【精彩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级类职称论文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北京地区党政机关;称呼语;平等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3-0001-07

引 言

近年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称呼行为一直是一大社会争论热点。《人民日报》[1]、《新京报》[2]等媒体纷纷报道了党政机关人士称谓语呈现“庸俗化”、“商业化”和“江湖化”的不良态势,并指出“党员之间无论层级和资历彼此互称‘同志’的良好传统已被强化层级意识并鼓励下属人员奉承上级的庸俗做法所取代” [3]。甚至,曾经在党内无限风光的“同志”称呼语如今也沦落到上下级之间难以启齿的地步。针对这一现象,中央机关、上海市、广东省、甘肃省纪委曾下达官场称谓禁令,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近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

在当前中央和地方纪委三令五申整顿称谓乱象的背景下,北京地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称呼行为是否存在上面谈及的“三化”现象?“同志”这一称呼语是否真的已“渐行渐远”?其重新流行的现实基础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调研的课题。因此,研究旨在对北京地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当前称呼模式和称呼特征进行调查描述,揭示称呼语背后的称呼观念,提出合理的称呼建议,规范称呼行为。

一、 调查方法

(一) 调查内容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问卷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称呼语的总体使用情况,第二部分调查被试对称呼语的喜爱程度,这两部分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第一部分:5分=总是,4分=经常,3分=有时,2分=很少,1分=从不;第二部分:5分=非常喜欢,4分=喜欢,3分=一般,2分=不喜欢,1分=非常不喜欢)。第三部分考察被试在四种场合下(党支部会议、部门会议、办公室和休闲娱乐场所)如何称呼与自己关系一般的、亲密的上级、平级和下级。第四部分对五类称呼语进行语义区分测验,使用七级量表。第五部分是被试的基本信息,含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所在单位名称及担任的行政职务和党内职务。

基于祝畹瑾[4]对汉语称呼语系统的分类,本次问卷调查中的称呼语共分5大类,23小类,分别为:姓名类(姓名、名字、修饰语+姓),同志类(姓名+同志、职衔+同志等7小类),职衔类(姓+职衔简称、姓+职衔等5小类),通称类(“领导”、“老板”、“老大”等7个称呼语)和拟亲属称呼语(如某哥、某姐等)。

访谈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在您的单位,同事之间怎样彼此称呼?”、“您喜欢哪种称呼模式?”、“在单位您喜欢使用拟亲属称呼语吗?”、“在工作中您和同事使用‘同志’称呼语吗?”、“您在什么场合会称呼他人或被人称为‘同志’?”、“您如何看待中央和部分地方纪委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之间互称‘同志’这一规定?”、“您怎么看待某些单位存在称呼上级领导为‘老板’、‘老大’、‘哥们儿’的现象?”、“您认为当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称呼行为需要如何规范?”等。

(二) 调查对象

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119份,调查对象是来自北京地区36家单位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其年龄分布在25~55岁之间,党内职务有书记、副书记和普通党员;行政职占中在处级和科级的正职与副职人员。其中,参加访谈的人员共5人,男性3人,女性2人,来自外交部、等单位。问卷和访谈时间为2016年1~3月。

二、 数据分析及讨论

(一) 总体情况分析

119份有效问卷中五大类称呼语的使用频率合成均值显示,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职衔类、姓名类、拟亲属类、通称类和同志类。其中,职衔类称呼使用频率最高,同志类称呼使用频率最低。受欢迎程度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姓名类、拟亲属类、职衔类、同志类和通称类。

结合本研究的焦点,我们从褒/贬、亲/疏、流行/落伍、高雅/庸俗、平等/权势、自然/不自然五个维度调查了参与者对职衔类、拟亲属类、同志类、老大和老板五类(个)称呼语的态度评价,语义区分测验结果详见表2。

从语义区分测验结果的合成均值来看,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拟亲属类、职衔类、同志类、“老大”和“老板”。拟亲属称呼的评价是褒义、亲切、流行、平等和自然,但不够高雅。职衔类的评价是相对褒义、流行和自然,但不平等。同志类比较平等和褒义,但不够亲切,不够自然而且落伍;“老大”尽管亲切,但整体上比较贬义、庸俗、权势和不自然。“老板”的评价最差:贬义、庸俗、权势和不自然。

(二) 北京党政机关人士的四大称呼特征

通过分析问卷中有关称呼语使用频率、受欢迎程度以及更细化的语义区分测验,结合访谈语料,文章概括出北京党政机关人士内部称呼行为的四大特征。

1. 职衔类称呼语大肆流行

职衔类称呼语俨然是北京地区党政机关人士使用最频繁的称呼语,其地位似乎不可撼动,其各小类的使用频率均值以及在23小类中的排序均比较靠前,详见表3。

姓+职衔简称(如“张局”,均值393)是23个称呼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其次是姓+职衔(如“张局长”,均值353),二者均接近“经常”使用。运用SPSS170对两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t=3158, p=0002

晏小萍[5]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国家部委机关45名科级和处级工作人员的问卷数据,发现“字头(老、小)+姓”(31%)、“姓名”(30%)和“姓+职务”(25%)是当时这一群体最普遍的称呼形式,而本研究的发现与其不一致。距其研究15年已经过去了,职衔类称呼语已取代姓名类称呼语成为公务员工作场合的首选称呼。尽管表面上看,职衔类称呼似乎能够更好地体现岗位职责,但实际上此类称呼语在反复使用中,层级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民主逐渐向权力让步。

2. 拟亲属称呼语举足轻重

拟亲属称呼语是指“用亲属称谓语去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6](45),是亲属称呼语的泛化或“扩展用法”[7]。拟亲属称呼的数量较多,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姐”等,公务员同事之间主要使用的是“×哥/姐”形式,×一般为姓氏。

就使用频率和受欢迎程度而言(见表1),拟亲属称呼语的均值分别为298和338,在所有的23种称呼语中均排名第五,表明拟亲属称呼语也是党政机关人士主要使用的一种称呼模式,其在党政机关内部备受欢迎,这与其丰富而正面的语义内涵有直接关系。

表2的语义测验结果显示,总的来看,拟亲属称呼语具有亲切、褒义、自然、平等和流行的正面语义,遗憾的是略显俗气。除“庸俗的―高雅的”维度之外,拟亲属称呼语在另外五个语义评价维度无一例外地得分最高,尤其是“疏远的―亲切的”这一维度均值高达609,亲切度之高是其他四种称呼形式所无法企及的。

在当今整个中国社会,拟亲属称呼依然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一个机关单位规模相对较小,人员稳定性高,长时间的相处更容易让他们之间形成一种泛家庭成员似的关系,因此拟亲属称呼语在h政机关工作人员中深受喜爱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时,语言具有建构功能,可用来调节人际关系,拟亲属称呼在拉近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当然,拟亲属称呼语的使用情况会因工作部门、工作性质、行政级别、称呼对象等亦有所不同,这一点从下列访谈中亦可窥其一二。下面为两则访谈。

1(甲来自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

采访者:那称呼同级呢?

甲:同级啊,如果是年纪大一点的,我们一般称“哥、姐”,这也是我们单位的一个传统嘛,显得比较亲切友好。

2(乙来自外交部)

采访者:您和同事在工作中会用拟亲称吗,比如“哥、姐”之类的?

乙:偶尔也会使用,但不是常规的用法,可能一些新来的、年轻的、实习的小同志们,刚刚入职的(同事)可能比较客气,但它不是一个常态化的称呼。

采访者:如果同事这样称呼您,您怎么看待呢?

乙:没问题啊,听着也很亲切啊。如果是刚刚入职的,我觉得也可以啊,很亲切,除了工作这一层关系外,还有一层就是你有义务去帮帮他,带带他,这体现出我们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

综上来看,党政机关群体常用拟亲属称呼语,可以借助其在工作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亲切融洽的沟通氛围。这一特点与某他某些行业的情况截然不同。刘永厚、朱娟[8]调查研究了10家在华欧美企业中国员工之间的称呼模式,发现其称呼以平等的中英文名字为主,而很少也不鼓励使用“哥、姐”等拟亲属称呼,原因在于大部分欧美企业有比较严明的工作制度,滥用拟亲属称呼语会给他人故意拉帮结派之嫌,而这与企业追求自由平等、杜绝“圈子文化”的专业管理理念是极不相符的。

3. 同志类称呼语风光不再

“同志”是一个曾在革命和建国时期在党内无限风光的称呼语,它象征着“平等”、“团结”和“尊敬”,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和“政治内涵”[9](496)。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日益宽松的政治氛围以及频繁的国际交流,促使人们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反映在称谓上则是西式称呼语的复活和行业专指性称呼语的涌现,“同志”这一称呼语迅速退出普通大众的社交生活,退居成为政党成员内部的专属称谓语。Liu[10]曾于2007年前后调查了北京四个不同级别的服装商场近90名售货员对顾客使用的称呼语,竟未听到一例“同志”用法。

时至今日,“同志”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进一步缩小。研究发现同志类称呼语无论是在使用频率,还是在受喜欢程度方面,均已一落千丈,再也无法与建国后一段时期内的受欢迎度相提并论了。

在五大类称呼语中,同志类称呼语的使用频率最低,其各小类的排名也十分靠后(见表4)。就其内部而言,名+同志(如“建国同志”)、姓名+同志(如“王建国同志”)、“同志”(单独使用)这三类尚接近“很少使用”(均值175、166、153)。修饰语+姓+同志(如“老王同志”)、修饰语+同志(如“老同志”)、职衔+同志(如“局长同志”)、姓+同志(如“王同志”)四类已接近“从不使用”,这与我们当前在工作、生活中的观察基本吻合。

在受欢迎程度方面,在五大类中同志类称呼语排名倒数第二。表5是同志类称呼语的受欢迎程度均值在23类中的排名,分值均不高,排名整体靠后。由此可见,即使在党政机关内部,同志类称呼语的生存空间也是非常狭窄的。

通过分析研究问卷调查的第三部分,发现场合正式程度、权势关系和亲疏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同志类称呼语的使用。

表6显示,在正式程度截然不同的四种场合下,同志类称呼整体上随场合正式程度的降低(从左到右)其使用频率递减,在最正式的党员会议上使用频率最高,而在闲暇场合不用或极少使用,表明场合正式程度是影响同志类称呼语选用的主要因素。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上级对下级使用“同志”的频率远高于下级对上级,下级对上级更多使用职衔类称呼,这体现了同志类称呼语的选用受权势关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非对称性用法。

亲疏程度也影响“同志”类称呼语的使用,关系亲近的同事使用“同志”的频率明显低于关系一般的(如总计中的对比2269% vs 2689%; 5209% vs 7059%; 3949% vs 5546%),表明了“同志”在党政机关内部已成为一个正式的、象征距离的称呼语。

表2同志类称呼的语义评价测验也显示,“同志”总体上是一个褒义的(语义测验均值497)、平等的称呼(505),但同时也早已演变成为一个疏远的(371)、落伍的(283)、不自然(336)的语言符号。这几点结论可得到访谈语料的佐证。

3(乙来自外交部。)

采访者:我们想知道“同志”在党政机关还用吗?

乙:用的挺少的,如果说以前很常用的话,现在可能也就在极个别的场合才会用到。

采访者:那您觉得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乙:原因很多方面的,主要是现在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像过去那么特别政治性的,可能更平等吧,就是说,哪怕你是一个部门领导,是一个处级或司级领导,但同时更多的是抛开你的职称来讲,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对吧?

采访者:嗯,可是,如果互称同志不就能更好的体现平等性吗?

乙:并不是,会显得有距离感。

采访者:哦。

乙:并不融洽,它只是很官方、很客套的一种称呼法,如果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这么互相称呼的话,那会是一个很奇怪的一个场景,同事们之间的关系就不会是想象中的那么融洽,你想想,在一个职场中,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的话,那必然会想法设法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靠这种政治化的词汇去疏远彼此,对吧?

采访者:对。

此外,同志类称呼语也见诸于党务会议、党政领导人会谈、党员干部的任免大会、重大会议以及起草文件时、政府公文、官方刊物等正式场合。下面访谈一例。

4(丙来自北京市新安教育矫治所。)

采访者:您和同事在什么场合下会称呼“同志”?

丙: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在党支部会议上,这是为了体现党员之间相互平等的P系;还有就是文件里也会用到,比如说在重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通知中。

采访者:您刚才提到了在文件里使用“同志”,像这种在书面称呼里使用“同志”的情况多吗?

丙:挺常见的,实际上要比口头上称呼“同志”的比例高一些,比如说政府的公文、官方文件以及呈报给高级领导的请示等等。

总之,“同志”的风光早已不再,也确实已渐行渐远!同志类称呼语衰落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其一,“同志”一路走来被渲染上浓厚的革命和政治色彩,因此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下,当新的社交称谓语层出不穷时,“同志”自然而然就受到了人们的冷落; 其二,“同志”这一称谓“既无性别标示也无相对年龄标示,因而显得过于笼统,在某些非正式场合甚至显得疏远和冷淡” [11](31),因此这一称呼形式被不断边缘化;其三,中国的同性恋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采用了这一新称谓,使“同志”进一步经历了语义贬值。

4. “老大”、“老板”和“总管”三个通称并未泛滥

本研究中的通称类包含七个称呼语,包括“老大”、“老板”、“总管”、 “领导”、“老师”、“哥们儿/兄弟/姐们儿”和“亲”。

研究重点关注“老板”、“老大”、“总管”这类具有商业化、庸俗化和帮派化特点的称呼语。“老大”、“老板”和“总管”这三个通称用语的使用频率均值分别为151、119和107,居于“很少”和“从不”之间,在23类称呼语中位次分别为第16、21和23,总体比较靠后,这表明此类庸俗称呼语在北京机关单位的使用频率很低。

“老大”、“老板”和“总管”受欢迎程度的均值分别为219、205和189,属于“不喜欢”一类,排名也是末尾,这再次表明此前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的称呼“三化”现象在北京地区并不严重,北京地区公务员的称呼行为总体上仍是比较规范的。以下对外交部和人员的访谈也基本佐证了这一结论。

5(乙来自外交部。)

采访者:您有没有接触到公务员私下称领导为“老板”的或者是“老大”的这种?

乙:几乎没有吧,反正在我们部门是不存在的,我觉得可能在地方这种情况会比较多。

采访者:那您个人怎么看待称呼领导为“老板”或者“老大”的呢?你反感吗?

乙:嗯。我个人会有点排斥,因为就你的工作来讲,没必要(用)像这样很江湖的一种称呼。

采访者:对……对。

乙:而且这与中央的精神也是极不相符的,中央已经明确规定了。我们就不允许,本来我们就没有,我觉得我们反倒是符合要求的,但在地方的某一些不同的层面上还存在这种,就感觉像这个帮派、江湖气较重。

采访者:对,有《新京报》等一些媒体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称领导为“老板、老大、哥们”这种称谓乱象,然后一些省份,比如广东还有上海,他们就下发通知说党政机关禁止使用这种江湖化的称呼语。

乙:对,这是中央下的规定,而不是说是地方的,鉴于目前这种乱像存在,中央已经注意到了,所以才会出台这样的政策,算是规定吧,约束一下这种乱称,乱象吧。

采访者:那是不是我们这边本身就没有这种现象,是吗?

乙:几乎就很少。不过我们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比如在国外,我们的某一位大使就是一馆之长,他的确就是老大,但我们从来不当面“老大长、老大短”的叫,而是和同事们在谈论到他的时候,会怀着一种尊敬的心情偶尔说一下“我们‘老大’怎么怎么样”,但这绝不是拉帮结派或者阿谀奉承。

6(丁来自。)

采访者:在工作中,您是否听到过“老板”、“老大”的叫法?

丁:很少听到。我觉得它们不太适合像中央机关这种层级比较高的单位,但是你要是到基层的话,比方说地级单位、或者是地方街道办事处、派出所之类的,这种称呼就很常见了。

经过此番实证调查,我们欣慰地看到这类称呼语基本上并未在北京地区的党政机关群体中蔓延开来。但是从近年来媒体的集中报道、部分省市纪委三番五次下达的称谓禁令和上述的访谈可知,一些地方机关和基层单位确实存在称谓乱象。“老板”、“老大”、“大哥”、“总管”此类称呼语看似小,实则大,它们把平等的同事关系雇佣化、金钱化,把简单的人际关系帮派化、江湖化。此类庸俗的称呼行为在满足了很大一部分人对财富和权力的贪恋心理的同时,正悄无声息地腐蚀着整个社会的民主和平等之根基,这当属一种语言贿赂现象,对政府形象和整个社会的伤害是深远的,所以值得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对称呼异化和称呼乱象必须加以约束、纠偏和管理,以引领社会风气。

三、 Y 语

通过对北京地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称呼行为的调查研究,文章有以下结论和建议。

其一,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职衔类称呼语,尤其是“姓+职衔简称”,是当前下级称呼上级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称呼形式,反映了我国传统的等级观念对当今社会称呼行为的影响,也折射出近年来党政机关人士对权力的过分崇拜。这种庸俗化的风气应该得到整顿。体现人人平等的姓名类称呼最受欢迎,应该得到大力推广,以促进新时期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其二,同志类称呼的使用频率和受欢迎程度均相对较低,多出现在正式场合,尤其是政治场合,扩大其语域已不具备现实基础,较合理的做法是重新定位其功能,凸显其政治涵义,成为正式/政治场合的一个代名词。本研究还发现,在非正式场合,拟亲属称呼以其无可比拟的亲切性优势而深受机关工作人员的青睐,尤其是在基层单位。

其三,“老板”、“老大”、“总管”等商业化、帮派化、庸俗化的称呼形式总体上在北京地区的党政机关人群中并不广泛使用,也不受推崇。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大家谈:称呼庸俗化,如何来根治[N]. 人民日报, 2014-05-19(5).

[2]王姝。 对领导称谓有何讲究?[N]. 新京报, 2014-05-21(A18).

[3]美报关注中国官场称呼:称上级为“老板”[EB/OL].参考消息网,2014-05-13[2017-01-16].http:///2014/0513/

[4]祝畹瑾。汉语称呼研究――一张社会语言学的称呼系统图 [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0:71-73.

[5]晏小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称呼使用的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 (4): 68-73.

[6]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 [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7]潘之欣, 张迈曾。 汉语亲属语扩展用法调查 [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 (2): 10-15.

[8]刘永厚, 朱娟。在华欧美企业中国员工之间的称呼模式 [J]. 语言文字应用, 2015, (4): 87-95.

[9]Fang, H. Q. & Heng, J. H. Social changes and changing address norms in China [J]. Language in Society, 1983, 12 (4): 495-507.

[10]Liu, Y. H. Determinants of stallholders address forms to customers in Beijings lowstatus clothing market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9, 41 (3): 638-648.

[11]方传余。 “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 28-33.

中级职称专业论文【第二篇】

根据省司法厅浙司政〔2012〕24号文件精神,结合市人事局2012年职称评审工作的安排和要求,现就2012年公证员专业职务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审对象范围

具备《浙江省公证员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社发〔2010〕320号)(下称《评价条件》和《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施行)》(浙人专〔2006〕351号)规定任职条件(破格晋升须符合破格条件),且近5年来没有违纪情况发生的专职公证员。

二、评审工作程序

三、需报送的材料

1、报送材料清单一份(贴在档案袋上)。

2、单位推荐报告一式两份(要求打印并统一使用A4纸)。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或《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表》书面一式二份(高级三份),电子版一份。

4、《推荐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式二十五份、初级一式二份需打印并加盖填表单位公章(要求统一使用A3纸)。

5、电子版的免冠白底二寸彩色照片1张,用jpg格式,身份证号做文件名,高宽比为3:2,分辨率按每英寸200像素设置,文件大小必须10K以内。

6、以下六项必须依次装订成册(一式一册),要求统一使用A4纸,并做好目录。

⑴评审对象的学历、学位证书,公证员资格证书,职称证书,现受聘职务聘任书,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证(40周岁以上人员英语不做必备要求),计算机考试成绩合格证(限45周岁以上人员不做必备要求),奖励、荣誉称号等证书复印件;首次评审对外语、计算机暂不做要求;

⑵业务工作总结一份(2000字左右)。应能反映本人的业务工作情况和学术水平,重点是近五年来的工作情况;

⑶近五年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⑷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典型证例(申报中级职称的须有2个,申报高级职称的须有4个),其内容应当包括完整的卷宗。

⑸申报一级公证员资格的需提交任现公证员专业技术资格职期间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论著)3篇(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以上,或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的公证专业论文2篇并有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获三等奖以上的公证专业论文2篇以上;申报二级公证员资格的需提交任现公证员专业技术资格职期间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论著)2篇(1部,本人撰写3万字以上)以上,或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的公证专业论文1篇并有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获三等奖以上的公证专业论文2篇以上;申报三级公证员资格的需提交任现公证员专业技术资格职期间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论著)1篇以上,或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的公证专业论文1篇并有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获三等奖以上的公证专业论文1篇以上;。其中申报中级职称的要求提交1篇以上;申报高级职称的要求提高2篇以上。破格申报的按《评价条件》第七条第一、二款要求执行。申报评审的论文(论著)应提供原件,复印件必须有刊物封面、刊号、目录和全文内容。著作论文、工作业绩与成果等评审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30日。(详见《评价条件》第十二条第一、二、三款)

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需评审对象本人和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符合外语免试、计算机免试或破格晋升任职资格的人员分别填写《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和《破格推荐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两份(要求统一使用A4),并附相应材料。

四、评审、初定条件

1、公证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仍按《公证员职务试行条例》执行,具体为:四级公证员:法律本科毕业任助理二年以上,并取得公证员资格;三级公证员:获得硕士学位或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任四级公证员二年以上,其他担任四级公证员四年以上;二级公证员:获得博士学位任三级公证员二年以上或本科以上学历任三级公证员五年以上。

2、初定条件: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取得公证员资格,从事公证工作一年以上,可首次确认为四级公证员任职资格;法律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取得公证员资格,从事公证工作三年以上,可首次确认为三级公证员任职资格(英语、计算机不做要求);具有法律博士学位,取得公证员资格,可首次确认为三级公证员任职资格(英语、计算机不做要求)。

3、根据浙人专〔2007〕80号文件精神,公证专业技术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上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职称外语成绩不作为必备条件。

4、根据杭人专〔2008〕214号文件精神,凡年满45周岁人员在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要求。

五、要求

1、请接此通知后,抓紧组织,严格按规定要求办理,认真做好职称评审的申报工作。

2、送审的材料要真实规范,手续齐全,材料中的复印件,均需经单位审核并加盖印章。报送材料截止时间为6月30日,逾期将不予受理评审。

中级评职称论文【第三篇】

评中级论文在什么期刊发表比较好?评中级职称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必须要进行的,但是职称是分等级的,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期刊也是分等级有省级期刊,部级期刊,核心级期刊。那么评中级职称必须是核心期刊吗?评什么样的职称需要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才行呢?下面就让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来为你详解。

一般来说评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这两个难度不是很大,需要发表的在省级或者部级的刊物就可以了,评高级职称才必须要发表在核心级的期刊上。当然如果有合适的刊物,发表在核心级别的期刊上也是可以的,除非是所在单位有必须的要求一定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或者必须发表在某一本刊物上,否则盛泰鼎盛并不推荐直接发在核心期刊上这么做。

省级刊物和部级刊物对评中级职称来说已经够用了,而且审稿周期来说相对也短,价钱也比较能在接受范围之内,而核心期刊审稿周期相对省级和部级来说都是比较长的,价钱也是很贵的,从几千到上万不等,而且审稿严格发表困难等等其他因素,一般要发表核心期刊都是需要做好久的准备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评中级职称的话还是推荐发表在省级刊物或者部级刊物上。一来是审稿周期相对来说较短,即使准备不充分也没关系,二来价钱也便宜,会相应的节省一定的钱财。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评中级论文在什么期刊发表比较好?的全部知识了,想必大家现在应该都了解的差不多了吧,也希望这些对大家有帮助。

中级职称专业论文【第四篇】

由h指数可以看出,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最高,为15,但其发文总量排在第11位,核心刊论文数量排在第5位,说明h指数与发文数量之间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是图书馆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位居第二的为四川大学图书馆,其发文总量及核心期刊论文量均居首位,说明该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h指数为7-8的图书馆除了内江师范和绵阳师范属于“学院”级别外,其他均为“大学”级别,巧合的是5所师范类院校的h指数均为7,说明师范类院校图书馆的整体学术水平较其他类高校图书馆均衡。医学类高校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因此医学类高校图书馆的h指数均在4-6的范围,说明该类图书馆的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其h指数相对其他图书馆显得较低,其中以3-5居多。课题组对检索出的论文进一步分析,得出四川省高校图书馆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在本校学报上发表文章的多。如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发表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论文数量为73篇。⑵在核心期刊的增刊上发表的论文较多。四川农业大学对重要核心期刊的增刊论文认定为一般核心期刊论文,因此图书馆在《图书情报工作》增刊上发表8篇论文。⑶高质量论文集中于少数作者,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发表的4篇核心期刊论文均为张国良一人所著。从四川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现状调查来看,图书馆的学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解释这些差异,需要对几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课题组对图书馆参与课题数量①、专业人员数量②、高校综合排名③等因素进行调研,并将数据与该馆数量运用统计学[7]中的相关分析法对相应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及R2值(决定系数),按照运算法则算出相关系数r值(r值在<|r|<1时表示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在≤|r|≤时表示两者具有中度相关性;在<|r|<时表示两者具有低度相关性;在0<|r|≤时表示两者之间无相关性)。具体结果见图1、2、3。科研课题因素分析根据调研数据结果可得,2003-2011年间31所图书馆共参与课题数量为472个,其中部级课题47个、省级课题161个、校级课题78个。科研课题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回归方程如图1所示,根据运算法则得出其r值为,其值在-区间,说明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调研的31个图书馆发表部级课题论文总数是98篇,其中以西华大学图书馆为例,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8BTQ013)发文数量为14篇。省级课题论文总数是242篇,其中以乐山师范学院主持的四川省教育厅规划项目(编号:川教函[2009]577号)为例,该课题发文量9篇。校级课题论文总数是106篇,其中以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四川大学学科馆员服务整体方案设计”(项目编号:2010SKQ02)为例,该课题发文量3篇。科研课题总数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总数之间的回归方程如图1所示,得出的r值为,其值在-1区间,说明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其中图书馆发表部级课题核心期刊论文总数为51篇;省级课题核心期刊论文为85篇;校级课题核心期刊论文为42篇。因此,科研课题数量与数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科研课题是促进图书馆人员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图书馆人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科研素质,提升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的能力;同时各级资助部门可以根据四川省高校图书馆现状,设置专项科研基金或者向图书情报系列项目倾斜,从而提高四川省高校图书馆人员参与课题机会和能力,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科研水平。图书馆人数因素分析高校图书馆正式人员数量与图书馆总数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得出r值为,其值在-区间,说明两者具有中度相关性。因不同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存在差异,期刊数量也存在差异。

以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有93名正式职工,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4人、中级职称的27人,其发表的论文总数为130篇,论文作者以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为主。高校图书馆人数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之间的回归方程见图2所示,由计算得出r值为,其r值在-之间,两者属于中度相关性。根据现行职称评定要求,高级职称要求在核心期刊。所以对于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较多的图书馆,其在核心期刊相对较多。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其具有中级职称的有12人、副高职称8人,正高职称1人,该校图书馆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总量为33篇,与四川省其他高校图书馆相比,其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占总论文数的比率最高。因此,高校图书馆人员数量及其人员职称结构是图书馆数量的又一影响因素。在图书馆人员根据自身需求发表相应论文的前提下,图书馆可以通过分配科研任务,完善科研成果的奖励机制,激励馆员进行学术研究,提高四川省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科研水平。高校综合排名因素分析高校综合排名[8]是根据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学科建设及成果、学生质量等指标进行的大学综合排名。高校综合排名与图书馆总数与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如图3所示,其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和-,两者均为负值,且绝对值均在-之间,即都属于低度负相关性。说明高校综合排名的先后顺序与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的高低顺序并不一致,如内江师范学院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在500名以后,可该校图书馆发表期刊论文总量却仅次于四川大学图书馆位居第二。而一些排名靠前的高校,其图书馆数量并不靠前。说明高校综合排名与该校图书馆的科研水平关系不大,不能成为高校图书馆学术水平高低的限制因素。通过对三个因素的相关分析可知,科研课题数量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说明课题的参与可以激励研究人员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可有效提高四川省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学术水平。图书馆专业人员数量及人员职称结构与该校图书馆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也有很好的相关性,中级职称以上级别人员所占比例越高,该图书馆的整体学术水平也相对越高。而高校的综合排名对该校图书馆的学术水平影响较小。

四川大学图书馆无论从总数还是参与课题级别及数量方面均处于四川领先水平,h指数位居第二,因此,该馆的学术水平整体较高;一些升格不久的本科院校图书馆,学术水平整体略逊于其他本科高校图书馆。从三个因素相关性分析可知,课题数量与图书馆专业人员数量及人员职称结构对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水平有较大影响,而高校排名不是图书馆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因此,馆员可以通过自身科研素质的提升来提高参与各级别课题研究的能力与机会,图书馆可以通过优化科研人员结构,提升四川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学术水平,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促进四川图书情报学的发展。

作者:黄映国 曾咏梅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中级工程师论文【第五篇】

一、政治思想

在工作中,我非常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每天都坚持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经常和公司同事进行研讨,并组织同事们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对党的"八荣八耻"和"十八大"精神,我认真地学习和体会,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把"十八大"精神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三、学识水平

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机电工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新领域的探索。对于机电各专业的新规范、新标准,每一次一出台,我都购买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把规范和标准应用于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了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并与从事的工作专业对口,我于20XX年参加了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机电专业),以及20XX年参加了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的培训。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再通过系统的学习,使自己在机电工程专业技术、项目管理、工程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自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参与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机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及施工管理,并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水平也在不断的实践、总结和学习中得到了提高。从工作至今,我一直认真学习,积极创新,勇挑重担,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完全能胜任我的工作任务。并于20XX年《医院洁净手术部的电气设计研究》,为我国的净化手术室的建设贡献了一分微薄力量。

四、专业能力

机电工程的电气系统设计,以及现场施工管理,几乎是我工作内容的全部。从最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对电气系统供配电设计几乎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完全胜任整个专业的强弱电设计,我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刚工作时,对于电气系统来说,我完全是个新人,当时,在师傅的引导下,我慢慢的看图、识图、学习规范、学习制图、查阅资料,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1点左右,这样一步一步的通过自我学习、钻研,一点一滴的总结、积累。3个月后,我已经能独立绘制电气强电系统的低压动力配电干线图、系统图、平面图,照明插座配电系统图、平面图,设备等电位接地图等圈套电气图纸,并能在工程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计算电气工程的工程量。

后来,到了项目上,把自己工程设计与项目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施工及后期调试来论证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电气专业的现场施工经验,更为之后电气设计提供了很多可靠的依据及指导。慢慢的,有了几个工程项目的电气设计及现场施工管理的经验积累,2年后,我已经完全能独立胜任单个项目的电气设计及现场机电施工管理了。

从08年到13年期间,我先后经历了数十个医院手术室净化工程的电气设计及现场施工管理。在这5年的时间里,有些项目从手术室的电气强弱电系统设计,扩展到了医疗气体系统、给排水系统的深化设计。现场施工管理是对装饰系统、空调系统、电气系统、医气系统、给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现场施工协调及进度、质量、成本管理等工作。医院手术室净化系统工程专业多,系统复杂,空间狭小,管线多,其设计施工要求很高。通过我这些年在手术室净化工程领域的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现在我已经具备了完全独立胜任手术室净化系统工程的机电(含电气强弱电系统、医气系统、给排水系统)设计,以及各个专业的现场施工管理的综合能力,能对整个手术部的前期方案设计、招投标工作、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管理、系统竣工调试等工作做好全面的把控,能为洁净手术部的建设提供专业的EPC一条龙服务。

机电工程领域,是一块学问颇深,涉及知识面很广的区域,可以说是"做到老、学到老"的领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不断地实践、积累、总结,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多做一份贡献。

五、继续教育

六、存在的问题

对建筑机电工程领域的建筑方面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导致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略显费劲;开拓创新不够,对机电工程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选用的不多;由于还比较年轻,在现场项目管理工作中,在某些方面的经验显得还略微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及积累的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为一名拥有杰出专业技术及卓越管理能力的综合型建筑人才。

中级评职称论文【第六篇】

一、重视指导青年教师工作,重点提高“师傅”的能力水平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是中、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之一,需要呈报相关支撑材料。实事求是地说,有相当比例的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因方方面面的原因,指导青年教师的材料很是单薄,能力也不敢恭维。为此,学校不妨将培养重点转向本年度参加中、高级职评的摸底教师,重点提高他们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怎样操作?要明确牵头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动,印制《指导教师手册》(包含职责、聘书、计划、活动记载、检查评估、指导成效、工作总结等册页),举办师徒结对仪式,期中检查,期末评估,注重实效,让《指导教师手册》成为评委权衡参评教师的鲜活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凸显过程管理,将此作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启动经济杠杆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津贴未尝不可,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即便单凭行政手段推进也不会有难度,因为提升参加职评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利己、利他,也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二、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满意度,恰当发挥其“指挥棒”作用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可见,教师的功力应该彰显在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应当体现在课堂里。江苏省、市、区(县)各级职评文件对学生评教(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的要求,几乎是一年一个新台阶,满意度要求从无到有,从80%提档到85%。顶层制度设计已体现刚性要求。职评《申报表》还新增了任现职以来“课堂教学满意度”栏目,并要求将近三学年度的满意度对应地填写到过去不被看重的教师《业务考核表》相关栏目,将职评文件具体化为评委评判的工作环节和要点,可谓用心良苦。

课堂教学满意度从何而来?通常的做法是学校,成立满意度测评工作小组,在学期期中、期末各组织一次,问卷调查项目删繁就简,测评后迅速统计、汇总、分析。这不仅仅是为职评工作积累第一手数据情报,也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受岗位设计的限制,人事、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限的高一级职称指标与学校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旺盛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在职评工作中怎样发挥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指挥棒作用?譬如学校可根据校情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设定符合文件规定的下线门槛,对不达标者实行“一票否决”;将教师本年度课堂教学满意度作为基本信息列入《民意测评表》;公开述职须向教职工面对面告知任现职以来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等。其实,学生对任课教师知根知底,更有发言权,他们会在综合考量教师的职业态度、课堂效率、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方面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公允的判断。好教师,之所以课堂教学满意度高,因为他们工作认真,备课充分,课堂效率高,作业批改、反馈及时。没有评价诊断,缺少药方,必将害人害己,遗患无穷。

三、组织专业论文评选,择优向认可的教育期刊推荐

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遭社会诟病已久,“取消”“铲除”论文条件一说常见诸报端。毋庸讳言,论文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教科研成果。一位教师有了5—10年工作的历练,应该对教育教学工作某几方面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虽不一定是原创性、前瞻性的),整理成文,以期发表,对自己是“凤凰涅槃”,对同行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教育职业本质的回归和论文要求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得益彰。教育论文是教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不能因为存在只會“教书育人”不会写篇文章的极端个案,而全盘抹杀教育论文的普遍价值。所以,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方面,2016年江苏新出台的职评文件除对乡村教师“不作硬性要求”外,对其他教师在论文数量和质量要求方面,仍是不折不扣的。

遗憾的是,个别教师的学历、资历已经符合申报高一级教师职称条件,手头除几篇市、区(县)级三等奖论文外,居然还拥有冠之以“中国×××”机构的多篇高规格等次的论文获奖证书。外行对这样的“高规格”论文肃然起敬,内行人则嗤之以鼻,因为用这样的论文申报高一级职称,无异于买、撞运气。

为满足教师在省级以上有关部门主办的公开出版专业刊物(标注ISSN和CN号)上的迫切要求,学校不妨每年精心组织一次校级专业论文评选,择优向被认可的教育期刊推荐,联系发表。此举不仅能为教师职评添加砝码,也能为今后各级各类骨干教师评选积累丰富的素材,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四、对于女教师群体,需创设条件体现公平竞争

近几年,一些学校符合中、高级职称申报条件的教师呈“井喷”的态势。但受职评指标数的影响,半数以上的教师要经历2—3次的登台述职“机会”,尽管述职内容不断刷新,但“屡战屡败”。其中女教师占比接近60%。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资历相同的教师中,男教师担任班主任等工作的概率大,工作业绩体现得更全面,导致每年落选的部分女教师积压过多,这是主要的;其二,多数教师在入职的1—3年内,工作还处于适应期,在之后成长的5—8年内,女教师因孕期、产期等特殊原因,教学一般要耽误1—2年,与其他教师相比,教学工作终端显示不那么硬朗。在职评指标偏紧的情况下,部分女教师的民意测评票数略逊一筹。

为此,学校需为女教师群体创设条件,体现公平竞争。譬如,在评审条件的“教育工作”中,有“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的年限要求”。学校不妨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师资力量,组织开展学科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拔来年参加职评的女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严格、细化过程管理。开展类似的活动,既帮助有刚需的女教师具备符合职评文件规定的“硬件”,也能让她们与同学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类比”。

一年一度的职评工作一般在每年的6月启动,时间紧,矛盾多,材料要求高。倘若学校将教师职评管理前置,渗透到平时,并常抓不懈,届时矛盾必将有所钝化。职评工作开始后,无非是对照新的文件精神,将平时的工作积累作一次总结、梳理,相关材料就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挑选、整理更能体现自己最高水平的材料。这样,一定能让评委眼前一亮。

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第七篇】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浅谈建筑行业新型材料在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项目开发中进行合理应用,并使其转换为建筑企业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既分析了建筑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也考虑到了建筑新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多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经历,谈谈如果加快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思路。

1.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做大做强,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光导纤维,太阳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领地,大大促进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实践中,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化学制品类新型建材

化学建材产品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自重轻、施工方便、生产能耗低等特点,是由高聚物加工或用高聚物对传统材料改性所制成的建筑材料的统称。随着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及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塑料管材发展迅猛。旧的建筑材料正在被逐步淘汰,现以大量了采用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复合上下水管、塑料电线护管、无机和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新型高强度水泥

目前国内已进行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5类。不过,水泥新材料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随着建筑结构物的增多,混凝土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大,但混凝土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水泥混凝土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墙体新型材料

发展新型内外墙建筑涂料,以及新型承重或非承重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墙体材料是住宅的主要材料,以往我国的建筑墙体主要是实心粘土砖。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工程建设已经开始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另外,一些新型墙体材料如石膏与玻纤配制的石膏空心墙板等也逐步被应用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

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产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健康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实践中,绿色建材已经开始应用到个别工程中,相信未来不久,绿色建材将成为建筑材料中的主导。

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般是指以最佳条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且按这种变化显示自己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作出瞬时主动响应,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和寿命预报以及靠自身驱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智能材料

将成为每个 建筑必备的建筑材料新军。

2.项目开发中 应用建筑新型材料的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以土建工程计算),建筑材料储备占流动资金60%以上。可见,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新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但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总体看,我国建筑业仍处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较低的 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主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动力,众多工程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艺和技术。因此,要真正使新材料得到应用,必须考虑解决好相关的影响因素。(1)推广应用新技术必须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必要 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认真进行策划、编制详细的 计划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岗位培训,抓好各个环节,并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推动新材料的应用。(2)建筑新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企业经营效益决定的。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 工作组织 管理水平来支撑来实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雄厚的企业 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如果一个施工企业连应用正常建筑材料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谈不上应用新的材料了。(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到了建筑新材料的发挥。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类型繁多,规模各不相同,施工作业是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的过程,在这些生产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整体规划,进保证施工正常有次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强 社会 信誉。只要上述几个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企业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新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对策

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必须符合各种建筑体系的质量需求。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必须与建筑体系的变革相适应。因此,新型建材的应用需要一个可供建筑专家与材料专家、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展示场所,促进新型建材与建筑革新的同步发展。为了构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详细的建筑新材料应用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认真编制建筑新材料的应用计划和实施措施,使计划、措施、实施对策、优化办法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样既保证了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又能使新技术得到应用,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

(2)组织新技术培训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使新技术项目得到顺利的应用,建筑单位应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新技术的施工方法、质保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规范,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新材料应用质量新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上。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是保证新材料应用后工程质量的关键。具体在开发项目中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针对性地确保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成功。在具体施工中,将各施工工序、技术环节对操作人员详细交底,对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保证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4.结语

广泛应用建筑新材料是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建筑企业来说,通过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能够给自己积累丰富的 经验,从而更能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中级工程师论文【第八篇】

关键词:转向盘;转向万向节;运动机构

前言

汽车在各种复杂路况行驶过程中,转向系统对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保证转向系统转向盘、转向万向节及转向横拉杆各个零部件间的运动机构校核,在设计初期提高汽车转向稳定性,如何建立CATIA中的转向系统运动模型,文章将对转向盘调节机构校核、转向万向节运动机构校核进行重点阐述。

1 转向运动分析机构的建立

打开CATIA软件,将所需数模调入

转向系统运动校核内容

(1)转向盘调节机构校核;(2)转向万向节运动机构校核;(3)转向横拉杆运动校核(本论文不再对其进行阐述)

转向盘调节机构校核的建立与分析

(1)转向管柱总成调节及拆解:

(2)添加辅助part1,并其固定 ;

(3)在辅助part1与转向管柱之间添加 ,并添加驱动角度;

(4)转向管柱与转向盘总成进行刚性连接 ;

(5)转向管柱与转向滑动轴之间添加U连接 ;

(6)转向滑动轴与转向传动轴之间添加棱形接头 ;

(7)转向传动轴与转向输入轴添加球头连接 ;

(8)转向输入轴与part1之间进行刚性连接 ,此结构可进行模拟;

(9)调节转向管柱位置,测量转向盘与组合开关罩的最小间隙;

(10)转向管柱调整到最低,测量转向盘与驾驶员座椅总成的最小间隙;

(11)不同位置上测量α、β角度,并计算转角差。

转向万向节运动机构校核的建立与分析

(1)打开所需数模,其中包括:转向滑动轴、转向传动轴、转向输入轴;

(2)添加辅助part1,并其固定 ;

(3)转向滑动轴与part1之间添加 ,并添加驱动角度;

(4)转向滑动轴与转向传动轴之间添加U连接 ;

(5) 转向传动轴与转向输入轴之间添加U连接 ;

(6)转向输入轴与part1之间添加 ,此机构可模拟;

(7)测量相连万向节叉的最小距离。

2 结束语

通过学习并运用CATIA软件对转向系统各个零部件进行运动模型的建立,指导周围涉及零部件进行设计,提高整车设计水平,对整车结构定义确定、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设计开发成本等有重大意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0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