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非公企业支部书记讲党课集聚【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56458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非公企业支部书记讲党课集聚【参考4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非公企业支部书记讲党课【第一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编  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九个方面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党领导人民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重要贡献。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本质要求层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契合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内在要求。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过一条高资源消耗型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加深。在200多年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不超过10亿,但给人类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让14亿多人口整体实现现代化,这将使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可持续地惠及全体人民。

契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保护生产力,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活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中国式现代化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既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的同时,推动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契合构建命运与共地球家园的共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与个别西方国家动辄逃避全球生态保护责任、转嫁本国生态危机做法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携手世界各国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推动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

“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切身感受。从亚洲象群北上南归引起全球关注,到“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火爆出圈,人们感受到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相关法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构建起生态文明体系“四梁八柱”……这一系列重大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引领和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亿亩,防沙治沙亿亩。截至2022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新时代的中国,“美丽经济”发展壮大,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推动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现代化选择。如何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探索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一度复制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结果把生态环境破坏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推动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愿意同其他国家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支持。

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探索合作共赢新路。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必须破除单边主义的壁垒和藩篱,在携手合作中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国际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务实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坚定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积极建设性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为《巴黎协定》达成和落实作出历史性贡献,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致力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通过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一系列务实合作,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面对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同世界各国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非公企业支部书记讲党课【第二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做事情,只要始终如一的保持最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够成功。最初的美好梦想、伟大信念是很容易树立的,但实现梦想、坚守信念的路却很坎坷,能够做到坚守初心,善始善终却很难。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建党以来,从南湖上的一艘木船开始,无数的先辈党员抱此初心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践行了初心诺言。在敌人的严刑面前,年仅38岁的李大钊同志用生命呐喊:“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我们的近邻烈士赵世炎同志在26岁的美好年华为了革命理想,面对敌人的叫嚣,镇定自若地走向刑场,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雷锋同志用春天般的温暖帮助着同志和群众,哪怕是牺牲宝贵的生命也没有食言于使命;焦裕禄同志用敬业的工作态度关怀着每一位群众,即使生命的尽头仍以一名党员的身份服务着群众。历史长河中太多太多优秀的党员烈士坚守初心,追求始终,即使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是高昂着头颅,笔挺着背脊,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形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间越拉越远,但并不能因为时间的距离就可以遗忘,遗忘是很危险的,遗忘了初心就是丢失了“信念之钙”,会让你佝偻着腰苟且的活着。太多的教训鲜血淋漓,__、王立军邀约民心欺下瞒上,最终锒铛入狱;______阳奉阴违背离群众,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周永康、令计划身居高位而专营权术谋取私利,到头来作茧自缚。不论身居何位,官居何职,只要背离群众,丢失初心,我们党都有决心肃清一切害群之马,还群众一个公道!最近看了一部叫《初心》的电视剧,讲述了叫甘祖昌的一名老共产党员,为了让乡亲们不受压迫,填饱肚子,参加了革命。从长征到和平解放_q后的敌特斗争,为党的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鲜血。在官至少将,了解到家乡的贫穷后,放弃了在_q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地拖家带口离职回乡,以一名农民党员的普通身份带领乡亲开荒、治田、修水库,不仅自己不劳辛苦全心付出,还以榜样的力量带领家人共同参与,让家乡面貌换新颜。虽然他年纪越来越大让腰佝偻了,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却让我感受到他比任何时候都站得更挺了。也许工作的繁忙让你疏于了学习,忘记了入党初心;也许利欲的诱惑太复杂,动摇了你的信念。请别自馁也别放弃,只要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有着清醒的头脑,重拾初心仍可挺直脊梁。怎样才能不忘初心坚守初心?

在我看来,一是要有信仰。谁无父母,谁无妻女?革命烈士面对牺牲时并非无顾虑不害怕,而是坚定的信仰让他们忘却了什么是疼痛,明白一名党员应肩负的责任,现在的岁月静好正是他们的付出所换得。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相比,现今安稳的生活又有什么是信仰支撑所不能面对的呢?二是要不忘本。我们大多都来自农村,或者常言说“上数三代都是农民”,现在你上了班,拿着工资,但不能以城里人自居而嫌弃农民群众,没有他们的付出,用钱你也不能养活自己,没有上代、上上代的农民也不会有你的存在。学会正视每一个人、每一类人,敬畏养育你的人,平等真诚才是你立本的砝码。三是要守得住。物欲横流时,利欲总会撩动人心,作为共产党员要有敬畏之心和底线原则,学会抵御诱惑,树立一名党员应有的价值观,绝不做被物欲不断充斥让肉体膨胀的行尸,要明白不是规定准则约束了你,而是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着你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是要耐得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共产党员,也不是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合格、优秀的,理想的道路上总是孤独而荆棘的,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开始就要明白走的是什么路,越是不平凡的路越要耐得住寂寞、孤独,学会与理想为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党员的身份是特殊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对得起党员的身份,成为一名堂堂正正挺得起脊梁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非公企业支部书记讲党课【第三篇】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过去探索和创造的丰厚积累,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精辟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的道理所在,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激荡中华文明的长河澎湃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激荡着中华文明这条川流不息的长河澎湃向前。站在这样的历史方位,身后是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前方是重焕荣光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为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但是,“本应绍汉唐之遗烈”的文明古国,近代以后却未能“作并世之先进”,反而被世界现代化浪潮甩在了后面。错失工业革命机遇的近代中国大幅落后于时代,甚至遭遇了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百余年来,我们党为了解决古老文明难以赓续的危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明积蓄新的发展动能,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的深厚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我们看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实事求是”等实践理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我们看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政在养民”等为政取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社会愿景;在“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我们看到“富润屋,德润身”等价值理念、“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教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我们看到“道法自然”等哲学智慧、“天人合一”等生态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我们看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天下观、“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等和平理念。在古今交融中,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赓续了古老文明,让我们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现代化难题时,既能运用人类今天的智慧和力量,也能运用中华民族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面向未来,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大地上推进的每一步,都将是中华文明走向永续发展的新一步。

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另一幅图景,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创造了扎根中华文化沃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必经大道,却从不是一片坦途。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主要是秉承西方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国情和历史条件,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水土不服,绝大多数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近代以后,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不是抛开中华文明的另起炉灶,而是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在中华文明从蒙尘到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逐步开创、推进和拓展的,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实现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马克思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1964年,我们党提出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明确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推进和拓展,都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展厅内,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中国奋斗发展的辉煌成就交相辉映,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长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结合”让我们能够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比如,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这些古代文明中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成为我们今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文化源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才能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以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正是坚持“结合”,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让中华文明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和时代风采。

“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文化形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形态。我们坚守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代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的文化形态。我们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并在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中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正是坚持“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文明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开辟了广阔空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坚持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向前。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各种资源,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只要我们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就一定能够谱写中华文明的当代华章。

在坚持文明包容互鉴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只有坚持包容互鉴,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才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非公企业支部书记讲党课【第四篇】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向全党郑重发出动员号令。我们要充分认清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筑牢政治忠诚、统一意志行动、激扬奋进力量,汇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正能量。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将其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以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踏上新征程、创造新伟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开展主题教育。首要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系统深邃,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真学真懂、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从充分认识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入手,领会好、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坚持好根本政治立场、科学的思想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整把握、准确理解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指导全镇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深刻理解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一种思想理论先进性的根本尺度。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深刻体现这一科学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

第二,要深刻理解把握“坚持自信自立”的鲜明精神特质。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自信自立始终是我们党铸就伟大辉煌特有的精神气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着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始终贯穿着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第三,要深刻理解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的求真务实态度。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中破浪前行。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开创全镇工作发展新局面。

第四,要深刻理解把握“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坚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我们应对复杂局面、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

第五,要深刻理解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宏大视野格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阐明了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党的二十大着眼千秋伟业,规划世纪中叶,部署今后五年,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确立了行动指南。

二、加强党性修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基石不牢固,各类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本次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六个方面问题。应该讲,这些问题在我们自身、在我们身边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理论学习方面。一些人员还存在学风不纯不正问题,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走心不够,落实学习制度不够严格,特别是在工作多、任务重的情况下,有忽视学习的问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导工作实践有不小差距,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政治素质方面。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够强,从政治高度看待业务工作不够,对“讲政治是具体的,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理解、落实还存在一定偏差。担当作为方面。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缺乏担责意识,缺乏斗争精神,遇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啃硬骨头,不愿打攻坚战。工作作风方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思考不深入、不具体,有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人服务意识较差,服务态度、服务方式需要优化提升,有的还有“佛系”“躺平”思想,工作态度较为消极,工作标准不高,不愿开拓创新,不愿承担急、难、重工作等等问题。廉洁自律方面。部分同志法纪意识淡薄,对党规党纪不学习、不了解、不掌握,执行法规制度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自觉性、自律性不高。这次主题教育,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落实“强党性”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一刻不停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永葆政治本色。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理论修养的深度决定着党性修养的高度。要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首修课、终身课,毫不松懈地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筑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根基,以理论上的清醒永葆政治上的坚定。要自觉主动学。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著作,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要及时跟进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主题党日等学习制度,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中央作出的新决策新部署、出台的新文件,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要联系实际学。在实际工作中下好学思践悟功夫。

二要强化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党性修养的关键所在。要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时时、事事、处处用政治眼光审视问题,用政治标尺校准工作,用政治纪律约束言行举止,把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到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要坚定政治忠诚。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在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感情上坚决拥戴核心、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各项部署要求,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提高政治能力。涵养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三要强化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我们要自觉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长期工程、基础工程来抓,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当好崇德、明德、立德、修德的模范。

三、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发展,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群众。要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服务质量又快又好,积极构筑和谐党群关系。作为直面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百姓最直接的践行者,基层党员干部要践行为民宗旨,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透明。采取上门走访等方式,听取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建议,深入查找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归纳、总结和及时改进,真正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新使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5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