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后事迹【精彩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后事迹【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后事迹【第一篇】
三月伊始,气温回暖,多地陆续复工,街上的人流逐渐密集起来,新型冠状病毒好像离人群越来越远。
但是,我们能够掉以轻心吗?
西方有一首民谣道: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一颗钉子尚能引起祸患,我们做事更不能掉以轻心。
就目前而言,我国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到位、成效显著,然而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让群众在初期所保持的谨慎心理逐渐淡化,这种表现在春季到来时更甚——多名群众因着气温回升,在阳光下聚集聊天,口罩未遮住口鼻。
口罩是眼下出门的必备物品之一,但是很多人把戴口罩当成小事,认为只要戴了,病毒就拿自己没辙。然而他们戴口罩要么露出鼻子,要么正反不分,口罩成了毫无用处装饰品。除开戴口罩外,疫情期间的小事大多都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例如量体温、酒精消毒、出入登记等,这些小事貌似无用,实际上肺炎疫情的防线正是由这些小事筑牢的,小事勿小视,小事要重视,把这些小事做好,才能安心等待春天的花开。
春节前后,湖北武汉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做好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医疗工作者冲锋在前、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正在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首先做到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不懈怠、不敷衍,不跟国家添负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防控疫情。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人民的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向。当前正处于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处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斗争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疫情最严峻时刻,居住小区物业能够做到群防群控,每天给楼道消毒杀菌,为小区住户提供购买蔬菜和米面油绿色通道,安排专人管理。在小区门口设防控检查站,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回来人员自觉隔离,小区设立党员服务站,确保“四个不断”(水、电、气、热)。使小区有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
今天,面对这场严峻的疫情防控阻击站,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带领我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后事迹【第二篇】
20__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的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揪心。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没有飞机,他就坐高铁;没有坐票,他就买站票。他在高铁的餐车里办公、小憩,让许多年轻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
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在这群人当中,还有无数志愿者默默地负重前行,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些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真正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后事迹【第三篇】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绝不是被人们标签的“垮掉”的一代,而是能够砥砺风雨、堪当大任的一代!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后事迹【精彩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回信这件事,引发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回信的内容大大肯定了在抗击疫情中的青年人,赞美了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及舍生忘死的精神,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在抗击疫情中最美逆行者的群体里,我们看到众多“90后”“95后”的身影,甚至还有“00后”,他们是真正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的勇敢与坚强、责任和担当。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珍惜青春,努绽放自己的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还说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寄予了我们青年人极大的希望,我也相信我们青年一代一定不负众望,继续在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青春,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岁,作为一名青年人,应该要有一颗奋斗的心,千万不要让青春浪费。俗话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儿女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理想与信念不可磨灭,但担当与拼搏同样珍贵。
青春,展示着蓬勃的朝气,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绽放青春的光芒。作为一名青年人,还需要有一颗坚韧的心。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千锤百炼才能造就英才,珍惜韶华方能不负青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青春是短暂的,毕竟它不会在你生命中停留太长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牢地抓住它,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但现在很多大学生非常地迷茫,甚至毕业后都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树立人生目标,规划自己人生方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倘若在前进之路上缺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及方向,在很多时候容易会让自己摇摆不定,甚至可能导致自己失去奋进的热情,最后变得一度堕落。让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悄悄地流逝,后悔时已来不及,请珍惜青春吧!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青年一代努力让青春散发光热,让青春不负韶华,争取做一个奋进青年。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说的,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秉承家国情怀、勇担复兴大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信仰在心引领青春方向。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方向。不论是一个个人、一个集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信仰坚定,就会始终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疫情发生以来,广大青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有的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有的不舍昼夜,坚守在社区防控的最前沿;还有的冲锋在复工复产的最前端,这背后离不开信念的支撑,理想的指引。广大青年要坚定信仰、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引领下不断前进,做到党中央号召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就战斗在哪里。
冲锋在前彰显青春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疫情防控,没有硝烟,却有生死,靠的不是心里想一想、嘴上说一说、往边靠一靠,而是要冲上去真刀真枪地干,顶上去求真务实地做。广大青年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遗余力,以实际行动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一个又一个逆行的背影,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广大青年要知重负重、自觉担当、主动作为,用青春担当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冲在前、顶在前,做到岗位守得住、困难顶得住、重活扛得起,直到赢得最后的胜利。
奉献在先传递青春能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五四运动中青年们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到战争年代热血青年奔赴战场,再到如今广大青年义无反顾来到战“疫”一线,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以小我成就大我始终是中国青年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选择了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中,就是选择了奉献,就是放弃了团聚、休息和温暖的“小家”,来守护“大家”。广大青年要继续砥砺“我将无我”的精神,将奉献植于心,付出践于行,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用青春和汗水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力量。
2020年4月8日,千万人口的大武汉,在“暂停”76天后,重新按下“播放键”。4月14日雷神山关门大吉、火神山清零;4月15日最后一支援鄂医疗队撤离,全国各地方支援湖北武汉的医疗队圆满完成使命;4月22日起,城市公交、轨道交通恢复全线网运行。各行各业都在热火朝天的复工复产,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老百姓最朴素的关切,从来没有停滞。终于在万众瞩目下,在升腾的烟火气里,大武汉,复苏了。
再回首,桥下江水滚滚,桥上车水马龙。长江二桥的灰、鹦鹉洲大桥的红、杨泗港大桥的黄、古田汉江桥的蓝等,横跨江面的这些融进武汉人心中的桥,曾在76天前,寂静无声。桥下的江水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生生不息地向前流淌着。如今,桥面宽阔的路面上车流不息,早高峰、晚高峰的引桥处,各式各样的车有序地排起了长队,公交车中的我,不自觉小声地嘟囔了一句:“怎么这么多车,再这样堵下去,我上班可要迟到了。”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内心突然暖暖的,我知道我熟悉的城市在一步步恢复常态。
再回首,热闹阔别已久,街头人潮攒动。武汉现在正在复工复产的浪潮中稳步前进,随着各行各业的开门大吉,马路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行人匆匆地穿过马路快步去到工作的岗位上;老街的小巷里,头上飘扬着飞舞的衣裙与被褥,仿佛在说生活仍在继续;公园里是小孩追着风筝奔跑,东湖的绿道上是人们想抓住春天尾巴的骑行;江汉路、楚河汉街、光谷广场华灯初上的霓虹,映照着年轻人抑制已久的购物欲,是我们对生活热情的永不磨灭。
再回首,防控不能松懈,创意场面频生。“老字号”的热干面小摊排起了长队,老板寥寥几句,到手的面依旧是“老样子”,不聊天、不堂食,打包带走是现在的新习惯;每天出小区、进店买东西、或是去单位都会扫很多次健康码,有时候与保安小哥一言不合,就会被他拿着体温枪滴一下,然后相互点头示意;工作时全天口罩掩面,吃饭隔开距离,下班后不聚会……复工的我们自律且孤独,毕竟现在还是“安全第一”。这座城市复苏了,细节却为之改变。我们用新的习惯,过着新生活,拥有“新武汉”。
这几天,我终于和父母见面了,吃着爸爸做的饭,和妈妈聊着天,这样的温馨日子仿佛就在昨日。我的城市经过漫长的蛰伏,在千百万人的日夜期盼中,终于浴火重生,我们知道,漫漫长夜无非就这样,总敌不过清晨的阳光。武汉,终于等到你!
《后浪》火了,在五四青年节这样一个属于年轻人的节日里,何冰老师表达了对年轻人的羡慕、尊重和期望。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年轻人,更应该调高标准、自我加压,勇立潮头、不惧风雨,争做时代的标杆和表率。
让我们胸怀理想,始终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正如《后浪》中提到的,“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需要每一个人去奋斗,去拼搏,作为年轻人,希望寄托在身上,我们理所当然,我们义不容辞,像海浪一样用尽全力奔流向前,朝着理想努力奋斗,朝着目标坚持不懈,朝着未来拼命奔跑,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让我们奋勇向前,始终保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冲劲。毛主席曾说,“年轻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充满能量是年轻人的代名词,我们有用不完的力气、使不完的劲。应该感到庆幸的是,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好时代,“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处在崭新的新时代,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投身到祖国发展需要的地方,竭尽所能、贡献力量,创造属于我们的更高成就,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
让我们脚踏实地,始终保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专劲。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小到个人,手中纵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手里有技术,生活才真正有出路;大到国家,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无论是高新技术前沿,还是疫情防控一线,不难发现,年轻人已经逐渐挑起了大梁,我们把事业当作快乐,让知识发挥能量,用青春谱写华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脚踏实地终究会攀上高峰,黄沙百战必定会攻克楼兰。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把“劲”铆足,一起创造属于“后浪”的时代!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有人把这次的新冠疫情比作时代的一粒灰,砸到个人头上就变成了一座山,个人根本无法承受。可是在那山下,有党和国家的肩膀为我们撑起“生命空间”,有千万基层干部为我们递来“生命之水”,还有无数时代的英雄矗起的一座座“丰碑”。
时代的灰是肮脏的,却有人把它揽在身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成千上万条生命被它吞噬,它所过之处就预示着灾难和死亡,人民憎恨它、恐惧它、逃避它,唯恐沾染半分。但这个时代总有人选择“逆行而上”,他可能是孤身乘坐动车前往武汉的钟南山院士,可能是连夜驱车为武汉人民赠送瓜果蔬菜的憨厚大叔,也可能是自愿加入援鄂医疗队的白衣天使……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专家学者也有朴实农民,他们身上有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至今敢与灾难搏斗的精气神!
时代的灰是沉重的,却有人选择负重前行。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新冠疫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这意味着普通群众不能放松警惕,更意味着基层干部不能松劲泄气。诚然许多疫情严重地区的基层干部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在高负荷工作,甚至直至今天都还在没日没夜地参加防控,可是基层干部是最靠近群众的一道防线,基层防控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疫情防控大局的成败。基层干部确实很苦很累,可是肩上扛着责任,手里握着群众的安危,耳边还有党的嘱托,不能松一松、歇一歇,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兵”“守卫者”,负重前行,方能一步一个脚印。
时代的灰是冰冷的,却有人用心将其温暖。新冠病毒是冰冷的,生命的逝去更是悲凉的,但党和国家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党的领导可以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统一指挥部署,做到“全国一盘棋”;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医疗用品、生活物资、心理疏导等等各个方面牢牢竖起“安全线”“防护网”;党的组织支撑起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讲政治、守规矩,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给新冠病毒重重“一拳”。党如同朝霞划破黑暗,给这个时代增添了一分守护的温度。
时代的灰落下,有的人在急着为群众买菜买药,有的人在忙着入户排查挨家登记,还有的人在风雨中沉睡化作了丰碑,而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不是时代造就了“丰碑”,而是一座座“丰碑”温暖了这个时代。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后事迹【第四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团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习总书记在回信中谈到:“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诚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前,青年一代给祖国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90后”们摘去“娇滴滴”、“没有斗志”的标签,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组建成了不惧不退的“青年突击队”,用一技之长和责任担当守好每一个岗位,成为最美逆行者。正如一位青年志愿者感慨:“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我作为一名“90后”党员,虽然不能投身战役前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深受朋辈精神感召。我将以优秀青年们为榜样,更加坚定的信念,扎实理论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同“90后”们一起,把磨难当作践行初心使命的磨刀石,跑好属于我们的接力赛。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后事迹【第五篇】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抗疫精神正是这样一种体现。
抗疫队伍中,医护人员脸上的压痕让我们触目惊心。这样的画面更让人心疼。曾经,他们是爸妈娇惯的女儿,是丈夫宠爱的妻子,是孩子依赖的妈妈;今天,他们是战疫当前勇敢的战士,那一片片刺眼的压痕是你们最美的勋章。责任是奋勇向前的动力,不计名利、不计生死的无畏是我们比较战胜疫情的保障。我们前方最美的医护人员。有你们,真好。我们的生活也因为你们的付出而重新精彩起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抗疫精神,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