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高中汇总10篇
工匠精神高中【第一篇】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研究过他们大都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秉承着这种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同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2017年6月22日,总书记在太原考察了两家制造企业。总书记同职工亲切交流,勉励他们发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工匠精神,是对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这恰恰也是我们路桥集团精品意识的精髓所在:苦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我们路桥集团,他们喜欢阳光下架桥机美丽的金属光泽,默默的在骄阳酷暑中坚持,在烈烈长风中挺立;他们喜欢简单却美味的工作餐,在发动机的轰鸣中谈笑风生;他们喜欢每天熬夜工作后倒在床上美美睡上一觉的惬意,暂时忘却夜班的漫长和工程进度的压力。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纯净液压油淡淡的紫色,却忘了被它浸泡过的双手会脱皮发痒;他们喜欢钻研那一份份的图纸和计算书,却忘了桌上的工作餐早已变凉;他们喜欢黎明前天边的那一抹曙光,打着哈欠把工具和苦累放入皮箱,憧憬着栉风沐雨的光荣与梦想!
公司在制造业的第一线,率先响应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不断的树立精品意识。那么,怎样培育“工匠精神”呢?既是“精神”,就要在培育上下工夫。在2017年3月,设备制造公司开展了员工“大讲堂”的活动,围绕公司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研发创新、施工管理、经营管理、党群政工、财务管理及企业管理等工作开展大讲堂,在广大职工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员工带着问题学习,培养员工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为公司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管理队伍。
针对一线员工,我公司开展了“焊接工艺及专业技能培训”系列讲座。培训特邀专家为工人做指导,让工匠精神在全公司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公司制造过程的内在支撑。
公司还建立了对“工匠”的奖励机制——“制造工匠”的选拔活动。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营造“精品工程”的工作意识。公司设立“制造工匠”交流选拔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担任。并严格制定了选拔条件、选拔流程、以及对“制造工匠”的考核及待遇提升的方案。
在设备制造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在公司各个岗位上涌现出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
每一次移动模架的打开与关闭,都有桥梁事业部的技术员穿梭在现场,紧握对讲机,确保各工况安全就位;每一次浇筑完成成功过孔,我们研发设计团队都深深的松一口气,但马上又提起勇气,接受新的考验;每一个良辰美景,机加工事业部的安全员都坚守在岗位上,双眸时刻流动着警惕,呵护安全。每一个花好月圆,我们设备制造公司都肩负着责任与期望,把思念压在枕下,藏在心间。
今年3月,商合杭公铁大桥完成预压浇筑,移动模架面临着首次过纵移过孔。3000m平曲线半径和%的纵坡,对于任何工程师都是一个头疼的难题。这台mss40型移动模架是我公司新研发的自行上行式造桥机。虽然进行反复的模型计算,虽然仔细的分解了移动步骤,但理论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临近退休年纪的王殿学总工主动请缨带队,赴一线工地,现场指导。双鬓斑白的他,细心的观察着移动模架的每一个动作,“一听声音、二看油漆”他耐心的教导着,“轻敲钢板发出清脆的声音是代表此处在受力,如果油漆出现崩裂就证明此处有大变形,是很危险的征兆。”在30m的高空,他临危不惧,坚持爬到模架最前端,细心交代,不放过任何关键节点。到了中午就在坐在设备的钢筋上和工人们一起吃饭。大家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众志成城,认真扎实的进行纵移准备工作,调试液压、开合模板实验、解除锚固……当移动模架行走到位时,已是第二日傍晚。历时2天,移动模架首次纵移顺利完成!当听到项目经理给上级领导满意的汇报时,所有人好像都感觉累了。满意背后的困难、研发背后的艰辛,也许只有我们才知道。也正是这专注、坚韧、精益求精的精神,鼓舞着设备制造公司克服万难,敢于攻坚。
我明白了一件事:敬业会让人出类拔萃。超越平庸,选择完善,精益求精。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卓尔不群,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回报,但求问心无愧;不论公道,但求初心不忘。
“工匠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人生原则。如果你希望成为被需要、被尊重,成为众望所归的成功者,就从当下做起,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工匠。拥有工匠精神,活在当下,强在内心。
工匠精神高中【第二篇】
关于“工匠精神”作文优秀首段展示:《弘扬“工匠精神”》例一:
一个个精密的零件,一件件完美的工艺品,一个个死起回生的钟表,正是因为这些“工匠”们的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些事物才能如此精密与完美。因此我们要弘扬“工作精神”。(15班潘英朔)例二:
严谨精益求精。因此,我认为各行各业都应该弘扬这种“工匠精神”。(15班王圣贤)例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工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工匠精神”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它是专注精神,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例四:
16班葛一萌。
程秀秀。
作文开头段非常好,特此表扬!
(部分同学有3个分论点,但是论点一致,没有区分开,没有差别。
或者三个分论点之间的逻辑混乱)4分论点必须单独设行5绝对不能先事例分析再分论点。一定先写分论点,再对应事例论证。
工匠精神高中【第三篇】
什么是工匠?一砖一瓦,一凿一砌,让全身心血用在工作上,其中艰辛历历在身而不跟别人说。更有一些人终究一生都没人知道,受人辱骂,亲人疏远朋友离去,身后辛劳数年还没人知道,这些工程十分艰难只因人们称赞而放弃了所以荣誉,这般成就,就是工匠所得。不把富贵看成喜事,不把贫穷看成悲事,这不正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现在人都是看外表,轻内在;追求利益,看轻信仰;追求效率,不看品质。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是一个人来到工地上寻找最有耐心工人并提拔他。这个人首先来到了一间楼房,里面工人正在细心地把粘稠水泥扶上墙,可是看这手法却不怎么娴熟,一看这就是刚来工人。这个人走上前去问道:“师傅应该是新来吧”。
可是这个工人却丝毫不理踩。那人纳罕到:这么?我打扰到他了?算了我一会再来吧!”说完他便走了。接着他来到了建修花园工地上,他看见一位脸上布满皱纹中年男子正搬着砖往水池反向走去。这个人怕打扰他于是便又走了。之后他又回到了楼房这时他看见那个工人坐在地上喝水,看看他扶那面墙,哇!不可能啊,从之前笨拙手法,经过几十分钟时间竟被这个年轻小伙扶看不出一丝遗漏。这个人怀着好奇心理走到小伙面前说道:“小伙子,你是怎么把这面墙扶这么好?”这时小伙便应声答道:“我想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耐心与承载着之后住进这套房人们喜悦笑脸吧!”那个人又问道:“刚刚,就在前不久我来过,记得吗?”小伙平淡说:“有吗?对不起,可能投入太认真了,没听见。”
聊完,这个人又回到那个中年男子工作地点,这时他看见是全部人都坐地休息而唯有这位男子依旧搬着砖,流着汗。他没有去打扰他,因为他心里清楚中年男子所做无非是为了给人民们眼球有道保护色,为了家庭幸福。
太阳落山,那个人找到了自己想找“工匠”也找到了所谓崇高“工匠精神”,他们认真与坚持给了我们现在幸福生活。这两位“工匠”很辛运,之后他们获得了一份稳定工作。不过我相信这样“工匠”在我们身边处处存在。建设美好家园,传播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高中【第四篇】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群里,有许多著名建筑物和工艺品。这些建筑物,有的建造在高大威严的宫殿、有的建造在高低起伏的山脉,有的建造在宽广无边的沙漠。它们各有千秋,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人说过:“古代建筑的艺术真是无与伦比。”这句话是对的,古代建筑是用大量的材料,大多数的.建筑都是由高深的水泥、砂石等构成。它们构成了现代文明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它们都是由劳动建造的,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我在上海的时候,在一家文艺广场上看到了一个雕塑,雕塑上面写着“工匠精神”,我就在想:“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工艺品给我们的老师看看。”
我看到的是:“有一次,我在看一部电影,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厨师在厨房里忙碌着为我们做饭,我看了之后,就对大厨师说:“我来帮你吧。”大厨师看着我说:“好吧。”然后,他就拿出了一个大勺子,勺子里装满了米和面条,然后,他拿起了一个大勺子,把面条放进锅里,然后他开始用手来回搅拌,等搅拌均匀后,他把面条放进了锅里,再把锅盖盖上。这时,大厨师就把面条捞出来了。然后,大厨师把面条倒进了一个盘子里。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炒菜。
只见大厨师往盘子里加了一把菜,再放在上面,然后再加了一小勺盐和香油,这时,大厨师就把炒菜的锅盖上了,等面条炒出来,就把炒好的面条端出来。
看,一碗香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大厨师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这一顿饭,大家吃得特别香!这一碗饭,大家吃得特别香。
“工匠精神”,就是在你一手劳动,劳动成果变得越来越多。
工匠精神高中【第五篇】
工匠,是一种职业,看似平凡,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人们都在询问,什么是工匠的精神,在究竟来自“何方“?它,神神秘秘,似乎很少人能够体会到它的真正内涵。有人说,工匠的精神就是不断改变精益求精,其实不然,我认为工匠的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更要有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决定着你的命运,你似乎在慢慢的为之所改变。
曾经有1篇文章这样说道:“一天,一位大学的学者来到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派了几个人到建筑工地去砌墙,这位大学者问了第一个正在砌墙的人说:“你在干什么?”“难道你看不见吗?我在砌墙。”那位工人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回答道。显然,对方是嫌他打扰了自己的工作。
学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墙工人身边问道:“你在干什么?”那人差异的看了看他,然后用手比划着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大大楼说,我在盖一座高楼。这两个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当转身欲走的时候,一阵歌声吸引了他,在忙的焦头烂额的工地上竟然还有人唱歌,这位学者狐疑的循着歌声找了过去,原来是一位目光??的年轻人,只见他麻利的砌着转,同时哼着一首首老歌。
“你在干什么?”学者又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个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后,这位学者因为某一课题又来到了这个工地进行调研,凑巧的是,他发现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几个人,第一个还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成立图纸设计师,而第三个,却已经成立他们的老板。”
由此来看,所谓的工匠的精神并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态度,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决定了你以后能否干出一番大事业。
工匠精神高中【第六篇】
一扇扇屏风被小心地摘下,木器组负责框架,丝绸组负责擦拭帛书……一组组人员忙着手下的工作,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无论是技术术语还是调侃大家都在以一颗平凡心来对待。
每天,一位老师傅都会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一层层的红墙中,只为忙里偷闲到外面抽支烟,清晨,大家和着温暖的阳光,喂着院子里的“御猫”,欣赏着自己在院子里种的花草树木。这与他们的工作有着巨大的反差,但就是这种反差,这种出人意料的风格,使他们的工作给人一种平静,纯粹。似乎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生动平和。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钟表修复师王津。瘦高的身材,和蔼的目光。他亲自修复了瑰丽的国宝钟表,让他能在世人面前呈现。是他让钟表上的每只小鸟扇动翅膀,让河水奔腾流动,船只来往,让冰冷的文物活了起来,赋予了他们鲜活的生命。
他站在橱窗前,就像来来往往的游客一样看着自己一件件修复的钟表,说了句有点心疼,只能静静的看着,无法领略文化本该有的生机。但从他眼中看到的更多是自豪,从十六岁进入故宫,现今已然花甲,眼中尽是感慨,也许本身就是修复钟表的他,更懂得时光在手中流逝的感觉。
对我影响最深的不是他们修文物的高超技术而是修复师们的生机,充满了情感,他们没有因为工作的精细,严肃而变得沉闷,他们积极向上与幽默的工作态度,让文物修复师这份工作有了温度,让文物有了生命,让我们对文物修复师有了新的认识。
工匠精神不只是一丝不苟的精细工作,还需要对生活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就像把玉比作君子有了人的情感才使玉有了更高的品质。
工匠精神高中【第七篇】
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
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
文档为doc格式。
工匠精神高中【第八篇】
工匠并不特别,一双手,一颗心,一个大脑,就这么做着工作,我们一样。一双手,一颗心,一个大脑。也只是一些细节罢了,工匠的手伤疤许多,旧的未好新的又来。一日复一日,手就变得“坑坑洼洼”了;工匠的心细腻的多,一个好的成品决定权在工匠的心。细心耐心一些,没有什么做不好;工匠的大脑变化多样,想象力丰富,因此才能铸就那么多精致的雕刻等作品。
有一种坚持叫工匠;有一种美德叫工匠;有一种智慧叫工匠;有一种朴实叫工匠;有一种巧夺天工叫工匠;有一种勤奋叫工匠;有一种情怀叫工匠。
工匠朴实勤奋的可贵精神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要把它发挥到极致,所谓工匠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下去。就好似那苍天大树,从幼苗一步步成长。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时刻保持细心的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人们常说巧夺天工技艺精湛,却没有想到前人的成语是指谁。后人往往是误解了前人意味深长的语句。
揭开历史的烟云,寻觅数十年前的先辈们,探求他们的奋斗创举,回忆他们的“愚公精神”。我们看到了大国匠心,看到了矿山的希望,中国的明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影响着祖国的命运,在建设矿山中冲在最前线的工人们,不缺奋斗的青年。王涛从学生走出来,走向焊工这份职业。他忘掉了学生时代滋润的生活,选择了接受现实,立志成为一名好焊工。他坚守的是自己的初心,他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素养和品格。他的焊件完美无瑕,堪称工艺品。他把焊件当作焊工的脸面,坚持把焊件做得更精细,用心焊、用情焊,给予冰冷的钢铁春日般的温暖。他的努力、他的一丝不苟、他的投入,使他在“首钢杯”中夺冠。他,成为一匹黑马,在人们的注视下脱颖而出。
他甚至有幸为“中德对抗赛”而筹备。没有时间,他就努力想方设法挤时间;没有用左手焊接的习惯,他就练习用左手焊,夜里躺在床上也不忘拿起工具练习;没有工具,他就自己出钱买工具……天道酬勤,他的努力最终使他赢得比赛。王涛总是如此,面对比赛,他力争更好的成绩,面对工作,他渴求更优的业绩。立足于现实,致力于梦想。他的努力和奋斗为企业乃至国家争夺了荣誉,这便是一位优秀的工匠吧!
创新,为企业注入了活力。面对自动化改革的潮流,马著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计算机。针对开采的问题,他提出了“无人电机车地下开采”的伟大构想。他的潜心研究、认真思考、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将梦想化为现实。最终,他的突破性成就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近几年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首钢的工人们创造性的回答了这一问题。面对世界新形势,工人们发扬创新精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面对艰苦的局面,工人们坚定不移地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首钢精神,是首钢几十年发展过程的总结。而我们今天大力宣扬首钢精神,不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吗?在未来,我们更要坚定首钢精神,发扬属于我们的工匠精神,为建设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走出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一种精神。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什么是工匠?一砖一瓦,一凿一砌,让全身的心血用在工作上,其中的艰辛历历在身而不跟别人说。更有一些人终究一生都没人知道,受人辱骂,亲人疏远朋友离去,身后的辛劳数年还没人知道,这些工程十分艰难只因人们的称赞而放弃了所以的荣誉,这般的成就,就是工匠所得。不把富贵看成喜事,不把贫穷看成悲事,这不正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现在的人都是看外表,轻内在;追求利益,看轻信仰;追求效率,不看品质。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是一个人来到工地上寻找最有耐心的的工人并提拔他。这个人首先来到了一间楼房,里面的工人正在细心地把粘稠的水泥扶上墙,可是看这手法却不怎么娴熟,一看这就是刚来的工人。这个人走上前去问道:“师傅应该是新来的吧”。
可是这个工人却丝毫不理踩。那人纳罕到:这么?我打扰到他了?算了我一会再来吧!”说完他便走了。接着他来到了建修花园的工地上,他看见一位脸上布满皱纹的中年男子正搬着砖往水池的反向走去。这个人怕打扰他于是便又走了。之后他又回到了楼房这时他看见那个工人坐在地上喝水,看看他扶的那面墙,哇!不可能啊,从之前笨拙的手法,经过几十分钟的时间竟被这个年轻小伙扶的看不出一丝遗漏。这个人怀着好奇的心理走到小伙面前说道:“小伙子,你是怎么把这面墙扶的这么好的?”这时小伙便应声答道:“我想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耐心与承载着之后住进这套房的人们喜悦的笑脸吧!”那个人又问道:“刚刚,就在前不久我来过,记得吗?”小伙平淡的说:“有吗?对不起,可能投入的太认真了,没听见。”
聊完,这个人又回到那个中年男子的工作地点,这时他看见的是全部人都坐地休息而唯有这位男子依旧搬着砖,流着汗。他没有去打扰他,因为他心里清楚中年男子所做的无非是为了给人民们的眼球有道保护色,为了家庭的幸福。
太阳落山,那个人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工匠”也找到了所谓崇高的“工匠精神”,他们的认真与坚持给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两位“工匠”很辛运,之后的他们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过我相信这样的“工匠”在我们身边处处存在。建设美好家园,传播工匠精神!
他常常手提毛笔,在纸上泼洒那水磨河山;他常常望着那最美的彩霞发呆。他,就是我们学校水墨界的梵高。他,就是王老师。
身为校美术社团的指导老师,那必然要有一身绝技,而水墨画,便是他的看家本领。他的水墨画栩栩如生,他的作品很多,能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在同学们的眼里,王老师总是板着脸,在教室里环视大家,让大家大气也不敢出。可是,当他开始画画时,那状态,便无人可及了。
他眉头紧锁,毛笔在墨里如小鱼嬉水一般,沾得笔头全是墨。接着,他仿佛若有所思,望着门口的小草发愣。就在几秒间,他提起毛笔,笔走龙蛇,才用了一分钟就画好了。脸上的眉毛舒展开来,他放下毛笔,仔细端详着这幅画。忽然,他的脸变得十分严肃,像罗丹对工艺品一样专注。只见毛笔在纸上快速划了两道痕,他打出一口气,吹了吹他的作品,悄然而去。
他刚刚画的,是泼墨河山。那山,不像别人画得那么僵,那山十分自然,虽是墨色,却又生机盎然之相。他的水,几横几点,虽简,却如山泉一般,顺其自然。
虽然,王老师已年近六旬,可他的画风却是老一派画家中的一股清流,令人难忘!
在如今这个科技发展,向高层迈步的社会,我们齐奔富裕的“小康”目标。可是城市的繁杂,让许多人抛弃或遗忘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大众面前,体现出敬业、刻苦、以逸待劳。不光这些,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自然态度是放第一位;再其次为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乱干不如不干,乱干毁坏形象与道德,不干反倒是沉稳。
我的记忆中,工匠是一种低调艺术,它们隐藏自己的光彩,置身于幕后,显得默默无闻而不染风尘。
美术是人内在的体现,画出的不止是华丽景象,更将心灵的细节展现清楚。画家在作画时会有情绪波动:他兴奋,狂躁,平静或悲伤中带着无奈·····都能隐约表达在纸上。美术为视觉的满足提供一系列条件,高档次的美术更可以引发视觉冲击。美术是立体艺术与平面艺术,还能在平面内表现立体。它可以夸张放肆,豪迈且富有想象力。
比如《蒙娜丽莎》的画像,梵高的`《向日葵》等全是工匠的“结晶”,后无来者的骄傲。为什么著名画家一直流传于世?因为他们有种对人生,对自己,对艺术的执著;他们满怀希望与热情,哪怕失望亦不会绝望。画家们不光坚持,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开放自由的心。心自由了,看他们作品的人才不会感觉一潭死水,而是感到胸襟开阔,走入这个世界之外的境地享受。
我所说“工匠”精神包括:文学家赠予读者的修养品质,心理的改变和抚慰。作家是文学的“工匠”,他们把每种感情、思想筑成文坛的殿堂,其中饱含丰富的知识内涵,有这些东西陪伴,灵魂不再寂寞空虚。所以说作家和文学家是人心的“工匠”,他们给世人陈述爱和底线。
在这世俗纷扰的年代,许多人一味追求物质与外在,却忽略追求精神的高贵。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美术家,灵魂共同存在着执著和专注。
大树下,藏着一颗细腻的心。——题记。
大概过了三十分钟,我问:“老伯,你好了吗?”他只应了一声“嗯”,继续重复刚才的动作。大约又过了三十分钟我往老伯那边看,他在刷漆,他拿起刷子,把刷子放在油漆桶里,沾一沾油漆,把刷子拿出来,在早已做好的木箱上刷了又刷,并且,他每刷一次,就把那个木箱拿起来,借着灯光照一照。我实在看不耐烦了,起身来,向老伯挥一挥手,说:“老伯,你弄吧,我先回去了。”然后转身就走。
大树下,那颗细腻的心永远保存在工匠心里。——后记。
傍晚,云霞衬映着落日,把半边天都染红了,衬托着渐深的暮色。夕阳的影子照在了一颗大树上,透过树的缝隙,在树底下撒下淡淡的余晖。吃过晚饭,我照常到家附近的老伯的小店去坐。那老伯是一个工匠,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膝下只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儿子,他儿子也很少去店里看他,他总是一个人在店里工作,于是,我常常到他的店里去坐坐,她的店就在我家附近的一棵大榕树下。”老伯“我叫了他一声,他正在做木箱,头也不抬的”嗯“了一下。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在大榕树下做木箱。他借着灯光一丝不苟的工作着,一会儿拿起螺丝钉,在这里钉一下,一会儿拿起扳手,在那里拧一下,一会儿拿起锤子,在这里敲一下,一会儿又拿起锯子,在那里锯一下……我不耐烦的说:“老伯,就是做一个木箱,不用这么认真。”老伯没抬头,也没说什么,我也就没再问了。不过看他做木箱看腻了罢,我就玩起了他的工具。
这时,老伯放下刷子,拿起那个被油漆一遍又一遍刷过的木箱,笑了笑。我回过头,跑过去,望着那个木箱,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老伯开了口:“做我们这一行工作的.,讲究细致即使是一个细节,我们也会认真去对待,并做好它,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用心去做一件事的人才能体会。”望着那个木箱,我沉思了许久。夜深了,我走在大道上。晚风,带着秋日的凉意拂来。我深思着老伯的话语,或许,每个工匠都是这样,他们都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即使是一个小细节,他们也会认真去对待,他们的工作就是把有价值的事坚持下去。
在很久很久以前,姜老汉带着三个呆呆的儿子在小渔村靠打渔为生。年复一年、春夏秋冬、风里雨里,挨着日子。
时光荏苒,老汉渐老,孩子长大成人。
这一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夜晚,老汉把孩子们叫道跟前语重心长的说“你们都老大不小了,不能这样一辈子靠打渔混日子了,该出去学点儿手艺了”。三个孩子相互瞅瞅,又把带着惊奇、疑虑的目光投向他们的老爹。姜老汉又说道“去吧,不用惦记我,我还能动,自己养活自己还没事儿”。老汉又接着说“这事儿我都想了好久了,你们不用想太多了,明天一早就出发吧”。仨孩子点着头,都没有说啥。也许,他们知道,反对也是没用的,或许,他们也很高兴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夜色渐浓。老汉又跟仨孩子交代一些,出门在外要学会保护自己,好好学手艺等等的嘱咐。就各自休息了。
姜老汉的三个儿子,各自相差一岁,都不聪明又不是很痴呆。
第二天一大早,仨孩子上路了。
出了村头儿,有个三叉路口。他们站住,老大开口说道“我们在此分头各自去学手艺吧,明年的今天在此会合回家”。老大照直接着走了,老二和老三分别左右也各自上路了。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三个学徒的孩子,如约在路口聚齐了,高高兴兴的往家走着。边走边说着各自学的手艺。
回到家,见到老爹后,三个儿子又都抢着跟老汉汇报了各自学手艺的这一年里的事儿。老汉高兴的合不拢嘴,痴痴的笑着说“好孩子,今后你们可以凭着手艺吃饭了,我也安心了”。
老大说“爹,我学的理发,我给你理发吧!”老汉高兴的说“给我剪的好看点儿哈”说着话,老大就开始安置给老爹开始理发了,老大洋洋得意的开始给老爹理着头发,突然,老爹呲牙咧嘴的喊道“疼死我了,老大一看,傻眼了,原来把老爹的头皮给刮破了,掉了一块头皮。站在一旁的老二说”别怕,我会焗,我给咱爹焗上就没事了,说时迟那时快,二儿子拿出工具,手忙脚乱的给老汉焗头。转眼工夫,老汉的头上焗出一个大包来,老汉一脸的苦相,嘴里嘟囔着,你们啊!手艺不精啊,这是怎么学的手艺啊!老三赶紧过来说”爹,不怕不怕,我会弓箭,我把这个焗出来的包,给你射掉就好了。
老三,拿出弓箭,拉开架势,弓箭应声”嗖”射出去了……。
三个儿子都傻眼了。赶紧扶着老爹上床上,又找来大夫给老汉包扎好。幸好老汉只是头皮擦伤。
三个孩子,呆若木鸡……。
姜老汉还有村里的老人们,对着三个孩子说“学手艺得做到精益求精,不断的琢磨,对自己的手艺要严格要求,不能马虎半点儿,马马虎虎会出大事儿的,手艺不精不但不能养活自己,反而会伤害别人。学手艺要不能投机取巧,要有耐心,要喜欢自己的职业,要敬业,做到一丝不苟”。
想必,老人们心口相传的对技艺的严格要求就是当今我国提出的“工匠精神”吧!
这个小故事,是我小时候爷爷讲给我听的,我也讲给了我的孩子听,让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在我们国家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继续发扬光大吧!
钱!钱!钱!在经济高速的发展的今天,金钱改变了人们物质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
听窗外的雷,轰隆隆作响地震醒了沉睡的我们,像是控诉逐渐逝去的创新精神的勤劳民族。
我们走在了当下时代的前沿,却迈不出稳健的时代步伐,看看满街的山寨产品,瞧瞧琳琅满目的假冒伪劣商品,还有如快餐般的耗损后备资源,一切都在警示我们重复走着欧美的曾经的道路。
很早以前听朋友评论现行商品,以赚钱为目的是商家的本性无可厚非,换作德国人,同样的商品,在德国人的观念里,就是我不是要你经常更换商品,那样顾客会觉得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差,而是商品越耐用越好,那样顾客会觉得我们商品质量好、信誉高。
车间里,无意中看见中山一个公司专用的包装纸箱,静静地放置在角落,表面依然能清晰看到上面的字体:工匠精神!很有意义,却感觉离那个境界又是如此遥远。
工匠精神: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如若在德国,我不会怀疑他们矢志不渝、专注、坚持、精准、务实的工匠精神,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历经风雨后,依然坚挺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证明。
蓦然回首,满世界民众都在嘲讽着我们泡沫的经济,华而不实的坑人数据,撕掉外层自我标榜的标签,撇去粉饰经济的泡沫,我们华丽醉人的品质能否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我们是否给后代留下了坚实的道路。
学问在民间,如此浅白明了的话,难住了多少所谓国学大师、难住多少整日吹嘘的专家之流,而是穷其一生打造一件精品,甚至子承父业,世代相传下来不断追求完美的民间艺人,他们才是我们应该歌颂的工匠,他们才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坚挺脊梁。
当我听到耳熟能详的品牌名字,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万国、卡地亚”时,我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位年迈的.老人,戴上老花镜,在深夜的台灯下,一次次打磨着不足几毫米的零件。手表,在生活中或许是件奢侈品,但也因此体现出了工匠精神的伟大。老钟表师们夜以继日的坚持着每一个没有丝毫偏差的零件,才做出百年不停的机械手表。
日本赛车手井田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开始着手改装汽车,每一辆保时捷都由他亲手只用眼睛与彩笔在模具上画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后,才安装在车体上,完美无缺。不得不讲,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德国人生产的汽车每年都会限量,但他们只用半年工资便买得起,每一辆汽车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对于工匠精神,可谓完美的诠释。
相反,马虎与凑合终酿恶果。
旧时,有一位画家在画马时觉得不像,便将其改成了老虎。他的两个儿子问他时,他便解释道一个是马,另一个是老虎。于是他的儿子出去打猎时,一个将马误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马,另一个将虎误看,骑上去被咬死了。凑合看着像,却终酿成了悲剧。
中国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安静下来,持之以恒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论是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社会政事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万千改变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们头顶的苍穹一般,日升日落,亘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我们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或许现在的我们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后,反观自己的不足,由虚而实剥落浮华,将自己从一弯急流瀑布点化为静水深流时,我们才会发觉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谓工匠,亦是认真细致。
工匠精神高中【第九篇】
我仔仔细细地用圆规,缓慢而小心地在素白的纸上,画下了一轮优雅美丽的圆。
圆规,一只立脚,一只笔头。只有拥有相同的圆心与半径,首尾才能契合,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墨守成规,顽冥不化,但它却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工具。
画室里四面都是白茫茫的墙,看了让人直觉头晕目眩。一待便轮了三轮春秋,我的画一副一副的被挂上去,墙上就成了黑色和白色交织缱绻的地儿。瓶和罐,水果与蔬菜,加上一只玻璃杯,千篇1律、一成不变的组合。我想起鲁迅先生在《秋夜》里写的一段话:我的院子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评论大家们不约而同都说这番景象是单调寂寞的。是的。我默默地看着那些画,深以为然。
“素描最是要耐得住寂寞才学得好,这东西看着容易,却最磨耐心……”老师在与新同学家长谈论时,我正不停交换各种型号的铅笔,做最后的调整。纠正了一排显得僵硬的线条、轻擦反光面使立体效果更突出、斟酌落笔的轻重给阴影上色……我不厌其烦地画长短不一的线,唇角不由自主地翘了些。
最记得一次,画的是文豪伏尔泰。微微卷曲的发,戴着头巾,蹙眉抿唇。双颊深陷,目光深远却含有蓬勃的力量。第一眼看去,心头蹦出一行字来,这次真是,难极了。然迎着老师温雅又信任的微笑,我还是点了头,说好。
于是我整整画了六节课,共是九个小时。初稿仅用三个小时便能完成,然百尺竿头尚且能更进一步,更不用提我这只是拙劣至极的笔迹。莫名地对于这幅画有所执念,大抵就是因为它难,才更能激发征服欲。再加之我生性好战,并且好胜!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老师所说的写好名字就贴上去的草率行为,不尽人意,不如不尽。
我抱着画板缩在位置上,耳边除了纸笔摩擦的轻微刷刷声,还有呢喃的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抿唇,对照着石膏像,一分一毫地重新测量比例、加深明暗对比,调整一切不很惹眼的细节。脑海中不断回放给石像的定位——瘦削、有力!我精细地打磨着属于我的作品,并且享受这一过程。像园丁修剪繁枝茂叶,一剪两剪,塑造出的形态各异的花草,直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我想,每每这时,不论多大的劳累,也只是化作四字甘之如饴吧!
素来对于选择的事物执着,坚信不疑精雕细刻才能出精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圆规的精神,也是工匠的精神。
工匠精神高中【第十篇】
提到工匠精神,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工匠”这个日本词汇了,日本人自古便推崇“工匠精神”,就以食物为例吧,在日本,人们心中对饮食的最高标准,不是法餐、意菜或某个菜名这种单一的词汇,而是某某人做的某种食物,这便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了。日本京都的四大料理之神都是像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这样的以单一食物所形成的,这也就体现出了工匠精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力求在单一领域做到完美。在日本,人们甚至可以说出细分到某一种茶点的工匠的名字,而这种崇尚工匠的社会气象又能使许多传统技艺在工匠手中流传至今,可以说,工匠精神代表着传承。
不只是日本,其实工匠精神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瑞士的制表师能不借助电脑和机械,一把镊子、一副眼镜,就能组装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表芯。每当我们捧起一块这样的手表,陀飞轮、星相、音乐、报时等功能之下,我们能听到齿轮咬合的轻响,这便是制表师日日夜夜在工作台上创造的奇迹。同样的工匠还有许多,法国的高级皮具师,德国的跑车发动机调效师,捷克的`水晶工艺师,他们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用自己的双手和技艺,创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是高档、完美的代名词。
那么在中国呢?中国的工匠精神在哪里?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它:一件件精美的漆器、玉器、青釉、粉彩,古代的工匠们将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创造出来,保留至今,当我们对着这些文物惊叹古时工匠精神的伟大时,又会不会疑问:“我们现代的工匠精神在哪里呢?”当中国变为世界工厂,当机器替代了灯下工人的双手,当人们开始对千篇1律的电子产品热情不已,又有几个人会想到保护我们濒临灭绝的工匠精神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外国的事例中为中国工匠精神看似黑暗的未来中找到一点光亮。工匠精神是冰冷的机器所代替不了的,当工匠精神被大众所重视,当手工的艺术与流水线上的产品区别开来,当工匠精神带上本应属于它的高贵,我们的工匠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