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例【范例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例【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文【第一篇】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的确,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更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较好的进行信息时代的角色转换,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伴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过去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教育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信息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更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创新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培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第二,教育内容信息化。信息时代,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教材,并且通过互联网,使教育内容信息化。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形象生动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有意识、有目的地应用与归类,整合加工成真正的知识。第三,学习方式自主化。信息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性、依赖性变为独立性、统一方式变为学生学习的独特性、间接经验通过参与变为直接体验中“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第四,师生交往平等化,信息时代是一个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时代。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的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信息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教师的理念要更新,原有的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角色不断要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和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推动学生不断地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活动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上彼此分离的,教师成了课程的机械执行者,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信息时代,新课程的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且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另一方面社区也为学校提供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教师的角色是开发型的,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三、如何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面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存在种种不良的态度,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技术害怕论)的泥沆,对新的教育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第二,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中小学充足而配置合理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面向中小学教学和学习的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需的物质基础,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第三,对教师进行培训。
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闲置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通过在职培训教师以一个“要我改”的被动角色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的“我自己要改”的主动角色,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通过培训,使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队伍中,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自行开发符合教学规律的cai软件。
第四,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同时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教育科研风气浓厚的氛围,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
四、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时代下角色的转换是一致的,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信息素养是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低,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掌握不够,甚至有不适应我不去适应现代教学。因此,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除了教育培训机构的学进修和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外,还应大力推进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的校本培训,主要有: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察等。
管好学校,校长是中心人物;教好学生,教师是中心人物。学校没有教师,就谈不上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学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就谈不上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改革就无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上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漆权《创新与创新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3]《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文【第二篇】
为响应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学校网络安全使用的管理办法,同时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按照网络安全的要求,并结合康乐燕宝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网络安全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广大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二、活动主题。
“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
三、活动时间。
11月20日至12月20日。
四、活动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普及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使教师、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具备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
五、活动形式。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拟采取以下形式开展:
(一)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在学校门口悬挂内容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横幅。
(二)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11月10日在学校宣传报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网络安全宣传专栏,以宣传该活动的主题、方案、计划等相关资料,以及宣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三)开展《网络安全使用知识》培训。11月12日召开全体教师培训会,集中培训《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引导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加强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对参与积极,网络安全知识丰富的位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品奖励。
(四)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11月16日由德育处组织在全校各班进行召开“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班会,讨论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同时在教室播放以下国家网络安全周公益短片的功能。提供班队会如下选题:《电脑病毒?要防范!》、《自主密码国之重器》、《网络文明行》、《网络安全你知道吗》、《网络安全靠大家》、《个人信息泄露?要防范!》、《全民参与网络更安全》等。
(五)发放网络安全宣传单。11月23日后勤处制作电子版网络安全宣传单,发送到学校各版微信群,同时印刷纸质版网络安全宣传单,向同学家长发放。
六、活动要求。
1、学校本次活动中统一使用“网络安全知识”标识,突出宣传主题;
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文【第三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于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是小学数学教育,我们全县中小学全面实行新课程教育,具有新思想,新目标,新的理念。都要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不爱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如何把创新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气氛。
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是课堂气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其次,要注意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要为每个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学习气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还是异想天开的创举,都应该给与鼓励,保护每个学生创造精神。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允许学生说错,坐错,同时允许每个学生随时改变自己说发作和做法,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二、引导启发,培养创新。
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意识,教师必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自我创造激情。因而,教学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而且抓着时机,以启迪思维,开发思维,激发他们求知欲。
如应用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小华从甲地出发起自行车行乐4小时,行乐总路程的2/3,照这样计算到达乙地还需几小时?”用常规解法得出结论后,引导学生可以这样想:由条件已知四小行乐总路程的2/3,那么余下的路程1/3,而1/3又是已知行使路程的一半,所以还需的时间也是一行使时间的一半,所以到达乙地还需的'时间可用一步计算得出4/2=2(小时),很显然,这样的解法比常规方法简捷的多。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良好思维品质是从教师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式多样性及教学组织严密性培养,“思维活动是从人动作开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选择不同学具进行教学,能是从学生的看动中学到知识,从中培养学习兴趣,有兴趣,就能更好的去发展学生创新。
四、数学情感是创新的法宝。
创新意识当然要看一定知识和智慧,数学情感主要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力和自信心,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天赋外,情感的运用和控制很重要。在学习时一定要吃苦耐劳,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在困难面前不要低头,大胆挑战,必须给予大力支持,鼓励,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开辟思路,创造力才能得以更好培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文【第四篇】
福州一中石芝钦。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认为,当前迫切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信息素养的国家标准,并按照学生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阶段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将信息素养纳入到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根据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是信息技术的主人。所以,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主角,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只是学习主题、学习目标的设计者,是学生如何去获取有关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的指导者、帮助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引导者和咨询者,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导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时,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不能通过教师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和享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欢娱和乐趣,这是他人无法代替的。
教学环境:教师讲授的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中或在安装有多媒体广播教学的机房中上,我们还提供网络化多媒体学习机房,并具有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与协同工作的软件平台和必要的资源(网络资源库由教师创建并逐渐扩充和完善,我们将教学课件及教案存放在教学专用服务器中供学生查阅,把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安装在校园网中光盘塔服务器及教学专用服务器中供学生学习用)。我们还在校园网中建成福州一中信息技术教学网,每周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都以网页的形式公布,学校还接通了internet宽带网,多媒体机房中的每台学生机均可连上internet。我们还自己开发了基于web方式下的福州一中选择题考试系统,此系统可以实时地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质量分析。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还开发了其他的一些管理软件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软件。这样的教学环境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项目展开实践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百看不如一练”,所以我们在每节课上都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或练习任务,通过上机的操作达到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练习中碰到的疑惑产生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动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应从更广泛的角度积极适度地去评价每位学生的表现,学生也会在积极的鼓励和赞赏中产生进一步去学习和探求新知的动力。
课程设计过程如下: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
1.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知己知彼”的客观态度,获取自我的信息第一周教学和学习任务如下:
[1][2]下一页。
老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内容和要求?quot;任务驱动“方式公布在信息技术教学网中),我们在教学专用服务器和校园网光盘塔服务器中安装了较多的学习软件和影像资料供学生学习用。在网络环境下,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同学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习积极性很高,每个同学学习后都积极参加讨论、交流,我们认为应尽可能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我们还利用自己开发的基于web方式下的福州一中选择题考试系统,在理论及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中根据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适当做一些练习(学生可以边做边学),考试系统可以实时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评判和质量分析。
对于信息社会和知识,每个人必须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信息技术学科了解对象考试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自己的能力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过高或是过低地估计自己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认识和意愿作为教学的前提,通过测试,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所了解,这将有效地指导教师今后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了解对象考试不是要给学生施加学习上的压力,而是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这将有助于学生督促自己的学习,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程设计的第二阶段:
2.强调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强调实践操作能力,这是基础素质。但是,它对信息素养教育而言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是一种工具,它将帮助学生今后顺利获取信息。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通过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一方面通过教科书的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去掌握信息的来源,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
课程设计的第三个阶段:
3.以”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实战训练--培养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软件应用能力和获取信息源的能力以后,教师将提出两个或三个工作任务与要求,并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该任务。
课程设计的第四阶段:
4.与实际学科知识结合的运用过程--培养对信息开发利用的能力。
[作者简介]福州一中教师,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
上一页[1][2]。
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文【第五篇】
星期五,有幸在孝直小学听了两节信息技术课,受益匪浅。做为一名新教师,刚开始教学时总是找不到思路和课堂的创新点。今天听两位老师的课时,我既站在学生的角度也站在老师的角度,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感受。先说焦老师的课,焦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是让学生学会用word文档进行设计简单的`图标,整节课穿插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完全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一气呵成。无论从思路还是从教学,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其实,我觉得焦老师的这堂课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探索。然后我说说张老师的这节课。应该说张老师的这节课上起来有些费劲,由于不是自己的学生所以学情分析不透彻。听这节课时我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学,我不是教计算机的,我也没有接触过flash。张老师的这堂课,第一点:激发了我学习计算机和学习flash的兴趣。促使我也开始学着接触flash,继而用flash设计一些作品。
第二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缜密清晰环环相扣。无论是导入还是教学环节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从我尝试到我会做到敢挑战等。思路简单清晰明了。
第三点:本节课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使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浓厚的兴趣。整节课如果张老师多加点拨学生再活跃些会很精彩。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先备学生,分析学情,预设教学情境,并掌握相关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方法。其次,整节课的设计应该合情合理,前后衔接自然,层层递进。
再次,充分相信学生,在点拨的基础上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以上就是我暂时的所思所想,希望教研室能够再送给我们精彩的优质课,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文【第六篇】
景德镇市电教馆肖q。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推动力,社会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教育要进行变革,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本文从信息素养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问题上作了一些浅显地探讨。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也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就已经提出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当时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科技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他认为学习者具备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而如今信息素养的含义已演变成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具体的包括了以下几种能力:。
一、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即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如计算机、传真机和网络传播工具等。
二、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料。
三、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获取,实现信息评价和创新的能力。
四、生成信息的能力,即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顺流畅,富有特色。
五、创造信息的能力,即全方位地收集信息后,观察、研究各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现有的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新的设想,产生新的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新信息。
六、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七、信息协作的能力,利用信息媒介实现和外界与他人的和谐协作的关系。
八、信息免疫能力,能够自觉地抵制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及时获取发展研究的新信息,就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甚至还会将一些已经过时的观点传授给学生。试问一个自身都缺乏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学生呢?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1.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积累的常规教学经验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相对于学生而言,也并没有很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能,增强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针对目前教师对信息“重检索轻利用”的现状,要有意识地训练教师的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
2.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多在网络上进行阅读。当代信息技术使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革:从原来的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教师如果经常光顾网站,就会不断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和资源,极大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这些不是书本这种古老的传媒载体所能比拟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的技术优势,获取更多不同方面的经验教训,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能熟练地使用网络这种武器,并能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总结和运用。在不远的将来,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重视并坚持网络阅读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3.经常性使用多媒体或电脑上课。
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要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课程的教学中,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但也不要说等到自己的技术水平很高后再用。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早在月教育部就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目标即: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显然,《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使得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有了根本的保障。
信息技术课程是通过研究性、协作性及自主性学习信息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有机整合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显而易见,信息技术课程只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之一来学习,强调的是使学生具备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发展。
1995年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赛金牌得主赵鹏同学回忆说,他高中的计算机教师对程序和算法并不精通,但他却教出了两个奥赛金牌选手。该教师总是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学生起引导方向的作用,给他们创造一种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突发奇想,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从而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则是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学生应拥有自己的问题和学习目标,教师则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奥妙,感悟信息技术课程的博大精深。让他们自己运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各种媒体收集信息,从生疏到熟练,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等信息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如此,它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搞得比较好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的整合,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制作课件,来促进学习等等。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目前,课程整合的提法已基本取代了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关部门甚至正在考虑编写新型的与信息技术整合以后的学科教材,例如,在小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的教学,以游戏软件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文化娱乐活动,操作、接触、熟悉电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价值,对计算机网络先产生一种好感,从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在中学阶段,信息素质教育除了把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外,还要开设专门的信息素质课程作为必修课。教学内容除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外,还应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的要求。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在internet环境中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探索实践中,通过“明确方向,提出建议;主题搜索,制作卡片;归纳整理,阅读理解;展示观点,深入认识”这样一个学习流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信息素质的精神、意识、伦理整合到其他常规课程的教学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氛围。
四、把信息素养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志,让学生自觉加强对信息素养的提高。
把信息素养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志,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将所学的情报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结合所学习课程,获取信息这样可以对他们所学课程信息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同时也可以考察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使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查找有关课程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并加以创造性运用,这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21世纪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也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人们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例如在商店里使用pos系统结帐,在银行使用自动柜员机取款与存款,回到家里,家长在使用信息技术工作与休闲娱乐;同时,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学生自己也利用信息技术来寻求帮助,他们还可利用信息技术漫游知识的海洋,或者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彰显出其巨大的价值。相反,如果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话,那么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也将失去意义,不复存在。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学生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如果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就会割裂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学生是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的,无论是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的运用都将大大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随着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多,学生的社会生活也面临着重新建构,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问题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同时,通过信息的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殖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殖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社会化。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最主要的资源,并且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顾小洁等《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2]顾非石《信息素养:当代教师专业化的必备素质》。
[3]鲁伟政《关注“共生效应”,促进研究性学习》。
[4]塞北《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5]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文【第七篇】
信息道德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的选择使用、信息处理过程的设计等能力.通过开展信息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国家互联网管理、使用及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营造文明健康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活动安排。
1.广泛深入开展宣传。班级各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周会升旗、道法课、信息课及黑板报,班队会等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努力营造健康网络信息环境。计算机要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不良信息,确保建设绿色校园网络环境。密切社区、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手机短信(家校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争取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3.切实加强信息法制和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信息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将网络信息法制教育、网络信息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内容之中,制定工作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好活动。
4.突出重点。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对网络信息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道德判断能力,自觉形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5.注重总结,形成班级管理长效机制。及时对班级此次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注意树立典型,以典型促发展,增强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班级长效机制。
三、活动内容及方式。
1.积极开展“文明网上行”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形成正确的网络认识.观,享受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对沉迷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等现象严加抨击。
2.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为基础,全面开展网络法制教育。通过讲座、主题讨论的`方式,运用正反事例,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与危害,敲响警钟,引起学生的警醒,产生内在的免疫力,自觉远离网络垃圾,抵制不良的上网行为。
3.开展“文明上网”网络征文等活动,依托吸引力强、参与性高的文娱和益智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
4.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争取广大家长与学校一起有效监控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进行合理引导和约束。
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范文【第八篇】
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我是xx市石油物探学校电子信息专业xx级的一名学生,在这3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做一个与时代相匹配的大学生”是我的求学目标,又加上与生俱来的强烈好奇心,促使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在学习上,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期间主修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移动通信,有线电视机技术,电子仪器测量在学好各种基础课的前提下,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选择地加深拓宽专业知识面,能进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与此同时,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
物色一个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部下,是您的愿望;谋求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单位,并能得到您的关照,是我的`期盼。得力的助手,有助于您工作顺心;合适的工作单位,有助于我施展才华。
或许我们会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站在一起,那就是:将贵公司的辉煌历史写得更加缤纷!愿为贵公司工作,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期盼和感谢您的选择!
自荐书不是广告词,不是通行证。但我知道:一个青年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成自己,可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再次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
望贵公司能接收我,支持我,让我加入您们的大家族,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为贵公司发挥我应有的水平和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