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37805

【导言】此例“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1

与中学其他学科相比,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要发掘教材中涉及爱国主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素材。我将这些素材分为三个类型:明显激发爱国热情的素材、隐性的素材、中性的素材。其中,有科学家投身于科学研究为祖国做贡献、艺术家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辛苦创作的事迹、为抵制外国的侵略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的事迹。爱国主义素材可以分为显性、隐性与中性,其中涉及到反动统治建立新制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者的事迹属于显性,而属于隐性的包括哪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能力的群众故事和思想家们提出的一些理论,那些有关历史的一些事件、图片和遗迹等属于中性的。依据上述分类,我在历史教学中,对明显的爱国主义材料采用直接展示的方式,对隐含的爱国主义材料采用发掘的方式,对中性的爱国主义材料采用给予情感的方式。这样,通过深挖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爱国英雄事迹,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二、从历史文化遗迹中感受历史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因此对历史上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亲临现场、参观历史遗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进而慢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我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陕西秦始皇陵进行参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从排列整齐、全副武装的兵俑队列联想到当年秦朝国富兵强、一统中国的霸气,从活灵活现的兵马俑造型上感受到古人的杰出智慧和灵巧创作。乘车途中的沿途风光让学生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黄土高原与山清水秀的江南形成鲜明的区域差异,学生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对祖国母亲更加热爱。爱国主义其实是有具体含义的,不能只是去喊一些口号,要涉及到具体的内容。对学生而言,他们要能够从学校迈向社会,从接触历史文化遗迹中感悟历史,从感悟历史中产生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参观历史遗迹为历史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三、从角色扮演中体验爱国情感

因为教师在教学方法及形式上的改变,教学已不局限在课堂中,而是拓展到了各种实践中。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领悟知识、掌握知识,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在这种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愉快的体验,历史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积淀,历史感悟不断加深,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把握也更加明晰。比如,教师可让学生讲述历史故事情节,进而灵活应用历史知识,明白历史的深远意义,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教授历史课程的时候,我习惯于组织学生围绕课本中的爱国事迹、人物开展演讲比赛。比如,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以“百年辛亥精神在当代如何传承”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学生为做好演讲准备,认真查阅史料,询问父辈、同辈观点,结合自己的认识,将内心的感想自拟成演讲主题。通过演讲活动深化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

四、通过讨论明辨是非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某些历史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交流技能,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这一节内容之后,我安排学生分析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有些学生说其是民族的败类,举出了他代表封建王朝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作为依据,如《中法新约》《马关条约》等,这些条款使中国的四分五裂,国家的经济越来越落后,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最后导致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现状。然而,其他学生有不一样的观点,认为其是大功臣,并举出其领导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他在洋务运动中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并建立了国内的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也建立了近代的海军,办了新学堂,派送留学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爱国性。李鸿章创建了近代史中首支海军,创办了很多军用、民用企业等,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经济的进步。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李鸿章作为清朝重臣,他的所作所为必然是在清政府授权之下做出的,因而不平等条约签订带来的后果不应该由李鸿章一人来承担。通过讨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标准。最主要的是,学生在研究相关内容的时候增强了爱国情感,他们对李鸿章的拥护和仇恨完全是站在热爱祖国和希望祖国强盛的立场上。这样,在探讨中依靠学生集体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2

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必须大力开展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实效性,培养应对国际竞争的外向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传统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外向型人才 现今大学生一毕业就可能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里,最大限度的坚持原则、为国增光,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尤为重要。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工商界人士正是在炎黄子孙的感召下,克服种种困难,义无返顾的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现今一部分人盲目的“西方美化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既抓住专业技术培养不放松,又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应对竞争的外向型人才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们面对的新课题。 1 外向型人才的特点及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稳步增加,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2000年10月在西安举行的项目管理国际研讨会的主题为:“21世纪的项目管理——全球化发展”。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已引起国内外项目管理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其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我们只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涉外人才,加强我国在资本、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外向型人才即涉外高级人才,它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加入WTO后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外向型不仅指外语水平,更有其自身特点。外向型人才的形成必须是能力、知识、精神三维立体全方位发展的结果。具体而言,在知识层面上,外向型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和专业基础知识之外,应当具备下列各种知识,即娴熟的外语知识,丰富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知识,国际法规和惯例知识,必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知识等;在能力层面上,外向型人才应当具备用外语进行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与外国政界和商界打交道的能力,运用国际法规和惯例保护自己和约束别人的能力,国际投标环境分析与决策能力,索赔机遇的把握与索赔技巧运用能力,国际筹资与寻求担保能力等;在精神层面上,外向型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理想与信念,主要包括事业心,自信心,敬业精神,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民族气节和自豪感,国际正义感,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只有精神境界高大,精神支柱坚强,精神动力充足,精神能源充分,外向型人才才具有发展的活力和前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能力、知识是构成外向型人才的基础,而精神是核心,精神统领知识与能力。 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中国企业的对外产品出口,而且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等教育的外向型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具有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高校开展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等学校作为集中培养人才的场所,承担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爱国主义是以民族自豪感为基础,以民族精神为依托存在的,它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步入新世纪,各种文化思潮涌入中国,高校大学生包括民族精神在内的爱国主义的培养出现了明显的疏离性和否定性,传统教育中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教育正在逐步的弱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3

良好的环境具有导向、激励、育人、审美等功能,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着一种渗透力很强的性情陶冶。为此,学校那么些在精心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由入境而入情,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1、净化美化校园。很显然,在一个整洁优雅、情趣横溢的环境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而在一个纷乱嘈杂的氛围里大讲爱国主义,则显得苍白无力、格格不入。可见,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即是校园的美丽和宁静。

2、布置环境。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占领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栏、黑板报、走廊、教室墙壁等),张贴国旗、国徽图案、革命领袖和历史杰出人物的肖像、爱国名言等。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用直观鲜明的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油画、壁画、连环画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造爱国人士纪念亭和塑像等。

3、发挥环境作用。让学生留下对美好环境的“感性印象”固然重要,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建设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活动中,包含着许多陶冶学生性情的契机。

二、情境感染法。

勿庸置疑,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犹如粒粒闪光的珍珠,但要串成带有强烈感彩的美丽项链,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地喊几声令学生坠云入雾的“伟大、崇高、优秀”之类的言辞可以办到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碰撞,硬性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这要求教师必须饱含真情,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创设一种情境,制造一种氛围,如和风细雨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无论是语文课中讲到人物形象的美丑、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是历史学科中谈到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卑躬屈膝的屈辱史、忠臣英烈的悲壮和奸险小人的可耻;亦或政治学科中提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现实中人心不古的缺憾,教师都应用一种如江流般深沉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潮起潮落,使学生如临其境,深感其情。

教师要做到这点就应当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水融,情境自生。如语文课运用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激发就是一例:时代散曲乃诗人赞颂祖国,高扬时代主旋律之心声;烈士心曲是革命烈士鲜血铸就的诗章;古国恋曲为民族英雄魂去来兮的感召等,这些均是教材中的“闪光点”。

三、活动激情法。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

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3、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四、按需施教法。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边际效应”,即一个东西的价值与它满足需要的程度成正比。用通俗的话来说即: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好。如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就是说,教育如能触及学生内心世界最敏感迷惑最需要答案的部位,所留下的痕迹是最深的,在情感上所产生的磁化效应也最强烈。

因此我们必须洞察学生内心,把握其思想脉搏,深析其身心特点,重视周边环境的影响,仔细寻找契入点,以此深入,逐步扩大深化,激发其情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37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