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样例【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6256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样例【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第一篇】

安龙县发展和改革委(2015年1月7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工作筹备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黔发改规划„2014‟781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黔西南州“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州府办函„2014‟98号)等文件精神。经全县常务会议审定同意后,我县于2014年8月20日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安龙县“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安府办{2014}155号)。县人民政府组织各县直单位于2014年8月21召开全县“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动员会,起草形成了《关于开展安龙县“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方案》确定了涉及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及发展战略、扩大投资和优化结构问题、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内的20项重大课题,并对全县“十三五”规划各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意向性安排,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二、目前进展情况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方面:20个前期重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尚在开展,目前,除我局承担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扩大投资和优化结构问题、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战略、重点服务业集聚与融合发展课题”、县林业局承担的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课题”、“县金融办承担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课题”、“县国土资源局承担的优化和提升能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课题”、“县住建局承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课题”基本成稿外,其余12个课题研究成果均尚未正式报送我局。“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衔接方面:根据“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我县于2014年8月起,即组织开展了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起草工作,目前,已基本形成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总体框架,2014年11月10日下发了《安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安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安府办发„2014‟203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蔡平亲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冉隆斌任常务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其他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机构。期间,多次赴州发改委规划处进行沟通汇报我县规划前期工作情况:经我县调度,目前研究工作均在开展中。

一是基本明确了全县“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导思想。即: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内陆开放、构建“一路一带”战略框架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赶超跨越为主线,以推进服务业高端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精品化为主攻方向,以强化科技创新、夯实人才保障、促进特色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撑,以优化环境、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为立足点,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扩大开放、强化区域协作为根本动力,以生态为载体、文化旅游为引领,走喀斯特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化下实现追赶、转型、跨越,完成发展方式上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性调整,确保到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二是拟调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随着世界和中国经济新常态化的到来,要求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战略上需要有一个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新定位。为突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引导性,我们结合最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初步研究,拟将我县发展的战略定位调整为:围绕“同步小康”目标和“四化四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5个100工程”构建国家内陆现代服务业创新开放试验区和西南“两园、三区、一江、一红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能源及载能工业集聚区,加快形成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综合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和区域电力枢纽,着力建设国家“一带一路”通道的战略节点和贵州面向东盟、南亚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

三是基本明晰了“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确保与全州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20年国民生产总比2015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15年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5年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5年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比2015年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5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完成现代化,全面建成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民主和谐的荷香安龙。

二、下步工作打算。

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州委六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发2号文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四化同步”为抓手,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新常态,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省、州发改委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阶段性安排和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毕水兴片区调研座谈会的主要精神,我县打算按四个阶段做好下步工作。

第一阶段: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完成初稿。2015年1月初至5月,根据省、州“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指引,结合安龙县实际,在基本思路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安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并完成初稿。由发改局及专项规划责任部门负责,组建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根据调研成果,结合实际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文本(含重点项目库建设、相关规划建议与编制说明)。

第二阶段: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中央将召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省委、州委也将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编制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共黔西南州委关于编制黔西南州“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一阶段,我们将根据“三个建议”的要求和部署,广泛征求意见。2015年6月-8月中旬,将初稿“十三五”规划纲要文本提交征求县四大家领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中期成果。反复调整和修编规划纲要草案,使最终形成的纲要草案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符合省委、州委的总体部署,符合县委的切实要求。

第三阶段:2015年9月,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咨询,根据专家意见,2015年10月进一步充实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修改稿。

第四阶段:提交规划最终成果。2015年12月中旬,向安龙县四大班子提交“十三五”规划纲要文本,进一步征求意见。根据县领导意见进一步对规划文本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稿。完成全县“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衔接、论证、报批和成果汇编工作。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第二篇】

为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和工作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工作新水平,紧贴省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当前事业发展实际,着眼事业科学长远健康发展,在认真总结分析“十二五”发展成绩、发展经验、发展规律,以及存在不足和原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调研、审慎论证、集思广益、认真谋划,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推动“十三五”期间事业科学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成立“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若干规划分组:

综合组:负责“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计划的拟定、任务分解、规划统稿,统筹协调各小组工作。由局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与。

法制建设组:负责“十三五”发展规划法制建设部分的编制工作。由法制处牵头。

与信息化建设部分的编制工作。由科技处牵头,信息化处参与。

机构队伍建设组:负责“十三五”发展规划机构设置、干部人事、企事业单位发展、离退休干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党群建设、纪检监察审计等部分的编制工作。由人事处牵头,离退休处、政工处、监审室参与。

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组:负责“十三五”发展规划行政管理、绩效考核及体系建设、计划财务、后勤基建等部分的编制工作。由计财处牵头,办公室、人事处参与。

三、工作阶段安排。

2.组织推进,各规划分组开展调研,形成各组初稿;

4.意见征求,面向全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充实修改初稿;

5.审定发布,呈送局党组审阅,根据局党组意见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

四、有关要求。

1.领导重视、广泛参与。“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关系未来五年我局发展的蓝图,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要广泛发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关部门要给予人力、财力、物力保障,各分支机构、各直属联系单位要积极配合成员单位开展工作调研,主动献计献策。

2.加强沟通、协调推进。“十三五”发展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各成员单位务必要加强沟通、注重协调、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规划分组牵头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统筹推进作用,各牵头部门要由负责人任分组组长,并指定专人任联络员,各协助部门要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开展工作,指定专人参加工作班子,各规划分组联络员要切实做好沟通联络工作。

3.结合实际、深入调研。编制工作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要深入调查研究,要围绕新常态、分析新形势、明确新目标,牢牢把握好面临的机遇,积极面对发展的挑战,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引领性。

4.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规划编制重点要围绕影响事业中长期发展的'一些重大的关键性的问题,寻找破解这些问题路径、方向,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使规划既体现方向性、指导性,又体现可操作性、实效性。

同时要坚持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的原则,以对历史和事业负责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着力描绘事业发展的新蓝图,为事业科学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第三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样例【范例8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xx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实施“十三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对于促进xx省金融业加快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点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x个五年规划纲要》和《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x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xx省金融业取得长足进步,金融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合作创新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金融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二)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时期,xx省加快引进域外金融机构,积极培育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实现了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物理网点的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有序竞争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三)金融合作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十三五”时期,全省不断扩大金融开放程度,提升金融合作水平,进一步扩大金融总量。加强与金融机构总部合作。

(四)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十三五”时期,xx省法人金融机构快速发展。

(五)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立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机制。成立了xx省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日常工作协调机制,构建了纵向省市县x级、横向各行业主(监)管部门构成的全省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先后处置了一批陈案积案,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和问题,非法集资案件多发频发势头得到扼制。结合近年来全省非法集资案件发案特点,对省内各金融机构进行了风险排查,着力推动宣传教育的常态化。

“十三五”时期xx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未来一个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将继续发展,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包括经济增长格局变化、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新建立、国际能源市场的调整以及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等。国际大环境整体对我国有利,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世界大事中中国因素的影响日益加大,围绕世界利益格局调整的博弈更加复杂,全球科学创新和技术革命正处于孕育突破阶段,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从国内背景看,经过x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变化;适应法治化和市场化要求,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将重塑我国金融业态和金融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业正在向更加市场化和平衡增长的状态转变。

从省内环境看,党***的战略部署为我省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新的发展形势和政策取向为我省发挥五大优势,推动五大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国家推进新一轮xx振兴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我省破解老工业基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改革,为我省企业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务院批准了xx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等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为全省金融业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将扩大金融有效需求。长xx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新一轮振兴xx政策将推动我省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必然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将提升金融发展层次。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将有利于我省发挥土地、技术和资源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促进金融层次提升。三是绿色经济发展将促生绿色金融机制。围绕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促进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机制创新。四是工业化进程将提升金融发展空间。发展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促进信贷、证券、保险、租赁、担保等融资集成。五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将拓展金融市场。我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推动,xx一体化率先带动,将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有利于基金、信托、债券等金融创新。六是农业现代化将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推进发展要素向县域集中,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将大幅增加农业对金融的需求。七是扩大消费需求将提高金融服务档次。我省加大民生投入,优化消费环境,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将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便捷化程度。

“十三五”xx省金融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x中、四中、五中、******精神,以邓小平理论、“x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xx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密围绕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以千方百计增加社会融资规模和金融业增加值为核心目标,以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纲领红线,以优化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功能、促进金融创新、夯实金融基础、防控金融风险为主要手段,突出抓好农村金融改革、地方金融改革、金融协作机制建设、金融监管机制建设、金融集聚区发展、金融人才队伍发展等重点工作,着力增强金融主体活力、自主创新力、国际竞争力和风险防控力,着力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产业凝聚力、辐射带动力和资源配置力,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推动xx金融“十三五”高点起步、跨越发展、迈向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构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全面创新驱动战略的先导性作用,积极优化“双创”金融服务,推进金融支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不断增强金融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个跨越”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坚持服务民生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建立完善有区域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为基础,加大对优势特色农业、养老健康服务、脱贫攻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提升绿色金融比重,满足对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行业的融资需求,为推进全省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和幸福美丽新农村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紧跟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和金融双向开放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契机,服务好中蒙俄经济走廊、“丝路xx”大通道、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项目建设,建立更加紧密的xx亚金融合作机制,打造多元化开放合作平台,努力提升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市场化、法制化为原则,分类指导、因情施策、重点突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金融业发展成为xx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定位明确、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架构;xx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基本完成,不良资产得到有效化解;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互促进,融资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增长,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服务民生改善、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作用充分显现。征信机制基本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功能基本完备。

银行业发展目标:全省银行业建成体系完整、功能齐全、渗透力强、服务高效、运作规范的现代银行机构与市场体系。形成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多层次组织体系;银行机构达到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要求;银行业资产质量稳步提升,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持续下降。

证券业发展目标:争取全省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建成具有显著特色、综合实力突出、体制机制健全、发展环境优化的资本市场体系。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达到xx%以上。基本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境外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互为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债券市场融资额大幅度增长,债券融资达到xx亿元。

保险业发展目标:全省保险业初步建成保险市场体系完善、功能作用突出、服务领域广泛、保障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

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与运行机制。信用信息实现全面融合,信用信息共享数据平台的应用实现有效推广,联合征信数据系统运行有序,信息安全得到保障;信用服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明显,信用服务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信用奖惩机制趋于完善;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四、主要任务。

着力强化银行信贷市场建设。

积极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支持,努力扩大驻我省银行机构信贷规模。支持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投放力度,降低信贷融资成本。支持银行机构有效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信贷投放规模。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加快发展,支持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扩大信贷资金来源。鼓励发展银团贷款,支持省内重大项目建设。

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开展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函、保理、信用证等表外业务。发挥金融机构网点和渠道的优势,通过投行、基金、理财、银证保合作及其他市场化融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引进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鼓励在我省设立分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组织体系,在市(州)、县(市、区)拓展业务网点。推动设立民营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在我省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优势,以银团贷款、城市开发基金、债券发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政府公共服务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体制,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加快ppp示范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落实上市企业项目库各项政策,充实上市后备资源。抓住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无需排队的政策契机,重点梳理8个国家级贫困县拟上市企业名单,压实地区任务,逐一实现“零”的突破。实施“百千”企业成长规划,创新分类激励政策,推动建立“新x板”行业自律协会,强化各级政府组织保障,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年度新增挂牌企业突破百家。支持各市(州)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给予企业上市补助。积极鼓励省内外股权投资类企业参与省内企业改制上市和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已上市企业采取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加快培育合格发债主体,建设债务融资服务机制,组建省内银行债券承销团,推动债券市场实现跨越发展。建立100户债券发行企业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创新工作协调机制,深入推进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沪深交易所、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和机构的战略合作。推进企业发行各类债券,扩大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私募债等金融产品发行规模。依托产业基地、孵化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提升债券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加快完善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推动设立农产品交易中心和xx人参交易所。着力增强现有交易场所实力,加快整合功能相近的交易场所,发挥xx股交所的区域股权市场培育功能,严格挂牌企业审核流程,丰富板块内容设置,构建与“新x板”转板对接机制,提升市场影响力。支持互联网金融平台依法合规开展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业务试点,重点为省内科技型、创新型及涉农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通过设立政府先导基金、种子基金和国有企业转让部分股权等方式,大力吸引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养老基金,产业互助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落户我省,加大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培育力度,努力打造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区。

争取国家在我省开展绿色债券、基础设施证券化等创新试点,重点为交通运输、能源、水务、农业、生态旅游等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支持银行机构选择符合政策导向的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将钢铁、水泥、煤炭等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引导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扩大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

加快推进保险业发展。

积极争取中国保监会支持,推动在我省设立保险法人机构。推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吸引保险机构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后援中心等入驻我省。推动省内健康、养老、汽车、农业等保险公司做优做强核心业务。探索组建责任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和信用保证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保险经纪公司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将x轮承包土地和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面积纳入保险范畴,实现主要粮食作物愿保尽保。加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协调。深入开展林业保险试点,逐步向全省推广。

针对我省干旱等农业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保险机构运作的方式,推动建立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的农业巨灾保险机制。

采取立法保障、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支持保险机构拓展企业年金业务,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在我省建设养老社区,投资养老服务产业。

积极发展科技保险,深入推广延边州专利保险试点服务模式,提升专利使用效益,激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扩大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加快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险和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切实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发展国际国内贸易保险,大力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和货运保险,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

鼓励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我省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支持保险机构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中心任务,分类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实施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严格限制过剩产能信贷投放,控制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业务规模。鼓励金融机构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用好用足住房公积金,支持房地产去库存。提高地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推动金融去杠杆。落实续贷政策适用范围,引导银行对优质企业执行优惠利率,规范金融服务收费,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努力压降企业融资成本。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支持农业现代化、工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补短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争取政策性优惠贷款,对接“丝路xx”大通道建设的资金需求,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金融服务。完善重大项目融资条件,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库和建设库,强化信息互通,健全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尽早介入重大项目谋划,发挥资源优势,增强重大项目融资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化水平。推动银企、银政合作新模式,着力增强重大项目融资服务能力。

围绕消费性服务业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速核心任务,针对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强政策引领,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扩大直接融资,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强化对重点服务业行业融资服务能力,推动消费性服务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强化文化、旅游、物流、信息等服务行业与金融融合发展趋势,全面提升金融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推动金融机构根据生物医药、量子通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建立相应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支持。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支持力度,促进新兴产业聚集壮大。强化新兴行业金融服务。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xx一号”卫星产业,推动加快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全力打造民用航天数据信息产业集群。建立绿色信贷通道,推动xx光机所和长光集团专用无人机产业化产值大幅增长。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xx药现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衔接,推动建设量子通信金融大数据中心和xx干线运控中心,在xx市打造区域性运营枢纽,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快量子通信设备在人防系统、政务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步伐。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托投资计划、保险资金直投等方式,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强对科技创新重点工业园区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国科学院xx光机所、中国科学院xx应化所、xx集团等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金融支持。通过银团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手段,加快国家技术转移xx中心、中科院xx技术转移中心等园区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孵化功能。

引导金融机构满足装备制造、石化、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收购兼并和企业重组,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针对产能过剩行业中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引导金融机构继续给予资金支持。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推动组建以“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支柱、农村信用信息数据支柱、农村物权增信服务支柱、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为核心的“x支柱一市场”物权融资服务体系。构建动态化的农村融资价格指数,引导涉农融资成本降至合理区间。加快筹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流转市场,加快铺设标准化村级金融服务站。发挥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农村物权融资增进平台、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的作用,化解农村有效抵质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

推动农村土地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土地资产管理融资创新。拓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应用领域,向参地、林权、草场权、养殖水面和设施农业等方面延伸。推动符合条件的物权融资服务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推进省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业务发展,加快县域网点布局。加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农探索,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涉农子基金,加大涉农项目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惠农信贷周转保障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的支农作用。

在部分地区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规范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融通行为,探索建立适合的准入机制和有效的管控制度,建立健全风险损失吸收和监管指导机制。探索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提供流动性支持。

围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推动农业。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全产业链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物流服务等领域金融创新力度。针对不同农业生产主体,围绕人参、梅花鹿等特色农牧产品,创新多样化金融产品。推动开展大型农机具、厂房融资业务,拓展“粮食银行”试点,推动发展农业信托业务。推进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针对农村市场的人身保险服务平台,支持保险机构经办农村居民养老保险。

推进全省扶贫基础信息对接共享,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数据支持。深入实施扶贫特惠金融,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xx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继续推动贫困地区信贷精准投入,提高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信贷资金配套比例,加强助学贷款投放,加大对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和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支持力度。

强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农作用,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涉农子基金,加大涉农项目投资力度。发挥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作用,适当放大担保倍数,增强服务农业能力。对财政给予保险费补贴的险种,合理确定保险费率,维护投保农户利益,发挥财政资金保障功能。支持8个国家级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创新金融服务平台。

建设省级金融服务门户网站,通过线上发布撮合、线下对接落实,归集各地各部门各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为资金供给方提供真实、准确、完备的一手信息。组织开展金融机构市(州)行、企业项目融资路演、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等活动,加强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机制性交流,打破信息壁垒,降低沟通成本。指导市、县逐步分级建设信息服务机构,构建省、市、县分层负责一体运作服务咨询机制。

以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方式,加快实施xx省企业加油腾飞计划,推动省级信贷周转保障基金加快运营,满足运营良好但存在临时信贷周转困难企业的资金需求,拓宽周转资金来源渠道,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探索组建以财政出资为引导,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的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通过专业化管理平台运作,对金融机构化解重点领域企业债务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推动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化解。

探索设立债券信用增进公司,重点发挥信用增进、风险管理、资信评估、投融资服务作用,提高债券融资效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加强债券清偿保障,平抑债券违约市场波动,加快债券市场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

以xx省农村金融综合价格指数体系为基础,构建全口径的涵盖民间金融在内的动态化的融资价格指数,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资金价格不透明等问题,促进金融市场充分竞争,引导融资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加快建立和发展适应我省“x农”特点的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大型银行“返乡”,支持商业银行加快增设农村分支机构,推动农业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下沉服务重心,延伸基层网络,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推动农信社积极开展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特色金融服务,发挥涉农主力军作用。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实现“x个不低于”目标。鼓励和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落实“续贷”“循环贷”“年审制”等政策要求,引导银行机构对市场前景好、诚信经营,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支持银行机构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模式,积极利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动产、知识产权、股权、林权、保函等质押贷款业务,发展保理、订单(仓单)融资、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鼓励银行机构针对创业创新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大众创业融资环境。

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加大“x农”领域、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支持现有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专业的农业、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强化再担保服务功能,逐步构建以股权为纽带的再担保运营体系;采取引导资本注入、股份制改造、政策支持等方式,全面提升担保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区域担保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联合担保、互助担保等形式,不断扩大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规模。

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方式,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专营绿色金融的支行,建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探索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融资等金融工具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债券,探索建立绿色产业基金。推动符合条件的xx上市企业纳入绿色指数并优先再融资。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等碳资产为标的,尝试开发碳债券、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产品。

稳步发展互联网金融,与电商龙头企业密切合作,稳妥发展第x方支付、众筹基金、p2p和互联网理财等业务。鼓励我省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积极改造传统业务。扩大互联网金融受众范围,提升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加快发展金融大数据,鼓励各类金融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落地xx省。

深化现代化支付系统、xx支付结算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加强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管理,巩固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拓宽移动支付渠道。推广电子商业汇票、金融ic卡、电子现金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动手机支付、网络支付等线上支付工具使用。推动银行卡手机机具和业务功能互联互通,加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应用,促进全省第x方支付行业发展。推进现代化服务型国库建设,推动关税、非税收入和财政支出业务联网进程。

深化金融合作与开放。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契机,积极开展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贸易融资、国际保理和海外投资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境外有序转移过剩产能,促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争取政策性优惠贷款,实现“借港出海、连线出境、内贸外运”的战略目标。引进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市场渗透率和覆盖面。推动我省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和发行外币、人民币债券。

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主动争取差异化的跨境人民币政策,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范围,创新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管理等领域外汇管理改革,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支持银行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结算账户,办理跨境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深化国际投融资合作,推动境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鼓励银行开展境内外联动的人民币融资产品创新,推进人民币在海外循环使用。

推进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发展,在货币兑换、外币投资、出口退税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升人民币跨境贷款、股权投资基金对外投资、区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和水平,打造人民币国际化窗口。支持中新xx食品区发展国际贸易,全方位推进中国新加坡金融合作。探索改革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管理,简化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回管理,进一步支持企业外贸经营。支持xx兴隆综合保税区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强区内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服务。吸引融资租赁企业落户保税区,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发展租赁保理、供应商租赁、租赁信托、租赁保险等创新型产品,支持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平台,开展与两省一区xx以及国内外的金融合作交流活动。积极争取xx等国内金融中心对我省金融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主动承接金融产业转移和金融功能外溢,促进资金、人才、信息、业务等资源的相互流动。建立更加紧密的xx亚金融合作机制,建立xx亚地区间经济金融信息定期交流平台,深化xx亚地区金融业在市场、机构、业务、监管和智力等方面的合作。

加大对xxxx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研究金融集聚区专项扶持措施。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集聚区建设数据中心、研发中心、档案中心、培训中心等金融后援服务平台。构建“一主四辅”金融集聚,以xxxx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为核心,带动xx市、松原市、通化市、延边州等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强集聚区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功能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格局。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行业信用信息记录系统,推动编制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以行业信用信息记录系统为基础,加快全省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实现省级行业、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推动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打造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统一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xx信用网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x)等窗口作用,打造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对外发布查询平台。在做好保证信息安全、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对征信、评级等信用服务机构开放信用信息数据。鼓励有实力、有资质的社会机构参与信用服务行业,大力扶持本土信用服务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信用服务企业。推动政务诚信建设,率先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府资金补助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

在日常监管、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资质等级评定、招标采购、资金扶持、公共资源交易、进出口管理、评先评优、定期检验等工作中,建立跨部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对守信者实行行业“绿色通道”支持政策,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运用司法惩处、限制市场准入、市场退出等手段进行有效惩戒。

全力维护金融稳定。

推动风险防控着眼点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变,构建地方金融风险统一监测机制,构建金融风险防控处置协作机制,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发挥信息员队伍“前沿哨兵”作用,实现金融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建立统一的区域金融风险全视图,将全省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统一纳入风险监测领域。构建全省防范非法集资监测平台,创新线上监测方式,提升风险监测水平,实现全面监测金融风险、注重事前事中风险监测和加强线上风险监测。

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司法系统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协调,增强金融监管合力,加快构建完整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体系。建立金融政法联动工作机制,完善金融执法体系,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有效性。推动风险防控手段从线下向线上转变,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适应互联网发展特征的长效监管机制。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犯罪。

加强对非法集资、内幕交易、非法证券活动、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金融债行为,依法保障金融债权,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交易、保险欺诈等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守住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推进将金融消费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有效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件。建立完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机制,维护金融市场有序运行。建立金融消费纠纷非诉第x方解决机制,形成包括自行和解、外部调解、仲裁和诉讼在内的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及时、高效、便捷解决金融消费争议。支持金融相关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协助金融消费者依法维权。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督促各类金融市场主体加强信息披露和消费者投资风险提示,不断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xx省金融“十三五”规划推进工作机制,省直相关部门、各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密切配合,深入谋划金融发展战略,协同出台有关金融发展政策。加强金融数据监测,完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意识,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健全工作体系,确保金融发展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依法规范涉及金融的行政审批项目和审批环节,简化程序。保护金融企业合法权益。完善金融执法体系,严厉打击金融违法行为,提高金融案件执行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优化行政服务环境,支持和保护金融企业合法经营。加强金融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金融法制意识。

(三)完善金融业发展支持政策。积极发挥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保持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适度规模,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专项奖励继续向重大项目、重点工程、“x农”、小微企业、企业上市、债券融资、绿色发展等方面倾斜,对融资贡献大和创新服务好的金融机构加大奖励力度。

(四)加强金融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交流、引进工作力度。推动建立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机制。加强金融职业培训,支持金融机构设立多种形式的金融研修培训机构,努力培养专业金融人才。

(五)加强金融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省内各主流媒体要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教育活动,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积极宣传金融新产品、新服务、新机构,适时举办全省范围的金融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各界对金融的支持和信任,展现金融机构和金融人物风采,推介金融产品。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第四篇】

集团战略管理体系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用“三个体系,五个支撑”来表示集团战略管控的核心内容。

我们认为,战略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及管理思想,而不仅仅只是工具,因为这一过程是战略、规划和预算高度整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既有高层领导参与,权威组织主持,又经过上下互动的过程;同时战略管理在循环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调控和激励处理变化;同时通过关键指标、标准模型和业绩分析使这一过程模式化、标准化、流程化。

我们的思考路径通过完整的战略管理操作模型而更加趋于体系化、流程化。战略思考源于对企业最基本问题的哲学思索,通过对于大道、规律、模式的探索,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即集团层次、分子公司及业务战略部门的战略分解。

简单讲战略相当于一个研发,它是创造,它是爱迪生式的一个行为,而战略管理必须是个工厂,把这样一个创造落实、制造、达成,如果你们做过研发的话知道,研发太好了太奇妙是制造不出来的,也因此集团战略,尽管有时候会有各种奇思妙想,事实上,在做战略管理体系的时候,战略管理体系不可能把它做得那么丝丝入扣,换言之太精巧、太巧妙,太具竞争力和想象力的战略,事实上很难达成。这就像犯罪一样,同伙越多犯罪的手法越复杂,就越有可能被破案。

一个道理,集团的战略规划、战略思想,最终在落地的时候,就会变得相对没那么精巧,但是又不能过于平庸化,这就要求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要对实施的可行性做一个思考,反过来说,做战略管理体系的时候,尽可能要把战略规划里面的比较精巧的部分,不改动它的核心意图的情况下,有效地把它组织化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要讲的集团战略管理体系,我们特别强调三个核心内容。

三个体系,五个支撑,十大工程。

我们要把我们的大的集团战略要落地,要一层一层分解下去,因为集团战略往往是过于精巧,非常伟大的一个战略,那么怎么把它落地呢。很多公司里面,出现了集团战略思考,很伟大、很玄妙,而操作手段入手很低,甚至是由技改、新厂房的设立,新的营销片区的开发等等构成的局部化,碎片化。

因为集团战略相对分析型战略,它具有难以理解和难以转化的一些比较硬的地方。一个较好的做法或者我们推荐的一个做法,是把整个集团战略,利用一种转换法把爬坡变成爬楼梯,因为集团战略的实施,看起来高妙不堪,遥远不堪,崎岖不堪。这个怎么转换呢,我们感觉到很为难,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我们把它爬坡。因为它是个坡,就太陡了。我们就变成爬楼梯,我们变成一年的十大工程,明年一年做好哪十件大事,第二年的十大工程,第三年十大工程,第四年十大工程,第五年十大工程。这样一级一级堆上去,把爬坡变成爬楼梯。

不过你得要记住,第一年的十件大事和第二年十件大事之间,有一个逻辑转换关系,是递进的,最终一直到第五年的十件大事之间,层层地往上走,一级推动集团战略的实现,你必须看到这十大工程之间的关联性。

另外十大工程它给老总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每次我在开班子会的时候,不仅再要议一些必须要议的事,而且要对十大工程作为最重点,我老总要抓的事,要抓这十大工程到这个月哪些完成了,哪些没完成,为什么?子公司亦是如此,因为我们子公司的五年规划也会分成十大工程。这样老总们就有一个抓手、抓重点,所有的综合部门也分配到十大工程里面,一两个重点共同来推进,而日常的工作,基于目标考核基于目标管理又在正常推进,所以不同的人管不同层面老总们、副总们,部门层面、员工层面一起推进着战略的实施,而我们又没有迷失在森林当中,我们又抓住了重点,重点浮现了。

母公司层层分到十大工程,子公司层层分到十大工程,部门里面十大工程落下去,可能分别有些部门,落了三个工程,有些部门落了五个工程等等。

这样的一个落地法就准确地,或者说有效地解决了一个庞大的思维性的东西。如何往下走,它必须是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的,而且也必须是从战略性的大的工程任务到部门性的具体任务。最后落实到个人岗位相衔接的一些具体的作法,战术。

1.绩效管理体系。

越是奇妙的战略,越是有攻击性的战略,越是组织需要做出巨大的转变、努力,才能适应的战略。比如说过去一个组织很悠闲,很慢腾腾地活着,给个人的压力不大,只要获取一般的成长就可以,但突然之间该组织一夜之间要发生深刻地变化,甚至像诺基亚那样,由一个矿山家具电缆企业一夜之间推翻,旧有全部的基础要变成一个通讯企业。像康宁公司一夜之间,从一个生产锅碗瓢盆的公司转变成为世界第一大光纤生产厂商。

这种中间的变化,不是常人可以想像的,而这种变化背后最大最大的就是你对个人的绩效管理方式和激励方式的变化。只有激励,只有绩效管理方式双到位,才有可能令到个人的行为发生变化,个人行为一发生变化,整个组织才能调转方向,组织才能对你的战略做出反应,一下子组织开始拥抱你,战略就被激活了。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第五篇】

(征求意见稿)。

广东海洋大学。

2018年8月30日。

目录。

一、重大成就与面临形势……………………………………………………………1。

(五)加强落实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估…………………………22。

《规划》编制说明………………………………………………………………….25。

“十三五”是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結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根据《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山市渔业实际,制定《中山市现代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重大成就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渔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科技兴渔、依法治渔、可持续发展等战略,转变增长方式,落实强渔惠渔政策,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业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期间,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和重要增长极。2015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亿元,比2010年增长%;渔业产值亿元,比2010年增长%;水产品总产量万吨,比2010年略有增长,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产健康养殖全面推进,近海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殖与捕捞产量比重由2010年的987︰13提高到2015年988︰11。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名优品种产量占淡水养殖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增加至2015年%。水产增殖业有序发展,形成了以自然水域增值放流为重点的增殖业。201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和亿元,产业的比重为60︰14︰26;其中,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和渔用饲料业,第三产业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成为带动渔民增收的新亮点。

3、水产品牌实力显著增强。

中山市把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水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积极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名牌水产品牌。“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有6家水产企业的10个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其中,东升镇“东裕”牌脆肉鲩、水出公司“宝平”牌四大家鱼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东裕”牌脆肉鲩还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水出公司的“宝平”牌四大家鱼在香港和澳门分别占有40%和70%的出口份额,在海外有“中山塘鱼”的美誉。全市共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无公害产地认定养殖场50个、面积108680亩,认证产品62个。这些品牌水产品和规模企业,为提升我市水产品美誉度、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引领品牌水产品发展,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坚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全市水产技术推广网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示范、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项目,超过1万人次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免费接受水产健康养殖、疫病监测等技术培训,发挥了有效的技术支撐作用。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全面加强,在全市开展以江河、海洋为重点的大规模统一增殖放流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31万元,放流各类苗种8041万尾,大规格鱼5108公斤。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健全,项目建设项目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促进了全市水生生物种群资源的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海洋伏季休渔、珠江禁渔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海洋捕捞渔船“双控”目标基本实现。

hyperlink\l"_toc293409914"6、依法治渔能力显著提升。

进一步落实养殖水域滩涂确权发证、捕捞许可、种苗生产许可等一系列管理制度。hyperlink\l"_toc293409915"渔政执法进一步加强,开展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开展了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打击涉渔“三无”船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电炸毒鱼、使用禁用渔具等严重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以及非法捕捞、越界捕捞、违法用海和破坏海岛、海洋环境等违法行为,严格执行休禁渔制度。

7、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中山市已全面构建各镇区基层水产品快速检测站,完成辖内24个镇区水产品快速检测点建设。建立水产养殖企业动态数据管理库,能全面、真实掌握辖区内水产养殖企业的最新情况,为渔业部门的水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供最有效的基础数据依据。“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产地水产品定量检测2121样品,检测项目指标8004个;完成水产品快速检测6536个样品,检测项目指标25237个;总体合格率达96%以上。对检测不合格样品单位,100%予以立案查处,有效遏制了使用违禁药品、销售不合格水产品等的违法行为。通过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强化与全面铺开,中山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显著提升,为保障全市人民的水产品食用安全做出了贡献。

强渔惠渔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渔业投入不断增加,十二期间共投入基塘整治扶持资金4255万元,水产品流通、新品种引进、水产种苗示范基地建设等水产业化扶持资金共2980万元。认真落实国家渔用柴油补贴政策以及做好珠江禁渔、南海伏季休渔渔民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十二五”期间共计发放柴油补贴10905万元、休禁渔补助万元,保证了休渔渔民的生产生活稳定有序。继续加强有序开展船员人身平安互助保险业务,渔民自付和市财政补贴结合,充分调动参保积极性,全市渔民基本参加人身平安互助保险。

(二)“十三五”渔业发展展望。

1、制约因素。

(1)水产品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凸现。

随着国际经济在深度调整曲折复苏,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虽然水产品供给总量充足,但结构不合理,大宗品种供给基本饱和,优质产品供给仍然不足,供给和需求不对称矛盾加剧,不适应居民消费結构升级的步伐,部分产品价格长期低迷,渔业比较效益下降,渔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迫切需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2)渔业资源环境约朿进一步趋紧。

一方面,渔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虽然实施了珠江禁渔、南海伏季休渔制度,但捕捞强度仍居高不下,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无序、无度、无偿”导致渔业资源过度利用,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另一方面,渔业发展空间受限,随着大项目建设,海岸项目、交通航运等挤占渔业空间,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场所、产卵场所,陆源污染对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生存条件影响加重,水域环境恶化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渔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调节功能明显减弱,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

(3)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

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违规用药依然存在,水环境污染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觑,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比较薄弱,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渔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4)渔业基础设施亟待加强。

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渔港建设、池塘整治、渔船改造等投入,但是渔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淤积老化的低产池塘面积还比较大;渔船老旧,装备落后,难以满足渔业发展需要;渔政设施、安全救助设施等渔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基础依然薄弱;作为台风多发地区,渔港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制约了现代渔业的发展。

(5)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有待提高。

渔业生产大多数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经营规模小,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缺少具有技术开发和技术消化能力的龙头企业,制约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的推广应用。渔业精深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缺乏竞争力强的水产品品牌,渔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虽然渔业总量较大,但渔业经济发展未能从根本上由数量的增长向质量的提高转变,近几年虽然水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但渔业经济效益难以较大提高。

(6)“依法治渔”还需进一步强化。

当前“依法治渔”能力仍有诸多薄弱环节,一是现有渔业法律法规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部分渔政工作缺少法律支撐。整治涉渔“三无”船舶、清理“绝户网”等问题亟待法规政策规范;全面落实“生态优先”发展方针,需进一步健全和调整禁渔休渔、捕捞许可、渔业生态补偿、水生生物资源增殖等相关制度措施;加强重点养殖水域保护,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养殖规划和养殖证制度;罚则较轻,未能震慑不法分子的各种违法行为。二是渔民守法意识淡薄,电鱼、滩边罟等违法捕捞作业屡禁不止。三是渔政执法能力薄弱,执法手段落后,执法力量不足。

2、有利条件。

(1)渔业产业基础坚实。

中山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水产资源条件,渔业一直是优势传统产业,渔业总量不断增加,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三大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增殖渔业、休闲渔业两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渔业定位为囯家战略产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为渔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为渔业发展提供新方向。2013年囯务院首次召开全囯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岀要建设现代渔业,强调要加快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3)渔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多营养层级复合生态循环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开发与完善,开拓了渔业发展新空间。净水渔业、低碳渔业等技术的提出与应用,拓展了渔业新功能。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和渔业多功能潜力,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

(4)创新驱动不断增强。

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众创、众筹等新型产业孵化模式层出不穷,为渔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撐。

(5)政策环境有利。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为渔业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纲要》提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蔬菜、水产和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瓶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等,这些都为中山市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加快渔业的制度创新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基础,以健康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大力推进以“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为主体的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功能综合型渔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科技与渔业高深度融合,建立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质量安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装备,强化依法兴渔,加快形成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

妥善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循环渔业,积极推进生态渔业。坚持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和浅海养殖规模,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增殖渔业和生态健康养殖,建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2、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科学发展。

全方位推进渔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渔业各项改革。坚持科技兴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在现代渔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内生动力。

3、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建立养殖、捕捞、加工、增殖、休闲五大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压缩调整资源消耗多、产出效益低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和布局,实现养殖业数量、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共享发展。

将渔业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水域生态安全,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高度重视渔民生命财产和合法权益的维护,建立健全渔业风险保障机制和生态损失补偿机制,尊重渔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让渔民成为渔业现代化的参予者与受益者。

5、坚持依法治渔,建设法制渔业。

努力推进依法治渔、依法兴渔。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促进公平正义,逐步建立法制约朿下的渔业综合治理体制。

(三)发展目标。

1、产业发展目标。

近海过剩产能得到有效疏导,结构性过剩品种有效调减,名特优品种适度发展,养殖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逐步提升,渔业比较优势和综合效益曰趋凸现。到2020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4%,比2015年增长%;水产养殖产量34万吨,比2015年增长3%;水产品总量万吨,养殖与捕捞产量的比例为99:1。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稳定在1200公顷。

2、绿色发展目标。

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不断提高工厂化和池塘循环水养殖水平和规模,到2020年,建设工厂化养殖水体23050立方米,养殖单产30公斤/立方米;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或以上,创建市级良种场8-10家;全市有效认证的无公害生产单位70家以上,产地面积2万亩以上。

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大力推进渔民减船转产,淘汰落后渔业捕捞产能,到2020年,实现全市纳入国家海洋捕捞渔船数据管理的渔船控制在388艘、总功率6550千瓦以内,其中大中型海洋渔船控制在75艘、总功率千瓦以内;全市纳入广东省渔业管理系统(第二版)的内陆捕捞渔船控制在350艘、总功率2555千瓦以内。捕捞产量逐年降低,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1728万吨以下,江河捕捞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下,每年增殖放流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2000万尾以上,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3、质量安全目标。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逐步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产地水产品及水、沉积物等定量检测样品6000个,快速检测样品35000个,总体合格率达97%以上。

4、富裕渔民目标。

加强支渔惠渔政策力度,渔业保险覆盖范围得到扩展,渔民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年均增长8%;渔业巨灾政府补助政策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渔业保险逐步推进;全市渔业培训达15000人次以上。

三、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贯彻落实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有关要求,统筹推进水产养殖业、捕捞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等“五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

(一)转型升级水产养殖业。

1、调整优化养殖布局。

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明确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合理布局海水养殖,调整优化淡水养殖,稳定基本养殖水域,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

2、转变养殖发展方式。

压减低效、高污染产能,大力发展节水减排、集约高效、种养结合、立体生态等标准化健康养殖。引导和鼓励养殖节水减排改造,逐步淘汰废水超标排放的养殖方式。优化养殖品种结构,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加强品种创新和推广,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提高良种覆盖率。

3、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池塘项目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建立水产苗种检疫机制,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水产养殖用药指导,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严格控制捕捞业。

加强严控捕捞强度,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珠江禁渔、渔船管控及捕捞总量控制等制度,逐步減少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严格控制近海和内陆捕捞强度。提升渔业执法能力,完善捕捞业准入制度,严厉打击电鱼、“绝户网”等非法捕捞行为和涉渔“三无”船舶;加快捕捞渔船更新改造,推动现代渔港建没。

(三)着力提升水产品加工流通业。

1、推进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式发展。

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引进先进实用的水产品加工新技术,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和利用,开发多样化、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和营养化的加工水产品。在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以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为重点,拓展产业链功能,引领现代渔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产业集聚区,打造全省水产品加工集聚发展的示范点。

2、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

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中山特色的省级以上水产品名牌产品,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3、加快建设水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发展智能化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包括冷藏设施、配送系统、信息网络、电脑结算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设施建设,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扶持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管理规范、辐射力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大型水产网络交易平台,促进产地准岀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通过水产品流通环节,与水产品生产基地间建立稳定关系,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及时反馈供需信息,引导和带动产地的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流通带动生产,生产促进流通”的现代化水产品流通格局。以光明市场、中山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基础,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成为区域性水产品物流中心。

(四)积极发展增殖业。

科学确定适用于渔业资源增殖的水域滩凃,釆取多种增殖方式,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不断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加强江河、海域增殖放流苗种管理,强化增殖放流监管,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确保增殖放流效果。

(五)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渔业。积极发展垂钓、观赏鱼、渔事体验等多种休闲业态,引导带动钓具、水族器材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沿海地区结合滨海旅游开发,展示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海洋文化和海洋景观。内陆地区依靠江河、水库等资源,打造垂钓、观赏、娱乐、餐饮等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

四、着力提升“六大能力”

(一)提升水产品安全供给能力。

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为抓手,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

1、大力发展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大力发展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快养殖池塘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改造,配套环境保护设备设施,改善养殖池塘环境卫生条件,減少污染排放。深入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普及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复合生态循环养殖等,拓展水产养殖空间。

2、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快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抽检覆盖率,完善并实施水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可追溯”制度,切实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提高科学执法和规范执法水平。

3、加强水产疫病防控。

加强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预警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加大监测预警覆盖率,强化养殖污染防控,规范饲料、渔药、苗种等养殖投入品质量监控和使用管理,加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执法监督,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端口前移。

(二)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1、加快推进渔业科技创新。

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加强渔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按产业链进行集成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2、强化技术推广服务。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深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继续加强水产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建设,改善推广条件,提高队伍素质;加快推进水产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渔业技术普及率。积极构建以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校为支撐、渔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促进渔业先进和实用技术加速转化。

3、提升渔业标准化水平。

围绕转方式调結构的总体要求,加快渔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扩大渔业标准实施覆盖面,提升渔业生产、管理、贸易和执法活动标准化水平。

(三)提升渔业安全保障能力。

1、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

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实现依港治渔、依港兴渔。加快海洋与渔业防灾減灾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完善渔港布局。加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区渔需物资供应、船舶维修、水产品市场等经营性服务设施。理顺渔港建设管理体制,依托渔港管理渔船,强化渔港管理和维护,明晰渔港设施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渔港及其设施保护制度。

2、加快渔船更新改造。

以安全、节能、经济、环保、适居为目标,逐步淘汰老、旧、木质、高耗能、污染大的渔船,建造选择性好、高效节能、安全环保型渔船。不断堤升渔船及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渔船建造管理,坚决取缔违法违规造船厂。强化渔船建造检验及监督,推进渔船标准化建设,鼓励使用标准化渔具。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海上执法巡航检查,规范渔船流转管理,逐步推广渔业安全社会化管理。完善渔业安全应急预案,鼓励渔船开展相互支援和自救互救。加快建设渔船信息动态管理和电子标识系统,加强渔业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尽快普及配备渔船救生筏、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卫星监控系统、渔船通信设备等安全设施。

(四)提升依法治渔能力。

1、严格执法。

积极推进渔业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依法加强船网工具指标、渔船检验、渔船登记、捕捞许可、水产苗种、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电鱼、“绝户网”、涉渔“三无”船舶等非法捕捞行为。着力整治船证不符、渔船安全隐患、劣质船用产品等问题。加强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加大违法用药查处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依法查处污染渔业水域、破坏渔业水域生态功能等违法行为。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依法打击和取缔非法经营活动,严格执行渔业法律法规,树立起渔业大市形象。

2、提升执法能力。

建立渔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堵塞执法漏洞。健全渔政执法机构,配备必要的渔政执法装备,提升渔政执法装备水平。积极推进渔业综合执法,强化执法属地责任制,推进渔政异地执法协助制度。

3、加强执法保障。

强化执法监督,健全执法责任追究机制,防止执法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等现象,严惩执法腐败现象。对妨碍渔政执法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阻碍渔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强化渔民普法宣传,增强渔民法律意识,保障渔民合法权益。

(五)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1、提升渔业生产经营信息水平。

积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提升苗种繁育、病害防治、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养殖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鼓励支持建立各类型智慧渔业信息平台。鼓励各地渔业龙头企业、流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搭建电子交易平台,促进水产品流通和销售,降低交易成本。

2、提升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国家、省、市各级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对渔业统计、渔业信息采集、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渔业船舶信息管理、捕捞证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生动物疫病监控等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高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做好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信息更新工作。

(六)提升共享富渔能力。

1、保障渔民发展权益。

保护渔民合法捕捞权和养殖权,加大对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和涉渔项目生态补偿力度;积极推动和完善各类政策性渔业保险政策;完善休渔期渔民生活补贴制度,加大转产转业政策扶持,落实相关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调动渔民减船转产积极性。

2、推进渔区社会建设。

以渔港建设带动渔区小城镇和渔村发展,加强渔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渔港范围用电、用水、道路、码头建设以及渔区村庄整治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助力促进渔区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3、积极推动渔业增效增收。

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生态渔业;加强当地水产技术服务力量,建立包村联户、面对面的长期技术服务机制,加强特色生态渔业与休闲渔业、水产品流通加工业的结合,促进渔民增收。

五、区域布局。

规划布局总体原则是,形成具有都市特色、集约化养殖、种苗繁育、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休闲渔业相互融合发展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通过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其它地区的发展。根据渔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突出优势、因地制宜、协调发展”为导向,逐步优化渔业产业区域布局,建立协同发展产业格局。

(一)调整空间布局。

1、养殖空间布局。

调整优化淡水养殖。稳定池塘养殖,保持现有养殖池塘面积约2万公顷,加大养殖池塘标准化和设施化改造力度。引进、开发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发展高效立体循环养殖,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

合理布局围垦海水养殖。保护滩凃生态环境,调减近海养殖规模,形成水域、滩涂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新格局,保持养殖面积1200公顷。

2、捕捞业空间布局。

削减近海和内陆捕捞,严格执行中山市加强渔业船舶管控和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优化调整捕捞作业结构,逐步实现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捕量相适应。

(二)区域产业布局。

1、调整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发展特色高效现代渔业。根据中山主要水域分布特点,沿市境内西江和北江河流和海岸线打造“西江沿江”、“北江沿江”和“东部沿海”三个各具特色的水产优势产业带。

(1)西江沿江池塘高效健康产业带。

西江是中山市境内主要的河流,“西江沿江”渔业产业带包括古镇镇、横栏镇、大涌镇、板芙镇、神湾镇、坦洲镇、沙溪镇、三乡镇、南区、西区,池塘面积7000公顷,占全市淡水池塘面积的35%,西江沿江渔业生产以特色水产品为主,特色水产品以横栏镇、板芙镇和坦洲镇的南美白对虾为主,还有部分海鲈、河豚、龟鳖类和疣吻沙蚕(俗称禾虫)。

(2)北江沿江池塘高效健康产业带。

北江水系在中山市境内有多个水道,大型的如洪奇沥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横门水道等,“北江沿江”渔业产业带包括小榄镇、三角镇、东升镇、港口镇、民众镇、黄圃镇、东凤镇、阜沙镇、南朗镇、石岐区等,淡水池塘养殖面积11000公顷,占全市淡水池塘养殖面积的60%。名优鱼类是本区的主要特色,脆肉皖是本地区乃至全国的拳头产品,另外乌鳢、鳗鲡和泥鳅也是主要名优品种。

(3)东部沿海高效生态健康产业带。

中山市境内东部靠海,渔业产业带主要是南朗镇,有26公里的海岸线,1500公顷养殖面积,主要养殖模式是围垦生态混合养殖、休闲渔业等,主要特色养殖品种是青蟹。将南朗特色海鲜、海洋渔业文化、现代渔港建设等结合在一起,形成融合海洋休闲、海洋保护产业等于一体的滨海休闲渔业带。

2、根据各镇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不同镇区的发展重点,发挥各镇区区位、资源、品牌优势,高标准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辐射带动全市水产养殖。“十三五”后期规划建成以下几个特色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1、脆肉皖标准化鱼塘特色生态健康养殖园区。

生产示范园区设置在东升镇水源充足地区,东升镇是全国脆肉皖之乡,产业基础雄厚,开展脆肉皖示范园区有很好的推广示范作用。脆肉皖东升生态养殖示范园区面积1000亩以上,示范区的养殖操作机械化、智能化,利用低洼低产荒地改建而成鱼类食用草料养殖区,利用养殖废水浇灌,定期自动收割草料喂鱼,生态循环养殖。

2、鳗鲡标准化鱼塘特色生态健康养殖园区。

在三角镇和坦洲镇建设500亩的鳗鲡养殖示范园区,进行鳗鲡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配套综合生态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养殖废水。

3、乌鳢标准化鱼塘特色生态健康养殖园区。

在三角镇和民众镇建设500亩的乌鳢养殖示范园区,进行乌鳢高密度养殖,配套综合生态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养殖废水。

4、河豚标准化鱼塘特色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园区。

5、南美白对虾集约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园区。

6、工厂化循环水健康养殖园区。

7、休闲渔业园区。

休闲渔业园区设置在民众镇、坦洲镇等交通便利,风景宜人的地区,面积500亩以上,部分采用桑基鱼塘和四大家鱼混养的传统生态养殖模式,部分采用现代流水水槽生态养殖模式,在池塘旁边做个水槽,抽池塘水流水养殖鱼类,外面大池塘养殖莲藕等净水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并设置垂钓、投喂、捕鱼、煮饭等渔民生活体验区,和参观、讲解、娱乐、餐饮等休闲娱乐区,开展休闲渔业。

8、四大家鱼苗种孵化养殖产业园区。

在黄圃镇和横栏镇建设四大家鱼人工繁育和机械化养殖及亲鱼培育基地,每个基地占地500亩,用以培养四大家鱼的亲鱼,繁育四大家鱼的优质鱼苗,也可以开展水产新品种的繁育任务,打造水产苗种品牌。

9、四大家鱼机械化养殖示范园区。

在民众镇建设1000亩的四大家鱼养殖示范园区,配套自动投喂、自动检测等机械化养殖设备,推广水槽内循环生态池塘养殖,园区配套综合生态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养殖废水。

10、禾虫养殖示范园区。

在神湾镇建设500亩的禾虫养殖示范园区,进行天然生态特色品种禾虫的养殖。

六、重点项目。

(一)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推进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建立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创建工作,至2020年,推动创建6-10个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推进池塘多元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调整集约化养殖品种结构和产能规模,发展名特优品种池塘生态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或以上,全市有效认证的无公害生产单位70家以上,产地面积2万亩以上。

(二)水产种业提升项目。

加快水产良种生产体系建设,着力推动苗种培育基础设施和技术进行改造与提升,创建8-10家市级良种场,提高良种生产和保障能力。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积极组织新品种引进和培育,至2020年引进新品种5-6个,实现新品种规模化养殖,推进亲本更新工作,全市苗种繁育场100%完成亲本更新。

(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项目。

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扩大江河、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规模,增殖放流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1亿尾以上。强化江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开展入海污染源普查,严格实施项目建设用海环境影响评价与建立渔业生态补偿制度。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疾病防控项目。

1、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加快完善市渔业质量检测中心质检体系建设,推进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改造,至2020年,计划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一个拥有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酶标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快速溶剂萃取仪、基因扩增仪(pcr)、全自动cod回流消解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面积达2800平方米,具备重金属分析室、色谱分析室、pcr分析室、全自动分析室等的现代化海洋与渔业综合检测分析实验室。实验室将开展cma和catl认证,取得水质、水产品、水文气象、鱼虾类病害4个类别59个指标的检测资格,检测项目达到84个,基本覆盖水产品主要的药物残留指标和大部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指标。加快推进和完善镇级检验检测机构和快速检测点建设,至2020年,建成1个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成和完善24个镇(区)检验检测站。

(2)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和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行政和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装备,提高现场执法技术水平,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推进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乡镇(街)、村(区委)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及工作机制,强化对苗种繁育场、重点养殖场、主产区的执法检查,实现对水质、环境、苗种、饲料及添加剂、渔药、食品添加剂、水产品等的实时动态监管。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信息畅通、联防联控的应急处置体系;构建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建设全市水产品产出过程动态数据库,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统合管理信息网络及预警预报系统,实现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

2、加强水生动物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市、镇(区)级水生动物防疫站的检疫和防疫功能,市级水生动物防疫站达到对重大水产动物疫病进行流行病学诊断、信息处理、风险分析预报等方面的能力;镇(区)级水生动物防疫站达到能对常发的动物疫病进行快速诊断、抽检、送样和对重大疫情判断上报等方面的能力。在重点渔业区设立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点,完善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网络。推进执业渔医和水产养殖用药处方制度工作,扶持建设一批鱼病诊所。加快建立和完善水产种苗检疫制度、水生动物疫病监控预警制度和重大水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制度。

(五)渔业安全生产与渔政渔港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1、加快老旧渔船减船转产和渔船更新改造。

积极响应国家油补政策调整,引导老残旧渔船减船转产和渔船更新改造,推进我市海洋捕捞业结构调整和更新,安排国家油补政策调整资金4500万元用于减船转产补助,2000万元用于渔船更新改造补助。到2020年,实现全市纳入国家海洋捕捞渔船数据管理的渔船控制在388艘、总功率6550千瓦以内;全市纳入广东省渔业管理系统(第二版)的内陆捕捞渔船控制在350艘、总功率2555千瓦以内;渔业辅助船控制在30艘以内。同时,对有意愿实施更新改造的海洋捕捞渔船100%纳入渔船更新改造扶持政策范围。

2、加强渔政执法基地装备建设。

加快市属执法基地、镇级执法码头建设,建造一批海洋渔业执法船和执法快艇,形成指挥畅通、反应迅速、执法有力的海洋渔业执法体系。到2020年,完成建造50吨级执法船1艘、执法快艇2艘或以上;实现16个渔业水域重点镇区全部配备执法快艇,海洋渔业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3、加快推进现代渔港建设。

加大横门、大冲口渔港升级改造和整治维护力度,创新渔港建设模式,促进渔港经济区与城市建设、渔区城镇融合发展,建设能满足中山区域性各类渔船需求、水产品交易流通快捷便利、安全监控与治安消防等保障有力的现代化渔港。

2016-2020年,安排各级财政资金300万元用于渔港、渔船停泊区的升级改造建设,最终形成以区域性避风锚地、三级渔港为基础的防台避风能力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生态良好的现代渔港新体系。规划建设区域避风锚地2座、三级渔港1座,力争到“十三五”末所有海洋渔船都能进港安全避风。

(六)渔业政策性保险项目。

积极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项目,引导渔民积极参与政策性渔业保险、减轻渔民负担,省市镇财政对参加政策性渔业保险的渔民实行保费财政补贴。以保险机构市场化经营为依托,在充分调动经办保险机构积极性的同时,重视经营风险并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办法和措施。引导符合条件的渔民积极投保,鼓励渔民(船东)购买渔船财产保险,引导渔民(船东)办理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纳入政策性渔业保险范围。把财政保费补贴政策同其他惠农(渔)政策和信贷政策结合起来,协同推进,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渔)政策的综合效应。切实减轻渔民经济负担,完善渔业风险转移分散机制,全面提高渔业抗风险能力和渔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构筑平安渔业,促进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至2020年,渔业保险政府补助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渔业抗风险保障能力逐步提升。

(七)水产技术推广能力提升项目。

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增强基层推广能力,构建以市、镇(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主导,以基层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以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科研院所、高校和渔业协会、渔业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以及渔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完善渔业技术服务“直通车”、渔业科技下乡入户、渔民和船员培训制度,培养基层技术推广人才和渔业生产应用人才,提高渔业人才队伍素质。“十三五”期间,安排各级财政资金130万元用于技术推广和培训,加强市级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推广能力,健全24个镇(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体系。

(八)智慧渔业引导项目。

1、完善养殖渔情信息化。

完成我市大宗水产品养殖成本、销售、病害等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做好水产养殖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信息更新工作,至2020年,数据库内养殖户占全市养殖户的80%以上。

2、构建水产养殖信息服务平台。

鼓励养殖企业应用渔业物联网技术,试点建立水质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和现代数字渔业与物联网智能营理系统,开展水质在线监控、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系统的应用推广。开发和提升渔业统计系统,构建渔业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3、支持互联网+现代渔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

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釆购、分销体系,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整合资源,向供应链协同平台转型,提高现代渔业生产和营销信息化水平。

重点项目经费估算表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推进项目。

2000。

水产种业提升项目。

认定8-10家市级良种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00。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项目。

增殖放流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1亿尾以上。

550。

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疾病防控项目。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第六篇】

6月10日,学校召开“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强调进一步细化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校长宋维明说,编制发展规划对学校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学校中长期改革发展的基础。他要求各部门按照学校总体部署,加强调研,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把“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与学校综合改革有效衔接。他要求加强检查、监督,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有序推进,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

会议还就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的总体目标、任务分工、进度安排、工作要求进行了说明。

随着高考志愿填报临近,我校招生工作拉开帷幕。根据xxxx年本科招生计划,今年我校在全国28个省(区、市)计划招生8200人,涵盖100个本科专业。按照“着力山东,覆盖全国;省内常态,省外集中;统筹协调,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目前我校已全面启动招生宣传工作。

据校招生就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校今年计划招生8200人,比去年减少300人。省内计划招生6204人,省外计划招生1996人。其中,特殊类496人(艺术类480人、高水平运动员16人);师范类610人(体育教育专业40人,面向山东;其它专业570人,面向青岛);普通一本类5069人(省内3415人、省外1654人);中外合作办学类795人(面向山东,其中西班牙语专业增至100人);校企合作办学类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1000人(省内800人、省外200人,全部招收理科考生);春季高考类230人(面向山东)。今年,师范类(除体育教育专业外)、中外合作办学类、校企合作办学类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均在本科二批次录取。

与往年相比,今年部分招生专业有一些调整和变化。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方案要求,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调整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比去年增加30人;省内农村专项计划招生157人,比去年增加67人;行政管理专业为首次招生,保险学专业恢复招生;公共事业管理、艺术类动漫、师范类哲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管理等4个专业停止招生。

针对招生种类多、国家项目计划多、录取批次多、专业数量多、招生省份多、招生结构复杂等特点,学校今年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制定并颁布了《青岛大学本科招生宣传工作实施意见》及具体工作方案,对招生宣传工作的组织机构、实施形式、地区安排、工作职责、人员选派、经费管理等作出明确要求,对各工作环节作出具体要求和安排;实行“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招生就业处具体牵头,各学院分片包干,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日前,学校召开了招生宣传工作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分析今年的招生形势与变化,围绕高校专业录取分数线将取代高校录取分数线、考生将由选择学校向选择专业转变的新情况,提出招生宣传由宣传“学校综合实力”向宣传“专业实力+学校综合实力”转移的工作理念,重点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为使招生宣传工作更贴近我校招生工作实际,招生就业处对国家今年的招生政策、往年我校招生宣传及招生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在大一学生中发放了1600多份调查问卷,就学生填报志愿所获取的信息渠道等进行调查。确定由20个学院分别负责20个省(区、市)的招生宣传工作,18个学院分别负责山东省17个城市的.招生宣传工作。向省内200余所、省外1000余所优秀生源中学寄送招生宣传材料。通过网络视频、新媒体信息平台、平面媒体、现场咨询答疑等,全面、客观地把学校办学、招生情况介绍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加强学校及学院网站、招生信息网的建设,及时更新信息,方便考生了解招考情况。

目前,我校招生信息网已经完成信息更新,5部咨询电话也已全部开通;由50余人组成的招生宣传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已于6月16日开始,24日起他们将先后分赴省内外各主要招生地区,进行招生宣传和参加相关现场咨询活动。

据了解,按照今年招生录取工作安排,我校各批次、各志愿录取时间从6月30日开始,持续到8月7日,录取工作将按照批次顺序依次进行。

6月10日,我校第二次院长系主任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校领导邱勇、程建平、韩景阳、姜胜耀、吉俊民、杨斌,校长助理施一公出席,来自全校的30多位院长、系主任参加会议。

作为学校和院系沟通工作的重要渠道,会上,韩景阳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相关要求部署工作重点,程建平就关于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相关情况作了说明,施一公就国际化战略规划思路作了汇报,杨斌通报了本科生招生工作情况。

校长邱勇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做好“十三五”规划,需要我们花时间统一认识,还要花很多时间做好制度建设。在长远目标和改革理念上取得一致、达成共识,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才能更有效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邱勇指出,作为首批启动综合改革的高校,清华要在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清华的综合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正在协同推进,综合改革进程将持续到2020年,改革的持续推进需要院系的全面参与。

邱勇强调,要更深入地认识到综合改革的重要性与长期性。从历史角度看,学校的各项改革要继承清华优良传统;从国际视野看,则要保持清华特色,真正做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邱勇还进一步梳理了近期学校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要点:一是人事制度改革持续进行,工作目标不变,具体细节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二是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了教学委员会,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也已经建立,将继续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是重视国际化在清华今后发展中的作用,这既是着眼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是着眼于整合全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必须推行的战略举措;四是科研工作讨论会要注重实效,讨论研讨要有结果、要有落实。

核研院、建筑学院、化工系、环境学院、外文系等相关院系的院长、系主任也在会上就“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国际化、人事制度改革等问题作了讨论和交流。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第七篇】

时光如水,岁月如莲,悄悄间,2020年已步入最后一个月,再过数天便要画上句号。回首2020,坎坷与坚持并存,挑战与成绩同在。这一年,我们有着许多不平凡的经历,也有着许多责任和使命,在风雨中不断前行,在奋进中不断成长。在这最后的二十天,让我们以自省的态度、坚持的信念、拼搏的姿态为2020画上完美句号。

拭亮心灵之镜,扫除思想灰尘。一年的时光匆匆,岁末即将来临,年终总结、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接踵而至,正是自我反省促提升的好时机。回头看,在这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遇见了许多“英雄”,有抗击疫情时逆行而上的“排头兵”,有防汛抗洪中冲锋在前的“先锋队”,有扶贫路上奔波一线的“战斗员”……英雄是榜样,精神需传承。在2020年即将画上句号之时,党员干部当对标对表英雄们的思想和作为,自我审视、自我反省,查找不足、净化灵魂。自觉为思想“洗澡”,清除思想中的灰尘,抛却思想中的垃圾,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坚守忠诚、干净、担当本色;自觉为思想“补钙”,提升学习本领,增强政治信念,磨砺品格意志,把准把稳正确的人生航向,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作风顺利走完2020的奋斗征程。

点燃坚持之光,破除浮躁心态。年终岁末,检查考核、总结评比、来年谋划等纷至沓来,各种年底浮躁症也开始隐隐发作。回望2020,我们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共克时艰,在全力应对汛情中共渡难关,贫困标签彻底撕掉,科学技术成果斐然……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风险和挑战也不容低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十三五”的收官战,面对“十四五”的开局篇,党员干部当沉下心来学、静下心来思、稳下心来干,从先进典型身上汲取力量,从理论知识里得到指引,在蓄能充电中沉淀自我、凝心静气。做事有头有尾、善始善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解决难题,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毅力笃实笃行,在逆境中磨砺,在风雨中奋进,脚踏实地锻造真才实干,坚持不懈成就无悔人生。

擂起奋进之鼓,坚持砥砺前行。2020,硕果累累、充满期冀,我们走过的路,都镌刻在人们的心中。如今进入“读秒”倒计时时刻,“时代楷模”“最美公务员”等先进典型纷纷出炉,诠释了重大考验面前的中国力量,彰显了逆境之中的勇气和坚韧。2020年的不平凡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榜样,应对危机的不易让我们更加珍视幸福的时光,战胜困难的艰辛让我们不断成长。站在历史交汇的新起点,党员干部当从“十三五”的奋斗征程中汲取磅礴伟力,以勇往直前的激情和不负韶华的豪情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在“十四五”的接续奋斗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以拼搏的姿态、奋进的精神开启2021新征程。

十三五规划发展新理念论文【第八篇】

之前我们认真地、广泛地、深入地对集团战略,集团整体战略怎么规划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那么子集团这个层面怎么来做规划呢?我们想第一个最大的就是子集团维度上,怎么解读集团战略?集团战略放到哪里?集团战略有一个总体的框架性的勾勒,那你子集团要解读它,所以第一,你解读的前提是什么,集团公司是不是给你有了定位,还是容许你自我定位,这决定了你解读的恰当与否,如果集团认为你可以自由发挥,给你一个很宽泛的发挥,让你自己去寻找这个战略里面可以扮演的角色,你的自主性强不强,你能否在理解集团战略的高度上面,超越集团战略,给整体战略增光添彩,给一个惊喜,创造性地发挥集团战略,利用集团所有的优势,甚至看见集团战略所有能看见的某些特异角度,这是如果给你完全自由的角度,你必须做到的,如果给你一个局限,集团认为你就是成本中心,你就是一个责任中心,你就是把什么活干好,那么你能不能在限制条件下,给定前提条件下进行极度的探索,找出你可以扮演种种不同角度,展开对集团的游说、劝服,争取让你做一个收银的角色,尽力你完成集团任务最大化,又能够你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只有母公司给你的角色定位,你理解准确了,你才有可能准确把握整个集团的战略,这是我们要求的一个大前提。

有这个理解了以后,你再进一步来解读,你这个产业本身的自然属性是什么,任何产业它本身的自然属性,比如房地产该怎么做?物流该怎么做?通信产业该怎么做?钢铁该怎么做?有些巨大的自然属性,但是不要忘记,因为你是我母公司的一个子集团,所以你不能老告诉我,你就做我的一个普通股东吧,我就是按照正常的做法做那些通常的事,不能这样,你必须按我母公司给你的要求来做,我们把它叫做赋予属性。就是任何一个公司不会按照自然属性,在集团里面展开经营,他一定会拥有一个赋予的属性。就是母公司要求你干什么,正常经营的话,钢铁恐怕挣整个钢铁原材料的钱,但是在蒂森-克虏伯集团里面钢铁只是其中的一段,后面的钢构、机械、设备制造、电梯等等,构成的对蒂森-克虏伯前段所生产出来的钢铁的一个深度的应用。所以你要理解,你原有属性是什么,原有自然属性的刚性程度高不高。母公司如果给你一个赋予属性的话,对你的自由度约束大不大,对你原有的商业模式冲击大不大,反过来说,这种冲击短期里面是良性的还是劣性的,长期对你的优势大不大,如果母公司一定要赋予你这个属性的话,那么你所要求母公司必须你提供哪些硬性的、软性的支持,这点有没有。

有了这个理解以后,我们还得要说,你认真要评价,如果你就是拼命地做财务贡献,你到底极化来讲,最大最大程度,每年能给企业提供多少现金流,多少利润,怎样的资产回报率,如果母公司单纯要利润,你可以怎样做,单纯要现金流你怎样做,单纯要资产回报率,你可以怎样做,单纯要最低负债率,你可以怎样做,你要非常明白,你所有经营的自由度极限度在哪里,只有推到极限的时候,只要把各个维度推到极致,我们才会知道,事实上我正常的一个状态是什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06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