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传统文化故事 简短国学经典小故事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198153

【导言】此例“传统文化故事 简短国学经典小故事优秀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第一篇】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北方的袁绍和曹操都想吞并对方,伺机一统天下。公元二百年,袁绍率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率七万兵马迎敌。两军在官渡交战,曹操亲自率五千精兵烧掉袁军的粮草,并趁乱一举打败了袁军。接着,他又平定了辽西、辽东等地。得胜后,他踌躇满志地班师回朝。路过河北碣石山时,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辽阔苍茫的大海,不禁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观沧海》通过对大海壮丽景象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成为千古佳作。

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第二篇】

宋元时期,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从小就坚持刻苦读书。即使在田地干活的间隙,他也不忘看书。田里没有纸,每当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储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满了就埋在树下。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积攒下十几罐树叶。有人问陶宗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学习就应该持之以恒。"

后来,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取出来时积累起来的树叶,重新进行整理、修改,最后写成长达30卷的《辍耕录》。《辍耕录》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第三篇】

相传,春秋时节的一天,楚昭王路过长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着的东西,便命人打捞上来,仔细一看是一种外白内红可以吃的东西。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楚昭王便前去请教孔子。孔子看见这种飘在水上的东西之后,说:“这个东西名叫浮萍果,谁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个人将要复兴国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煮这种外白内红的元宵吃。

千百年来人们都还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每当过元宵节的时侯,我们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妈妈把元宵煮好了的时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拥上去争着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的元宵后。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看电视,吃糖,大家欢乐无比。

听姥姥说,原来的元宵仅是放了红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的。原料。现在已经用了一些上好的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应有尽有。现在的元宵和原来的元宵相比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了。

我特别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吃到美食,还可以让我门团圆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渡过一个欢乐的节日。

简短国学经典小故事【第四篇】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 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智慧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直至学富五车,无不是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第五篇】

从汉服复兴到故宫文创成为爆款,从《中国诗词大会》大火到《唐宫夜宴》出圈,中国传统文化似春日绿意般蔓延出高不可及的朱红宫墙,走近人民群众,走入大众的心中,同时也提醒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身为华夏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理解文化的深层内涵。木心曾说:“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目前文化潮体现出的通俗有趣,只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入口。当我们看到汉服之美时,应该去了解其背后的传统服饰文化;当我们购买故宫文创时,应该走进故宫,听听清朝的兴衰;当我们观看虎年春晚时,更需要关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若我们只流于文化表面的下里巴人,而忽略其背后真正重要的阳春白雪,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的热潮将泡沫般消逝,这会是民族的不幸与时代的悲哀。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对文化进行创新。诚如周国平所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原,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在奔流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不断有人为它注入生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唐宋时期的诗词繁荣,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文化进行创新。五千年后的今天,创新仍旧不可缺少:李子柒录制古风视频讲述非遗故事;樊锦诗构思“数字敦煌”保护文物;白先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掀起青年昆曲热……唯有创新,才能使文化继续生生不息。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把文化推出国门。例如,被誉为“当代鲁班”的阿木爷爷把有关中国传统木工手艺的视频上传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让国外网友叹为观止;北京冬奥会利用开幕式在立春这一诗意的巧合,将二十四节气设置为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浪漫。无论哪个领域,个人还是国家,都在不断把传统文化推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后,世界看到的便不止是文化,而是一个傲然屹立于东方的大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种种思想,是华夏民族性格品质之来源,故向世界充分宣传传统文化,便是立好中国形象,从而激发中国人更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决不能以跟风的态度面对兴起的文化热潮,而要借助这阵东风靠近传统文化,对其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把文化推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19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