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58982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一篇】

接到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想: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好记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好故事”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动自己,其次这些故事能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一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从业15年,一直工作在新闻一线,接触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许多事,但是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是2010年甘肃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为期10多天的采访让我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力量和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当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现场,我采访到了武警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这位后来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武警军官全家5口人遇难,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当晚那场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来时,王伟带领战友舍生忘死,第一时间奋力抢救出23名遇险群众,但是他却没能回去看看离他们救援地点仅有500多米的家。我采访他时,这位七尺男儿几度哽咽,采访过程中他接到了陕西老家姐姐的电话。电话中,王伟一直叮嘱姐姐,千万不要让妈妈知道,能瞒一天是一天。王伟告诉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头鞋。母亲心脏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会受不了。王伟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当晚泥石流发生前我媳妇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我没有接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现在我手机24小时开机,真希望有一天手机会响起来,而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说完他擦去眼泪,转身又钻进了身后的废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从人性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乡亲,直接奔回家里救援,毕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来的可能就是他怀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伟没有迈出脚步。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先抢救身边的遇险群众。当时在现场指挥的甘南支队的支队长让王伟下去休息,王伟说:“队长,你就让我在现场参与救援吧,能多救一个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舟曲县月圆村,这是一个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村落,整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一片平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学的,总共幸存59人。老党员何建舟的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亲人遇难。他强忍悲痛带领全村幸存群众冲上救灾第一线。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来为止。他说这样才能暂时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一周后,在村委会的废墟上,何建舟带领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时,在场的11名党员全都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家家都有亲人遇难。在现场我采访了入党积极分子李彦平,我问他为什么要入党?李彦平说:“没别的,这些老党员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着他们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党员永远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辉所感动,也被各种场景所震撼。在三眼峪,近2万人的救援场面让我震撼;在白龙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墙让我震撼;在县城外,各种救援车辆排了十几公里的场景让我震撼。子弟兵的绿色、消防战士的橙色、防疫人员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蓝色,还有国旗、党旗、军旗、团旗、党员的袖章、志愿者的丝带这些在灾区随处可见的红色,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鲜艳。在救灾现场我看到了从兰州赶来的回族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2010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平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二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叫余,是__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__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三篇】

如果在广袤的字眼中挑选一个词来描绘王颖的故事,那一定是“初心”。扛着沉重的机械奔走在江湖风雨,见证着人间冷暖万物枯荣,在高温面前冒着危险直播,“上赴倾国难,下陷九龙潭”一定是记者最真实的写照。

上古有巫,上通天庭,替人间祈福祷告,同时记录世间行走生灵的历史,后来形成了史官,一代代史官执笔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传承着价值和观念。如今的记者就是史官,他们公正无私,用笔和镜头捕捉生活,记录历史脉搏的跳动,他们奔走于世界的版图上,缩小成一个个点,散发着羸弱的光芒,繁多的星尘联合起来结成了坚固结实的网,兜着硕果累累,弹给人间的是幸福、关心、真相、事实、自由、权利。

王颖在讲述中提到的故事,都是一个词的集中体现——责任感,王颖在火箭发射之际,他和同事用自己的手机在30米之外架稳,开起了手机直播,最后手机被震碎了,但还是有信号,在这样一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很难想象他们如何坚持下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社会民生、国家发展都是好记者笔下的重点,他们关注着国家的发展轨迹,传递着传达真相的火炬,追逐着“真”,破除着时间的伪善与丑恶。关注着民生幸福,为人民谋求温暖和利益。

同时,我也看到了作为一个记者真正应该去传递给大众的东西,不是各种娱乐圈的花边新闻,不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记者真正应该看到的,就是王继山夫妇这种,为祖国的建设实实在在地添砖加瓦却又因为种种因素被社会大众所忽略的人。郑晋鸣先生用自己的行动,9次登上开山岛,深入的去了解王继山夫妇的生活,并且用自己的笔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传播给社会大众。记者就应该如此,发现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让他们为世人所知,这样,就是对这些人付出的最好尊重和回报。也正因此,社会就会形成合力,向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王颖选题是初心,也就是娘心,镜头聚焦在老人手中的刺绣上,一针一线,密密麻麻的针脚穿织成“娘的心”,这是张卫庞收到的来自习近平母亲的针线包。“娘心”就是初心,母亲关注着我们的一切,关注着我们的成长,国家也是生我们育我们的摇篮,记者把这一页页故事讲好,掀过历史兴衰荣辱,陪伴我们一起成长。

我所学的虽然并非传媒专业,但同样作为一个新媒体人,也能体会得到记者和每一个新媒体人的辛苦,背后所付出的一切可能会非常让人劳累疲惫,让人们厌烦,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和艰难,颠簸流离,薪水一般,他们却依旧咬牙坚持,无所顾忌,每个人都会产生真正厌恶的情绪,但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好记者,能讲好故事的好记者。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起走到初心的尽头。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四篇】

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1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1篇比上1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五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05级2班的祝凯,非常高兴得能够参加本届记者团负责人的竞选,也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

我是20xx年10月加入记者团的。在记者团的半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我热爱记者团这个家园,我真诚的希望她能够发展壮大、展现活力,成为体院一颗璀璨的生命力,所以我今天站在这里竞选负责人!自从加入到记者团中来,截至到五一之前,本学年的工作完成总量如下:通讯稿件15篇,策划书及通知15篇,杂记7篇,实用体文章总量达到39篇。单校园网站全院学生记者的投稿发表率高达到%。系活动摄影图片总共3200余张照片,极大宝贵的留下了各种图片资料。

要做好学生记者团的负责人并不容易,通过王清波团长为记者团所付出的艰辛,我明白要干好团长,就要比其他成员付出更多的辛劳,承担更多的责任,可谓如履薄冰。但是我不会畏惧,因为我始终相信责任成就伟大,付出定会有回报。

下面我具体谈谈担任团长以后的计划,也是我所谓的施政纲领:

首先对记者团现状的分析。现在我院从事新闻记者相关的学生很多,院记者团刚刚成立,所以我们体育系记者团还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虽然不是太激烈,但加上由于工作经验的原因,我们自身的灵活程度还不是很够,也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一些掣肘。我把记者团的定位这样描述:校园新闻的原创工作坊,新闻记者成长的欢乐谷,简单来讲就是八个字:"新闻立团,情理治团"鉴于这个定位,在我的任期内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投稿数量和稿件质量。记者团是一个新闻团体,能否写出好新闻,新闻时效性能否保证,新闻信息量是否够大,这是决定我们成败的关键。所以,记者团想要继续发展,再创辉煌,"内功"一定要练好。具体就是请老师、学理论、内交流、外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稿件就会多起来,大家的兴趣了也会高涨起来,记者团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第二、加强记者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一个团队组织要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作支撑。因为记者团就是铁打的营盘,而我们是流水的兵,记者团走过的足迹,所积累的优秀传统需要这些制度去传承。还有档案制度、考核制度、组织纪律制度的建立,还有团风、团口号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希望在我负责期间加强制度化建设。编辑记者、摄影记者工作将严格规定,考核评估全体成员工作表现和稿件数量质量。

第三,进一步壮大记者团的影响力。记者团的本质任务就是写好稿件,辅助体育系办好宣传。另外,我们系记者团与其她记者团将建立和保持密切的联系,我们把这个大旗扛起来,我们应该把这个传统继承下去,这样我们记者团在全院更有影响,当然前提是立足稿件!毕竟记者的天职还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向公众提供可以信赖的新闻产品。

这些举措的本质是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我说的就是这样一些,斗胆抛砖,旨在引玉,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总之,我能够胜任,愿意为学生会和记者团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六篇】

记者是什么?有人说,记者是份体面的工作,是种权利,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等等。

记者是什么?做记者2019年来,我一直努力地在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关爱。我手头是刚刚出版的《新闻人》,封面上有张特殊的照片,头发蓬乱、眉头紧锁的我抱着一个昏迷着的小女孩冲向新闻110的采访车。小女孩叫刘芳,来自重庆,才11岁,不慎从屋顶摔下来,造成颅内巨大血肿,随时会夺走她稚嫩的生命。今年8月4日,刘明文抱着昏迷着的女儿从濮院赶到曙光医院救治,但医院要1万元手术费。这名重庆打工者哭着把女儿抱了出来,他口袋里只有300块钱。但当我闻讯后赶到现场时,父女俩已乘公交车走了,如果追不到女孩,意味着如花般生命的凋谢。新闻110采访车飞驶到洪合镇时,才把父女俩追回。一路上,我与市中医院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成功地进行了手术。

禾城,留住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文章见报后的当天下午3时多,市委副书记寿剑刚托人送来了1000元个人捐款,这是刘芳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我被浓浓的爱意感动着,知道刘芳有救了。很快,所有的手术费用都筹齐了。感谢摄影记者在我不经意间定格了这个画面,我时常揣摩着这张照片,心头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为了我简单的举动所能得到的社会回应,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给予一名重庆女孩的爱心,为了枯萎的花朵重新吐出生命花蕾。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一种责任。我手里这把剃头刀,在3年前差点结束了一名女孩的生命。xx年11月的一天,这名经受感情挫折的广西女孩打来电话,说我要自杀,割腕的刀片都准备好了。我一直开导到深夜,最后,这名女孩把刀片给了我,笑着说,我要勇敢地活下去。3年过去了,这把剃头刀一直藏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它时时提醒我,我是一名记者,我对于社会责无旁贷。

记者是什么?记者意味着付出。一部手机带在边上,24小时开通,随时应对突发性新闻,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暴雨如注,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这就是所有新闻110记者的工作状态。为了这个嘉兴日报社的名牌栏目,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三班倒的妻子已习惯于把饭菜冷了又热而不见我回家,甚至陪她逛一次街都会让她乐上好几天。我的宝宝还很小,xx年7月,我接手新闻110工作时,她只在妈妈肚子里孕育了5个月。我记得宝宝出生五六个月时,开始显现对于新闻110手机的铃声音乐特别敏感,无论在喝奶或是哭闹,只要新闻110手机一响,小家伙马上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摇头晃脑,一副陶醉的样子。我不得其解,还是妻子一语道破,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听惯了这种音乐,一个晚上起码十几次,这手机铃声成了宝宝最初的胎教。

记者是什么?我们都一直努力地寻找着答案,但真的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我们记者之路还在延伸,记者的内涵还在丰富,还有待你我继续努力。

“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上/一步步,一步步/蹒跚地走/与墓地间的距离便是生命。”这是我学生时代写的一段诗句。我想,若干年后回首生命旅程,我看到了很多风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无愧于记者的称谓,所以,我是满足的,我是快乐的,我是无悔的。

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1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1篇比上1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七篇】

1999年7月,一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自荐来到了__人民广播电台。住着平均每天1块钱合租房,吃着每顿不超过3块钱饭菜。但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充电。

那个年轻人,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甚至,结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后,大清早,6点多钟,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节目。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可以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20__年3月4日,辽宁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闭了所有的交通。我和台里的同事及时进行了沟通,由附近的主持人上节目,我来报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从大洼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跌倒了爬起。有时走几步还要后退几步。当时,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经淹没了305国道两侧平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达田家的时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网要了一杯热水,歇息了一小会继续赶路。路上我连续发了3次现场报道,及时报道了雪情和沿线的交通情况。用了将近4个小时,既完成了报道任务,又成功到达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这样才像个记者,在急难险重、突发事面前必须能够冲得上去。我一个人付出了一些,却让数以万计的听众了解到了真实的雪情。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里面萦绕着温暖和浓浓的爱的味道。20__年5月15日,__市电台与运输管理处,要做一个“迎奥运、绿色出行”的特别直播活动。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级地震,就在活动前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动中,增加为汶川同胞爱心捐款环节。活动一开始,爱心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出租车“爱心车队”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带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内。私家车也相继停了过来,一位大姐从钱夹里掏出1000块钱毫不犹豫地投到捐款箱内。一位大娘从二基地步行来到世纪广场,从袜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动地说:“我老了,可以少吃点、喝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外地的一位司机途径盘锦听到直播节目,让人捎来200元,表达心意。一个企业家带着墨镜,走下车径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整个上午的活动,我们为汶川筹集善款达20余万。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位环卫工人在风雪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水吃馒头的情景。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20__年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同事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去热水。并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台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广播电视互动,新闻联动。接二连三,150余家“温暖小站”出现在盘锦的城市乡村。“温暖小站”让环卫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热水、休息休息,她们不会说什么,只是感谢!泪珠在笑脸上滑落,温暖却在她们心里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网和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温暖小站,温暖了,温暖了全城。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既能够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能又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匡扶正义。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的后备箱里,长年备有一双靴子。记得,20__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我市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下了节目后,驱车加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在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这么办事儿,没有你们这国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就要受损了!”来到上水线里,农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脚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让他把鞋穿上。我辗转腾挪,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个小时,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后经我们联系国土资源、水利、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沟通取证,工程施工方对工程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从那以后,我买了一双长靴常年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每每到农村采访,都会带上它。我知道,身为记者,要想服务好受众,首先要融入他们!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给了我传递正能量的舞台,给了我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机会。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风热线》开播10周年的日子。从它的出生到10岁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边。这么多年,我报道过3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罗荣芬。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张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时物归原主的好的哥“胥继东”等等。十年间,我和我的伙伴一起为盘锦的百姓解决诉求和政策咨询超过了7万件。因为我的执着和努力付出,盘锦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我“盘锦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授予我“辽宁省金话筒“等荣誉。而我的听众更是把“好人”、“政策110”、“正义哥”等美誉送给了我。让我更加感觉到身上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我热爱新闻工作,所以我要执著地走下去。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职业,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注,享受平等,拥有尊严。亲密接触和聆听了更多新盘锦和盘锦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张张砂纸打磨着我的思想,让我对新闻工作始终充满热忱与投入,对新闻职业始终保持敬畏与尊重。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不会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第八篇】

202012月16日,中宣部、中国记协举办第7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红山区融媒体中心及全区各单位、部门新闻工作者及时收看了网络直播巡讲。

来自全国新闻战线的15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们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倾情讲述他们的采访经历,这些巡讲人或奔赴新闻现场、记录伟大时代,或扎根基层一线、反映群众心声……用好故事传递正能量,交流增强“四力”的深刻感悟。

讲者动情,听者动心。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令人热泪盈眶、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记者们的新闻理想与职业素养,引发了听众的强烈共鸣。

三中街街道宣传委员李梦竹:“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这就是新闻报道的力量,作为一名基层宣传人员,要善于从凡人凡事中发现亮点,捕捉生活中的温情,写有温度的信息,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红山区发改委张建辉:“通过学习聆听好记者倾情讲述的采访经历,被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好故事深深打动,受到了精神洗礼,将以好记者和好故事的主人公为榜样,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红山区发展和改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官厅社区居民陈忠新:“巡讲活动举办的非常好,拉近了记者与我们的距离,听完巡讲后,记者给我的感觉不再是电视上的影像、报纸上的名字,而是用双手记录事实、用双脚寻找新闻,记录国家进步、传播正能量的劳动者。”

一件件新闻故事,一段段深情纪录,令人深思,催人奋进。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纷纷表示:作为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将牢记使命,从实际出发践行“四力”,反映群众呼声,打造高质量的融媒产品,更好地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5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