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生态旅游论文 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毕业论文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35338

【导言】此例“生态旅游论文 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毕业论文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论文【第一篇】

1 综述

林业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原生态较强的资源,也可以被开发为生态旅游基地。因其具有的原生态和神秘感,对喜欢自然环境的游客更加具有吸引力。其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补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决不能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应当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管理,在现有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使其能够可持续地运营和发展。

2 我国现有的林业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模式及问题

管理局统管的多种经营模式在此种模式中,政府只是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参与对生态旅游基地的经营管理,附近的住户可以通过提供住宿或者餐饮等参与经营活动,但都是在管理局的统一管理下进行经营,因此,周围参与住户的收入都归管理局进行统一分配。在此种管理模式,参与者与基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都不高,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性。

由保护开发管委会统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主要是由保护开发管委会成立的旅游公司负责,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还是归保护开发管委会负责,因此容易造成保护与经营之间的冲突,严重制约着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保护区管理局与企业垄断经营模式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权以承包转让的方式交予旅游经营企业,由企业负责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但是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还是由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保护区周边的住户可以在保护区的外围进行相应的经营活动。这种模式的问题就是承包转让的费用没有明确的标准,容易形成国有资源的浪费现象,周围住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容易造成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不明,对环境的保护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政府与企业垄断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政府主管经营与管理,并通过招商方式对自然保护区的经营项目进行转让,主要是吸纳投资公司的资金及经营收入对自然区的保护工作进行支持,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非常容易造成政府与保护区管理部门以及经营企业的分歧与矛盾,不利于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3 优化模式的具体措施

优化模式的原则首先,无论是哪种经营模式,都应当将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将保护区的原生态的环境保护好,才能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对自然区的保护工作职责不能动摇,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可以交由旅游公司负责,但是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指导与监督工作,可以采取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式对企业经营进行支持,做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工作,加强对保护区环境保护的同时,使生态旅游业能够健康发展。对与林业保护区内的资源,要做好合理的分配与开发,在允许较大客流量的地方,可以开发开放式的旅游项目;对于不适合过度客流量的范围,要限制游客的流量,实行有条件地旅游项目,以控制人员流量,保护生态环境。在将经营管理权承包转让给旅游企业之后,要充分考虑经营利益以及周围产业的经营状况,不得将企业的利益转变为自然区保护工作的成本,以保证经营活动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合理保护当地周边住户的经营活动,因为他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可以使其给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自发地加入到对保护区环境的保护中来。

优化模式的措施在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优化中,管理部门要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开展经营模式的选择,但是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都应当做到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与利益共享,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社区参与模式的共同经营管理模式,而作为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中的监督工作,使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4 结语

总之,做好生态旅游产业的环保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平衡,这也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总结创新,并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使林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业能够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怀龙,张东方,玉宝,皑妍。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优化模式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3(5)

2 刘泽锁。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优化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论文【第二篇】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专项旅游形式发展非常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保护

一、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从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和破坏的经验教训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承受力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自然区域,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景观地域、丰富的物种资源分布区、珍惜动植物的分布区、能揭示内在自然规律的特定风景区、名川大河的水源涵养区、具有参照标准的地质坡面和化石群产地以及一些人们至今尚不能认识的再探索自然中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区域。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干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将改善、美化其环境旅游收益也为其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但另一方面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及行为、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其资源造成干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改善其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自然保护区将失去保护的必要,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并且资源的保护还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这是由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所决定的。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和保护区发展的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方向。

3、 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

合理的、科学的对自然保护区开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同时一定的开发促进其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自然保护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开发意味着保护。

4、过量保护不利于开发

因担心开发造成破坏,而"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自然保护事业也就得不到发展,在自然保护区保护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应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需要政策支持、引导和适度的管理力度,以规范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适当的政策和旅游宣传教育,可以使社会形成开发保护的共识,使旅游从业人员成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先锋,使旅游者成为文明的资源保护者。同时,旅游资源环境是社会、自然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有必要与整个旅游大环境协调一致,以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和保护。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保护资源与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增加旅游者享受乐趣和给当地带来效益的同时,把旅游开发对所在地区的消极影响维持在最小限度内,是可持续旅游资源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之一。显然,发展(即满足现在需要)与保护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对核心,这与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是相吻合的。可见,可持续旅游发展也应该成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保护关系问题的衡量标准之一。

2、加强科学研究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开发的影响等进行系统研究,为和谐平衡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处理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步。

3、努力开发和推广绿色旅游产品

狭义的绿色旅游产品指生态旅游产品,如森林旅游、负离子吸附区等;广义的绿色旅游产品则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本身就是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和核心的。

4、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

开发生态旅游后的部分旅游收益,应该用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改善和美化资源环境,从而符合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

5、导入知识经济内涵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高新科技产业群为支柱,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导入知识经济是新时代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要求,也是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

6、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科技兴旅"战略

资源的开发应该在调查基础上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开发总体规则,以保证开发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珍贵的自然、人类遗产进行保护,减少旅游资源的自然损失,延长其生命周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保持并增加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般来说旅游资源都凝结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内涵是旅游资源的生命线,保持并尽可能地增加资源的文化含量,也将成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新的价值取向,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陈瑞,许军让,刘军波,等。浅谈我国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84。

[2]肖亚波。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3。

[3]王沛,刘军波,许军让,等。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1。

[4]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

[5]乔凡梅,刘田天,袁婷玉,等。榆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43。

[6]高优仙,刘文静,唐玲娣,等。对农家乐的理性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2。

[7]邱晓艳,王沛,刘田天,等。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8。

[8]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9]刘田天,乔凡梅,袁婷玉,等。汉中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与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64。

[10]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

[11]张姣,刘军波,刘田天,等。浅议汉中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8。

[12]陈瑞,刘军波,许军让,等。浅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3):314。

[13]常翊,朱颖育,李悦,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9。

[14]陈瑞,何磊,许军让,等。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3。

[15]李琰,秦婉君,任睿,等。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8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论文【第三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绿色生态文明的倡导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其生态旅游这一特色旅游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本研究就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析,旨在促进地方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随之带来的是人们在繁重的工作压力面前的“透支”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在闲暇之余,人们都不约而同的背起行囊,逃离所处的“社会”,寻找心灵上的净土。其中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已成为旅游产业中的热门,深受广大城市居民的喜爱。

1 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的概念功能 生态旅游一词的兴起,最初起源于自然旅游或是绿色旅游。随着旅游这个朝阳产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旅游被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意义,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精神的体现。对于生态旅游的功能来讲,首先其被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理念,突出的是“生态”的意思,这就要求对环境的美化和优化工作要做到位,同时可持续的发展是一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发和合理的利用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来达到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及文化效益的共同目的,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3个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功能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一直是全国各地旅游业共同发展的目标,也是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合理有效措施。因此必须在掌控全局的基础上,全面地统筹兼顾、合理规划,通过生态旅游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的国土幅员辽阔,在很多的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地区,当地的林业、草原都保留着最原始的外貌,这是提高当地经济收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随着国家退耕还林、保护林业的发展等有力措施的实施,给当地的林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从侧面来讲,在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下,相应地也给当地的经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观光旅游的功能 生态旅游最直观的概念功能,就是其自身的观光游览功能。生态旅游的功能和其他的旅游一样,满足人们的住、行、娱乐、休闲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不同的就是生态旅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其特点就在于用其自身的绿色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就是其独特性。生态旅游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对自然崇敬的满足,利于人们彻底释放身心压力,忘却杂念,回归自然的怀抱,这也是大自然给人们馈赠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的就是其自身的绿色资源,生态旅游美在于其自然毫无修饰的美,这是大自然协调下的美,不掺杂一点一滴的人工修葺。当然,在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视觉盛宴”的同时,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生态旅游的根本就是其自身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发展史需要长久可持续化的战略目标,这需要所有人要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自身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持续地利用绿色的生态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使其在旅游这个朝阳行业中越走越远。

林业生态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行业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我国的林业生态旅游始于1980年,随着近年来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早已在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的生态旅游在不断的发展,如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但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确切地进行调查,随便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对开发的林业进行及时的保护,导致林业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白白浪费。此外,对于管理的不善导致林业生态当中很多的野生动物遭到捕杀,这种行为导致了当地动物资源的减少。最后就是当地林业生态旅游缺乏管理,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随地乱扔垃圾,随意破坏当地的环境,制约了当地林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需加强对游客旅游知识的补充和观光游览行为的疏导[1]。

2 林业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状况的具体案例

湖北省宜都市素来就有“巴楚咽喉”之称的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于宜都市的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天然物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宜都市的生态旅游发展也在逐步提升。宜都市的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 近年来,宜都市全市的生产总值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其增长速度较快,从20xx 年全市的生产总值来看,已达到亿元,占据了十一五规划目标的%。由此可以看出,当地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论文【第四篇】

1安康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定量分析

1.1评价结果分析

当得分≥90分,为五级资源;当得分为75~89分,为四级资源;当得分为60-74分,为三级资源;当得分为45-59分,为二级资源。结合安康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现状及调查数据,依据表2,安康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如下:五级资源8个,占安康资源总数的0.83%;四级资源24个,占安康资源总数的2.49%;三级资源43个,占安康资源总数的4.46%;二级以下及未上级别的884个,占安康资源总数的92.22%。为了最终分析安康生态旅游资源方面优势,起到指导开发目的,对安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各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计算得分率。经比较发现:安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资源自身价值较高,各项指标所得分率最高,占到83.2%;其次生态环境条件评价指标各项得分也居前,可见生态稳定性、环境适宜性比较适合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的也较好,一些县域像镇坪、宁陕的森林覆盖率都可达80%,生态环境处于原真状态。旅游开发条件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区域经济条件、配套设施条件等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强。

1.2问题体现

依据安康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定量分析评价,评价系统里个别项目得分较低,如资源自身价值系统里农事体验价值C2和历史文化价值C4得分较低;资源历史方面的文化价值资源、民俗方面的文化价值得分也较低,需要加强提升。突出表现在:

1.2.1规划不合理,农业生态旅游缺乏本土特色,创新性不足。安康生态农业旅游的本土特色性差,政府及企业片面地注重对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种苗产业园、花卉苗木园及休闲山庄、农家乐等的开发建设,对当地农耕文化、地域文化、乡村民俗文化等区域农业资源挖掘深度不够,生态农业与传统旅游景点间不能紧密合作,无法相互促进。休闲农庄的很多建筑都是白瓷砖贴面,缺乏农家个性化色彩。有的农家乐住宿建筑项目功能单一,缺乏创新与特色,产品单一,“雷同化”严重。许多农家乐推出的旅游产品重复,项目雷同,层次低,就是“住农家院子,吃农家饭,摘农家果”。

1.2.2农业与旅游缺少融合,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整合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在于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把静态农业资源变为旅游资源,把封闭式的园林变成开放式的、观赏性强的旅游吸引地,安康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没有突出农旅结合的优势。旅游贵在体验,旅游体验的核心在于参与性。农业生态旅游是要把行、游、住、吃、购、娱六大要素结合起来。而安康一些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只重视单一模式的游览过程,忽视游览与其它几大要素的融合,使游客在众多农业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中找不到结合点和平衡感。新型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应该把(行、游、住、吃、购、娱)六大要素全部整合起来,在每一个环节都让游客感受到旅游项目的独特性。

2安康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2.1要遵循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安康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依托资源的原真性,应在当地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原汁韵味和特色民间文化项目,使开发出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具有原汁原味。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中还应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景区内的建筑材料要选用环保材料,景区能源要尽可能使用自然能源,做到节能减排。

2.2提升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和格局

陕西安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安康市在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时应对当地特色性的资源建立特色模式,提升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和格局:

(1)针对安康市游客体验性最多的休闲农家、休闲农庄,应避免“千店一面”,没有特色,要提升休闲农家的旅游档次,注重规划指导,形成“一镇(乡)一色”、“一村一品”的休闲农家旅游发展模式。

(2)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应做好与民俗节庆的融合。安康农业生态旅游应充分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设计举办不同的农家乐旅游节庆,如城固的柑橘节、安康的油菜花节、紫阳富硒茶文化节等,使农家乐旅游“一年四季,季季有节,节节各异”。

(3)应把农业特色产品与当地旅游结合起来。安康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把农业特色产品与当地旅游结合起来,如陕西安康紫阳一带山清水秀,漫山遍野都是富硒茶树,安康可以考虑开展“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让游客在这些天然的大茶寮里“采茶、赏茶、品茶”,在茶文化的线路里,懂茶礼、品茶香,把茶文化旅游与当地特色旅游线路整合起来,让游客在轻松的游玩中了解安康富硒茶。

2.3注重培养安康山地农业体验游

陕南安康山地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农业景观资源、农居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等方面。依据资源优势,陕南安康山地农业体验游设计如下:食:安康山地的物产丰富,注重饮食,喜食腊肉,喜饮自酿酒,晒干菜。每逢冬腊月,家家户户杀猪过年,熏制腊肉。酒是安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之一,高粱、大麦、包谷、红苕、拐枣、柿子、马桑泡、杨桃都可制成酒。安康小吃更是一绝:菜豆腐、皮豇豆、浆水面、浆粑等。到安康一定要亲自感受陕南特色小吃及安康人爱吃腊肉,好饮酒的淳朴习惯。住:特色农家乐,安康农居、紫阳民居,体验陕南田园生活的真实场景,摘农家菜,住农家屋,和山民同吃同住,真正地做一回秦巴山区人。行:行走在巴山汉水之间,可以尽情地领略安康的好山好水,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还可体验秦楚文化的交融,三国文化、女娲文化、八仙文化、茶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共生。游:安康山地的旅游就是亲近自然,依托风景名胜区,如瀛湖风景区、南宫山风景区、香溪洞等景区建立起的景区接待服务型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当然游客在览阅自然山水之时,也可深入秦巴山人家,体验原生态的山地人家生活。购:陕南安康的茶叶,紫阳毛尖、午子仙毫等。陕南茶叶不仅品质好,而且是中华富硒茶,具有提高免疫力、防癌、抗衰老等功效。另外陕南魔芋,绞股蓝、黑木耳和香菇也是陕南山地风行于世的特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