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与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成与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成与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篇1
成由勤俭败由奢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云:勤俭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古人亦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古人又云:勤俭永无穷,坐食山也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传家宝。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节约,对于企业这个大家庭来说,尤为重要。在当今时代,勤俭节约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科学的内涵。通过这次“学习易会才争当红管家”主题教育,使我们更加感受到作为一名水口山人对于我们这个企业大家庭兴衰荣辱的责任。
易会才,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用一生的坚持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公司一名普通员工,他做过井下搬运工,养猪场饲养员、仓库材料管理员,他的工作岗位虽然很平凡,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尤其是在任废旧材料管理员的15年中,他带领工人先后回收、修复用于生产的废旧材料200多种,节约利废总价值达196万余元。在他身上折射出干一行、爱一行、到一处、红一处的敬业精神;不图名、不图利的奉献精神;不怕苦、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家业越大、越要勤俭”的勤俭节约精神。
有人问:“我们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又能为企业节约什么呢?能,节约一分钱、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等等,事事讲节约、处处讲节约,只要我们做了,就能为企业节约很大的成本,就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那都是一些随手可行的事情。用餐时吃多少打多少,不浪费;大白天,把亮着的日光灯关了;用水后,顺手把水笼头拧紧了;文件的传送避免使用打印出来的,最好通过qq、oa系统传输;打印时,用使用过的纸打印草稿,尽量双面打印;顺手把不用的电器电源关闭;空调不用总开着,在不用的时候可以关闭,用的时候把温度设置在省电的温度;下班记得关闭电脑显示器和打印机的电源;出门随手把室内的灯关上;避免使用一次性纸杯、尽量自备水杯;避免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如使用可更换笔芯的原子笔;减少生产材料和工具的浪费,比如导线、铁丝、螺丝、螺母、钢管等能二次利用的一定要回收,金属物料全部堆放进仓,汽车装料时不要装得太满,避免金属物料的洒落和流失。这些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举手之劳,积少成多、积水成河,不可小视。节约就像一场竞赛,是和自己、和时间,和习惯势力的竞赛。当我们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节约了一分一秒;当我们提高了业务技能,不再吝啬我们的辛劳与汗水。只有这时候,我们才会感受到企业发展的光明前景与我们自身发展的坚定步伐。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向易会才那样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以一颗无限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工作,那么,我们能说勤俭节约不是一种伟大的生产力吗?
企业是我家,节约靠大家,节约,从我做起。
我们相信,只要从我们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我们自身做起,扎根本职,立足岗位,从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我们的企业必将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成与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篇2
论成由勤俭败由奢
在第一次形势政策课上,老师介绍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被古代思想家崇尚的并被人们接受的理念。我认为在高度发展中国,逐渐走向富裕的今天, 一些人思想上勤俭观念淡漠了, 滋生了不思进取, 追求享乐的思想, 这一现象如得不到制止, 必然会损害我们的社会, 败坏社会风气, 阻碍人的发展。所以作为大学生,必须勤俭节约,既能够为国家建设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同时,也能培养一个好习惯。
在现在许多大学生不注意锻炼身体,纵情吃喝,泡网吧,睡懒觉,致使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另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与自己的消费状况之间的矛盾,使许多大学生形成双重性格,在消费的同时产生负罪感,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勤俭精神的缺失除了对大学生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外,对大学生所在家庭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当今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重要支出方式,再加上大学生群体节俭意识的淡薄,使得很多家庭负担沉重,甚至外债累累。其次,大学生在经历家庭收入和超水平消费的矛盾后,往往容易导致其家庭责任感变弱,这也影响到大学生在毕业后即将组建的家庭的幸福度。
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定型的时期。勤俭精神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各种媒体告诉我们,有些大学生在其消费超出家庭承担范围后,为了继续奢侈的生活而选择了铤而走险,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不仅毁了自己的青春,也给自己的家庭致命一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艰苦奋斗创造的。缺乏勤俭精神,不但不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反而会滋生虚假繁荣的毒瘤,助长玩物丧志的风气,最终葬送已有的文明成果。
一、当代大学生勤俭精神缺失的现状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群体的一部分,正是青少年一代的中坚力量。由于地位的重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大家关注的诸多问题中,勤俭精神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
1、勤俭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不乏对勤俭精神的阐释。文人学子勤奋读书,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要求农民、工匠、商人日作不辍,勤于本业。“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有功,戏无益”等训诫早已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生存之道。
2、当代大学生的勤俭精神严重缺失
在当今社会,我们心痛地看到“勤以立志”、“俭以养德”的古代文化传统却在被大学生群体所排斥,所鄙弃。当代大学生开始注重享受,平常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毕业生选择工作的时候,或者是在校贫困生选择勤工助学岗位的时候,经常挑三拣
四、拈轻怕重,勤奋精神严重缺失。受一些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宣扬“今朝有酒今朝醉”、“花开堪折直须折”,及时行乐,奢侈生活,个性叛逆,背离社会文化主流。如此看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惰性和奢侈的总和。勤俭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而懒惰、奢侈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可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勤俭精神势在必行。
3、勤俭精神的缺失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的主力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勤俭精神的缺失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家庭的和谐,甚至是对于社会的稳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期间养成的许多习惯都直接被带进社会,他们一旦缺失勤俭精神,养成懒惰和奢侈的习惯,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勤俭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说,在低层次的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的需求趋向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享受。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现同一个目标,如果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势必比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容易得多。在物质文化欠发达的时代,勤俭是生活的必需,只有勤劳节俭才能保证获得的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在这种物质条件下,勤俭精神的培养比较容易。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不必为了生存而勤俭节约,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大学生的勤俭精神则必须获得这个群体的心理认同。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难度。
受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中以学业的好坏、人品的优劣作为评判大学生的标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抛弃,取而代之,家境的好坏、消费水平的高低成了评判大学生的标准。在与这些消极社会思潮的碰撞中,勤俭精神开始被大学生摒弃。
不可否认,作为教育机构的高等学校,一直在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十分敏感的看到了大学生群体勤俭精神的缺失,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效果来看,教育存在客观缺位现象。何以造成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教育引导的无序化和说理的空洞造成的。
旨在促使大学生具备勤俭精神的许多教育措施缺乏系统性。首先表现在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没有形成相互连接的教育网络,过多的依赖学校进行教育,势必导致教育环节的间断,不利于大学生勤俭精神的培养。其次,在学校教育中重“点”轻“线”现象普遍存在,勤俭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校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样才能有效促使大学生勤俭精神的养成。但是在大多数的高校中,缺乏对大学生群体勤俭精神缺失的具体情况的了解,导致相应的教育措施目的性不强,因此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勤俭精神
当代大学生勤俭精神的缺失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成为所有教育者深深思考的问题,高校的能力毕竟有限,需要全社会一起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为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加强对学生的勤俭教育,使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净化社会环境。青年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应当主要在社会中寻找原因。因此, 从根本上讲, 抓青年学 生的勤俭道德建设, 首先要从成人抓起。
2、建设节约的校园文化环境, 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行为习惯。校园文化环境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首先, 加强厉行节约的教育, 营造节俭的舆论氛围。利用展板、提示牌、饭桌提示语等形式, 帮助学生认识节约的现实意义;通过评论、征文、辩论等方式抨击校园浪费现象,倡导合理文明的消费行为习惯;通过校报、广播、网络等传媒宣传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 形成以节约为美德的主流校园文化。其次, 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勤俭行为长效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行为评价体系, 用严格的制 度去规范、约束学生, 使其保持自立自强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从学生的日常消费中, 制定一些守则和规定, 建立一些规章制度, 把学生的消费限定在正当、科学的范围内, 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完善勤俭观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 转变学生的模糊认识, 提高勤俭自强的能力。首先, 发挥两课 主渠道的作用。通过集中教育、个 别教育、自我教育、养成教育, 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到勤俭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生活中奉献与索取、劳动与享受等现实关系的积极态度, 体现一个人正确的价值取向, 是成才成功的内在品质。如果一个人以追求国家、集体、民族的利益为人生目的, 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奉献、创造, 他就会不畏艰险, 努力工作, 最终走向成功。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到高消费、高浪费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从而产生忧患意识, 提高学生的勤俭认同感。其次开设系列选修课程, 提高勤俭 行为能力。学校应开设、消费心理学、消费教育等课程, 使学生了解消费的相关知识, 提高节俭能力。
总之, 高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遵循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按照其成长发展的规律, 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促进大学生勤俭观的养成。
成与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篇3
成由勤俭败由奢
经建处
“千万颗心关注财政,千万双眼盯着财政,千万双手伸向财政,千万张嘴议论财政。”财政工作引市民关注,财政工作者的言行也同样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从会计学院毕业就始终在财政战线上工作的一员,明白在这样一份工作面前必须做到勤俭节约、廉洁从政,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方为根本。
说到廉洁,想到名代明臣于谦的《石灰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鉴于古人的理解,个人对廉洁也有些许感慨,廉胜良药,靠自己把握;廉多正气,靠制度把关;廉利人生,靠世人监督。人的一生中,充满了得与失,面对人生的得失,人们会权衡利弊,以决定取舍。有的人围绕党和人民的利益“算账”,做到不贪得、不患失,算出的是高品位、高境界,算出的是人生的如水行舟、通达顺畅;有的人专打个人小算盘,把自己算进了监狱,走上了绝路,贪图一阵子的惬意,葬送了一辈子的幸福和前程。古往今来,不乏算账“精明”之人。由此联想到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嗜鱼”的故事,他算账的学问深刻体现其为官为人的哲理与智慧,他喜欢吃鱼,经常有人把上好的鲜鱼送到他的府上,然而,他对此一概婉言谢绝,并意味深长地告诫身边人:送鱼人肯定有求于我,收了人家的鱼很容易被人利用而触犯法律,却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一旦受罚免职纵然再喜欢吃鱼,也无人相送了,亦无购鱼之金,使今后可能永远也吃不到鱼了,相反,我谢绝了,没有被免职之忧,可以自由地想买我中意的鱼。公仪休善于“算账”,算出的和保住的岂止是长远的“口福”……这可能是我看见的最早的“算账”,也是最朴实、最深刻的“算账”了,其中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和人生的哲理。
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同时也作为一个公民,要学会算大帐,保持住一份淡泊和清醒。但是一旦我们拥有了一份权力,不是用权力改变周围的社会,不是用权力改变老百姓生活的质量,而是以此谋取私利,为着自己和家人乃至小团体的生活改变挺而走险,这个帐就“算”歪了、算斜了,那是很危险的。
走好人生的棋,关键是要树立一种人生的大境界,要随时随地成为自己欲望的主宰,而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划好每一个句号!人的精神信念之中,也应该怀有一些敬畏意识。而这种敬畏无关于信仰,乃是一种人格力量,是一种自觉的道德约束,一种做人行事的操守,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如果凡事皆无所畏惧,我行我素,信奉“哪管身后洪水滔天”的虚妄之说,只会演绎出悲剧。其实,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是通过不懈努力读书、学习、思考、实践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财经工作者加强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强执政能力和
领导水平,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精神,增强进一步抵御消极腐败现象的能力,学习上个新台阶,眼界开阔了、思想提升了,能力增强了,政治认识和精神境界才能提高,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得到升华,才能保持分辨是非的能力、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所以,财经工作者更应该少些烟酒味,多些书卷气。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这样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然也,越是经济大发展,越需要廉政大保障。可以这样说,勤俭节约、廉洁从政始终是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在新时期完成国家和政府保运转、保民生,进而确保一方稳定任务的应循之规。只有坚持廉政节俭,才能有效地推动财政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成与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篇4
成由勤俭败由奢”
——倡导厉行节约
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的号召,最近中办、国办相继就“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严格控制公用支出”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场“倡导厉行节约,促进科学发展”的热潮在全党范围内悄然掀起。笔者认为,新时期倡导厉行节约,坚持艰苦奋斗,不仅是应对宏观经济形势、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武器”,也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扎实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客观需要。
坚持艰苦奋斗,倡导厉行节约,是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的有效“武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国际方面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增速放缓,国内方面gdp增速回落,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下降,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低迷,不少企业出现减薪裁员。尽管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措施,对提升基层信心、凝聚力量、共克时艰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当前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广大经营业主在危机和困难中更多地将目光集中于党和政府保增长的措施以及党政机关扶持企业的行动上。为此,党政机关要务必严格 1
执行中央精神,处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宝贵的资金投向经济增长最需要的地方,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使公共财力体现效率最优投向,有效应对当前危机,扎实推进科学发展。
坚持艰苦奋斗,倡导厉行节约,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也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李君如同志在《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把党性修养分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作风修养等六个方面,其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作风修养方面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牢记“两个务必”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处理个人政绩、群众利益和发展导向问题的重点内容反复予以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在坚持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前提下,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坚持集约发展,体现可持续上;更多地放在坚持节约发展,体现勤俭办一切事业和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更多地放在坚持科学发展,体现城乡统筹、共建共享上。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使艰苦奋斗成为决策者的自觉行动,使厉行节约成为科学发展的“和鸣共奏”。
坚持艰苦奋斗,倡导厉行节约,对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一种“从政意识”,更是一种“政治责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厉行节约一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取胜之道。建党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延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年自然灾害、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公仆本色,始终没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任何时刻均要牢记党的宗旨,一切从国计民生考虑问题,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用到刀刃上,用到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切忌大手大脚、好大喜功、追求排场、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真正让“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成为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强音。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厉行节约,确保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资产投向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投向科学发展最急需的环节,以风清气正的环境和优良的党性党风党纪推动科学发展、推行城乡统筹、推进民生和谐。
勿忘“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世名言,阐明了艰苦奋斗与事业成败的关系,同时也道出了国人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认同。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
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家庭,经济上的暂时落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乏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精神动力。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例子举不胜举,唐玄宗李隆基堪称典范。登位之初,他胸怀大志,励精图治,积极推行“开元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然而,还是这个李隆基,在巨大成功面前,没有汲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终日沉溺于酒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当时唐朝宫廷腐朽糜烂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从“开元盛世”逐渐走向衰亡。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丢弃了共产党人清廉自守、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本色,转而追求享乐,出现了种种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对这些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坚决制止。
今天,我省已进入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必须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要推动这些发展,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证明,生活中有政治,情趣上有形象;小节不保,大节难守;过好“政治关”,必须过好“生活关”。作为领导干部,不管地位怎样变化,生活水平怎样提高,不论在“工作圈”,还是在“生活圈”、“社交圈”,都要时刻检点自己,自觉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工作和生活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每天都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节约使用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是否做到了勤俭节约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
成与勤俭败由奢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篇5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都有它的兴盛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兴盛时期的励精图治与勤俭节约。衰亡时期的骄奢淫逸与奢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实中,汲取历史教训,倡导节俭之风,力戒奢侈腐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片土地上渊源流长。古代晏婴虽然身居相国的高位,但是生活却非常的俭朴,一件狐皮袍子一穿就是三十年,不仅自己不讲究吃穿,还严格要求家人不穿丝绸,不戴昂贵首饰。晏子认为,在上位者应该以身作则,才能领导百姓,改善社会风气。平民大总统孙中山,居室的简陋、生活节俭,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达40年,在积劳成疾,弥留之际,口授了一份家事遗嘱,说自己不治家产,将书籍、衣物、住宅留给宋庆龄。这里说的书籍和衣物,不过是他生前读过的5230册书和旧衣物。所谓住宅,还是当年四位旅居加拿大的侨胞,集资购置捐赠给他的。反之,秦始皇嬴政,重视享乐,从而产生了“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成由勤俭败由奢,由此便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国家毕竟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奉行勤俭,在现在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党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可见勤俭的重要性。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明.佚名《名贤集》)。即使达到小康水平,我们也谈不上富裕没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费。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牢固树立“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的荣耻观。要带头大兴节约节约之风,反对骄奢淫逸;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和良好的传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节约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具体事作起,真正付诸实践,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起来。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的历史和悠久的传统文化,提倡节俭,力戒奢靡,既是对我们传统优秀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又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不可因小事而勿为。只有这样,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梦才能更健康的实现。
其他材料:
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劳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节约建国,节约办一切事业。”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到:“我们是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因此,“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能丢。
现在世界是许多国家,包括一些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也注意节约。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我们高许多,他们人均收入是达两万多美元。但他们的学校都进行各种“忆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他们生产也注意节约节俭,过日子注意精打细算。对比起来,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达1000美元,而社会上却刮起崇阔、比阔之风。讲享受、高消费都过早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同我们的国情,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如果听任这种奢侈浪费之风蔓延,我们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和精神支柱就会被摧毁,我们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丧失,最终危及我们的宏伟大业。这种错误倾向是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