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38992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4年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6个字。会读5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产生爱自己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规范的书写生字。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本课是写家庭生活的一首儿歌,三口之家,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我放学回来,

一家团圆的欢快情景。课文配有3幅插图,充分利用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指导学生读好

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语气,通过讨论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感悟家庭生活的幸福。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认识5个字。会读6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乐趣,喜欢自己的家庭。

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规范的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朗读课文

1、拼读词语:gongsihuilaigongchang

公司回来工厂

fangxuedajiaxiaosheng

放学大家笑声

2、练习朗读课文。

(1)反馈。

(2)指名读。

(3)分组读。

(4)小组内反馈。

3、认识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

(2)自学生字。

(3)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读字说词。

二、学习课文。

1、看图说话:出示句子,自己试读,指名读,指导读。

“门开了,爸爸从公司回来了。”

2、学习第二、三句方法同一。

3、学习“大家的笑声都回来了”。

“大家”指的是谁?为什么笑声都回来了?联系生活实际说。

4、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

三、学习写“工”。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注意书写姿势。

3、书写练习。

四、作业: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背诵课文了,能够初步感受到家庭的重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6个字。会读5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说说全家人回来后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产生爱自己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不丢字,不加字

3、全班交流。

4、表演。

二、指导书写。

1、学习“回来”。

(1)师范写学生书空,自己说说笔顺。

(2)自己书写:“回”字后封口,写完后比一比范字。

2、学习厂。学生说笔顺,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

三、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做语文练习册。

四、课堂小结: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五、教学反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好,生字学习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第二篇】

1、复习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对形近的复韵母能正确区分。(重点)

2、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熟练认读。(重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汉语拼音儿歌,增强拼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重、难点)

4、复习会写的生字,熟练掌握。

5、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1、课件(教师)

2、实物投影仪(教师)

3、字母卡片(学生)

4、小组汇报单(教师)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孩子们,秋天到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的想法可真不少,这节课,再次跟随老师去秋游吧!

(播放音乐:《一同去郊游》)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枯燥的拼音学习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活动,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读读比比——激趣观察巧分类

1、出示课件:郊外美丽的景象,蓝蓝的天空下,一群孩子有的在草地上追逐玩耍,有的围坐在一起玩游戏,还有的在草地上欢快地跳着扇子舞。

2、孩子们,你们看,他们多开心哪!瞧,那扇子上还有拼音呢!你们愿意去读一读吗?

3、那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瞧了,请大家认真观察扇子上的音节,你能正确拼读哪一对呢?(课件出示扇子上的音节,学生自由选择拼读。)

4、区分前、后鼻韵母

(1)教师强调:在读的时候,舌尖要向上齿龈移动,抵住上齿龈发鼻音,在读的时候,舌头逐渐后缩,舌根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通过。

(2)如果在他们前面加上生母,一声,大家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3)是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读出来,同学们可要记住哟!

(4)我们把这几对扇子上的音节再读一遍吧!

5、区分

大家注意观察:这两个音节又有什么不同呢?

强调:一个是两拼音节,一个是整体认读音节,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整体认读音节要直呼。

6、区分平、翘舌音节。

(1)谁能准确地读出这两个音节呢?边读边思考有什么区别。(指名读)

(2)要注意平、翘舌音的发音规律,谁还能列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7、区分介母

(1)出示读音时,应该注意什么?

(2)生试着读一读。

8、区分综合音节(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比一比、读一读——我们长得不一样(区分形近韵母)

1、区根据发音方法区分:先发第一个字母的音,再滑向下一个字母。

2、男女生比赛拼读这三组音节。

3、出示拼音卡,试着再拼读几组。

设计意图:除教材上的音节外,又补充一些类似音节让学生拼读区分,扎实巩固这部分内容。

四、我会选直呼音节练拼读

2、请大家小组内讨论,并在小组汇报单上,每人用拼音写一样物品。

3、小组选代表汇报,实物投影仪上显示汇报成果,集体订正错误音节。

4、刚才大家在思考的时候,老师也想了一些,看有没有和大家重复的。(出示教材上的词语音节)

5、自由读,小组内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营造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五、伴乐下课,布置作业

1、孩子们,在你们的建议下,现在老师已经备齐了物品,让我们唱着欢快的歌儿继续前行吧!(播放《一同去郊游》)

2、宣布下课,布置任务:把你在操场上看到的物品或景色用拼音写下来,如果能用一两句话写出感受就更棒了!

设计意图: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寻知探宝”,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价值与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用拼音表达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在课文的语言环境和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有按标点停顿的意识,背诵文中古诗。

3.认识心字底,描摹“思、山”两个字,注意写字姿势。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揭题

1、师配乐吟诵古诗《静夜思》(媒体出示古诗)

2、读好古诗

师:老师知道有很多小朋友都会读这首古诗,但是我们今天还是要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首诗中,有许多生字,它们有的是三拼音,有的是前鼻音,有的是整体认读音节,还有的是平舌音。你们能把这些字音读准吗?(媒体:古诗中的生字上标上音节)请大家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3、指名读古诗,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明”为后鼻音,开火车读,

“思”、“床”正音)

正音后可再次吟诵古诗。

3、介绍李白

师: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指名说

师简介李白(媒体出示李白头像及李白简介:李白是唐朝大诗人,他常常到各地游览。他写过很多很多诗,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被人们称为“诗仙”。)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李白有了怎样的了解?

生自由交流,相关内容字体变红。随机学习词语“各地”,出示词语卡片,读好“各地”,明白“各地”就是各个地方。

齐读这段话,特别注意突出这些重点的内容。

4、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吟诵的《静夜思》就是一首人人皆知的诗作。那么李白是怎么创作出这首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3课--《李白思乡》。

出示课题

指名读,学习“思”,认识心字底。指导书写“思”,书空“思”字。明白“思”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

课题“李白思乡”告诉我们李白在思念什么呢?

指导读好课题。

(是呀,你看,夜深了,李白坐在窗前,望着那轮圆圆的明月,静静地思念着自己的故乡。谁来读好课题?)

二、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李白很喜欢到各地游览。有一次,他来到了一个小山村里。

出示词语卡片“小山村”指名读,注意正音。指导书写“山”。

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文识字。同时思考这个问题。

媒体出示要求:1、读课文

2、想一想

3、交流反馈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2)随机正音:亲人

3)再读课文,理解古诗

1、说说,李白在小山村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媒体出示相关内容

2、同桌对读相关内容,要求做到不漏字不添字。

3、指名读,男女生对读,读好这两个句子。

4、师生配合读诗文

5、师:明亮的月光照在李白床前,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月圆象征着团圆,在这个月圆之夜,在李白静静思念家乡,的时候,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家乡的亲人。)

李白抬头望着明月,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他好像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借助画面,展开想象,说一说。

生自由说

师:当时的李白真是充满了思乡之情啊。所以,他提笔写下了这首充满了思乡之情的诗。这首诗也广为后人传诵。让我们把这首诗读读好。

配乐感情朗读诗。

能背吗?轻声背诵。

师生再次齐读全文。注意读出思乡之情。

四、巩固字词、课外拓展

1、读一读

媒体出示句子:唐朝大诗人李白,喜欢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深夜,在一个小山村里,他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头,想起了家乡和亲人,就写下了《静夜思》这首诗。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生字,巩固字形

媒体出示生字:村、亮、光、床、就

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课外拓展,古诗吟诵

师:在古代很多诗人都写下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作,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诗人王维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指名读,齐读。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第四篇】

各位老师: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识字”与“课文”部分全部注了音。“识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科书仍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共安排了373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90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83个)。“只要求认识”的概念与前三册相同,即对这些生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只是不要求会默写而已,比以往的“二类字”要求高些。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不超过10个。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每课安排能识会写的生字不超过10个。8课“识字”课文共安排只识不写的生字3个。

专门的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

共安排4课。“识字”1、2、5、6课均属此种类型。“识字1”是节日民俗,“识字2”是桂林山水,“识字5”是保卫祖国,“识字6”是动物园。这种识字形式所安排的内容,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则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种对传统识字教材呈现形式和古典诗词艺术手法的借鉴,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利于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利于向其他学科辐射,利于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2.形近偏旁的比较。

“识字”3、4、7课均属此种类型,共比较了“木禾”、“竹斗”、“日目”、“守”、“十字”、“山六”等6组易于混淆的偏旁。每课安排两组易混偏旁,每组分3栏。上栏列表显示两个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它们所表示的不同意思;中栏是两组词语,用意在于印证字的偏旁不同,所表示的意义范畴也就不同;下栏是两组插图,与中栏的两组词语分别对应,是为了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如第3课第1组,第一栏是一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木”与“禾”的“实物图——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到“木”与“禾”所表示的不同意思。第二栏是“松柏杨柳桌椅”、“秧苗稻谷庄稼”两组词语,以便印证以“木”做偏旁的字与以“禾”做偏旁的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是各不相同的。第三栏是两组图,分别与第二栏的两组词语相对应,是为了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3.特殊偏旁的认识。

课文中安排了两组偏旁,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每组与形近偏旁的比较一样,安排了表格、词语和图画三栏内容,以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同时认识几个特殊偏旁。“识字”8属于此种类型。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如“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是表示鸟。第二栏的两组词,虽前者有一些字是“鸟”旁,后者有一些字是“隹”旁,但都是属于鸟。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同是一个“月”旁,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第二栏有两组词,前一组“明亮晴朗朦胧”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月亮有关,从“月”;后一组“弯腰踢腿挺胸”中带月字旁的字均与肌肉有关,从“肉”,这也是要留心识别的。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识字”课文中的生字,凡要求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出现;只识不写的字则列在两条绿线内。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含有新出现的偏旁或容易写错的笔顺,都提示了书写笔顺。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照样子按笔顺描红。通过前三册的描红、仿影和临写,一些常用部件的笔顺都掌握了,所以本册没有必要再一一展示笔顺了,只是有选择地展示了一些笔顺易错的生字。

另外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13个,在其右上角加标记以示区别。多音字不计入生字总量。此外,随课文安排了6个偏旁部首。

本册教材共24课,分为6个单元。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1—4课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哲理篇”,在于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9~12课为“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13~16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7~20课为“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21~24课为“科技篇”,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奸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新编选的课文占88.7%;传统课文为《春晓》、《蚕姑娘》、《快乐的节日》、《狐假虎威》等4篇,而且有的课文也作了部分改动。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了3个特点: 1、语言文字准确、优美。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2、文化含量要高。

在课文的价值取向上,尽量做到“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相统一。在传统取向方面,有表现“孝亲”内容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在现代取向方面,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鸟岛》、《台湾的蝴蝶谷》;有表现创新意识的《晚上的“太阳”》。还有一些则是跨越古今的,如表现爱国主题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木兰从军》,表现勤学主题的《学棋》、铲黑板”跑了》。3、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孩子喜欢。

如《雨后》,描写的只是儿童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儿童的心理描绘得很真切、很生动、很有童趣。类似的课文还有《会走路的树》、《蜗牛的奖杯》、《问银河》等。

除了记叙文以外,还有诗歌、寓言、童话、神话故事。以上特点,不但有助于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也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课后的作业设计体现了“三维融合,各有侧重”的思想。本册课后作业共有四个方面: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旨在让学生认真读书,继续增加学生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四是词句练习或思维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运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或是启发学生感悟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如学生学了《木兰从军》,课后便要求: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学了《“黑板”跑了》,要求他们“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学了《晚上的“太阳”》,则要求他们“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

(四)、单元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这部分分四个板块:学用宇词句、学写铅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或口语交际。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三个特点:变繁琐的单项训练为综合练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向其他学科渗透;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用字词句,是继续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设练,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学用字词句”安排了两个重点:一是部首查字法;二是学习使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关于部首查字法,本册教材遵循的是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据形归部”原则。如果一个字可以分成两部分的,哪个部分是部首就归哪个部。如“椅”字,左边是部首,就归“木”部。如果两个部分都是部首,按“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内”的原则归部。如“思”,上下都是部首,取“田”不取“心”。若字的笔画相接或相交,不便分解,就取第一笔作部首。如“事”,就取“一”部。

朗读背诵方面,仍然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古诗词、名言、地支生肖等。关于“读读背背”,主要是让学生读背成语诗歌。该怎样处理这部分教材?我们过去说过,教成语要“先吞噬,后反刍”。理解成语不可能一步到位。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或儿童的生活经验,先初步领会一下。如“练习4”的成语:“舐犊之爱 乌鸟私情 天伦之乐 其乐无穷”,有了前面“学用字词句”的铺垫,有了“老牛舐犊”、“乌鸦反哺”两幅图,再联系本单元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理解这一组成语是不成问题的。“读读背背”,重要的是读是背。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规范严格练习。写字内容仍按汉字偏旁和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加以生动活泼的提示、发问,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本着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原则,以口语交际、说说写写的形式安排了“说话要注意姿势”、“讲童话故事”、“学会劝阻”、“可爱的动物”、“教你玩游戏”、说写“水果”。“学会转述”、说写“未来的交通工具”等内容。

下面将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内容。二、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识字写字教学,我们应该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二是要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一)明确本册识字教学所处的“承前启后”的地位

为什么说本册的识字教学是“承前启后”呢? 我们知道,第一学段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读写训练提到了日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以适应三年级识字教学“扶”渐减、“放”渐增这一发展趋势。此外,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第一学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则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识字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三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

本册识字教学的安排还注意到为下一步识字教学作好铺垫。除了继续重视打好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等方面的基础外,还十分重视部首查字法的训练。在“单元练习”和课后“练习”中设计了大量的部首查字法练习,务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所有这些,都是为形成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作准备。

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难免发生。本册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形近偏旁的比较,就可促使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竹”代表竹子,“艹”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箩筐”的“箩”与“菠萝”的“萝”混为一谈。如何发挥好本册识字教学的“承前启后”作用?我以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

此前,小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册生字。其中一上的生字相当一部分是基本字或使用频率高的字,可能回生得比较少。一下、二上的生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的生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这些因素造成了生字回生率的上升。

怎样巩固生字呢y一些人往往把巩固生字的希望寄托在大量、机械的抄写上,以为抄写的遍数越多便越巩固。事实并非如此,那种毫无针对性的疲劳轰炸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识用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且能够提高生字的再现率与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2、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这也是本册“习惯篇”要求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必须要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可以告诉孩子,要想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

还要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汉字本身就是画儿,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教学实践一再证明,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本册出现了“晓”、“浇”、“绕”、“烧”等生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歌诀:没有水怎么“浇”?没有火怎么“烧”?春蚕吐丝弯弯“绕”,初见日光知拂“晓”。押韵上口,还说明了字理。教《沉香救母》一课中的“泪”,便可启发学生说说“泪”为什么是“氵”加“目”?学生通过思考便能说出:“因为泪水是从眼睛里流出的,眼睛里流出的水便是‘泪’。”从这些例子,儿童就能感受到汉字的构成是很巧妙的,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还可结合纠正错别字,揭示汉字的规律。如学生经常把“染”右上的“九”写成“丸”,我们便可告诉学生:古代的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所以下面是个“木”,右上是“九”。“九”表示许多次的意思。又如学生经常把“篮球”写成“兰球”,便可告诉学生:最初的篮球运动是将球投进篮子里,而篮子大都是用竹子编的,所以“篮”字是竹字头。’这种追本溯源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喜爱上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汉字规律,便能学一知十、一通百通,诚如王筠所言是“执简御繁之法”。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还要鼓励儿童自己想出记字的窍门。一切知识的建构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出记字的方法,能够终身不忘,也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一个小朋友这样记“串”字:这是“羊肉串”的“串”,两个“口”是两块羊肉,一竖是穿羊肉的铁条。多么有趣!多么有创造性!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本册练习3“学用字词句”,设计了让学生走上街头,认读牌匾上的字,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主动去识字。这类识字的渠道很多,如报纸、图书、标语、广告、商标、路牌、电视、网络等等。学生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与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能通过多种渠道识字,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学生识的字越多,其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形成识字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

《语文标准》中,“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都是从三个维度提出的。识字、写字教学不应是“单打一”地给学生传授一种工具,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尤其是“词串识字”,更为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顾名思义,词串是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有点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分别看是一颗颗山楂球儿,但又是穿成串的,被冰糖粘成一体的。做成冰糖葫芦儿,品位提高了。不光比山楂球儿好吃,还增添了文化的附加值。

词串识字具有多种功能。套用大家熟知的话,叫“一专多能”。“一专”就是指识字写字。这是第一位的,不突出识字写字就不叫“词串识字”了。“多能”是指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增加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是潜在的阅读训练和习作训练。

为什么说它具备潜在的阅读训练的价值?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是不是识了字就能马上进入阅读?不是的。如果每个字都去仔细辨认,就不可能扫视成串的语句,形成语流,从而了解语句的意思。必须达到自动化识别的程度,——也就是看到字词的大体轮廓就能迅速辨认,才能进入阅读。将词语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尽管词语之间有跳跃,但毕竟有一定联系)让学生去阅读,有助于提高其自动化识别能力。

为什么说它具备潜在的习作训练的价值?这类课文准备了情景,准备了词汇。有了情景,有了词汇,就为今后的习作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如识字2《桂林山水》:“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筏鸬鹚画廊”,稍加铺陈,就是1篇小散文。

教词串,要注意发挥图的作用。词串里的图不是插图,不是点缀,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使用图画,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帮助他们进入词串所描绘的意境。教词串,一定要读,而且要诵读。什么是诵读?诵读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为什么要读这么多遍呢?古人早就说过:读书就像吃水果,囫囵吞下去,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必须细细地咀嚼,品一品,尝一尝,是甜的,是酸的,还是苦的,滋味自然知道。我们常说,要读出味儿来,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更注重体验品味,感情投入。要“声像同步”,即所谓“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比如你读识字2《桂林山水》,就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也就是说,要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水的清澈见底,山的拔地而起,青山倒映在江面上……三是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要知道,声调也是一支无形的“笔”,也可以绘形绘色。不过它不是用线条、色彩,而是用声调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词串,不就像一首小诗吗?诗可以读,词串为什么不可以读? 最后我们一起来谈谈阅读教学 三、阅读教学。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当怎样教? 首先,我们必须确立自我建构的学习理念。

《语文标准》的制订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之门一定是从里面打开的,你在外面再怎么推都是推不开的。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到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比如《狐假虎威》一课,“假”字该怎么理解?学生说:老虎的威风是真的,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师让学生读读最后一句话——“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再跟“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相对照,看看“假”的意思究竟是什么。这么一来,学生发现自己的解释不对了,说明原有的图式没法同化了。通过类比推理,学生发现“假”应作借讲。老师再让学生查字典,果然有“借”的义项,于是旧有的图式被修改,建立了新的图式。

由谁来建构的呢?自然是由学生自己来建构。正如斯腾伯格所说,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明白了自我建构的道理,就知道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上,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感受与体验,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明乎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摈弃过去那种繁琐分析的套路,而代之以强化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的自我体验。

如何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拿出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尤其是诵读。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写过1篇文章,题为《提倡诵读》。为什么要提倡诵读?因为诵读本身就是强调的品味体验、情感投入。诵读要“四动”,即动眼、动口、动脑、动情。“口而诵心而惟”,读懂了,读进去了,就对文本有所体验了,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所以我认为,要强化初读,第一节课,应拿出大块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先要把课文读通、读熟。

学生通过自读,不一定全都领悟,肯定会有问题。这部分问题,教师要帮。可以以讲助读,可以以演助读,也可以以多媒体助读。比如,“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几个词语学生不理解,不妨让儿童读读书,结合上下文体会体会,再演一演“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演老虎,演狐狸,把这四个词语的意思演出来。能演出来,就说明他懂了。这就叫以演助读。低年级儿童喜欢表演,这个做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各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对文本的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思想交锋。比如,让学生说说“你觉得狐狸怎么样?”有的说,狐狸很狡诈,它借老虎的威风吓唬别人,是个坏家伙。有的则认为,狐狸遇到危险,很有智慧,自己脱了险,还把老虎骗得一愣一愣的。狐狸很了不起。谁的意见对?可以讨论,可以辩一辩。

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环境、气氛和谐了,活跃了,轻松了,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才有可能出现富有活力、富有创意的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彼此交锋。学生的心态开放了,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的潜能也得以释放。

但要防止走向另一极端。一堂课,又是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可是书没有认真读,字没有好好写。语文的个性失落了,这就不是语文课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第五篇】

《小书架》主要讲了“我”家的小书架上,爸爸、妈妈和我的书摆放的位置,并在最后说明每天放学都要看它。下面就是网友给分享的“2024年一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图画认识上、中、下的位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学过的单韵母。

2.认识10个生字,学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学会“书”、“用”的笔画、笔顺。

教学过程:

一、

谜语

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个谜语猜一猜: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揭示课题,知道“书”的读音,注意翘舍。

二、指导朗读

丁丁的爸爸妈妈常在晚上为丁丁念故事书,现在丁丁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这节课,我们就去参观丁丁家的书房。丁丁家的书房有个小书架,丁丁非常喜欢它,瞧,丁丁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介绍他的小书房。

1.师范读。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小组朗读。

4.师生合作读。

5.指名读。

三、认识“上、中、下”位置,指导学生养成爱读书好习惯

1.出示幻灯片,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引出“上、中、下”。

2.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能用“上、中、下”来向大家介绍这些东西的位置吗?

3.利用班级图书架,让学生贴字。

4.看着图片,全班齐读课文。

5.出示金钥匙: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常为我读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

四、复习拼音,掌握生字

1.出示幻灯片,观察,说出学过的拼音。

2.全班试着拼读。

3.游戏:把拼音宝宝带回家。

b g sh w d m

爸 个 书 我 的 妈

4.开火车读生字,并说说我们可以怎样认识生字,记住生字。(读课文认识生字,拼音认识生字)

五、学写生字,识记字形

写“上、中、下”几个生字,注意字的结构。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丁丁的书房,并且了解到通过拼读拼音可以认识生字,希望大家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和丁丁一样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作业

1.背诵《小书架》。

2.把“上、中、下、用、书”工整地写在生字本上,每字写2行。

板书设计:

小书架

上——爸爸

中——妈妈

下——“我”

一、教学目标:

1.自读《小书架》,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学习拼音对识字的意义。

3.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4.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5个,学写笔画“、”。

二、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三、教学难点:

讨论“书”笔画、笔顺。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贝壳图片生字卡、电脑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你们听丁丁说什么呢?

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参观我家的书房。不过先要猜个谜语,猜出来就欢迎大家来参观。

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

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课件为新教材的配套课件)板书:小书架

(二)听儿歌、读儿歌、背儿歌

1.听儿歌:现在就请你们参观丁丁家的小书架吧?

出示课件:小书架的图片与课文。

听读《小书架》课文。

2.读儿歌

(1)丁丁的习惯真好,每天放学都看它。你呢?是否也有这样的好习惯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指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板书学生标出最多的字,提示学生。如:架、摆、层、间。

(2)哪个小朋友会读,站起来当“小老师”来教我们好吗?学生带读,注意词连读两遍或三遍。

(3)老师带读了几遍不认识的字是否少了呢?现在我想请小组内会读的同学来教不会的同学,希望你们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看读。

(5)可以让老师看看你的小彩花吗?请你们起立,让大家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起立齐声朗读。

3.背儿歌:试着背出来好吗?看课件背诵:小书架图片,并随鼠标移动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三)学习生词,巩固单韵母

1.刚才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读得仔细,背得很棒。如果老师把课文中的词单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词卡读两遍。

2.游戏:悄悄话悄悄告诉同桌,对了点点头,错了悄悄告诉他。

3.复习单韵母

(1)还记得本课书学了什么单韵母吗?练练它们的四声吧。

(2)出示生词卡:读四声,确定声调。说明没有声调的读轻声。

(四)学习生字,加强自学

1.词读得好,韵母认得准,声调找得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但如果老师让生字离开生词,你们还能认得准吗?抢读生字卡。

2.增加难度有信心吗?“说字摆卡”不会可以问问小老师,看看会的同学。(加粗字为出示字卡的内容)

上层的上中间在下面:用手势表示——上中下。(检查理解情况)

在、我、用、给、每、放:练习组词。

要:多音字,一讲而过。

3.边收卡边读卡——放好。

(五)学写字,学笔画

1.看桌上还有什么卡,念出来。(书)

2.学写:“、”书字里有一个新笔画相信你们早认识了?

(1)观察书写,念出来。

(2)端正书写姿势,写“、”的字头。

3.学习“书”

(1)出示“书”的字卡,讨论笔顺。

(2)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观察书写。

(3)书空笔顺

(4)端正书写姿势,写“书”的字头。

4.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上、中、下、用”。

(六)检查学习情况

1.捡贝壳

(1)书是知识的海洋,哪个小朋友愿意到这里捡贝壳?(贝壳后面有生字)

(2)带读。如:上——上层的上。

2.齐读课文:让我们在熟悉一下学过的字词。并想想你喜欢小书架吗?为什么?(提高学生与书交朋友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每日看书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

1.读或背课文给家长听。

2.“、”和5个生字各写一行。

教材分析

《小书架》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1篇儿歌。儿歌安排在学习了六个单韵母之后,意在复习单韵母,同时继续练习随文识字,理解儿歌内容。

本课主要讲了“我”家的小书架上,爸爸、妈妈和我的书摆放的位置,并在最后说明每天放学都要看它。一方面说明这是一个爱读书、爱整洁的家庭,另一方面也告诉小朋友们要逐步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与前面的“金钥匙”相呼应。

这首儿歌朗朗上口,易读易背。文中的生字比较简单,易认易写,本文是初学是自的好教材。文中有注音,便于学生根据熟字练习拼读,也有利于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单韵母。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读懂《小书架》,知道摆放物品要整洁有序,并逐步培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单韵母明确学习拼音对识字的意义。利用认识的字复习学过的韵母,并练习给汉字标声调。

3.渗透性识字10个,运用学过的笔顺写生字4个。

4.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听读识字法、拼音识字法、上下文猜字法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加强自学。

教学难点:

重点指导“书、用”的笔画、笔顺。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还有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看,他是谁?(丁丁)看,丁丁在向你们问好呢!你们也跟丁丁问声好吧!

出示: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

3、小朋友们,你们家中有这样的好习惯吗?(有)代老师想问问,你们的书都是放在哪儿的呢?(书柜,书架……)很好,看来小朋友们平时也跟丁丁一样,是爱看书的好孩子。丁丁家跟你们一样,他们的书是放在小书架里的。

4、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小书架。纠正读音。

二、听儿歌、读儿歌

1、今天,丁丁想请小朋友们和他一起去参观参观他家的小书架,你们想去吗? (想)丁丁也非常欢迎你们呢!

2、首先,请孩子们听老师读儿歌,你们仔细听,好吗?

3、好听吗?(好听)想跟我一起读吗?好,老师读一句,孩子们跟着读一句,注意,把字音读准。

5、孩子们读得真认真,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现在请孩子们轻轻把书翻到40页,儿歌就在上面,同桌互相读一读,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同桌有不会认的字,你就帮帮他。

6、现在,丁丁想听你们读给他听,你们愿意吗?谁最想读给丁丁听,用你的行动告诉我。(点名表扬坐得好的孩子)齐读课文。

7、丁丁很喜欢你们的朗读,他觉得“给”这个字最难读,再读读。他要送颗星星给你们。

8、刚才小朋友们听得认真,读得仔细。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单韵母吗?练练它们的四声吧。

儿歌中就藏着我们学过的韵母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词读得好,韵母认得准,声调找得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9、这首儿歌一共几句话?(3句)女孩子读第一句,男孩子读第二句,全班一起读第三句。

三、学习课文

1、丁丁很喜欢自己的小书架,一提起他的小书架,他就骄傲地说:“一个小书架,摆在我的家”。你们喜欢他的小书架吗?请你们也像我一样,骄傲地读一读这句话。(读出骄傲的语气)

2、丁丁家的书可多了,这是爸爸的书(点击出示爸爸的书)有(读书名)。我有一个问题,爸爸有点高,你们觉得爸爸的书适合放在哪一层呢?(上层)

那丁丁和你们想得一样吗?你从儿歌中的哪一句知道的?(用文中的句子)

真聪明,孩子们,你们和丁丁想的是一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爸爸的书放在上层。(点击ppt)

哪一层爸爸用?(上层爸爸用)上层谁用?(上层爸爸用)

你们太聪明了,又和丁丁想到一块儿去了。(点击ppt)

哪一层给妈妈?(中间给妈妈)中间给谁?(中间给妈妈)

4、爸爸妈妈的书我们都参观完了,最后该参观谁的书了?(丁丁)

对呀,哪一句儿歌告诉我们丁丁的书在哪儿?这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啊,那我们一起读,好吗?(我的书,在下面,每天放学要看它。)

丁丁的书在哪儿?(在下面)(点击ppt)

5、孩子们,你们真能干,参观了丁丁家的书架,你们知道丁丁,还有爸爸妈妈的书都放在哪儿了吗?现在,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7、丁丁为了管理好书架,还准备了三张标签,我们来读读这三张标签。(上层、中间、下面)丁丁想请咱们1·2班的孩子帮帮忙,告诉丁丁这三张标签分别对应的地方,用你的手指指给代老师看,如果你指对了,标签就会自动贴上去。

真了不起,经过你们的帮忙,丁丁以后就不会放错地方了。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认字游戏

2、请出了生字宝宝,生字宝宝很高兴,它说谁愿意来玩猜字游戏呀?

3、猜字游戏。

五、学写字,学笔画

1、和字宝宝做完了游戏,还有几个字宝宝特别喜欢你们,要让大家来写一写,我们先读读这几个字。(书、用、中、下)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带孩子们写这几个字。

六、拓展升华

七、课堂小结

希望以后每节课我们都能和丁丁一起快乐地学习!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小书架》;2、在作业本上书写“书、用、中、下”;3、回家认真读故事书。

九、板书设计

小书架

一个小书架,

摆在我的家。

上层爸爸用,

中间给妈妈。

我的书,

在下面,

每天放学要用它。

-->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1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