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名人的读书趣事范文【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26760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名人的读书趣事范文【范例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支持一下小编了!

名人的读书趣事【第一篇】

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8)旧书不厌百回读,人求上进先读书。

9)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莎士比亚。

1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3)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5)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名人的读书趣事【第二篇】

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来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最后当上了宰相。

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看到了1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名人的读书趣事【第三篇】

3)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罗廖夫。

4)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5)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6)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7)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0)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13)我扑在书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名人的读书趣事【第四篇】

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5.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清)胡达源。

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7.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1.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13.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4.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5.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17.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18.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9.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20.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英国)谚语。

21.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23.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

24.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2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6.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27.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29.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31.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32.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5.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一。——爱默生。

36.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37.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38.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42.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4.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4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4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唐)李诩。

47.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48.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49.日出照亮大地,读书清醒头脑。——(蒙古)谚语。

50.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战国)庄周。

51.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清)左宗棠。

名人的读书趣事【第五篇】

前几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

到了书店的二楼,我惊呆了!这里是书的海洋,知识的森林。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本具有历史知识的书。它的书名是:《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成才故事》。

回到了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我一看,书里讲的都是一些中国名人,我心里非常欣喜。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有很多人我们都能向他们学习。我们不一定要学习他们当国家的领袖,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长大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本书里,我觉得最具有提倡孝顺的人是孟子。孟子他要求要以德服人,要尊敬父母。你看,我们学校正在评比孝顺之星是不是跟孟子提出的观点有点相得益彰的感觉。所以孝顺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做到的'。

我觉得的这本书里最铁面无私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政治家包青天包拯。包拯当官时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做法,而且包拯他还很注重一句话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被称为包青天。

以前很多名人的故事流传到现在,我们都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

名人的读书趣事【第六篇】

4、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

5、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6、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7、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谚语。

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1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1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4、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1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1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8、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2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6、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8、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9、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30、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31、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32、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3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5、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36、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39、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40、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41、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42、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44、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摘。

4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47、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49、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51、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52、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53、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5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55、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56、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唐寅。

5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9、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60、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6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6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

65、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6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9、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70、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71、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72、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7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5、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78、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7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8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名人的读书趣事【第七篇】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的基层公务员,而母亲则是一位没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著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穆帝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终年59岁。其所处时代正是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时。因与权贵王述不睦,故辞官誓墓,终老东土。

酷爱书法,苦练成才。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于是王羲之名声大噪,开始为世人所知。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后来,他发现邻居家夜夜有灯光,就想了个办法。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灯光果然从小孔里透过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过了不久,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他仅有的几册书早已被读得滚瓜烂熟,却一直没有钱买新的,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又常常碰钉子,他又开始苦恼起来。

当地有个叫“文不识”的富豪,家里藏书很多。匡衡便请人介绍,去文家当长工。到了文家,他干活既卖力又不要一文工钱。“文不识”觉得很奇怪,就问匡衡道:“你为什么自愿做工,而不要工钱呢?”

“我给您做工,不为别的,只希望您把书借给我,让我好好阅读。”“文不识”答应了他的请求。匡衡一得到丰富的图书,就像几天没有吃饭的人得到美食佳肴一样,贪婪地、津津有味地读啊读啊,读完一册又读另一册。

这样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著名的大学者。

心得·启迪:匡衡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都能认真读书、刻苦学习知识,而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物质环境里,是不是更应该努力学习呢?不管在什么状态下,我们都要勤奋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源泉,能让人间更美好。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名人的读书趣事【第八篇】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42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