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7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57714

书中描绘了教育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找到自我与方向。难道每个教室都应如此吗?下面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篇1

暑期,我有幸拜读了南师附中周春梅老师所著《一间辽阔的教室》一书。这是周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集,书中写道:“光能照进来,风能吹进来,我在一间辽阔的教室……”作为教师,我们似乎总是在慨叹生活的平淡无奇,总是在唏嘘工作的琐碎无绪。然而,看了周春梅老师的《一间辽阔的教室》之后,我有所悟:教师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的生活中不是没有浪花,而是忽略了眼皮底下涌动的小小波澜。

翻开《一间辽阔的教室》,我不禁震惊了。书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一个个平平常常的小故事,一段段波澜不惊的阐述,一句句耐人寻味的思索。周老师将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娓娓道来,读后却有一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感觉。

监考时,周老师仔细地观察学生,浮想联翩。看学生的神情,想他们的爱好、性格,想象他们或平静,或丰富,或激情涌动的内心世界。下雪了,周老师应时应景,与学生一起整理关于雪的诗词,从而使这节有意义的语文课留在了单纯热忱的孩子们的心中。

老师让学生对着一张图片练习看图说话,这是教学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周老师却由此想到现在的学生囿于教室与书本的束缚,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真实的观察、感受与表达,只能写出模板式的语句,本应充满好奇的天真儿童,却变成了“闭目塞听”的儿童。

章同学因为换了一位像孩子一样调皮的语文老师,由原来的抱怨、厌学,变得爱上了学校,爱上了课堂。周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有童心的老师能带孩子们重回天真快乐的世界。瞬间,周老师抓住了转瞬即逝的灵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把生活变成文字。她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了自己的理性思考,给平凡的小事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教师的视野应该是开阔的,开阔的视野才能捕捉到生活的闪光;教师的思想应该是丰富的,丰富的思想才能对生活有深远的感悟。教师的思想深远,课堂才能多姿多彩,教室才能被无限放大。

教室因学生思维的开阔而辽阔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教室里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思想。周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体验黑暗的感觉,看看能看见什么。有的说,看见了月亮,圆圆的,带着浅浅的黄;有的说,看见了黑色的三叶草;有的说,看见了蓝色的'老虎在草地上;有的说,看见红色的蛇长了翅膀,在红色的天空里飞翔......孩子们的世界如梦如幻,他们的想像可能与现实世界大相径庭,甚至相背而驰,但这就是童心,是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我们又何必用成人的认知模式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呢?

在读《一间辽阔的教室》这本书的过程中,周春梅老师如水般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令我折服,而这与长期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她和学生一起逐句朗读长诗《星云》,诵读“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的古乐府,传阅绘本,读童话故事,读小说......就像她自己说的:“与学生一起认真阅读原著,真诚交流,是最好的语文教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学相长的愉快,尽在其中。

一位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曾经告诉周老师初中时的经历:王小波、龙应台教给他的,远远超过初中老师讲授的那些议论文写作技巧;而那些收到老师称赞的作文,无一不源于课后“翻闲书”“乱读”得来的灵感。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对人生有了深入的、独特的思考,“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日积月累,等量变达到了质变,创作起来就有 “才思泉涌”之感。

教室因学生的阅读体验而多姿

学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从未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此,学生的思想被封闭起来,生活单调无色,一写起作文来就胡编乱造,哀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米”,只能通过阅读来无限放大自己的生活空间,不出校门也可知天下事,识天下人。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认识保尔、鲁迅、李清照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和作者一起思考人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放飞思绪。

生活将激起美丽的浪花,课堂能引发无尽的想像,思绪会飞往遥远的未来。身为教师,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课堂的引领者,做思绪的放飞者,将我们有限的教室无限放大。

教育本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教师如何更好地涅槃自己、渡化学生,大概就是终其一生的追寻吧。“决定教育质量的,不在于学校的华丽与否,而是决定于是谁站在讲台上,讲着什么样的课”。完美教室的打造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们痴迷于教育,更需要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善于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找到一系列适合的教育载体,让孩子们在教室里不仅学到知识、技能,同时也使身心、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篇2

暑假期间拜读了南师附中周春梅老师所著《一间辽阔的教室》一书。这是周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集,内容多是在教学中所引发的点滴思考以及对语文、对教育、对阅读的感悟。周老师有着女性教师禀赋的细腻母爱,高屋建瓴的思考视角,宽广的阅读视野,以及一个教育者的灵敏之心。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记录着每一次教育中的感悟,储存着学生带给她的温暖记忆。周春梅老师有对教育的赤子之心,悲悯情怀;心中装着学生,呵护学习热情;敬畏教育常识、尊重教育规律;自由的思想……

这些异常珍贵的教育品质,既厚实着个体的精神底色,也涵养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教师是学生人生故事中的一节,他们的故事是丰富的、具有无限可能的,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点燃的火把,唤醒灵性的引路人。“佛曰爱如一炬,万火引之,其火如故。”点燃学生,也点燃了自己,每当看到学生的眼睛如星星一般明亮起来,教师也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也被点燃了。用智慧传递知识,用爱持续地传递美好和温暖。善与爱,正如一束火苗,传到远方,传到未来。在少年时代打下明亮的底色,那么他们成年后的人生也将是精神明亮的!给孩子一只倾听的耳朵,以色列作家奥兹的自传体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中有一位杰尔达老师,她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她不是像一位心地善良的阿姨,出于怜悯之情,疲倦地把一只经验丰富的耳朵借给一个突然向她劈头盖脸倾诉的孩子,而是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话,仿佛正在从他这里听到令她惬意好奇的事情。爱是伪装不来的。少年们很容易就判断出一位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为人处世的特点,并以此确定自己该以怎样的姿态来应对这位老师。

周老师所教的是高中生,而小孩子的心是透明澄净的,他们感受得到老师的真诚亦或敷衍,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那份真挚时,他们才会放下层层“盔甲”,用真诚面对老师,面对学习。只有饱含爱的唤醒,才是动人的、有意义的。“教师的胸襟有多大,学生的天地就有多大。”我们得继续做那个持续传递爱与美好的使者,用教师的智慧和经历,让孩子懂得天地的广阔,宇宙的辽阔,生命的求索。周春梅老师特别真诚。高中的学生,有很强的直觉和判断力,他或许只需要几节课、几天的时间,就能够判断出一位教师的学识水平、为人处世的特点,并以此来给自己定位,确定自己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应对这位教师、来面对这门课程。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石,也是学科教学的基础,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真诚时,他们自己就会逐渐剥离那些将自己包裹起来的层层防身“盔甲”,以坦然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真诚是伪装不来的。一个教师,在带一届学生的过程中,要和学生有多少的交流、要讲多少的话、做多少的事情啊,教师不可能始终将自己装在套子里,用另一个面孔来和学生沟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擅长“拉家常”似乎有点不合常理,但这就是事实,周老师自己并不刻意回避,而且会很坦诚地告诉大家。学生看到老师如此真诚,首先想到的我可以帮助老师做些什么,于是要想着自己来引出一些话题,让“拉家常”式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很自然地进行下去。你看,因为教师的真诚,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不仅没有影响话题的进行,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认同。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薄弱之处,正是这些不同,凸显着教师的个性特征。另外,周春梅老师执着追问。思想决定行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作出的各种教育行为,其背后都有个体教育思想的支撑,都有内在的思维逻辑。教师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这要求教师对教育本质、对课堂教学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周春梅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就是“点燃”。点燃学生,也点燃自己。看见学生的眼睛如星星一样明亮起来,教师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也被点燃了。而用来“点燃”的“柴火”,就是一本书、一节课、一首歌、一幅画、一次实验……世界因此而在孩子们的面前放出光芒。一所理想的学校,是能让孩子们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学校和教师不会将那些狭隘的竞争观念和残酷的斗争意识灌输给孩子,不会让过度的关注与期望,如丝一般缠绕着孩子,构成一个幽闭的空间,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学校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决定。学校会把学生至于学校生活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位置,以此为出发点来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愿景。每每想起周老师的这篇随笔,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身边的那些处在花季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娇嫩、易折,面对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到来的人生的风雨,他们也许还缺乏一定的承受能力,很可能不堪一击。因此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能有许多的忧郁、疑惑,甚至是对人生的迷茫,让他们手足无措,有的可能就走向了极端。而这些问题很可能在我们这些成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也许长久形成的伤害,不会因传递者的一个故事而改变,但至少,生命中可以多积蓄一分对抗伤害的力量。而相信只要读过类似于上面邮件中的故事的人们,都会对生命对一些留恋,多一些期待。因为,未来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在等待着我们。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篇3

《一间辽阔的教室》这本书讲了一所小学里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有善待同学、热爱学习的马修先生、勤奋学习的老师,有体贴人的同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马修女,马修老先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是他用智慧和爱给这些小顽皮们创建了幸福的家庭。马修先生还是一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在马修先生发现孩子们缺少一个人手时,就用自己的爱心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玛丽,她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她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孩子,她用爱心和智慧让学生们喜欢,让他们感动,让他们喜欢上她,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呀!

读了《一间辽阔的教室》,我感觉到我自己就是那个在校园里幸福成长的人,我要好好学习,用心做更好的自己,报答我的老师和父母。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篇4

暑假里,我读了南师附中周春梅老师所著《一间辽阔的教室》一书。这是周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集,内容多是在教学中所引发的点滴思考以及对语文、对教育、对阅读的感悟。周老师有着女性教师禀赋的细腻母爱,高屋建瓴的思考视角,宽广的阅读视野,以及一个教育者的灵敏之心。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记录着每一次教育中的感悟,储存着学生带给她的温暖记忆。

周春梅老师善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些话语都凸显出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因为学校有一重大活动,校园里突然多了一棵大树。周春梅老师关注到了这棵树给校园带来的变化,更关注到了学生对这棵树的态度。她看到,很多孩子行走在校园里,根本就不没关心这棵树为什么来到这里,对他们来说,生活和学习的背景是一棵树还是一栋楼并没有什么影响,四季的更替,只意味着衣服的增减;淅沥雨声,只提醒他们带上一把伞。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速成",甚至他们自己也是这样"速成"的。他们对凭空出现或消失的一切安之若素,何况只是一棵树?可是,这是教育应该做的事情吗?我们是如何让一个充满好奇的天真儿童,变成了"闭目塞听"的"塑料儿童"?如何把辽阔天地压缩成了纸上苍白而扁平的世界?

在课堂上,有很多看上去习以为常的细节,也常引起周老师的深思。比如说,学生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教师就是总是过度中途干预,一会儿提醒学生要关注这个、一会儿提醒学生不要忘记了那个;在阅读1篇文章时,教师总是过度解读,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结果不仅没有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拉大了两者的.距离。上了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一个惯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原本很活跃、话语很多的学生,一听到要总结,一下子就没有话要说了。教师是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来考虑的,但却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文本的理解并不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统一思想"呢?

如何为孩子们的青少年时代打下明亮的底色,让他们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周春梅老师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强调,要着力呵护他们在儿童时代的童趣、诗性和想象力。这些至为珍贵的品质极其脆弱,很容易被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被所谓的"教育"所摧毁。但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能让孩子们保有这些,以后就永远也补不上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她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思考,包括利用完整的、点滴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读诗、一起研读经典的作品。经常不断地给他们推荐书籍,或采纳学生推荐的书目,等等。这些事情看似和考试无关,但却关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关乎人的气质和修养。

想要在教育事业上成名,或就是坚持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需要的不仅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还需要能创造、会引领,让师生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成为更好的自己。师德用爱去塑造,业务能力用辛勤努力去提升,而能创造、会引领需要的则是用教师的一颗灵性的心,去阅读、去思考、去实践、去总结。教育本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教师如何更好地涅槃自己、渡化学生,大概就是终其一生的追寻吧!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篇5

晨读,周春梅老师的《一间辽阔的教室》。

这是一本她的教育随笔,记录了她在教学中的一些小事,一些思考。也是我读的关于她的第二本书。嗯,关于阅读,我喜欢把感兴趣的作者的作品都买来,让自己一段时间里沉浸在一个人的思想里。如此,仿佛在跟作者深入对话,对她的想法有更全面的了解。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我有一种想跟周春梅老师握手拥抱,把酒言欢,促膝长谈的冲动。是的,当自己的内心所想都被周春梅老师用以文字,付诸笔端的时候,知音之感便萦绕心头,常觉兴奋,也觉感动。

她长期在高中任教,却没有被分数流裹挟,还有着纯粹的教育梦想,这很难得,也必然需要她坚定的内心和独立的思考。做教师很累,没有梦,会更累。

在读到《单位名称在哪里》这1篇时,我实在是想动笔说点什么了。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原来开朗活泼,这两年渐渐变得沉默忧郁,每天回家常愁作业做不完,动作慢,一直到深夜都未写完。孩子半夜在梦中突然惊醒:“妈妈,来不及!来不及!”……一份份作业,一张张试卷,成了孩子童年的梦魇。周春梅老师无奈地发出疑问:“真的有必要布置那么多作业吗?”

这也让我想到最近有个朋友向我求助,关于要不要上课后服务。不上吧,怕落后其他同学,上吧,孩子回家以后还是要写作业,之后洗头洗澡收拾,每晚要十点半左右才能上床,十一点才能睡着。朋友的孩子,才一年级。问其作业,每天都是机械重复的抄写生字和词语,一遍又一遍。

朋友说,这个老师还是她入校之前专门“挑选”过的,说她教得好。呵呵,大致世人认为的“教得好”就等于“考试好”吧。我还是问了她自己的时间能否安排得过来,如果自己有时间,又何必在课后服务去消耗孩子的精力,早点回家,写好作业,读读课外书,说不定还能去楼下锻炼锻炼,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吧,我觉得用“教得好”就是“考得好”,“考得好”就是“好老师”的标准去看待一个老师,我认为是挺愚蠢的。也有人把“认真负责”等同于“不放过任何一个差生”,我认为也是徒劳的。甚至,会更加损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尽管,看起来可能有效。这让我想起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大概意思是,越是差生,越需要阅读。根本不是大量刷题去“拯救”他,我们所谓的差生,缺乏的是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的快乐。

孩子的眼睛是最澄澈的.,我一直不敢忘记。督导考核中,检查组有抽问我们班孩子作业多不多,他们说不多。问他们每天的作业,说是预习一下明天学习的课文,读读课外书就可以了。别人又问:“那你们生字不写吗?”孩子异口同声回答:“在学校就写完了呀。”他们回答得云淡风轻,真心真诚,因为,他们所讲,即是事实。

成绩,我是看重的,可我也没那么看重。即使我们班分数考好了,我也没有特别喜悦的心情。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和周春梅老师有了一样的想法:一个孩子做那么多作业,他还有时间了解自己、他人与世界吗?这方面的能力一旦缺失,成年后想补也补不回来。基础教育,是为孩子们打底的。灰黑的底色一旦打下,人生就很难明亮起来。

大环境当然无法改变,普通家庭,普通孩子,依然得通过高考的大门。可是,面对孩子们澄澈的眼睛,我固执地不想让他们变得目光呆滞,精神麻木,除了学习,只会学习。我只能在我有限的空间里,在我这间不算辽阔的教室里,能做一点是一点。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学会欣赏别人的氛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比如让每个孩子在班级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明白“我很重要”;比如用好课文,上好每一节家常课,让学生品味到语文之美;比如每月一次读书会,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将好书请到孩子的面前。比如建议家长周末带孩子去感受自然,感受亲情;比如和他们一起培育菜地里的黄瓜和番茄,感受植物的生命……

当然,还有我自己,周春梅老师说,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应当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离真正的读书人的距离当然很遥远,但我再不敢懈怠。

小小的教室里有大大的世界。我想,当教师有了自己的精神园地,连接着这间小小的教室的,是一个大世界的辽阔。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篇6

最近,我读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一间辽阔的教室》,读完它后给我感触很深。

这本书讲述的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校园内。有一天一位男教师带领着五位小学生在这里上了一堂“最难忘的一堂课”。在课堂上,他们互相鼓励,彼此信任,互相安慰。而这一堂课,正好是最难忘的。

读完这本书,让我最难忘的地方是: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信任。当一位男孩被这位男孩的诚实、守信所感动,他的同桌就让他当他们的班长。而这位男孩的同桌也不忘和这位男孩相处得很好,并在这堂课上让男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在班级里,有些同学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也会让我们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别人。这样一来,你的身边才有许多真诚友好的伙伴。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点点滴滴,它让我知道了同学之间也应该相互信任,友好地相处才会让班上充满和谐,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了。

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篇7

大家好!感谢关注中和爱阅读,我是中和路小学的一名语教师王建华。一直以,我都很喜欢阅读,他给了我丰富的人生体验。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拜读周春梅老师《一间辽阔的教室》。现将我的读后感《粗犷外表下要有细腻心思》与大家分享。

《一间辽阔的教室》我已经读了十几篇了,周春梅老师的随笔、故事是那样的自然,没有半点娇揉造作,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但是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们从中领悟到许多教育的真谛。

《雪花飞》中,周老师从一则短信写起,当我读到"老师,下雪了!"我的思绪飞到了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间操时间,学生便叫我下去玩雪,我说你们先下,我随后就到。到操场,孩子们和我一起打雪仗,他们拿着雪球对我穷追不舍,一有机会便朝我扔上几个雪球。我只有四处乱窜,毫无还手的机会,非常狼狈。但我却乐在其中,沉醉其中。当我气喘吁吁的站立不动时,学生围拢过,仍然意犹未尽。我只好讨饶"老师投降,不打了,不打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脸上无不洋溢着快乐。一位女孩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她说:"老师,老师,知道我为什么追着打你吗?谁叫你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呢?"这句话犹如当头一棒,我的那点快乐顿时荡然无存。孩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我需要改变自己的管理方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学习,摒弃旧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是啊,童言无忌,但他们玩耍的快乐是一时的`,而心灵的快乐却是永远的。我愿意像周老师一样给予孩子一生的快乐。

在那个雪天的故事虽然平淡,但是蕴藏着周老师的教育艺术。教育无处不在,我们不必拘泥与本,虽然是古代诗词鉴赏复习,但今天雨雪天气,周老师顺势带领学生一起整理了有关雪的诗词。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雨雪霏霏的老师和那节。我认为这是灵活,也是周老师作为一名女教师的心思细腻。

相较于女教师,男教师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粗线条,各项要求会相对松一些。意识到这个问题,每次接班以前,我都会和其他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女同事一起商量班级工作的细化操作方法。比如,上学期接手1班后,卫生工作是我每天操心的重点之一。每一个小组值日的第一天,我都会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指导学生用什么样的布擦黑板,横着擦还是竖着擦,先用湿布擦拭,后用干布擦,擦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为合格的值日生。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能够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在老师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的心。

除了常规生活,对每一名学生的观察与关心也很重要。有一天,间教室巡查,发现我们班一个性格很开朗的女孩,在班里一个人默默地坐着发呆,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了悲伤。于是我问她:"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能不能和老师说一说?"她看了看我,含泪说,自己的好友因骨折出院在家休养了。我说:"老师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曾经也有要好的朋友因为身体原因而离开我。但是现在你的朋友在医院,她自己肯定也很难受。她需要的是你的关心和灿烂的笑容,你要是能替她分忧,帮助她乐观起,是不是更好一些?"女孩听完我的话,点了点头,说:"老师,我放学后就去她家看她,给她补。"第二天,这个女孩又恢复了往日开朗的神情。下午活动时间,她特意找我说,昨天和好朋友聊天很开心,她的朋友也不是那么难受了。类似的小事,其实经常在班级里发生。

作为男性班主任,我意识到性别可能带的工作上的弊端,但只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擦亮自己的双眼,打开自己的双耳,用心去感受每一名学生的情绪,男教师也能粗中有细,成为一个细心的班主任。

我们身边不缺乏小事,但是只要我们能将这些事记录下,写出自己的想法,记录我们的心路历程,相信我们会变成下一个"周春梅"!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65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