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大全【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04277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大全【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第一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网友精心分享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大全【精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景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比较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绮,谈,和(多音字)

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疑问句。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教师引读体会: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课件展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比喻)

男生、女生合作朗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第6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

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读出你们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有问有答,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身心愉悦。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和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朗读。另外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回答的过程中,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做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石级、铁链、发颤、犹豫、奋力、终于、居然、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爸爸最后说的话,充分体会“我”与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勇攀高峰的。

教学过程:

一、看黄山的风景录象,交流对黄山的印象。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爬过什么山?去过黄山的请举手。黄山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可见黄山极难攀登,然而,文中一老一少竟登上了天都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他们怎么能爬上天都峰?从文中给我们些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新授

(一)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回答: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学生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画出描写天都峰“高”、“陡”的句子。

(2)电脑出示天都峰图片,指名说天都峰什么样?

(4)指名说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语气和图中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2、讲读课文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我遇上了谁?从哪些词句看出老爷爷年纪大?

(2)我不再犹豫,为什么?

(3)指名分角色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4)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3、讲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自读,用横线画出爬山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3)再读课文,告诉老师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4、讲读课文八十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想: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四、巩固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一课,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自我评价

分别从语文知识做人及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展开自我评价。考虑成熟后在班内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过和小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讲给同桌听听。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第三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 一瞬 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最佳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这是1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第四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青铜的吃苦耐劳,以及全家人对葵花的疼爱。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青铜的吃苦耐劳,以及全家人对葵花的疼爱。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多媒体课件等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曹文轩吗?说说你的.认识(预设:看过他写的小说,草房子······)嗯,同学们对这个作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他还写过1篇感人的文章《青铜葵花》,谁看过?来说一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青铜和葵花之间发生了什么样感人的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青铜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的读音。

(3)课文写了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买鞋、送鞋等方面的内容。

(4)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编芦花鞋。这里出产一种······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

*出示芦花以及芦花鞋的图片,感受青铜一家的心灵手巧。

*芦花鞋是青铜一家一笔重要的收入,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编织芦花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从句子“青铜一家······芦花鞋的编织上”,你看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感受芦花鞋的美丽、暖和,以及一家人的重视。

预设二:下大学,坚持卖鞋。接下来的日子······一时竟有点反应不过来。

*你能看出青铜怎样的品质?

*这样的雪,街上是怎样的情景?

*你能从哪些词语中发现这雪特别的大?

*你有置身大雪中的经历吗?有怎样的感受?青铜又是怎么做的?

*从哪里你看出这芦花鞋非常精美?(预设:路人对话中,能看出青铜一家手艺高)

预设三:送芦花鞋。天晴了······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边读边想象画面,青铜为什么脱掉了脚上的鞋?

*面对刺骨的寒冷,青铜又是怎么做的?青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视频,感受寒冷,体会青铜的美好品质。

5. 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芦花鞋》这篇课文,知道了卖芦花鞋是青铜一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全家都非常重视。青铜为了卖鞋,在大雪天出门,甚至为了不让顾客失望,脱掉脚上的鞋。青铜给大家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他乖巧、懂事、能吃苦、有担当,希望同学们像青铜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有兴趣看全版《青铜葵花》

六.板书

芦花鞋

织鞋,卖鞋,买鞋,送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0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