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精彩4篇)
【导言】此例“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展示设计论文【第一篇】
装饰造型简洁,突出文物和展品内容的原则:考虑淮河博物馆旅游地的特殊属性,展厅色调较为明快,采用简洁的造型手法和朴素的材料语言,突出文物和展品内容,通过关键节点的精心设计来营造博物馆的文化氛围,更加凸显博物馆空间的专业属性和视觉感受。文物展品保护与照明适度和节能的原则:在整体空间的照明控制上,我们将入口和出口处的灯光设置适度的增加照度,使观众在进入和走出展厅时能更好的适应光线的变化,合理控制展柜中的照度与展柜外周围环境照度关系,所有展厅对文物的照度均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标准执行,在无人时会自动关闭或降低照度,更好的保护文物和节约能源。
通过对陈列大纲和淮河博物馆建筑交通流线的分析,考虑到整体展线的顺时针性及布展文物内容的多少与展厅面积大小的关系。我们把展厅布局为:一层展厅为上善佳水(自然篇)、淮魂千秋(历史篇)两个展厅。二层展厅为淮河治理(水利篇)、淮风流韵(文化篇)、淮上明珠(家乡篇)三个展厅。交通流线设计:路线设计为单向有顺序性的水平交通路线,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避免人流交叉及重复路线,局部有地面抬升平台,丰富观展视角。展陈形式的创新: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公共空间装修,它是通过对展示的空间艺术处理来突出展品和烘托展览主题,本案根据不同展厅的内容变化,强调每个独立展厅的内容特点,突出展览的地域特色。同时削繁为简,通过一定程度上统一的立面处理来保障整个展馆的完整性。营造场景:用圆雕、浮雕、壁画等艺术手法结合模型、场景、全息图像的方式,利用舞台布景原理,以最小的进深营造尽可能宏大的场面,让观众身临其境,同时精心设计的场景也作为展厅中的视觉亮展品与空间环境的和谐:文物展品是整个空间的核心价值所在,在本案的设计中,文物不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展柜摆放,而是通过和展厅内部的版面、视频、机构等各种展陈手段相互呼应而创造出一种气氛和意境,全方位的诉说展品的价值和包含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淮河博物馆的具体展厅设计
基本陈列展厅与专题展厅在统一的设计手法下力求变化,结合各展厅陈展内容的特点,明确各展厅的主题,增强每个展厅的辨识性,保障博物馆整体展陈的鲜明特色。公共空间设计:由历史性、功能性及艺术性的要求,我们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应是淳朴自然的,同时强调其细节处理,与外部建筑的风格相协调与呼应,以此来强化整个建筑的统一和完美。在色彩的设计手法上使用中性偏暖的色调以并此作为统一整个博物馆不同展厅的基调,用统一规整的整体处理手法吸纳消化各个展厅纷繁复杂的展陈内容,避免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维持观众的参观兴趣。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含蓄内敛的,艺术表达准确而又生动,她向参观者静默的讲述淮河流域曾经的历史、辉煌的艺术和在这片区域上生活的人们的故事,让我们来聆听……
第一展厅:上善佳水(自然篇)该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左侧。入口设置一个序厅,作为整个展览的开始,采用抽象的手法,特殊加工的材质肌理表达“上善佳水”的意境,突出主题叙事的宏大特征,采用对称的手法将观众的视线引入展厅内部。在其后的展线布置上采用主展线副展线相结合的方式,主题内容置于视线的不同层面上进行展示,同时在材料和结构的手法上统一每章节内容,使人们循序渐进的了解认知一系列的主题内容。在该内容的副展线部分设置模型机构和视频影片播放的空间,保障了展览序列的完整性同时又延展了文物展品的内涵。如图:
第二展厅:淮魂千秋(历史篇)该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右侧。我们结合淮河流域独有的风格,将文物展品与场景复原更加贴近的进行整合,使观众在参观并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感悟淮河流域文化特色。通过统一的色调与材质,将各个部分紧密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展陈空间。在其后的休息厅部分用表现性的色彩展架结构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创造独有的观展体验,同时保持观众的兴趣。我们结合大量的图片与实物,通过不同高度层面的划分与安排,使观众多角度了解历史,并沉浸其中。在材料的使用上保持与一层展览空间的色调一致性,穿插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色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有条理的布置,满足观众参观和认知的同时使观众得到愉悦的空间体验。
第三展厅:淮河治理(水利篇)该展厅位于主体建筑的二层,在色调上却别于一层展厅。入口处退让出一个序厅空间,采用浮雕的手法将展厅名称衬托出来,整体气势庞大,浮雕内容将整个展厅的核心选取出来加以艺术处理。由于整体的展厅空间有限,而展陈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在其后的展陈设计中通过张弛结合的手段,用视频、投影机构、模型等手段整合大量的资料内容,结合文物,文献等实物展示,保障了整个展厅空间的大气与完整,同时又丰富了参观者认知途径的多样性。
第四展厅:淮风流韵(文化篇)在展厅入口处便将淮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文化交汇的独特气质展现在观众面前,直观展出来该馆的内容体系。在展厅内部的设计中,点缀与淮河流域相关的文化遗产载体元素作为装饰,使用更加简洁的立面造型,丰富柜内展示的形式,结合部分场景复原与现场表演创造出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长廊。
第五展厅:淮上明珠(家乡篇)在展厅展线的设计中,我们运用实物展柜和图版及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手段,把展示资料充分的展示给观众,并通过在展线中加入电子大屏幕,营运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来丰富展示形式,合理调度观众的参观线路,调节观众的参观情绪。在装饰材料上,我们多应用专业博物馆材料,并通过应用木材等温性机理,使得观众在一个充满文化气质的空间中。并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品设计导入,及多媒体互动结合,让空间保留原有的大尺度的协调性。在形式上采用展板、复原模型、展柜、视频疏密有度的结合让观众更容易所感知和接受。强调参与性,强调展览的多元化手段,并在此期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六展厅:临时展厅展厅色调素雅,空间舒朗清新,照度控制精确,入口展标和柜头的展板很方便新的改陈,柜内的道具也可以重复利用,全方位考虑了文物展陈的保障条件。长期陈列肩负着有效展示藏品、完善收藏机制、学术研究、公共教育等多项博物馆基本功能淮河博物馆定位于国内同类博物馆先进水平,它的建成将成为淮河绚丽悠厚的历史文化载体,创造一个重新谱写历史篇章的人文、自然景观。将成为人们了解淮河,了解淮河文化的重要窗口。我们的方案力求以宏大的气势、生动的内容、多样统一的造型手段和典雅的风格,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的最新展示手法来演绎淮河博大的历史情怀,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淮河灿烂的文明。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叙事性;叙事性展示空间;时间;互动展示;多媒体技术;情感设计
英语“叙事”(narrative)一词源于拉丁文的ratio,本意是指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体验,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叙事是一种表达模式。叙事常用到设计上,叙事性设计是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设计主题的阐释,叙事性设计既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设计思维,即通过“故事引导”参观者进行体验旅程。叙事性展示空间是一种空间组织模式,是一种通过叙事“讲述”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连续性体验空间。叙事性展示空间是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主题展示的一种展示空间设计模式。
叙事性展示空间可分为按照年代推进和不按年代推进两种,使用广泛的按照年代推进叙事性展示空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前后时间性、连惯性,叙事讲究一系列故事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让观众进入其中后不会造成时间上的错觉,随着展示空间的深入,时间也随着拉近,让观众非常清晰的感受到特定事件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大部分的历史博物馆采用此方式再现一段历史。例如,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烈士事迹纪念馆即采用了典型的叙事性展示设计模式。在精心策划好的人流导线区域空间内,按照时间顺序逐步展示了革命战争以来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东地区牺牲英烈的英勇事迹。展馆的设计充分注重叙事性在展示空间内形态意义的表达,充分发挥叙事性的优势讲述历史和教育大众,使参观者沉侵在对先烈无限追思的空间氛围之中。
如今,现代展示的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构建方式,不管其它方面的品质如何,一个秩序混乱的展示是不合格的。现如今的展示再也不是重复的讲着一个老品牌的故事或者一段历史,而最终目的是获得受众积极的信息反馈。这些要求直接导致展示设计需注重传播模式,叙事性设计被认为是在展示空间中进行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与以往无情境的普通展示空间相比,叙事性展示空间能够把展品置于在一个有主题、有剧情的展示情境中,为烘托展示主题并使用与之相匹配的灯光、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带给观者全方位的体验。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体验和领会空间所传达出的深层意义,将展品所代表的内涵和价值观等深层次的意义充分挖掘出来。展示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物质空间营造环境气氛、传递精神意义。
关于叙事性展示空间如何发挥最佳优势得到更合理运用,笔者从与它有重大关联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叙事性展示空间与时间、空间布局
叙事性展示空间以时间为轴心,历时性展开故事流程。叙事性展示空间依据时间的推移产生序列化的展示格局和有节奏的空间变化。按照年代推进的叙事性展示空间在逻辑上、时空上的序列关系是非常严谨的。叙事性展示空间设计的前提需要根据展示文本内容,找出一条主要关联材料,统贯整个空间的中心线索,然后策划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观看路线,即具体到局部展示空间的分布。在空间中一个故事接着了一个故事好似形成一个独立的展示区域,实际上形成一个非常严谨的、逻辑性非常强的整体空间,使叙事性展示空间有种“行云流水”般连贯性。同时,它们具有明显的次序编排,内部空间设计通常不只是关心单个的空间场景,随着时间的推进,彼此内部的子空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前后关系。为了将观众引入“故事中的故事”,空间强调将时间意识与叙事方法有机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的陈述。有利于叙事性展示空间展示内容更好的传达给观众,让他们更容易的接受,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叙事性展示空间呈现的就是一种叙事性,具有发现性的主题,并在时间上得到延续。叙事性展示设计方法如同“讲故事,引人入胜”的方法,借用时间为纽带起承转合,事理层层推进的章法,并融合文学,设计语义学概念的方法,形成了叙事性设计思维的叙事性展示空间。
(二)叙事性展示空间与多媒体技术
叙事性展示空间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有效策略之一,现代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展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叙事性空间依赖多媒体技术产生丰富的展示效果,避免了以往叙事性展示空间平铺直叙,让展示内容不再是平白无奇的被描述,或者是莫名其妙的堆砌。可借鉴的办法是在叙事性展示空间演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在此平台上进行深化,起到补充演示的作用。甚至让观众能够了解到展示内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设计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唤起观众的感觉、幻想和记忆,在述行性体验空间中获得刺激感、体验感。易使观众能够被展示内容所吸引,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作为中国第一家交通行业博物馆的宁夏交通博物馆就是一个叙事性展示空间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合运用的典范。在陈列设计中,整个展示空间设计以宁夏自治区交通发展历史脉络作叙事向导,历时性的事件通过多媒体技术被转化成为共时性的场景呈现。灯光、声效、语音及图像播放系统联为一体,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构建了一个多元的感观体验空间。借作各种形式设计语言和多媒体技术设计手法准确传达了陈列内容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时展性,深刻刻画了宁夏交通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历史进程。
(三)叙事性展示空间与互动展示
Chris Crawford曾提出“叙事互”概念,他认为叙事互是指用户在动态的叙述环境里以主角角色进行的交互性娱乐活动,即寓娱乐为观赏中,“叙事互”生动形象的概括了具有互动功能的叙事性展示空间。
互动展示可分为简单装置和多媒体互动技术两种,在互动装置所涉及的范围内,使观众参与的方式尽量多样性。互动展示空间将注意力放在观众身上,谨慎的协调观众进行体验,强调移动和体验,而非静态的观察。叙事性展示空间融合互动展示模式来进行补充平衡,使观众在移动中和展示内容进行全面情感互动。它将打通了学习和玩乐之间的关系,可将一个传统的博物馆内部陈设变成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游乐场。而互动展示刚好弥补了叙事性展示空间的不足,能够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强调展示方式的互动性,互动展示多选取展示内容中的某一场景,重点渲染某一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断面,让参观者直接参与到展示空间中。尤其是体验性展示非常重视人在展示空间中的主导性作用达到传递信息和交流信息的目的,最终,经过此过程的人群由最初的参观者变成后来的传播者。展示空间本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参观者的配合和参与能使他们在参观过程中产生实质性的反应,通过互动展示无形中拉近了人与展示物的距离。
(四)叙事性展示空间与情感设计
叙事性能唤起观众的情感呼应,其中融合了情感设计,讲故事这类传统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讲故事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情感的交流,而这正是现代媒体(包括互动式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故事内容能唤起受众的情感体验,一个好的叙事性展示空间首先是其内容能够打动人,让人感动,唤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托马斯・里可纳(Licknoa)认为:“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伟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学手段,讲故事是发展儿童品格的自然方式,因为故事使用吸引而非强迫的力量来教育人;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好故事激起强烈情感的感受。”再次强调了讲故事是唤起情感反应的有效手段。叙事性空间强化故事的历时性流程发展,强调共时性的场景呈现,重在情感和情调的传达,最终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价值。
结论
展示空间是传达信息和传播文化的载体,是传播媒介的集中体现。叙事性展示空间设计即采用说故事方式展示一段历史或者一个物品,叙事性是信息传达的基本模式,叙事性的解读是随着展示空间序列中人的运动而展开的,叙事性展示空间的典型特征是叙事成分所包含的有序事件。互动展示可使叙事性展示空间成为意义丰富、可读性强的场所。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互动展示模式和多媒体技术等各种形式,使当今叙事性展示空间效果明显得到提升。观众需求下的娱乐化趋势使展示空间具有很强交互性的特性表露无遗,情感设计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难看出未来此类展示空间的将所受到的青睐。
参考文献
[1]《英国展示课程教材》.(美)德尼 著,韩薇 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展示空间的非语言特征》. 童小明,《美术学报》
[3]《商业空间展示的数字化语言》.赖常华,《科技信息》
[4]《叙事性思维和儿童道德教育》. 杨宁,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5期
[5]《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空间为例。王雅涵。中外建筑 2008,(1)
展示设计论文【第三篇】
博物馆的展览周期较长,展品摆放相对固定,展览的内容大多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展出的物品多数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献、文物和艺术品。作为展示设计总体与局部的编排,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将展区、展品分门别类,科学有条理又相互联系地陈列出来。总体是要放眼大局,对展览区域,展出内容,展品陈列,进行全面规划布局,设计时应按照参观路线,自始而终,陈列有序,既要编排大面积的主展区与单元展区配合,又要有体验区、休闲区作辅助。视屏放映,资料查询互动,为观众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参观环境。局部是指单元展区,它由具体的展板、展台、展架、墙面、地面等组成,设计表现细节要与总体相链接。拿局部展板的设计来说,可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高于人的视平线,适合放置展览单元标题文字、图片,以显示整体的展示节奏、顺序;中段与观众视线平行,是最佳展示表现位置,应把文献、图片、图表、精巧物件等重要展品放在这个位置上,方便观众详细阅展,图片实物的前后摆放,要塑造时代特征,文字说明需印证图片实物的因果关系,力求展览内容的系统、严谨,体现陈列的逻辑层次;下段低于人的视平线,适合放置全玻展台、展柜及实物展品。布置的细节需要精心设计,具体陈列时要结合内容、选择不同材料、不同款式来制作展具。精美厚重的青铜器,宜放在质地稳重的台座上,增加安全庄重感;而历代瓷器、玉器、漆器、竹木牙雕(指我国传统雕刻艺术中的竹雕、木雕、象牙雕刻)等应量身定制亚克力(亚克力板由甲基烯酸甲酯单体(MMA)聚合而成,即板材有机玻璃,是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展座,进行装饰搭配,突出器物秀美、精致,表现出空间的通透与整体展示内容前后、上下的呼应,构成互动的连续性。展览应既有总体布局的严谨,又有局部细节的亮点,营造清新雅致、完美统一的展示艺术效果。
2形式和内容
不同类型的展览内容决定展示设计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在评价一项陈列展示设计时,人们往往只从艺术感受的角度上加以衡量,而它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不同的展览内容,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手法,借用艺术规律及美感法则来高度概括表现内容,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如抗日烈士纪念专题展览,其展示设计表现的宗旨是纪念先烈,通过烈士事迹向广大观众进行中华儿女抗日革命传统教育,这样的主题内容,展示设计表现形式应力求庄严、肃穆,使观众对烈士产生缅怀和敬仰,对日寇的憎恨。举办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展览,其展示表现形式应追求新颖、明快,给人以气象恢宏、琳琅满目、国富民强的感受。以上两类展览,虽审美感受各异,但表现形式与内容相互交融,形成合力,充分体现出形式是内容的本身携带、不可分切的载体。展示设计艺术的外表形式是内容的集中体现,它们是“形”与“质”的关系,相互呼应,内外交融,外在表达形式始终围绕着内容而展开。
3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一种最具表现感情的视觉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辨别、突出物像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在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中,一方面色彩能创造各种情调和气氛,影响人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对展品、展览环境起到烘托的作用。经验证明:科技展览宜用蓝色调,农林展览多用绿色,而文物展览应采用宁静的浅灰色,回避大红大绿等强烈刺激的色彩。文物展览的色调应让观众处在清净的浅色环境中,减少视觉疲劳,眼睛与大脑产生一种平衡,思绪平稳,在肢体放松的状态下平静地观摩、体会展览内容。另外博物馆的实物展品,如陶瓷、青铜、玉器、竹木牙雕、名人字画等,在灯光下器物阴阳两面,展示在灰色背景上,受光处比背景色亮,阴影比背景色暗,更显得立体、清晰,视觉突出,可抓住观者目光,让观众在清晰、厚重、丰富、耐看的环境中阅读文物,走进那一段段深远的历史。
4采光与照明
光是一切发现、感知物像存在的视觉基础条件,展览设计创造空间、改变空间、优化空间,都离不开采光。展示设计所用光源来自两种:一是自然光,二是人造光。自然光是以太阳照射光形成的光环境,光线随着地球转动与太阳之间的变化而变化。展厅内一般多在朝北方向采用自然光,它变化较少,柔和。人造光是以电灯形成的光环境,利用各种发光灯具,依据需要调节设置,达到预期照明效果。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常用照明方法,有基本照明、装饰照明、慢射照明等。主要照明手段有直接照明、间接照明、重点照明等。
4.1直接照明
直接照明,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照明手段,常用吊灯、吸顶灯、导轨射灯等,90%以上的电灯光可得到充分利用。可在展馆的大厅中央,主要通道及大件展品顶部用直接照明,它光线分布广,没有遮光角,但直接照明的亮度需合理,要依据展厅面积、层高、照射物而定,一般照度300勒克司为宜。光照太强,一方面使观众眼睛疲劳,另外对文物也会造成损害,尤其是文件、书刊、丝织、竹木牙雕、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光线弱了,展厅内视线不清,达不到展示的预期效果。
4.2间接照明
间接照明,是把灯光投向顶棚或墙面,形成第二次光源,在展厅吊顶、隔断、地台、展台底部、展板侧背面,让灯的光线由内向外发光,这种照明光线扩散性极佳,几乎没有阴影,也不会出现炫光,光量适度,光质柔和。在布展时,应量身设置,根据展品的不同类型及所处位置,采用不同亮度和不同色彩照明的辅助与主光源组合使用,构成展厅具有层次变化的光环境。间接照明方式是国内外博物馆主要采用的方法,其特点是烘托展厅内部造型结构、突出展台、展架,为展览主题服务,渲染、营造展览环境的艺术气氛。
4.3重点照明
重点照明(俗称局部照明)是采用较强灯光投射展品的突出部位,形成特写效果,有较强的立体感、存在感,这样的灯光配置,针对性较强,主要用于展览中的代表作品。如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元代青花瓷器《凤首扁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和田玉雕摆件《大禹治水玉山子》等均采用了重点照明手法,表现出实体与虚空相辅相成的形态,成为照明范例中的经典。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重点照明时,要注意投光方向与立体感的塑造,顶光、顺光、逆光组合投放,并在灯具前加装滤色片,过滤紫外线,控制炫光。还要对展台间距、尺寸实地考量,适当拉开距离,松紧适度,主次分明,同时弱化展台周边光照度,方能展示出视觉突出、一花独放、众星捧月的艺术佳境。
5经典与创新
近期,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东周时期的(公元5世纪)青铜《花口饕餮耳铜壶》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透明的玻璃展柜,衬映着红斑绿锈的青铜壶造型。壶身精美的浮雕纹饰,在浅灰色背景下清晰可见,美不胜收,周围置色灰淡,只有微弱光线投射在展柜底部及展板侧背面(属间接照明),地面铺深色阻燃地毯,顶棚网架漆黑,一束光柱垂直投下,犹如探照灯光(属重点照明,也称局部照明),顿显展台明亮清澈,表现出展示空间的通透与灵秀,消除了文物与观众的隔阂,展现出一个全新的意境享受。青铜器古朴厚重、威严神秘气氛仿佛把人们带到遥远的历史时空……细心观摩,悟出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先是展示空间配置得当,透明的玻璃展柜放在相对独立的位置,重点突出;再采用重点照明、间接照明手段,光照主次分明与宁静的浅灰色背景衬映;造型优美的青铜壶似与人们互动交流,向观众传播历史信息,营造展示气氛的文化语境。将物质转化成人的感悟,产生相应情感,让人触景生情、由物及我,让观众得到美的熏陶与心灵的震憾,怎能不让人赞叹?这青铜器与展台相映生辉,光与色的舞动,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视觉盛宴。此设计体现了展览效果背后的构思创意,成为国家博物馆展示的创新杰作,为业界提供了研习展示设计的模本范样。人们驻步于博物馆展览的展台前,在柔和灯光的辉映下,凝视着文献、图片和精巧秀美的展品时,仿佛历史往事呈现于眼前,不时掀起一阵阵波澜。这就是展示设计艺术的“移情”魅力,也是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之体现。设计者将观众的审美意识即时情感输入设计语言之中,通过展览艺术策划、空间分割、色彩、展具、照明等设计元素营造的展示艺术气氛,在人们心中留下“神与物游”的情感,创造出物我交融、深入思索后的艺术境界。在快餐式会展文化充斥的今天,独特的展示设计艺术更能带来视觉和精神的享受。感慨之余,也应思考:作为现代展示艺术设计应如何借鉴、利用中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方法,构建展示创意表现风格的多元化,以改变博物馆展览风格单一,缺乏创新的陈旧局面,寻求与现代社会发展观相契合而又为大众所接受的展示语言,传递展览主题,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上的需求,形成我国展示设计表现风格,树立创新意识与现代文化兼收并取的观念,让展示总体规划和局部配置合理,表现形式与主题内容合二为一,色彩运用精准,采光照明手段科学,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发挥积极的作为。
6结束语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会展导向设计空间意识 会展导向 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会展经济的全球扩张,许多国际会展业巨头竞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国际会展业正在出现重心转移之势。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广大以及中国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的潜在发展前景,使得来自国外的专业展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二。导向设计基于会展的空间。
会展空间是为传播与交流,将信息视觉化处理的空间,特点是开放性和流动性。导向设计是在这些信息群中,建立寻路指引。美国规划师凯文林奇第一个提出英文“wayfinding”(导向)的概念,概括了描述空间的五大要素:路径、边界、节点、地标和区域。将《城市意象》的普遍规律放置于会展空间概念中,更能说明导向应是一个“空间”的信息系统。
路径会展场地的行进通道,观众应明确道路的起点和终点,并清楚知道自己所处的具置。边界——会展展位无论是相互重叠、嵌套、邻接的哪种形式,都必然形成一个封闭或限定的空间。边界同时也是道路,观众沿着它进行移动。节点——观众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行为较为集中,如主干道路的交叉点或展览形成高潮的集中点。地标——使会展空间某一元素成为标志物,通常在较远处可以看到,通过临近元素的退让或形成高度差。区域——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主题的连续性,它体现在多各方面,如地形、建筑形式、纹理、使用功能等,如会展空间可以分为布展空间、流通空间、辅助空间。
将五大要素与会展空间对应,可以把会展导向设计归于“大导向视野”,即把一切传达空间概念的视觉符号和表现形式作为导向,因此导向可以使会展中的建筑、雕塑、文字、图案等。其中包含“隐形导向”的概念,如传统四合院天井的“十字”路面架构对整个房间系统的路面方向指导,会展的场地布置也可以结合路面铺装或顶棚的吊装实现隐形的导向效果。
基于“wayfinding”的理论依据,会展导向设计,首先应注意:会展建筑或建筑群的逻辑关系及空间命名:满足大多数人的空间认知来安排导向位置与信息;会展导向信息可集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空间诱导。
三。会展导向设计的空间尺度。
会展导向的尺度不是会展空间内建筑或展台等物体的真实尺寸大小,而是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人的定位相对于参照物而言,不同会展空间有不同特点。导向设计的尺度决定了观众对会展空间辨识的易知性。
导向设计的空间尺度与会展空间平面规划有很大关联。线形布置法是沿着展示空间的周围便捷不断延展,产生单纯清晰的观看路线。中心布置法是将重点的展品与精品采用四周观看的中心陈列方法进行布置:散点布置法多采用重复、渐变、对比等方法形成大小相间、互相穿插的平面空间。网络布置法是国际通用规格的标准摊位方式有秩序的排列组合而成的。混合法是将以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一种为主,兼有其它。会展的场地、通道和其他的活动场地,即会展的可容空间决定了空间的负荷能力以及观众的流通量。可容空间中的陈列密度与陈列高度又决定了导向设置的密度与高度。
四。会展导向设计的流线。
导向性设计的重要基础是空间的流线设计。建筑空间中人流重复行进的路线、轨迹、称为“流线”。流线往往由空间体夹峙而成,利用人的行为心理加以引导。空间中的流线应以特有的设计语言与人对话、传递信息,以左右人的前进方向,使人在空间中游走而不至迷失方向,并引导人流到达预定目标。空间流线可以是单向或是多向,单向流线方向单一明确,甚至会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因素;而多数规模较大空间则会有多条流线,其效果含蓄。无论哪种流线,都应避免逆程序现象发生。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行为模式),是空间流线设计的依据。例如,观看会展人们先买票;此后可能在门厅等候、休息;然后是各个展厅的观看;中途也会在休息厅休息;最后由疏散口离开。设计师可以根据这种活动规律结合原建筑的空间结构特点来决定会展空间的活动路线和围合方式,使之与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
会展空间一般可以分为开放式、围合式、过道式、错层式以及双层式。不同的空间构成,必然导致观众流动方式的变化。设计良好的动线可以使观众轻松认路,科学有效的安排时间观展。会展导向就要结合动线设计,明确路径顺序性、便捷性以及灵活性。
展览空间是四维空间,囊括了时间概念。导向应具有主动性,自觉引导观众的行为,而不让观众花时间去找路、找导向,最终无心观看展览,或是在空间中迷失方向,筋疲力尽。依据国外先进经验,产生了导向地图设计,它与平时的地理区域图不同,而是更多表现空间结构与层次,简而言之,就是上文提及的空间五大要素,将展览区与路径用线形和平面形概括出来,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位置、方向、目标点、空间信息等。有些会展还会涉及到外部空间导向,需要明显的地标与道路信息。对于会展这种周期较短的展示形式,有时来不及制作相关导向地图,可以制作固定式或临时性的简图,少而精的信息量,能提高阅读率。人们观展线路,有时直线流动,空间入口与出口在不同的两侧,观众从入口进入参观,总会选择从另一个出口离开。这类导向设计,只需要把握系统的连贯,造成序列感。空间序列的精髓在于不断埋下伏笔,通过设计中的紧凑感,方便导向系统从一个单体到另一个单体的记忆转换。一些三面围合的空间,出入口在同一侧,观众进入展区经环线流动,寻找出口离开。这种线路布局比较复杂,容易观展时重复经过或者产生观众对流。有时更复杂的s形线路,也容易对展览有所遗漏。
五。导向性设计的传达-展示导向系统设计。
如今展览会场已经成为一种日益复杂的互动空间,除上述空间导向性设计之外有必要设置一些标志图形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帮助他们迅速找到目标展位,又要使人们感到标志图形与展览会所的品牌形象互相呼应,这涉及到导向系统设计的内容。
展厅中的导向系统设计可以采用空间标识诱导色彩管理、心理暗示、地图检索指示标识等多种方式,并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为参观者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展示空间。
展厅导向系统设计形式上分为以下三类:
1. 标志牌指展览场馆内的企业标志系统,往往与展台设计相结合,标明展台名称和位置,会展中往往规定各企业采用一定的设计规格。相同的标志元素在空间中重复出现,让观众在不同的空间中凭借相同的标志元素自觉地进行参观,标志元素一般采用相同的版式、材质和安装形式等。
2. 导向地图。
导向地图一般布置在展厅门口和大厅的位置,是整个展馆整体布局的介绍。导向地图的设计除了标出详细的空间位置外,还应注意图表设计要清晰简洁,色彩设置要鲜明易辨识。导向地图的整体设计经常和大厅的建筑风格相统一,可以处理成转折、
立体、象形等各种风格。
3. 指示导向牌。
指示导向牌是以箭头和图文为特征的标志形式。由于指示导向牌具有方向明确直观,传播效果快等特点,一般会展、博物馆、展览馆都设有这种导向力式。对于一些用平面指示牌难以辨别的方向,采用二维指示牌,能够
让人更容易理解和识别方向。如今展览会场除了主体的展示空间外还增加了购物、餐馆、娱乐甚至洽谈等空间。因此做好导向地图、指示导向牌、标志牌的导向系统设计,并融合于空间组织以及空间界面中,能够以直观的文字信息帮助参观者对会展空间的辨识,是空间导向性设计的有力补充。
六。会展设计的空间理念同会展的导向设计。
当确定了一定的设计主题,设计者将要将展示实物通过空间和构件、灯光、色彩、材料图片等媒介来传达展示的信息,因为会展设计是一种利用空间传播的形式。要解决相关的建筑构造,结构及辅助设施(楼梯、通道);解决室内的空间布局,功能组织,按展示主题要求调整消防、人流、物流路线。考虑室内灯光,照明和音质效果。确定色彩的配置。协调水、电、空调等设备要求。处理展示空间各界面的材料工艺及装饰处理。营造整体空间气氛;要正确处理空间的导向设计、色彩的设计、展板线及展览内容的采划和文字处理。
会展导向可分为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两类。按照功能划分,使用最多的是区域导向、方向导向以及名称导向。区域导向传达特定区域整体空间信息的标识,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概念性表现空间结构,帮助使用者对空间有所把握,从而形成各自的行动路线。由于能够提供大量信息,需要使用者长时间观看。方向导向通常是以地点和箭头指向的形式来表现前往各主要区域的方向信息,由于是瞬间提供信息的方式,要求内容精简、辨识度高。名称导向是对目的地进行标注,标明道路和信息。
七。结束语。
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和世界技术的发展速度、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等诸多背景要素的综合。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极大的发展时期,这将给我国国际展览业带来新的繁荣。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在会展的导向设计中,要将展示的空间意境体现建立在满足受众的基本要求之上,在继承我国文化艺术精髓的良好设计基础上,体现我国所特有的品味和艺术气质,通过特色的导向设计,进一步提升我国会展的国际化走向。
参考文献:
[1]王园园 建立会展导向设计的空间意识[期刊论文] 《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2]孙淦 论会展设计中的空间处理[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3期
[3]严胜学 空间-信息场——展示艺术设计的横断性研究[学位论文]2003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
[4]周健华 金玲 重庆会展场馆承接展会重复性探究——以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会议论文]2011 2011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