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端午粽子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第一篇】
端午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富有民俗文化和历史沉淀的节日。而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包粽子也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和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在本次活动中,我与我的孩子们一同包粽子,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亲情和快乐。
孩子们最爱的就是做手工,而包粽子这项活动,更是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孩子们抱着粽叶,顺着老师的指示一步步地操作,过程中需要细心用心,保证每一个动作都做得稳稳当当。而当他们亲手包好了自己的粽子,那种自豪和满足感更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第三段:体验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对我们而言,更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而包粽子这项活动,是端午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身参与包粽子活动,孩子们也学会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感悟和记忆历史和传统文化。
第四段:增强家庭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中,亲子活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而包粽子活动,也是加强亲子关系的一种系列措施。在活动中,我与我的孩子们商量着如何包好粽子,互相掌握着技巧和方法,一个个粽子的完成是家庭合作、团结的象征。在亲密的家庭环境中,亲情也越来越深了。
第五段:结语。
通过包粽子活动,我深深地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活动结束之后,我的孩子们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不断表达着对这种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热爱和认可。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文化的大门,感受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魅力,把更多的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带给孩子们。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第二篇】
今天上午我去看姥姥包粽子。
第一步:包粽子。拿两张或三张煮过的'粽叶对叠在一起,再在粽业上放一把米,然后在米的上面放一些绿豆、芝麻、花生和一肥一瘦两块猪肉,再在它们上面又放一把米盖住,包住在用线捆绑,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碧绿玲珑,惹人喜欢。
第二步:煮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放水,用大火煮一个多小时,再用小火焖一个多小时,就大功告成了。
姥姥扒开一个粽子给我品尝,哇!香喷喷的,自己家包的粽子就就是不一样。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第三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但是我最爱的是包粽子。早晨,我和妈妈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开始包粽子啦!妈妈先拿出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块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盖好,然后再拿筷子搅匀、折好,再用绳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妈妈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开始学包粽子。我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叶子碎了,但是糯米没漏出来。然后我用绳子把粽子捆紧,我想把粽子捆紧一些,结果叶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这混乱之中我没把粽子包好,却把糯好洒了一地。我并不灰心,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两回熟吗,我又细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为它很小,也很矮。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过一个多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这种味道我到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体会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诚心、细心、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满意的结果。
端午粽子心得体会【第四篇】
转眼又到了端午节,它除了让人想起龙舟盛会以外,粽子的美味更令人神往,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日子。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我家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据我奶奶说味道好极了。自己做的粽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上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配料。因此,今年我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爸爸妈妈被我弄得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爸先将猪肉、香菇切成方块,然后将猪肉放在锅中炒制,加些事先准备好的调料炒出香味,才将猪肉捞起。接着,将香菇和事先泡制好的食物调好配料后一同炒熟,剩余汤汁炒以预先洗净的上等糯米,至所有的汁都被上等糯米吸收进去为止,再放入刚才所炒的料一起拌匀。
接下来,该我妈妈上场了,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只见,妈妈取了两张碧绿的箬竹叶子重叠在一块,双手抓住叶子两端,轻轻向中心一卷,熟练地卷成圆锥形,放于左手掌中,右手用勺子舀了些刚才炒制好的馅料装进圆锥形里边,直到把圆锥形填满了。这时,只见妈妈右手拇指和食指将叶子两头捏住轻轻向前一压,再一个小的反剪,交于左手握牢不放松,空出来的右手拿一绳,一头用牙齿咬住,一头用右手拽紧,沿粽子腰间绕两圈扎紧系牢。一个绿莹莹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接着,妈妈继续不厌其烦地包着,包着这有棱有角的小东西。
等待中,我觉得粽子真是个有意思的小东西,只需用那么几张碧绿的箬竹叶把糯米和馅料包起来,蒸煮一番,糯米和馅料就带上了箬竹叶味儿,而且家里也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我真喜欢由粽子而带来的这清香的味儿,也希望明年我家还能继续飘着这清香的味儿。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1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涮,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这个端午节我过的真开心,我真希望现在的每一天都是端午节,让我每一天都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
我的家乡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端午节的由来。我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是出国的一位大臣,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屈原眼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国王又不听他的建议,去抵抗秦国的侵略,他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他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妈妈说咱回家包粽子好吗?我很爽快地说:“好,咱包八宝粽子吧”。
包粽子的过程:第一,先把、糯米、红豆、葡萄干、花生、绿豆、豇豆、芸豆、玉米粒泡半个小时。这是把粽叶洗洗,造好捆粽子的线。
第二步,包粽子时先把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握成锥形,然后放进泡好的粽子馅,再把粽叶对折过来把馅包严用线捆住,一定要捆紧了。因为煮的时候,米受热会膨胀。
第三步,就是煮了,煮半个小时就好了。
我感觉自己包的粽子比超市卖的还好吃,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自己感觉好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北方有北方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吃粽子的习俗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爱国诗人屈原而展开,传播各地,屈原之民人人皆知,大家用粽子悼念烈士。
今天妈妈就要教我包粽子!
终于该我包了,我也像妈妈那样把两片粽叶重叠一部分,再卷成漏斗状,我也抓了一小把糯米塞进了粽叶里,可因为我的手松了一下粽叶里的糯米全掉了出来,地上脏兮兮的,“失败不怕重要的是坚持,再来!”妈妈鼓励我,第二遍我终于越过了那个坎,第三步就该放东西了我挑了一大块蜜枣放了进去,然后又放了一把糯米,可我在用白箱包的时候,包不严好多糯米都洒了出来,妈妈教导我说:“在粽叶里面放东西不能放得太多,要不然就会潵出来”“殴”我点了点头,看我再三努力的面上,成功的光芒终于照到了我身上,我成功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看着不怎墨阳,但很好吃。
今天是端午节,我亲爱的老妈有事,所以把我“托”到了王别格家。
我刚一冲进门,就看到了王别格和岳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别格一见我来了,就让我一块儿包粽子。怎么办?我可是个包粽子的“大菜鸟”啊!叫我吃粽子还行,叫我包粽子还不如让我去毁粽子呢!我当时那个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里。“快点过来!”王别格又朝我喊道。我_奈只好硬着头皮走了上去,说:“呃,这个嘛,我不会。”王别格不以为然的说:“我也不会嘛,我第一次包粽子的时候还把粽子包成了沙漏,一松手,米”哗哗“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叶跟她学了起来。“首先,把竹叶对折,再折一个小角。”,王别格向我演示完就来检查我折的怎么样。“哎呀。这是吃的,你不要把她当成卡纸折啊!”王别格对我说。我无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这次还不错”听到了她说的话,我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看样子,她不会再叫我重新再折一遍了。“接着把粽叶打开,握住下面”王别格一看,说:“做的还不错,现在要放馅儿了。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勺豆,然后再放一勺米,然后再放半个枣,最后放一勺米。”王别格说的太快了,我有晕,于是对她说:“你直接告诉我要几勺米、几勺豆、几勺枣就可以了,我自己搭配。”岳阿姨说:“其实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搭配。”我曰:“那我就光加米,不加豆,也不加枣。”王别格说:“不行,就你喜欢那种口馅,别人都不喜欢。谁知道你你包的粽子是哪个呢?”我立刻反驳道:“做个记号不就得了?”由于往下我不能做了,所以那个半成品被送到了岳阿姨那里,叫她帮忙“整整容”,再“缝好皮肤”。
该煮粽子了。阿姨先把粽子倒进“盆地”(小锅)里,又把一盆水倒进“盆地”里,让水没过粽子,使所有的粽子“溺水”,无一幸免(当然不能有幸免的了,不然,怎么吃呀)。然后,煮上两个小时,再闷上半个小时,粽子就煮好了。
王别格一听说粽子煮好了,便飞也似的跑向餐桌。岳阿姨刚把粽子端上来,她便迫不及待地把一个粽子拨开,把粽子用筷子一分为二,小口小口的品尝完了,对粽子赞不绝口。我被她所逼,原本想“付出无回报”的,但被她硬塞进了大半个粽子。噎的我直翻白眼,不得不以跑步的方式来缓解我那可怜肠胃的压力。
这可真是个有喜也有忧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