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大全【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09992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第一篇】

父親的身材并不高大,但他的背影在我心中却高大万分。

——题记

父亲年逾四旬,身体已大不如前,白发在不断吞噬着他的年华。有时,我凝视着父亲的背影,心中会泛起阵阵酸楚,父亲,老了!

父亲离开的背影,总是令我伤心,令我黯然。

父亲工作十天,放假四天,这四天便成了我最盼望的`日子。有一次,他好不容易回来,我们一起回了老家,在前三天里,我们都十分高兴,可一转眼,四天时间就到了,父亲又得离开我们去上班了。父亲缓缓地走向里屋,那背影在桌前停了下来,他开始收拾东西,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飞逝,父亲的动作愈发缓慢,我在一旁注视着他,真想让他留下。父亲提着收拾好的东西,缓缓地走出家门,背影没有停下,我张口想对那背影说些

什么

,却欲言又止。待他走远了些,我飞快地跑了出去,父亲在路边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望着我扬声说道:“儿子,我去上班了,你要好好照顾妈妈!”我颇为伤感地点了点头,静静望着父亲。父亲迈着步子,一步、两步……忽然,背影又停下了,他头也不回地大喊了一声:“儿子,我走了!”说完,那个背影坚定地向前走去,我继续望着他的背影,一时语塞。

我在路口久久伫立,不断有人在我面前走过,却挡不住我专注的目光;不断有风拂过,却吹不散我眼中对那背影的凝望。无论风有多大,我都一直望着那背影,因为我知道,那背影为了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向着背影极目望去,那背影逐渐缩小,慢慢化为一个小黑点,逐渐,在我的视野中消失了。我跑出路口,向街道望去,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却难以再望见那个熟悉的背影。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湖上落下了千颗

滴,一阵阵涟漪荡漾开来。

在父亲背影消失的路口,我凝望了许久,然后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我心中始终牵挂的,是父亲高大的背影。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第二篇】

真正懂得父亲,是他的病重期间。

其实,不是父亲突然老了。只是,我们关心不够。八十多岁的老头,仅仅怕影响我们工作,重病期间居然会瞒着我们。直到,病痛折磨他实在扛不住,母亲才叫我们几个轮流回家守护老爷子。

年迈的老父亲,此时,日常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他的病愈来愈重,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病房,他不知道如何穿衣,总是扣错纽扣;裤子也只能是用一根布带子系上,甚至多次穿反了前后,颠倒了左右……即便是这样,一生要强的父亲,还是不愿意躺在医院,要我们这些下人们伺候。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美好留在人间。大病时,父亲做出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首先是他把烟戒掉;其次是坚持回家里养病。

医院医护条件当然比家里好,但是在他的坚持下,父亲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还是在家里渡过。因为,父亲平凡的生命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家和孩子们就是他最大的财富与最后的希望。

我终于恍然大悟,他一生的追求,就是照顾这个家。

其实,年轻时父亲的理想是参军。母亲说,要不是当时家里孩子多,父亲可能就参加解放军。以父亲的精干,在部队弄个军官当当是没问题的。尽管他没文化,但是,父亲办事能力还是得到各方认可。三年自然灾害中,为拯救几近饿死的邻居,父亲从公家粮仓旁边扫出一袋稻子给邻居家充饥。为这桩善举的代价,父亲被告密者五花大绑游行示众过,因此,被免去生产队队长这一职务。此后,父亲被发配到芦席山碾磨、收稻,因公负伤后,转正遂成为第一代粮食人。

父亲的一生,对自己极为苛刻。他生活简单、朴素,却把最丰满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家。

为照顾老暮的奶奶与年轻的弟兄,他放弃在外的优越物质条件,依然回家帮助我叔子念书。当年,生产队分家的时候,父亲硬是顶住各方压力把我叔子的家留在大队,并且,在生产队想方设法给他谋上一个会计的职务。别看父亲没啥文化,可是他明白事理。当年,许多干部被打倒时,父亲极尽所能在生产队分配轻巧事情给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让没文化的父亲,和本土许多精英们交上朋友。

挥着镰刀锄头,从地里走出来的父亲,对我们非常严肃,他所以吝啬地对待我们,无非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小,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对我们都是非常严厉。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我们柔情似水,他认为他的儿女不能只是在一片缠绵的慈爱中成长。为此,他只能扮成一座山,用坚强和力量充当我们身后的一个依仗。

大哥念师范后,大姐成为父亲的牵挂。本来,父亲是给大姐顶职的,但家里孩男孩子多,在大哥的建议下,最终给老二顶职。为安慰大姐,父亲愣是砸锅卖铁、四处筹钱给大姐凑学费,即便把家里准备盖房子的砖瓦钱退回来,也给大姐读巢湖师范。最后,到我念完粮校到粮站上班、娶妻生子后,父亲终于喘了口气,仿佛可以卸下担子。

这一生:从大哥到大姐,老二、老三与我,一路走来,父亲付出多少艰辛,才将我们抚育成人……记得那时候,父亲跑老二和我家是最多。看老二,是因为二哥在中心站上班,他在领导岗位、子承父业干得非常出色,老父亲感到很欣慰。到我家,是因为他惦念最小的孙子,时常跑过来看看。

父亲的好人缘,善有善报,还是得到些回报。

像大哥读师范一样,表姐考师范时,也有人举报她“超龄”。父亲找到郑校长,他们一道去教育局澄清此事,终于,表姐如愿以偿跨入教师岗位。另父亲退休后,单位还是舍不得父亲离岗。因为,父亲在岗30多年,送粮款从未出过一分钱的错。当他退休后,接任者终于捅一个大篓子,弄出在金桥丢失18万元现金的大案。

对工作兢兢业业的父亲,除嗜烟好酒外,物质生活极为清贫。

退休后,他和母亲一直就住在老家的青砖瓦房内。房舍里除照明灯和黑白电视机,木头床和简单几样家具外,再没有任何奢侈品。他的退休工资,除孙子们回家添菜外,基本都舍不得用。就这样,父亲还时常送早餐给老三,帮着他看摊子。在父亲的心中,老三没有找着好工作,他觉得心里有愧疚。所以,他用忙碌来弥补对孩子们的爱。

想起父亲,我经常会在无人的角落心酸落泪。因为,我是个平凡的人,今生,恐无法完成父亲心中的夙愿。现在,我们唯有尽力去做好工作,努力去打拼,好好活着,才能无愧于这一份爱!

粮食企业改制时,那会儿,我所以极力跳到县委宣传部打工,不是为了那一份微薄的薪酬,其实就是想给父亲一丝安慰,给他脸上添点光彩。因为,我深知父亲,只要我们干得好,他才会活得开心。一生要强的父亲,在临终时刻,我终于感受到他灵魂深处的繁华和纯净,一生不识字的他,却比任何人都懂得爱的真谛!

这种打击,那一刻,大哥落泪了。因为,大侄子的婚变,不光是他家的私事,也是我们这个家族的心病啊。

从来——真正的悲悯,不是生与死的离别;而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根”意识,仍如流水般流淌在至善者的心中。

岁月悠悠,往事历历。父母和子女之间曾有的埋怨、不解等复杂情绪,都会在某一刻得到彻底释放。这一脉相承亲情的激励,相互伸展链接,才会让乡愁里的故土,唯一成为我们回家的路。思念如藤,很多年后,当我真正懂得父亲,明白他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付出的关爱,却是从他离开我们后才开始。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第三篇】

天气渐冷,临近年关,渐渐的也思念家乡了。

山谷的风,夹着寒气与雾水总是能准确的把挂在屋檐下的几串腊肉吹得摇头晃脑,摇摇欲坠。

每天伴随着父亲抽水烟的咕嘟声和咳嗽声,我都会准时从睡梦中惊醒,踩着咯吱咯吱作响木板,咚咚咚的跑下楼。

在我记忆里关于父亲最多的画面,是他穿着粗布棉衣,弯着腰正在咕嘟咕嘟的抽着水烟,伴随着一声声的咳嗽,有时能看到父亲眼里闪烁着泪花。父亲开心时是会表演吐烟圈的绝活给我们看的,每次吐完烟圈父亲脸上都会扬起愉快的笑容,我们也会被父亲愉悦的笑容所感染肆无忌惮的大声欢笑起来。我和弟弟也曾在父下地干活的时候,偷偷地模仿父亲的动作,抽起水烟来,唯一不同的是我会一本正经的指挥着弟弟给我点烟。当我的咳嗽声被弟弟的欢笑声掩盖的时候,弟弟的鼻涕泡就像气球一样吹起来了,越吹越大,又消失在我们的欢笑声中。

吃饭时我们是不敢端着饭碗离开座位的,饭粒掉在桌面上时父亲的眼睛透着亮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我们的手指会响亮地发出“啪”一声,然后恭敬的将饭粒夹起来吃掉,心里是不敢埋怨的。弟弟每次都会躲在母亲的身边吃饭,而每次母亲都会给父亲一个眼色,让弟弟逃过一劫,让我在一边吃惊的吃着饭。有时是要和父亲一起去挖野菜的,紫红色的茎,紫红色的叶子,名字及味道已经不记得了。在这时父亲是会和我们讲故事的,描述的是父亲小时候的事情,当年正在闹饥荒,亲眼看见许多人活活饿死。有喝水胀死的,身体肿起来一点力气都没有,饿的发慌有吃观音土的,有挖树根的许多不可思议从父亲嘴里说出又非常真实事情,常常听得我们毕恭毕敬的挖着野菜,仿佛在挖着救命稻草一般。

在我将要离开家乡的那一天,父亲背着我所有的行李默默地走在前面,我默默地跟在后面,脑子里想着许多话语,却没有说出一句来。雾水从远处的山谷夹着寒气正准确的飘落在父亲的银白色头发上,父亲的脊背已经不知不觉的弯了下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脊背将要挺起来了。父亲的眼睛依然闪着亮光,父亲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我渐行渐远的路途上。在我打开背包时发现多了一瓶带着温暖的茶以及一个鲜艳的红包。身后仿佛有一条无形的铁链拉扯着我的内心,我终于明白我将要离开我长大的地方,远离我的父亲了。

天气渐冷,临近年关,渐渐的也思念家乡了。很久都没有看到穿着粗布棉衣,弯着腰正在咕嘟咕嘟的抽着水烟的父亲了,或许父亲也正以这姿势在思念着我吧!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第四篇】

外婆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她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谆谆教导带给了我成长的力量,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她的背影。

听妈妈说,我刚出生的时候,外婆一直在我们身边照顾。她一早起来给妈妈熬骨汤、补身子,下午在小床边哄着我入睡,生怕把我惊醒,晚上还要照顾妈妈起夜、喂奶,每件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细致入微。有一次下雷雨,雷声震得我哇哇直哭,外婆轻轻地捂住了我的耳朵,一直把我抱在怀里。虽然那时只有一些零星的记忆片段,但外婆高大的背影、温暖的怀抱一直是我幸福的港湾。

小时候,外婆经常来我家,一踏进门,她就直奔厨房,戴上厨师帽,穿上白围裙,展现她精湛的厨艺。红烧肉是外婆的拿手好菜,也是我的最爱。只听厨房里发出“咔嚓咔嚓”和“嗞啦嗞啦”的声音,一会儿功夫,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就新鲜出炉了。我馋涎欲滴,连筷子都不拿,直接把红烧肉“灌”到肚子里,嘴角还留着香甜的肉汁。外婆笑眯眯地走过来,轻声对我说:“慢慢吃,细细嚼”,转身又走进了厨房。这时,我看到外婆忙碌的背影,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外婆不仅菜烧得好,也是一位好老师。午后阳台上的小聚是我最期待的,因为外婆会拿出《中国诗词名篇赏析》,教我品味优雅的诗词。她非常细心,总会先讲一个小故事,让我身临其境,然后耐心地读一句,让我跟一句。我一开始只能跟着读,久而久之便记住了,也了解了诗词的大致意思。记得学《木兰诗》时,在外婆的悉心讲解下,我体会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坚毅勇敢,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在外婆的言传身教下,我进步得非常快,她那充满知识力量的背影,推动着我不断前进。

上小学前,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外婆了,心里十分牵挂。有一天,外婆来看我,我开心极了,挽着外婆的手,一起走在四宜路上,准备去吴山广场玩,但走到一半,外婆说她走不动了,要歇一歇。我转过头好奇地看着外婆,关心地问道:“外婆,您怎么了?”外婆笑呵呵地抚着我的脸回答:“没事,真希望能看到玥玥背上书包的样子。”我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外婆说要回去了,她齁着背,在妈妈的陪同下慢慢离开,消瘦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如今,我背上书包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但外婆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每当想起外婆,我不禁潸然泪下,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外婆的背影,多么温馨、多么让人留恋外婆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每天呵护着我,伴着我逐渐成长。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第五篇】

从小到大,我把书当成最好的朋友,我喜欢在书里寻找我的快乐和忧愁。

当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便想起我的爸爸妈妈的背影。但不完全一样,因为朱自清的文章表现的是父亲对他的关心,而我父母的背影留给我的只是无情的怨悔。就在我5岁那年,我被带到法庭上,外婆抱着我坐在椅子上,我看见了爸爸妈妈,我便大声喊了他们一声,可他们并没有理睬我。爸爸和妈妈在法庭上争论不休,最后听说把我判给了妈妈,爸爸便离开了法庭,我喊了一声“爸爸——”,可那“背影”头也不回就离开了我,从此我便和妈妈还有外婆一起生活了。

可是没过几天,无情的妈妈也离开了我。外婆本想丢下我,可又不忍心,便把我留下了,于是我就像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整天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在外婆陪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时的情景:爸爸骑着车,带我去街上玩,带我去河边钓鱼;妈妈带我逛商店,给我买衣服。一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以后外婆把我送进了学校,我的学费是舅舅供给的。当同学请我参加他的生日庆典时,看见别人的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送上精美的礼物,让他在蜡烛前许愿,我真是羡慕极了。我多么想过一次生日,我不要那香甜可口的蛋糕,也不要那精美的礼品,只求爸爸妈妈和好,为我庆祝,可一直盼到今天,还是没有盼到。

当我从舅舅那儿得知妈妈改嫁了、爸爸再娶时,我痛哭了一场。外婆走过来说:“孩子,别哭,他们是些无情无义的东西,不值得你为他们伤心,你要好好读书,干一番大事业,让他们看看。”这时,外婆的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从书中读懂了幸福,也品尝了孤独。但读书依然是我最喜欢的事,因为只有它能在我的身边!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第六篇】

又是清明,您离去已有十年,每年到这几天,我总是梦见您,或是在忙碌田间,或是徘徊于荒郊,不管背景如何,却总不见您带些笑容,面容依旧如生前的坚毅和愁苦。每每从梦中惊醒,意识一时难以回到现实,看着灰蒙蒙的窗户,一切如刚刚发生的事情。静静地躺着,心慢慢沉浸于莫名的孤寂与落寞,思念如被激起的涟漪慢慢荡漾开来。

奶奶的身体挺好的,弟弟结婚前,我们一起去看了她,背驼了些,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增加了不少,精神依如从前。几个姑妈和叔叔挺孝顺的,儿女已成家,生活虽然忙碌,过的却舒适温馨。每年过年和老家的电话,总是在欢喜快乐的问候祝福中开始,在奶奶唏嘘的叮咛嘱咐中结束。远隔千里,我的问候话,对奶奶来说很是空洞与无力,老人家兀自用老家话不停地问着我们的情况,盼着我们能回家看看,说着说着就不得以把电话给了姑妈,奶奶又躲到一旁垂泪了。对您儿时欠缺的母爱,奶奶依然愧疚于心,这已是她一生的心痛。孤独的面对每一个思乡的日子,对您来说或许已习惯,爱已融化了所有的不幸。这些让我彻底明白了您为何总是每逢佳节便闷闷不乐,对亲人的挂念,对故土遥远的眷恋,在理应团聚的日子更是笼罩您的内心。

您走以后,妈妈又住了两次医院,现在身体还行。我和弟弟以结婚了,我的媳妇就是您最后几天见过的那个,人挺好。我已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小侄儿刚过百天,两个活泼可爱,妹妹也有了工作,找了对象,您当初担心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妈妈和弟弟还一起生活在咱原来的老屋,我每个月回去,每次她蒸点馒头、烧麦,烙几张大饼让我带回。话比以前多了些,家长里短的和我说个不停,有了小孙女和孙子后变得精神多了。每个人的人生路必须自己去走,您对这个家的辛苦付出已经足够。从儿时就每天见您在田里的劳作,骑自行车带着框,每天几百里在周边村里贩鸡蛋,贩蔬菜,卖水果;离家下煤窑,粮站作装卸工,杀猪卖肉,几乎所有能干的体力活您干过。我觉得对于您,老天真的有点不公,三岁丧父,母亲改嫁,八岁唯一的亲人,您的奶奶又在无限挂念之中离你而去。从六o年到六三年,也是建国后我国最困难的时候,您却是在孤苦伶仃地流浪,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或许您还感觉不到命运带来的是什么,能生存下来就应感激上苍了。十一岁远离故土千里,给人做了养子。两年时间挡不住思乡的脚步,十三岁您仅带了两个窝窝头,便懵懂上路,一路乞讨,靠偷扒火车从山西走到了老家合肥,近两个月的时间,您是怎样熬过的?感情代替不了生活,当半年后无奈又再次踏上回山西的火车时,您的心应已如冰了。苦难让您对家更是珍惜,儿时支离破碎的亲情,您珍存了每一个点滴,用五十年的时间辛苦劳作,耗尽了本是健壮的身体,让对亲人的爱在我们家发芽生根,枝繁叶茂。当您还没有真正享受一天儿女孝敬时,您却轰然倒下。弥留之际,您仅留给自己无限的眷恋和自责,儿子还没有成家,房子还没有盖,女儿还未成年……。

转眼十年,一家人平静幸福地生活着。偶尔回家和你生前的老友聊起,他们依然谈起您的勤劳和厚道,感叹您的突然离去。每到清明或您的生日、周年,妈妈总是提前几天打电话,问我工作是否忙,家里有没有事,回家上坟是否有时间,总是有同样一句嘱咐话,“如果有事就不要来回跑了,用的东西我准备好了,我去看看就行了”,平常的几句话,她不知自己想了多久,和您过去一样,害怕因为自己影响了儿女的生活,语气中总带着试探和犹豫,其实只有她对您的思念伴随着生活的每一天,那种孤寂,她宁愿深深地藏在心里,孩子们面前,她总是笑着说最近感觉精神多了,吃饭、睡觉挺香的。每次我感到一种难言的酸楚。

自己当了父亲后,知道了您抚养三个儿女是多么的不易。当初自己的年少轻狂给您带来的伤痛,到现在才有了深深的体会。我上大学的那一年,您带我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老家。第一次看到奶奶泪眼婆娑的慈祥面容,第一次听到您用我听不懂的家乡话和奶奶、叔叔、姑妈们倾述离别相思之苦,看到您魂牵梦绕的出生小镇,感染于船行鱼跃,风掬水皱的江南村景,看到你一生最幸福纯真的笑容。就要离开了,亲人们要给您几百元钱,算是对我们的祝福吧,当您默然接受时,我却在亲人面前责怪您几十年不见,不应接受人家的钱物,几十年已挺过来了,如何一下子放下原有的坚强与尊严,咱又照顾了亲人什么?久别重逢的欢笑和快乐戛然而止,奶奶掩面移向一房间,您慢慢的坐下,默默无语,眼里已经饱含泪水。那是我见您唯一的一次落泪。儿子用无知撕裂了您一生最幸福的相聚。您自幼年开始,确是不曾向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妹妹提起自己的艰辛,即使后来在您人生的最后,困苦和病痛即将带您离去时,您不让我们告诉家乡的亲人,您不愿因为自己,给亲人带去不便和痛苦。但当时为了儿女上学读书,您不再掩饰自己的捉襟见肘,放弃了自己的倔强和自强。当我也作了父亲时,我懂了,我深深地理解了您。父亲,对不起!

您已远去,我唯有无尽的思念。春天来了,愿这春的气息能舒展梦中您锁紧的额头。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第七篇】

爱情,一个古老而又不断变换新鲜的话题。

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有爱情吗?

父亲去世一年后,我们陪母亲到北京阜外医院做心脏介入手术。剧痛至昏迷的母亲感到一只熟悉的手摸着她的额头,轻轻地说:"是不是很疼,忍一忍就好了"。

父母亲成婚颇有一点机缘。那时,母亲家从河北逃难至包头,又辗转至后套,人生地不熟,难免遭遇冷眼,急需找一家本地人做依靠。父亲的舅舅那时当小队队长,心里惦记着给家贫的父亲结一门亲,于是和姥姥姥爷做了一把"交易",以给姥姥姥爷盖一座房为条件,把母亲娶回了我们家。那时父亲20岁,母亲18岁。从此开始了他们近50年风雨与共、相濡以沫的家庭生活。

父亲、母亲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父亲沉稳、内敛,母亲尖锐、外向;父亲做事趋于保守,母亲相对敢作敢为。所以两人之间尤其是年轻时候经常争争吵吵。但每次争吵都以父亲赔礼道歉作罢。在我们印象中,争吵双方父亲总处于下风头,一看到母亲生气,父亲马上和颜悦色、百般抚慰。父亲总对我们说:"你妈是刀子嘴、豆腐心"。外人眼中,我们家的事母亲说了算。实际上如母亲所说,大事都是父亲做主。父亲摸透了母亲吃软不吃硬的脾性,所以就很有效地用软办法对付了母亲一辈子。

在软办法对付之下,母亲心甘情愿做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有好东西吃先给我们兄妹五个,有好衣服穿先给父亲。母亲的"算计"是,父亲是国家干部,是家里的门面,一定要让他出去体体面面的。买新衣服也就一年一次,平时的旧衣服,母亲总是浆洗得干净清爽。父亲去世后,我们整理父亲的衣物,全部是洗得干干净净、一摞摞叠放整齐的新旧衣物。而母亲,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没有用过哪怕很便宜的脂粉,好多年甚至过年都不添一件新衣服。我们家如没有母亲近于吝啬的省吃俭用,把五个子女全部"供到头"读书几乎不可能。

而父亲,则心甘情愿当了母亲一辈子的"出气筒"和保护神。父亲决不允许我们对母亲哪怕是言语上的稍许不敬。母亲第一次心梗住院,院方建议做心脏介入手术。那时,心脏介入手术刚进入临床,手术费昂贵,风险巨大。我们兄妹五个经过简单的商量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无论手术费多昂贵,也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筹措。但手术风险有多大我们确实心里没底,决心难下。做与不做,反复磋商。父亲一直听我们磋商但不给我们决定性意见。后来我们才知道,一向大事做主的父亲之所以不发表意见,因为他自己拿不出那么大一笔钱,得靠我们往出扛。从来不靠别人的父亲内心苦楚可想而知。母亲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最后的结果是必须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最后一次下决心的时候,沉默的父亲突然哽咽着对我们说:"救救你妈吧,大大一辈子记着你们"。那是我第一次见父亲流泪。

母亲出院后,父亲对母亲的呵护更是无微不至。每到母亲吃药的时候,父亲把那个大大的药袋拿出来,哪个药吃几片,吃半片的掰开两份,一手拿药,一手拿水递到母亲跟前。有我们在场的时候还责备母亲:"你妈这个人什么都不在乎,吃药都记不住"。母亲回他:"你一天就记那点药"。但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也离不开母亲。父亲去世前几年,老两口每年都要有多半年去青岛帮小妹妹照顾小孩。父亲极畏出门,到儿女家也留不了几天。所以大多时候,是母亲先去。父亲总说:"过两三个月我就去了"。但往往不到一个月,父亲就开始坐卧不安,用他自己的话说,总感觉没着没落的。当他到了青岛,母亲调侃:"你不是过两三个月才来嘛"。"我想外甥了"。第二天,两人牵着外甥的手漫步在海滩,那又是多么和谐温暖的一幕。

父亲去世后,我们千方百计安排好母亲的生活。在一次全家聚会中,母亲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对你们的妻子、丈夫好,一世儿女不如半世夫妻"。

这时,我才相信,父亲母亲有爱情。这样的爱情,没有风花雪月却胜过风花雪月的浪漫,没有海誓山盟却胜过海誓山盟的永恒。原来伟大的爱情根本就不需要风花雪月和海誓山盟。

父爱如山,拙笔难尽。

草木枯荣,三年一瞬。

安息吧,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父亲的背影抒情散文【第八篇】

父亲一生中先后两次到过新疆。

第一次是初,那是我刚结婚不久迁入新居的冬天,父亲在我的一再邀请下,匆匆收拾完地里的庄稼来了。虽然电话里我一再叮嘱:火车到乌鲁木齐后在哪里再乘汽车,到乌苏后我在这接他等等,说得非常明白,但父亲第一次来新疆,路途不熟悉,还是觉得有些担心,便约着村里一位女儿在乌鲁木齐的老人一起来了新疆。

说好了买卧铺的,可为了省钱,他便偷偷买了硬座车票,一直坐到了新疆。我责怪他路途遥远不应该节省,父亲笑着说:“庄稼人,下苦习惯了,哪有那么的娇气呢,现在还有火车坐,够快的了,以前的人走口外,背上干粮走几个月,还不是一步一步走上来了?”

父亲说,家里吃的喝的多得很,车上对行李重量有限制,带不来。说着,父亲从他的提兜里变花样似的掏出了花椒、苹果、洋芋粉条、荞麦面等一大堆老家的特产,似乎恨不得把家里的东西全背来带给我。我掂了掂他的提兜,沉沉的足有六七十斤重,还嫌上车限制行李重量呢,这就是父亲。

第一次来新疆,父亲住了两个多月,由于天寒地冻,除去了趟塔城看望了几家亲戚外,其他地方都没办法领他去逛逛。临近春节的时候,父亲便着急要回老家,我多次留他在这儿一起过个春节,可他执意要回去,说母亲一个人在家过节会孤单的。于是,我便订了卧铺票,送他上了火车。

第二次接父亲来新疆,已经是在他患病的时候。秋的一天,父亲在电话里说,他最近老是犯困,干活使不上劲,两条腿重得像灌了铅一样拖不动,问我有没有啥药可以吃吃。我让他赶紧去县医院做个检查,弄清楚原因后再配药吃。一周后,我打电话给家里,母亲说父亲去地里了,问及检查的情况,母亲告诉我说,拍了片子,大夫看了好像是肺上有些毛病,别的没啥大的问题。中午,我再一次给父亲打电话,他说他把片子寄给我,让这儿的医院看看。从父亲寄来的片子来看,肺上看不出有什么毛病。我告诉父亲没什么问题,让他加强营养少干重活,多休息就好了。可一段时间,父亲越发觉得疲劳加重,饭量也减了下来。我心里掠过一丝不详的预感,决定无论再忙也要回老家一趟。

在当地市第一医院,胃镜室主任很肯定地告诉我,不用再考虑了,尽快准备手术,切除病灶,还有希望。可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抱着怀疑是诊断错误的一线希望中等待病检结果。当拿到病检结果的那一刻,我浑身无力地靠在了胃镜室门口的条椅上,情绪失控,旁若无人的失声痛哭,久久不能平静。

父亲从小家境贫寒,在八个姊妹里排行老大,为了生计,只上过几年私塾后就下地帮家里干活了,担起家庭的重担。父亲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作在那一垄垄庄稼地里,粗茶淡饭地走过了六十个春秋,养育了四个儿女。如今,孩子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做,该是他享些清福的时候,他却患上了不治之症,真是让我痛心得无以诉说。

确认检查结果后,我带着父亲去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治。医生的建议如出一辙,手术是必然的选择,但还得看个人体质等等。父亲的体质一直不好,经过一个多月的患病,体重已下降到了九十多斤。躺在唐都医院的病床上,父亲依然惦记着家里的几亩果园,不停地在我耳边唠叨,正是苹果丰收的时节,套过袋的红富士不及时取套,上不好色就少卖好多钱呢,着急地天天嚷着要出院。我一直哄着父亲,说市医院水平有限,西安的大医院看得好,咱们在这里检查完做个胃溃疡的手术就回家了,让他安心治疗,家里已经请人帮着干活了。经过一周的排队检查和等待,最终结果是放弃手术保守治疗。父亲高兴地出院了,说:“你看,我能吃能喝,好好的,赶紧回去,家里忙得要命!”这就是父亲,把家里的二亩果园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我不得不把检查结果如实地告诉了母亲,并决定带父亲来新疆生活并治疗,希望能让他能再延长一段生命。他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随我到了新疆。知道父亲患病后,在苏州工作的小叔多方打听,从深圳买回了抗癌药物,一个疗程5000多元的药物,小叔一人就承担了三次,其他叔叔和亲戚也倾力帮助,共同挽救父亲最后的一段人生旅程。在新疆生活的日子里,父亲一刻也不闲着,天气暖和后,清晨,早早起床跑到街心花园去锻炼,几天的功夫就熟悉了锻炼的人群,让他们教他打起了太极。中午,父亲早早地摘洗好菜,准备妥当等我们回去,减轻了我们奔波的压力。午饭后,乘午休的功夫,父亲便下到小区,捡拾一些废旧物品,隔几天去一趟收购站,几块十几块的收入,让父亲有了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好几次,我劝他别去捡那些破烂了,卖不上几个钱,还对健康有害,可他就是不听,一不注意就偷偷地走了。父亲是一个闲不住、劳碌惯了的人,整天起早贪黑,从不吝惜自己的身体。

半年多后,父亲提出要回去。他时常惦记着母亲,也惦记着家里的那几亩果园。父亲经常在我面前提及,现在是春分,现在是谷雨,现在是忙夏,家里应该是掐花、容果、套袋的时候等等。父亲的心思我懂,言外之意是母亲在家里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却在这里享着清闲,什么都帮不上,很是着急。眼看着快到中秋节了,我想让他继续留下来,过完这个节再走,一来是继续治疗,二来是起居和生活比较正常,又不干农活,有利于他的病情治疗。在新疆的日子,父亲的气色精神明显好转,体重有了上升,我们都很高兴,多么希望这是一场错误的诊断。我知道,这一次回去就是永远的分别,他再也没有机会来新疆了。在三番五次劝说不济于事的情况下,我不得不同意送他回去。

第二年春天,父亲便彻底病倒了,一天的进食只能是母亲烧的半碗白面稀糊,其他的吃了便吐,这一次病倒后,父亲便再也没有起来。在父亲离开前的最后日子,基本米粒不进,只能靠打营养液度过时日。已经很难自己坐起来、但神智清楚的父亲,每当有亲戚、乡邻来看他,总是要让弟弟或者母亲扶他坐起来,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哪怕只有一小会儿。父亲病倒后,来看他的人络绎不绝,这缘于父亲的好人缘。父亲虽然是个普通的农民,但他是一个热心肠、舍得为他人着想的人。他穿的衣服都是我们姊妹给他买的,穿上一段时间换上新的,就把半新不旧的衣服送给村里光景过得不好的人。村里哪家有事,他跑出跑进,几天一回的看望,说宽心话,聊家常。他也总是乐意去帮助别人,只要谁家需要,他都会尽绵薄之力去帮忙,因为他永远记得自家困难时期别人对他的滴水之恩。就这样,父亲赢得了四邻八舍的尊重。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整天有一拨一拨的乡邻前来看望父亲,大家有的空着手来,有的带一包糕点,有的带一篮鸡蛋,安慰着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和父亲同辈的一位八十三岁高龄的老阿姨,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看父亲,她说她走一路、歇一路,三里多路原先一会儿的功夫,现在要走上半晌,真是老不中用了。就这样,她还是要坚持来看父亲。在进我家院门的时候,她从怀里掏出了四个鸡蛋给了母亲,一再交代要让给父亲打成荷包蛋补身子。半年多没来了,她也不知道父亲早已水米不进了。掏出鸡蛋的瞬间,我和几位叔叔,包括在场的乡邻都被这位慈祥的老阿姨的举动而深深打动了,也被父亲的好人缘深深感染了,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热泪。

父亲还是在我们的惋惜和恋恋不舍中走了。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顽强地生活着,虽然到离开我们谁都没有给他说过他的病症,可他在弥留的最后时刻,还是猜出了自己的病情,他一再说,谁都不怨,怨自己得了这治不好的绝症,怨自己花了家里的那么多钱......

父亲走的时候,我正在北戴河学习,没有赶上看他最后一眼,直到现在,还纠结在心里,成为我永远放不下的痛。

在父亲去世后三年的纪念日,四邻八舍和亲戚朋友前来悼念,百余人聚集在父亲的墓园里,再一次表达深切的怀念。这就是普普通通的父亲,平淡走过一生,没有辉煌的业绩,没有闪亮的足迹,凭着善良、纯朴、厚道和热心肠赢得了乡邻的尊敬和爱戴。这一次,我也没有按照故乡的习俗让先生代写家言,我自己动手写下了纪念的文字,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装满了对父亲的祈祷,装满了对父亲的留恋与不舍。

一嘟嘟燃起的纸钱随思念一起飘向高高的蓝天,一声声呼唤随祝福传遍丰收过后的秋天原野。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三周年纪念的那个正午,微风轻拂,阳光很好,我彷佛又一次看到了父亲清晰的笑容,耳边又一次回荡起那熟悉的旋律: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20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