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研论文【优质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中学科研论文【优质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中学科研论文【第一篇】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教学活动;提问。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20xx年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20xx年10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20xx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xx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啰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科研论文【第二篇】
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护理部带领全院护理人员齐心协力推进护理科研工作,20xx年在科研课题、学术论文、高新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现总结如下。
一、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1、科研课题。
(1)申报四川省科技厅课题2项,四川省卫生厅纵向课题6项。
(2)撰写标书10份,妇产科及儿科各5份。护理部资助10项。
(3)产科向洁荣获“20xx年度中华医学会围产学分会围产母婴优质护理(全国仅10项)科研基金”。
(4)产科向洁的《住院保胎孕妇抑郁状况调查》和妇科陈静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荣获“新加坡依耀基金科研项目”。
(5)国际组织课题《儿童自我报告结局测量系统在儿童癌症人群中的测评》。
发表护理论文74篇,其中统计源及核心期刊63篇,3篇sci论文。其中妇产科33篇(核心及统计源24篇);门急诊及供应室6篇(核心及统计源6篇);儿科19篇(核心及统计源19篇);护理部16篇,发表2篇sci护理论文。
3.高新技术。
申报临床医疗新技术3项。其中妇产科2项,儿科1项。
4,专利申请。
申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2项,获得授权6项。
二、科研队伍建设。
1、培养学科带头人。
新增成都护理学会常委1人(黄燕),罗碧如主任、赵秀芳副主任于12月成功竞选连任妇产科及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罗碧如任中华妇幼保健协会助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彭文涛任《中华护理教育》杂志编委。
为了活跃我院护理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护理科研水平,护理部于7月成立期刊俱乐部(journalclub),并于7月和11月举办两期活动,为乐于从事研究的护理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
三、规范科研管理。
1、完善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护理教学科研管理,根据四川大学教学科研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于6月成立我院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科研工作。本年度共受理各类项目申请10项,组织开题报告1次。
4、健全激励机制。
为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护理部对各类科研项目给予资助,对发表高质量论文的个人予以奖励。
四、加强学术交流。
鼓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鼓励各学科举办高水平的继续教育项目及学术会议。本年度申报4项并举办5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学员400余人。
分别于5月和6月外派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和儿科护理学术大会,彭文涛凭借《早产儿经口喂养临床研究》参加大会论文交流并荣获优秀论文奖,妇科陈静就《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一文进行了大会发言。
外派1人赴美参加手术室学术会议,8人到香港参加护理管理学术会议、产时急救及助产技术培训级儿童血液疾病学术会议,马晶晶在会上对《不同年龄患儿picc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大会交流。
中学科研论文【第三篇】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过从大学的概念、大学的任务、大学生、大学教师以及苏格拉底式教育五个方面,对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进行解读。探讨了大学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如何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科技创新雅斯贝尔斯大学精神。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大师。他的思想领域涉及广泛、内容充沛丰富。其著作《大学之理念》和《什么是教育》,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生存、自由、超越”出发,深入和详尽地论述了他对大学教育的独特理解,为人们理解和认识大学教育的问题展现了一个极为宽阔的前景,引导人们去追溯大学教育意义的本真。
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对于大学的概念,几个世纪以来不同的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观点。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说:“大学是我们重温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但丁的风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性格知识完美的绅士的地方。”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创始者认为:“大学是发现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英国人亨利约翰的观点:“大学是一个聚集了热情的年轻人,对世界进行讨论的地方。”二十世纪初美国人佛莱斯纳在他的《大学》一书中说:“大学是一个有机体,是社会的表征,是批判地把持一些永久性的观念的地方。”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大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中期,雅斯贝尔斯也提出了他的大学观念:“大学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有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
大学存在的理由正是在于,它联合了一代代的文化精英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力的研究,同时大学也富有想象力地传递着知识,以保持知识的更新和对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大学对社会应履行的职责,一所大学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它就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大学在今天而言是一个提供理想主义精神的场所,它可以表现在:一是对于伟大的文明传统的继承;二是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三是对于个人品质的完善。这种理想使得大学成为激动人心的场所,让年轻自由的灵魂在伟大的领域游荡。正如纽曼所说:“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
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大学的责任。
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写到:“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大学生应当为了获得精神的自由发展,经受各种挫折和克服各种困难,在广阔的学术环境中,靠着自身的努力学习找到发展自己的道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不知所措,因为在中学时代教师可以耳提面命,现在拥有了自主性反而什么东西也学不到。毫无疑问,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过多的教学方法、学习计划和辅导都违反了大学的精神。有人说,大学应该传授的东西,是让他们具有顺利通过考试的技巧和知识,这个说法对中学或许适用,但对大学生来说却是祸害无穷。
大学生应具备求真务实和勇敢探索的`科学精神。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从意志力极强、而且具备足够条件的人中挑选出一些人,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际上来报考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只是具有一定知识的普通人,因此,挑选人才的工作要由大学自己来完成。选择的标准是:具有追求真理的意愿,并具备为之可以做出任何牺牲的精神,同时对精神世界也具有孜孜不倦追求的愿望。但这些品质无法事先在高中毕业生身上鉴别出来。只有极少数人具有这种天分,他们分散在各阶层之中无法估计,按照大学的理想,这种天分可以间接通过鼓励和引导得出。
精神贵族与物质贵族不同,每一个有天赋进入大学学习的年轻人,都可以通过读书成为全国民众中的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来自社会各阶层之中,其本质特征是才华横溢、品德高尚、永不衰竭的个体精神,因此精神贵族为数很少,而普通人则在对精神贵族的憧憬中看到自身的价值。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生应是能把握自己命运、独立自主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再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大学生是在交往中成长,但仍保持其个性,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是敢拿自己来冒险的个人。这种冒险既是现实的,又充满想像力。同时,这也是一种精神层次上的升华,“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冒险中感受到成为伟人的召唤。”
青年学生感到生活是严峻的,这是因为对他来说,现在比将来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还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他已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个冲动。
大学教师要有学术追求、道德理想和文化自觉意识。
雅斯贝尔斯对于大学培养精神贵族的观念,也反映在大学教师的职责要求上,在《什么是教育》中他写到:“大学教师首先应是研究者。他们所面对的不再是小学生,而是独立、成熟和精神已经有所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教师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如果想把大学教师当作教书匠来用,那就错了。”
大学教学的原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课堂上的授课和练习都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不能让学生轻易追上,但又让他们感觉到其中的吸引力,因而加倍努力迎头赶上。这种方式胜过把教材解释得一清二楚的教书匠做法。
现在的大学注重整体的教育,忽视对天才的教育。艾尔文罗德有句话说:“一百个学生当中有九十九个听不懂讲课的内容,而第一百个人则不需要教师。”因此,我们要注重需要学习的极少数人,而不必降低要求照顾一般学生。讲课所要顾虑的,并不是中等能力的学生,而是具有冲动和理想,同时也需要被教诲的人。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作为大学教师更应该如此。在象牙塔中的大学教师,要想发挥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不仅要敬畏知识,而且要发扬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不断地更新知识。
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苏格拉底式教育。
雅斯贝尔斯建立在其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关于教育方式的观点认为:“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三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学生对绝对真理和寻求真理的引路人――教师怀有敬畏心。三者的不同点在于经院式的教育要求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即对教育制度的敬畏;师徒式教育的中心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和权威的象征,学生只能被动地依从于教师,而放弃对自我的负责,学生敬畏的是师傅个人;在苏格拉底教育中,学生的敬畏心情则表现在对精神的无限探求上。在这探求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勇敢地承担起超越自身存在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给教师。”
雅斯贝尔斯非常推崇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认为这种教育适合于“全人”的培养。他积极倡导这种形式的教育。他关于苏格拉底式教育的论述可归纳为四点: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不存在权威与中心;二、师生双方都要进行自由地思索,善意地对话和论争,无屈从与依附的现象;三、教师不靠强制性地灌输,而以反讽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唤醒其内部潜在的自动力量,使他们“在探索中寻求自我永无止境的过程”,这种教育不是传递真理性的知识,而是探索、发现真理,“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四、对学生而言,由于这种教育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步认识真理、探索道德,他们所受的教育就不是单单地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整体精神得到成长。
按照苏格拉底式大学的理想,没有权威的平等关系也应存在于教授和学生之间,但是和这种关系并存的是彼此间严格的互相要求。在这里到处都存在着自我选择、自我证明的精神贵族。
结语。
大学教育本质上是苏格拉底式教育,大学生在学校自由气氛中,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可以获得内在的自由,这是大学教育的优越之处。大学教育是通过参与大学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深具内涵的自由。因此,大学的第一个原则是研究和教学的统一,第二个原则是教育与培养过程的统一,研究和学习专业知识不但可以增长智能,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整体的意识,以及发展科学研究的态度。
周围的世界总是不断变化,但是自由地追求真理,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大学教育应该教会我们的,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应当始终坚持着的本真,它应当将一代代人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其中生活、交往和工作,并始终保持对真理的虔诚与热情,否则所有的教育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中学科研论文【第四篇】
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有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是指学校在项目的申请立项、组织实施、验收结题和成果跟踪等全过程中对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及相关单位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科研项目管理有关规定,认真履行项目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双方约定的条款,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在项目申请及实施的全过程中应注重诚信,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抵制弄虚作假、抄袭和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实施数据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科技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公室和各二级行政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要求完成任务。
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签订项目合同(任务)书,项目合同(任务)书、协议书签订前,项目负责人应提供外协单位的资质、能力以及项目组成员与其无直接经济利益相关的承诺材料;所二级行政单位分管负责人应对合同的每一条款进行逐条审定,重点对技术条款、项目完成的基本保障条件、知识产权权属的约定以及外协单位的承担能力和执行责任、违约责任、争议纠纷等进行核查;涉外合同要明确约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需在中国内地。科技处对项目合同(任务)书、协议书进行再审查,加盖学校公章后生效,盖有双方印章生效的合同(任务)书、协议书需报科技处以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公室备案。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要求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方报送相关材料,并根据合同(任务)书要求按时完成任务,进行验收结题。按照合同(任务)委托方的要求,在发表研究论文和出版著作上标注项目资助来源和课题编号。项目验收结题应按相关程序执行。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相关材料(如验收申请、总结报告和项目委托方的有关证明或双方约定的其他材料等),经所在二级行政单位审核,科技处同意后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或经合同委托方认可。科技处代表学校接受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方的委托,对项目进行验收结题。
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项目负责人、项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预算调整等重大事项的变更,项目负责人和所在二级行政单位应及时报科技处。科技处应敦促并协助课题组及相关二级行政单位按项目管理规定及合同要求履行变更手续。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的课题组主要人员的变更,应有充分的理由,并由项目负责人及时提出申请,经二级行政单位同意后报科技处批准、备案。相关文件有具体要求的纵向项目课题组主要人员的变更需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生效。
科研项目无法按期完成的情况。
项目无法按期完成时,项目负责人应至少提前3个月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包括项目研究内容及目标调整等),经所在二级行政单位审核同意后,由科技处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或经合同另一方认可后生效,因合同委托方原因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完成的除外。各类纵向科研项目无法完成时,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提出申请终止或更换项目负责人,经所在二级行政单位审核同意后报科技处。由学校向项目主管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生效。如终止项目,应及时完成财务决算和审计,项目经费按规定退还委托方或交学校处理。项目负责人应承担合同终止所产生的相应责任。各类横向科研项目因特殊原因无法完成时,应根据合同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二级行政单位和科技处同意,与委托方协商解决,签订项目终止合同。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合同的约定承担合同终止所产生的相应责任。
建立健全科研信用管理体系。
对申请、执行各类科技项目的二级行政单位和个人建立诚信档案,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作为申请项目和职务职称晋级等的评估依据。
加强科技档案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课题组成员应做好科研工作的原始数据记录,保留各种与项目有关的材料,并由负责人或课题组指定专人归档保存以上。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经主管部门或委托方获准验收结题后,需将所有验收结题材料报送科技处并移交学校档案馆归档保存。
4结语。
科研项目的管理实施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高校内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分工合作方能完成。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科研论文【第五篇】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15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科研论文(二):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摘要。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分享的“中学科研论文【优质10篇】”,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
中学科研论文【第六篇】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体验成功与失败,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当把握适当的时机介入幼儿游戏。只有在孩子需要教师的介入时,教师的介入才是最有效的,在更好的指导游戏的基础上,促进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
关键词: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方法。
介入,即“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在介入这一行为中,动作的发起者是主动的,具体到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即只有教师主动发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介入行为。那么为什么教师要介入幼儿的游戏?原因在于教师适当的介入有益于幼儿的游戏,能使逐渐降低的游戏兴趣再度恢复,使得游戏活动得以持续,而且使游戏内容更丰富。其中教师的“介入”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因素,如何把握这关键的瞬间,在孩子需要帮助或不需要干扰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总的来说,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1、当幼儿遇到困难、将游戏情节延续下去有困难时当幼儿的游戏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如果老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并且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适宜的。
2、当幼儿在互动中产生冲突时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通过解决冲突事件学会相互协调各自的需要,学会谦让、协商、合作等解决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师适当地介入幼儿的冲突,引导幼儿解决冲突,有利于冲突正向价值的实现。
3、当教师直接参与幼儿游戏时当幼儿有需要教师参与时或教师认为有必要指导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中,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则扮演配角,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反应。如果教师认为有必要对幼儿游戏加以直接指导,则可以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
二、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1、提出问题,激发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是介入幼儿游戏常见的一种方式。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可尽情发挥想象,教师通常是少干预,以免使幼儿的思维受到他人的暗示。教师要多问幼儿开放式的问题,代替直接给予信息;鼓励幼儿多作尝试,而不是要急于得到答案,从而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2、隐性指导方式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而不与之交谈。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这样幼儿也可能注意到教师如何游戏,而学到不同的游戏方法。
在当前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着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教师认为游戏是儿童完全自主的活动,根本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另一种倾向是教师把游戏看做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契机,于是频繁地介入幼儿游戏。
事实上,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摒弃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作用,因为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可能会出现情节停滞不前等诸多突发因素,导致游戏难以进行下去。另一方面,教师如果频繁地介入幼儿游戏,会使得游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适宜介入,既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又促进了幼儿游戏质量与技能的提高。
三、影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因素。
1、教师的观察能力。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观察是教师理解幼儿游戏,对游戏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大部分教师无法适宜介入幼儿游戏的原因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观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不知道怎么观察,或者对幼儿游戏不作深入观察,仅仅“一扫而过”,只要确认幼儿没有发生违纪行为或者不安全隐患就行。
如在区域游戏中,许多教师不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判断是否需要介入、以哪种方式介入,不会通过观察去分析思考如何深挖幼儿区域游戏的价值,让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观察的不到位、不深入、不全面,直接导致教师进行评价时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能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做出准确的评价,无法帮助幼儿认识到此次区域游戏的收获和不足,无法使幼儿得到长远的发展。
具体来说,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该做到:
(1)观察幼儿在玩什么,怎么玩;
(2)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判断教师需要何时介入,也即在本次游戏中教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5)反思自身观察的有效性与介入的适宜性,结合介入效果思考本次介入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原有经验。
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每个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以及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经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为何介入游戏和怎样介入游戏的认识。例如:在处理突发事件时,90%的新手教師第一反应往往是直接进行介入和指导,容易忽略专业知识,在专业与实际结合过程中会措手不及。而在幼儿园任职五年以上,特别是具有十年以上的教育经验的教师,他们会认为虽然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据年龄特点和游戏目标的不同,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具有规律的。所以,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对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对应该何时介入,怎样介入比较了解。
3、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游戏发展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游戏发展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时,教师都要提供帮助并且对幼儿进行指导,保证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完整的解决。幼儿如果没有发现隐藏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需要将问题提出来并抛给幼儿,鼓励幼儿不断地探索,尝试自己进行解决。幼儿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想法得到碰撞,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介入时机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把握干预的时机。其次是教师要学会等待,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出现后,都需要教师进行干预。当问题出现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等待,并观察游戏的对象和同伴的思想及所采取的行为,给幼儿自我协调解决留有空间。但如果停顿的时间将影响到游戏的进一步深入或孩子将要失去信心而放弃时,教师则应及时予以指导解决。总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和把握,完全取决于老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和理解,只有适时、适宜、适度、适法地介入游戏,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中学科研论文【第七篇】
摘要:目的:讨论优质护理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门诊优质服务以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实施门诊优质服务之前。结论:实施门诊优质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实施门诊优质服务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简化、优化门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
关键词:门诊;优质护理;护理满意。
优质护理不仅是改革与进步的必需品质,在进步的社会也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它强调给患者最用心、最优质、最温馨的护理服务,实现护理目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实施门诊优质护理前后两个月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xx年3月开展优质护理活动至今,待优质服务状态进入平稳以后。选取的患者条件为,二十岁上且自愿接受调查,意识正常,对服务质量能进行客观评价,选取六百例,然后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一组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依然进行平常的医治流程,实验组进行优质服务治疗流程,两组患者的各种情况包括年龄、身体状况、评价情况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改善护理工作方式。
对每日门诊患者人流量进行统计便于了解每日人流量,让护理人员不间断轮班,保证每时每刻患者都能找到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每时每刻都能为患者解答问题,同时轮班便于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医务人员多可以保证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少。根据患者人数、就诊情况,实行弹性工作制,门诊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参与工作,保证在门诊高峰期门诊护士依然可以为门诊患者提供专业、细心的护理服务。医院实行首问负责制,保证护理人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从门诊护士接诊到患者开始,护理人员就要负责对患者进行指导、建议,解决患者心中的疑问,安抚其焦虑的心理。门诊护理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护士上,使每个部门、每个门诊护士都可以明确了解和履行自己岗位职责,掌握工作重点、了解患者就诊流程,为门诊患者提供优质、细心、温馨的服务。门诊护士既要对患者进行专业护理和病情观察、记录,也要实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知道和告知患者病情,解答其不解之处,保证其心理、身体都恢复健康,为其提供便民服务。
建设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改进、增加标识:在各个入口、出口设置醒目、明确的标识,确保患者能及时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同时要贴出保证患者安全的标识,例如安全出口、禁止吸烟的标识。实施预约挂号:在网上、电话、现场都设置挂号处,方便患者及时、有效挂号;宣传指导挂号形式,推出各种政策促进预约质量,通过方便的方法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预约数量。改变工作站设置,每个专科门诊部都设置、配备一些常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便于对候诊患者的血压、体温、心率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进行优先救治,若候诊患者病情严重可以优先就诊,为患者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其他人性化服务,在各个采血点备一些糖果便于患者在空腹状态下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时食用,放些轻松愉快的音乐,用以缓解患者紧张的心情。
建设优质化护理服务。
优化门诊就诊“绿色通道”,确保特需病员优先诊疗、优先住院、优先安排床位等六优先服务。优化网上、电话挂号服务,这样可以对就诊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流,避免患者排长队等候时间过长,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改变以往的排班模式:应用apn排班模式,使交接班次数减少,包干到组,责任到人。
效果评价。
开展门诊优质服务以来,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十分满意,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随着优质服务的开展而不断提高,因为优质服务的开展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对工作的热情也在不断增长。同时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综合以往数据,从20xx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满意度为百分之九十三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20xx年度的满意度为百分之九十六,患者的满意度随着优质服务的'深入正在逐年提高,且至20xx年满意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三,20xx-20xx年度实施优质服务以来出现了理零投诉的情况。
3、结语。
在医院门诊优先、着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护理人员做出明确分工,强调患者至上的观点,为患者提供优质、温馨的门诊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门诊的满意值。通过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可以督促护理人员改正缺点,自己主动改进自身的不足,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让护理人员了解、喜爱自己的工作,同时督促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细心、温馨、专业的护理服务。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可以增进患者和护士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值,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优质护理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使患者心情放松,护士热爱工作,提高了医治效率。激发了门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还提高了门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人员更好的配合达到良好的医治效果。
中学科研论文【第八篇】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34所“985工程”高校的校均科研经费就达到12亿元,相当于美国大学联合会成员高校的平均科研经费规模。而2012年,清华大学科研经费更是达到了亿元,相当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个二线城市的教育支出。但是全国每年大约2000亿元的科研经费支出并没有获得对应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科研经费中仅有40%左右用到了实际科技研究中,而60%都用到了开会出差等方面,导致大量投入的科研经费不能真正起到拉动科技发展的作用。高校的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成为其财务管理的灰色地带,高校多次曝出挪用和骗取科研经费的负面新闻。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越来越严重的乱象,如何科学合理地核算高校科研项目成本并提高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现状。
科技创新能够拉动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国内外的科研经费都在逐年递增,国内外学者对科研经费管理和核算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出现了大量关于科研经费核算的研究成果。英国成本与定价联合指导小组(2011)以美国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考察联邦科研经费和高校间接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指出高校间接成本变动率和科研经费总规模存在相关性。timbaldeniusandnahumdmelumad(2007)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的研究中指出,英国高校有非常严格的财务制度,公立的科研项目支出需要符合严格的规定,并且需要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科研团队需要定期公开项目进度、经济效益和经费收支等。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财务管理部(2008)提出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科研项目间接成本摊销中,以完善科研成本分摊方法,但高校财务管理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立的科研项目核算模型适用性不理想。
国内的科研经费不但来自政府拨款,也包括企业资助和社会团体、私人基金的支持,未强制公开项目财务报告和监管的缺失,使得科项目核算普遍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范洁(2011)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校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时指出,科研经费占高校总经费的比例越高越难准确核算科研项目成本,主要原因是成本要素不明确、科研人员费用核算不合理、科研和教学核算难以分离等,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科研成本核算模型,并以某一科研项目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李淑霞和迟慧(2008)认为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普遍不注重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已经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研究建议我国高校加强知识管理,积极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促进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冯宝军、李延喜和李建明(2012)构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模型,该研究对科研项目和间接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以科研项目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了行政管理、科研辅助和后勤服务等高校资源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效用比例,完善了间接成本摊销计算,以保证科研项目全成本可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参照国外的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和科研项目核算方法,提出了多种科研项目核算方法。刘荣(2009)以英、德、美、法等国家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核算办法。整体上看,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个科研项目核算方法和模型,但是由于国内外高校内部科研和教学通常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清晰划分,图书馆、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等辅助部门的成本很难精确划分,而且科研项目间接成本的统计范围含糊,因此影响到了科研经费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另外,由于科研经费核算的复杂性,当前研究中建立的模型普遍缺乏操作性,若按照项目经费总额摊销间接成本,不符合实际情况;若按照项目总额均摊,又不能顾及到项目规模对经费核算的影响,而且,各高校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核算办法,各省对科研项目验收和考核的标准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建立高校科研项目核算模型时,不但要考虑到准确性和合理性,还要考虑操作性和可比性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立一种基于全面核算的高校科研项目核算模型,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划分项目核算科目的`主要标准,以多角度划分间接成本项目属性,以现有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和科研项目属性建立间接成本参数矩阵,以增强模型的操作性和可比性。
国外高校科研项目成本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将科研项目成本分为可计入成本和不可计入成本,其中可计入成本又可分为直接成本、设备与管理成本。此种分类方法通常有相对应的法规或规定,可以帮助高校较为准确地确定可计入成本。可计入成本的直接成本部分通常包括科研人员费用、消耗材料费用、专用设备费等,设备与管理成本又称为间接成本,为多个项目通用设备或不容易细分到具体项目的费用。采用此方法分类科研项目的优势在于较易划分成本属性,如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颁布了《a-21通告》,就是美国高校府资助项目的成本计量准则,缺点是很多间接成本没有纳入成本统计范围,会高估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将科研项目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用年度公开计算准则,将全部经济成本纳入计量范围。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提高科研项目成本信息公开透明,增强政府对科研项目成本的补偿力度,但是全面核算项目成本工作量很大,需要将每一笔无法直接划分的开支具体划分到每个项目,影响了科研项目运作的效率。
考虑到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以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原则,将我国高校科研项目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科研人员工资和福利、兼职实验员工资、材料费、实验费、实验差旅费、专用设备费、合作研究费等可以直接划入具体项目的成本费用;间接成本包括设备消耗费、公用设备租赁费、实验室贷款利息、实验室维护费、图书馆费用、校行政管理费用、院系行政管理费用、项目管理费等不能直接划分到具体项目的成本费用。
四、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模型科学性和准确度低、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构建一个基于全面核算的高校科研项目核算模型,以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划分项目核算科目的主要标准,以多角度划分间接成本项目属性,以现有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和科研项目属性建立间接成本参数矩阵。研究建立的模型能够详细核算间接成本摊销,提高了间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模型的可调整系数矩阵可以增强模型的操作性和可比性。
中学科研论文【第九篇】
从学院大局工作出发,立足现有资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塑形象,内强实力,走内涵发展之路,务实地形成和提升自我独特竞争力,继续将教育管理系的事业进行到底。
二、工作目标。
(一)在教学上,完成好各项业务工作,各项工作安排合理有序;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教学质量评估的总分(或平均分)高于上半年;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减少或杜绝不良教学质量反溃。
(二)在科研上,取得阶段性的实效产出,各课题实现阶段目标;有文字性的研究成果(论文或调研报告);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实质性的教育调查研究。
(三)通过抓教学和科研工作,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我系大部分教师能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熟练地驾御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形成各层面成熟的教师教育专门队伍。
三、措施。
就教学方面而言,主要有如下措施:
(一)开展教研室活动,使教研活动正常化。
1.听课与评课。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听课二节以上,系里将发给每位教师一个听课笔记本,学期末上交到我处,作为期终教学检查的一个要求。
2.下基层调研。上学期因时间冲突,没完成的调研工作,本学期继续进行,心理学教研室到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管理学教研室到中学进行学校管理的调研;教育学到中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调研,具体方案由教研室提出。(时间最好安排在九、十月份。)。
3.对公共课教学进行一次讨论。
4.大讲堂(本学期每个教研室开一个主题讲座,主题和内容由教研室定)。
5.请进来(每个教研室就某一内容拟一个主题,觉得最需要的是什么后,再请一个省外或区内的专家来讲学,或全系教师觉得欠缺方面也可聘请专家来讲,方案由教研室主任提出)。
6.组织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年度年会较多,利用这一机会,把学习与提高、科研结合起来)。
(二)提高教学质量。
1.召开一次全系教师教学工作会。内容是就系里的教学与科研进行讨论,把它变成全系的行动计划。
2.常规教学检查:系评、校评相结合。(系评如何评大家可以提出建设)。
3.重新采购一批与教学和科研相关的新书。
4.提出名师计划,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出要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作出相应成长计划,并发挥其在系中的作用。
5.举行一次全院的公共课学生座谈会,听取对公共课的教学建议。
6.奖励本系教学优秀的教师。根据本系教师评估以及学生的反映,评出本系学年教学工作优秀的教师,系给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7.制订年轻教师业务提高的计划。年青教师提高途径:(1)结对子;(2)备课、听课与评课(3)合作开展科研(事先要与相关教师通气,要有帮带计划)。
8.严格把好命题和考试关。
就科研工作而言,开展如下活动:
1.对现有的课题进行会诊,找困难与问题。提出下步整改措施。
2.完善原来的科研管理办法。
3.每个教师拟出今年自己的科研工作计划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4.进修和学习必需和教学、科研挂钓。
5.提倡合作。以项目带动课题和科研。
6.为有项目和课题的人创造相关条件:时间、书籍、进修和学习、减免课时等条件和环境。积极关注和参与学院或学院以上的各级学术机构的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大力支持教师组织材料申报各种科研评比,力争获得学院以上的科研奖励2个以上。
7.年底要对全年的课题工作做总结,对教师个人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要组织全系的科研成果及经验交流活动,并给予表彰奖励。
中学科研论文【第十篇】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2015年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2015年10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2015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15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科研论文(二):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摘要。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分享的“中学科研论文【优质10篇】”,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