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1761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第一篇】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分享的“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8篇)”,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出示白兔、灰兔、老鹰图。)。

2、揭示课题。老师边板书课题边说:咱们今天就来读读它们之间的故事。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了再往下读。如果你觉得难读,请标出来,然后请教一下你周围的同学。

2、同桌互读,当个小教师,帮助你的伙伴纠正读音。

3、指名读生字词,检查字音。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带(或范读),边听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轮读课文(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

3、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细读感悟。

1、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闭上眼睛,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故事里。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读鸟儿们大喊的话,读出焦急、紧张的语气。

3、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遇上老鹰后兔兄弟的表现怎样?把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小白兔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灰兔的话。

(3)它们的对话应该怎样读?请想一想,再用不同的语气分别读一读。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同桌练习——分角色演一演。

4、学习第6自然段。

自由读,边读边想:结果怎么样?老鹰为什么没有看见兔兄弟?

三、总结全文,激发想像。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2、你们想对小白兔或小灰兔说些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用身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的动物?(青蛙、斑马、变色龙等。)。

4、复述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自学。观察“飞、鸟、来、你、早、老”这几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哪些字易记易写?哪些字难记难写?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汉字的。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重点指导“鸟、老、你”三个字。)。

3、让学生描红,独立书写。

4、交流评价,看谁写得美。

五、小结。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第二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教学难点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

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

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8、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1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来”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第三篇】

一、教材简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

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本文是1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_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_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_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

地点:芜湖、安徽之间。

起因: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结果:渡过长江。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

1思考、讨论、交流。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

3.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小结:这则消息文字简洁,语言有力度,准确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表明了消息的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

(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明确:

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文章主体部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那些部分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2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3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作用: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找出文中体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词语。

“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4.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1)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

(2)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_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

(六)总结归纳。

1.主题思想: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写作特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详略得当。

本责消息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_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

(七)课堂练习。

依据前面所学的方法找出下列新闻的电头及新闻六要素。画出标题、导语、主体。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有改动)。

(八)作业:

仿照文章的写法,写1篇消息,报道我校8月31日报道情况。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第四篇】

二、问题研究。

“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3、孙悟空变了哪些形象?

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

4、二郞神又变了哪些形象?

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

5、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说明二人斗法,真君始终技高一筹,同时也表现出大圣的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1、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示例。

(1)大圣变作大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增添了喜剧效果。

(3)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四、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喜欢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敏、坚毅、勇敢、无畏、有正义感和反抗性。

喜欢二郎真君: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2、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启示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启示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五、分析矛盾冲突,理解中心思想,把握形象性格。

1、课件出题。

提示: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大战几百个回合,表明变身斗法的艰苦曲折,旗鼓相当,亦表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骁勇顽强、机智灵活,难以降服。这刻画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幽默诙谐的特点,以及不畏强权、反抗镇压、争取自由的精神。

孙悟空屡败屡战,总是落慌而逃,原因是二郎神得到佛祖、菩萨、神仙、天兵天将的协助,人多势众,而且有比孙悟空更厉害的法术和法器,而孙悟空势单力薄。

二郎神是佛祖的卫道士(相当于军队和警察),是佛祖派来镇压犯上作乱的孙悟空的,代表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制度的帮凶势力。孙悟空是反抗强权的愚弄奴役和镇压统治、争取平等自由者的代表。

六、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西游记》的相关部分,了解这场战斗的结局。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第五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第六篇】

知识目标1、巩固重点词、句翻译。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写作意图。

能力目标1、诵读指导。

2、中考知识迁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2、结合实际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旷达的思想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_。

(一)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

1、了解了本文的文常知识以及写作背景。

2、疏通全文文意。

3、概括段义。

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引出下文抒情。

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二)知识检验。

2、解释下划线词语。

增其旧制通“增”增加扩大。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日光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百废具兴通“俱”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矣。

3、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不同于上述两种人的心情?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再乐。

三、讲授新课。

(一)接下来我们来学_新课。

师:请大家看图片,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请判断这是表现哪段内容的图片?(第二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滕子京的政绩和写作缘由从表达方式上属于叙事。

师:这一段的内容安排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师:作者的写作思路由第一自然段的叙事转入写景再转入抒情表明由写景转为抒情的句子是(览物之情的无异乎)。

(二)再请同学看这幅画面这又是表现哪段内容的图片?(第三自然段)。

师:齐读3自然段思考:

1、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悲的气氛;以己悲)。

2、第3段写悲景抒悲情,找出体现“悲”景意味的词句;体现悲情意味的句子。

3、朗读时语调应表现为?(语调较低沉)。

(三)再请同学看这幅画面这又是表现哪段内容的图片?(第四自然段)。

师:齐读4自然段思考:

1、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喜的气氛;以物喜)。

2、第4段写喜景抒喜情,找出体现“喜”景意味的词句;体现喜情意味的句子。

3、朗读时语调应表现为?(语调较高、轻快)。

4、以上两个自然段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写景议论相结合。

(四)师:齐读5自然段思考: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们有什么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这里暗指滕子京,从而表示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抒情转入议论。

(五)诵读指导。

语调语调的高低与朗读的感情色彩相联接。

较高——表达轻松欢悦、激愤热烈的感情。

较低——表达沉重忧伤、低回婉约的感情。

练_——三、四自然段。

重音以语意的主次为依托。

即,作者着意突出的内容就要加上重音。

练_——。

节奏节奏即停顿,其原则首先是不破读。

练_——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属于作文以记之。

以上方法请同学们熟记,并在实践中运用巩固诵读指导就到这里。

(六)知识迁移练_。

1、一词多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初极狭,才通人。

国国恒亡通正通人和,百废具兴。

则有去国怀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面山而居。

居十日旷土地平旷。

则有心旷神怡。

2、下列词语中“薄”字与“薄暮冥冥”中“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厚此薄彼b日薄西山c广种薄收d厚今薄古。

四、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第七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日、月、水、火”,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生字的意思。

2、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4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禾”和“火”字,能在田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和一些生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看,他们今天都来到了这里,我们赶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卡片)。那么今天老师又给分享的“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8篇)”,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互相认识一下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日月水火”。

二、新授课。

1、师:现在请我们大家一起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你们带来些什么?(出示课件)生:太阳。师:对太阳,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太阳,那么太阳也有另外一个名称,我们称它为日。还有什么?生:月、水、火、山、石、田、禾。师一一介绍图的意思。

2、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图片外还有些什么呢?生:字。师:对了,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的仔细!那么这个字体呢就是象形字,这些字就是与它所表示的实物是非常接近非常像的,形象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突出物体特征。

3、课件演示讲解,让学生了解演变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那么后来通过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演变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汉字,那它现象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演变字)。通过图片—象形字—汉字,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火”是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田”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的。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那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看看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写的,然后一起来说说你的收获有哪些。

四、板书。

山石田禾。

五、课堂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小游戏:摘苹果(谁能把写在苹果上的生字或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对,谁就可以把苹果摘下。)。

二、新授课。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日”,让学生们观察书写顺序,然后让学生说是怎么写的,然后书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且告诉学生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的横是“挨左不挨右”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跟着一笔一笔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教师在黑板上范写“田”,注意的是第四笔竖是挨住上下而第三笔是不挨左右,步骤同上。范写“禾”,步骤同上,范写“火”,步骤同上。完成书中田字格中的练习。

3、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好。

4、巩固练习: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在生字本上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5、完成课后练习连线。

三、总结。

四、板书。

田字格中的:日月水火。

级的语文电子文档教案【第八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神志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示图导入,激发兴趣。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1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4.作者介绍。(对“任”进行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1.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活动。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重点: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

2.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5.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写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21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