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热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34553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热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一篇】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正文里面的第一句话。的确,从繁荣的大汉王朝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枭雄并起到三国鼎立,恰恰证实了天下分分合合的说法。

细品三国,我不禁被三国里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折服。刘备乃汉室宗亲,心存大志,一心想要匡扶汉室,尽管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但他素以仁义为本,因此,才有关张赵马黄等大将为他效忠,诸葛亮庞统等智者为他出谋。但是,对于刘备我仍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刘备虽以仁义为本,但仁义恰恰也是他最大的弱点。起初刘备进军川蜀,只是为了援助川蜀抵抗张鲁,诸葛亮劝刘备趁势夺下川蜀,可刘备介于仁义,不听诸葛亮劝告,认为自己夺取川蜀没有让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对他忠心耿耿的军师庞统为了让他师出有名,明知敌军有埋伏也甘愿中计,导致了“落凤坡亡庞统”的悲剧,刘备因而失一智者。

刘备的五虎上将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常山赵子龙,他忠于主公,其勇不下于吕布。他不惜身负重伤,也要单骑救阿斗。他没有张飞的鲁莽,没有关羽的傲气,有的只是一颗忠勇之心。他敬佩诸葛亮的才智,从不一意孤行。因而在我心中,他才是真正的“人中赵云”。

刘备身边还有位神机妙算,智谋过人的诸葛亮。他被刘备的“三顾茅庐”所感动,因而对主公忠心耿耿。他的智谋,在当时首屈一指。“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不仅仅是智谋,他的性格也是成就他美名的重要因素。其实周瑜之智不下于诸葛亮,然而他却屡屡败于诸葛亮,只是因为周瑜性情冲动,而诸葛亮性情随和。成大事者,正是要有这种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

再来说说当时独霸一方的曹操。他是大汉宦官之后,作为“奸雄”的典型,他不但不忠于刘氏王朝,还屠戮百姓。他生性多疑,曾杀害了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吕伯奢。他的残忍使得为追随他而抛妻弃子的陈宫远离他。他甚至说出了:“宁可我付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壮语。但曹操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有着非凡的胆略和智谋,在“讨董卓”“擒吕布”“扫袁术”“灭袁绍”“击乌桓”等中就能看出来。他统一北方的丰功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最后说一说东吴的孙权。孙权从小就智力超群,他甚至在九岁的时候就孤身前往敌营要回自己父亲的尸首。连曹操都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极善用人,他提拔周瑜为大都督,便留下了名垂千古的“赤壁之战”;他提拔吕蒙为大都督,便使得猛将关云长身亡;他提拔陆逊为大都督,便有了让蜀军大败特败的“夷陵之战”。

《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不仅表达了作者以及当时人民对国家统一、清平政治的向往,更表达了他们对理想道德的不懈追求。作者将历史评价和道德评判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文章显得有高度更有深度!使之成为了人类文学艺术的瑰宝!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二篇】

人物篇

人物点评:刘备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这些都无不为今后建立大业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诸葛孔明。

刘备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曾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因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效力于国。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毅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最终建立了蜀汉皇朝。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三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喜爱读历史,更向往英雄人物的笑傲风云。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的一段历史。

书中的人物骁勇善战,但是在这乱世之中,谁才是真英雄?书中有汉献帝刘协,有勇无谋的吕布,气量狭隘的周瑜,厚道的鲁肃,更有张飞、关羽、典韦等无数勇者,还有因中计而怡笑千古的蒋干,个个各尽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英雄。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贤相。草船借箭,火烧新野,三气周瑜……无不体现了这一点。可是,我认为孔明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但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小车边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英雄。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虽降了敌,但还是回来了,所以我认为他仍算忠义。《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式也极为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加上赤兔马,刮骨疗伤不疼,斩颜良,文丑……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但我觉得曹操才是真英雄。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好诈多疑,还“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只有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他是政治家,仅仅抓住天子,使自己说的话名正言顺;他还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诗句。虽然,他太多疑,以致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哪方面都能叫英雄!

他在《三国演义》中被叫做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吓得刘备听都不敢听。但曹操没有杀刘备,这让我感到了他的大度。

我也由衷佩服他的军事才能,“官渡之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那时袁绍起兵十万大军,欲拿下官渡,但是曹操却只有一万人。按理论讲,袁绍灭曹,是分分钟的事,但曹操和谋士凭机智的谋略,最后大胜袁绍。

读《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懂得了不少道理,更对曹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就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四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

这本书可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共有一百二十回,从东汉末年,大规模的人民黄巾起义彻底地动摇了饿东汉王朝的统治开始,直到司马炎将三国统一西晋而结束,时间跨越百年。作者罗贯中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善战的蜀国五虎上将,聪慧过人的曹操、周瑜,求贤若渴的刘备……其中,我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聪明才智的章节是《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赵子龙可谓是一身是胆,他单骑救主,一个人在百万大军中横冲直撞,杀得曹军血肉横飞,像是进入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连斩了曹操几十员战将,终于救出另外刘备的儿子刘阿斗。而排在第二的张飞可谓是粗中有细,文武双全,他挑灯战马超、智取瓦口隘,可不能没有这一虎将。排在第一的关羽虽说也是文武双全,可终究因为太骄傲了,而被孙权所杀。周瑜虽有着过人的先知能力,可最终还是活活气死了。

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学会使用智慧,如果球掉在了大家都拿不到的大缸里,,我们不能让别人为自己想办法,而要自己想办法,再去求助别人。这世上没有书里所与的“武功”,却有书里所写的智慧,我们的知识可不是白学的,学了就应该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果一直依赖别人,是不对的。如果没有人会,没有人能做到时,你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是说: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黄巾起义,朝廷恐惧。桃园结义,杀败黄巾。吕布杀董,大快人心。曹操掌权,献帝受欺。三分天下,汉室将亡。刘备进位汉王,诸葛六出祁山。庞统惨死落凤坡,孔明坛上祭东风。孔明死后魏延反,马岱勇敢杀魏延。刘阿斗不管政事,曹奂占领东西川。三分天下统一归,孔明身世千古传。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了。

三国时期,荆州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2019年,当时关羽守荆州,孙权欲夺荆州,只是时机未到。不久关羽发兵进攻樊城,并排重兵守荆州。孙权大将吕蒙认为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建议孙权派陆逊驻守路口。陆逊给关羽写一信,信中夸耀关羽可与韩信相比。自称一介书生,难当大任,请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傲,目中无人,读罢仰天大笑,马上撤出荆州守军,一心一意攻击樊城。陆逊暗通曹操一起行动,夹击关羽。吕蒙乘夜偷袭,攻下南部。关羽闻讯,赶紧返回。可荆州已被吴国占领,关羽只能夜走麦城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只有巧用心计,虚其防备,乘虚而入,即可得胜。在生活中,我们只要抓其要点,等时机成熟后再行动。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让我真切体会到只有以诚待人,才会换来别人对自己的诚。

去年,我家在市里买了新房子,现在正在装修。双休日,爸爸和空调师傅约好中午来安装,爸爸为了表示诚意,就提早到了。可是到中午时,左等右等也不见安装师傅。爸爸妈妈一早出来,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怎么办呢?爸爸说:“难得饿一下不要紧,人家为减肥还特意不吃呢!还是等等吧,不然师傅过来找不到我们,一个人不是失去诚意了吗?”又等了一会,爸爸打电话给安装师傅:“不好意思,如果你们不过来的话,我们要去吃中饭了。”“要的要的!正来呢!”原来他们不认识我们家,正四处寻找,也很焦急呢!爸爸一说就清清楚楚了。安装的时候,因为立式空调的空调管不好处理,两个师傅一个跪在地上,一个撅着屁股,脸都贴到地上了,干得满头大汗!过了好久才装好,看着安装得平平稳稳的空调,他们笑着说了两个简单的字:“好了!”却没有说一个“累”字。爸爸感激地说:“辛苦了!辛苦了!”师傅们却说:“让你们等了这么久,真是不好意思,还饿着肚子!快去吃饭吧!”看!爸爸妈妈的“诚”换来了工人全心全意地付出!

读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我真正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三国演义》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里面还有好多教我们道理的故事呢!我还要细细品读,静享“诚”之甜蜜。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说过读书的好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是啊!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其中的《三顾茅庐》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两次和关羽、张飞到隆中卧龙岗去,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开始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诸葛亮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生气地责备张飞:“你一点儿不懂得尊重人才。”刘备的话中分明透着一个真真儿的“诚”字,正是这个“诚”,在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时,刘备就下马步行;正是这个“诚”,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正是这个“诚”,得知诸葛先生正午睡时,刘备“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这两次“轻轻”虽含义有别,但内涵一致:前一个“轻轻”让我看到了一个细心的刘备,他很注意,尽量使敲门声不要太大,那不就是他对贤者的礼貌、尊重吗?后一个“轻轻”让我仿佛看到刘备防止惊醒先生,放轻了脚步,那小心之态、恭敬之意怎不令人赞叹?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睡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看!“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快步”两字饱含着刘备多少的渴望啊——尽快与诸葛先生见面,尽快聆听先生的高见。前面的耐心等待,就是为了现在的见面啊!必须得快步,不能让先生等啊!一个诚心诚意、求贤若渴的刘备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诸葛亮马上帮助刘备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正是刘备真心实意的“诚”换来了诸葛亮忠贞不移的“诚”,他一生辅助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我觉得他不像好人,老奸巨猾、不讲义气。一次,曹操到朋友家避难,忽听门外发出“嚓嚓嚓”的磨刀声,以为人家要杀他,便一头把门撞开,二话不说,把朋友家十几口人全杀了。杀过以后,回头一看,这才发现门下压着一头捆好的猪。这才明白,原来这家人磨刀是为了杀猪款待他,后溜之大吉。

曹操常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周瑜心胸狭窄,几次想要害诸葛亮。孙权今天和刘备要好,转身又联合曹操攻打刘备。“桃园结义”三兄弟都死在他手下:关羽在镇守麦城时,因得不到援救,战死沙场,张飞因想为二哥报仇,落入孙权所设计的圈套之中,后被孙权所杀;刘备因报仇心切,率领十万兵力进攻孙权,他哪里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一个注定蜀军灭亡的圈套。在征战一个多月后,但还是无力回天,刘备同十万兵力全部阵亡。

叔叔说:“刘备讲义气,是个好人,”我说不见得。吕布武艺高强,号称天下无敌。当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俗话。吕布曾经救过刘备,当时刘备非常感激。后来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很爱惜他的才能,不想杀他,后来问刘备该怎么办,吕布心想:“刘备一定会为我说情。”刘备一旁说道:“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曹操一听,大叫:“快拉出去斩了。”看,刘备也不是好人吧。

看来,“三国”中的人物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去评价,他们很多人都有智慧、勇猛、刚毅的一面。

相信大家都看过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胜。不论是“桃园三结义”、“火烧藤甲兵”,还是“火烧赤壁”、“七擒七纵”,无不叫读者拍手称好。

“三国”里谁是“好人”?

曹操是好人吗?爸爸说:“他雄才大略,善于打仗,善于用人,他专门用那些出身低贱却很有专长的人。如曹操手下的张良、徐晃等,虽出身寒门,但都有一技之长,都被提拔成大将,当时,自愿投到曹操门下的人也很多,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基础。

老师说:“在战争中,曹操常常以长补短,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如公园前220年的官渡之战中,袁绍想以十万大军的优势兵力直捣曹操的政治中心---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的手下仅有两万兵力,当他得知袁绍要发动总攻时,便同谋士郭嘉分析当时形势,利用袁绍优柔寡断、内部意见不统一的弱点,设计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五篇】

进入初二了,我又一次翻开了《三国演义》,更深切地体会了这本书的味道。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人性的五味汤,里面包含了各种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正直、骄傲、奸诈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与恶。比如说吧,关羽就是那正义的化身,他勇猛且充满智慧,对任何恶事都进行斗争,也是三国时期最令曹操畏惧的人之一。那曹操,虽然觉得他很奸诈,但他那奸雄的智慧却促使他成为了一国霸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在笑谈中”面对这首铿锵有力的词,脑海中又浮现出三国时期战火不断、连年征战的画面。

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给这碗汤中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有人说,孔明才是值得人们赞许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是难得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都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得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多胜少的官渡一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53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