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长城赞教学设计精选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长城赞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长城赞教学设计【第一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一课,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初二学生理解问题往往从感性出发,缺少理性的思考,认识问题也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授课时应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引导,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
1、教材分析:
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少,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海、空军及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分析国防现代化的形成原因,感受人民解放军的军威,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增强为祖国的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由于本课内容较少,很难让学生对人民军队的发展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所以我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充实,补充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对知识掌握上不做过多要求。能力培养上,通过让学生读书归纳中国海军的发展史实,锻炼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以讨论的形式指导学生分析促进中国防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设计本课的重点目标。因此感悟就成了贯穿本课的主线。
(1)通过抗美援朝、导弹阅兵视频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外国航母与战机视频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军队的现状,辩证地看待中国军队的发展。同时也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3)结束语的`设计和国庆阅兵徒步方队视频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也经常强调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要真正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传统的历史教学经常是以课本为主,单凭课本上枯燥无味的内容,怎能比得上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刺激与震撼,我想这就是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转变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为我们提供的浩如烟海的资料,制成新颖的课件,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备课也应该由过去单纯备教材、写教案的“书记员”变成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的“导演”。我想,如果能够这样做,学生的心就会留在课堂上,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
1、导课的设计
教师采用语言导入新课,长达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而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就是因为拥有了强大的人民军队,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2、教学过程的处理
海军方面: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海军的了解,再让学生来阅读教材,归纳中国海军的发展史实,再通过小资料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海军的现状,以补充教材资料的不足。然后通过一组有关军舰的图片和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海军同世界海军的差距,最后教师用小结的形式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国海军的发展。
空军方面,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我通过播放朝鲜战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空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空军是在战争的洗礼中得到发展壮大;第二,让学生自读教材,了解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第三,用一组图片和视频来展示当代战斗机的风采,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视频解说,使学生了解未来战斗机的发展方向,认识到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导弹方面,我设计了军事小百科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导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避免学生产生导弹就是核武器的误区。再以民族骄傲为题向学生介绍中国原子弹研制的背景和意义。最后向学生展示大阅兵中导弹方队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受雄伟画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后反思:我以讨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促进中国国防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最后,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在欣赏国庆阅兵的视频中结束本课。总之,通过本课的设计,我感到收获很大,第一次学会了独立制作课件,虽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收获更多的是喜悦。而教学内容也对我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我为祖国拥有强大的人民军队而感到自豪。这也将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城赞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长城赞教学设计【第三篇】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长城》。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
《长城》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1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领略祖国风光的秀丽与壮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风光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整合法
学生基本上没机会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之前,我将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始,我展示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并有感情地朗读,如: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听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设疑:长城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借机出示长城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城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长城文化的兴趣。为本节课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长城。
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长城远景”教学
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准备一幅长城远景图。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长城像一条长龙的特点。而对于数字“一万三千多里”,我用具体的实例: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此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并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2、“长城近景”教学
学习长城的近景,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图片了解了“垛子”等之后,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示意图的环节,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学习观察方法
在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以及认真阅读文章,知道了长城的特点。由此,通过两幅插图的对比,总结本篇课文的观察方法。
4、“联想”教学
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先让学生放开读,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以“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的形式汇报。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学生会用自己的体重来比较。“多少”“才”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汇报完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并延伸:“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让学生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学生通过交流,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便产生了朗读的欲望。于是,我再次让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4、升华主题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和骄傲之情。以“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呢?”切入点,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由分到总,升华主题。
5、拓展练习
导入此课时,我以国家元首的题词为契入点,结束时我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来为长城题词,让学生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以此结尾,整个课堂结构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六、说板书设计
远看 像一条长龙
长城 伟大的奇迹
近看 高大坚固
这个板书一目了然,很好地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长城赞教学设计【第四篇】
长城,若将其从字面上翻译成英文,应为“longwall”,但稍懂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长城”在英文中用法为“greatwall”——伟大的城墙。那是一种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为长城这一概念已渗入国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伟大的城墙,它在中国,它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同时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
关于长城这一教材,至今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经使用。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还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拿到教学中来吗?那么。让我们先来挖掘一下这一教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长城》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了解长城的构造、起止地等科学知识。
社会领域:通过学习长城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艺术领域:欣赏长城的雄伟之类,开展再造想象绘画活动。
健康领域:通过长城游戏,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语言领域:通过讲述,表达“我见到的长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及,孩子成为一家人的中心,他们游戏、玩乐,去的地方多,获取知识的媒介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多的是成长方面的,真正意义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关心爱护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可谓是少之少。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瑰宝在新世纪的教育价值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学习,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鉴于幼儿情感发展的趋势,我把“万里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定在大班年龄段,因为此时的孩子情感脉络日益丰富起来,已经可以了解集体、国家这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在这一年龄段进行改教材的学习较为合适。同时。“万里长城”这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丰富,并非一个活动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对这样的教材应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长城赞教学设计【第五篇】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首篇课文《长城》,我将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依据这一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
5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维果茨基说过: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备课。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镇,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时,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既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学内容,使精力节约化,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
四教学流程:
1有效引导广泛交流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我引用了毛泽东1935年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诗句导入,引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并表示出没有到过长城的遗憾。“你们愿意把长城的知识介绍给老师听吗?”为了满足老师的好奇心,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长城的知识或亲身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产生了主动,积极,愉悦的情绪,又顺利巧妙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2信息整合直观感受
(1)有效提问,提炼语言
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交流长城知识的同时,把握提问的有效性,抓住这一兴趣点提问:“你们知道文中是怎样评价和赞美长城的吗?”
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的学习,自主读文找到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下面由此展开教学,反复朗读,层层深入地感受长城的特点。
(2)图文结合,直观感受
大屏幕出示长城远景图,直观感受长城的长,抓住反映这一特点的两处“一条长龙”和“一万三千多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理解长城的气势,如计算,打比方,举例子等。为了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构建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我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绘制了长城的东西两点,并用激情的朗诵进一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无疑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现中心句,学生激情朗读,情感得以升华。
(3)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大屏幕拉近长城的画面,学习作者由远及进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有效教学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三个要素:恰当的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其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合作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我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用笔标出你知道的名称,同时把描写长城结构和特点的语句区分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最后为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再读中心句,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
3课内外结合,激发想象
4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情感还在延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也成为研究者。”
(1)介绍三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进一步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配以优美的《长城长》的歌曲,展示我国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部分自然文化景观,拓宽学生的视野。
(3)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认识长城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热爱祖国。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打算为保护文物做点什么?”并布置学生课下形成文字材料,体现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图文并茂,紧紧围绕课文内容,体现长城的结构特点和历史作用,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将三维目标有效确立,采用了科学有效的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得到了调动。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快乐中收获,教师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渗透激情等策略,挖掘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节课的缺憾是个别学生由于受时间,家庭条件的限制,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参与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今后应该多考虑个体差异,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真正实现全员参与,整体互动。
我不期待这节课的完美,也不期待它的精彩,但求它的充实与真实,更希望学生能有所收益,我将不遗余力地勇于探索,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