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设计论文(最新4篇)
【导言】此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设计论文(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城市公共设施【第一篇】
关键词:城市系统;公共设施;设计构建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设施在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满足城市功能需要,提高城市档次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使用,同时亦是很好的城市景观,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
什么是城市公共设施?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城市公共设施,对于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共设施以及建设管理过程中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克莱尔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就是城市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他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这一定义较为含糊,包涵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城市公共设施归纳到公共物品的范畴,一般指由政府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市民生活需要的公共设备。
城市公共设施被称为“城市家俱”。简单的说,人们交流必要的场所是公共空间。但人们室外交流不仅局限于单纯的在城市中行走,还有一些户外的活动,那么人们就会希望公共空间能提供一些像室内家俱一样便利的设施。如路灯,垃圾桶,导向牌,休息座椅,报刊亭等等。城市公共设施不仅是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也属于硬质景观设施系统。
它除了要满足城市的使用要求,体现时代文化与精神的,还要具备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通常我们在街上看到的各种地景设施就是城市中的环境小品。一般可以分为公共环卫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观赏设施,以及商业服务设施。它的设计标志着城市面貌与人民生活状态与品质。
2、城市系统
城市居住空间主要是指住宅区,是人们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居住空间的公共设施的发展水平是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的主要交通要道以及人们活动的公共场所构成城市的流动空间。城市交通流动空间是反映城市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体现城市良好的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建设空间主要是指城市内部正在建设,实施的子系统的物质设施的实施空间,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能够美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环境标准,促进城市文明化发展。因此,城市系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
3、现阶段城市公共设施发展的具体情况与关键问题
城市系统是一个关联的、发展的、整体的系统,应该将城市公共设施合理的引入人性化内涵的概念。但是一些设施忽略了人的行为特点。如一些地下通道不利于残疾人士使用,楼梯的扶手没有考虑到老人与儿童的人体工程学,还有公用电话亭,随处可见,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如果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不以人为本,建成后再要改变,既不方便又耗资。故,我们在设计的前期,就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周全。
现阶段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功能设施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不能与建筑,环境相协调,不成系统。城市公共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没有采用整体的设计风格,不仅没有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反而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2)公共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各地公共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反而分支,应该求同存异,保留各自的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保留的地域文化特色,注重个性化发展。设计没有区别,从而城市特色也不存在。(3)由于在设计中缺乏创新,使得过多的“山寨版”流露在街头,公共设施没缺乏文化内涵。
4、城市系统论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是由一定的要素按特定的形式构成的,以实现城市市民的便利,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文化内涵的传播,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地的统一整体。用系统方法论对城市公共设施体系进行分析,从系统的关联性,整体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系统论方法中应遵守的原则。
、公共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整体性表现为系统是由众多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这些子系统按一定的要求共存于城市公共设施中。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我国不少城市公共设施其社会功能或使用功能欠缺,形如躯壳。功能是产品的第一属性,不管它的外形如何独特漂亮,表现手法如何巧妙,它脱离了系统的整体而存在,忽略了系统中的主要元素,那就会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始终不能体现它的价值。城市公共设施主要是为市民服务。人们对于都市生活的活动性、功能性、娱乐性带动了城市公共设施属性的发展。使得城市公共设施所具备的功能性、活动性与系统性必须与人们的社会活动相吻合。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整体性与公共性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整体性能脱离公共性而存在,那就具有排他性,是非公共设施了。公共性与城市公共设施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可供全体市民免费使用的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适用于休闲,集会,娱乐等活动的场所。市民被动接受公共设施,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产生过程缺乏必要的参与。让民众意识到城市公共设施的公共性,主动参与公共设施的主题设计与制作势在必行。
、人性化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提出人在城市户外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通过户外家俱本身,使人的各个器官能得到延伸而发挥作用。
此外,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的特殊要求。如停车场设立的残疾人汽车无障碍停车位,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人人都可以平等且无偿地享有在户外进行活动的权利,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
、情感性原则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现在人们生活节凑加快,紧张,彷徨劳累时时困扰着我们,我们更需要人文关怀,在设计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和情感,注重各个系统设施与心理的联系。人是城市的主体,积极的情感能使人们的心情愉快,因此在设计前应该先调研,对各个不同阶层的市民心理活动有所了解,设置情感体验实验,确保公共设施发挥最大功效。
、标准化原则
这里所说的标准化是指在前人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积累的比较准确的设计标准,这里的标准是相对概念上的标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标准肯定有些会被科技所淘汰,但是,我们依靠这些标准,仍然可以在设计上,少走一些弯路和少犯一些愚蠢的错误,比如在设计露天垃圾箱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排水的需要,那么一定会造成可以想象的后果。我们以垃圾桶为例,可以看到标准化的基本模式。
5、结束语
城市公共设施的存在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系统论方法主张从整体出发,在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了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是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在循环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原则的前提下,将系统论方法引入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研究,加深了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认识,有助于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构建、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黄上宝发电企业安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城市公共设施【第二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地域性;互动性;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公共设施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笼统的讲就是在一个特定环境或空间里的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产品。公共设施充实了城市空间的内容,代表了城市空间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人文风采;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风格,显示出城市的经济状况,是社会发展和民族文明的象征。
1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谈论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发展是比较困难的。有多方面原因,首先,谈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及城市设计的历史。可是一直以来,城市设计总是被建筑、规划、工程、 等这样伟大的项目所占据,城市公共设施变成了它们的附属品,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自然就成了“野史”而无从谈起。其次,尽管我们对城市公共设施做了分类,但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且变化的体系,内容繁杂、发展迅速、变化万千,既难以精确地界定其范畴,也难以全面而系统地对其历史加以考证。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世界各国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目前,公共设施设计在国际上已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和城市先进程度的不可缺少的参照体系。近十年来,国内一些城市在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要求生活、工作、交通、旅游等城市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取得了成效显著的经验。但是,在绝大多数的城市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和公共艺术的整体水准还十分低,希望能有待提高。有些城市环境缺乏整体设计意识,各个局部、各个部门、各个领域自以为是,各自为战,公共设施及设施风格不统一,缺乏文化内涵;公共设施数量少,制作简陋,行人、顾客视逛街购物为辛苦之事,很难体会购物的喜悦;各种招牌、店标、照明设施、交通设施等各行其道,杂乱无章,与整体空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文化垃圾充斥四周,不和谐,不美观的城市建筑物、街道城市公共设施成了一种严重的视觉污染。
2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要点
关注公共设施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很早就有人指出过,地方城市的城市景观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现代化的火车站周围更是如此。站在任何一座地方城市的车站前,你都没有机会看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景观。过去的车站经常有它们自己的面貌和各种各样的表情。人们常常从这些车站开始他们的旅行。或者为了生计往返于两地之间。在那儿肯定会有许多人的邂逅以及形形戏剧性的事情发生。车站是可以留下许多记忆的地方。
“川越”这个日本城市,过去常被称作“小江户”,而且和“伟大的江户”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还是运河、海运、陆运交通的重要枢纽,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城市,它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过繁荣盛世。甚至在今天,每个川越的市民都为有这样的历史和传统而感到骄傲。——自然、城市和文化,以及川越的自豪感和独特性,车站广场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并进行全面设计的。如图1。
图1川越市火车站公共设施设计
川越的自然是形形的,许多地方都和人们的生活深深地联系在一起,像屋前绿化、灌木林、巨大的榉树也被纳入到川越城市景观规划当中。除此之外,他们还试图将河流两岸的堤岸空间作为桥的概念表述出来,并尽力使景象清晰易懂。
川越因为江户时期的仓库建筑而著名,它们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今天都保存完好。这些历史建筑,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外轮廓线被简化后制成了铸铁纪念品。仓库建筑的风格被引用到许多的设计和细部中,用来表达一种空间品质。
关注人与城市公共设施的互动性
目前我们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全新的开放而又互动的经济,主要强调商业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其灵魂和核心是体验设计。
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设计的目标和价值就是为人们提供使生活更丰富的体验过程。
面对已经被固化了的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设施,如何去突破习惯的桎梏,给人们一些新的体验呢?下面这个设计案例很好的体现了人与公共设施的互动体验。
以“框景”为主题的候车亭在暮色中显得静谧、美丽、既满足了人们实际使用需要又提升整体环境的品质。(如图2)“框景”用抒情式的设计感悟来表达作者心中的城市,整个作品把公共设施和城市和人很好的结合起来,就像镜框与画的关系。人可以参与其中,让城市风景成为我们的画的背景,使用者可以成为画的一部分。
从本质上来讲,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结果是时代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内在反映。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共设施变成了“道具”,周边环境变成了“布景”,由于人的加入使得三者共同创造了一个“舞台”,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令人深思的、独特的体验价值。
图2 候车亭设计
关注城市公共设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公共设施设施是城市生活的道具,它应该符合大众公共生活的需求,并与周围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持整体上的协调。但协调并不止于表面层次,更应追求一种精神及意味上的深层次统一。
公共设施是一个系统,除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其自身也应具有整体性。无论是小设施,还是大设施,虽然各有特性,但彼此之间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将个性纳入共性的框架之中,体现出一种统一的特质。2000年的世界博览会在德国的汉诺威举行,为此次盛会服务的公共设施包括一条新建的有轨电车线路。沿线13座车站的候车设施设计得很有特色,注重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些候车亭无一例外地都是长方体,但是覆盖其上的材质却千变万化。有的使用了红砖,有的是不锈钢丝网,有的是经过表面处理的铜板,有的是鹅卵石有的是松木,有的是在玄武岩中嵌入玻璃,有的干脆就是纯玻璃或混凝土。设计者是“为了与周围环境形成对话” ,例如使用红砖是因为在那一站所在的区域内,绝大多数建筑物都使用了红砖,而使用鹅卵石是因为设计者希望人们能够回忆起在那附近有一个古老的村庄。这些盒子式样的候车亭都是在一个单体的基础上展开设计的,这使它们成为一个系列并极具统一感。这些候车亭就像街道上的惊叹号,让人感叹,也让人愉悦。如图3所示。
图3德国候车亭设计
3结论
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无论是区域设施、广场景观设施、街区还是在园林公园等的设施规划和改造,都要考虑城市整体的环境构架,研究环境的历史文化、以后的发展、地方特色等,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尊重自然、生态、文化历史,使人与环境建立一种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总之,既要考虑地域文化还要注重与人的互动关系,并且要考虑公共设施这个系统的整体关系。
参考文献
城市公共设施【第三篇】
关键词:公共设施;能源创造;可行性探究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简言之,是人类对生产生活工具改造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提高又对生产力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人们借助内外因素达到某一目的的这一创造性思维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
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建筑、公园绿地、街道及附属设施、广场等等一系列子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都需要设计,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此对应的形成了建筑设计、园林景观、环静艺术设计等的专业分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空间资源紧张、能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水污染等。解决这些问题要分清问题产生的根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条件。其中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设施作为供人们使用的休闲娱乐设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产品设计应该包括人机交互(造型)、实体生产、市场推广、营销、用户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要体现绿色设计理念,使产品设计从单纯对物质的创造上升到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学高度。提高城市居民的思想深度,进而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规划自己的生活环境。
1 城市公共设施能源创造的可行性
城市公共设施主要分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室内空间,包括公立的图书馆、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等空间及设施;另一种为室外空间,如公园、街道、电话亭、报刊亭、候车亭等室外空间及一系列组成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市民的生活质量、文化品位等城市软实力。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将城市公共设施与清洁能源创造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正是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环境问题、空间资源不足问题的方向入手,在满足公共设施基本功能的同时,创造城市生活必需的能源资源,使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系统化设计中发挥协调、优化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增加城市公共设施功能的灵活性。
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清洁能源的创造及利用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潮汐发电技术及生物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发电的原理是利用电池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Solar cells)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学特性实现P-V转换的固体装置。在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无电力网覆盖的地区,该装置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为用户照明及日常生活等的供电,部分发达地区还可以考虑与区域电网并网实现互补。目前从民用的角度,在国外技术研究趋于成熟且初具产业化的是“光伏――建筑(照明)一体化”技术,而国内主要研究生产适用于无电地区家庭照明用的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在我国始于1958年,第一组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于1959年研制成功。1979年开始生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但是光伏发电的真正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已较成熟,如图1所示为将路灯与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相结合的示例。
市场需求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虽然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含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在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同时,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仅靠煤、石油等传统能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加之空气污染、油价上长、全球气候变暖和以所谓的绿色环保产品形式出现的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受能源资源制约的情况日益突出。以石油为例,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面临很高的能源安全风险,为了解决能源资源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必须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的潜能。城市作为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的市场,如能就地取材,将大大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浪费,省掉输电基础设施的建造,节约成本。
形态结构的适宜性
城市公共设施就使用功能来讲,往往以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体出现在城市的某个区域,本身的功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一般公共设施的形态结构也比较简洁,没有复杂的曲面过度与过多的装饰,且受“风吹日晒”的面积较大,这给其与清洁能源创造设备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结合空间。此外,由能源创造的公共设施产生的能源,可用于自身的消耗,如图2所示的公共汽车站牌的设计,此类站牌的设计既不影响基本使用功能,又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城市的可用空间,产生的电能又可用于夜间站牌的指示消耗用电,无需从其它地方输电,从而减少了在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省略了输电设备,节约成本。图3中的太阳能座椅造型新颖独特,设计者将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座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白天闲暇时可以“沐浴阳光”,给座椅充电,夜晚休息时人们可以在这里读书小憩,别有一番滋味。此座椅的设计顶部采用圆弧过渡的处理方式,与下面符合人机工学的弧形相呼应,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此设计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能源创造的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
功能性原则
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满足大众的基本需要而存在,其承载着大众日常生活、工作、出行、休息、娱乐等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与此同时,公共设施也反映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市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城市的文化底蕴等方面。因此,能源创造的公共设施设计要以人为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造型、色彩、材质、加工工艺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由于公共设施使用者的广泛性,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行为能力人群的使用需求,使不同人群均能感受到公共设施带给人们的方便、快捷、舒适。同时还要考虑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起到装饰美化城市的作用,其色彩、造型、材质的运用应符合城市整体的设计要求。
系统性原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好的诠释了系统化的思想。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复杂系统中又包含了众多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的设计都要以城市主体相协调,符合城市系统规划的发展理念。但城市各个子系统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其设计与规划可以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设计,由局部到整体的设计,最后又统一于整体。
艺术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不仅承载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使用功能,还起着点缀、装饰城市的作用,与城市其它系统一起组成城市的视觉符号。在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于美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因此,在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时,要符合“美”的要求。设计中通过对重复、交替、协调、对比、主导、统一等构成方法,搭配以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过度与呼应等表现形式使公共设施的设计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使城市公共设施在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突出城市独特的艺术符号特征。
经济性原则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发展的精辟总结。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规划时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在对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公共设施从结构设计、色彩匹配、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的选取等方面影响着其生产成本,还包括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及劳动力成本的投入等等。规划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具有系统观念,从设计开始,到后来的生产、使用、回收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情况,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3 能原创造的公共设施设计的现实意义
城市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国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2014年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亿。其中城镇人口占%,越来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这无疑给城市生活空间带来巨大压力。城市空间资源不足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大中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开发城市空间资源,其中较成功的案例要数高架桥项目,次设计理念考虑到城市空间资源不足的现状,在原有路面上部空间重新规划一条交通线,进而对城市交通进行分流,成为缓解城市交通紧张问题的重要措施。能源创造的公共设施将清洁能源创造技术“赋予”公共设施,使公共设施在满足传统使用功能的同时创造城市生活必须的能源,这种设计理念与高架桥项目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能源创造的公共设施的设计,达到城市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改善城市生活状况的目的。
缓解城市能源供应紧张问题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虽然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含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在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同时,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也较低下, 能源浪费现象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在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东多西少,分布较集中,这对城市能源需求提出严峻挑战。传统只靠外界供给的能源供应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急需新的能源创造方式来替代或补充传统能源供应的不足。文章中将清洁能源的创造技术与公共设施的设计相结合,既满足公共设施传统的使用功能,又可创造城市生活必需的能源,使部分能源消耗设施“自给自足”,达到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目的。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深化
产品的存在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前提,这就决定了产品设计要以人为中心。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设计大致经历了功能主义、消费主义、可持续设计几个发展阶段。发展至今逐步达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但以往只在产品外观设计、宣传、销售过程中考虑人的心理需求,以促进赢利的经营手段现实看来只是片面的以人为本,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物质消耗都源于自然,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物质支持,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失去生存基础,设计中还何谈以人为本呢?因此,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才能真正实现为人的设计,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是必然趋势,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也不可避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类用智慧去探索。综观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考虑,缺乏整体观念。以往只为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城市规划方法已然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需由一个有系统观、全局观的城市设计理念来替代。设计自产生之日起就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为目的,只要人们合理进行设计规划,用发展的态度对待问题,不墨守成规,相信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文章中介绍的几种能源创造的公共设施只是这一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案列,更多的设计方案需要设计师慢慢的探索,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创造,单纯的产品设计还不如说是一种简单的制作。城市内可再利用的空间很多,只要我们用科学方式努力的去探索,就会有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去“开发”。例如,可在一些公共空间的地板上安装脚踏发电装置;利用垃圾分解的生物能进行发电;将传统的跑步机设计成跑步者带动皮带运动,将皮带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等等方式。能源创造的公共设施设计要遵重客观事实,符合科学规律,设计者要充分挖掘自己的创作思维,注意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理性思考,善于积累,相信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任立生。设计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付黎明。设计美学法则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城市公共设施【第四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73-01
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进程与改革。美国城市规划师伊利尔・ 萨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与抱负。”城市的发展水平极大的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水平。现代城市生活中,我们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有着“城市生活家具”之称的公共设施对协调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道路规划,城市建筑是城市整体化的设计,那么公共设施就应该属于城市细节设计,除了体现实用价值以外,也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体现。现代城市不仅需要功能, 更讲究感性文化, 缺少感性文化是没有生气的。公共设施设计作为城市元素, 也受这种规律的左右公共设施设计与文化就具有不可避免的文化联系。
作为城市景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设施设计的视觉形象,直接关系着整个城市空间的视觉品质,并反映出城市发展的经济水平及文化内涵。可以体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公共设施设计,应通过其塑造的空间、造型形体,色彩体现出一种人文价值和精神创造,正是这种价值和精神才是公共设施得以发展与保留的魅力所在。具备使用功能,同时传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的公共设施,具有较高审美精神价值,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现代规划中,很大一部分市政设施建设都不再是简单的使用功能的满足,而是把这种活动潜意识得当作一种文化行为。虽然公共设施的功能仍然是个重要问题,但不再是探讨的主要问题,而是展现更多的文化价值。例如美国的二战纪念雕塑,为了纪念在二战中死亡的人所设计的纪念性雕塑,记录历史,供人追悼作用,现在看来它记录了一段历史,并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还有巴黎的雄狮凯旋门等在当初是纪念型雕塑,它们记录了城市历史文化,是凝聚城市精神的重要公共性设施。如果这些城市缺少了这些文化性设施,必然会少了迷人的文化魅力。因此,在今天看来,它所纪念人或事迹的功能远不如它产生的城市文化的价值。
另一方面,公共设施又是被文化影响的对象。在公共设施设计时,文化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的方面,如果不考虑文化的因素,即使满足了人们的基本使用需求,迟早也会被历史淘汰。造型简陋,材料粗糙的公共设施只存在于极短的时间内。借助文化的力量,利用文化元素来表达,使公共设施设计成为艺术化的活动。如果我们只是把公共设施设计当成一种规划或景观工程活动,那么我们建公共设施应该首先考虑功能、材料、技术这些问题,而把文化感放到其次。但一旦这样去做那么公共设施会简单化,会没有社会认同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美国建筑师查尔斯穆尔设计的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一场圣约瑟喷泉,打破传统的设计手段,将柱体进行重组,错位的表现,让人们对文化进行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历史文化,可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历史,去寻找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化价值。在当代公共设施中,对这种重新理解历史的意图的解读方式己经成为一种设计方式,影响更多的公共设施设计。我们还能从地域文化、民俗人文文化以及一些能让人感动的非主流文化得到启示,使他们不同程度地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从文化上产生设计,把它作为形而上的精神实践活动,注重高层面的设计思想,使公共设施具备较高艺术价值,只有把公共设施当成文化的设计,使其成为文化依附的目标和文化表现的手段,才能使城市设施具有文化特性,从而显示出设计师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