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读后感(最新5篇)
我的大学读后感【第一篇】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痛苦的事情,知识程度不同。可能是涉世不深,可能是一直在家人,朋友,老师的呵护,陪伴下,对于“痛苦”这两个字我没有太深的感触。然而,再读完着本书后,真的让我对这两个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位作者所经历的痛,所经历的苦,真的让人都为之心痛。好多次,都让我留下了泪水。灾难的降临真的是不期尔至,猝不及防。着灾难过早而又彻底的毁灭了萦绕在那个六岁小女孩那幼年的平静与温馨。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读了《我的大学》这部文学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主人公青年时代的生活及命运,还使我懂得了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翻开人生的一页书,相当于走向人生的道路。
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作,是高尔基三部曲的第三部。讲了:在一个中学生的股动下,阿廖沙来到喀山准备读大学,却发现梦想根本实现不了,只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小心工作,并认识了很多有思想的热心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有抱负有责任感的新青年。
当看到《我的大学》这个名字时,我还以为是讲的阿廖沙在大学的生活,其实却不像我想的那样。阿廖沙在那个黑暗的社会连上大学这个愿望都那么难实现。他那么爱读书,考上大学一定没问题,可是他很穷,没钱读书,只能打工挣钱,挣够钱了,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这并不妨碍他一直追求理想。
我一下就想到了今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李宁宁,她家也很贫困,可是她考上了北大,北大还免了所有学费,还给了奖学金。所以,如果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只要学习成绩好,不用为钱发愁。
我的大学读后感【第二篇】
自昨天晚上到今天中午一口气看完了《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不论是那个名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他们的骨子里面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种不灭的信念!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苦难的人生,是一种不灭的信念在支撑着前进的动力!
好久没有写日志里,感觉对于自己内心的表达又显得那么生疏了!曾经对于自己的承诺没有兑现,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自己找一些说服不了自己的借口,来掩饰自己心中的那份不安,每当看到别人曾经的青春是那样的拼命,看到赵美华从一个砸过石头,在餐馆端过盘子,在服装流水线上做过缝纫工、技术员,在广告公司做过业务员……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挣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最后,她以小学文凭和发表的数百万字作品,大胆应聘著名期刊《知音》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并被破例录用。
这样的高度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就如赵美华在应聘知音编辑时说的那句话一样,苦难就是我的大学!没有经历磨难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没有经历苦难的人生更不会珍惜这匆匆的时光!但我读完了《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仿佛书中的画面历历在目,久久不能让我平息!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了自己的家乡,回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看到生命一次次的夺走了身边亲人的生命,我只能告诉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谁也无法预测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生命最终逃不过规律的轮回,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有去面对的。直到今天我还未曾想明白,我要在我有限的生命里留下一些什么,只是这样碌碌无为!更没有明确的方向,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但却未曾找到。有人问我,你的理想,你的目标是什么,我最终不能够给别人一个明确的答案,包括自己。
总想把这段时间的经历给翻了出来,重新静下心来思考今后的路在何方,我最恐惧的不是苦难,而是没有目标,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也会让人慢慢的在纷扰的人世间沉沦下去,耗尽了毕生的时光也没留下什么,带给自己只是那些遗憾。
总想给自己一个期限,却不知道这个期限是多久!现在给自己最大的安慰就是,一些事情总要经历过,才能给自己一个兑现梦想的承诺!
我的大学读后感【第三篇】
寒假里,我读完了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通过对作家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和坎坷的命运的描写,给我展现了一代人的成长。
《童年》反映了阿廖沙的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里度过的岁月。他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呕的丑事,舅父们为了家产而吵架斗殴,愚弄弱者,毒打儿童等等。但同时他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的故事的熏陶,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人间》写阿廖沙11岁时因外祖父家破产出外谋生的经历。他在许多地方做学徒,过着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得到了安慰,他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并向往着新的生活。
《我的大学》讲述了16岁的阿廖沙想进大学读书,可那时大学却对穷苦的孩子是关着门的,于是他上了一所名叫“社会大学”的学校,在这里他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思想渐渐成熟起来。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佩服和敬佩高尔基,因为他从小就因为家庭的原因,饱受屈辱和欺凌,但并没有打消他对读书、对学习的渴望,反而使他有了强烈的社会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不放弃追求,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
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我应该向这些有成就的人学习,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珍惜家里人给我创造的优越的学习环境,不把时间浪费在玩耍和看电视上,要通过刻苦学习,奋勇拼搏,努力实现自己成才的目标,不辜负老师、家长对我的希望,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大学读后感【第四篇】
今天,我读了一本苏联名人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读了以后感慨万分。就写了这篇读后感。
《童年》反映了高尔基童年时父亲不幸去世后,他在外祖母家里度过的艰苦的日子。他每天看到的是舅舅们为家产而争吵架,外祖父痛打儿童等一些丑恶的事情。但同时他也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外祖母经常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将来多写文章,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年》里的这些故事在作者笔下写得非常深刻,感人。
《在人间》则写了高尔基由于外祖父的破产而外出打工挣钱谋生的经历。他曾经在鞋店、轮船等许多地方做学徒,不得不忍受老板的讽刺和有钱人的责骂,过着非常沉重苦闷的生活。
《我的大学》则讲述了16岁的高尔基梦想进大学读书,最终通过努力进入社会学习,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教育,社会这所大学为他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广阔世界,使他的思想境界越来越高。
读了这个三步曲,我深深的被高尔基小时侯因为读书而遭受的许多的耻辱、欺凌所震撼,还感受到了高尔基小时侯渴望读书、拼命读书的不懈精神。在这个记录高尔基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小说中,我体会到了高尔基对人们恶习的曾恨,对自由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由于对社会的强烈感受和对文学的热爱,他刻苦写作,终于成为了一名影响全世界的作家。
我想:名人之所以被人所敬佩,是因为他们往往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成绩。对照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我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以高尔基为榜样,自加压力,奋勇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的大学读后感【第五篇】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本书我读了3遍,赵美萍那离奇的人生经历,让我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一次又一次地震撼。
赵美萍原本是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女孩,父母目不识丁,家乡的人们愚昧无知,这样的生活环境,没能打破她求知的梦想。由于家庭的变故,赵美萍6岁丧父,9岁在继父的威胁下与母亲、妹妹逃离家乡。母亲远嫁安徽,她却被送人做了童养媳,受尽屈辱。11岁有幸跟随母亲到安徽生活,因家境贫寒,13岁小学毕业做了采石女,上山砸石头养家糊口。17岁去做绣花女。19岁逃婚到上海打工。给人在餐馆端过盘子,在服装流水线上做过缝纫工、技术员、在广告公司做过业务员……吃尽千辛万苦,她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土地”的信念,顽强拼搏,终于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立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在她艰苦的生活中,她一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热爱。打工之余,坚持写作,笔耕不辍,终于以飘逸的文字,超然的灵气敲开了文学大门。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杂志之一《知音》杂志的编辑。
自己生活在幸福中,根本不知什么叫苦难,但又常常叫苦,走近赵美萍,才知世上竟有如此苦难而又如此坚强的女人。她经历的苦难让常人不可致信,让人震惊。与她相比,自己真是惭愧。
赵美萍是一个坚强、自信的人,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自身的弱点:懒散、自卑、意志不坚……她的经历让我明白: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只要坚强不屈,努力克服,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她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了成功地希望:一个人为了心中的梦想,执著地去追求,终会成功。
对于赵美萍来说,苦难是一所大学,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在生活中自己也应保持这种敢于吃苦的心态,把苦难当作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当作自己走向成功的一块跷板。
比起赵美萍我的处境好她一千倍,自己应知足,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因此,自己更该努力去进取,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