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危机的思考【推荐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9651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危机的思考【推荐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一篇】

摘要: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文化向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它已成为高校德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提升高校整体文化内涵和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建构路径。

关键词:传播学视域;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在媒介时代,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种新媒介,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进行网络上的共享和交流,互联网俨然已成为他们提升自我能力和增加知识储备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使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成为目前亟待落实的任务。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

所谓“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1]高校网络文化是以高校环境范畴为前提,以师生生活为对象,以课外活动为主体进行的网络制度和网络精神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是高校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延伸,一方面与今天网络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互联网新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其快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便营造和衍生出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网络文化;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又与其他社会阶层相区别,它在范畴上主要针对高校环境,在技术上依赖互联网络,在属性上强调文化层次。而从特点上看,它表现出更加多元和交互的特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内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和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和文化环境对高校整个的文化建设和学生德育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使得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十分必要,所以我们对高校网络文化的'研究可以较快较好地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也是促进高校德育工作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必然要求。高校网络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信息源的良莠不齐。

网络是一个庞杂的虚拟环境,当今网络环境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碎片化和爆炸化。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大量的负面信息涌入校园,使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观还不够成熟的当代大学生极易陷入负面的信息中而不能自拔,这也是互联网文化最突出和最主要的负面问题。

(二)网络媒介的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大学生而言,他们进行网络行为的主要载体除了计算机之外,还有一种新的工具——智能手机。借助这种新型的媒介形式,大学生们能随时随地地搜索和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网络行为也变得更加随意。尽管如此,在许多地方,许多高校,还是有极少部分同学不可能借助手机和电脑来完成网络行为。除了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也跟一些高校网络覆盖情况较差,学校互联网接入情况不理想有关,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很多学生想完成网络行为就变得尤为困难了。

(三)高校网络信息传播主体的“非专业性”

目前,在国内的高校范围内,专业的信息传播系统并不常见,许多大学仍然缺乏具有传播学和新闻学背景的“传播”主体。这种现象导致作为权威的高校体系在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存在“非专业”的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网络信息传播都是通过学校官方主页来完成的,所以在网站设置和排版上,考虑的多是来自社会上的阅读者和学校本身的教职员工,而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群体,却往往被忽略了,即使有少量的网页在设置上对学生这一主要群体有所涉及,但是其传播内容往往由于“严肃性”和“距离感”而被学生主动地放弃浏览阅读。这种明显的“一边倒”传播模式实际上代表的只是作为“官方”的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学机构,很少听到学生群体的声音,这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学生表达权和发言权的忽略,也是传播主体“非专业性”的具体表现。

(四)传播信息反馈环节的缺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进和发展,作为传播信息接收者的受众已不再单纯处于传统意义上“你播我听,你写我看”的被动地位,他们更多的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成为传播信息过程中重要的反馈者。而且在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信息反馈,强调更多的是信息的产生和传输的环节。而实际上,一个健康、和谐、规范的高校网络状态应该是包含信息反馈这一环节的,尤其是一些高校的官方主页在板块设置上,可以更加公开透明地接受不同的,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声音,这一方面可以推进本校的网络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参与高校信息传播的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人翁精神。

从传播学角度来探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策,可以更加贴切、更加具体地把握高校网络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因为传递高校网络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行为,因而它是符合传播学的规律和特点的,所以讨论时,我们可以结合传播学知识对其逐一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优化高校网络文化传播主体队伍。

第一,良好的“议程设置”。1972年,美国著名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正式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一理论假说。他们认为,“大众媒介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但是却可以安排人们接触该事件的频率和对它的关注度。”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属性,作为“知识文化”和“先进性”代表的高校在议程设置上显得尤为关键。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和宽泛话题容易转移和分散本身就缺乏判断力的在校大学生的注意力,在信息阅览室漫无目的,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传播主体来进行媒介话题的分析和筛选,以完成媒介信息的分流和汇总,即进行议程设置,而这种设置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传播主体在进行信息的宣传和传播时应该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议题,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加入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中来。第二,当好“把关人”。网络信息的爆炸化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并未消失。相反,庞杂混乱的互联网内容对“把关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校网络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作为传播主体的高校对信息的选择和传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接收。网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腥、星、性”的内容,把关不严便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所以,高校传播主体务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把好关。当然,把关人的作用也不完全限制在对内容的“控制”上,把关人还要积极引导信息接收即大学生去寻找合适的话题,并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提出专业性的意见,这样才能在打造高效网络环境中当好特定的“舆论领袖”。

(二)高校网络文化传播客体的媒介培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各种新媒介不断出现,他们使用这些媒介的频率和时间也在不断增加,虽然我们强调传播主体要在信息抵达接收者之前进行筛选和选择,但是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也是抵制负面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从这一点上说,我们认为,作为互联网革命产物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主宰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流文化,对这种文化中负面成分最好的对待方式,不是遏制和阻断网络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和传播,而是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

传播学巨匠麦克卢汉说,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它是人体各种器官功能的延伸。今天,在网络普及之后,各种多功能媒介的广泛使用,一方面让大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方便;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对这些电子媒介,尤其是手机的依赖更加严重。所以,在面对各种媒介的时候,大学生作为主体的独立意识应该得到肯定和保护。此时,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介观念也就显得尤其必要了,这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言,“如果某种媒介的使用已经让人们了解到了该媒介的危险性,那么这种媒介的使用才不会过于危险。”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媒介观,引导他们适时适量地使用媒介,是树立正确媒介观的必要举措。

四、结语。

网络文化是人类现代科技与文明发展的结果,它既是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同时又是先进的传播技术作用于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对高校环境的渗透,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方式,从传播学视域下来解读高校网络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校网络文化的本质意义以及更好地理解高校学生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万峰.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4):23.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二篇】

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部门参与、机制创新”的惠民帮扶工作格局,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积极探索帮扶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公益性岗位向社区工会的惠民帮扶工作站延伸,实现“零距离掌握职工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帮扶困难群众”。推进工会“温暖―脱贫―致富”计划,继续实施“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互助”、“关爱劳模”等惠民工程,最大限度地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力维护职工就业权。把维护职工的就业生存权作为工会维权的“第一权”。推动政府完善激励扶持政策,通过保企业、保岗位,稳定一批就业,通过抓重建、上项目,新增一批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就业,通过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扶一批就业。把“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健全创业促进机制、搭建创业平台,通过对创业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信贷扶持、场地安排、提供社会服务等,带动更多有创业能力的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实施“共同约定行动”和“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督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到尽量不裁员、不减薪或少裁员、少减薪,稳定职工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三篇】

马克思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完整系统地确立了一种不同既往的崭新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这是它的两大发现之一,具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伟大意义.然而这一新历史观的宏伟大厦之所以得以建成,则有赖于它奠基于其上的牢固基石,也即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现实的个人”.因此,正确把握“现实的个人”,不仅是我们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是大有助益的.

作者:朱松峰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刊名:理论学习英文刊名:lilunxuexi年,卷(期):“”(10)分类号:a81关键词: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四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信仰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出现了道德滑坡、信仰多元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缺失中,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鞍山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不乏社会道德典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社会转型期也经历着道德失范的困扰,因此,研究社会道德信仰失范及其相关问题,探索道德信仰构建的路径选择,是现阶段加强社会道德仰信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词]道德信仰危机重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08-0012-02中国随着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这个变革时期发生着剧变,道德观念在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出现了矛盾和混乱,人们的言行也出现了与道德的断层,在道德信仰方面,很多人迷失了自我,找不到方向。道德信仰问题是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道德信仰的培养和构建,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从而创建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体系。一、我国社会市民道德现状――以鞍山为例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办好全运会的大背景下,鞍山要挖掘这座老工业城市所积攒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弘扬雷锋精神,学习践行郭明义事迹中,打造鞍山人的精神家园,以“爱国创新务实敬业”的鞍山精神为指引,建设美丽鞍山、爱心鞍山、文明鞍山、诚信鞍山,为全面提升鞍山市民的道德信仰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鞍山市公民道德建设取得的成绩鞍山市现在全力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而开展各行业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弘扬鞍山精神,树立鞍山新形象。最近几年,鞍山在公民道德方面取得的成就斐然。1.鞍山市英雄模范辈出鞍山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吸引了大批青年到鞍山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尤其是以鞍钢为首的国有企业,不仅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模范人物,截止3月5日,鞍山市政府网站统计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鞍山市各级劳动模范10007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207人,省部级劳动模范2783人,获省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的546人。其中以孟泰、王崇伦、雷锋、白雪洁、冯志国、郭明义等为代表的全国著名的英模人物群体,更是为鞍山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活力,鞍山市民在这些英雄模范的道德感召下,在见义勇为、救死扶伤、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使鞍山整体的道德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2.开展中国梦主题活动,为鞍山发展凝聚正能量鞍山市的“中国梦”宣讲活动为凝聚鞍山市民的精神力量,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传递正能量发挥着作用。从4月17日开始,鞍山市各界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在全市各行业范围内深入开展“身边人讲身边故事”活动,激励人们的创业热情,大力宣传“鞍山精神”。本次活动通过开展“四个五”工程,即建设500个文化广场、开展5000场演出、选出50个文化领军人物、打造5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全面提升鞍山市民的文化素质。在高校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向雷锋同志学习,奉献自身,帮扶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中小学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为中国梦的实现,传递青春正能量,立足自身岗位,通过努力学习来践行中国梦。3.以创建文明城市,办好全运会为契机,促进鞍山市民公民道德健康发展一是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二是大力弘扬模范精神。三是开展“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四是在全市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五是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六是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为重点,大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七是促进农村道德文明发展,继续深化实施“农村道德信贷”“企村共建”工程,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八是以“学知做雷锋传人――郭明义”为重点,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九是开展和谐文明社区创建亮工作。十是打造精神文明创建精品工程。(二)鞍山市公民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鞍山市通过大力宣传郭明义精神,发掘老工业基地的文化底蕴,不断助推鞍山向着文明、美丽、素质、诚信之城迈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的公共道德,它事关社会的和谐,文明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水准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某些方面不断下降。公共场所的吸烟现象、随地吐痰现象、坐车不排队现象、乱扔垃圾现象、不文明交往现象十分普遍。人们的友爱之风、团结之风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成为越来越稀缺的精神需求。2.职业道德中的诚信建设有待加强诚信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诚信,人们无法正常交往,社会机器也无法正常运转。诚信的缺失导致市场上的假货成灾,教育体系中的舞弊考试和虚假文凭事件不断,医疗体系中的收受红包之风、政府事业单位中的走关系办事之风泛滥,人们正在遭受着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质量安全的各方面毒害。百姓经历着对政府的不信任,对医生、教师、官员的怀疑,对社会充满了复杂的不平衡心理,这一切都源自诚信的缺失。鞍山市虽然总体上诚信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但是也经受着社会发展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影响和考验。3.家庭美德和邻里和谐需要加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家庭美德注重对老人的赡养,对孩子的照顾,对妻子的疼爱,对丈夫的包容,对亲友的帮扶,注重整个家庭和家族的血肉联系,让亲情在交往中深化。但是,今天的社会,父母得不到赡养而对簿公堂的事件时有发生,因为夫妻不忠而造成的婚姻破裂现象仿佛是一种时尚,青年人的闪婚闪离现象比较普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存在溺爱和娇惯现象,亲友走动次数越来越少。讲家庭美德也就是讲邻居之间的`友善,互相谅解,但是在城镇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即使住在一栋楼里很多年,也不能相互了解,导致邻里关系越来越疏远。二、构建适合现阶段发展的公民道德信仰的途径(一)发掘文化在德育教育上的作用首先,深度发掘鞍山的历史文化财富,通过宣传千山的宗教文化,汤岗子温泉的养生文化,牛庄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台安的张学良爱国将领文化,海城的高跷民俗文化,南台、西柳的改革创业文化,岫岩的岫玉文化,鞍山的书场文化等,编写通俗读本,配以精美插图,通过网站、报刊、杂志等媒体的广泛宣传,让鞍山市民感受文化鞍山,从而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其次,以重塑鞍山精神为契机,宣传鞍钢在历史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老工业文化内涵,尤其要大力宣扬郭明义精神。要发掘鞍山的精神财富,弘扬郭明义事迹,让鞍山市民在奉献精神给养下,不断提升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让人人都能学习郭明义的助人为乐精神,让鞍山市充满团结友善之风。(二)营造有利于德育发展的社会氛围首先,要引导人们反思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失范现象,通过网络、微博等新媒体,来科学指导人们表达对现状的诉求。很多网民和市民只是对现在道德失范产生的恶果表达愤慨和不满,至于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来科学分析道德失范的原因,如何根据鞍山的实际来构建道德建设的途径却很少论及。因此,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让一些境遇不佳的网民明白,满腹的牢骚和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换不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创造幸福,现在的社会需要人们脚踏实地地去干,刻苦努力地去拼搏,否则,害人害己,没有任何收获。其次,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鞍山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在传统道德方面,要弘扬民族大义、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号召人们肩负起推动社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培养奉献意识;要推崇人们之间仁爱的和谐关系,弘扬民族平等和团结,倡导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推崇勤俭和礼仪,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劝学、孝道、忠诚、勇敢等民族精神。在具体操作层面,政府可以通过车载公交媒体、公共场所、报纸、杂志等手段,弘扬本地区的历史风俗,弘扬好人好事,传播红色歌曲,传扬励志故事,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获得心灵上的感动,唤起历史的记忆,营造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第三,积极营造和宣传道德评判标准,让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衡量自身行为。道德评价的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现阶段,很多人可能把拥有巨额的财产视为人生的最大成功,有的人把当官作为自身的价值信条,这些都是非科学的道德判断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五篇】

引言危机一词进入大众视野似乎要从三鹿奶粉事件开始,似乎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危机一词的重要性现在人们一提三聚氰胺依然胆战心惊。现如今各种危机门频繁发生,归真堂的活熊取胆汁、万科地板事件以及较早时间的惠普蟑螂门事件,丰田召回事件等等,都把各个企业退带了风口浪尖。危机一词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中,危机从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危机观念;不仅要有危机管理意识,更要掌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还要把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的职责和行动中去,从而在其企业或自身工作面临危机时,能从容应对,赢得生存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及管理者的重视,人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日益突出。把企业当做一个人体的话,人力资源就是血液。通过血液的流动给企业带去氧气带动企业各个部门的正常运作,从而获得效益。一旦人的身体发生病变,首先会从血液中体现出来,周游全身导致身体各个机能出现问题。因而,保证血液的正常是身体正常工作的保障。换句话说,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我们要分析好,掌握好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

(一)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门新的管理理论,它以市场中企业危机的出现为出发点,分析企业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探讨危机的预防和化解的对策和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试图识别、预测潜在危机,预先准备各种应急计划,尽可能阻止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并尽量使损失最小化。如何预测危机、妥善处理危机并将危机转化为转机,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通常把危机管理称之为危机沟通管理,原因在于,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对一个企业而言,可以称之为企业危机的事项是指当企业面临与社会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而为了应付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预先建立防范和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和措施,则称为企业的危机管理。

没有危机便是最大的危机。目前,我国企业总体上危机感不强,缺乏科学系统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少企业风光一时,但难以持续发展。因而,我们要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做好危机预防工作是企业危机管理的前提。

人力资源危机一般属于管理失控状态下的危机,主要有三种类型:企业文化危机;人力资源过剩危机;人力资源短缺危机。

1.危机的类型及定义。

(1)企业文化危机是目前企业最常见的一种人力资源危机。表现为员工缺乏对企业社会存在价值与理由的认知或认同,企业作为一个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却没有共同的愿景,没有心灵的契约,各自为阵,凡事先从个人或小团体出发,把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看得高于整体利益,凡事先替自己打算,先自己后他人,企业内没有公正、公平可言等等。

(2)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是因人力资源存量或配置超过企业经营战略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危机。

(3)人力资源短缺危机是相对于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竞争力而言的。企业为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确定了未来发展战略,并对企业核心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此时许多企业往往发现,反映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资源——人力资源,不能满足经营战略的需要,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因而,在经营战略展开时,出现人力资源短缺危机。

2.危机产生的原因。

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是因人力资源存量或配置超过企业经营战略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危机。通常在三种情况下发生:一是企业并购活动中,重复机构撤并时,会造成人员富余;二是企业效益不佳,需撤销分支机构或缩减业务规模时,而产生人员富余;三是目标过高的战略失败后,高目标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大量冗员。

(1)企业文化危机。

企业文化危机的本质在于缺乏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或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沟通与传播途径,员工处在无主流意识支配状态,一盘散沙。企业文化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家或企业最高领导者缺乏崇高的精神境界或文化建设能力,在企业内部无法营造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内驱力和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危机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周期性爆发的特性,如一些企业文化营造得不好的企业,每年年初,制订企业经营方针、目标计划时,员工上上下下普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不服从分配,隐瞒或虚构实际工作状况与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计划模糊不清,或严重背离员工的实际工作及经营管理能力,为全年的经营管理埋下重大祸根;又如年终考核与分配时,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缺乏公正、公平的标准,频频发生损人利己,巧取豪夺的事情;又如一些企业任意拖欠员工薪资,将企业困难转嫁给员工,企业信誉在员工心目中降到冰点;再如每当企业发现重大问题或发生责任事故时,总是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相互推委责任,内耗严重。

企业文化危机还体现在企业内部各种矛盾的难以调和、激化与冲突上。诸如一次创业者与二次创业者的矛盾;新老员工的矛盾;地面部队与空降部队的矛盾;本地员工与外籍员工的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发展与巩固的矛盾;文化被稀释与文化创新的矛盾等等。

或重整,因此,必然伴随着撤并重复的机构,对组织结构和职位进行重新设计和梳理。一些精简掉的部门和职位,必然产生大量的富余人员,从而造成了人力过剩。

当企业经营绩效不佳,市场萎缩,前景暗淡时,在众多企业危机中,人力资源危机更为突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危机中的各种状况都可能出现,而且由于业务规模和内部机构及岗位编制缩减,必然产生人力资源过剩的危机。一方面,在这种危机中,人心不稳,优秀人才可能大批跳槽;另一方面,多数普通员工,甚至能力差的员工一般不愿被裁掉。这种局面比较复杂,经常出现要裁减的人走不了,要留的人却留不住。

目标过高的战略失败后,高目标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大量冗员,形成人力资源过剩危机。在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差距较大时,各级组织平台上人满为患,人浮于事,造成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最后,企业不得不大量裁员,一时间社会上或人才交流中心到处是这些企业裁员下来的流动大军,既影响了公司形象,也是对员工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最终可能导致优秀人才再也不敢踏入这种企业的大门。

企业人力资源短缺危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人力资源数量结构性短缺,即各职类职种的核心人才缺乏;二是人力资源素质水平满足不了战略的要求。人力资源短缺危机将导致企业经营战略,或迟迟不能展开,而贻误先机;或因缺乏人才,实施不到位而失败;或因人员素质水平不够,而使战略目标无法按期完成。最终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而陷入经营管理的困境。

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危机在一些以项目形式运作的高新技术类、工程类等企业中时有发生。这类企业由于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或不确定性,在人工成本的压力下,人力资源规模受市场周期变化的影响,淡季人员过剩,而旺季核心人才严重短缺,使得已有核心人才疲于奔命。这种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危机是缺乏针对项目运作特点的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所造成的。

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在许多企业都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没有同步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知识、技能和经验上,还是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上,相对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求而言,总是滞后的,员工思维没有进入战略状态,员工行为常常违背或达不到战略的要求,无形中造成工作中的许多错误和矛盾。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持续的时间长短,与企业培训体系是否完善、是否有效有关。

对企业而言,一些核心员工突然离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首先,良好的团队因某些核心员工的离职而遭到破坏,执行中的任务因此被迫中断,企业经营效率大大降低;其次,中高层员工及技术骨干离职所留下的职位空缺,迫使企业重新花费一大笔成本培养或是寻找接替者,其间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还给了竞争对手有利的追赶机会,同时有可能带走商业技术秘密和客户等宝贵资源;另外,大批核心员工出走,对内影响在职员工的情绪,极大挫伤团队的整体士气,对外则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使外界对企业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

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解决这种问题,需要管理者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来共同考虑问题。

应对企业文化危机。

(1)企业文化危机是员工群体心灵沟通与认同的危机。对企业文化危机管理的关键是价值观的有效沟通并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真正使企业成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危机的预防应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行为标准建设为主。

防止高层腐败或丑闻的出现,光靠企业内部危机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普及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社会精英建立积极的人生哲学思维,健全法制体系,依靠社会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力量,防微杜渐,减少此类危机事件的发生。

要想预防集体跳槽事件的发生,首先,要看企业价值观是否真正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同,特别是核心人才的认同,这是企业核心人才归属感的前提,也是企业核心人才忠诚和稳定的基础,这个问题在企业价值观形成之初就应该很好地解决;其次,企业价值观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融入员工中有见识、有创造的新理念,并落实到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中去,这是避免员工背叛企业价值观的关键。第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审视自身是否建立了公正、公平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机制,企业员工劳动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漏洞,企业机密文档管理是否健全,企业员工保密制度是否完善等等。一旦出现核心人才集体跳槽事件,其处理方式是:调动人力资源危机管理机制中有关合同条款,如核心人才避免同业竞争事宜约定,监督跳槽人员的侵权行为;按保密协议要求处理离职后的相关保密事宜等。

总之,企业文化危机的解决之道是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公正、公平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机制,注重道德精神的培养,形成同舟共济,共享辉煌的企业氛围。

(2)人力资源过剩危机和人力资源短缺危机。人力资源过剩危机和人力资源短缺危机,说到底是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失误导致的结果。人力资源过剩危机管理的重点,首先是在经营战略层面上加强管理,避免制定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在战略实施方面,应加强运筹,各种资源的配置要有节奏,视市场运作成效和目标实现状况合理安排,避免发生人力资源过剩。其次,一旦发生并购或经营萎缩而造成人员富余时,重点应放在如何留住核心人才和骨干人才上,同时,在符合国家政策法律的前提下,下决心果断裁员,轻装前进。而过高战略目标失败,而引起人力资源过剩危机时,应在财务状况允许的前提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急于裁员,而是积极调整战略,寻找市场机会,尽快做大市场,逐步消化危机。

好人才储备的前提下,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一旦出现此类危机,要有核心人才多项目运作的应急方案。

而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的管理,首先是建立企业员工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职业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通道,抓好基于战略的员工任职资格标准编写;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其中包括符合企业战略要求的课程体系,并针对各类员工职业发展的愿望和职业素质上存在的不足,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除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性短缺危机。

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科学严谨地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人力资源危机。如果出现人力资源危机的突发事件,则需要沉着冷静,耐心细致地应对,以防止事态的激化;同时,还应依靠法律和企业内部相关制度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除此之外,为解决人力资源危机,从具体角度来讲,我们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企业制度,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应当对企业的未来做出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工作分析,明确各个职位的性质、权利和职责。

2、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引进高素质人才,从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了解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从而制定出高于或平行于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从而吸引高素质人才。

3、健全激励制度以促使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及热情,从而创造更好的效益。对于不同特性的员工,管理者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及理论来对待。综合运用x理论、y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以刺激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经济效益。

4、建立系统的绩效考核系统,及时反馈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对问题及时解决。对企业内部各个等级实行360绩效评估,制定合理的评估周期,及时反馈结果。根据反馈结果,使员工了解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加薪、晋升联系起来。

5、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替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其未来工作目标,使员工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让员工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当中来,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更加明白自己如此规划的原因,使得自己在工作中更加积极认真的工作。

6、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掌握新的理论知识,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以提高工作效率。

待,而要以真诚实意、诚信的向消费者道歉,公开危机事件及处理工程,让人们看到企业的实意,从而挽救企业。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就应当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自身的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春分利用道德和法律保护自己,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做好人力资源危机管理,使得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六篇】

企业危机其实也并不可怕,只要企业处理得力,手段果断,对企业则会化挑战为机遇,化风险为收益。不过,今天我们的企业在危机公关中却面临着不少问题。

缺乏危机意识。

美国康乃大学曾经作过一个有名的“青蛙试验”。试验人员把一只健壮的青蛙投入热水锅中,青蛙马上就感到了危险,拼命一纵便跳出了锅子。试验人员又把该青蛙投入冷水锅中,然后开始慢慢加热水锅。开始时,青蛙自然悠哉游哉,毫无戒备。一段时间以后,锅里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而青蛙在缓慢的变化中却没有感受到危险,最后,一只活蹦乱跳的健壮的青蛙竟活活地给煮死了。

“蛙死温水”现象道出缺少危机感的危害性,说明了在一种渐变的环境中,即使你已经很成功,已经很强大,但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知力且对新变化做出快速的反映,而是贪图享受,安逸于成功的现状,那么当你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动时,你也许会发现,行动的最佳时机早已错过了,所有的行动只是徒劳,等待你的只是悲哀、遗憾和无法估计的损失。

反观在500强中长期站住脚的企业,则对危机意识有着另一种认识。比尔•盖茨同样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当微软利润超过20的时候,他强调利润可能会下降;当利润达到22时,他还是说会下降;到了今天的水平,他仍然说会下降。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著名的口号“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体现。

在我国,这种危机意识虽然在不断地被企业家们所重视,但是和西方的一些大企业相比,我们仍然稍逊一筹。“好三年,坏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正是对一些企业无危机意识的写照。之所以会这样,一部分原因是现有的体制导致经营者没有盖茨的“恐惧”心理,没有热水中青蛙的危机观念。现在不得不承认,在我们企业中,有着一点陶醉,一点懒散,一点无所谓想法的人很多,一再强调居安思危,反而让有些人多了一份漠然。

侥幸心理。

当山西朔州发生假酒事件时,汾酒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并未有所行动;当发现“假汾酒”时,才开始着急,开始声讨制假、贩假者,开始要求加强法制建设――但是这种着急是为自己着急,不是急消费者所急,所以理所当然的不到消费者的同情。

毋庸置疑,山西汾酒在处理“假酒案”的态度上存有侥幸心理――只要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然而这种侥幸的心理不但无助于汾酒渡过那场危机,反而在后来发现假冒汾酒时,让企业处处被动,直至后来的一蹶不振。很多人在提到汾酒时,都认为是假酒害了这么一个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连“假冒伪劣”的危机都渡不过,那么很难想象它能渡过前面提到的另外各种危机。所以,即便汾酒“侥幸”渡过了那次假酒危机,也难以预料其他危机会不会拖垮这个企业。

隐瞒事实。

“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观念,这种观念被应用到企业危机管理中则会造成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的影响。企业不但继续受到危机的影响,而且还会出现诚信危机。

西安杨森公司只是在底向相关医生发出《关于阿司咪唑片拟改说明书的提示》,除此之外,西安杨森公司并未表示要收回其全部产品,而且西安杨森公司公关部王鹏表示,不愿对该产品的毒性等问题做出更多解释。

尽管代表西安杨森的王鹏不愿意做出更多解释,但是各个媒体还是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而这些报道有的具有推测性,有的具有质疑性。西安杨森或许试图通过“不愿解释”的方法来控制媒体舆论,实际上是失去了对媒体的控制,恶化了与“无冕之王”的关系,这自然也就直接造成了后来一系列的连锁损失。

反应迟钝。

企业危机不仅具有突发性,严重危害性,同时还具有扩散性。危机常常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它更是新闻媒体报道的最佳“新闻素材”与报道线索,有时甚至牵动整个社会各界公众的神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负面消息的传播足以抵消千百万篇正面的报道和千百万次广告。因此危机公关处理措施应该具备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围绕着防止负面消息扩散――提供正确的消息――发表权威说法――改善形象――提升形象这一条主线进行。

在处理危机发生后的公共关系中,企业最高领导对危机的重视和直接参与都极其重要,如果领导人意识不到其重要性,则一旦危机发生很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中国企业更多趋向于人治,企业高层的不重视往往直接导致整个企业对危机麻木不仁、反应迟缓。这首先表现在这种企业缺乏良好的预防措施和手段,因而不能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其次危机发生时,企业各部门反应迟钝,延误战机。

最好的危机处理时机是在危机的酝酿期和爆发期,危机有时有些预兆和端倪,当然更多的是难以察觉,这个阶段如果察觉的话,可以扑灭。即使危机已经浮出水面,如果细心敏锐的察觉,危机仍然可以逆转,也可以转化。

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巨能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巨能钙在事件发生最初选择的是沉默,然而《河南商报》自月13日接到自称是从事保健品营销的投诉者提供的信息时就已经开始组织调查,经过1个多月的测试检验取证,于11月17日才正式发表,期间多次以不同身份与巨能公司联系。巨能公司均未能察觉,错过了扑火的最佳时机。河南商报报道发出以后,通过媒介、人员、组织的传播,危机不断扩散,受众知晓率爆炸式增长,事件进入到危机扩散、蔓延期。遗憾的是巨能公司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反应速度较慢,直到在“巨能公司默认产品有毒”等报道逐渐见诸报端后,巨能公司董事长李成凤才做客新浪网,希望能够息事宁人。然而为时已晚,对巨能公司不利的市场反应已经形成。面对目前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巨能公司显然显得有些迟缓,错过了使负面影响减少扩散的最佳时机。

对外口径不统一。

当危机来临,企业要有勇气面对危机公关,以负责任的态度展现在公众面前,对舆论进行疏导,与媒体诚恳交流,在媒体协助下渡过危机。其中关键一点就是要统一观点,稳住阵脚:在企业内部迅速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然而我们却看到,很多企业由于事先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机制,所以在危机突然爆发后往往惊慌失措,疲于应付。由于危机出现后很多情况下媒体很难立即找到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或者公关部门负责人,所以往往对基层的代理商进行突击访问,在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下,企业内部没有及时的统一口径,就会出现多个代表人物,多个声音,造成自相矛盾,甚至互相推脱责任,不能一致对外反而形成内耗。这就容易给媒体和公众留下质疑的地方,质疑得越多,企业的危机公关也就越容易出错,如此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破坏公司的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没有结盟面对共同危机。

在近来发现的危机案例中,受牵连的企业往往是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攻击。比如亨氏企业在处理苏丹红事件中就采取非常愚蠢的做法,将责任嫁祸于原料供应商,闭口不谈自己的过错,直到后来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才出来澄清事实,表示道歉。如果当时亨氏能够采用一种非常诚恳的方式,灵活的将其广大供应商、加盟店联合起来,各自分担对含有苏丹红的食品的责任,就能给供应商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亨氏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愿意与他们共同承担风险的.最佳合作伙伴。相反,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既寒了供应商的心,也削弱了企业的向心力。

如此看来,如何建立危机公关同盟,共同应付危机,企业还有很多文章要做。

5企业在危机公关时应遵循的原则及采取的对策。

企业既然不可能完全避免危机的发生。那么危机发生后该如何处理呢?这是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内容。危机公关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危机发生之时是否有一套成熟的危机处理方法。危机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是指当企业由于产品或者其他商业交易、内部管理等引起的外部商业恐慌或者内部矛盾时,公司如何运用公关手段在企业内外迅速恢复人们对公司经营、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信心。实践表明,危机公关在所有成功的危机管理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危机公关应遵循以下原则和对策:

危机公关应遵循的原则。

迅速主动原则。

危机公关的关键是捕捉先机,在危机危害企业之前对其进行控制。尽管发生危机的企业面临极大的压力,但仍须迅速研究对策、主动做出反应,使公众了解危机真相和企业采取的各项措施,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同时。在向公众公布事实真相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地报出消息,因为这会加剧人们的恐惧。广州非典疫情的传播正说明了这一点,又如,年,日本雪印乳业公司生产的低脂牛奶发生饮用者中毒事件,由于危机处理不够迅速,产品回收与信息公开太慢,应对措施不力.停工两周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有110亿日元,而间接损失是雪印品牌受损程度严重,据专家之言,要恢复原有信誉需之久。

真诚坦率原则。

一般情况下,任何危机的发生都会使公众产生种种猜测和怀疑,甚至新闻媒体也有夸大事实的报道。因此,危机一旦发生,企业要想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信任,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一个组织如果有诚意,那么,对或错就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公众能感受到它的诚意,而且事实上,人们感兴趣的往往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事情的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的感觉胜于事实。

维护信誉的原则。

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而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因此,企业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减少对企业信誉带来的损失,千万不可图财害“誉”.算小账不算大账,算金钱账不算信誉账。

危机公关应采取的对策。

提高危机意识,常与媒体保持联系。

所谓提高危机意识,就是要在没有事情发生的情况下,有应变的预案。也就是说要有人懂得媒体,与媒体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这样才不会在遇到事情后乱了方寸。很多企业常常在遇到事情后才到处找媒体的负责人,找对了人还好,找错了人就是雪上加霜。

临时抱佛脚的行为,造成了企业在危机发生时丧失了主动权。往往会发现漏洞越堵越多,疲于奔命,难以沉着应对,危机处理效能低下。

指定独家发言人。

在危机发生后,必须指定唯一发言人,这样才能避免因多种声音对外而说法不一。那么由谁来当独家发言人呢?最好由公关人员担当企业的独家代言人。因为公关人员长期与媒体、公众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要,对事件的报道可以做到既公正、全面。又能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利益。

借助权威。

204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高露洁公司播放了“三氯申危机”始作俑者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威克斯兰的一段录音,彼得表示,自己的研究只是有关于自来水和含有玉洁纯的清洁剂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根本没有涉及牙膏。同时“刷牙时仅用少量水,因此研究中所提及的化学反应不会发生在任何类型牙膏的使用过程中。”正是因为权威的解释很好的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才使这场**逐渐归于平息。

4月,香港某媒体称,被检测的“味事达”酱油被检出每千克含有毫克氯丙二醇,长期食用可能致癌。此事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调味品行业的“味事达事件”.味事达在事情发生之后,在进行新闻公关中巧用了两个对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食品专家,一个是行业的协会,一个是食品方面的专家,借他们的话来证明自己,很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对味事达的危机公关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面对媒体和公众。

动作要快,主动介入危机。由于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造成极为严重的局面。因此危机公关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就是反应要迅速,成立专门的危机处理小组。

在上述案例中,味事达公司在事情发生后,很快派人赴港对危机发生的源头进行调查,了解事情的最初真相,并对该产品进行了鉴定,经公司专业人员在香港初步鉴定,发现该商品为假货。之后,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发言人陈晓敏约见媒体,向媒体表示味事达目前根本无产品出口到香港,第一时间把事情控制在进一步恶化之前,还表示今后要对海外市场加强管理和跟踪。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地扭转了局面。

采取良好的认错态度。

公关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认错。企业永远处于消费者的下方,不要作任何的解释,以免应验重复性原则。更要避免官腔语言,油腔滑调,这样既为容易引起媒体的穷追猛打,刨根揪底,甚至凭空臆测。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旦最终造成公众的反感和抵制,那就将酿成企业的悲剧,后果往往是难以挽回的。有时候可能不是企业的错,但企业也必须积极处理、坦诚相待,消费者是上帝不只是说说而已,应该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20初,一场空前的“苏丹红”危机袭击了百年老店肯德基,据估算,因5种“拳头”产品全都牵扯进了“苏丹红”事件而被停售,肯德基全国1200家店在这次事件中4天来至少损失进账2600万元。但是肯德基并没有因为遭受损失而忽略危机处理,声明、道歉、下架、销毁、肯德基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北京市食品协会的肯定,称“这是一种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肯德基这种迅捷的反映和对不对先认错的态度,迅速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所以说企业危机公关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多时候是要看企业是否敢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其实媒体公众更多时候关注的,并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企业的态度。企业如果真的出错,那就应该站出来,通过媒体向公众诚恳地道歉,得到媒体和公众的原谅;如果企业没有过失,那也能及时的博取媒体和公众的同情。所以,面对危机,诚恳的态度能将危机本身的温度降下来,帮助企业逐渐平息公众的敌对情绪,攻下“感情关”。

找出利益相关者并结盟共同应对危机。

在经典危机公关案例中,不论是早期的金华火腿案,还是近期的苏丹红事件、三氯申事件,危机的爆发都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事情了,往往涉及面非常大,牵连的企业名气大,数量多。这也反映了危机爆发的一种新的趋势:由于现代企业的运作都是处于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中的,只要链中的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谁是和我同坐一条船的利益相关者?如果能够和如此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合作,结成危机公关同盟,共同应对相同的危机,那么形势将极大的有利于这些企业。值得借鉴的案例还有广东创维集团公司在处理类似事件中的表现。

年11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创维数码(0751-hk),于9点44分突然停牌,当天,香港某媒体爆出“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及一干人等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一事后,国内的许多媒体纷纷议论和猜测,当天创维集团即发布紧急公告,向外界说明具体的情况,并积极联系以彩虹集团为代表的8家彩管供应商,以及广发、兴业、民生、工商、深发展、招商以及农业七家银行资金供应商,以求不陷入孤军奋战中。通过借助上游供应商、下游流通商,以及资金流保证商、当地政府等不同层面的力量,创维基本上开始扭转了当初的危机局面,而整个事态的发展形势也朝着预期的、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其实,在这其中凝聚着各方面、不同利益代表、不同阶层的心血和智慧,才使得创维集团及其品牌没有因为黄宏生的丑闻而受到冲击,相反通过借助这一危机事件,利用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力量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导,成功地进行了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建设,从而树立了更具影响力和贴近消费者群的品牌。

结束语。

正确的企业危机公关是当前我国企业的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扭转企业在危机来临后所处的被动局面,甚至还能够把企业遭遇到的危机转化为发展的契机。我国企业这些年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危机管理中普遍的采用有效的危机公关方法,在企业的良性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中也吸取了丰富的经验,总体来说危机意识普遍提高了,危机公关的手段也越来越成熟了。但就在这种发展趋势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因此,在发现局限性,找出问题的同时,也要相应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企业危机公关能够在企业发展之中被广泛的正确应用。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越来越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冷静沉着的采用正确的危机公关方法的企业,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与资料。

[1]王乐夫、廖为建.公共关系学概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2]战略与广告攻心传播.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版。

[3]李强.公共关系学概论.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版。

[4]张云.公共心理学.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版。

[5]张楠.企业公共主管.第二版.经济管理出版社,版。

[6]彭新沙.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名牌战略.第三版.中南工业大学出版,1999版。

致谢。

在这一次毕业论文设计中,非常感谢袁家凤老师对我的论文指导,帮助我对论文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这篇论文中的很多观点,正是在袁家凤老师的指导、启发下形成的。还要感谢很多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同学,是他们的意见,带给我的论文很多新鲜的观点。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七篇】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2年就业蓝皮书基于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8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研究。

税务。

工程管理。

勘查技术与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工程造价。

影视艺术技术。

医学检验。

给水排水工程。

学前教育。

交通运输。

车辆工程。

保险。

机械电子工程。

农学。

汽车服务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建筑学。

财务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贸易经济。

热能与动力工程。

会计学。

护理学。

编辑出版学。

园林。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国际政治。

西班牙语。

软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中药学。

档案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土木工程。

测绘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信息安全。

水利水电工程。

国际商务。

城市规划。

木材科学与工程。

审计学。

工程力学。

文化产业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船舶与海洋工程。

物流管理。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

全国本科。

全国本科。

[2013十大就业热门专业]。

主要本科专业名称。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主要本科专业名称。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八篇】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及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发生了难以置信的转变: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社会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科学、艺术与文化也打破了原有的封闭,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开放的大背景下.今天,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往与合作已成为时代的有力表征.在这个大背景下,民族性与全球性、东方与西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正在碰撞中寻求一种新的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波击教育的方方面面,且其影响至深至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也概莫能外.

作者:任永泽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30024刊名:班主任英文刊名:teacherinchargeofclass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九篇】

20xx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明显趋紧。金融危机给广大企业职工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使得工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这就要求各级工会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保企业、保职工、保稳定”作为工会当前的首要任务,团结动员企业职工为实现党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苦练内功共克时艰。进一步做好党政所需、社会所求、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情,着力建设务实工会、品牌工会、维权工会。

思考之一:发挥教育优势,引导企业职工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着力建设务实工会。

能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发挥作用,是对我国工人阶级的重大考验。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正确认识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团结动员企业职工进一步焕发主人翁责任感,在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要引导企业职工在金融危机面前坚定信心。帮助和引导企业职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当前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发挥工会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对企业职工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使企业职工不仅深刻认识这次金融危机的系统性、全球性、联动性、综合性和不确定性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又要正确把握金融危机对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影响,从而冷静面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难,进一步坚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信心,努力把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引导企业与职工共克时艰。一是同舟共济促双赢。企业发展与职工权益休戚相关。金融危机下,更要发挥工会组织自身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动员职工与企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既教育引导职工充分认识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为企业分忧,为企业发展出力;又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充分认识到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做到尽量不裁员、不减薪或少裁员、少减薪,才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二是共克时艰保增长。企业和职工既是矛盾统一体,更是利益共同体,只有促进企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应牢固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职工就是保民生,促和谐就能保稳定”的思想。积极教育引导企业职工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以主人翁态度应对金融危机。

思考之二:保企业就是保增长,把握新时期工运工作新规律,着力建设品牌工会。

各级工会要深刻把握新时期工运工作新规律,牢固树立“地位不能动摇、作用不能削弱、方针不能改变”的指导思想,增强工会意识,明确工会工作定位,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的严峻形势下,应按照“促进企事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把保增长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品牌工作为支撑,助推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把“工人先锋号”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作为保增长的品牌工作来抓。以“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投资规模大、就业岗位多、对经济拉动作用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主动参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升级换代,将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企业既好又快发展。品牌工作要突出重点,实行分类指导。以增强企业科学发展竞争力、提升企业班组管理水平、营造和谐创业工作氛围为重点,着力打造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三型”职工,塑造一流团队,培育一类企业。品牌工作贵在完善和长效。对“工人先锋号”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要坚持统一标准、因企制宜、逐级创建、年评年审的动态化管理。建立品牌工作投入预算机制,设立品牌奖励基金,奖励金额随事业的发展可按比例逐年增长。积极为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库,选树首席职工和晋级职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创新职工技能素质培训方式、载体和手段,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重点对受灾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

思考之三:切实贯彻以职工为本的理念,着力建设维权工会。

最新专业危机的思考【第十篇】

近年来,由国内上市公司造假案的曝光,引发注册会计师信用危机的问题不断见诸报端,引起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的普遍关注。去年,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案,更是把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造假账的丑闻披露殆尽。一时间,伴随着国内外一批经济巨人的垮台,注册会计师业界亦陷于山雨欲来风满楼境地。国际上所一贯推崇的注册会计师独立、公开、公正的良好信誉受到严峻的考验。人们也许会问,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历经百多年的注册会计师,为什么会在今天才暴露出它们的阴暗面?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变质变味?显然,研究和探讨注册会计师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对于建设好信用政府和信用社会,促进注册会计师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册会计师信用危机之成因。

(一)“两权”分离导致双元控制主体的利益冲突,使会计信息失真。

为他们提交真实完整可信的会计报表。而企业经营者关心的是企业业绩的增加能否给自己带来眼前的经济收益。基于此,经营者当然会设法做出有助于体现其短期经营业绩最大化的会计信息,有时甚至不惜采取做假手段,操纵会计信息的生成,从而兑现其额外的经济收益。在目前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都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造假是很容易得逞的,因为“两权”分离后,代表企业所有权的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基本上是游离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外,他们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知情度越差,对企业会计报表的敏感度也就越差,这就为企业经营者造假埋下伏笔,反正经营什么,怎么经营,投资什么,怎么投资,由企业经营者说了算,而经营状况好坏,投资效益优劣,也只有企业经营者心知肚明,他们如何演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如何编造企业的会计信息,实在有太大的自由度,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经营者既是被审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经理层有权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任事宜。也就是说,公司经营者既是被审计者,同时又是审计委托人。这使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独立性大大削弱了。目前在我国,相对于数以百万计的公司和企业,上市公司算是稀缺资源,能够与上市公司攀上关系,结成审与被审关系,对于一个社会中介组织和注册会计师本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市公司就成了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衣食父母。这使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独立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公正执业。如果他们不能迁就上市公司的要求,迎合他们的口味,不能为上市公司的造假掺杂提供方便或者出谋划策,他们就有被解聘和抛弃的危险。这就使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不得不为生计而抛弃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自愿或不情愿地参与了上市公司的造假。

(三)行业发展失控,恶性竞争,使会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我国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异常迅猛的。这几年,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了行业管理后,发展速度呈明显加快趋势,甚至有失控之嫌,大大小小的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其中难免有鱼目混珠者。如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根本就不具备承办会计查证的能力,申报成立时,资质人员采取借用或挂名的方式,骗取营业执照。目前这一行业的竞争已近乎白热化,呈现僧多粥少,争抢业务的状况。为了争业务,保收入,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无视自身业务能力和经营范围,强拉业务,业务到手后,没有实施能力,只好采取拖延时间,临时借用和拼凑审计人员,使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会计信息失真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使会计信息变味。

(五)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不高,无法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历经一百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人员素质,执业环境还是运行机制都有着深厚而扎实的基础。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诞生至今仅仅十多年,许多经验、做法和模式都尚处于摸索和积累之中,虽然近年来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准入门坎,造就了一大批素质较高的注册会计师,但相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以及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的经济环境,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在数量上还嫌不足,另一方面在个体素质、规模效应上也都无法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不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这在今后会计市场放开后将渐露其弊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9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