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范例【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05268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范例【优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第一篇】

集体备课的口号已叫了多年,但我觉得这一届是落实最好的一年。我们组长要求严格,凡事喜欢做在前面,工作安排井井有条;我们组内分工明确,组员积极配合。以前的备课我都是抄抄资料应付一下备课本检查,有时一人备课,多人享用,较多的只是简单模仿。现在我都是隔天跟组员通一下明天的课,看看这堂课到底怎样引入较好,还有什么地方备课时有所遗漏,再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上完课赶紧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记下来,跟备课组成员探讨并及时补救。

二、坚持随堂听课与被听。

即使是集体备的课,每个教师在上课时的发挥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所以我经常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也欢迎其他老师来听我的课,评我的课,这样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听课中我学到了何英老师上课的紧凑,大强度;曹老师新颖的课堂设计;俞老师上课的耐心;周老师陈老师的老将风范,汤老师的钻研精神。这些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写反思人无完人。

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胜任初三的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我一般会写点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补救或为下一任教学打基础,也可以为还没有上这堂课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其实,为了应付检查,很多老师的反思都是临时补的,我想如果能每天坚持小反思,必定会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四、调整心态,再创辉煌。

最后初三老师要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成绩再差也不能放弃。中考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基础题,把握好这部分就能缩小与别人的差距。例如12班和6班的数学成绩初一初二时与平行班差距较大,但汤老师和周老师在复习时能根据本班的特点,抓住基础,不言放弃,最终中考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与平行班几乎没有什么差距。虽有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一说法,但对于基础较好的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要让他们跳出题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尤其是最后总复习,更是不能让他们埋头作业中。

这一届有人达省中分数线就是最好的证明。希望以上的一点体会能对你们的初三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你们能继续发扬我们数学组团结一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能在下一届的中考中再创辉煌。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第二篇】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潜力。结合有关的教学资料,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决定、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十分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潜力。

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构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到达预先教学的效果。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潜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透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用心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潜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用心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持续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构成互动。

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潜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潜力,用心调动学生主动、用心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第三篇】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经常采用问答式与幼儿交流,提问质量的高低对幼儿思维及语言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租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我们现在都知道不能提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封闭式的问题,而应该提开放式的问题,在学习里《老师,你在听吗?》一书后,对教师的提问的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明白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儿童的想法,而不是加强教师已有的思想或检验儿童习得了多少知识。其次,提问的种类包括四种:开放性问题、深入探究儿童思维的问题、澄清和聚焦想法的问题、联系儿童经验或想法的问题。就比如:提问的“开放性”而言,书中第二章的一个关于“马”的案例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关注,“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颜色的?你还能看见另外一种颜色吗?”这些问题虽不是选择性的,但它们也是封闭式的,因为这样的谈话没有试图去发现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同样关于“马”的提问:这里发生了什么?还有呢?那会怎么样?爸爸怎么抓住马的?这些开放式问题帮助儿童拓展思考,有利于教师发现儿童想象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将先前知识运用到操作中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老师,你在听吗?》的第七章倾听处于语言发展中的儿童中,丽莎·波曼还用生活中师幼互动的例子阐述教师如何“倾听”儿童的绘画、游戏、建构作品这些符号语言的,如:保罗正处于发展之中的手语不能表达他所理解的内容,但想象游戏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了知识,而且给老师提供了可以了解他个人思维世界的一扇窗户;戴维德、约尔迪等儿童的学习案例告诉我们,当一些儿童对教师的倾听提出挑战时,教师首先要相信他们是有学习能力的,同时需要教师寻找另外一些途径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声音”,虽然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但相信当通过这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获得观察他们学习的多种视角时,一定会是非常欣慰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作为教师,只有多倾听幼儿的对话,多倾听幼儿表白,倾听幼儿的坦然吐纳,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思维火花。教师的有效倾听,能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

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让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要强化倾听意识,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倾听的技能,在倾听中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第四篇】

这学期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我读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本书,它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即“把握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技能的背后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并截取了不少真实课堂活动,展现了不少精彩教学过程。这样既有理论,又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过程来写的书使我受益非匪浅,现在简单地谈谈我读书后的感受。

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灵活掌握程度还存在欠缺,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区别,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时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还有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这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

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力争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

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如看书,独立围绕思考题看,寻求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都有待于我们的自主运用。

注重思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掌握知识。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但要张弛有度。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第五篇】

随笔资料:这学期从村小转过来的学生中,有两个特别有特色,其中一个不管做什么始终低着头,好像永远在低头认罪,另一个课堂上总是拿着笔不停地写着,这两个孩子一入学我就发现他们与众不同,多次沟通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开学一个月来除了会读一些大数外,本学期所学的其它的知识掌握的都不是太好,有些根本就没有掌握。在这中间也断断续续地对他们进行过一些辅导,但由于基础太差,收效甚微。有时,看到他们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我真有点恼火,语气也有些硬,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看到我更不敢讲话了。

本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面,其实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技能,没有过多的思维含量,一般智力水平的人都能接受。可从第一次教学口算后的作业中发现这两个人是一题也不会。怎么办呢?昨天中午,我叫来了两个人,了解到他们原来连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都不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于是我就从两位数乘一位数慢慢手把手地教他们一题一题的做,一个中午下来,其中的一个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另一个还有点困难,在辅导他们做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鼓励,并不时地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告诉他们如果这样下去,肯定能学好,只要他们愿意学,一有空就来找我,我都会教他们。上课了,两个孩子高兴地走了。

今天早上,我正在“游”饭碗,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喊声:老师好。一个月来,这个孩子可是第一次叫我,当时我真的很激动,连忙问道:想不想做题,她马上转过身跑到教室里拿来作业本。又经过一个早晨的辅导,这两个孩子进步都挺大:一个已经能慢慢跟上教学节奏,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是非常慢的,另一个也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了;经过两天亲密接触,两个孩子和我不再陌生,愿意与我交往,这才是主要的。

思考一:虽然我不太认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我认为只要教师肯付出,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通过接触这两个孩子,如果他们基础能好一些,我也有耐心一些,相信他们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思考二:这两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出去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没有文化,在家中,他们只能供给孩子们最简单的吃穿,至于教育方面,只能靠天收,特别是有些年龄偏大些的长辈,家庭教育简直就是空白。其实在我们学校,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有近四分之一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出去打工,这一现状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长期跟随老人,缺乏教育,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差,给教育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早期的智力启蒙教育和学习期间必要的家长监督,不少都成了学习上的“钉子户”。看到这种情况,每次家长会我都不会放弃向家长灌输挣钱重要,孩子也重要的思想,可家长们看到的是都眼前的利益,孩子成才与否那是今后的事情,现在还不着急。我估计,今后相当长的的一段时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会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块心病。

思考三:孩子们的心理也有一杆秤,你亲近他,他也能亲近你。有了亲近,他将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就拿今天的例子来说吧,过去的一个月,我也没有少教过他们,可就是吃力不讨好,可我一旦改变了方式,孩子们就会主动找到我,有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习效果显著就明显不一样。如果我能坚持一个月,这两个孩子肯定会有不小的进步,但愿能坚持吧!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第六篇】

数学启蒙看似挺简单,数几个数加加减减而已,不管是数数还是几何还是时间金钱等概念,都是最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可那是因为我们大人具有了抽象思维能力,觉得懂起来理所应当。如果娃长到一定年龄(6岁左右)也会有抽象思维能力可能确实有的概念不用教。但3-6岁启蒙和6岁才开始懂,是不一样的。说句令人焦虑的话,3-6岁启蒙就是在其原有预装系统上多预装了许多程序,到了一定的时候,会自动深度学习,开发出更多能力。而没有加装系统的,可能到了高年级,就丧失了扩展能力,也就是没有拥有数学脑,误认为自己天生不擅长数学了(并不是否认天赋,是强调适宜开发能得到更加优化的结果)。而英语启蒙,并不需要这样的焦虑,即使早期没有启蒙,顶多就是长大了再学,学好并不难,只看是否用合适的'方法去刻意练习了,原则上讲,没有有意愿却学不会英语的人。但数学却有,这跟早期启蒙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这就是为什么数学启蒙其实挺难。我们不知道哪一刻该启动哪个升级按键帮助娃进阶,拔苗助长基本功不扎实、不教对于求知若渴的她又过意不去。搞明白他们怎么学,家长怎么教,真的比英语启蒙更加需要技术。

以下就是我综合了《孩子天生会数学》、《幼儿数学新论》、《幼儿数学核心概念教什么?怎么教?》、《妈妈教的数学》、的各种知识点得来的faq。

可能文章会枯燥,但真心有用。没办法一帖终结,我自己也是边学边卖。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第七篇】

艺术是座圣殿,走近它,得找到一条通道。

中学时学画画,仅得皮毛,上大学后读到丰子恺的一本美术论著,始见艺术圣殿的微芒,趋光而行,渐行渐近,读到介绍画家米勒一节,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感觉。

米勒早年贫苦,他的学画全靠自觉和天分。他有一位独具洞见的祖母,启发他“为永远而画”。祖母是位忠贞的教徒,这样,画家的作品里就有了接近天堂、虔诚膜拜的圣灵感和仪式感。他的画极其纯粹,虽然笔下所绘多是农夫、劳作、土地,因为感情真挚,所以难得的干净,那种为爱所浸沤再经爱淘洗后的干净。

他画《诺曼底的挤牛奶女工》,一个女性,肩背瓦罐,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天色将暮,画家迎光望去,看到了一个坚实的人物形象,于是他赋予她圣徒的荣誉感。生命可能卑微,却都是天地的爱子。

与此相比的,是一幅《持?的男人》。一个中年男人劳动半晌,疲累至极,他持攫休息,抬头一声叹:啊——。这仿佛是从土地里发出的声音,是沉埋许久的、流汗流血后仍要无休止的劳动下去却食仅果脯的一声叹。他们的生命与土地是相融一体的,而土地需要他们更甚于他们依赖土地。他的背后是焚烧草木的几缕轻烟,证明这是秋天,一边在收获,一边在播种,所以这声叹,在沉重之外,并不给人压抑感。相接近的另一幅《依锹而立的男人》。同是劳动半晌,却不觉累,反倒轻松俏皮。画中人尚在青春期,即便土沙蒙面,依然清纯,可爱,无限地扣动心弦。

画家画锯木、画拾薪、画荞麦收获,仿佛那不是在干活,而是有节奏音律的舞蹈。画中的男人、女人,能于枯燥乏味之中,自觉创作出歌诗和欢乐梦想,他们为生的劲头多么给人力量和鼓舞!《拾穗》是画家的代表作,称得上是画家一生创作的集大成者。祖母、母亲、女儿,三个弓背弯腰拾穗的女性,让麦穗变成了圣果,土地变成了圣殿,背景上的人与物变成唱诗班的儿童和礼乐器物。她们三个则接近于圣母子而有了光泽。整幅画是凝固的,安静的,趋于满足感的,祖母微转身躯所掩饰的苦,包容起一个暖和明亮的乡村世界。画作之所以传世,在于画家画出了生命的溢出,所拾之穗是丢弃之穗,拾起穗是在拾起自己,拾起劳苦的尊严。对,这是一幅以尊严对等天地的生命之作。

画家达利在看到《晚钟》时说,他就是画中那位有点懵懂无知的丈夫。傍晚,天空洒满落日的余晖,土地也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村庄里教堂的钟声传来,妻子端肃而立,做起祈祷。那钟声于是传出画外,让每个人起了宗教的心念,让自己污秽的身子获得洗礼。画中的丈夫大概有点无辜,所以他才那么的坦荡随意。

画家一生辛苦,晚年才得富裕。他作画无颜料和画布,常常在一幅之上再覆盖着画一幅。画幅一般偏小,因为大画所费太过昂贵。如此,作品也就精益求精,幅幅都堪称经典。画家患有眼疾,所以画作面目模糊,这也成了他绘画的风格,黑沉,厚密,鲜有亮色,但又沉稳,厚重,一笔生辉。这是画家独具的魅力。

米勒画了大量的素描作品,给人出示了一条通往画家心灵秘境的通道。沿此而行,能找到绘画的许多秘密。由此,米勒启发了另一位艺术大师,他就是梵高。

马蒂斯的画。

直觉让我从众多绘画大师中第一个选择了马蒂斯。他笔下那个个勇敢生长地洋葱,画出了超越绘画概念的个性和姿态。在众多色彩中,他以土红作为自己绘画世界的主宰。女主人、水果、蓝色花卉、嵌满窗口的绿草地,以土红把它们包围。马蒂斯说:这就是和谐,红色的和谐。于是我们看到一幅画,像看到自己的家,你就是那个劳碌了一天的男主人,水果、蜜汁、舒适的椅子,专等你享用。

画家生在贵族家庭,生活优渥,所以他的画作没有丝毫苦意,也不刻意悲愁,连淡淡的伤感也寻不到。画家所绘出是春天的暖、秋日的收获、女性的'成熟和生命的欢歌。每看一次他的画,总能让疲劳的身心得以舒展,呵,日子可以过得如此甜美。

马蒂斯用笔丰富、多彩、细腻。画植物都是枝叶丰茂、多汁多肉,画居室则是繁密华丽,以满满的实物布局画面,让人有富足感而不觉虚无。

社会是分等级的,马蒂斯的作品流行在上流社会,但却不为当时的画派所容。他年轻时作画近似狂怪,粗略看去,形同野兽,人们始以“野兽派”的称谓命名他和一批青年画家的画作。据说徐悲鸿不喜欢马蒂斯的画风,以为一丝不苟的写实主义才是绘画的正路,所以他一提到马蒂斯,就直译为“马蹄死”。这不是在拒绝,只是主张有别。徐悲鸿从艺是为报国,振兴一个民族的美术事业;马蒂斯则有为艺术而艺术的探求意味。所以徐的绘画取材宏大、心情振奋,马的绘画多是室内一景,能给人慰藉、愉悦心灵。

马蒂斯的绘画柔和、优雅、安静,似有享乐的倾向,所画妇人又风情万种,让人有一刹那的堕落感。而一幅《舞》,则将这一切错觉般的意识荡涤一空。因为《舞》寓意颇丰,以简单的拉手舞蹈,画出了人类生命解放了一般的狂欢,并无限放大,塞满天地。

这是一幅有来由的画作,无此画,画家无以成大师。

唯一动一境才能平衡。所以画完《舞》,画家又画了一幅《音乐》。三五之人,有吹有奏,有立有坐,一种曼妙的音乐便风一样飘来。画面是那么静谧,如在季节的河流中。

马蒂斯一生勤奋,绘画不辍。晚年行走不便,便挥起剪刀作起剪纸和贴画。这些作品有的小如手帕,有的整幅贴墙,一样的灵动、如意、美满。给人以另一种绽放的风华。

上学时临摹过马蒂斯的速写,线条如舞如乐,每一下笔,那是生命的呼吸。这样,我就向前走近了一步,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大师,从而学到何为美、美为何物。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第八篇】

开学初到学校,每每见到孩子们,都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特别激动,激动之余,总感觉到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能在新的学期里能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四个月,在这四个月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虽然辛辛苦苦付出了很多,但总觉得有一些遗憾:比如我班的文琴同学,她并不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只是性格内向,不太善于和人交往,学习上只是基础太差。由于基础太差,她一学期几乎一无所获;原来会的仍然会,不会的仍然不会。每次和她交流都很难听到她的声音,因此我根本不了解她的问题所在,她需要什么?对她的辅导也只能是一纸空谈。如果这样下去,到小学毕业时,她的成绩可能只有一位数,比她的年龄都要小,真是这样的成绩也不利于班级平均水平的提升,怎么办呢?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只要我走到她身边,她的绝对动作就是不停地擦,可见她是一个完全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我判断:帮她找回自信,是解决她学习问题的钥匙。

刚开学,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比较轻,我得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帮她一把。为了能得到她的信任,我有意征求了她的意见,得到了她的默认。

为了能了解她的基础,帮她树立信心,我们的合作只能从基础知识开始,第一天,我选择了表内乘除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发现口诀不熟练,达不到脱口而出的境界,而100以内的加减法,问题不大,只是计算的速度有点慢,看来,有必要帮她熟练掌握口诀;第二天,表内乘法的熟练程度已经有所提高,辅导内容也进一步提高,拓展为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先口算,再笔算,不过以笔算为主,我想追求短期效益;第三天,因数也有两位数拓展到三位数;第四、第五天,辅导内容拓展为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这两天已经能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正好,新课的内容主要是混合运算,为了考查她的计算能力,在训练中时不时地增加一些混合运算的内容,当场反馈的情况来看还不错。

单独交流时,每做对一题,我总忘不了夸她两句,每每听到我的夸奖,她总以微笑回报,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孩子也我和亲近了很多,快乐也写在脸上。

这只是她的学习生涯的一个片断,今后她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迎接更大的挑战,但我期望:自信、快乐常伴她左右!我们的合作更长久!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705268