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 护理专科论文5000范例大全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5677

【导言】此例“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 护理专科论文5000范例大全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本科护理论文【第一篇】

1.1对象

荆州市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S1、S2),县级医院5所(X1~X5),共计2567名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理部将所有发表的论文期刊、科研课题下达文件、课题登记证书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备查,调查内容包括:全院护士数、数、统计源期刊篇数、专著、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情况。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2讨论

2.1结果分析

2.1.1护理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从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来看,专科教育对于护理科研的内容基本是空缺,本科教育中虽然有开设护理科研课程,但由于本科阶段有较大的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量,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护理科研的工作中,只是初步具备了科研意识,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中才会进行系统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及实践。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市二级医院中尚无硕士学历人员,本次调查中本科、大专学历的护士是在中专起点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或在职函授教育等形式取得的学历,没有高考起点的全日制本科生。绝大部分护士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导致护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2.1.2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氛围不足

根据荆州市护理重点专科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要占到总数的10%,其目的是希望从制度层面要求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及论文的写作,但从表2可以看出,这个数量并没有完成,且已发表的文章中有大部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所以,护理人员写作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医院也只是依赖于这小部份人来完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并未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

2.1.3护士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护士疲于应付工作,缺乏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以上7所医院虽然有3所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低1∶0.4的床护比,但这3所医院均是为即将迁址到新医院前所做的护士人力资源储备,如搬新院后随着床位的扩张,仍达不到1∶0.4的最低标准配备,且都是刚入职的新护士,不具备撰写论文及开展科研的能力。因为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所以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疲于去完成日常工作,无时间去观察、发现、思考科研问题,即使在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工作的被动与人员的压力,护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这些问题,这种状况不但挫伤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疲溃感。

2.1.4缺少护理科研的学科带头人

由于多种原因,基层医院中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很少,此次调查的7所医院均没有达到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要求高级以上人员达5%的最低要求,特别是在县级医院更低。此次调查中,县级医院正高级护理人员只有1名。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院护士护理科研原动力较差,普遍存在为了晋升才进行护理科研的现象。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基层医院职称晋升由于受指标限制非常难,这样导致护理人员职称晋升没有希望,也就丧失了科研与撰写论文的动力。同时,由于护理岗位管理、层级管理还未真正实施,不论学历和技术高低都做同样的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较高学历的护士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没有很好地发挥能动性,带动护理队伍的科研。

2.2对策

2.2.1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大胆创新,引入竞争机制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护理科研中去,首先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科研热情。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要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只有从护士的岗位设置、护士配备、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绩效考核、护士晋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实施目标管理,将护理论文撰写数量与质量作为院科两级考核指标之一,对中级以上人员要求每人每年至少l篇,同时,对于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奖励,在评先表优、外出进修学习时给予政策倾斜,笔者所在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就是通过该方式,使护理论文及科研的数量及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2.2.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科研能力

有研究显示,护理教育能增加护士的科研知识,提高护士评估研究成果的能力。各医院要重视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对护理科研写作方面知识的内容。同时,将科研骨干送出去学习与深造,回归后成立院内科研小组,由其负责组织有科研积极性和写作能力的护士,请相关专家讲授科研知识,定期召开学术小讲座、论坛等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同时开展从易到难、从小选题到大选题的护理科研,以点带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2.2.3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各级医院要认真落实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 社会评价 护士生培养 护理教育

为了更好地总结高等护理教育的规律,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台州学院医学院护理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2002~2008届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历时三个月,陆续走访了浙江省的上百家医疗卫生单位,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工作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公民,除有些在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保健工作,在学校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外,目前重点是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预防保健等。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的素质较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专业技能娴熟、适应能力较强。毕业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护理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部分毕业生在各方面表现均很突出,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同时,用人单位也指出部分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方面,例如,人文素养、人际沟通、开拓创新能力等。他们认为,一些毕业生的自主意识过强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易满足,缺乏实干精神,在职业道德,吃苦精神方面都有所欠缺,在触及个人利益事情上表现比较偏激,有时表现为职业心理的不稳定。通过本次调查,医学院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现代护理人才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护理事业的发展有四大趋势:护理人员将成为医生的平等合作者;护理人员将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护理人员将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服务。在经济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转型期社会里,社会各方面(包括护士生、家庭、用人单位、社会大众)对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很高的期望。针对本次调查所显示出的毕业生的不足,护理教育应更加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1.将护士生的素质教育纳入教学培养计划。护士生由于专业特点,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课程压力大。可以一方面适当增加他们选修科目的比例,另一方面,整合课程之间的共同点,以增加素质课教育比例,减少专业课负担。此外,加快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开设选修课程,建议开展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系统的培养护士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2.重视对护士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这就需要护士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主要表现在:工作中高度责任感、果断而坚韧的意志、准确而持久的记忆、热情而稳定的情绪及敏锐的观察力等,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各种氛围,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生社团,参加各种实践和志愿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学校应该主动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护士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及基层医疗机构,使他们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现状,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举办素质教育讲座,使护士生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

4.加强职业荣誉感的教育。目前,大多数护士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为人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譬如他们好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怕脏怕累,自己又不肯吃亏,挫折能力差,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再加上社会上普遍认为护士只是从事打针发药等简单工作的初级劳动者,使得他们觉得护士这个职业社会认同感不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指引,加强职业荣誉感教育,提倡奉献精神。

5.在校内管理方面,应加强学生“三自”工作力度,“三自”指得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广大护士生从校内各种行为的自治中增强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医学院的护理教育大多仍是以专业知识为基本导向的教育模式。护理专业多数课程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仍依附于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强调疾病和治疗的多,讲病人与家庭社会、护理和预防的少。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内容的安排偏重,课程内容和护理专业要求有一定的偏离,学科间衔接有待进一步调整。近年来,护理教育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已被多数人所认同。目前,护理专业教育已经普遍关注了学生专业技术,也就是实践技能培育的重要性,以专业技术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逐渐进入实施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和护理概念已发生了变化,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执业能力的核心内容专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专业培养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修正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

执业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借鉴世界各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以执业为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结构理论模型,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执业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建立以执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质量跟踪体系。

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我国社会人群存在对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习的热情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本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从大一开始,就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等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要求,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就业指导的内容还包括就业思想、心理、就业信息、应试技巧、求职礼仪指导和专业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目标是城市里的大医院,而各地招收毕业生的时段相近,因此部分毕业生首次择业失败后就会面临就业“困难”。对此,医学院校应当积极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们意识到在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工作更能体现人生价值,也有更多的机遇。鼓励先就业,后立业,再创业。同时,医学院校应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瞄准目标、摆正位置,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脚踏实地做事,避免好高骛远。

四、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在毕业生中进行跟踪调查,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和提高的手段之一。此次调研工作不仅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而且能够了解到社会对护理教育改革的观点和看法。调研工作加强了学校与其他单位的联系,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实地考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情况,可以向即将毕业的学生更全面地介绍用人单位,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同时,发挥毕业指导中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加深他们对母校的感情,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新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使他们更有归属感。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征求他们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不断完善护理教育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我校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才。尤其是实地调查,能够得到更真实、更深入的调查结果,能够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相互借鉴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和培养模式,共同为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宝贵的素材和思路。

参考文献:

[1]袁芳,徐云。面向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

护理就业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护生;职业素养;岗位胜任力

中高职贯通教育充分利用中高职办学资源,能有效缓解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匮乏、中职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1]。上海自2010年起实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我校自2012年起开始招收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为培养符合临床要求、适应岗位需求的合格护生,我校在制定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护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为导向,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融入人文关怀和多元文化教育,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职业素养和护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护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其中护理技能是显性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和护理行为是隐性素养[2]。良好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效果,与护士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学情分析。我校自2012年开始招收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至2018年9月共有7届,434名学生,其中2012级中高职贯通护生已完成中高职阶段的全部学业,现已全部毕业。在教学中发现,我校中高职贯通专业护生的护理职业意识淡薄,职业认同感差;学习习惯不够好,学习主动性不够;护理礼仪举止不够规范,沟通能力欠缺,人文关怀意识淡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评估能力、判断能力欠缺,职业防护意识较差。

(二)培养方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基于护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要求,我校确定了“以护生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为导向,在教学中突出专业技能,融入人文关怀和多元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医学职业认同感、职业精神等人文教育贯穿始终。通过多重教学环节的确定,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技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相关职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型技能人才。为强化护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我校在专业课程中采取中职与高职一体化设计。其中,医学基础课的设置体现了对护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贯彻“现代护理观”,以“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为特点,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掌握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将人文关怀与沟通技巧贯穿护理工作中,使护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护理岗位。

(二)开展技能比赛,巩固技能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使护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根据每学期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校内护理技能比赛。通过平时操作练习及考核情况进行初赛,选拔参加校内比赛,对成绩优秀的护生进行奖励。选拔优秀护生参加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以展现学生技能。

(三)重视人文教育,提升综合能力。根据国家卫健委《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护理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等。因此,我校积极地在护理教育中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到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中去,激发护生对护理人文的认识,从而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3]。在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引用临床案例,将专业和人文相融合,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激发护生换位思考的意识,使护生感受到在护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引导护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关爱患者,体现人文关怀,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的可持续发展[4]。根据学校特点和护生的兴趣爱好,我校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共开设十个学生社团,包括民乐队、合唱队、舞蹈社、广播站、书法社、集邮社、电影社、计算机兴趣班、VOE英语口语社、文学社等,中高职贯通护生的社团参与率达100%。引导开展护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医院志愿服务,使护生尽早接触临床,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使护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体验护理的职业要求,增强职业认同感,以便于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5]。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职业礼仪。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人道德素养的外在表现,体现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礼仪,是每位职业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护生要做到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进实训室必须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穿戴护士服,从服装上引导、强化护生的职业意识。在平时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提醒护生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态度诚恳、声音适宜、语速适当、耐心倾听、适时呼应,交谈时应用尊敬、礼貌、商量的语言和语气,恰当运用肢体语言,保持合适的谈话距离等沟通能力的培养,培养护患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6]。

(五)注重德育,培养职业精神。院校教师应探索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制定护生德育培养方案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不断深化“一贯制”与“分段式”相结合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学校应结合中高职贯通护生道德认知及行为实际,结合职业特点和时代要求,围绕“善、爱、诚、孝”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规划、认真设计、强力推行道德讲堂活动,成为我校对中高职贯通护生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又一新载体。每次道德讲堂参照“五个一”流程进行,即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由教师做一番点评。同时,学校积极利用各类重大节庆活动,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实施重点帮教。如以聚焦环境整治为主题的“爱我校园”活动;以聚焦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有礼行天下”活动;以“感恩、责任”为主题的“18岁成人仪式”活动;“无烟花季”系列教育活动、校园义卖活动等。把法治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贯穿常规教育中,充分利用法治教育报告会、主题班会课、国旗下讲话、实战演练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普法和生命安全教育,同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通过主题班会、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开讲座、劳模进校园等专题教育,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

四、成效与小结

通过努力,我校中高职贯通护生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在各方面起着引领作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曾两度荣获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多名护生获市优秀学生干部、市卫生行业中等职业学校三好学生、市奖学金等。5名学生在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护理项目二、三等奖和团体一等奖。4名学生推优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级中高职贯通护生就业率达%,其中就业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占%。通过多重教学环节设置,我校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护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显著提升,实践证明以护理专业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临床护理职业素养为导向,基于学情分析,多方协同努力,突出专业技能,融入人文关怀和多元文化教育,能使护生潜移默化地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形成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职业意识和高尚的职业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梅,南德红,吴冉。专业认同和适应性视域下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综合素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50-55.

[2]方瑞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综述:以护理专业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14-17.

[3]孙静,周滋霞,高薇,等。两岸合作教学模式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8):56-57.

[4]谭秀萍。护理临床教学中如何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2:4.

[5]陈凌云,张咏梅,曾芬莲,等。护理专业学生课间见习教学规范化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85-86.

护理毕业设计论文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评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78-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quiry learning mode in the training of new graduate :100 nurses year new college degree in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quiry learning mode for train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tandardization conventional training,the training satisfaction,scene case analysis test results,the assessment results,the critical thinking 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After nurse training,training satisfaction,situation assessment of case analysis,critical thinking test,inquiry learning mo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Inquiry learning; New nurse; Standardized training; Critical mind

First-author’s address:Shaoguan Yuebei People’s Hospital,Shaoguan 512026,China

doi:/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新毕业的护士,在从事专业的早期给予科学、有效的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角色转变、专业的成长和发展。传统培训法没有针对新护士的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病例实施全程的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培训,有时只是针对某项护理操作进行考核,此种培训方法存在着新毕业护士培训仅为操作而操作,无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个体化护理[1]。为了更好地寻求科学、便捷、有效的新毕业护士培训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在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融入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新入职的100名大专毕业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98名,年龄21~24岁,均为注册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 按《广东省护理学会护士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制订笔者所在医院的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计划及培训实施手册。培训学员按规范化培训要求逐步完成包括理论、技能、临床护理查房或专科查房、书写反思日记等内容的培训。

观察组 在常规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培训。护理部对临床指定培训老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理论、培训目的、要求及方法,要求带教老师结合所选病例有目的的设置问题、设置情景,每周设置情景案例至少2例,在临床实践中,以护理查房、个案讨论的形式对临床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训练,要求被培训人员结合情景题作答。

效果评价标准

评判性思维评价 评判性思维评价方式通常用CTDI-CV量表进行,显示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以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等翻译和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为测评量表。该量表共70个条目分别测试评判性思维的7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后的选项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为6级,计为1~6分。各维度得分为10~60分,

一般满意度调查 设置一般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士对培训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培训方式的满意程度、培训对临床实践中的帮助、医生及护士对配合方面迅速主动性的评价、对患者的评估能力、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处理能力、在工作中建立科学的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培训前后发放一般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填写,分析培训后两组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程度。

设置临床个案情景考核题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后予临床个案情景题进行考核,分析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成绩的差异,检测培训的效果。

观察指标

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判性思维量表结果、临床个案情景考核成绩。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护士对培训前后满意度比较,详见表1。两组护士临床个案情景考核成绩比较,详见表2。两组护士培训前CTDI-C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两组护士培训后CTDI-CV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3 讨论

对新毕业护士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创新了培训模式,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促进护士在工作中建立评判性思维。

创新培训模式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优点在于策动学、引导学、促成学,通过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实践,以对问题的探究为途径,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3]。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不断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平均每年招聘新毕业护士100~180名,为使新毕业护士尽快适应从理论到实践的角色转变,探讨切实有效的新护士培训模式。郜正美用工作笔记法来培养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认为在发现问题、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问题、评判思维自信心及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笔者所在医院结合临床所选病例有目的设置情景案例,以护理查房、个案讨论的形式对年轻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的培训。新护士每天学习有目标、有方法、有反馈,形成学员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在工作中能力得到患者、医生及同行的肯定,大大提高新护士对培训和自我提升的信心。

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模式是否能有效落实直接决定培训效果的优劣[5]。为更好地落实培训工作,笔者所在医院建立护理部-规范化培训小组-病区的三级培训管理体系,护理部设计整体培训方案,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负责计划具体的实施安排及监督执行情况,每名新毕业护士按照规范化手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训,在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融入结合临床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促进评判性思维的建立

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进行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个体作出正确取舍[6]。探究式学习培训模式诱发求知欲,培养她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建立评判性思维。目前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对教师及管理者的培养研究。国内对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培养方法研究较少,还未形成体系[7]。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2013年新毕业护士实施不同培训模式培训效果对比发现,在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可锻炼新毕业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能有效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可较快提高新护士在患者入院评估、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及护理查房等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的研究选取了2013年入职大专学历100名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其中观察组在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后对培训的满意度、情景个案分析考核结果、评判性思维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接受探究式护理学习模式后,其满意度高达%,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P

参考文献

[1]李玉琴,谢素音。两种培训方法对新毕业护士培训效果的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7):65.

[2]王雯,画妍,吕衡,等。我国护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108-110.

[3]徐永红。探究式学习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4):38.

[4]郜正美。探讨工作笔记法对新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5,5(5):63-64.

[5]王侠。新护士静脉输液系统化培训与考核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7):1751-1752.

[6] Ellermann C R,Kataoka-Yahiro M R,Wong L used to enhance critical thinking[J].J Nurs Educ,2013,45(6):220-227.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41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