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实用(汇总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65723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实用(汇总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一篇】

(初级版)。

第一标――设置目标(约5分钟)。

目标设置是三标教学法的重要步骤,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设置三维目标。目标可设置在《三标导学案》上,上课前,安排学生抄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上课后,老师进行释标,并引导学生读标,以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

第二标――达成目标(约15分钟)。

教师围绕所设置的目标进行讲、练,主要精讲解题思路,并进行必要的类题演练、学法指导。

第三标――反馈目标(约20分钟)。

一课一测,当堂搞定。用《三标导学案》或精品教辅训练题。题量:3――10题。

第一标――设置目标(约5分钟)。

目标设置是三标教学法的重要步骤,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设置三维目标。目标可设置在《三标导学案》上,上课前,安排学生抄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上课后,老师进行释标,并引导学生读标,以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

第二标――达成目标(约20分钟)。

以问题的形式(1―5题),让学生先学,老师再出示答案,让学生互批互改、签名赋分。教师进行必要的母题精讲或方法点拨,要精讲“四个题、两个法”(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类题演练、借题发挥,科学学法、巧妙学法)。

第三标――反馈目标(约15分钟)。

1.一课一测,当堂搞定。可以是学生出题(或老师出题),也可以用《三标导学案》上的“强化训练”,或精品教辅训练题。

2.题量:3――10题;题型: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梯度:a级,基础达标题(2――6题,100%的学生必须通过),b级,综合发展题(1――3题,90%的学生必须通过),c级,创新超越题(0――1题,视情况而定,80%的学生必须通过)。

3.学生(尤其是“潜能生”)对设定的三维目标当堂进行自我反思、内省、升华,对所学知识做到堂结堂清,不留尾巴。

第一标――设置目标(约7分钟)。

目标设置是三标教学法的重要步骤,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则是:学生根据预习目标独立自主预习,生生互教互帮,共同确定全班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落实预习目标(约2分钟)。

1.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设置预习目标。预习目标可设置在《三标导学案》上,上课前,安排学生抄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

2.上课后,老师(或学生)进行课堂导入。老师进行释标,并引导学生读标。老师提示预习的策略方法、时间及其他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确定新标(约5分钟)。

1.对不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不同问题,通过生教生、生帮生得到解决;老师穿插于小组之间,或巡视,或参与,或摸底,并作及时的引导、激励、点拨。

2.小组长收集本组内还不能解决的内容,迅速反映给老师。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课程标准、考试要求,当堂进行第二次备课,并迅速做出判断,确定本节课全班的共同目标(新标),并以口头或板书的形式呈现“新标”。

第二标――达成新标(约25分钟)。

达成新标是自主预习、生生互助、确定全班共同目标(新标)后的延伸,是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全班合作学习成果的重要步骤。原则是:相互促动,展示交流,点评升华,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约10分钟)。

1.根据“新标”,小组内合作,生问生、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老师穿插点拨、激励,或参与小组活动。

2.根据“新标”,小组外合作,组教组、组帮组、组考组、组评组,老师穿插点拨、激励,或提出全班感兴趣的共同话题供全班讨论,或解答全班同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四环节:展示点评(约15分钟)。

1.全班性分层展示、点评,板演、书面、口头均可。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智能中心,采用讲(讲课、演讲)、说(说话、陈述、自言自语)、谈(谈话、沟通)、评(评价、评论、评判)、议(议论、议和)、辩(辩论、辩驳、辩白)、唱(编成歌诀、谱曲填词、借曲填词)、写(笔记、写作、书面作业、)、画(圈点注画、绘画、用图形符号表达)、做(动手、制作、实验)、演(演戏、手舞足蹈、载歌载舞)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发展生”(或老师)同时做出必要的点评。

2.学生心态积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兴趣浓厚,情感丰富,百折不挠,落落大方,敢想敢讲,善于表现,乐于展示,精于点评,勤于升华。以此同时,教师做好组织、调节、疏导工作;适时进行激励、赏识、夸奖、点拨、点睛;教师进行最必要的母题(方法)精讲,要精讲“四个题、两个法”,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类题演练、借题发挥,科学学法、巧妙学法。

第三标――反馈目标(约8分钟)。

反馈是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的重要步骤。要看一看学生(尤其是“潜能生”)是否已经掌握本节课内容,以达到不落下一个学生、让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原则是:当堂测评,堂结堂清。

第五环节:当堂测评(约6分钟)。

1.一课一测,当堂搞定。可以是学生自主出题(或老师出题),也可以用《三标导学案》,或精品教辅训练题。

2.题量:3――10题。题型:填空题、连线题、选择题、问答题、综合题等。梯度:a级,基础达标题(2――6题,100%的学生必须通过);b级,综合发展题(1――3题,90%的学生必须通过);c级,创新超越题(0――1题,视情况而定,80%的学生必须通过)。

3.老师统一说出答案,学生同时对照互批互改、赋分签名,实现生帮生、生评生。

第六环节:反思升华(约2分钟)。

学生(尤其是“潜能生”)当堂自我反思、内省,三快升华,堂结堂清,不留尾巴。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二篇】

每篇新课文的教学,我们在教学前安排了第一环节:分享生字词自学情况,分享的形式很多,可以开火车由小老师教读的方式,也可以由小老师听写,大家相互评价、提醒的方式。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又可在相互评价、提醒中,纠正、巩固生字词,同时提高了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问题分享。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同学们进行问题的梳理,去掉重复的问题、因过于简单其他学生马上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学生们自己选择,或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选择最有意义的问题,或选择最有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性地进行自学、解决。当学生自学到一定程度,有了初步的答案,进行小组交流,或找其他组的同学自由交流,当答案有了一定的把握以后,可以选择在全班进行分享。

全班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反驳、提问等,老师也在这过程当中相继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认识、体会得到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人人有事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习能力充分得到锻炼。不需要老师分段逐段、逐字、逐句的去讲解,让1篇课文成了一个个碎片。让学生也在听当听众的过程当中,或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品读分享。

当学生解决了问题,对文章的内容读明白后,对文章进行品读,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每篇文章都有独到之处,精妙之处。欣赏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和同伴进行分享,然后朗读成诵,这样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

(四)创作分享。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以致用,学会表达。

在学生品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的表达方式,进行再创作,然后全班交流,点评,让学生在分享个人创作中,提升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表达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抓好复习。

“温故而知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三篇】

初中音乐课大体就三个方面的内容:唱歌、欣赏、实践与创造。唱歌是表现音乐最常见的手段,它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如何教学新歌不同的人有不同教法,我认为从理论上讲应该包括:导入新课、教师范唱、学生讨论、学习歌词、曲调分析、教师教唱、齐唱巩固等方面内容。我们应了解它们各自的任务内容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从实践效果出发,妥善安排各个教学步骤,确定教学程序。因此,新歌教学的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各个教学步骤,是以了解歌曲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为核心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歌曲的意境和歌唱的表现方面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领会歌曲的思想内容,有表情地歌唱。

一、导入新课。

在开始学习一首新歌以前,一般先有导入新课的过程,它较多是通过教师的启发交谈来完成的。导入新课的任务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歌的题材和意境中去,作为学歌前的思想和情绪上的准备,为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把歌曲的题材内容、历史背景、作者、歌曲与当前现实生活的关系;歌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等等,通过形象的、具有感染力的启发交谈,尽可能地揭示新歌的题材、形象和思想内容,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强学习新歌的愿望。教师的语言要简短、生动,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实际,给学生以有意义的启示和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导入过程可稍简单些,也可以适当地直接结合一些歌词来谈,以利于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倘有需要,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辅助导入。

二、教师范唱。

一首新歌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范唱一般安排在新歌教学以前进行,它的目的和作用是教师运用歌声的鲜明艺术形象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喜爱,启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范唱必须尽可能准确地符合作曲者的构思。因此,要求教师对作品应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和确切的演唱处理,这样才能鲜明生动地表达出完整的艺术形象。范唱以前必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完全静下来后,教师才开始范唱。范唱时教师要面对着学生唱,不看书或少看谱;范唱要力求正确、动听并能表现出歌曲的特定感情;教师范唱时真挚、确切的感情往往甚于教师的嗓音。如果歌词有几段。就应该把这几段歌词都唱给学生听;如果歌曲是两声部的,教师就应该唱两次,第一次唱第一部,第二次唱第二部。范唱也可以采用听唱片或录音磁带等来进行,这较多用于两声部的合唱歌曲。范唱可以清唱也可配以伴奏。清唱时态度要自然、生动,必要时可附带一些表情动作,但应以歌声为主。倘若用伴奏,必须注意伴奏能衬托歌曲的音乐形象,一般伴奏宜简洁些,要有助于范唱效果,不要喧宾夺主。

范唱的运用并不限于在学习新歌之前进行,当学生对歌曲理解不深,或者唱歌技能与歌曲演唱的要求不相适应时,教师应指出歌曲的内容情节、旋律上的各种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等来帮助他们克服缺点,这时教师常作片断性的示范,以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有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正确与错误的两种对比性唱法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可见范唱还贯穿在整个新歌教学的过程之中,它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感受和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三、简单讨论。

教师范唱后,应让学生们简明地发表各自所得到的印象,并进行适当的交流和补充,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其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简短讨论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就歌曲的文学形象、音乐形象以及它们的各种表现手段等方面作积极思维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宜急于用自己的主观意图代替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讨论,一般也不要挫伤学生审美见解的萌芽。教师应从中掌握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水平和音乐情趣等等。在讨论中,教师要帮助儿童进一步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曲,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提高音乐鉴赏力。

讨论的深度必须根据该教学班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知识水平而定,教师和低年级学生的讨论比较简单,常常涉及歌词内容和歌曲的情绪表达,如愉快的、轻松的或雄壮有力的等等;教师和中、高年级学生的讨论,还可以适当联系回曲的旋律进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变化等表现手段,譬如是通过那些方面表现了歌曲或某一部分的内容、感情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仍可根据需要作适当的示范。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学生深思,启发学生发掘歌曲的艺术特点,好在那里,以及怎样才能表现好。最后,教师应有简明的小结。

四、学习歌词。

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感情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下一步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绪基础。学习和熟悉歌词能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音乐形象,提高学习旋律时的质量和增强唱歌时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歌词作必要的、简短的、生动的描绘和解释,说明词句的大意,唤起学生的想象,更好地领会词与曲的艺术形象性。

在教学中,一般除了比较简单的歌词外,对于有多节歌词的歌曲,多半在课堂上(常常是第一节课)先重点练熟其第一段歌词。在读歌词的过程中,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字、句的发音正确、清楚并具有感情。此外,教师也可以用手势来指挥学生轻声、清晰、富有表情地读词;适当结合歌曲的节拍、节奏、速度等来读词;在有主歌、副歌的歌曲中,以个别与集体结合等形式来读词等等。只要行之有效,都可以酌情使用。

五、学习歌曲。

学习歌曲是新歌教学中的主要步骤。教师应在学生直接感受音乐和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唱歌技能技巧、音乐鉴别能力和审美观念。所以,在学习歌曲这一教学步骤中,不仅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感情上受到感染与教育,还应当注意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之相互促进,构成唱歌教育的完整性。

学习歌曲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

(一)听唱教学法与视唱教学法。

听唱教学法是一种示范教学法。对于教师来说是“示范”,对于儿童来说是“模仿”,具有“口耳相传”的意思。其优点是比较具体、明白,容易学会歌曲。听唱教学法较多直接用于听唱歌词,适用于对音乐接受能力教差的学生。

听唱教学有整体听唱、分段听唱、分句听唱之分。当教师多次范唱后,便叫学生跟着教师轻声唱全曲,并不一句一句地分唱,仅在遇到困难处才进行重复练习,这种方法称为整体听唱,它常常用于短小的歌曲。整体听唱的优点是有利于保持一首歌曲的完整形象,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等。倘若按歌曲的乐段为单位如上述方法听唱,就是分段听唱。当教师范唱后,学生跟着教师逐句模唱,待相当纯熟后再连接起来唱整首歌,这就称为分句听唱。分段听唱和分句听唱常用于较长的歌曲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也可将三种方法混合起来运用。听唱教学法的缺点是不能识谱,不利于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也有缺陷,而且也不能用于合唱教学。

视唱教学法是指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自行独立看谱演唱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在进行视唱教学以前,必须先有一定的听觉训练、唱名训练和基本的节拍、节奏概念。教学的初阶段,教师常常结合视觉直观来帮助视唱教学,例如,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备各种教学挂图和运用指拍法等进行教学。然而,视唱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仍在于提高儿童的听觉。

从听唱教学过渡到视唱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四阶段教学法。这就是;1.听唱(到)2.不看谱唱熟歌的旋律(到)3.看谱唱熟歌的旋律(到)4.视唱教学。视唱教学时,对于乐谱中涉及的有关读谱知识。宜先从感性到理性,随用随学。不必先求机械识记名词。一般在听唱教学阶段就宜逐步加入浅易的视唱训练。到稍后阶段,如果是唱整首歌曲的旋律,也可以听唱、视唱结合并用,当旋律中有困难的部分。常常采用听唱教学,其余部分则以视唱进行教学,以后逐步过渡到完全用视唱来学习歌曲。视唱时,在学生起唱以前,教师应先给学生一定的音高、节拍和速度,便于学生掌握。

(二)关于学唱旋律和学唱歌词。

1.学唱旋律。

旋律本身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上主要的造型与表现,任何一首好的歌曲,在旋律上都应具有一定的、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充分地理路一首歌曲旋律的表现特点,从而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适时地向他们揭示歌曲的形象,联系内容说明音乐的表现手段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这样才能把学习旋律用教学工作做好。

学唱旋律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较多的是按分句或分段练唱。如果学生的视唱能力不能顺利地适应新歌的要求,一般先按分句练唱,接着联句、分段练习,一直到唱孩整首歌。教师应以较多的时间练好第一句,待唱准确(音准、节奏正确,起唱时音质良好)后,再如法练唱第二乐句,然后再把两个乐句连起来唱,其余的就采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下去。如果学生的视唱能力尚能适应新歌要求或者歌曲较长,可视学生实际水平分乐段练唱,逐段进行练习,等学生掌握好了再把全曲合起来唱。对于难以巩固的乐段有时也可以放在另一节课再进行。如前所述,练习旋律不能陷入纯技能的教学,也要恰当地联系歌曲内容及其形象教师可用语言、范唱、琴声等来启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做到有表情地演唱旋律。此外,旋律教学宜逐步多用无伴奏练唱,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提高练唱质量。

2.学唱歌词。

在练熟旋律的基础上,开始学唱歌词。一般的歌词,较多从分句开始,逐步延长。难唱的地方,可用琴弹奏旋律等方法辅助歌唱,也可以一部分学生唱谱,另一部分学生唱词等等。每次练习,都应力求在起声、收声、咬字吐字、速度.力度上取得统一。由于音乐形象有赖于师生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和再创造才能得到完美的再现,因此,学习歌曲这一过程也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必须先分析和掌握歌曲的完整的音乐形象,它的'创作构思和发展层次,才能在以后逐步深化发展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与歌曲相应的技能技巧的学习。

上面介绍了几种学习用曲时的基本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分析各乐句应有的表现手段和演唱要求。一般可以从旋律的起伏、节奏音型、力度、速度变化等等与歌曲内容、发展及形象的关系来启示演唱的方法。这样就对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感情表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在练习中逐步贯彻。予以深化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在眼前常常显现着歌曲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每一句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学生越是清楚地懂得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声就越是真挚动人。

在每次重复练习时,教师应提出明确的、学生力所能及的新任务,在这样深入地研究乐句、乐段、全曲的各个方面和练唱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塑造着歌曲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这一过程进行思想教育。

在学习歌曲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维持其注意力并有相应的情绪投人演唱,就是要根据需要采用多种多样适合学生兴趣又有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各种变化唱法是较为常见的教法。如:

(一)默唱常用于初唱旋律或唱歌词的时候。教师奏琴(或范唱),学生看着乐谱心中默唱。中、高年级在默唱时还可结合划拍。

(二)分唱即一部分学生唱。另一部分学生倾听,唱后可以让学生互相提意见。

(三)连唱:一部分学生唱单句,一部分学生唱双句,这样一句一句互相交替着唱。连唱是激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较好的一种唱法。

(四)独唱:当歌曲教到比较熟练时,可让学生站到讲台前来独唱。

(五)综合唱法:在全歌唱会后。可以运用综合唱法。综合唱法就是把一首歌曲的各个乐句分别由独唱、分唱、齐唱等来接连唱完。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思想感情的理解。唱前教师要预先说明各人所唱的部分,唱时要有指挥。

为了在歌唱时具有相应的嗓音,而嗓音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演唱者的情感状态有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贯彻以情带声,这样是有利于使学生得到感染、教育和提高嗓音音质的。教学时,教师本身必须具有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歌曲的意境,并将歌曲的艺术形象以生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就能发挥其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使演唱具有表现力。

教学时,教师说话的声音也不能太响,以免由于学生听觉上的疲劳,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教师说话的声音稍微轻一些,反而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促进学生对音乐听觉上的感受灵敏度。

六、齐唱巩固。

学生学会了一首新歌以后,还要予以巩固。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对每一次复习都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提高他们演唱的技能技巧以进一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和塑造音乐形象。巩固新歌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全体齐唱,2、男女生轮唱,3、学生独唱,4、学生清唱,5部分学生唱词部分学生“哼唱”曲,6、变调齐唱等。总之,教唱新歌方式多样,教无“定法”,但实际工作的开展得如何?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学风、班风、及学生兴趣和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音乐一点兴趣都没有,再好的教法也枉然。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四篇】

“温故而知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一)单元复习分享。

在语文知识当中,生字词的积累,以及古文,名言警句等这些知识全靠记忆,而且遗忘也非常快的。因此,在一个单元结束以后,我会要引导学生,进行单元的整理复习。

怎么整理?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有哪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怎样梳理更有效?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进行总结,在和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对梳理的内容达成了共识。然后,由学生通过小报的形式进行交流显示。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在分享中,学生的巩固复习意识和能力得以培养。上一届毕业进初中的一些同学都纷纷报喜,他们的复习梳理单,在班级,甚至在全年级也得表扬并展示。

(二)期末复习分享。

期末复习也很重要,这是对整个一学期的知识进行巩固的。

首先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归类,让学生来总结自己的复习方法,然后交流,不断补充,完善。

每一种类型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讲解的方法进行字词,句子,阅读,习作的巩固复习。整个复习采用分享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互相学习,老师进行引导,肯定,归纳提升。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越来越强。

四、抓好课外阅读。

当学生的课堂开课分享规则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后,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开展各种不同的课外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五篇】

困惑: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别人内心里所发生的过程和头脑了所想的事情,所以只能从言论行动的表现来搜集资料,言论行动是听得见、看的见得。

现把我们所追求的主要资料归在三个标题之下:。

1、探求概念的能力。

2、已达到的概念水平。

3、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等级。

探求概念的能力又分成表达、思维和数据测定三项,因此我们要注意,儿童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并看出其观察是否准确,言语是否清楚。从思维的角度看出其表达的质量如何,即看出其运用事实来提出质疑或问题的能力。

儿童和其他儿童的关系。只会独个儿无约束地操作,能在别人的带领下作业,能与别人合作作业,能提出可为别人接受的活动建议,会支配或告诉别人干什么。

儿童与材料的关系。探究材料时犹豫不决,探索材料的方法有限,能做到教师所期望的,能寻找独特的方法去发现相互作业,能寻求教师没有提供的材料。

作业型式的倾向和干劲。稍微搞搞就完了或者根本没搞起来,探究一阵材料又去搞别的,能保持平稳的步伐,能专心致志地热切地探究材料,能提出一下课的活动的建议。

特别关注思维的参与与卷入。能注意到矛盾的事件,会说我认为和这对吗?能提出什么时候,为什么,是怎么样的,在哪儿之类的问题。

混合思维。

我们同时感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我们在思考中把它们的联系起来。它们之间可能既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也没有功能上的关系,但是它们在我们的感觉上有着同时出现的关系。

通过同时性的感觉把偶然的事件联系起来称之为混合思维。

这是思维的第一步,常常表现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身上。这是他们试图解释他们周围世界的那种反射式思维的主要方式。

仿课时,“你们猜这只口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的胡乱猜测大概就是吧。

复合思维。

比混合思维高级的是复合思维。复合思维也是基于感觉的,但是它是基于感知到的外在的相似之处的。

复合思维是一种易变性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开始试图解释一种新现象时,常常出现复合思维。

仿课时,“摇一摇”,“掉在地上”这时发出声音,学生的再次猜测。

所以,沿概念箭头的头两个阶段是基于外表的感知的。

在混合思维中,本质上没有关系的事物被堆到一起,因为它们是同时被感知的。

在复合思维中,感知到了一个外部的、或真正具体的类似之处。可以根据各个事物之间一个或更多的共同的特征,一个共同的功用,或通过它们的相反之处,把它们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链式的联想,即每加上一样事物就换一个共同的特征,甚至通过扩散性的联想把事物联系起来。

前概念思维。

随后的两个阶段的思维完成了建立起概念的路。这两个阶段都是基于发现内在的相似之处的。

这个阶段是联接复合思维和真正概念思维的桥梁。维果茨基所说的“前概念思维”,其特点是已发展成为抽象的思维,但却又总和具体事物保持着某种联系。当一个孩子开始用抽象的词语代替纯具体的可感知的词语思考时,他就进入这个“前概念思维”的阶段了。

概念思维。

当然,孩子开始使用抽象的词汇时,也就有了新的思想,他的语言变得更丰富了。一般说来,这是一种概念的箭头,孩子沿着这个箭头从复合思维通向完全概念的思维。快到前概念阶段末尾时,孩子已象科学家那样使用适当的词和短语了,但是对这些词和短语所表达的概念还没有达到抽象的理解。他在陈述时一般会夹杂一些具体性的叙述。随后,他逐渐地、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这一变化,完成了向完全抽象思维的转化。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六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升华。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几点体会: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用科学科学发展观统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注重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性化的管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关心群众、让群众有该有的权利,才能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战胜和推动我们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3、“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就是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近期的开展学习,我感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重要贡献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强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努力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提高自己的处人处事能力,着力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奉献精神。

我们理解您工作的繁忙、学习的压力,因为理解,所以贴心,文秘中国,我们以最温馨的服务为您铺好前进的道路,只要您需要,我们时刻为您准备着,让您省力更省心。轻松生活,只因有我。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七篇】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共中央文献教研室编辑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摘编》两本书供我们学习。这两本书分别收入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收入了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中央文件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通过近期的开展学习,我感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通过参加学院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坚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必须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媒介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从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取知识,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踏入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推进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学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在学校期间,我们要高度重视学风的培养,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踏踏实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锻炼好身体,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我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我们应该起到榜样作用,带动宿舍成员及全体同学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生,特别是一名预备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自己的处人处事能力,着力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奉献精神。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八篇】

帮助少儿学习者把一个完整的、复杂的项目拆分成更小的、易实现的步骤是很重要的。这使学习者更易了解并执行他们的项目,从而帮助他们成功。作为教师,一定要确保给你的学生提供逐步的详细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如:书面、口头和视觉等方面)向学生提供指导在项目式学习中也是很必要的。

当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口头上的指导时,可以依靠视觉上的提示引导他们完成项目。可以参考下图“我的世界圈”项目中的四个步骤,其中除了书面文本的指导外,还提供了视觉上的插图提示帮助学生理解项目内容。

2:给学生展示本次项目的最终成果作为范例。

确保向学生提供一个项目成品,作为范例供他们参考。当学生完全理解需要达到的具体成果时,他们就更容易完成此次项目。作为教师,你应该逐步为他们演示完成项目所需的每个步骤,最终把自己的项目成果作为范例展示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将获得一个可遵循的语言标准以及可作为参考模仿的成果模型。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九篇】

摘要:篮球运动是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及健身锻炼的项目之一,在每所学校最受欢迎的课,恐怕非篮球课(尤其是男生)莫属,nba中的一个个球星,学生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甚至超过老师。但在农村中学,要使篮球运动得到全面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是想要在各级各类篮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之外,更应重视篮球技术的教学,只有教学方法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协调性、灵活性、柔软性素质较好,接受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客观事物认识尚不够,因此对于较艰苦的篮球运动(农村中学一般没有室内场地)总是心存害怕,尤其是女生怕流汗、怕晒黑、不美观等等,加上当前的升学压力,学习紧张,平时缺少课余时间训练,因而也就难免要影响篮球技术的学习,为此,我在对学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就基本技术教学作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究。

2.研究对象:

新入学的`初一1、3、5班中随机抽样40人为实验对象;初一2、4、6随机抽样40人为参照对象。

3.实验时间与方法;

实验时间:

第三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展示实验结果,撰写有关研究文章。

本实验采用:实验法,数据统计法。

4.实验设计:

实验班教学设计:

传统体育教学中示范与讲解往往是由教师个人在新授内容前完成的;而实验班教学则采用电视录象和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个人演示及分解教学挂图图片等进行动、静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何为“动”即:通过电视录象和多媒体教学演示将学生所学动作结合教师的示范等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既直观形象又具有新颖性;何为“静”,即:利用图片将所学动作的分步图利用画板张贴在教学现场,这样便于学生随时观摩、学习,比对和及时矫正,通过这样的动、静结合使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技术概念。现举“三步运球上篮技术”一例,介绍教学与练习的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法探究【第十篇】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这首卖报童谣似乎已经离我们这个科技发达的城市很远了。可我和表妹仍愿首当其冲地证明,城市孩子也能胜任报童的艰辛。

卖报这个艰巨而又新奇的任务不断地诱惑着我们,大人说我们是不知分寸,可我们却不以为然。我们盘算着来到了小卖部门前,买了十份《广播电视报》,五份《参考消息》。小店叔叔嘲笑着说:“‘千金’也来卖报,等着看好戏吧!”我的心中有无限的自信,头一昂一昂地走了。

两个对社会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心中此刻是无比灿烂的晴天,来到包河公园中卖起报来。望着悠闲散步的人群,我的心中发起毛来,手都捏出了汗。我抱着报纸,大步流星地走了起来。妹妹也很紧张,谁都不愿意最先叫卖。最后,我们采取了一个一个问的方式,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沿岸走着,前方出现了一位老爷爷,我俩连忙上前。我先胆怯地问了一句:”爷爷,您要报纸吗?“爷爷愣了一下,笑着看了看,不好意思地说:“我家订了,谢谢。”我和表妹像泄了气的皮球,失望地继续前进。不久,第二位顾客也是同样的'回答,我俩心中更是信心大减。天公也不作美,竟刮起了大风,害得我损失了一份报纸,并且还有细雨扑面,真是挡不住心中无限的悲哀呀!

正在我们徘徊之际,“救星”来啦——一位对国家新闻很关心的大哥哥,买走了一份《参考消息》,立刻让我们看见了胜利的曙光,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一路上,又有三个人买了三份报纸,真是眷顾我们呀!有趣的是,我们碰到一个老者,竟奇怪地扶了扶眼睛,上下打量了我们好一阵子,诧异地说:“我们那个时候也有报童,没想到现在还有!”弄得我们哭笑不得。

一天算下来,我们共卖出五份《参考消息》,两份《广播电视报》,除去本钱还赚回了一元钱,连小店叔叔也对我们另眼相看。

“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先队员,聪明又能干......”这才是我们的新歌,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我,因为我有了一次值得珍惜的回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6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