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工作计划和总结 乡镇统计工作计划(通用4篇)
乡镇统计工作计划注重数据收集与分析,提升统计质量与效率。总结阶段评估成果,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统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乡镇统计工作计划和总结”,希望您喜欢。
乡镇统计工作计划和总结【第一篇】
一、加强宣传统计法规,增强企业依法统计的观念。确保40余家企业按月按时完成一套表月报工作,按季度按时完成服务业抽样、商业抽样、工业、建筑业、事业等单位季报工作,保证数字真实、无误。
二、根据区统计局的要求,完成好东江道、棉四一两个社区月度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以及就业需求调查工作。全面做好审查,并提高对统计法律、保密要求等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配合度,切实完成好调查工作,确保每月及时准确上报数据。
三、根据区统计局的名册,及时更新维护企业名录库,认真核实企业经营状况,对新增的一套表单位要严格把关,真实反映区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为经济普查工作做好服务。
四、迎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做好全面准备,目前,名录库里有2600多家法人单位、400多家产业单位,单位多集中在东江道社区,需要和社区密切配合。前期摸查清底,全面核查企业状态,后期开始统计相关数据。东江道社区需作为重点,要合理安排好相关工作,及时跟进工作进度。按照上级传达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五、完成街道办事处和区统计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乡镇统计工作计划和总结【第二篇】
乡镇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提供本乡镇行政区域内各单位的历史和现实统计资料,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定期公布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统计工作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完善,在当前新历史背景和发展形势下,乡镇区域经济社会成分日益多元化,影响因素也日益复杂化,决策者对统计信息的要求日益严格,不仅体现在大数据时代对“量”的要求上,也体现在对“质”的重视程度上。
(一)事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先,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建设的重心日益向城镇化转移,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日益增多,统计专业分类也越来越细,统计调查项目也日渐繁多,同时周期性普查任务的不断开展,这使得使原本薄弱的基层统计力量雪上加霜,乡镇统计员往往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工作量剧增与统计人员缺乏的矛盾成为制约乡镇统计工作开展的瓶颈。其次,上级决策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统计工作的难度,加剧了上述矛盾。
(二)预算经费显著不足。当前情况下,乡镇统计部门多是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问题,对于统计经费的拨付缺乏预算决算,导致统计经费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提高。经济发达的乡镇,基本可以保证统计经费的正常报销,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基本的统计开支都难以报账,特别是我们这些边远乡镇,大型普查基本上没有经费投入,甚至有些乡镇往往由统计人员自己垫付统计开支,大大影响了统计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业务培训相对欠缺。统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的艺术,每一项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统计工作者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长期的管理实践才能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从而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乡镇统计部门受人力、经费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统计工作相关业务培训较少,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影响了统计工作质效。
(四)制度建设和执行效果不佳。从现状看,现阶段乡镇统计工作部门普遍存在制度建设缺位等现象,甚至没有细化的职责分工,缺乏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统计人员主动意识较差,对于重要的统计数据明显缺失却渎于补全完整,损害了统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导致统计信息缺漏,从而影响了决策。
(一)加强组织建设,打造精干高效的统计队伍
现阶段,乡镇统计工作“事多人少”的矛盾不易解决,只有靠强化组织建设,挖掘现有人才潜力,通过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实现对“事多人少”矛盾的内部消化。着力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目前来看,在乡镇履职的统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或者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或者根本没有统计工作专业知识,因而对这一部分统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迫在眉睫。乡镇统计部门必须借助多方力量,不断更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 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统计人才队伍,熟练运用现代化统计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二)完善乡镇统计经费预算制度
针对现状,县级统计部门应积极依县委、政府和县级财政部门,完善对乡镇统计工作经费的专项预算。首先,完善预算基础工作,明确乡镇统计部门工作目标,使统计预算能够正确反映乡镇发展的实际,根据乡镇发展战略配置统计资源。其次,确定各项统计工作开支标准,并对该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第三,完善乡镇统计预算管理制度,使统计预算真正落实并发挥其应有效益,为乡镇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三)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实效
首先,完善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分工,切实扭转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失职、渎职行为,强化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及时报送力度。其次,完善竞争上岗制度,选拔专业人才,充实乡镇统计工作岗位,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第三,完善统计工作经费支付预算制度,保障统计工作经费供给,保证教育培训经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不断提升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强化依法统计,保障统计数据客观可靠
乡镇统计工作计划和总结【第三篇】
一、加强宣传统计法规,增强企业依法统计的观念。确保40余家企业按月按时完成一套表月报工作,按季度按时完成服务业抽样、商业抽样、工业、建筑业、事业等单位季报工作,保证数字真实、无误。
二、根据区统计局的要求,完成好东江道、棉四一两个社区月度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以及就业需求调查工作。全面做好审查,并提高对统计法律、保密要求等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配合度,切实完成好调查工作,确保每月及时准确上报数据。
三、根据区统计局的名册,及时更新维护企业名录库,认真核实企业经营状况,对新增的一套表单位要严格把关,真实反映区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为经济普查工作做好服务。
四、迎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做好全面准备,目前,名录库里有2600多家法人单位、400多家产业单位,单位多集中在东江道社区,需要和社区密切配合。前期摸查清底,全面核查企业状态,后期开始统计相关数据。东江道社区需作为重点,要合理安排好相关工作,及时跟进工作进度。按照上级传达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五、完成街道办事处和区统计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乡镇统计工作计划和总结【第四篇】
昌平区水务统计制度主要包括年报18项、月报9项、周报9项,内容涉及供水、排水、水资源、节水、农田水利及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等,初步形成了涵盖全区水务各领域的统计工作机制。在工作组织上,区水务局把统计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并将基层水务统计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制度。全区由11个水务站负责全区17个镇、街道办事处的日常水务工作,水务统计工作分为区、站两级,基本经形成了岗位责任明确、统计渠道顺畅、数据来源可靠的统计机制。
在工作内容上,一是加强水务统计基础工作,20xx年完成全区水务统计基础数据手册———《水务基础数据汇编》,成为水务管理日常工作经常查阅的必备工具。二是加强水务工程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工程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工程进度周报、月报统计,分析全区重点水务工程建设进展、建设成果及存在问题,为工程建设及项目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三是站区市三级联动,及时统计水文数据。通过全区基层水务站、区水务局、市水文总站的三级联动,及时完成水文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处理。尤其是在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区监测管理人员汇总所有观测井数据,编制区地下水动态简报(月报),作为地下水限采或禁采管理的基础依据。四是建立了农村用水村级台帐,形成农村用水月报制度,对区内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用水村级台帐,每月由各村管水员进行用水统计汇总,做到了用水有计量、村村有台帐、月月有水量。五是建立了企事业单位入户调查制度,对全区576户企事业单位自备井填写用水量记录表,据此征收水资源费。目前,区水务局正在组织建设全区水务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加强统计数据分析,抓紧水务基础数据汇编等工作。
以昌平区小汤山水务站水务统计数据采集为例,该水务站承担了水资源统计、郊区水务统计、工程管理统计、供排水统计等第一手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流程规范,台帐数据详细,资料完整性好。
第四,供水排水统计信息包括水厂供水统计、污水处理厂运行记录、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数据采集管理。对水厂供水统计,由水务站每月到各用水户查表计量并填计量卡一式两份,用水户、水务站各持一份,用水户持卡到水务站交费,水务站将水量汇总表报送区水务局。对污水处理厂运行记录,由污水处理厂结合实际运营状况进行统计,一类是污水处理厂的自控系统监测数据,另一类是由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按要求汇总上报数据。对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数据采集管理,由各污水设施运行单位将每月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统计表报送水务站,水务站定期检查其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汇总后报送区水务局。
北京市基层水务站在获取水利统计数据第一手材料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相比之下,全国其他有些地方由于没有设立基层水管站,或基层水管站工作薄弱,造成水利统计基础不扎实,对水利发展与管理工作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统计工作,是保证水利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水利统计工作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