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优秀7篇

荣誉发表时间 3656010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旨在明确响应流程、资源调配及人员分工,以提高应对效率和减少损失,如何有效实施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1

1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及依据

目的。为建立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做好农作物冰雹、干旱、洪涝等引发的突发性重大农业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抓好灾后恢复生产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树立农业灾害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首长负责制。所属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编制依据。制定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生产自救。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成立以县农业委员会主任为组长、分管副副主任为副组长,委属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作物栽培站站长、植保站站长、土肥站站长及各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的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统一指挥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时准确做好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制定防治方案,快速传递信息,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农民掌握防治技术,适时开展科学有效的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控制危害,尽可能减少损失。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建立健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测报工作岗位责任制。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主要农作物高温热害、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灾害的预测预警,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确定专人负责各类灾害的测报工作,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充分调动测报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技推广中心要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制定防灾抗灾技术措施,指导生产。

经费保障。为保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工作专项经费。如遇突发事件,相应安排救灾、抗灾、减灾经费。

物资保障。由于高温热害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灾害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县农委应安排好相应的农用物资(种子、化肥等)储备,一旦灾害发生,要及时组织调供相应的农作物良种,确保改种补种需求。

办公室职责配合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民政等有关部门汇总、核查突发农业重大灾害和应急工作的有关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在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后,牵头实施应急预案。

研究提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计划,提议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的具体工作。

经常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收集、反映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信息。

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指导灾区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应用防灾减灾技术。

了解和督导灾区落实农业防灾工作措施。

在自然灾害多发时期,及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

3预防、预警预警信息。包括县气象局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预警信息,各乡(镇)农业重大灾害发生情况的传真电报、报告等。

信息采集。采集内容包括农业灾害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

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

损失程度和防治措施等。

信息报送。灾害发生后,由县乡农业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业重大灾害信息做到立即上报,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掌握详细农业重大灾害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3日内补报详情。

预警报告。出现下列情况时,立即发出农业灾害预警:收到气象部门的低温冻害、高温热害预测预报,干旱及洪涝预报。

预防控制组织、思想准备。不断完善农业防灾减灾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有关单位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预案准备。根据农业重大灾害的发生规律,修订完善不同类型灾害的应急预案,确定防御重点。研究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业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适应性种植,提高农业生产的避灾抗灾能力。

技术准备。积极组织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

适时防控。及时组织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尚未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接到低温冻害等灾害预报后,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立即组织、指导农民采取覆盖、灌水等相应防范措施。

4临灾和灾后应急措施根据我县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一旦发生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前兆或灾害发生时,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县政府请求立即做出应急处理;

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实施防灾预案;

办公室迅速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趋势,为领导小组和县政府决策提供准确情报;

根据受灾程度制定救灾、减灾措施,并帮助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报请县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组织生产自救,减轻灾害损失。

5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和应急响应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一般(Ⅵ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预警,并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Ⅰ级)应急响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

(1)受灾面积(指因灾害造成田间农作物产量损失10%以上的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0%以上。

(2)灾害发生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一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Ⅰ级)响应行动:

(1)县领导小组启动县级突发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抗灾工作,并报告县人民政府。

(2)县领导小组派出技术组,深入灾区调查了解受灾情况,指导灾区开展抗灾减灾工作。

(3)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Ⅱ级)应急响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为重大(Ⅱ级)应急响应:

(1)受灾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5—20%。

(2)灾害发生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5—50%。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二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Ⅱ级)响应行动: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抗灾应急工作,向县人民政府报告灾情,申请启动应急预案。

(2)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派出技术组深入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帮助灾区开展农业救灾工作。

(3)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

较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响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为较大(Ⅲ级)应急响应:

(1)受灾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0—15%。

(2)灾害发生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5—35%。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三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较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Ⅲ级)响应行动:

(1)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会议,分析灾情发展趋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灾情动态,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根据灾区抗灾工作的要求,提请领导小组派出技术指导组,调查灾情,指导灾区救灾工作。

(3)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

一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Ⅳ级)应急响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为一般(Ⅳ级)应急响应:

(1)受灾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下。

(2)灾害发生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5%以下。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四级响应的农业自然灾害。

一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Ⅳ级)响应行动:

由办公室向领导小组汇报受灾情况,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向受灾地区派出技术组帮助指导工作。

应急解除当灾害结束,农业生产恢复正常时,由领导小组报请县人民政府宣布应急解除。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2

1.1目的

为切实抓好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坚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思想。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实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编制依据

编制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安微省防汛抗旱条例》、《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宣城市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旌德县范围内突发性干旱、洪涝、低温冻害和风雹等农业重大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组织机构

县农委设立生产救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由县农委主任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县蔬菜办公室)、县农机管理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水产站、县名茶办等委属单位和委机关农业信息股、项目办、财务室等股室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委办公室。

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研究制定全县农业生产救灾预案。

组织开展全县农业灾情调查和统计,建立农业灾情报告制度和信息网络系统。

分析研究,提出全县农业生产救灾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和指导灾区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组织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科技服务和生产救灾。

开展生产救灾的'宣传工作。

争取和筹集生产救灾经费和救灾种子、化肥等物资,提出分配意见。

对各乡(镇)生产救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与县气象、水利、民政等部门密切协作,采集天气、水文灾情等信息,供领导参阅。

与各乡镇灾情统计部门共同对灾情进行核实,掌握灾情动态;负责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上报工作。

及时了解各乡镇抗灾救灾行动情况,掌握抗灾救灾动态,供领导参阅,并提供给有关部门。

负责生产救灾文字信息综合工作,并办好《农业生产抗灾救灾简报》。

对领导小组派往灾区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的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进行具体工作安排和联络工作。

参与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工作,并对资金、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核查。

负责处理好其它日常工作。

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委农业信息股:负责全县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新闻宣传报道等工作。

委财务室和项目办:争取和筹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物资,并根据领导小组分配意见,将资金、物资发往受灾地区,争取和落实农业抗灾基础设施项目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县农技推广中心:及时提出全县农业生产救灾预案,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灾后农技服务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收集和反映种植业灾情。负责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负责救灾种子、肥料的筹集和储备工作,做好灾后恢复的土壤墒情和养份动态监测等工作。

县畜牧兽医局和县水产站:及时提出全县畜禽、水产养殖业生产救灾预案,核查、收集和反映畜禽、水产养殖业受灾情况。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畜禽、水产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负责指导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督促指导灾区落实免疫、消毒、检疫等防疫措施,协调疫苗、消毒剂等应急防疫物资供应。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3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和相关方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确保应急救灾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是指由于突发或预知的洪汛、气象、地震和地质等自然灾害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或造成及可能造成公司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紧急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工作原则

及时预警,科学应对

坚持灾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极端气象、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的采集分析,依法规范信息来源及可靠性,增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科学应对突发应急事件。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员工人身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统一组织,协同救灾

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急救灾工作。各单位按照职责和权限,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应急期间,一般性工作服从应急救灾工作。

灾害分级

各类自然灾害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等因素分为四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

I级自然灾害类事件

指由于洪汛、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现象突然发生且事态严重,对生产场所员工安全、设备财产、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大人员伤亡、特大财产损失或较大生态环境破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Ⅱ级自然灾害类事件

指由于发生洪汛、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现象突发事件,对生产现场员工安全、设备财产、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带来较大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一般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Ⅲ级自然灾害类事件

指由于发生洪汛、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现象突发事件,对生产现场员工安全、设备财产、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带来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一般生态环境破坏。

Ⅳ级自然灾害事件

指预测或已经发生洪汛、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事件,对生产现场员工安全、设备财产、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潜在危害或威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一般生态环境破坏。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

为有序、高效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司设立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救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自然灾害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安全总监

副组长:总指挥部主任

成 员:应急救援处置中心领导、综合办公室主任、经营科科长、财务资产科科长、人事科科长、安全环保科科长、质量设备科科长、安全监督站站长、党群工作科科长、各基层单位负责人。

应急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设在总指挥部,是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总指

挥部主任担任。

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加强对自然灾害的信息搜集分析,及时发布预警及指导应急准备工作;

(2)加强对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运输生产组织管理,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3)根据公司应急管理小组授权,下达自然灾害应急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

(4)根据公司应急管理小组授权,下达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5)领导和协调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部署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工作;

(6)接受灾害情况报告并及时向公司应急管理小组通报灾害损失和生产、救灾等情况;

(7)根据应急工作原则,制定灾害预防及应急救灾对策,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

组织紧急调配救援物资或提供其它紧急救助行动;

(8)统一安排应急救灾期间机关职能科室、应急职能组、应急救援处置中心的工作。

应急办公室主要职责

应急办公室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应急响应期间生产运行监控及应急救灾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职责如下:

(1)根据灾害态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运输生产安全及作业人员安全;

(2)负责应急领导小组信息收集平台的建立,负责应急值班和24小时值班电话的设置;

(3)持续跟踪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接受并传达指令;

(4)负责应急状态下指挥、协调,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指令传达到各机关职能科室、应急职能组和应急救援处置中心;

(5)按照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统一对外联系,向上级公司、当地政府部门上报重特大突发事件信息;

(6)负责应急值班记录和现场应急处置总结的审核、归档工作;

(7)负责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8)收集各类信息,随时汇报事态情况,有重要信息要随时汇报;

(9)负责跟踪检查指令的执行情况。

各职能科室、各基层单位、应急职能组、应急救援处置中心职责

详见《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 灾情预警、应急响应

灾情预警

应急办公室负责搜集洪汛、气象(雨雪、沙尘暴)、地震、地质等灾害预报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分析灾害可能对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安全和运输生产安全造成的危害并及时报告领导小组。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传达领导小组发布的各项预防灾害指令。各基层单位严格执行预防灾害各项指令,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应急响应

灾情报告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害单位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和地区/地区应急救援处置中心报告。

分级响应

按照灾害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分级响应。

(1)接到灾害预警或发生灾害突发事件后,受灾区域各基层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专项应急预案,并根据灾害情况及时上报;

(2)接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报告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响应程序

公司相应程序

预警和应急准备

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接到灾害预警后,进入启动预案准备状态。根据灾情发展态势,应急办公室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

(1)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预警或灾害情况;

(2)应急办公室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安排和布署,通知各应急职能组、各基层单位和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地区/地区),做好应急准备;

(3)密切关注、及时掌握灾情发展和现场应急情况,及时报告;

应急救灾

预案启动后,根据灾害发展态势和现场抢救进展情况,应急办公室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

(1)发生Ⅳ级自然灾害事件时,应急办公室应立即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灾害可能发展的趋势及可能对生产秩序造成的影响,严格控制车辆运输作业并制定合理、安全、科学的运输作业计划;

(2)发生Ⅲ级以上灾害事件时,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领导小组成员在1小时内到达岗位;

(3)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现场应急指挥中心,分析灾情,部署应急救灾任务,86

根据灾害严重程度按规定上报公司、上级公司、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4)制定应急救灾方案,组织紧急救援;

(5)视灾情严重程度,安排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协调指挥应急救灾工作;

(6)协助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做好运输、通讯、物资、资金等支援准备工作;

(7)必要时,按领导小组指示报请公司、上级公司、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指挥救灾工作。

基层单位响应程序

灾情报告

(1)在接到灾害预警或发生灾害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本单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进入应急准备状态;

(2)按照本单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专项应急预案》要求及公司有关运输生产作业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积极做好灾害预防及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3)发生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后,应积极组织救援,并就灾害情况及时汇报。灾情报告的主要内容: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危害程度、生产运行和职工生活状况,以及已采取的应急救灾措施。

应急准备

公司职能科室、应急职能组、基层单位、区域应急救援处置中心接到应急指令后,按照《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职责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1)接到当地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后,应立即进入相关应急预案启动准备状态;

(2)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应迅速到位,部署应急救灾工作;

(3)医疗、物资等应急保障系统工作准备就序;

(4)抢险救灾装备和人员集结待命;

(5)检查和监控次生灾害源、生命线工程、重要生产设施中的薄弱部位,制定应急防灾对策;

(6)保持与当地救灾部门和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联系畅通;

(7)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稳定职工情绪、平息误传和谣传、宣传自救知识。

应急救灾

(1)灾害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转入应急救灾程序;

(2)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抢险救灾和区域性救灾协作;

(3)各基层单位做好现场疏散工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生活秩序;

(4)应急办公室及时向当地政府救灾指挥机构和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受灾

损失和应急抢险救灾情况,视灾情需要通过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请求外部紧急救援;

(5)领导小组制定现场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

(6)应急办公室迅速调集抢险救灾队伍投入抢险;

(7)质量设备科组织人员检查生产设施破坏情况,检修生产和生活设施;

(8)应急办公室密切保持与当地政府救灾主管部门和救灾机构的联系,及时掌握灾害信息和区域灾害情况,通报本单位受灾情况和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9)应急办公室做好救灾物资调拨、发放工作;

(10)领导小组组织灾害损失评估,按规定向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灾害损失评估结果;

(12)做好恢复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指挥与协调

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领导小组必须坚持“属地管理、政府统一领导”的原则,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救灾工作。

(1)根据现场救灾需要,应急办公室协调有关救灾队伍、装备、物资,保障救灾需要;

(2)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提出救灾方案,制定防止灾害引发次生灾害的方案,并责成相关单位积极落实;

(3)领导小组针对灾害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应急终止

领导小组确认灾害现场符合下列条件并报请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下达应急结束指令,应急终止。

(1)灾害现场得到有效控制,次生灾害隐患消除;

(2)现场应急处置已经结束。

应急救灾工作结束后,由应急办公室编写应急救灾总结报告,报送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4 保障措施

通讯与信息保障

应急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接到单位和上级部门重特大应急信息后,立即按规定上报下传应急信息,跟踪应急事态发展。

各单位应保证值班联系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及时接收和转达灾害信息,保证联系通畅。

应急保障

应急救灾物资装备保障

物资公司应按规定和救灾需求完善应急物资的储备,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统一清理、登记可供应急响应期间使用的装备和物资资源,统筹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措施。

各单位结合各自生产作业特点,合理配置应急物资。

应急队伍保障

各基层单位应建立应急救灾抢险队伍,安全环保科负责进行定期培训及演练,以保持应急队伍战斗力,做到常备不懈。

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应急抢险队伍组织机构及人员上报安全环保科备案。

应急资金保障

财务资产科设立专项应急资金,用于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设备建设、抢险物资储备、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应急救灾期间,可随时启用,实行专款专用。

应急医疗卫生保障

生活服务公司应做好应对突发灾害的医疗保障专项预案,储备应急药品,并配备精干医护人员和精良医疗器械,具备随时赶赴现场参与救灾的能力。

宣传、培训与演习

安全环保科必须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防灾救灾宣传教育,使单位员工和家属了解应急救灾知识,提高应急意识。

安全环保科必须定期对应急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并掌握应急预案要求和应急救灾技术,提高应急救灾能力。

基层单位必须每一年组织一次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习。

5 附则

本预案由公司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救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4

1总则

编制目的

为做好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安全、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需要出发,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农业自然灾害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北京农业造成的损失。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减轻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坚持生态治理与防灾减灾相结合,预防与抗灾相结合,以预防为主。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抗灾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依靠科技,充分发挥农业与相关减灾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农业灾害预警水平和应急能力。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北京市农业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事件等级

依据农业自然灾害造成或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Ⅰ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1)发生涉及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性特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或占受灾区域耕地总面积50%以上,且其中大部分可能成灾,部分农田可能绝收;或饲养动物或鱼类的因灾损失率达30%以上。

(2)一个区县发生特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受灾区域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且其中大部分可能成灾,部分农田可能绝收;或饲养动物或鱼类的因灾损失率达50%以上。

(3)重大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且绝大部分可能受灾,大部分可能成灾;或重大动物疫病或鱼病已在本市大范围发生并迅速蔓延。

(4)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定为特别重大(Ⅰ级)的农业自然灾害。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为重大(Ⅱ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1)发生涉及两个以上区县的区域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50~100万亩,或占受灾区域耕地总面积的30%~50%,且其中有相当部分可能成灾,少部分可能绝收;或饲养动物或鱼类的因灾损失率达20%~30%。

(2)一个区县发生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受灾区域耕地总面积的50%~80%,且其中有相当部分可能成灾,少部分可能绝收;或饲养动物或鱼类的因灾损失率达30%~50%。

(3)重大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0%~80%,且大部分可能受灾,少部分可能成灾;或重大动物疫病或鱼病已在本市多个小片区域发生并继续蔓延。

(4)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定为重大(Ⅱ级)的农业自然灾害。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为较大(Ⅲ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1)发生涉及两个以上区县区域性较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30~50万亩,或占受灾区域耕地总面积的20%~30%,其中一部分可能成灾,个别地块可能绝收;或饲养动物或鱼类的因灾损失率达10%~20%。

(2)一个区县发生较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受灾区域耕地总面积的30%~50%,其中一部分可能成灾,个别地块可能绝收;或饲养动物或鱼类的因灾损失率达20%~30%。

(3)重大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50%,部分地块可能受灾,个别地块可能成灾;或重大动物疫病或鱼病已在本市多点发生。

(4)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定为较大(Ⅲ级)的农业自然灾害。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为一般(Ⅳ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1)发生涉及两个以上区县区域性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0~30万亩,或占受灾区域耕地总面积10%~20%,少数地块可能成灾;或饲养动物或鱼类的因灾损失率5%~10%。

(2)一个区县发生农业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受灾区域耕地总面积的20%~30%,少数地块可能成灾;或饲养动物或鱼类的因灾损失率10%~20%。

(3)重大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0%~30%,少数地块有可能受灾;或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或鱼病的传播源已接近本市。

(4)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定为一般(Ⅳ级)的农业自然灾害。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危害农业生产的各类自然灾害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区域涉及重大动物疫情的,按照《北京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执行;涉及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突发事件的,按照《北京市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2组织机构与职责

组织机构

在市应急委的领导下,市农委、市农业局成立“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市农委主任任组长,市农业局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农委、市农业局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市农委办公室、产业发展处、发展规划处,市农业局办公室、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粮经作物管理处、蔬菜管理处、畜牧管理处、水产管理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农村能源生态处、农产品质量安全处,各郊区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应急处。

各郊区县农业主管部门也要设立本区县的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部署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农业灾情和生产恢复情况,及时做出启动或解除应急预案的决定;指导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参与国家和本市农业救灾资金的管理,负责救灾种子储备和调剂,协调救灾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编制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筹备领导小组办公会议。

密切与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整理和反映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信息,组织有关部门专家会商,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根据灾情及时提出应急预案启动或应急解除建议。

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信息及动态。

在灾情多发时期,组织安排人员值班,协调相关部门有关农业抗灾救灾的工作。

负责协调救灾资金、物资的使用和分配。

负责组派农业抗灾救灾工作组和专家组。

督导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负责处理农业防灾减灾的其它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市农委、市农业局办公室:协调委、局各成员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做好值班人员安排和后勤保障。

产业发展处:负责协调、制定和组织实施农业自然灾害的有关政策措施。

发展规划处:负责了解灾后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情况。

应急处:承担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职责。

粮经作物管理处:负责粮经作物的灾情收集、核查和反映;负责组织协调粮经作物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协调救灾物资(含救灾备荒种子)的分配调剂和管理;负责组织协调灾后耕地质量监测、农田修复与土壤改良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承担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的具体工作。

蔬菜管理处:负责蔬菜生产灾情的收集、核查和反映;负责组织协调蔬菜作物防灾减灾、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

畜牧管理处:负责畜牧生产灾情的收集、核查和反映;负责组织协调畜牧养殖业防灾减灾、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

水产管理处:负责水产生产灾情的收集、核查和反映;负责组织协调水产养殖业防灾减灾、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

农业机械化管理处:负责组织督导区(县)农机管理部门及时组织农机人员和农机具参与抗旱、排涝、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

农村能源生态处:负责与防灾及灾后恢复有关的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对因灾损毁农业可再生能源及农业生态工程设施的修复。

农产品质量安全处: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对因灾受损可能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和指导处置。

区县农业部门:负责区县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或解除;安排部署本区县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织指导本区县农业抗灾救灾、灾后恢复生产、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参与国家和市政府下达本区县的农业救灾资金管理,负责救灾种子储备和调剂,协调救灾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组织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专家顾问组职责

成立农业减灾专家顾问组,主要职责:

(1)为编制北京农业减灾有关规划和农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等提供咨询、建议。

(2)在发生农业自然灾害时,协助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分析判断灾害类型与特点,评估灾害形势与可能造成的损失,为确定预警和响应等级提供建议和咨询。

(3)协助市农业主管部门开展重大农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技术难点的攻关研究和农业防灾减灾的技术培训等。

3监测和预警

监测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气象、水务、地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信息交换机制,健全和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气象预警信息、水情、汛情、旱情、地质灾害等农情信息,加强对农业病虫灾害的监测,对农业自然灾害进行适时监测,确保有效监测、及时发现并逐级上报灾情。

信息采集

(1)采集途径。市农委、市农业局与气象、水务、地质等部门定期、不定期会商灾情;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农业报告的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情况。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要与区县建立稳定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确保农业信息网络系统畅通。

(2)采集内容。降水、水文、汛情等资料;气温、光照、风雹等情况;农业自然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农作物、畜禽损失程度;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损毁程度;农业直接经济损失;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信息报告

(1)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后,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情况后,统一向市应急办或市政府报告。造成重大农业损失的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可直接上报,并同时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2)区县发生农业自然灾害的,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立即向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灾情状况。

(3)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掌握详细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在发生后24小时内补报详情。

(4)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信息的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事件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措施等,并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情况。

信息研判

收到气象、水务、地质及其它部门的黄色或橙色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或收到农情信息部门的自然灾害上报信息后,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会商和研究灾害形势,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初步判断灾害等级,提出发布灾害预警及其等级的意见。

在灾害发展过程中跟踪采集信息和动态研判,为及时调整预警等级和响应行动提供依据。

信息发布

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后,确需对外发布的,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渠道发布。

预警的级别

依据突发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预警级别,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

蓝色预警(Ⅳ级):收到气象、水务、地质、植保及其它部门的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或预警信息,事件即将临近,可能造成局地农业受灾,预计将要发生一般农业自然灾害;或已轻微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有发展趋势,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预警(Ⅲ级):收到气象、水务、地质、植保及其它部门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事件已经临近,预计将要发生较大农业自然灾害;或已轻度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有发展趋势,可能造成较明显的'农业灾害损失。

橙色预警(Ⅱ级):收到气象、水务、地质、植保及其它部门的黄色或橙色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事件即将发生,预计将要发生重大农业自然灾害;或已中度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有蔓延扩展或明显加强趋势,事态正在逐步扩大,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农业灾害损失。

红色预警(Ⅰ级):收到气象、水务、地质、植保及其它部门的橙色或红色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农业自然灾害,事件会随时发生;或已重度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有迅速蔓延扩展或急剧增强趋势,事态正在不断蔓延,可能造成特大的农业灾害损失。

预警发布和解除

预警发布

(1)蓝色预警和黄色预警,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发布和解除,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2)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应急办提出预警建议,由市应急办或授权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和解除。

(3)预警信息应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等级变更

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农业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范围及农业灾情的变化,分别提出预警等级升级或降级变更的意见。

(1)由黄色预警或橙色预警升级为橙色或红色预警,或由红色或橙色预警降级为橙色或黄色的变更,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应急办提出预警建议,由市应急办或授权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

(2)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预警,或由黄色预警降级为蓝色预警的变更,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发布和解除,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预警解除

根据农业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和范围的缩小及农业灾情的逐步缓解,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预警等级变更的程序,发布解除较重一级预警并转入较轻一级预警,直至解除全部预警。

预警响应

蓝色、黄色预警响应:根据发生农业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各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机构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传真、专用通讯渠道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各区县农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的网站、手机短信等渠道向社会发布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2)与气象、水务、地质、植保等灾害监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密农情观测,加强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监测和采集,及时分析评估灾害形势。

(3)受灾地区的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和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确保联络畅通。

(4)及时向可能受灾地区发布灾害信息,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建议。

(5)根据需要调动受灾区县的应急救灾队伍、物资、资金等应急资源。

橙色、红色预警响应:根据农业自然灾害的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各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机构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传真、专用通讯渠道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各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并报送至市应急办以及市有关部门;根据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的网站、手机短信等渠道向社会发布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2)加强与气象、水务、地质、植保等灾害监测部门的会商与信息采集,相关农情信息实行日报告制度。

(3)市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和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确保联络畅通。

(4)及时向受灾地区发布灾害信息,提出抗灾或补救措施建议。

(5)根据需要调动市级应急救灾队伍、物资、资金等应急资源。

预警信息发布后,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密切关注农业自然灾害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情况和专家顾问组提出的调整预警建议,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将调整结果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

当确定突发事件不可能发生或危险已经解除时,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宣布解除预警,并通报相关部门。

灾害预防和应急准备

思想准备。不断完善农业防灾减灾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风险管理准备。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农村干部并动员农户加大辖区农业自然灾害隐患排查,评估灾害风险、找出薄弱环节、确定灾害风险对策。

预案准备。根据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修订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确定防御重点;研究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业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避灾与抗灾能力。

工程准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田设施、棚室建筑的加固和防护,配合水利部门做好水利基础设施的维修和加固,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适时防控

(1)及时组织抢收灾前已成熟农作物;对没有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

(2)根据旱情和作物生长状况,及时组织采取中耕、镇压、灌溉等抗旱措施;建议气象部门利用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根据受涝程度与地形、土壤、作物状况及时采取排水和耕耙散墒、补肥等措施。

(3)接到低温冻害、干热风等灾害预报后,根据灾害强度与作物生长状况,必要时组织、指导农民采取熏烟、覆盖或喷灌、喷药等相应防范措施。

(4)接到大风、冰雹、大雪等灾害预报后,要对果树和大棚、畜舍等农业设施采取临时保护与加固措施。

4应急响应

根据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受灾面积和紧迫性,分四级启动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

一般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Ⅳ级)应急响应区县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会商,做出工作安排,指导救灾工作,并报告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关注事态发展,必要时报告市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

较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响应

(1)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持会商,部署应急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灾情,并通报有关部门。

(2)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前往受灾区县现场检查情况,及时掌握受灾区县农业灾情。

(3)根据灾情需要,提出救灾意见和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派出专家组指导救灾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救灾技术服务。

4.协助灾区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必要时动用救灾备荒物资。

5.监督救灾措施的落实和救灾资金、物资的使用。

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1)提请市有关领导主持会商,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将情况报告市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

(2)根据灾区救灾工作需要,派出救灾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指导救灾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救灾技术服务。

(3)适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和措施,建议市政府从市级财政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根据救灾需求,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必要时动用救灾备荒物资,动员社会各界对重灾区给予救助。

(5)监督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规范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使用。

特别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Ⅰ级)应急响应

(1)提请市有关领导主持会商,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重大问题报请市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予以支持。

(2)迅速向重灾区派出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组织指导救灾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救灾技术服务。

(3)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和措施,建议市政府从市级财政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争取国家救灾资金。

(4)根据救灾需求,调剂、调运救灾物资,必要时动用救灾备荒种子,协调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动员社会各界对重灾区给予救助。

(5)监督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规范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使用。

响应升级

因事态发展,应急事件已超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控制范围,需要其他部门提供援助和支持时,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批准后,启动扩大应急响应。必要时请求市应急办或市政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与。

应急结束

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基本完成,农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时,应急处置工作宣告结束,并在1周内向市政府、市应急办报告应急处置工作。

一般(Ⅳ级)和较大(Ⅲ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全部结束后,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I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全部结束后,由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市应急办批准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后期处置

善后处置

与民政部门协调开展区域自然灾害的农业产量损失、农业设施装备损失的调查评估与核实,准确掌握灾情信息。

主动与水务部门沟通,及时掌握农田灌溉、排涝,损毁农田和各类受损农业基础设施的修复情况。

督促、帮助、指导灾区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畜牧生产管理,及时抢种、补种、改种各类应时农作物。

协调救助

根据灾区需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区域间种子、化肥、地膜、农药、饲草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

积极与金融部门协商,落实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所需贷款。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业灾害保险理赔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灾民生活与生产救助。

6应急保障

资金保障

根据灾情程度,积极向上级申请专项救灾资金。

信息保障

各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体系建设,实现上下畅通,达到早预报、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加强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证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电话、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

物资保障

各级农业部门为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储备必要的种子,农药等救灾物资。应急预案启动后,应优先保证救灾物资的及时供应和调运。每次救灾动用后,应在下一年度内补齐缺额。

应急队伍保障

区县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建立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保证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有专人负责,并定期对救灾应急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职责保障

各级农业部门要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消除隐患,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推广普及农业防灾减灾技术。

宣传保障

各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和手机等信息手段,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与法律知识的科普宣传。

7附则

名词术语

本预案中的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前者包括粮油等大田作物和蔬菜、瓜果、花卉、中药材等园艺作物及食用菌生产,后者包括畜牧业、水产养殖、养蜂和其他养殖对象。

本预案中的农业自然灾害,是指干旱、洪涝、低温冻害(含冷害、霜冻、冻害、雪灾等)、风雹(含雷雨大风、寒潮大风、龙卷风等风灾及冰雹)、高温(含干热风)、沙尘暴、阴害、重大动植物生物灾害等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本预案中的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农业自然灾害中的干旱、渍涝、冷害、冻害、阴害和许多植物病虫害属累积型灾害,并非突发;但在灾害事态严重发展时,同样会出现紧急事态,也应纳入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范畴。

本预案中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是指在遭受上述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中,农作物实际收获量较常年产量减少10%~30%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成灾面积是指在遭受上述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中,农作物实际收获量较常年产量减少30%~80%的播种面积。绝收面积是指在遭受上述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中,农作物实际收获量较常年产量减少80%以上的播种面积。受灾面积不得重复计算,在同一播种面积地块上如先后遭受几种或几次灾害,只按其受害最大最重的一次计算受灾面积。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农委、市农业局编制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相应修改,报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各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应依照本预案并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区县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预案的衔接

具体灾种的应急响应等级与行动应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已编制的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中与农业有关的内容衔接,如北京市地震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北京市抗旱应急预案、北京市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北京市气象应急保障预案、北京市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农委、市农业局负责解释。

预案生效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5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火灾、涝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快速有序地进行抢险救灾,保护学校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组织结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周振祥 62652757 15902338898 (负责全面协调指挥)

组员:蒋天佑62652785 13012377143(负责教学区物业)

戴哲忠 62652785 13032331613(负责家属区物业)

曾小玲 62652757 13983482667(负责学生宿舍物业)

况正荣 13193082760(负责上教学区物业)

孙中平 13983856809(负责教科园区物业)

吴胜宁 62651996 15823906376(负责保安队员调动及协调)

李昌勇 13627699105(负责消防队员调动及消防协调)

李荣庆 62652778 13983031102(负责客户服务协调)

职责:协调处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抢险救灾.

2、设置三个突发事件应急分队,各自分工负责。

(1)消防应急分队

负责人:李昌勇 13627699105

成员及联系方式:吴胜宁 李世平、曾滔、曾强、陈泽民、杨东、李渝、杨杰、王乐勇、王政、陈同军等。接到报告立即奔赴现场扑灭初期火灾、协助扑灭火灾。(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职责:根据《消防控制程序》《义务消防队工作职责》处理,保护学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防汛应急分队

负责人: 吴胜宁 62651996 15823906376

孙中平 13983856809

王 政 62652203 13617678515

成员及联系方式:

第一梯队: 吴胜宁李世平、曾滔、曾强、陈泽民、杨东、李渝、杨杰、王乐勇、王政、陈同军等。接到报告立即奔赴现场。(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第二梯队:全体保安队员奔赴现场,职能部门增派中青年积极配合抢险救灾.

职责:阻挡、排泄洪涝,保护重点部位,抢救人员物资, 保护学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地震应急分队

负责人: 戴哲忠 62652785 13032331613

成员及联系方式:以家属区保安、巡逻队员作为家属区疏散引导员;以教学区保安、巡逻队员作为家属区疏散引导员。其他物业服务人员配合做好疏散引导和救助工作。(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职责:及时疏散引导家区群众到达避难地点,及时救助和协助救助伤员,减少人员伤亡。

二、处置步骤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发生后,应严格按下列步骤处理:

1、在第一时间报告灾害的地点、类别和损害程度。启动预案。

2、以在现场工作的保安、城管队员作为第一梯队,立即奔赴现场抢险救灾。

3、其他保安、城管队员,闻讯尽快奔赴现场;各个部门50岁以下健壮中青年闻讯尽快奔赴现场抢险救灾。

三、预防措施

1、各应急分队造具名册,明确岗位职责和联系方式,进行岗位培训,接受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迅速奔赴现场实施抢险救灾.

2、物管中心各业务部门,作好预防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检查本部门预防自然灾害的.程度,发现并堵塞漏洞,实施本部门自然灾害防范责任制.制定本部门抢险救灾预案,发现灾害,率先对管辖范围自行抢险救灾,及时报告引导实施综合抢险救灾。同时为支援学校抢险救灾作好人员准备.

3、消防器材储藏室(灭火器、水带等),设在慧园小区培训楼二楼学校安管处。消防科联系电话62652882;安管处24小时联系电话62651111.各个大楼设有灭火器、消防水带、逃生应急箱和逃生应急指示灯。

4、防涝器材储藏室(沙袋、水靴、电筒等),设在地下车库。负责人戴哲忠 62652785 13032331613;抽水机放置在能源中心,负责人李云霄62652777.

5、地震避难所:设在教学区两个足球广场。

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分队:

(1)地震发生前,根据地震预报有序疏散室内人员到地震避难所。

(2)地震发生后,迅速疏散家属区各住户室内人员到地震避难所,抢救被压人员。

(3)迅速疏散教学区各大楼及学生宿舍室内师生到地震避难所,抢救被压人员。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6

一、机构设置和基本原则

成立学校防汛抢险工作应急处置指挥工作组,下设求援救护组、善后处置组和安全事故调查协商处置组。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任何个人都必需服从指挥调动,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时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投入救援抢险工作。

安全事故处置和救灾重点任务是:

1、最大限度抢救伤员,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

2、维护重点设施安全,如供电、供气、供水;

3、积极抢救加家和人民群众财富,尽量减少损失;

4、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二、防汛抢险工作预案

学校一旦发生洪灾,本学校任何个人要依照《防洪法》第六条和第三十八条规定,依法服从学校防汛领导小组的调动,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依照“教育局抗洪抢险救灾预案”制定本预案。

1、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有教学班xx个,在职教职工xx人,学生xxx人,校舍和房产六处,就目前现状而言,我校排水能力虽然较好,但防汛任务仍较重,如遇特大暴雨,也怕形成严重的洪涝局面,因此,教学楼顶楼搭建房以和排水系统,仍是抗洪抢险的重点。

2、抗洪救灾的指导思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政府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学校内一旦发生洪涝灾害,任何个人都必需服从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指挥调动,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时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抗洪抢险的重点任务是: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确珍重点设施安全,确保学校财富不受损失,一般物资尽可能少受损失。

3、机构设置和职责:

全校的抗洪救灾工作在学校支部行政的领导下,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xx和各年级班主任等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设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xx兼任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4、防汛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主持学校的'防汛工作,洪灾发生时发布抢险命令指挥抗洪抢险工作。

(2)副组长协商组长工作,具体负责学校的抗洪抢险救灾。

(3)xxx负责抢险队工作。如遇重大灾情时,根据领导小组决定,迅速组织抢险队人员参与抢险工作。

(4)xx等同志负责救护队工作。如遇重大灾情时,根据领导小组决定,迅速组织救护队人员参与救护工作。

5、防汛办公室职责:

掌握学校防汛情况,负责布置日常防汛值班工作,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掌握雨情、水情、险情、灾情,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并协调抢险救灾工作。做好本校的防汛工作,灾情抢险救灾。

6、通讯联络:

学校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昼夜值班电话:xxxxxx小组办公室,要随时坚持通讯疏通。

7、发生所有灾情的抢险措施:

(1)立即报告教育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值班人员迅速报告带班领导和区防汛指挥办公室。

(2)组织危险地段学生和物资转移,最大限度地减洪灾损失。

(3)学校防洪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学校的抢险队和救护队进行抢险救灾。

(4)妥善布置受灾师生员工的生活,确保社会稳定。

(5)灾害结束后,立即统计损失情况,向xx区教育局上报。

(6)筹措经费,恢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工作秩序。

8、奖励和处分:

学校将对在防汛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成果显著,表示突出的年级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人为原因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富造成严重损失的,将依照《防洪法》有关条款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7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火灾、涝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快速有序地进行抢险救灾,保护学校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组织结构

1、领导小组

组长:xx(负责全面协调指挥)

组员:

xxx(负责教学区物业)

xx(负责家属区物业)

xx(负责学生宿舍物业)

xx(负责上教学区物业)

xx(负责教科园区物业)

xx(负责保安队员调动及协调)

xx(负责消防队员调动及消防协调)

xx(负责客户服务协调)

职责:协调处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抢险救灾。

2、设置三个突发事件应急分队,各自分工负责。

(1)消防应急分队

负责人:xx

成员及联系方式:xx等。接到报告立即奔赴现场扑灭初期火灾、协助扑灭火灾。(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职责:根据《消防控制程序》《义务消防队工作职责》处理,保护学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防汛应急分队

负责人:xx、xx

成员及联系方式:xx

第一梯队:xx等。接到报告立即奔赴现场。(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第二梯队:全体保安队员奔赴现场,职能部门增派中青年积极配合抢险救灾。

职责:阻挡、排泄洪涝,保护重点部位,抢救人员物资,保护学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地震应急分队

负责人:xx

成员及联系方式:以家属区保安、巡逻队员作为家属区疏散引导员;以教学区保安、巡逻队员作为家属区疏散引导员。其他物业服务人员配合做好疏散引导和救助工作。(应急分队队员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职责:及时疏散引导家区群众到达避难地点,及时救助和协助救助伤员,减少人员伤亡。

二、处置步骤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发生后,应严格按下列步骤处理:

1、在第一时间报告灾害的.地点、类别和损害程度。启动预案。

2、以在现场工作的保安、城管队员作为第一梯队,立即奔赴现场抢险救灾。

3、其他保安、城管队员,闻讯尽快奔赴现场;各个部门50岁以下健壮中青年闻讯尽快奔赴现场抢险救灾。

三、预防措施

1、各应急分队造具名册,明确岗位职责和联系方式,进行岗位培训,接受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迅速奔赴现场实施抢险救灾。

2、物管中心各业务部门,作好预防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检查本部门预防自然灾害的程度,发现并堵塞漏洞,实施本部门自然灾害防范责任制。制定本部门抢险救灾预案,发现灾害,率先对管辖范围自行抢险救灾,及时报告引导实施综合抢险救灾。同时为支援学校抢险救灾作好人员准备

3、消防器材储藏室(灭火器、水带等),设在慧园小区培训楼二楼学校安管处。消防科联系电话xx;安管处24小时联系电话xx。各个大楼设有灭火器、消防水带、逃生应急箱和逃生应急指示灯。

4、防涝器材储藏室(沙袋、水靴、电筒等),设在地下车库。负责人xx;抽水机放置在能源中心,负责人xx。

5、地震避难所:设在教学区两个足球广场。

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分队:

(1)地震发生前,根据地震预报有序疏散室内人员到地震避难所。

(2)地震发生后,迅速疏散家属区各住户室内人员到地震避难所,抢救被压人员。

(3)迅速疏散教学区各大楼及学生宿舍室内师生到地震避难所,抢救被压人员。

阿拉题库 · 学习办公更轻松!

48 365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