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09153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一篇】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课本p126。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央。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二篇】

1、生命活动一定离不开细胞,但生物体不一定都具有细胞结构(如病毒)。

2、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但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都是dna。

3、生物界元素一定是从无机环境中获取的,但生物界所具有的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中不一定能够找到。

4、氨基酸一定含有氨基与羧基,但不一定只含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

5、单糖一定是不能再水解的糖,但不一定是还原糖。

6、生物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一定是糖类,但糖类不一定都能够提供能量(如纤维素)。

7、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

8、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需要光照,但不一定具有叶绿体(如光合细菌)。

9、植物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但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细菌)。

10、含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是高等植物细胞,但不一定是动物细胞。

11、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但真核细胞不一定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12、含有膜状细胞器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但真核细胞不一定都具有膜状的细胞器(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13、细菌一定不含有线粒体,但不一定进行无氧呼吸。

14、人体剧烈运动无氧呼吸时一定产生乳酸,但不一定导致ph的变化。

15、有水生成的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呼吸不一定是有氧呼吸。

16、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是无氧呼吸,但无氧呼吸不一定都属于发酵。

17、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但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

18、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的运输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19、酶发挥最佳的催化效能一定需要适宜的条件,但植物酶与动物酶所需的外界条件不一定相同。

20、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定不是动物细胞,但植物细胞不一定都能发生质壁分离。

21、能够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够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22、酶的催化作用一定具有专一性,但不一定只催化一种生化反应。

23、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但真核细胞不一定都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24、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一定是atp,但atp不一定都是由糖类分解合成的。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三篇】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显性遗传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

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需要测定22+xy共24条染色体。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如何快速提高生物成绩。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在背诵知识点时,可以发散思维,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和想象来促进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课本p126。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央。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四篇】

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是高中生物中比较重要的的内容,对于理科生来说,掌握好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你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优推8篇”,希望对大家有用!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免疫调节

1、基础: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淋巴细胞t细胞

作用细胞)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6、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

(二次免疫)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8、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免疫学的应用: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五篇】

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六篇】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七篇】

一、相关概念: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3、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八篇】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20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