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资格的声明范例(精彩4篇)
【导言】此例“任职资格的声明范例(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任职合法性声明【第一篇】
关键词:高职 声乐教学 误区 对策
21世纪,更加注重人才质量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每个人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也是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的国际化,职业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锐意改革,重视师资培养,合理建构专业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职声乐教学的特点与目标
高职声乐教学是相对于专门艺术院校声乐教学而言的,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很大的区别。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音乐专长和较强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音乐教学,组织策划文艺活动和各种艺术比赛工作的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而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则是为了培养专业歌唱演员的,两者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施教方法等方面都应有所不同和区分。目前,大多数高职声乐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模式存在着照搬专门艺术院校的误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扎实的歌唱技能,具有发现、分析、解决声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声乐文献资料,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高职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高职声乐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作为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研讨。
二、高职声乐教学的现状和误区
1.高职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传统的声乐教学非常抽象,缺乏直观性。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往往是凭借经验和感觉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没有自身的参照物,学生难以感知自己真实的发音与演唱,也就很难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灵感的捕捉。对于伴唱带的模仿,容易滋生他们的依赖心理,难以激发自主学习和创造性的培养。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不同的。声带和发声技能是触摸不到的,发生的状态也是难以捉摸和测量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把握发声技巧,体验音乐情感,感受艺术魅力。教育者应重视和关注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活动与情绪反应,及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声乐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深化了人们对基础素质的要求,忽视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或低素质的人才误区。对于高职声乐教育而言,除教育大众化造成的高职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滑外,高考利益驱动下,促使不少缺乏音乐天赋、文化基础,甚至并不喜欢音乐的学生纷纷涌入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专业教学的难度加大。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科学专业定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合理建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2.高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受诸多因素制约,难以准确把握声乐教学的科学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声乐教学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能纵容一些违背科学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急于求成,甚至违反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能力、经验、判断、观念的不同,对声乐上循序渐进的理解也持有不同态度,必然对声乐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对学情了解缺乏,在促进学生声质上的转变难以因材施教。由于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师授课时的发声、演唱示范带给学生极大影响。声乐教师往往不自觉的把学生往自己的声部靠,同时,教师自己的歌唱技术的声音概念也会在教学中不自觉体现出来。教师掌握的歌唱技能是针对自身机能而驾轻就熟的,并不一定对学生有用,应该实事求是的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寻求对学生最有效的办法。
教师的兴趣和欣赏视角对声乐教学效果影响明显。有的教师是唱民歌的,她带的学生就教唱民歌,而美声教师很少使用民歌教材,这就必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够既教美声,又教民歌。只是,每个学生有适合各自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既要体现声乐教学的共性,又要针对学生个性,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和艺术实践两方面提高自己,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培养合格的声乐人才。
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或引领不及时,造成高职生声乐学习的不良定型。学生存在的不正确观念或唱法(或部分不良观念和唱法),在教学实践中因各种因素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改善,造成思维定势或习惯,形成自身特有的平衡态势。教师对学生不良定型的认识和警觉至关重要。这种状态成为该学生进步和潜能发挥的障碍,一旦形成便极难改变,如习惯性的歌唱无感情或虚假做作,习惯性的挤卡喉咙等。对于学习中形成的不良定型,学生是单纯的、无经验的,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声乐教学的策略
1.积极推进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有序推进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促进声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建立公开的教师档案,督促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改革学生素质评价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永远保持他们的可塑性和继续进步的活力,促进声乐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优化师生组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声音、个性、能力、艺术经历等,合理的匹配教师,调整课程体系,以确保师生的最佳组合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声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坚持以研促教、教研并重,重视现代音乐教育理论学习,借鉴新的音乐教育技术和教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声乐教学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实现和促进声乐教师的自我完善。
2.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综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与厨师运用蒸、炒、煮、炸等方法烹制佳肴同理,要使声乐教学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专业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至关重要。同时,改善教学条件,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
3.创造性地创设音乐情境,提升声乐教学的情感维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声乐应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应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整个身心投入的歌唱,感动自己也会感动别人的艺术。情感覆盖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运用声乐技巧外,最重要的是创设音乐情境,用真实的情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以引起师生内心的共鸣。一方面,对声乐作品情感内涵进行理解和挖掘。教师既要成为声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声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范唱、伴奏和艺术化的语言表述等方式来传情达意,感染、陶冶和激励学生。另一方面,针对在声乐教学中声音训练较多而情感投入不够的现状,采取和实施“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动”起来,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学习声乐的情趣和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声乐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参与的氛围,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根据问题的要求让学生开展自己的想象,大胆进行歌唱二度创作,以求走进音乐,丰富情感体验。
真正实施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还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只有教师积极思考、有效设计、合理组织,才能真正实现声乐的有序教学。教师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有效转化高职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高职声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声乐演唱与教学》徐小懿。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6.
任职合法性声明【第二篇】
近日,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及个人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所长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噪声性耳聋可防可控,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切莫等闲视之。
噪声性耳聋四个发病特点
依据近8年职业病报告中噪声性耳聋的数据,李涛总结出了我国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特点。
其一,患者中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一特征符合男性、女性劳动者选择就业的特点。”他说。
其二,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李涛认为,根据噪声危害的特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噪声所致的听力危害仍将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其三,病例所属企业经济类型分布特征明显。李涛坦言,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的这种经济类型分布特点,并不意味着集体或私营企业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真的最低,“可能更主要的是因国有企业,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及中外合作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方面比集体或私营企业做得更好,更能及时发现噪声性耳聋病人”。
其四,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涉及37个行业,但%的噪声性耳聋病例都出现在通用、专业设备制造业,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金属制品制造业。
“虽然听力损伤不会立即危及患者生命,但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李涛说,“按照目前的发病特点,我们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紧防控噪声性耳聋。”
危害可控可防亟须重视
李涛表示,噪声对劳动者听觉系统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未发病前,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噪声性耳聋的预防和控制。
据介绍,长期在95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工作,有29%的人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85分贝,也会有10%的人出现耳聋。许多研究报告表明,高强度噪声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听觉、智力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噪声性耳聋是可防可控的,完全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控制、管理控制措施以及加强个体防护进行预防。”李涛说。
任职合法性声明范文【第三篇】
声誉风险自查报告范文(一)
今年以来,XX市XX区联社坚持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紧紧抓住 制度、执行、监督 三个环节,以制度执行年活动为载体,从全面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入手,狠抓 五个到位 ,深入扎实做好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监督检查和整改工作,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防范事故案件,有力地促进了全辖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
自年初一开始,联社领导班子把合规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理事长为组长,纪委书记、监事长为副组长,经营班子和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 制度执行年 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管理年 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开展和检查督促,落实稽核监察保卫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分别制定了 制度执行年 活动和 合规经营、合规操作 自查自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三是实行 一把手 负责制,联社监事长与各信用社主任、信用社主任与职工层层签订 合规经营、合规操作 自查自纠工作责任书XXX份。联社领导、部门负责人按照分工各司其责,认真履职尽责,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争做合规带头人,为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奠定基础。
抓合规意识教育,培训学习到位
为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新青员工的合规意识,联社一是把自省联社成立以来出台的制度办法和金融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案例作为学习培训内容,重点提高员工对基本制度的熟悉程度,强化 学法、懂规、遵纪、守制 意识。二是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年内联社共组织培训学习班X期,参训人员达XXX人,其中一线员工的学习面达90%以上,使大家真正认识到 内控优先,制度先行 的重要性,理解和熟悉自身岗位内控要点,主动预防和发现风险。三是是采取了自学、集中学、分散学、岗位交流学、互动式讨论学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业务流程合规操作手册》、《安全保卫工作理论与实务》等业务书籍。同时,结合案件防控实际,把典型案件警示教育融入活动中,剖析案例,总结教训,标本兼治。联社监察部门随时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认真分析成因,定期以文件形式予以通报,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人人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进一步加深对制度的理解和再认识。四是运用激励机制,检验学习效果。10月中旬,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方式,各信用社和联社机关推荐XX名员工进行了合规知识竞赛;11月下旬,组织全辖XXX名员工分岗位参加省联社的制度学习考试,考试成绩与员工目标责任考核和来年的岗位聘用挂钩,考试及格率达99%。
强化基础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
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临柜操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防范事故案件的永恒主题。年初,针对我区部分营业网点一线岗位人员严重不足、规章制度难以贯彻执行的严峻现实。联社一是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用工制度改革方案,综合全辖机构网点的经营规模、服务对象、业务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岗位编制XXX 个,撤并低效网点XX个,二是面向社会,招贤聚才。公开聘用大、中专毕业生XX名为短期合同工,委托省联社招收计算机、法律、财务审计等专业技术人才XX 人,经过岗前培训,全部充实到一线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紧缺和内控落实难的矛盾。三是联社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设置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或合规风险管理岗,制定合规风险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四是打造 流程银行 。由稽核监察保卫部牵头,财务、信贷、人事、办公室等部门通力配合,重新制定了会计、出纳、信贷等岗位职责,按照 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 的要求,细化了每一笔业务的操作流程,防范违规操作,切实做到了有章可循。
狠抓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到位
区联社一是抓自查。制定了《XX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自查工作实施方案》,对自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进行了明确,在全区信用社全面开展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自查工作。并对照2019-20XX年各项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疏理了4个方面16个类型的问题,以文件形式印发各社,连同XX省银监局《2019-20XX年对XX省农村信用社各项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省联社成立以来各种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并转发各社对照开展自查。各社也将辖内各营业机构自2019年6月25日以来接受银监部门、省联社XX办事处、区联社及自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梳理成条,分类整理,印发给每一位员工,逐一整改。二是抓专项检查。先后开展了上年度会计决算真实性、重空凭证管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贷款本息核对、财务收支,以及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等专项检查,重点查找操作流程、管理环节漏洞和弊端,针对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XXX份,落实专人限期进行整改。三是抓好稽核检查。联社稽核大队组建后,制定了《稽核大队管理办法》,实行分组划片包社,开展 突袭式 的检查,按照省联社提出稽核工作实行 序时稽核,业务全覆盖 的管理要求,已完成对XX个网点的序时稽核,并对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发出了整改通知。同时,加强后续稽核,强化责任监督。对专项检查、现场稽核和序时稽核后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复查,确保了稽核工作的严肃性。四是抓账务会审,规范操作行为。各信用社按季将辖内分社(储蓄所)的会计账务、重空使用、信贷资料进行交叉检查和集中会审,奖优罚劣,现场督促整改。今年1-10月,全辖信用社共组织会审XX(社)次。五是加强责任监督,搞好离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今年,我们通过现场检查、民主测评、社会调查等方式,先后对全区XX个信用社的高管人员离任进行了审计;对高管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履职情况、经济责任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对岗位轮换的XX名员工的离职进行了审计,审计中落实个人及共同违规责任贷款XXX笔,金额XXXX万元(其中个人违规责任贷款XXX笔,金额XXX万元),被审计人员均书写承诺,订立了限期收贷计划。六是抓排查。针对 XXX案件 和贷款本息对账反映出的问题,5-6月,联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是否有参与 九种人 和员工经商办企业的排查,排查出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且日常消费与收入不匹配、无故不正常上班(旷工)或经常性出现违规操作和有不良记录等行为的重点人员 XX人,仍有XX名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超过3年以上未轮岗,联社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控,对超过3年以上未轮岗适时进行了岗位调整;X名有经商行为的员工家属已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自行予以纠正,有效地整治和规范了全区信用社对员工的行为,较好的防范了道德风险。七是抓安全检查。采取实地检查与电话询查、突击检查与重点抽查、日间查与夜间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开展各种安全检查XXX社次。同时本着安全坚固、经济实用的原则,对顶山、恩阳等11个机构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了更新;新安装更换报警器X台、维修警器具XX社次。通过开展各类检查,加强了基层社的财务、信贷、重空、内控重点管理,有效地规范了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行为,防范案件的发生。
建立问责机制,责任追究到位
我们从建立有效的违规问责约束机制入手,限制、批评、纠正和惩处违规违纪的单位和员工,在内部弘扬正气,杜绝违规恶习,对违规失德的人和事,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一是层层落实了事故案件 一把手 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人人签订了事故案件防范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二是建立了严格的事故案件责任认定程序和报告制度,做到发案必查、有案必报、查必问则、有责必究。不论检查发现的还是来信反映的问题,在初步核实的基础上,符合立案标准和条件的,及时予以立案,并迅速上报,不搞瞒案不报。三是建立 双向 问责机制,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处理联动,经济处罚、组织处理和政纪处分同步,1-10月,受诫勉谈话的信用社班子X社次,通报批评的XX社次(含分社、储蓄所),经济处罚XX人次、罚款金额XX元,待岗X人,免职X人,除名X人,待给予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的8人。向妄存侥幸心理的人员亮起了 红牌 ,维护了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保障了全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
声誉风险自查报告范文(二)
近年来,工行山东分行营业部一直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正面引导、积极应对,分类分级、妥善处置”的工作总要求,积极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全力做好声誉风险监测和排查,努力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提高全员思想认识,确保组织管理到位。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讲政治的高度,组织全员积极关注新形势下舆情工作可能出现的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业务流程上、管理制度上防控风险隐患,全面深入开展声誉风险日常监测和排查工作,不断完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二、周密组织日常监测,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采取多种方式,全面细致、深入持久开展声誉风险日常监控,抓好舆情危机前期预防工作。通过摸清风险底数,明确盯防重点,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把风险责任分解并落实到机构、部门和人员,确保责任到人、排查到点、层层落实、环环到位,对舆情信息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特别加强防范由各类服务问题演变而成的声誉风险。
三、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确保排查到位。
严格按照声誉风险管理制度规定的排查范围、内容和标准,定期对全辖的客户、机构、业务、系统、产品、服务等各个方面,组织开展声誉风险排查工作,形成重点风险名单,建立风险档案,责成专人对风险名单进行盯防,落实责任人,严防因敏感性、普遍性、系统性问题引发声誉风险事件。
四、落实重大事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反馈到位。
根据风险排查情况和报送规定,及时向上级行和银监局报送重大风险隐患。对于符合银监会和工商银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要求的重大突发事件,要求按照规定时限、路经和要求,及时报送,不得捂、拖、推、瞒,确保信息沟通和反馈及时到位。
五、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应对处置到位。
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和风险事件,积极开展媒体和社会舆论正面引导,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妥善处置,严密防控风险的积聚和事态的扩大。对负面舆情和声誉事件的处置周密制订预案,因情施策,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预案,不断提高妥善处置声誉风险的能力,确保各项业务稳健运营。
声誉风险自查报告范文(三)
一、重大声誉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
为引导我社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做好惠民工作,指导各部门、各营业网点建立舆情分类报告机制,明确舆情监测责任和报告路径,逐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信息报告体系。
二、职责及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了**信用社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
(二)领导小组人员分工
组长:组织和部署各网点要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为人民群众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改善金融服务,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信用社声誉。
成员:做好舆情监测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要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发现舆情第一时间及时上报;舆情引导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及时报告。
三、应急预案
根据联社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办法、相关制度和要求,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监控我社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和有效性,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一)各网点必须明确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
(二)全体员工负责我社声誉风险管理,配备与我社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理资源。
(三)明确我社各网点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其执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四)确保全社员工接受相关领域知识,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维护银行的良好声誉。
(五)培育我社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意识。(六)各网点要将舆情监测工作制度化,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对监测应对情况进行记录,尤其是做好负面信息和舆情的记录,并开展舆情研判,评估声誉状况,评价应对效果从维护客户关系、履行告知义务、解决客户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督和评估。
(七)舆情信息研判,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
(八)做好声誉风险信息管理,记录、存储与声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九)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对声誉事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评估
四、预防措施
(一)在重大声誉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行为和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
(二)各网点指定有责任心的员工担任此项工作,明确处置权限和职责。(三)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相关信息。
任职合法性声明【第四篇】
关键词:依职权行政不作为 行政裁量 违法判断标准
引言
2008年由三鹿奶粉所点燃的国产食品安全危机仍让我们心有余悸,在追究无良企业赔偿责任的同时,行政机关的监管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首次成为学界争议的对象。[1]2009年由食品药品所导致的安全事件依旧来势汹汹。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有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达到36件,其中问题双黄连注射液致人死亡事故又再次将药品安全行政监管责任推向了风口浪尖。[2]而近年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所体现出来的监管行政不作为责任也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尹深琰诉卢氏县公安局不作为行政赔偿案[3]、孟宪梅等诉广饶县交通局未及时清除道路猪粪致交通事故案[4]等诉讼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其他一般行政不作为领域中,由于行政机关未能行使相应职权而产生的国家赔偿纠纷也已经是剑拔弩张。
针对李茂润诉阆中市公安局案,2001年7月2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 23号的批复指出:“由于公安机关不履行法定行政职责,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应当承担行政赔偿责任。”虽然通过扩大解释可以将不作为赔偿主体公安机关扩大解释为一般行政机关,但是由于该项批复规定较为简单,如同任何简洁立法所面临的任务一样,在将批复运用到实践时自然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和解释。而此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当在满足何种条件时,行政机关的行为可以被判定为不履行法定行政职责,从而被认定违法并应当对其不作为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本文试从解剖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赔偿违法判断的困难性人手,以日本依职权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理论和判例作为分析对象,试图将依职权行政不作为类型化,从而寻找判断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违法的普适性标准要件。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是依职权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与日本经验?
(一)为什么是依职权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
依照我国传统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来划分,可以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声请行政行为。[6]相应行政不作为也可以区分为根据职权而产生的行政不作为以及根据声请而产生的行政不作为。[7]依声请行政不作为的违法要件相对较易判断,即相对人提出申请、声明、要求等后,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限的经过。以行政许可为例,依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42条第1款的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也就是说,在依声请行政行为的场合,当行政机关超过20日或者30日作出许可决定时,该行政不作为就可以被判定为违法,从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而与之相对,依职权行政不作为的违法要件则成为了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问题中的重镇难点。[8]之所以依职权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难以实现,其难点在于,为确保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顺利有效地履行其行政权,法律赋予行政机关在作出行为时一定的裁量余地。[9]众所周知,行政裁量权的授予,是立法机关弥补法律规范的形式正义对个案特殊事实回应不足的对策。个案正义的使命,要求行政机关在把握具体法律规范的要件和效果之外,照顾到个案当事人的特殊情况以及作为背景的管制环境和管制政策,形成拉伦兹所言的“眼光流转往返于事实与规范”[10]之间的运作手段。即,在一般情况下行政机关对其是否作出或者怎样作出行政职权具有一定的可掌控性。我国学界对于行政裁量权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11]但是对于行政裁量是否能够类型化、类型化的标准为何、以及对裁量的审查范围和审查密度是否有规律可循等问题却仍然只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12]上述问题涉及到本文的研究范围时就具体转变为,应采用何种类型划分以及如何设定要件标准,才能够在行政机关具有裁量权的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赔偿领域判断其不作为行为违法,并应为此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二)为什么是日本经验—理论探讨
此时,我们将视野转向邻国日本。之所以选择日本作为参考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国情的可参照性。上世纪7、80年代,由于日本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或者个人出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有心或者无意频频挑战行政机关的监管领域,而行政机关的监管不力就造成了行政国家赔偿事件的高发。而这正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一定的相似性。第二,经验的可鉴用性。在日本1969年的亚急性脊椎视觉神经症(スモ冫)案件中,由于日本当局对氯喹药的不当许可,致使11000名患者染病与家属隔离。[13]在旷日持久的集团诉讼中,学理界和司法界对日本当局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讨论和判决实践。第三,行政法体系的可共通性。日本与我国同处于大陆法系国家,在行政法体系上有共同的渊源,虽然日本的国家赔偿法采用民事赔偿体例,但国家作为赔偿主体的特殊性却使得日本的国家赔偿法脱离不了公法烙印,从而在实际上仍使日本国家赔偿法列入行政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