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精彩4篇
【导言】此例“儿童心理咨询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儿童的心理咨询【第一篇】
关键词药学咨询;儿童用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6-02
前言
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的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依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1]药学咨询是提供药学服务的一种方式,是药师参与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之一。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人员为患者服务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以儿童用药为例,介绍门诊药房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完善,针对特殊人群的专门药品发展迅速,尤其是儿科用药。儿童作为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群体,由于其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善,对药品的耐受性较差、敏感性较强,极易受到药源性威海。[2]因此,儿科用药的安全性要求远远高于成年人群用药。因此,本文就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在配发药物时,患儿家属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
1 材料来源与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门诊药房用药咨询记录100份,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咨询药物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门诊咨询者身份构成比
见表1.患儿家属咨询占相当的比例(98%),说明在用药方面,患儿家属需要得到药师更多的帮助。
咨询内容分布
见表2.涉及药物使用的咨询内容主要有:药物的用法与用量,服药时间,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占所有咨询内容的81%。其中,关于用法与用量的咨询频率最高,其次,与药品的名称、成分、剂型等其他咨询也有相当的比例(19%)。
咨询药物类别
见表3.在咨询问题中所涉及的药物主要有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皮肤科用药等。
3 讨论
用药咨询的意义
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的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依从性。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人员为患者服务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药师为患者解决用药疑难,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药师在医院中的地位。
门诊咨询者的身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患者家属对医疗资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生、护士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开展药学咨询服务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咨询药物使用内容
随着患儿家属医疗意识的增加,他们更希望通过药师的药学服务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具体情况。例如,对于妈咪爱和蒙脱石散的用法是患儿家属最常见的咨询内容。作为药师,需要提醒患儿家属的是,这两者药物由于会产生相互作用,降低疗效,因此,必须间隔一小时以上服用,并且,妈咪爱应该用低于37摄氏度的温水调服,以免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由此可知,用药咨询有助于解释医生用药的目的与意义,是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咨询药物的类别
从表中可以看出,儿童由于免疫力低下,常常容易患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但是患儿家属常常认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上述疾病的必须药物,经常要求医生为其孩子开具抗生素缓解病情,造成抗生素滥用。药师需要在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等方面帮助患儿家属走出误区,更好的帮助患儿得到正确的救治,避免不合理用药。
4 结论
合理用药是医疗的基本要求。药师的药学咨询服务直接面向所有需要药学服务的患者,可以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药学咨询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4]
参考文献:
[1] 吴奕,基层医疗机构药学咨询服务重要性及用药误区分析[J].上海医药,2013,2:17-19
[2] 关芳娟,儿童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中国药业,2013,6:89-91
[3] 黎波,邱小凌,对开展门诊药学咨询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院,2012,9,48-50
[4] 詹延章,门诊药房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工作体会[J].中国药师,2012,5,737-739
[5] 王燕玲,吴江英,浅谈小儿用药[J].健康大视野,2012,6,720-720
[6] 刘敏,浅谈儿童用药安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25-125
儿童的心理咨询范文【第二篇】
我市2000年起在省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经累计对3000余名听力障碍新生儿进行了早期干预,极大地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我市儿童健康水平。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和筛查技术的进步,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局限性也显现出来。即它只能检测出新生儿受测时是否耳聋,但不能检测出携带聋病易感基因的新生儿。部分携带聋病易感基因的新生儿,虽然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在某些环境诱因下会出现迟发性耳聋或药物性耳聋。在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同步进行聋病基因筛查,通过提取血样进行DNA检测及时发现携带遗传性聋病易感基因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或延缓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二、实施原则
(一)知情同意原则
开展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应本着自愿参与原则,各助产机构要认真做好知情选择。医务人员在采血前充分告知筛查的条件、方式、灵敏度等情况。
(二)保密性原则
基因信息为个人隐私,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保密制度进行管理,坚决杜绝新生儿相关信息外泄。
(三)高危新生儿必查原则
对于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必查:
1、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含药物聋)家族史;
2、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含单耳)
3、所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患儿,尤其是以下情况:
(1)住院超过24小时;
(2)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3)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4)细菌性脑膜炎;
(5)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6)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6、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7、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高危新生儿家长不接受筛查的,助产机构医务人员应当告知其不良后果,并由新生儿家长签字确认。低保家庭的高危新生儿的筛查费用,可视情况适当减免。
三、筛查对象及程序
(一)筛查机构与筛查对象
本市各级各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对在本单位出生的所有活产新生儿按规定做好聋病基因的筛查工作。
(二)筛查程序
(1)知情同意:在对新生儿实施筛查前,助产机构要充分做好聋病基因筛查的健康宣教工作,将筛查的有关规定、目的意义、筛查项目等情况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发放统一印制的《市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知情同意书》(附件1),经其同意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对婴儿进行血样标本的采集。
(2)采血:严格按照《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术常规》和《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采血要求》(附件2)操作。聋病基因筛查要求采集2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不小于8mm,针刺后第一滴血聋病基因检测可用。对采血时间无特殊要求,可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同步进行,但须在血片信息中填写好听力筛查结果(初筛)。
(3)血片保存:血片采集完成后,放置在血片架上自然晾干后制成滤纸干血片,独立防潮包装、封好封口,常温干燥保存。
(4)血片递送:聋病基因筛查同批递送血片要独立包装,标识明确,血片在保存和运送途中要避免受潮和紫外光照射。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同时在规定时间递送至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并做好登记。血片应在采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送达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
(5)血片质控:助产机构要设专人负责采血卡收集,并对血斑质量、信息的完整清晰进行质量控制;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在收到血片后,要再次对上述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登记,填写由筛查中心统一印制发放的遗传代谢病和聋病基因筛查血片采集信息登记本。不合格血片,应注明原因后退回原助产机构,并做好登记。
(6)实验室检测: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应当在收到血样标本后的24小时内做好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立即予以退回,并要求重新采集;对符合要求的样本,应当在接到标本10个工作日内完成筛查检测。
(7)结果反馈: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应当在完成检测后3个工作日内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再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助产机构,由助产机构反馈给新生儿家长,对于未通过检测的儿童,要告知其家长尽快到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就诊。
(8)追访:未通过检测的儿童,在筛查结果反馈至家长1月后,仍未到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就诊的,由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负责追访,告知其就诊的必要性,并负责记录追访(电话联络情况)及就诊结果。在筛查结果反馈至家长2个月儿后童仍未就诊的,将儿童信息整理后提交市妇保所。市妇保所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由辖区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追访工作。
(9)咨询、确诊及干预: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为筛查未通过儿童提供遗传学及听力学咨询;咨询门诊时间、人员应相对固定;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管理流程,保证儿童及家长及时得到相应的咨询和指导。筛查未通过需要进一步确诊的儿童转诊进入基因测序检测程序。具体程序见《市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工作流程图》(附件3)。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
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的二级措施,是降低耳聋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成立市新生儿听力筛查领导小组(附件4),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妇幼保健处。负责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聋病基因筛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
各县(市)区卫生局、各相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职责分工
(1)卫生行政部门:市和各县(市)区卫生局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助产医疗机构:助产机构应设专人负责采血工作。采血人员应当是在本单位注册的执业护士,经过市级采血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负责做好宣传教育和新生儿监护人告知工作,并按要求填写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基本信息,保证字迹完整清晰。做好基础信息录入、打印、收集、血片质控及递送工作;做好补(重)采血片;负责结果的反馈工作;在30天内将审核后的检测结果录入信息系统。
(3)妇幼保健机构
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应设专人负责本辖区聋病基因筛查血片及相关信息的接收、质量控制、上报工作;对需重新采血的儿童要逐级通知,负责协助追访个案;对相关数据保存完整并有备份。
市妇女保健所负责全市聋病基因筛查的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负责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时监控采血、标本递送及检测、咨询干预等各环节的信息采集状况及数据的分析、汇总、上报等工作;组织开展相关人员培训;失访儿童及未就诊儿童的信息反馈等。
儿童心理咨询【第三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小读者服务;儿童参考咨询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体现着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以读者服务为重心、全面围绕读者的合理需求组织图书馆工作。然而小读者服务目前远远滞后于图书馆读者服务[1]。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加大小读者的服务工作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公共图书馆小读者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针对小读者服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借阅服务。借阅服务目前是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内容。依据调查所知,目前公共图书馆为小读者提供个人外借、馆际互借和预约借书。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凭身份证、学生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即可办理借阅证。学龄前儿童需要有家长陪同。(2)对小读者进行阅读指导,使小读者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馆藏。(3)网络和多媒体服务。目前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对小读者开设了网络和多媒体服务。一些图书馆专门设立了儿童视听室,为少儿读者播放电影及卡通片等,供家长及小朋友共同观赏。少数图书馆主页在网络导航栏目中链接了“爱读爱看网”、“书生网”和“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多个读书网站,为少儿读者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尽管图书馆开展以上三种服务,但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在读者心目中依然是资源少,服务形式落后。对于儿童来说,中小城市图书馆还不如书店的书受喜欢。所以我国公共图书馆对于小读者服务需要加大力度,让小读者从心里喜欢图书馆,喜欢阅读。
二、公共图书馆小读者服务建设落后的原因分析
1.升学率迫使小读者减少阅读时间
图书馆是儿童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儿童心灵向往的“知识宝库”,但是,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并没能有效地将少年儿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小学生每天的作业堆得满满的,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们只好把最可能多的时间花在教科书上,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来到图书馆,花上时间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目,取而代之的是购买而不是现场阅读,因此儿童阅读服务显得尴尬。
2.互联网的普及对儿童阅读的冲击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互联网和各种媒体让人们的信息来源丰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让更多的儿童选择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更多的信息,儿童可以坐在家里得到所要的知识,这样降低了儿童对图书馆的利用率。
3.行政体制带来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任何业务的开展都需要政府的财政支出,自己没有主动权,因此业务的拓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长久以来造成了购书经费不足,馆藏量低,新书缺乏,从而影响了儿童读书的选择余地,影响了对儿童服务的开展。
4.小读者服务形式过于单一化
公共图书馆服务大部分都是以收藏、保存图书、借阅、提供阅读服务为主,对图书的加工也仅限于归类分册,图书馆很少会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工作人员对书刊的利用率、受欢迎度、借阅率和阅览室上座率很少会在意,造成了儿童图书的服务缺乏生气。
三、公共图书馆小读者服务内容初探
1.加大经费投入
公共图书馆是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它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靠地方财政支持。经费多少直接关系到儿童读者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力度,因此,作为图书馆管理层,一是应该千方百计地向地方政府申请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投入。二是应该加强儿童读者服务的经费“专项使用”,加强监督和自律,绝不允许将专项经费挪用于其它成人阅读服务建设,从而确保儿童读者服务提升有充足的资金准备。
2.加强儿童阅读导读
图书馆的藏书按中图法的分类为顺序进行排架,虽然图书摆放井井有条,但是孩子们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总是会被纵横排列的书架搞得无所适从,只好随意翻读,往往钟情于一些卡通画册和小人书,由于儿童自制力差,时间长了就会迷上这类书籍,不利于儿童的阅读发展。所以图书馆员要加强儿童阅读的导读和指引,以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是以宣传小板报的形式,将经典优秀读物和推荐书目一一罗列,简要介绍,让孩子们有目的地选书。二是制作优秀书目介绍视频,在阅览室的电视屏幕里反复播放,孩子们注意后便会按指引选书。三是安装操作简单的书目查询系统,让选书更为方便和快捷。
3.加大对小读者的参考咨询工作力度
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内容之一,咨询服务也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参考咨询工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揭示馆藏、新书推介等,引导读者了解图书,利用图书,扩大图书流通范围,有效发挥藏书的作用,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在线服务等形式。儿童参考咨询服务是提高小读者服务最有效的途径。结合以上的形式,让参考咨询工作深入实践,走进学校、家庭和社区,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服务、深入拓宽服务群体,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线作业辅导就是一种整合学科讲解、教育游戏、实时辅导和在线测试的特色服务。通过在线作业辅导,让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得同步的远程教育和作业辅导,在轻松愉悦的虚拟情境中扫除了现实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美国部分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化的在线作业辅导服务,创新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用户,既体现出良好的社会价值,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美国拉斯维加斯公共图书馆建设有多功能的虚拟学习社区。首先,在卡通人物的带领下会进入集多种服务为一体的虚拟学习讲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需要辅导的年级和学科;其次,讲堂内设有一对一的在线家庭教师辅导,针对难点困惑提供个性化的作业辅导和技能培养服务。对于学习过的内容,可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出薄弱环节。最后,界面中还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教育游戏的导航,达到多元化学习的目的。此外,讲堂中还设有“家长园地”和“教师长椅”,是家长和教师相互探讨、共同交流的园地。我国公共图书馆小读者服务可以借鉴以上的形式,找到一种适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小读者服务形式。
总之,公共图书馆为少年儿童读者服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少年儿童读者的服务工作,还需更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入实践[3],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教育职能的优势,加大儿童参考咨询工作,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少年儿童读者以及他们的家长,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少年儿童读者的综合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海霞,等。浅议创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7):18-21.
儿童的心理咨询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综合医院; 心理咨询门诊; 小学生来访者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57-002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及教育改革主要见于中学生[1-3],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疾病流行病学资料等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近3年36例小学生来访者首诊资料加以整理、分析,以期客观反映小学生心理问题类型分布及规律,旨在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心理咨询室工作开展及建设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对象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近3年建立完整档案的小学生首诊来访者36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病历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心理问题、疾病诊断、入院求治原因等。对所有病例采用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相关知识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诊断。
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为,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
2.结果
一般资料
36名小学生来访者中,男生26名,女生10名。年龄方面,小学生来访者年龄范围6-13岁,平均年龄±岁。年级方面,一年级2名,二年级3名,3年级12名,四年级8名,5年级1名,6年级10名。入心理咨询门诊求助心理咨询原因方面,21名小学生来访者为家长认为其存在心理问题或异常表现强制带其入心理咨询门诊,或班主任等教师认为其存在心理疾病或对其他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要求家长进行心理检查,15名小学生来访者为家长根据症状表现认为其患有躯体疾病入中医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其他临床科室求治,经建议转诊心理咨询门诊。23名来访小学生为留守儿童。
疾病谱构成
36名小学生来访者中,无心理问题9名,一般心理问题9名,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家庭及亲子关系问题等,严重心理问题4名,儿童情绪障碍2名(分离性焦虑障碍1名,儿童恐惧1名),孤独症2名,品行障碍1名,精神发育迟滞2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1名,抽动障碍1名,癔症4名,精神分裂症1名。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小学生来访者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高,提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程度低于非留守儿童,与之前的报道一致[4-5]。在与留守儿童具体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其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留守”经历所产生,其形成原因包括城乡教育巨大差异、经济分布不均衡、隔代教育不当等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因素共同所致。因此,在未来留守儿童具体教育过程中,除学校需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方法、重视留守儿童情绪疏导和健全人格塑造、加强与家长联系和交流外,还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从心理疾病分布情况来看,本研究小学生来访者心理疾病主要为儿童期精神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儿童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儿童期精神障碍症状多出现于小学入学前,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干预”。但本研究上述来访者均在入学后,因此,在未来儿童期精神障碍治疗中,除需要政府及各级卫生机构加强优生优育、产前检查及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宣传工作外,各级小学也需要配备特殊教育学科背景教师或选派教师进修各类儿童期精神障碍,以更好识别此类学生,尽早接受治疗或相应特殊教育,达到育人目的。
从求助原因方面来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小学生来访者为家长、教师认为其存在心理问题而要求强制入心理咨询门诊接受心理干预。小学生心理问题或疾病患者因自身特点主动就医行为较少[6],但强制其入心理咨询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并不适宜。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或不认同自身存在心理问题,或担心班主任、其他同学对自己有异样看法,提示未来小学应对班主任培训心理疾病识别及心理咨询一般技能,避免因简单、强制要求这部分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导致二次心理创伤。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9名小学生无心理问题,但因自身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与家长、教师传统思维模式不同而认为其存在心理问题,或希望心理咨询门诊鉴定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作为转学、分班的依据,提示未来小学需加强班主任与其他教师、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同时社会各界需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范围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在具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可以清晰发现,小学生来访者受家长心态影响较大,以往心理咨询工作存在忽视家长心理健康的倾向,未来应重视包括家长在内的家庭心理干预[7]。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多配置于大、中专院校,小学配置心理教师的学校较少。在咨询过程中,小学生来访者家长多表示其就读小学缺乏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心理学相关教师,提示未来应重视小学,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小学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并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箱庭疗法[8]、素质拓展训练、团体辅导的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案,达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珍。城镇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108-110
[2]张焕。河南省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974-976
[3]胡炳政。洛阳市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生态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3):5520-5523
[4]白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76-80
[5]廖珠根,陈绍红,汪时华,等。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501-4503
[6]聂所成,严冬梅,张钰成。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就诊情况分析[J]医学创新研究,2008,5(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