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语录太经典了霸气 古代经典语录【优推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古代经典语录太经典了霸气 古代经典语录【优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古代经典语录太经典了霸气【第一篇】
管仲(?—前645年)任齐国相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齐国日益强大起来。齐国君主齐桓公被各诸侯推举为盟主。齐国北面的山戎民族却出兵攻打与齐国立盟的燕国,企图削弱齐国的势力。燕国君主亲率两万将士出战,却在一个叫鬼泣谷的地方中了山戎部落令支国首领密卢的埋伏,只逃出千余人。接着,山戎连拔三城,燕国急派使者向齐国求援。于是,齐桓公统率5万大军开向燕国。
无终国的国君也派遣大将虎儿斑率两千士兵助战。被管仲封为先锋将军的虎儿斑,一连收复了燕国失去的那三座城。但杀到一个叫里岗的地方时,却不敢前进了。他对齐桓公和管仲说:“前面是鬼泣谷。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们就是插翅也休想过去。燕国两万大军就是葬身在那里的!”管仲在路上早就想出了过鬼泣谷的计谋,他对虎儿斑说:“将军既然有所顾虑,那你就跟在大军的最后吧。”管仲说着,拿出令牌:“王子成父、赵川二将!你俩去前军按令牌所指行事,作好准备,明日清晨过鬼泣谷!”
王子成父和赵川接令牌驾车而去。
第二天天刚亮,一辆辆战车向鬼泣谷驶去。只见马的嘴是被网笼住的;战车的轮子上绑有麻皮,发出的声音很小;战车上站着的将士则披甲握戈,显得格外高大;齐国的战旗在谷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这时,山戎令支国首领密卢举着“令”字小黄旗,出现在鬼泣谷的山头上,见齐军进入了他的伏击圈,就一挥小黄旗,喊声:“打!”猛然间,箭、石、木齐下,有的击中齐军将士,有的把战车砸得稀巴烂,有的把“齐”字大旗打断了。
密卢挥动狼牙棒,率兵从山上冲将下来。密卢冲到一个身中数箭仍立于战车上岿然不动的齐将前,举起狼牙棒对这齐将的头部狠击一棒。“咚”一声,把齐将的头盔打掉了。定睛一看,原来被打掉头盔的却是披着衣甲的树桩。密卢知道中计,大惊失色。
此刻,鼓声大作。密卢闻声回头,只见齐国骁将王子成父和赵川率兵直扑过来。密卢大喝一声,挥舞着狼牙棒迎上去。他见远处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人站在战车上,在观看两军作战,断定是齐国相国管仲,就径直朝那人扑去。所扑之处,齐兵无人抵挡得住。片刻,密卢已杀到管仲面前。说时迟,那时快,战车后数十枚箭齐发。密卢惨叫倒地。他手下一员大将冲进重围,把负伤的密卢抢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国逃去。
就这样,管仲智过鬼泣谷,解了燕国之围。
古代经典语录太经典了霸气【第二篇】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古代经典语录太经典了霸气【第三篇】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6、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7、开卷有益。——赵光义
8、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
9、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0、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5、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1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
21、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22、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5、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7、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2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29、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3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2、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3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4、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35、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3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7、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
3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
39、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
40、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
4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42、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46、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47、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4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49、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50、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5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52、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5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4、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55、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58、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59、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6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6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6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6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6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9、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7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7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7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75、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7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77、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7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81、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82、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8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8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8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86、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87、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88、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8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1、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
9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9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94、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9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9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97、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9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99、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0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0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2、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103、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
104、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10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0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0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0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古代经典语录太经典了霸气【第四篇】
1、注释《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篇。戴圣选编的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2、喜不应喜元喜之事,怒不应怒元怒之物。(中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
5、“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6、富贵人不肯从宽,必招横祸聪明人不肯从厚,必夭夭年。(中国古代学者)吴少贤
7、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要温饱要发展。”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
9、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中国古代学者)吕坤
10、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又《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详交者不失人,而泛交者多后悔。(中国古代思想家)葛洪
12、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名言
13、知道者必不自矜,知义者必不好得,知德者必不沽名。(中国古代学者)张九成
14、喜不应喜元喜之事,怒不应怒元怒之物。(中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
15、(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16、恕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又《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经。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艺解释为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19、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20、源静则流清,本国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中国古代学者)魏子
21、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22、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焉。(中国古代学者)张华
2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说法。有的同学会问现在我们的生活这样好了,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我的回答是当然需要。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它不以物质是否丰富为前提。
24、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国王的花种和诚实的孩子》,是说中国古代一个皇帝要选一个继承人,他发给王国内每个孩子一粒花种,并承诺说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选谁当国王。
25、忿怒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央,便不伤生。(中国古代大臣)曾国藩
29、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央,便不伤生。(中国古代大臣)曾国藩
30、em(作者简介《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31、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32、源静则流清,本国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中国古代学者)魏子
35、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中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
37、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38、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探索总非真。(中国古代诗人)元好问
39、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名人名言
4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国古代思想家李斯
41、感谢欣赏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请关注陶行知教育名言中国古代教育名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42、详交者不失人,而泛交者多后悔。(中国古代思想家)葛洪
43、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焉。——(中国古代学者)张华
45、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
46、(《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篇。戴圣选编的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47、富贵人不肯从宽,必招横祸;聪明人不肯从厚,必夭夭年。(中国古代学者)吴少贤
古代经典语录太经典了霸气【第五篇】
2.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4.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5.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王士稹《蝶恋花》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7.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10.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1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3.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14.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15.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